CN102155353A - 一种帆式高效率风能转换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帆式高效率风能转换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55353A CN102155353A CN2011100753411A CN201110075341A CN102155353A CN 102155353 A CN102155353 A CN 102155353A CN 2011100753411 A CN2011100753411 A CN 2011100753411A CN 201110075341 A CN201110075341 A CN 201110075341A CN 102155353 A CN102155353 A CN 10215535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ail
- wind
- frame
- rachis
- rotatingsh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002 slur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4—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帆式高效率风能转换方法及设备,属于风能转换技术领域。技术方案是:风帆通过帆叶轴设置在风帆架上,风帆架共同连接风力发电机转动轴,帆叶轴将风帆分为大、小两部分,较小部分的面积与较大部分的面积之比小于三分之一;帆叶轴两侧的风帆架上分别设有限位机构,分别限定风帆的正反两个方向的转动范围,使得风帆与风帆架之间始终留有夹角,也就是风帆与风帆架之间不平行。本发明由于风帆与风帆架之间始终留有夹角,风力可以提前切入,延时切出,做功的区明显扩大,做功区可以占转动周期的80%以上,大大提高了风能的转化效率;本发明可以取代背景技术中的浆式风力发电装置,自动运转,结构合理,成本低,风能转换效率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帆式高效率风能转换方法及设备,属于风能转换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风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清洁能源,风能转换是利用风能的重要方式,例如:风力发电,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普通的风能转换设备,一般都是浆式,是沿用飞行器空气动力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为提高发电能量,越来越大型化,桨叶的直径越来越大,存在问题是:桨叶直径越大,转速越慢,因为每一个桨叶是一个整体,在同一叶片轴上,桨叶自身的阻力将自身产生的动力大部分抵消了,直径越大,桨叶叶尖走的路程越长,但是叶尖走得再快,也应该是风力推动叶尖旋转,因此:桨叶直径越大,转速越慢;浆式风动机要求是高转速,转速越大输出功率越大,而且启动风速要求也比较高,转速低就不会产生出大的能量;飞机发动机可以使螺旋桨达到很高的转速,但是,用风能推动风动机螺旋桨达到很高的转速是不可能的,造成风能转换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帆式高效率风能转换方法及设备,结构合理,降低成本,提高风能转换效率,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帆式高效率风能转换方法,采用多个自身转动的风帆轮流承接风能动力并共同转动,带动与之连接的风力发电机转动,输出动力,实现风能转换;所说的风帆通过帆叶轴设置在风帆架上,多个风帆架共同连接风力发电机转动轴,帆叶轴将风帆分为大、小两部分,较小部分的面积与较大部分的面积之比小于三分之一;帆叶轴两侧的风帆架上分别设有限位机构,分别限定风帆的正反两个方向的转动范围,使得风帆与风帆架之间始终留有夹角,也就是风帆与风帆架之间不平行。
本发明风力提前切入,延时切出,做功的区明显扩大,风力吹到风帆面上,由于帆叶轴将风帆分为大、小两部分,较小部分开始迎风朝向,风帆做功;随着风帆架的转动,风帆迎风的角度也发生变化,当转动到风帆的较小部分非迎风朝向时,风帆自动翻转,风帆的较小部分又开始迎风朝向;由于帆叶轴两侧的风帆架上分别设有限位机构,分别限定风帆的正反两个方向的转动范围,强迫风帆在最大的范围内不能与风向平行,风帆与风向有夹角,风帆可以长时间做功。
本发明还可以风力延时切入、提前切出,或者部分风帆不控制角度、不做功,在风大时稳定转速。
所说的风帆与风帆架之间始终留有的最小夹角数值为:5-60度,通过帆叶轴两侧的风帆架上分别设置的限位机构来进行调解,例如:通过电脑进行自动调节控制。
帆叶轴将风帆分为大、小两部分,较小部分的面积与较大部分的面积之比小于三分之一,两部分面积相差越悬殊,做功的效果越好。为了增加风帆面积较小部分的重量,可以在面积较小部分设置配重,平衡面积较大部分的重量;或者增加面积较小部分的厚度,增加重量;还可以采用不同比重材质制作活动风帆面积大小不等的两部分。当风帆、帆叶轴、转动轴水平设置时,帆叶轴将风帆分为大、小两部分的重量相等。
风帆共同转动的圆周分为做功区和非做功区,普通的风帆转动是被风力方向分割成做功区和非做功区,各占50%转动周期。而本发明由于风帆与风帆架之间始终留有夹角,风力可以提前切入,延时切出,做功的区明显扩大,做功区可以占转动周期的80%以上,大大提高了风能的转化效率。
所说的风帆架数量是任意的,根据需要设置;每个风帆架上的风帆数量也是任意的,根据需要设置。
多个风帆垂直布置,带动风力发电机旋转,可以通过支撑架将多个风帆设置在较高的位置,便于风力发电,多个风帆也可以通过转盘、平台、支撑架等间接带动风力发电机旋转,便于设置在海面、平地、山顶等风力较大地区。
多个风帆水平布置,带动风力发电机旋转,可以通过支撑架将多个风帆设置在较高的位置,便于风力发电。
一种帆式高效率风能转换设备,包含垂直布置多个风帆、转动轴、风帆架、帆叶轴、限位机构,风帆通过帆叶轴设置在风帆架上,风帆、帆叶轴、转动轴均为垂直设置,多个风帆架共同连接转动轴,帆叶轴将风帆分为大、小两部分,较小部分的面积与较大部分的面积之比小于三分之一;帆叶轴两侧的风帆架上分别设有限位机构,分别限定风帆的正反两个方向的转动范围,使得风帆与风帆架之间始终留有夹角,也就是风帆与风帆架之间不平行。
所说的风帆与风帆架之间始终留有的最小夹角数值为:5-60度,通过帆叶轴两侧的风帆架上分别设置的限位机构来进行调解,例如:通过电脑进行自动调节控制。
为便于风帆转动做功,风帆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曲面的。
转动轴与风力发电机的旋转轴连接,输出风能转换的电力。
所说的多个风帆、风帆架可以设置在支撑架顶部,支撑架支撑连接转动轴;也可以设置在转动平台上,转动平台分为上下两层,相互之间通过磁悬浮方式设置,上层平台随转动轴一起转动,输出动能。
一种帆式高效率风能转换设备,包含水平布置多个风帆、转动轴、风帆架、帆叶轴、限位机构,风帆通过帆叶轴设置在风帆架上,风帆、帆叶轴、转动轴均为水平设置,多个风帆架共同连接转动轴,帆叶轴将风帆分为大、小两部分,较小部分的面积与较大部分的面积之比小于三分之一;帆叶轴两侧的风帆架上分别设有限位机构,分别限定风帆的正反两个方向的转动范围,使得风帆与风帆架之间始终留有夹角,也就是风帆与风帆架之间不平行。
所说的风帆与风帆架之间始终留有的最小夹角数值为:5-60度,通过帆叶轴两侧的风帆架上分别设置的限位机构来进行调解,例如:通过电脑进行自动调节控制。
转动轴与风力发电机的旋转轴连接,输出风能转换的电力。所说的多个风帆、风帆架设置在支撑架顶部,支撑架支撑连接转动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以在低转速下产生巨大能量,由于风帆与风帆架之间始终留有夹角,风力可以提前切入,延时切出,做功的区明显扩大,做功区可以占转动周期的80%以上,大大提高了风能的转化效率;低风速(一级风)可以启动,高风速可以自动改变角度,在强风中也可以正常运行,保证稳定的转速。本发明可以取代背景技术中的浆式风力发电装置,依靠风能自动调控、自动运转,结构合理,成本低,风能转换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风帆做功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风帆做功示意图;
图中:风帆1, 帆叶轴2,风帆架3,转动轴4,限位机构5、6,支撑架7,转动平台8,方向舵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参照附图1。
一种帆式高效率风能转换设备,包含垂直布置多个风帆1、转动轴4、风帆架3、帆叶轴2、限位机构5和6,风帆通过帆叶轴设置在风帆架上,风帆、帆叶轴、转动轴均为垂直设置,多个风帆架共同连接转动轴,帆叶轴将风帆分为大、小两部分,较小部分的面积与较大部分的面积之比小于三分之一;帆叶轴两侧的风帆架上分别设有限位机构,分别限定风帆的正反两个方向的转动范围,使得风帆与风帆架之间始终留有夹角,也就是风帆与风帆架之间不平行。所说的风帆与风帆架之间留夹角,通过帆叶轴两侧的风帆架上分别设置的限位机构来进行调解,通过电脑进行自动调节控制。转动轴与风力发电机的旋转轴连接,输出风能转换的电力。所说的多个风帆、风帆架可以设置在支撑架顶部,支撑架支撑连接转动轴。
参照附图2,风力吹到风帆1面上,由于帆叶轴2将风帆分为大、小两部分,较小部分开始迎风朝向,风帆做功;随着风帆架3的转动,风帆迎风的角度也发生变化,当转动到风帆的较小部分非迎风朝向时,风帆自动翻转,风帆的较小部分又开始迎风朝向;由于帆叶轴两侧的风帆架上分别设有限位机构5、6,分别限定风帆的正反两个方向的转动范围,强迫风帆在最大的范围内不能与风向平行,风帆与风向有夹角,风帆可以长时间做功。风帆共同转动的圆周分为做功区和非做功区,普通的风帆转动是被风力方向分割成做功区和非做功区,各占50%转动周期。而本发明由于风帆与风帆架之间始终留有夹角,风力可以提前切入,延时切出,做功的区明显扩大,做功区可以占转动周期的80%以上,大大提高了风能的转化效率。
实施例二,参照附图3。
多个风帆1、风帆架3设置在转动平台8上,转动平台分为上下两层,相互之间通过磁悬浮方式设置,上层平台随转动轴一起转动,输出动能。所说的风帆架数量是任意的,根据需要设置;每个风帆架上的风帆数量也是任意的,根据需要设置。
实施例三,参照附图4、5。
一种帆式高效率风能转换设备,包含水平布置多个风帆1、转动轴4、风帆架3、帆叶轴2、限位机构5和6,风帆通过帆叶轴设置在风帆架上,风帆、帆叶轴、转动轴均为水平设置,多个风帆架共同连接转动轴,帆叶轴将风帆分为大、小两部分,较小部分的面积与较大部分的面积之比小于三分之一;帆叶轴两侧的风帆架上分别设有限位机构,分别限定风帆的正反两个方向的转动范围,使得风帆与风帆架之间始终留有夹角,也就是风帆与风帆架之间不平行。所说的多个风帆、风帆架设置在支撑架7顶部,支撑架支撑连接转动轴,支撑架上还设有方向舵9,保证风帆、帆叶轴、转动轴与风力方向垂直。
实施例三的风帆做功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
Claims (9)
1.一种帆式高效率风能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多个自身转动的风帆轮流承接风能动力并共同转动,带动与之连接的风力发电机转动,输出动力,实现风能转换;所说的风帆通过帆叶轴设置在风帆架上,多个风帆架共同连接风力发电机转动轴,帆叶轴将风帆分为大、小两部分,较小部分的面积与较大部分的面积之比小于三分之一;帆叶轴两侧的风帆架上分别设有限位机构,分别限定风帆的正反两个方向的转动范围,使得风帆与风帆架之间始终留有夹角,也就是风帆与风帆架之间不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帆式风能动力自动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本发明风力提前切入,延时切出,做功的区明显扩大,风力吹到风帆面上,由于帆叶轴将风帆分为大、小两部分,较小部分开始迎风朝向,风帆做功;随着风帆架的转动,风帆迎风的角度也发生变化,当转动到风帆的较小部分非迎风朝向时,风帆自动翻转,风帆的较小部分又开始迎风朝向;由于帆叶轴两侧的风帆架上分别设有限位机构,分别限定风帆的正反两个方向的转动范围,强迫风帆在最大的范围内不能与风向平行,风帆与风向有夹角,风帆可以长时间做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之帆式高效率风能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风帆与风帆架之间始终留有的最小夹角数值为:5-60度,通过帆叶轴两侧的风帆架上分别设置的限位机构来进行调解,通过电脑进行自动调节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之帆式高效率风能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面积较小部分设置配重,平衡面积较大部分的重量;或者增加面积较小部分的厚度,增加重量;还可以采用不同比重材质制作活动风帆面积大小不等的两部分。
5.一种帆式高效率风能转换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垂直布置多个风帆(1)、转动轴(4)、风帆架(3)、帆叶轴(2)、限位机构(5、6),风帆通过帆叶轴设置在风帆架上,风帆、帆叶轴、转动轴均为垂直设置,多个风帆架共同连接转动轴,帆叶轴将风帆分为大、小两部分,较小部分的面积与较大部分的面积之比小于三分之一;帆叶轴两侧的风帆架上分别设有限位机构,分别限定风帆的正反两个方向的转动范围,使得风帆与风帆架之间始终留有夹角,也就是风帆与风帆架之间不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之帆式高效率风能转换设备,其特征在于转动轴与风力发电机的旋转轴连接,输出风能转换的电力;所说的多个风帆、风帆架设置在支撑架顶部,支撑架支撑连接转动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之帆式高效率风能转换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风帆、风帆架设置在转动平台上,转动平台分为上下两层,相互之间通过磁悬浮方式设置,上层平台随转动轴一起转动,输出动能。
8.一种帆式高效率风能转换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水平布置多个风帆(1)、转动轴(4)、风帆架(3)、帆叶轴(2)、限位机构(5、6),风帆通过帆叶轴设置在风帆架上,风帆、帆叶轴、转动轴均为水平设置,多个风帆架共同连接转动轴,帆叶轴将风帆分为大、小两部分,较小部分的面积与较大部分的面积之比小于三分之一;帆叶轴两侧的风帆架上分别设有限位机构,分别限定风帆的正反两个方向的转动范围,使得风帆与风帆架之间始终留有夹角,也就是风帆与风帆架之间不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之帆式高效率风能转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多个风帆、风帆架设置在支撑架(7)顶部,支撑架支撑连接转动轴,支撑架上还设有方向舵(9),保证风帆、帆叶轴、转动轴与风力方向垂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753411A CN102155353A (zh) | 2011-03-28 | 2011-03-28 | 一种帆式高效率风能转换方法及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753411A CN102155353A (zh) | 2011-03-28 | 2011-03-28 | 一种帆式高效率风能转换方法及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55353A true CN102155353A (zh) | 2011-08-17 |
Family
ID=44436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753411A Pending CN102155353A (zh) | 2011-03-28 | 2011-03-28 | 一种帆式高效率风能转换方法及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155353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84575A (zh) * | 2015-02-09 | 2016-10-05 | 上海粤江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风能驱动船 |
CN118622555A (zh) * | 2024-08-09 | 2024-09-10 | 深圳大学 | 一种自适应增效叶轮和可群组式的海流发电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13408A (en) * | 1977-02-25 | 1978-09-12 | Frank R. Wurtz | Wind generator system |
CN101196162A (zh) * | 2007-11-29 | 2008-06-11 | 杨德堃 | 流体动能收集轮 |
CN201386622Y (zh) * | 2009-02-18 | 2010-01-20 | 马钧 | 一种垂直轴旗式风力叶轮 |
CN201982252U (zh) * | 2011-03-28 | 2011-09-21 | 李建民 | 一种帆式水平轴高效率风能转换设备 |
-
2011
- 2011-03-28 CN CN2011100753411A patent/CN10215535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13408A (en) * | 1977-02-25 | 1978-09-12 | Frank R. Wurtz | Wind generator system |
CN101196162A (zh) * | 2007-11-29 | 2008-06-11 | 杨德堃 | 流体动能收集轮 |
CN201386622Y (zh) * | 2009-02-18 | 2010-01-20 | 马钧 | 一种垂直轴旗式风力叶轮 |
CN201982252U (zh) * | 2011-03-28 | 2011-09-21 | 李建民 | 一种帆式水平轴高效率风能转换设备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84575A (zh) * | 2015-02-09 | 2016-10-05 | 上海粤江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风能驱动船 |
CN105984575B (zh) * | 2015-02-09 | 2019-01-18 | 上海粤江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风能驱动船 |
CN118622555A (zh) * | 2024-08-09 | 2024-09-10 | 深圳大学 | 一种自适应增效叶轮和可群组式的海流发电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74104B (zh) | 海洋潮流能水平轴自补偿双向整体调向发电装置 | |
CN103939291B (zh) | 高低风速兼容型风电机组 | |
CN201794718U (zh) | 一种垂直轴风力发电装置 | |
CN201982251U (zh) | 一种帆式垂直轴高效率风能转换设备 | |
CN101956667B (zh) | 一种风磁综合发电系统 | |
CN203756435U (zh) | 立轴风力发电装置 | |
CN102155353A (zh) | 一种帆式高效率风能转换方法及设备 | |
CN201953559U (zh) | 一种帆式风能动力自动转换装置 | |
CN104373289A (zh) | 一种可控输出功率的垂直轴型风能机 | |
CN201982252U (zh) | 一种帆式水平轴高效率风能转换设备 | |
CN206942930U (zh) | 叶片自保护型风能发电装置 | |
CN102242688B (zh) | 大功率风力发电机及实施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的风力发电塔 | |
CN203962289U (zh) | 一种新型双叶轮的水平轴风力发电机 | |
CN202926529U (zh) | 卧式风雨发电机 | |
CN201474854U (zh) | 垂直轴风力发电设备的风向导流装置 | |
CN107939598A (zh) | 一种伞塔式风力接受装置 | |
CN104481811A (zh) | 一种垂直轴升阻力综合型风力发电机 | |
CN203051001U (zh) | 多机联合风力发电机 | |
CN101619705B (zh) | 带仿生型叶顶凸台的水平轴风力机 | |
CN102146876A (zh) | 一种帆式风能动力自动转换方法及装置 | |
CN202417836U (zh) | 立式聚能风力发电机 | |
CN202756179U (zh) | 一种微风、太阳能互补高效低阻发电机 | |
CN202250598U (zh) | 自动迎风垂直轴风力发电机风叶装置 | |
CN205445889U (zh) | 一种新型风力发电机 | |
CN201802560U (zh) | 一种风磁综合发电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