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44601B - 一种使用贝类早期幼体全天投喂绿鳍马面鲀早期仔鱼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使用贝类早期幼体全天投喂绿鳍马面鲀早期仔鱼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44601B CN102144601B CN 201110121086 CN201110121086A CN102144601B CN 102144601 B CN102144601 B CN 102144601B CN 201110121086 CN201110121086 CN 201110121086 CN 201110121086 A CN201110121086 A CN 201110121086A CN 102144601 B CN102144601 B CN 10214460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rvas
- shellfish
- feeding
- early
- prelarv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贝类早期幼体全天投喂绿鳍马面鲀早期仔鱼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进行贝类人工授精后,洗去多余精液后,将获得的贝类受精卵转入清洁的自然海水中,用20-50升的整理箱或水桶容纳,放入4℃冰箱或保鲜柜中保存;2)每天采用多次投喂的方式进行投喂。本发明对牡蛎、扇贝等贝类受精卵进行低温保存,降低其发育速率,使受精卵、幼体能够在一个较长时间段内处于适宜绿鳍马面鲀仔鱼摄食的发育阶段。并且通过增加投饵次数、缩短投饵间隔的方法,使鱼苗培育池中的仔鱼能够将每次投喂的贝类幼体尽可能捕食完毕,降低贝类幼体发育成为D形幼虫的几率,从而保证绿鳍马面鲀早期仔鱼的营养供应。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鱼类的养殖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使用贝类早期幼体全天投喂绿鳍马面鲀早期仔鱼的方法。
背景技术
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modestus属鲀形目Tetraodontiformes,单角鲀科Monacanthidae,马面鲀属Thamnaconus,俗称象皮鱼、面包鱼、扒皮鱼、扒皮狼等,英文名Drab filefish。绿鳍马面鲀属于外海暖温型底层鱼类,分布于太平洋西北部的渤海、黄海、东海,朝鲜半岛及日本海。1960~1980年代,绿鳍马面鲀渔获量很高,1974年开始成为我国东海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1980年代我国绿鳍马面鲀年渔获量有时能突破30万吨,但长期的过度捕捞导致资源量严重下降,市场价格逐渐上升。
在绿鳍马面鲀的人工繁育过程中,前期仔鱼成活率是影响育苗成败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绿鳍马面鲀前期仔鱼个体很小,全长仅2mm左右,开口时口裂极小,不能摄食较大的饵料,因而无法使用海水鱼类育苗中所使用的一般开口饵料——轮虫作为开口饵料,只能使用诸如牡蛎、扇贝等贝类的受精卵、幼体等作为开口饵料,一般每天投喂一次饵料。观察发现在20~23℃下受精约24小时后,长牡蛎卵子发育为仔鱼几乎无法消化的外被几丁质壳的D形幼虫,而研究中也经常观察到仔鱼由肛门排出未消化的D形幼虫。因此,长牡蛎幼体作为饵料的时效仅为24小时,超过24小时不仅不能提供营养,而且其坚硬的外壳还会损伤仔鱼纤薄的消化道,造成仔鱼大量死亡,从而导致育苗生产的失败。
牡蛎、扇贝等贝类幼体如不能被仔鱼及时摄食,会不断发育成为后期幼体或成体,使用一个壳固定于鱼苗培育池池壁,对池壁形成破坏,影响鱼苗培育池之后的使用,成为有害的污损生物。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贝类早期幼体全天投喂绿鳍马面鲀早期仔鱼的方法,从而提高绿鳍马面鲀早期仔鱼的摄食效果,保证仔鱼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减少作为早期仔鱼饵料的贝类幼体持续发育为成体的数量,降低贝类附着在鱼苗培育池池壁的几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使用贝类早期幼体全天投喂绿鳍马面鲀早期仔鱼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进行贝类人工授精后,洗去多余精液后, 将获得的贝类受精卵转入清洁的自然海水中,用20-50升的整理箱或水桶容纳,放入4℃冰箱或保鲜柜中保存;
2)每天采用多次投喂的方式进行投喂。
所述多次投喂为每天投喂6次,每两次投喂间隔4小时,全天不间断投喂。
因为生物的发育速率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关系,环境温度越高生物的发育速率就越快,因此在低温环境下贝类受精卵/幼体发育基本停滞,处于休眠状态,几乎不发生死亡。在需要进行仔鱼投喂的时候,可以随时自冰箱中取出贝类幼体,按照投喂要求进行投喂。
采用多次投喂的方式,过去的仔鱼投喂使用每天一次的方式进行,不能及时被仔鱼摄食的贝类幼体持续发育,很快发育成为仔鱼难以消化的D形幼虫,不但营养功效大大下降,而且导致仔鱼消化系统损伤。本发明将每天一次的投喂改变为每天投喂6次,每两次投喂间隔4小时,全天不间断投喂。本方法不仅可以使仔鱼始终可以摄食到营养丰富的贝类早期幼体,而且可以降低贝类幼体发育成后期幼体,减轻对育苗池池壁的破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对牡蛎、扇贝等贝类受精卵进行低温保存,降低其发育速率,延缓其发育到D形幼虫的时间,使受精卵、幼体能够在一个较长时间段内处于适宜绿鳍马面鲀仔鱼摄食的发育阶段。并且通过增加投饵次数、缩短投饵间隔的方法,使鱼苗培育池中的仔鱼能够将每次投喂的贝类幼体尽可能捕食完毕,待下一次投喂饵料时可以再摄食新的贝类幼体。降低贝类幼体发育成为D形幼虫的机会,从而保证绿鳍马面鲀早期仔鱼的营养供应。而且降低了贝类幼体发育成成体后附着于育苗池池壁的几率,从而也保护育苗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这些描述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
2009年6-8月,在山东省烟台龙口市进行绿鳍马面鲀人工育苗的过程中,最初使用轮虫作为绿鳍马面鲀早期仔鱼的开口饵料,发现摄食率极低,仔鱼在孵化后5天-6天左右大量死亡,几乎全军覆没。后期使用牡蛎幼体作为前期仔鱼的饵料,观察发现仔鱼摄食率明显上升,仔鱼成活率也显著提升,但在8-10日龄仍然出现仔鱼大量死亡的现象,经过观察发现仔鱼营养不良,很多仔鱼的肠道中排满了牡蛎的D形幼虫,甚至从肛门中排出未被消化的、完整的牡蛎D形幼虫。显微镜镜检鱼苗培育池中的水体,发现水体中悬浮的活体饵料中D形幼虫占到50%-75%,适口性好的牡蛎前期幼体所占比例低于50%,平均只有35%左右。摄食D形幼虫的绿鳍马面鲀仔鱼,不能获得用于生长发育的营养,导致逐渐消瘦、直至死亡,导致仔鱼成活率低,对育苗的成功具有很大的影响。
2010年6-9月,在山东省烟台龙口市进行绿鳍马面鲀人工育苗过程中,我们尝试使用本发明中的贝类幼体低温保存和全天投喂技术,与2009年的投喂技术方法进行对比试验,使用2个方法各管理一组试验池,每个试验组为5个20m3的育苗池(4m×5m×1m),培育初期育苗池中收容的仔鱼密度相同,除投喂方法外其余培育条件和操作完全相同。经过20天的培育后,抽样检测两组共10个培育池的绿鳍马面鲀仔稚鱼的密度、数量、全长、健康状态等指标,计算成活率和生长率。结果发现未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育苗池,仔稚鱼平均成活率仅为7.3%,仔稚鱼平均全长为5.5mm;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育苗池,仔稚鱼平均成活率31.0%,仔稚鱼平均全长6.4mm。使用本专利技术进行饵料投喂管理的实验组,仔稚鱼成活率(31.0%,7.3%)和仔稚鱼平均全长(6.4mm,5.5mm)显著高于对照组,现实本专利技术在绿鳍马面鲀苗种人工繁育种对提高仔鱼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具有显著的作用。
在上述对比试验之后的育苗生产中,全部采用本专利技术培育绿鳍马面鲀前期仔鱼,整体上获得了良好的育苗效果,共繁育绿鳍马面鲀人工育苗超过30万尾。
Claims (2)
1.一种使用贝类早期幼体全天投喂绿鳍马面鲀早期仔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进行贝类人工授精后,洗去多余精液后,将获得的贝类受精卵转入清洁的自然海水中,用20-50升的整理箱或水桶容纳,放入4℃冰箱或保鲜柜中保存;
每天采用多次投喂的方式进行投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使用贝类早期幼体全天投喂绿鳍马面鲀早期仔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次投喂为每天投喂6次,每两次投喂间隔4小时,全天不间断投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110121086 CN102144601B (zh) | 2011-05-11 | 2011-05-11 | 一种使用贝类早期幼体全天投喂绿鳍马面鲀早期仔鱼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110121086 CN102144601B (zh) | 2011-05-11 | 2011-05-11 | 一种使用贝类早期幼体全天投喂绿鳍马面鲀早期仔鱼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44601A CN102144601A (zh) | 2011-08-10 |
CN102144601B true CN102144601B (zh) | 2012-08-08 |
Family
ID=44419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11012108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44601B (zh) | 2011-05-11 | 2011-05-11 | 一种使用贝类早期幼体全天投喂绿鳍马面鲀早期仔鱼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14460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13637B (zh) * | 2018-04-16 | 2022-03-22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一种鱼苗开口饵料及该饵料的获取方法 |
CN110074023B (zh) * | 2019-06-05 | 2020-12-29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一种绿鳍马面鲀苗种培育方法 |
CN110214727A (zh) * | 2019-07-09 | 2019-09-10 | 宁德市南海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绿鳍马面鲀北育南养技术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32231A (zh) * | 2006-03-09 | 2007-09-12 | 上海能正渔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养殖暗纹东方鲀的全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 |
CN101107921A (zh) * | 2006-07-21 | 2008-01-23 | 上海能正渔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无毒暗纹东方鲀家系养殖方法 |
-
2011
- 2011-05-11 CN CN 201110121086 patent/CN10214460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32231A (zh) * | 2006-03-09 | 2007-09-12 | 上海能正渔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养殖暗纹东方鲀的全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 |
CN101107921A (zh) * | 2006-07-21 | 2008-01-23 | 上海能正渔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无毒暗纹东方鲀家系养殖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秦忆芹.东海外海绿鳍马面鲀摄食习性的研究.《水产学报》.1981,第5卷(第3期),第245-251页. * |
陈莲芳等.东海区绿鳍马面鲀的早期发育和产卵场、产卵期的探讨.《生态学报》.1981,第4卷(第1期),第73-79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44601A (zh) | 2011-08-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Olivotto et al. | Breeding, rearing and feeding studies in the cleaner goby Gobiosoma evelynae | |
CN101897310B (zh) | 白斑红点鲑苗种的人工培育驯养方法 | |
CN101755699B (zh) | 细鳞鲑苗种培育方法 | |
KR100991274B1 (ko) | 대게의 치게 양식방법 | |
CN103704158A (zh) | 泥鳅规模化养殖方法 | |
CN102919179A (zh) | 一种黄鳝半人工仿生态育苗的方法 | |
CN102106297A (zh) | 一种刺参与鲍鱼混养的生态养殖方法 | |
CN103461253B (zh) | 黄河裸裂尻鱼人工繁殖方法 | |
CN102106326A (zh) | 一种双齿围沙蚕立体人工育苗的方法 | |
KR101768577B1 (ko) | 로티퍼를 먹이생물로 하는 한해성 양식품종의 양식방법 | |
CN101647412B (zh) | 纹缟虾虎鱼人工催产授精繁育方法 | |
Ikhwanuddin et al. | The embryonic development of orange mud crab, Scylla olivacea (Herbst, 1796) held in the captivity | |
CN101103707A (zh) | 海胆四倍体苗种的诱导和培育方法 | |
CN102144601B (zh) | 一种使用贝类早期幼体全天投喂绿鳍马面鲀早期仔鱼的方法 | |
Cheng et al. | Aquaculture of the tropical sea cucumber, Stichopus monotuberculatus: Induced spawning, detailed records of gonadal and embryonic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s in larval breeding by digestive enzyme supply in diet | |
CN112616739A (zh) | 一种盐田虾养殖有效防治桃拉综合征方法 | |
KR20140040336A (ko) | 박대의 성숙유도 및 종묘 생산방법 | |
CN104381197A (zh) | 一种乌龟的养殖方法 | |
Chen et al. | Metamorphosis and skeletal development of hybrid Epinephelus awoara (♀) and Epinephelus tukula (♂) progenies | |
CN110214731A (zh) | 一种虾蟹养殖塘杂鱼清除剂 | |
Agudelo et al. | Advances on spontaneous captive breeding and culture conditions of Caribbean Sea cucumber Stichopus sp | |
CN113711953B (zh) | 一种膨腹海马繁殖和育苗方法 | |
CN112715437B (zh) | 一种耐高温珍珠贝苗孵化培育方法 | |
CN103814853B (zh) | 一种进口对虾亲虾自然淘汰的选育方法 | |
CN1792347A (zh) | 大黄鱼雌核发育二倍体诱导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08 Termination date: 20130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