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23513A - 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的配置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的配置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23513A
CN102123513A CN2010100045555A CN201010004555A CN102123513A CN 102123513 A CN102123513 A CN 102123513A CN 2010100045555 A CN2010100045555 A CN 2010100045555A CN 201010004555 A CN201010004555 A CN 201010004555A CN 102123513 A CN102123513 A CN 1021235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hancement type
type special
network element
special channel
rn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0045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翔
刘霖
柯雅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00455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23513A/zh
Priority to BR112012017026A priority patent/BR112012017026A2/pt
Priority to EP10841922.7A priority patent/EP2515596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0/075401 priority patent/WO2011082579A1/zh
Priority to US13/521,018 priority patent/US8897242B2/en
Publication of CN1021235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235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2Access point controller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的配置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在第一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在预定网元中建立非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的情况下,第一RNC配置预定网元的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其中,预定网元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连接于第一RNC的节点B、连接于第一RNC的第二RNC。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线网络控制器无法区别来源于主载波的接收数据和来源于辅载波的接收数据,从而导致无法正常进行重排序以及宏分集合并的问题,确保了终端实际业务数据的正常发送。

Description

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的配置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的配置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技术的目标是在上行方向改善容量和数据吞吐量,降低专用信道中的迟滞。由高速上行分组接入技术引入了一条新的传输信道:增强型专用信道,对物理层和媒体接入控制层的实现进行改进,上行数据速率在理论上最大可以达到5.6兆比特每秒。高速上行分组接入技术保留了软切换的特性,空中接口接收的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解复用为媒体接入控制流,以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的形式从节点B经由B类互联(Interconnectionof type B,简称为IUB)接口或者网络控制器经由无线网络控制器之间互联接口(Interconnection of RNC,简称为IUR)通过媒体接入控制流对应的传输承载(每一个媒体接入控制流有一个对应的IUB接口和/或IUR接口传输承载),传输到目标无线网络控制器。
随着技术的发展,双载波高速上行分组接入技术有望被引入现有系统,其使得终端能够在两个载波上以高速上行分组接入技术发送数据,从而使得上行链路数据速率得以倍增。双载波中包含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的载波称为主载波,另外一个载波称为辅载波。对于一个终端而言,双载波中的各层载波均有自己独立的增强型专 用信道激活集。双载波高速上行分组接入技术的引入,需要考虑后续多载波(例如,三载波,四载波)的可扩展性。多载波中包含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的载波称为主载波,其他载波分别称为第二载波,第三载波,第四载波......。
图1示出了一个典型的双载波高速上行分组接入技术的场景,如图1所示,终端使用双载波高速上行分组接入技术,同时在主载波和辅载波上发送数据。主载波有自己独立的增强型专用信道激活集,包含节点B1下的小区1和节点B2下的小区2。辅载波有自己独立的增强型专用信道激活集,包含节点B1下的小区2和节点B3下的小区4。
终端通过主载波发送上行数据到网络侧,在网络侧,此上行数据的传输路径为:
(小区1)节点B1->无线网络控制器1
(小区3)节点B2->无线网络控制器1
终端通过辅载波发送上行数据到网络侧,在网络侧,此上行数据的传输路径为:
(小区2)节点B1->无线网络控制器1
(小区4)节点B3->无线网络控制器2->无线网络控制器1
现有双载波高速上行分组接入技术中,定义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包括“共享模式”或“分离模式”。其中:“共享模式”是指在多载波中所有上行载波上接收的同一个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简称为MAC)流放在一个传输承载上发送;“分离模式”是指在多载波中从每一个不同的上行载波上接收的每 一个MAC流放在一个传输承载上发送。当增强型专用信道的传输承载模式是使用“共享模式”时,为了区分从同一个传输承载上的MAC流,定义了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中的“上行复用信息”,其用于指示数据帧所接收于的载波标识,例如,主载波或者辅载波;当增强型专用信道的传输承载模式是使用“分离模式”时,“上行复用信息”可以为空,或者“上行复用信息”被接收方忽略。
“共享模式”下,在选定的传输承载上,传输携带有上行复用信息的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的具体方式如图2所示。节点B1接收了主辅两个载波上的同一个MAC流-1,放在同一个传输承载-1上发送给无线网络控制器1。在图示的2个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中,“上行复用信息”分别填写为主或者辅,来指示为此数据帧所接收于的载波标识为主载波或者辅载波。同样,对于无线网络控制器2,接收到来自节点B3的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将其转发至无线网络控制器1,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在传输承载-2和传输承载-3上传递,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中上行复用设置为主,以便指示此数据帧所接收于的载波标识为主载波。
“分离模式”下,在选定的传输承载上,传输携带有上行复用信息的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的具体方式如图3所示。节点B1和无线网络控制器1相连的IUB接口,有2个不同的传输承载,传输承载-1专门用来承载主载波上接收的数据,传输承载-4专门用来承载辅载波上接收的数据。节点B1在传输承载-1上发送来源于主载波接收数据的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在传输承载-4上发送来源于辅载波接收数据的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由于通过传输承载已经可以区别主辅载波接收数据,所以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中“上行复用信息”为空,或者“上行复用信息”被接收方忽略。同样,对于无线网络控制器2,接收到来自节点B3的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将其转发至无线网络控制器1,来源于主载波接收数据的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在专门用于承载主载波上 接收数据的传输承载-2和传输承载-3上传递,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中上行复用信息设置为空,或者“上行复用信息”被接收方忽略。
对于无线网络控制器1而言,其会聚了通过所有的传输途径发来的上行数据,通过“共享模式”下的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中的上行复用信息,或者通过“分离模式”下的分开的传输承载,可以区分来源于主载波的接收数据和来源于辅载波的接收数据,基于单独载波分别进行重排序以及宏分集合并。一旦来源于不同载波的接收数据混淆在一起,则无法正常进行重排序以及宏分集合并,导致所有数据错误和实际业务不可用,最终掉网。
现有技术中,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信息是由无线网络控制器经由IUB接口或者IUR接口配置给节点B或者另外一个无线网络控制器的,例如,图1中的无线网络控制器1经由IUB接口或者IUR接口配置给节点B1、节点B2和无线网络控制器2,无线网络控制器2经由IUB接口配置给节点B3。
相关技术中,对于只有主载波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的节点B和/或无线网络控制器(如图1中的节点B2),以及,只有辅载波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的节点B和/或无线网络控制器(如图1中的节点B3,无线网络控制器2),是不会被设定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信息的。随后,这些节点B和/或无线网络控制器以单载波的方式进行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的传输,即,选择同一个MAC流放在同一个传输承载上发送,设置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中的上行复用信息为空,或者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中的上行复用信息被接收方忽略,将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传输到接收方。
然而,发明人发现以上的配置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信息的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问题: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中 “上行复用信息”设置为主载波,对应的编码值为0。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中“上行复用信息”设置为空,对应的编码值也是0。这意味着共享模式下的主载波来源的数据、分离模式下的所有数据、单载波的所有数据和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中“上行复用信息”的编码值均为0。对于汇聚方的无线网络控制器(如图1中的无线网络控制器1)来说,是无法区别这3种情况的,只会根据当前的记录的“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信息”配置信息进行统一处理。
那么,在图4所示的场景下(和图1的典型场景的差别在于节点B2下的小区3为辅载波频率层上的宏分集小区),依照现有技术的配置方式,以及对应的进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的传输的过程中,无线网络控制器1为节点B1配置的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为“共享模式”,为节点B2和无线网络控制器2不配置任何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会出现如图5所示的情况:
节点B1接收了主辅两个载波上的同一个MAC流-1,放在同一个传输承载-1上发送给无线网络控制器1。在图示的2个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中,“上行复用信息”分别填写为主或者辅,来指示为此数据帧所接收于的载波标识为主载波或者辅载波。将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传输到无线网络控制器1。
节点B2、无线网络控制器2以及无线网络控制器2下辖节点B3,以单载波的方式进行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的传输。也就是选择同一个MAC流放在同一个传输承载上发送,设置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中的上行复用信息为空,或者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中的上行复用信息被接收方忽略,将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传输到无线网络控制器1。
对于无线网络控制器1而言,其会聚了通过所有的传输途径上来的上行数据。无线网络控制器1根据当前的记录的“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信息”配置信息,也就是“共享模式”信息,进行统一处理。无线网络控制器1将会把从节点B2和无线网络控制器2过来的以单载波的方式传输的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中的“上行复用信息”的本意——“单载波”且编码为0,错误识别为同样编码为0的“主载波”含义。无线网络控制器1将会把从节点B2和无线网络控制器2过来的实际空口来源于辅载波的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错误识别为空口来源于主载波的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和从节点B1过来的实际空口来源于主载波的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混淆在一起。一旦来源于不同载波接收数据混淆在一起,就无法正常进行重排序以及宏分集合并,所有数据错误,导致实际业务不可用,最终掉网。
在图6所示的场景下(和图1的典型场景的差别在于节点B2归属于无线网络控制器2),依照现有技术的配置方式进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的传输,无线网络控制器1将节点B1和无线网络控制器2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配置为“共享模式”,无线网络控制器2对节点B2和节点B3不配置任何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会出现如图7所示的情况:
节点B1接收了主辅两个载波上的同一个MAC流-1,放在同一个传输承载-1上发送给无线网络控制器1。在图示的2个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中,“上行复用信息”分别填写为主或者辅,来指示此数据帧所接收于的载波标识为主载波或者辅载波。将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传输到无线网络控制器1。
节点B2和节点B3,以单载波的方式进行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的传输。也就是选择同一个MAC流放在同一个传输承载上发送,设置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中的上行复用信息为空,或 者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中的上行复用信息被接收方忽略,将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传输到无线网络控制器2。
无线网络控制器2处于漂移无线网络控制器的角色,只能够透明转发从节点B2和节点B3接收的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至无线网络控制器1。无线网络控制器2无法对从节点B2和节点B3接收的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的内容进行任何更改。所以在IUR接口上传输的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的“上行复用信息”均为空且编码为0。
对于无线网络控制器1而言,其会聚了通过所有的传输途径上来的上行数据。无线网络控制器1根据当前记录的“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信息”配置信息,也就是“共享模式”信息,进行统一处理。无线网络控制器1将会把从无线网络控制器2转发过来的以单载波的方式的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中的“上行复用信息”的本意——“单载波”且编码为0,错误识别为同样编码为0的“主载波”含义。也就是无线网络控制器1将会把无线网络控制器2转发过来的实际空口来源于主载波(节点B2)和辅载波(节点B3)的所有的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均错误识别为空口来源于主载波的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和从节点B1过来的实际空口来源于主载波的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混淆在一起。一旦来源于不同载波接收数据混淆在一起,就无法正常进行重排序以及宏分集合并,所有数据错误,导致实际业务不可用,最终掉网。
因此,现有技术中这种配置方式没有仔细考虑所有可能出现的场景,会出现来源于不同载波接收数据混淆在一起的问题,无线网络控制器无法区别来源于主载波的接收数据还是来源于辅载波的接收数据,也就无法正常进行重排序以及宏分集合并,导致实际业务不可用,最终掉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的配置方法及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至少之一。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的配置方法,包括:在第一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在预定网元中建立非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的情况下,第一RNC配置预定网元的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其中,预定网元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连接于第一RNC的节点B、连接于第一RNC的第二RNC。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的配置系统,包括:第一RNC和预定网元,其中,第一RNC用于在预定网元中建立非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并配置预定网元的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其中,预定网元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连接于第一RNC的节点B、连接于第一RNC的第二RNC。
通过本发明,采用在第一RNC在预定网元中建立非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的情况下,第一RNC配置预定网元的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线网络控制器无法区别来源于主载波的接收数据和来源于辅载波的接收数据,从而导致无法正常进行重排序以及宏分集合并的问题,确保了终端实际业务数据的正常发送。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双载波高速上行分组接入技术的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的“共享模式”的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传输示意图;
图3是根据相关技术的“分离模式”的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传输示意图;
图4是根据相关技术的双载波高速上行分组接入技术的另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5是根据图4所示的场景下的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传输示意图;
图6是根据相关技术的双载波高速上行分组接入技术的又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7是根据图6所示的场景下的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传输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的配置方法的详细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例1的示例场景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例1的处理过程流程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例2的示例场景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例2的处理过程流程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例3的示例场景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例3的处理过程流程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例4的示例场景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例4的处理过程流程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例5的示例场景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实例5的处理过程流程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实例6的示例场景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实例6的处理过程流程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的配置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的配置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第一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在预定网元中建立非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的情况下,第一RNC配置预定网元的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其中,预定网元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连接于第一RNC的节点B、连接于第一RNC的第二RNC。
现有技术中,RNC不对只有主载波或辅载波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的节点B和/或无线网络控制器进行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信息的配置,这些节点B和/或无线网络控制器会以单载波的方式进行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的传输,这会导致无法正常进行重排序以及宏分集合并的问题。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在针对指定的使用多载波高速上行分组接入技术的终端,无线网络控制器仅在建立非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时,设定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信息,后续预定网元根据配置的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按照现有技术中的处理方法进行上行复用信息的设置和数据帧的发送即可,解决了来源于不同载波接收数据混淆在一起,导致的实际业务不可用,现有双载波高速上行分组接入技术不可用的问题。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的配置方法的详细流程图,如图8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S802,在第一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在预定网元中建立非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的情况下,第一RNC配置预定网元的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其中,预定网元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连接于第一RNC的节点B、连接于第一RNC的第二RNC。
其中,非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是指多载波中非主载波的其他载波频率层上的上行方向使用增强型专用信道的小区。第一RNC是经由IUB接口在节点B中,和/或,经由IUR接口在第二RNC中建立非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的。
其中,第一RNC配置预定网元的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包括:第一RNC配置预定网元的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为共享模式或分离模式。在共享模式下,第一RNC可以根据上行复用 信息区分主载波的传输数据和辅载波的传输数据,在分离模式下,第一RNC可以根据不同的传输承载区分主载波的传输数据和辅载波的传输数据。
具体地,第一RNC在预定网元中建立非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的情况包括第一情况和/或第二情况,其中:
第一情况、第一RNC在预定网元中建立非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之前,在预定网元中未建立过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也就是说,此时预定网元中仅建立有辅载波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
第二情况、第一RNC在预定网元中建立非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之前,在预定网元中建立过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也就是说,此时预定网元中既建立有主载波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又建立有辅载波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例如,图1中的节点B1。
步骤S802中第一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在预定网元中建立非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的过程属于第一情况时,步骤S802之后,该方法包括步骤S804。
步骤S804,预定网元根据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的配置在非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上进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的传输。即,节点B和/或第二RNC,应用所设定的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信息于自身下辖的非主载波的各个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进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的传输。
步骤S802中第一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在预定网元中建立非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的过程属于第二情况时,步骤S802之后,该方法包括步骤S806。
步骤S806,预定网元根据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的配置在包括主载波在内的各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上进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的传输。即,节点B和/或第二RNC,应用所设定的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信息于自身下辖的包含主载波在内的各个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进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的传输。
在上述步骤S804和步骤S806中,进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的传输的具体方式为:当增强型专用信道的传输承载模式是使用“共享模式”时,选择多载波中所有上行载波上接收的同一个MAC流放在一个传输承载上发送;当增强型专用信道的传输承载模式是使用“分离模式”时,选择多载波中从每一个不同的上行载波上接收的每一个MAC流放在一个传输承载上发送。
在上述步骤S804和步骤S806中,预定网元根据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的配置进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的传输包括:预定网元根据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的配置对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中的上行复用信息进行设置,并传输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其中,根据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的配置对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中的上行复用信息进行设置是指:当增强型专用信道的传输承载模式是使用“分离模式”时,设置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中的上行复用信息为空,或者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中的上行复用信息被接收方忽略;当增强型专用信道的传输承载模式是使用“共享模式”时,设置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中的上行复用信息为此数据帧所接收于的载波标识。对于双载波,载波标识可以是主载波或辅载波;对于三载波,载波标识可以是主载波或第二载波或第三载波;对于四载波,载波标识可以是主载波或第二载波或第三载波或第四载波。
其中,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为类型2的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也就是用于多载波技术的数据帧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如果第一RNC在预定网元中仅建立或增加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且第一RNC在预定网元中未建立过非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的情况下(即,此时预定网元中仅建立有主载波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第一RNC不配置预定网元的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后续预定网元使用现有的单载波处理方式,选择同一个MAC流放在一个传输承载上发送,设置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中的上行复用信息为空,或者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中的上行复用信息被接收方忽略,将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传输到第一无线网络控制器。因为在预定网元中仅建立有主载波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的情况下,即使第一RNC错误理解了上行复用信息为“空白”的含义,也“误打误撞”地得到了正确的结果,因此,在预定网元中仅建立有主载波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的情况下不配置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能够尽量减少系统的操作,节省系统的资源。
优选地,建立非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通过无线链路建立过程建立非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通过无线链路增加过程建立非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无线链路建立过程中使用“无线链路建立请求”信令。无线链路增加过程中使用“无线链路增加请求”信令。
以下通过具体实例详细说明上述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的配置方法的应用过程。
实例1
本实例中的应用场景如图9所示,终端目前仅在节点B1下的小区1(主载波)和小区2(辅载波)下使用双载波高速上行分组接入技术。无线网络控制器1将建立非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节点B2下小区3(辅载波)。
如图10所示,基于以上场景的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的配置方法包括:
步骤1001,针对指定的使用双载波高速上行分组接入技术的终端,无线网络控制器1经由IUB接口在节点B2下小区3中建立非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无线网络控制器1在无线链路建立过程中将“无线链路建立请求”信令发送给节点B2,在此信令中配置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信息为“共享模式”。需要说明的是,无线网络控制器1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对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进行配置,而不限于在无线链路建立/增加请求中携带。
步骤1002,节点B2应用所设定的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信息于自身下辖的非主载波的各个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也就是小区3(这个场景下只有一个小区),进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的传输。节点B2依照“共享模式”选择双载波中所有上行载波上接收的同一个MAC流放在一个传输承载上发送,也就是放在传输承载1上发送。节点B2依照“共享模式”设置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中的上行复用信息为此数据帧所接收于的载波标识,也就是辅载波。节点B2用类型2的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进行传输。
实例2
本实例中的应用场景如图11所示,终端目前仅在节点B1下的小区1(主载波)和小区2(辅载波)下使用双载波高速上行分组接入技术。无线网络控制器1将建立非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节点B2下小区3(辅载波)。
如图12所示,基于以上场景的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的配置方法包括:
步骤1201,针对指定的使用双载波高速上行分组接入技术的终端,无线网络控制器1经由IUB接口在节点B2下小区3中建立非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无线网络控制器1在无线链路建立过程中将“无线链路建立请求”信令发送给节点B2,在此信令中配置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信息为“分离模式”。需要说明的是,无线网络控制器1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对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进行配置,而不限于在无线链路建立/增加请求中携带。
步骤1202,节点B2应用所设定的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信息于自身下辖的非主载波的各个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也就是小区3(这个场景下只有一个小区),进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的传输。节点B2依照“分离模式”选择多载波中从每一个不同的上行载波上接收的每一个MAC流放在一个传输承载上发送,也就是放在辅载波对应的传输承载3上发送。节点B2依照“分离模式”设置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中的上行复用信息为空,或者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中的上行复用信息被接收方忽略。节点B2用类型2的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进行传输。
实例3
本实例中的应用场景如图13所示,终端目前在节点B1下的小区1(主载波)和小区2(辅载波)下,以及节点B2下的小区6(主载波)下,使用双载波高速上行分组接入技术。无线网络控制器1将建立非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节点B2下小区3(辅载波)。此前,无线网络控制器1在节点B2中,由于从未在节点B2下建立任何非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所以没有设定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信息。
如图14所示,基于以上场景的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的配置方法包括:
步骤1401,针对指定的使用双载波高速上行分组接入技术的终端,无线网络控制器1经由IUB接口在节点B2下小区3中建立非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无线网络控制器1在无线链路增加过程中将“无线链路增加请求”信令发送给节点B2,在此信令中配置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信息为“共享模式”。需要说明的是,无线网络控制器1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对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进行配置,而不限于在无线链路建立/增加请求中携带。
步骤1402,节点B2应用所设定的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信息于自身下辖的包含主载波在内的各个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也就是小区6(主载波)和小区3(辅载波),进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的传输。节点B2依照“共享模式”选择双载波中所有上行载波上接收的同一个MAC流放在一个传输承载上发送,也就是放在传输承载1上发送。节点B2依照“共享模式”设置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中的上行复用信息为此数据帧所接收于的载波标识,来源于主载波接收数据的设置为主载波,来源于辅载波接收数据的设置为辅载波。节点B2用类型2的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进行传输。
实例4
本实例中的应用场景如图15所示,终端目前在节点B1下的小区1(主载波)和小区2(辅载波)下,以及归属于无线网络控制器2下的节点B2下的小区6(主载波)下,使用双载波高速上行分组接入技术。无线网络控制器1将在无线网络控制器2中建立非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无线网络控制器2下属的节点B2下小区3(辅载波)。此前,无线网络控制器1在无线网络控制器2中,由于从未在无线网络控制器2下建立任何非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所以没有设定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信息。
如图16所示,基于以上场景的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的配置方法包括:
步骤1601,针对指定的使用双载波高速上行分组接入技术的终端,无线网络控制器1经由IUR接口在无线网络控制器2下的节点B2下小区3中建立非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无线网络控制器1在无线链路增加过程中将“无线链路增加请求”信令发送给无线网络控制器2,在此信令中配置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信息为“共享模式”。需要说明的是,无线网络控制器1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对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进行配置,而不限于在无线链路建立/增加请求中携带。
步骤1602,无线网络控制器2应用所设定的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信息于自身下辖的包含主载波在内的各个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也就是小区6(主载波)和小区3(辅载波),进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的传输。无线网络控制器2选择双载波中所有上行载波上接收的同一个MAC流放在一个传输承载上发送,也就是放在传输承载1上发送。无线网络控制器2转发节点B2依 照“共享模式”设置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来源于主载波接收数据的设置上行复用信息为主载波,来源于辅载波接收数据的设置上行复用信息为辅载波。无线网络控制器2用类型2的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进行传输。
以上实例1至实例4是以双载波为例进行说明,上述方法还可以扩展到多载波,例如三载波,四载波的情况,以下分别举例说明。
实例5
本实例中的应用场景如图17所示,终端目前仅在节点B1下的小区1(主载波)和小区2(第二载波),小区3(第三载波)下使用三载波高速上行分组接入技术。无线网络控制器1将建立非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节点B2下小区4(第二载波)。
如图18所示,基于以上场景的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的配置方法包括:
步骤1801,针对指定的使用三载波高速上行分组接入技术的终端,无线网络控制器1经由IUB接口在节点B2下小区4中建立非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无线网络控制器1在无线链路建立过程中将“无线链路建立请求”信令发送给节点B2,在此信令中配置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信息为“共享模式”。需要说明的是,无线网络控制器1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对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进行配置,而不限于在无线链路建立/增加请求中携带。
步骤1802,节点B2应用所设定的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信息于自身下辖的非主载波的各个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也就是小区4(这个场景下只有一个小区),进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的传输。节点B2依照“共享模式”选择三载波中所有上 行载波上接收的同一个MAC流放在一个传输承载上发送,也就是放在传输承载1上发送。节点B2依照“共享模式”设置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中的上行复用信息为此数据帧所接收于的载波标识,也就是第二载波。节点B2用类型2的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进行传输。
实例6
本实例中的应用场景如图19所示,终端目前仅在节点B1下的小区1(主载波)和小区2(第二载波),小区3(第三载波),小区4(第四载波)下使用四载波高速上行分组接入技术。无线网络控制器1将建立非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节点B2下小区5(第四载波)。
如图20所示,基于以上场景的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的配置方法包括:
步骤2001,针对指定的使用四载波高速上行分组接入技术的终端,无线网络控制器1经由IUB接口在节点B2下小区5中建立非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无线网络控制器1在无线链路建立过程中将“无线链路建立请求”信令发送给节点B2,在此信令中配置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信息为“共享模式”。需要说明的是,无线网络控制器1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对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进行配置,而不限于在无线链路建立/增加请求中携带。
步骤2002,节点B2应用所设定的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信息于自身下辖的非主载波的各个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也就是小区5(这个场景下只有一个小区),进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的传输。节点B2依照“共享模式”选择四载波中所有上 行载波上接收的同一个MAC流放在一个传输承载上发送,也就是放在传输承载1上发送。节点B2依照“共享模式”设置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中的上行复用信息为此数据帧所接收于的载波标识,也就是第四载波。节点B2用类型2的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进行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一般设定“上行复用信息”中主载波对应的编码值为0,而如果设定“上行复用信息”中主载波对应的编码值为1,辅载波对应的编码值为0,则在单载波传输的情况下,RNC会错将通过主载波传输数据认定为通过辅载波传输数据,以上方法同样适用,只需将“非主载波”和“主载波”的表述互换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的配置系统,图2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的配置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21所示,该系统包括:第一RNC 211和预定网元212,其中,第一RNC211用于在预定网元212中建立非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并配置预定网元212的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其中,预定网元212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连接于第一RNC的节点B、连接于第一RNC的第二RNC。
优选地,预定网元212还用于根据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的配置进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的传输。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的配置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中无线网络控制器无法区别来源于主载波接收数据和来源于辅载波接收数据从而无法正常进行重排序以及宏分集合并,导致实际业务不可用,最终掉网的问题,使得汇聚方的无线网络控制器能够清楚区别来源于各个载波接收数据的情况,确 保终端实际业务数据的正常发送,确保双载波高速上行分组接入技术可用。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在预定网元中建立非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的情况下,所述第一RNC配置所述预定网元的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其中,所述预定网元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连接于所述第一RNC的节点B、连接于所述第一RNC的第二RN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NC配置所述预定网元的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包括:
所述第一RNC配置所述预定网元的所述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为共享模式或分离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NC在所述预定网元中建立非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的情况包括第一情况和/或第二情况,其中,
所述第一情况为所述第一RNC在所述预定网元中建立非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之前,在所述预定网元中未建立过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的情况;
所述第二情况为所述第一RNC在所述预定网元中建立非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之前,在所述预定网元中建立过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的情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NC配置所述预定网元的所述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情况下,所述预定网元根据所述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的配置在所述非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上进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的传输;
在所述第二情况下,所述预定网元根据所述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的配置在包括主载波在内的各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上进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的传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网元根据所述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的配置进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的传输包括:
所述预定网元根据所述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的配置对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中的上行复用信息进行设置,并传输所述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为类型2的上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RNC在所述预定网元中仅建立或增加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且所述第一RNC在所述预定网元中未建立过非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的情况下,所述第一RNC不配置所述预定网元的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所述非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通过无线链路建立过程建立所述非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通过无线链路增加过程建立所述非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
9.一种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的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RNC和预定网元,其中,所述第一RNC用于在所述预定网元中建立非主载波频率层上的增强型专用信道小区,并配置所述预定网元的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其中,所述预定网元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连接于所述第一RNC的节点B、连接于所述第一RNC的第二RNC。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网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的配置进行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帧的传输。
CN2010100045555A 2010-01-11 2010-01-11 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的配置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021235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0045555A CN102123513A (zh) 2010-01-11 2010-01-11 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的配置方法及系统
BR112012017026A BR112012017026A2 (pt) 2010-01-11 2010-07-22 método e sistema para configurar um modo portador de transmissão de canal dedicado aperfeiçoado
EP10841922.7A EP2515596B1 (en) 2010-01-11 2010-07-22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ssion bearer mode with enhanced dedicated channel
PCT/CN2010/075401 WO2011082579A1 (zh) 2010-01-11 2010-07-22 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的配置方法及系统
US13/521,018 US8897242B2 (en) 2010-01-11 2010-07-22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figuring enhanced dedicated channel transmission bearer mod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0045555A CN102123513A (zh) 2010-01-11 2010-01-11 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的配置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23513A true CN102123513A (zh) 2011-07-13

Family

ID=44251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0045555A Pending CN102123513A (zh) 2010-01-11 2010-01-11 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的配置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897242B2 (zh)
EP (1) EP2515596B1 (zh)
CN (1) CN102123513A (zh)
BR (1) BR112012017026A2 (zh)
WO (1) WO201108257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3521B (zh) * 2010-01-12 2015-0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载波增强型专用信道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US8725101B2 (en) * 2011-07-06 2014-05-13 Broadcom Corporation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BR112015013707A8 (pt) * 2012-12-14 2019-10-08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étodo em uma estação base, estação base, método em um nó de comunicação, e, nó de comunicação para assistir em um estabelecimento de um transmissor auxiliar
US10271313B2 (en) * 2015-03-10 2019-04-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and adap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configuration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65301A1 (en) * 2004-02-14 2005-12-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scheduling information on an enhanced uplink dedicated channel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019344A (zh) * 2004-08-12 2007-08-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使用用于上行链路业务的传送信道在越区切换区域中进行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1426254A (zh) * 2007-10-31 2009-05-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信息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85217B2 (en) 2005-11-16 2013-02-26 Zte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onfiguring channel and carrier resources for multi-carrier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CN100555925C (zh) 2005-11-16 2009-10-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适用于多载波高速下行分组接入的信道配置和分配方法
CN101483890B (zh) * 2008-01-11 2012-07-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td-scdma多载波系统中非cell-dch状态下数据传输的方法
CN101562884A (zh) * 2008-04-16 2009-10-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同步码配置方法、无线网络控制器及多载波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65301A1 (en) * 2004-02-14 2005-12-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scheduling information on an enhanced uplink dedicated channel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019344A (zh) * 2004-08-12 2007-08-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使用用于上行链路业务的传送信道在越区切换区域中进行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1426254A (zh) * 2007-10-31 2009-05-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信息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NOKIA, ERICSSON, ZTE: "《3GPP TSG-RAN3 Meeting #66,R3-093206,CHANGE REQUEST,Introduction of Dual-Cell HSUPA》", 13 November 2009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NOKIA: "《3GPP TSG-RAN3 Meeting #65bis,R3-092598,CHANGE REQUEST,Introduction of Dual-Cell HSUPA》", 15 October 200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12017026A2 (pt) 2016-04-05
EP2515596A1 (en) 2012-10-24
US20130128827A1 (en) 2013-05-23
WO2011082579A1 (zh) 2011-07-14
US8897242B2 (en) 2014-11-25
EP2515596A4 (en) 2016-11-16
EP2515596B1 (en) 2018-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63285B (zh) 无线通信系统
CN110830979B (zh)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1330492B (zh)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设备
CN101877860B (zh) 中继节点、服务网关、中继数据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2123476B (zh) 一种多载波上行数据在网络侧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6464465A (zh) 用于改进的多载波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EP4117374A1 (en) Operation method of du of parent node communicating with mt of iab n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using method
EP2490399B1 (en)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based on relay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equipment thereof
CN102123513A (zh) 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承载模式的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01141175B (zh) 无线通信系统和方法
CN101217786A (zh) 一种基带资源共享方法、通信系统及设备
CN102196610A (zh) 一种识别iur接口传输承载能力的方法及系统
US871797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multi-carrier enhanced dedicated channel data
CN102122988A (zh) 一种增强型专用信道传输上行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CN101998548A (zh) 无线链路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5811760B (zh) 双连接和载波聚合组网的数据分流方法及系统
US20240205794A1 (en) Data rou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node, and storage medium
EP4124138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operation of iab node in situation in which multiple parent nodes are connected to single iab node
WO2023149577A1 (ja) 通信制御方法
CN102196398A (zh) 一种识别上行多载波支持能力的方法和无线网络控制器
CN102196523B (zh) 一种更改使用e-dch传输承载的方法和系统
CN102196524A (zh) 服务无线网络控制器识别传输承载能力的方法及系统
CN102196391A (zh) 本地小区支持能力的接收/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6097896A (zh) 一种控制终端设备连接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2196493A (zh) 本地小区支持能力的确定方法、系统及c-rnc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