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89503A - 用于对内燃机的换气阀配气相位进行可变调整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对内燃机的换气阀配气相位进行可变调整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89503A
CN102089503A CN200980127280XA CN200980127280A CN102089503A CN 102089503 A CN102089503 A CN 102089503A CN 200980127280X A CN200980127280X A CN 200980127280XA CN 200980127280 A CN200980127280 A CN 200980127280A CN 102089503 A CN102089503 A CN 1020895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camshaft
pressure medium
drive element
flow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2728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艾哈迈德·德内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20895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95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3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 F01L1/34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 F01L1/3442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using hydraulic chambers with variable volume to transmit the rotating for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alve Device For Special Equip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内燃机(1)的换气阀(9、10)的配气相位进行可变调整的装置(11),具有:驱动元件(12)、从动元件(14)以及凸轮轴(6、7),其中,驱动元件(12)能被送入与内燃机(1)的曲轴(2)的驱动连接,其中,从动元件(14)与凸轮轴(6、7)抗相对转动地连接,并且以相对于驱动元件(12)可枢转的方式布置,其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室(26a),其中,通过向第一压力室(26a)中输入压力介质,或从第一压力室(26a)中输出压力介质,使得从动元件(14)与驱动元件(12)之间的相位可变,其中,凸轮轴(6、7)的轴向侧面(36)抵靠在从动元件(14)的轴向侧面(37)上,其中,凸轮轴(6、7)具有至少一个带有在其轴向侧面(36)上的第一开口(31)的第一压力介质管路(30),其中,从动元件(14)具有至少一个带有在其轴向侧面(37)上的第二开口(33)的第二压力介质管路(32),并且第二压力介质管路(32)通入第一压力室(26a)中,并且其中,第一开口(31)在轴向上与第二开口(33)相对置。

Description

用于对内燃机的换气阀配气相位进行可变调整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内燃机的换气阀配气相位进行可变调整的装置,具有:驱动元件、从动元件和凸轮轴,其中,驱动元件可被送入与内燃机的曲轴的驱动连接,其中,从动元件与凸轮轴抗相对转动地连接,并且以相对于驱动元件可枢转的方式布置,其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室,其中,通过向输入第一压力室输入压力介质或从第一压力室中输出压力介质,可以改变从动元件与驱动元件之间的相位,其中,凸轮轴的轴向侧面抵靠在从动元件的轴向侧面上,其中,凸轮轴具有至少一个带有在其轴向侧面上的第一开口的第一压力介质管路,其中,从动元件具有至少一个带有在其轴向侧面上的第二开口的第二压力介质管路,并且通入第一压力室中,并且其中,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在轴向上相对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的内燃机中使用了用于对换气阀配气相位进行可变调整的装置,以使得在曲轴与凸轮轴之间的相位关系在限定的角度范围内、在最大早位置与最大迟位置之间能够可变地构成。为了这个目的,该装置被集成到传动系中,通过该装置,扭矩被从曲轴传递至凸轮轴上。例如,该传动系可实现为皮带传动件、链条传动件或齿轮传动件。
这样的装置例如由US 5,901,674 A公知。该装置包括以相对于驱动元件可转动的方式布置的从动元件,其中,驱动元件与曲轴保持驱动连接,并且从动元件与凸轮轴抗相对转动地连接。在轴向上,该装置通过各一个侧盖被界定。从动元件、驱动元件和两个侧盖对五个压力腔加以界定,其中,压力腔中的每一个借助翼板被划分为两个彼此相互作用的压力室。通过向压力室中输入压力介质,或从压力室中输出压力介质,在压力腔内部的翼板在装置的周向上被推移,由此,使得从动元件相对于驱动元件有针对性地转动,进而凸轮轴相对于曲轴有针对性地转动。在凸轮轴的内部设置有多个轴向的压力介质管路,该压力介质管路被构造为孔。通过该孔,压力介质可被输入压力室。每个构造在凸轮轴内部的压力介质管路在凸轮轴的轴向侧面上通入构造为从动元件中的孔的、并且与至少一个压力室连通的相对应的压力介质管路中。在此,其中一个压力介质管路的开口在轴向上直接与第二压力介质管路的开口相对而置。
在这种实施形式中不利的是,在将从动元件装配到凸轮轴上期间,必须需要的是,从动元件的孔与凸轮轴的孔对准。在周向上的对齐的偏差导致对准度误差,由此,在凸轮轴与从动元件之间的交接部位(Schnittstelle)处出现节流部(Drosselstelle)。这对相位调整的调整速度和动力有所妨碍。在偏差过大时,对准度误差也可导致该装置的完全失效。
通常地,构件彼此间的定向通过压入销来确保。为此,不仅在凸轮轴中,而且在从动元件中设置有孔。在将从动元件装配到凸轮轴上期间,销被压入从动元件的孔中,接着,该销同样力锁合地固定在凸轮轴的孔中。但是,这是复杂且成本高昂的、分多阶段的生产方法。此外,基于销的双重压配合(Presssitz),开口的公差偏差彼此不能得到补偿。由此,尽管构件彼此对齐,但在从动元件与凸轮轴之间的交接部位处仍可能出现节流效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如下任务,即,完成一种用于对内燃机的换气阀配气相位进行可变调整的装置,其中,在凸轮轴与从动元件之间应当实现如下的交接部位,该交接部位使无损耗的压力介质传递成为可能。在此,在将从动元件装配到凸轮轴上的期间,应当避免成本高昂的和易出错的对齐措施。
依据本发明地,该任务以如下方式得到解决,即,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的(较大开口)通流面积实施得比另一开口的压力介质管路的通流面积更大。
该装置具有至少一个驱动元件和至少一个从动元件。驱动元件在装置的装配状态中通过牵引机构传动件与曲轴保持驱动连接,所述牵引机构传动件例如为皮带传动件或链传动件,或者齿轮传动件。从动元件在限定的角度范围内以相对于驱动元件可枢转的方式布置,并且与凸轮轴抗相对转动地连接。在此,凸轮轴的轴向侧面处于从动元件的轴向侧面上。在凸轮轴与从动元件之间抗相对转动的连接例如可以借助中心螺栓建立,该中心螺栓贯穿从动元件,并且嵌接到凸轮轴的螺纹部段中,从而使得在彼此相邻的侧面之间产生摩擦锁合的连接。
在装置内部设置有至少两个相互作用的压力室,通过对这两个压力室进行压力加载,从动元件可以相对于驱动元件枢转。有利的是,设置有多对互相作用的压力室,从而提高压力传送。
向压力室中输入压力介质或从压力室中输出压力介质通过一个或多个第一压力介质管路来进行,该第一压力介质管路构造在凸轮轴上或构造在凸轮轴中,并且基本上在轴向上朝向凸轮轴的从动元件侧的轴向侧面分布。第一压力介质管路例如可以构造为凸轮轴中的孔,或通过压力介质导引插件实现。第一压力介质管路借助开口在从动元件侧的轴向侧面上通出。
第一压力介质管路与第二压力介质管路相连通,第二压力介质管路构造在从动元件上或从动元件内部。在此,例如可以涉及在从动元件的凸轮轴侧的侧面中在径向上分布的槽,其中,每个该槽通到相应的压力室中。同样可考虑的是这样的实施方式,即,在这些实施方式中,设置有轴向分布的压力介质管路,这些压力介质管路自从动元件的侧面延伸到从动元件中去,并且分别与径向孔相连通,其中,每个压力介质管路通入相应的压力室中。在此,孔这一概念被理解为构件内部任意横截面的压力介质流道,该压力介质流道能以不同的方式制造。例如,孔在从动元件的造型期间就已构造。例如当从动元件实施为烧结构件时,可在造型工具中就顾及到该孔,并且因此,在烧结过程期间生产,而无需附加的方法步骤。同样可考虑的是,该孔事后通过切削的方法步骤来加工。
第二压力介质管路借助第二开口在从动元件的凸轮轴侧的轴向侧面上通出。
每个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之一在轴向上相对置。在此,第一开口的或第二开口的或者这两种开口的通流面积(横截面)被构造得比各个另一所述压力介质管路的通流面积更大。垂直于压力介质流动方向的面积可理解为通流面积。在相同的压力介质管路的情况下,在具有可变通流面积的压力介质管路中,压力介质管路的通流面积被理解为其最小通流面积。通过开口之一较大的构造确保的是,开口的交叠面积至少相应于压力介质管路的最小通流面积。
因此,示出在凸轮轴与从动元件之间的如下的交接部位,该交接部位容忍从动元件相对于凸轮轴的定向误差,而不阻碍构件之间的压力介质流。此外,能制造具有较高公差的构件,并且取消浪费成本的再加工步骤。
在本发明的有利的改进方案中设置为,第一开口的通流面积被实施的比第二压力介质管路的通流面积更大,并且第二开口的通流面积被实施得比第一压力介质管路的通流面积更大。在本发明的具体化方案中设置为,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的(较大开口)通流面积被实施得比另一所述开口的通流面积更大。因此,即便在定向误差较大时确保的是,在第一压力介质管路与第二压力介质管路之间建立无节流的连接。
在此,可以设置为,所述较大开口在凸轮轴的径向上的延伸比另一所述开口在凸轮轴的径向上的延伸更大。附加地或可另选地,所述较大开口在凸轮轴的周向上的延伸比另一所述开口在凸轮轴的周向上的延伸更大。因此,误差定向不仅在轴向上得到补偿,而且在周向上也得到补偿。
在本发明的具体化方案中设置为,至相对置构件的侧面的较大开口具有漏斗形的扩大部。可另选地,该较大开口构造为槽。例如,这在烧结制造工艺期间可轻松地且无附加成本地实现。但同样也可考虑的是切削式的再加工步骤。
在有利的本发明的改进方案中设置为,从动元件或凸轮轴具有形状锁合元件,并且另一构件具有用于接纳该形状锁合元件的对应形状锁合元件,其中,该形状锁合元件与相应构件一体式地构造。该形状锁合元件在各构件的侧面上形成轴向的突起。在此,形状锁合元件例如可以是自由竖立的突起,或构造为其它旋转对称结构的偏移部。这种形状锁合元件与从动元件或凸轮轴的一体式的构造表现出一种相对于在现有技术中所设置的、单独地制造的并且与构件力锁合地连接的销而言价格低廉的另选方案。由于第一开口和/或第二开口的扩大,可要求形状锁合元件具有较大的公差,而不阻碍压力介质传送。复杂的再加工步骤不是必需的。
在具体化方案中可以设置为,形状锁合元件可构造在从动元件上,并且可实施为局部的轴向抬高部。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由下面的说明书及由其中简化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而获得。其中:
图1仅非常示意地示出内燃机;
图2示出用于改变内燃机的换气阀配气相位的装置的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纵剖图;
图3示出图2中的从动元件的俯视图;
图4示出凸轮轴在从动元件侧的端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草绘了内燃机1,其中,在汽缸4中示出了置于曲轴2上的活塞3。曲轴2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各牵引机构传动件5与进气凸轮轴6或排气凸轮轴7保持连接,其中,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11可负责在曲轴2与凸轮轴6、7之间的相对转动。凸轮轴6、7的凸轮8操作一个或多个进气换气阀9或者一个或多个排气换气阀10。同样可设置为,仅凸轮轴6、7之一配备有装置11,或仅设置有一个凸轮轴6、7,并且这一个凸轮轴配备有装置11。
图2在纵剖面示出依据本发明的装置11的实施方式。装置11具有驱动元件12和从动元件14。驱动元件12具有壳体13和两个侧盖15、16,两个侧盖15、16设置在壳体13的轴向的侧面上。从壳体13的外部圆周壁19出发,在径向上向内延伸出5个突起20。在该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突起20与圆周壁19一体式地构造。驱动元件12借助突起20的在径向上内置的支承面20a以相对于从动元件14可转动的方式相对于从动元件14布置。
在图3中示出的从动元件14呈叶轮的形式,并且具有基本上呈圆柱形实施的毂元件17,在所示实施方式中,五个翼板18从该毂元件17的外部的圆柱形壳面在径向上向外延伸。翼板18与毂元件17一体式地构造。
在第一侧盖15的外部壳面上设置有链轮21,通过链轮21,借助于未示出的链传动件,能将扭矩从曲轴2传递至驱动元件12上。从动元件14借助于中心螺栓22与凸轮轴6、7连接。此外,中心螺栓22贯穿从动元件14的中心孔22a,并且与凸轮轴6、7拧合。
侧盖15、16中的每一个均设置在壳体13的轴向侧面之一上,并且抗相对转动地紧固在该壳体13上。为了这个目的设置有如下的紧固元件,该紧固元件分别地贯穿一个突起20和两个侧盖15、16,并且使它们相互固定。
在装置11的内部,在各两个在周向上相邻的突起20之间构造有压力腔24。每个压力腔24在周向上由相邻突起20的相对置的、基本上在径向上分布的界定壁来界定,在轴向上由侧盖15、16来界定,在径向上向内由毂元件17来界定,并且在径向上向外由圆周壁19来界定。翼板18伸入每个该压力腔24中,其中,翼板18以如下方式构造,即,该翼板18不仅抵靠在侧盖15、16上,而且抵靠在圆周壁19上。因此,每个翼板18将各压力腔24分为两个相互作用的压力室26a、26b,压力室26a、26b的位置在图3中简示出。
从动元件14以在限定的角度范围内可相对于驱动元件12转动的方式布置。该角度范围在从动元件14的一个转动方向上被以如下方式界定,即,翼板18与压力腔24的每一个相应的界定壁(早止挡)发生抵靠。类似地,在另一转动方向上的角度范围被以如下方式界定,即,翼板18与压力腔24的另一用作迟止挡的界定壁发生抵靠。
通过对一组压力室26a、26b进行压力加载而对另一组压力室的压力去负荷,驱动元件12相对于从动元件14的相位(进而还有凸轮轴6、7相对于曲轴2的相位)是可变的。通过对两组压力室26a、26b进行压力加载,相位可以保持恒定。
从动元件14具有定心止口(Zentrierbund)25,定心止口25构造在面向凸轮轴的轴向侧面37上。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定心止口25通过从动元件14上的凹陷部27构造在围绕从动元件14的转动轴线的区域中。定心止口25沿着从动元件14的周向分布,其中,定心止口25的直径与凸轮轴6、7的端部的外直径匹配。因此,用于凸轮轴6、7的接纳部在从动元件14的凸轮轴侧的轴向侧面37上为了定心地接纳凸轮轴6、7而在径向上构造。同样,可以考虑的是例如如下的定心止口,该定心止口从轴向的侧面37凸出,并且例如,在周向上具有中断部。
定心止口25具有形状锁合元件28,形状锁合元件28与构造在凸轮轴6、7上的对应形状锁合元件29(图4)共同作用。在此,形状锁合元件28和对应形状锁合元件29以这种方式被构造和布置,即,当形状锁合元件28和对应形状锁合元件29在轴向上直接相对置时,凸轮轴6、7仅能以相对于从动元件14确定的定向引入定心止口25中。形状锁合元件28与从动元件14一体式地构造。在所示实施方式中,作为定心止口25的凸部的形状锁合元件28在径向上向内实施,并且作为凹部的对应形状锁合元件29被实施在凸轮轴6、7的外部壳面上。不言而喻地,在凸轮轴6、7的外部壳面上的凸部和相对应的定心止口25的凸部也可在径向上向外地设置。同样可以考虑的是如下实施方式,其中,形状锁合元件28在凸轮轴6、7在从动件14的支承面的区域内构造为径向的凸部,而对应形状锁合元件29构造为在凸轮轴6、7的从动元件侧的侧面36上的凹陷部。自然在这里也可以存在反过来的情况。
通过形状锁合元件28或对应形状锁合元件29与从动元件14或凸轮轴6、7一体式的构造,凸轮轴6、7位置精确的装配明显变得容易。必须与每个构件力锁合地或材料配合地连接的销不再是必需的。而是可在构件的生产过程期间成型出轴向或径向的凸部。在从动元件14的情况中,例如,定心止口25的径向凸部或在凸轮轴6、7的支承面上的轴向抬高部在无附加的方法步骤的烧结过程期间被构成。为此,仅在造型工具中需要注意所述特征,从而不存在附加成本。因此,装置11的构件的数目减小,并且装置11的生产复杂度和生产成本降低。
在凸轮轴6、7的内部构造有第一压力介质管路30,第一压力介质管路30基本上在轴向上分布,并且通过第一开口31在凸轮轴6、7的轴向侧面36上通出。第一压力介质管路30通过第一径向支孔(Stichbohrung)35与未示出的压力介质传递件相连通,压力介质传递件被布置在凸轮轴6、7的外壳面上。
在从动元件14的内部构造有数个第二压力介质管路32,所述数个第二压力介质管路32各自在一侧通入第一压力室26a之一中,在另一侧具有第二开口33,第二开口33构造在从动元件14的轴向侧面37上。在此,第一开口31和第二开口33在轴向上对置。
在图2和图3中示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31的通流面积(横截面面积)相应于第一压力介质管路30的通流面积。在图3中示出了第二压力介质管路32的第二开口33的构造的多种可能性。例如,第二开口33可构造为槽34,在这里的情况中,槽34构造在从动元件14的周向上,其中,两个相邻的第一压力介质管路30和两个相邻的第二压力介质管路32不与相同的槽34相连通。同样可以考虑的是,具有漏斗形扩大部38的第二开口33被构造,其中,漏斗形扩大部38由从动元件14的轴向侧面37开始,朝向第二压力介质管路32连续地逐渐变细,直到该漏斗形扩大部38达到(annehmen)第二压力介质管路32的横截面。同样可以考虑的例如是椭圆的或矩形的第二开口33。
有利的是,每个第二开口33的通流面积构造得比第一压力介质管路30的通流面积更大。有利的是,每个第二开口33的延伸不仅在径向上,而且在周向上构造得比相对应第一开口31的相应延伸更大。通过在径向上较大的延伸确保的是,公差得到补偿。通过在周向上的较大延伸,可以补偿从动元件14相对于凸轮轴6、7在周向上的定向误差。这引起以下情况,即,在形状锁合元件28中可容忍较大的公差,并且形状锁合元件28因此不需要在造型过程后进行复杂的再加工。
通过此类构造确保的是,即使当存在较高公差时,每个第二开口33完全地叠盖相应的第一开口31。由此在凸轮轴6、7与从动元件14之间的传递位置上的节流部被可靠地避免,并且在凸轮轴6、7和从动元件14的生产期间,复杂的再加工步骤成为多余。
另外,第一开口31同样可构造有扩大的横截面。
同样可以考虑的是将第一实施方式反过来。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压力介质管路32除了径向孔外,还附加地包括构造为盲孔的轴向孔,该轴向孔在一侧通入径向孔中,并且在另一侧作为第二开口33在从动元件14的轴向侧面37上通出。在此,第一开口31如上所述被扩大地构造(图4)。
在所有实施方式中,凸轮轴6、7在周向上相对从动元件14的有误差定向对于装置11的功能是无害的。各开口31、33的扩展区域保证了在每个第一压力介质管路30与第二压力介质管路32之间的足够的重叠面积。
另外,凸轮轴6、7具有第二支孔42,第二支孔42通入环状腔43中,环状腔43布置在凸轮轴6、7的凸轮轴孔44与中心螺栓22之间。环状腔43通到从动元件14的中心孔22a中,并且通过第三压力介质管路45与第二压力室26b相连通。
在内燃机1运行期间,压力介质流朝向压力室26a、26b或从压力室26a、26b中出来的过程借助控制阀46来控制。控制阀46具有流入接口P、流出接口T和两个工作接口A、B。
通过流入接口P,压力介质从压力介质泵47输送给控制阀46,而流出接口T与压力介质储备件48连接。第一工作接口A与第一支孔35相连通,第二工作接口B与第二支孔42相连通。
控制阀46可占据三个控制位置。在第一控制位置中,输入接口P与第二工作接口B连接,并且第一工作接口A与输出接口T连接。因此,压力介质从压力介质泵47通过第二支孔42、环状腔43和第三压力介质管路45到达第二压力室26b。同时,压力介质从第一压力室26a通过第二压力介质管路32、开口31、33、第一压力介质管路30、第一支孔35以及控制阀46的第一工作接口A导出至压力介质储备件48。因此,第二压力室26b以第一压力室26a为代价来扩张,由此,从动元件14在图3的图示中相对于驱动元件12逆时针地扭转。
在第二控制位置中,工作接口A、B都不与输入接口P或输出接口T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压力室26a、26b中的压力得以维持,由此,从动元件14相对于驱动元件12在周向上的相位被恒定地保持。
在第三控制位置中,输入接口P与第一工作接口A连接,并且第二工作接口B与输出接口T连接。因此,压力介质从压力介质泵47通过控制阀46、第一支孔35、第一压力介质管路30、开口31、33以及第二压力介质管路32到达第一压力室26a。同时,压力介质从第二压力室26b通过第三压力介质管路45、环状腔43、第一支孔35以及控制阀46的第二工作接口B导出至压力介质储备件48。因此,第一压力室26a以第二压力室26b为代价来扩张,由此,从动元件14在图3的图示中相对于驱动元件12顺时针地扭转。
附图标记
1      内燃机
2      曲轴
3      活塞
4      气缸
5     牵引机构传动件
6     进气凸轮轴
7     排气凸轮轴
8     凸轮
9     进气换气阀
10    排气换气阀
11    装置
12    驱动元件
13    壳体
14    从动元件
15    侧盖
16    侧盖
17    毂元件
18    翼板
19    圆周壁
20    突起
20a   支承面
21    链轮
22    中心螺栓
22a   中心孔
24    压力腔
25    定心止口
26a   第一压力室
26b   第二压力室
27    凹陷部
28    形状锁合元件
29    对应形状锁合元件
30    第一压力介质管路
31    第一开口
32    第二压力介质管路
33    第二开口
34    槽
35    第一支孔
36    凸轮轴的轴向侧面
37    从动元件的轴向侧面
38    漏斗形扩大部
42    第二支孔
43    环状腔
44    凸轮轴孔
45    第三压力介质管路
46    控制阀
47    压力介质泵
48    压力介质储备件
A     第一工作接口
B     第二工作接口
P     输入接口
T     输出接口

Claims (9)

1.用于对内燃机(1)的换气阀(9、10)的配气相位进行可变调整的装置(11),具有:
-驱动元件(12)、从动元件(14)和凸轮轴(6、7),
-其中,所述驱动元件(12)能被送入与所述内燃机(1)的曲轴(2)的驱动连接中,
-其中,所述从动元件(14)与所述凸轮轴(6、7)抗相对转动地连接,并且以相对于所述驱动元件(12)能枢转的方式布置,
-其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室(26a),
-其中,通过向所述第一压力室(26a)中输入压力介质,或从所述第一压力室(26a)中输出压力介质,使得所述从动元件(14)与所述驱动元件(12)之间的相位能改变,
-其中,所述凸轮轴(6、7)的轴向侧面(36)抵靠在所述从动元件(14)的轴向侧面(37)上,
-其中,所述凸轮轴(6、7)具有至少一个带有在所述凸轮轴(6、7)的轴向侧面(36)上的第一开口(31)的第一压力介质管路(30),
其中,所述从动元件(14)具有至少一个带有在所述从动元件(14)的轴向侧面(37)上的第二开口(33)的第二压力介质管路(32),并且所述第二压力介质管路通入所述第一压力室(26a)中,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开口(31)在轴向上与所述第二开口(33)相对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31)或所述第二开口(33)的(较大开口)所述通流面积实施得比另一所述开口(31、33)的压力介质管路(30、32)的通流面积更大。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31)的通流面积实施得比所述第二压力介质管路(32)的通流面积更大,并且所述第二开口(33)的通流面积实施得比所述第一压力介质管路(30)的通流面积更大。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31)或所述第二开口(33)的(较大开口)通流面积实施得比另一所述开口(31、33)的通流面积更大。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较大开口(31、33)在所述凸轮轴(6、7)径向上的延伸比另一所述开口(31、33)在所述凸轮轴(6、7)径向上的延伸更大。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较大开口(31、33)在所述凸轮轴(6、7)周向上的延伸比另一所述开口(31、33)在所述凸轮轴(6、7)周向上的延伸更大。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较大开口(31、33)朝向相对置的构件的侧面(36、37)具有漏斗形的扩大部。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较大开口(31、33)构造为槽(34)。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元件(14)或所述凸轮轴(6、7)具有形状锁合件(28),并且另一所述构件具有用于接纳所述形状锁合元件(28)的对应形状锁合元件(29),其中,所述形状锁合元件(28)与相应构件(6、7、14)一体式地构造。
9.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锁合元件(28)构造在所述从动元件(14)上,并且实施为局部的轴向抬高部。
CN200980127280XA 2008-07-12 2009-06-10 用于对内燃机的换气阀配气相位进行可变调整的装置 Pending CN10208950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8032948A DE102008032948A1 (de) 2008-07-12 2008-07-12 Vorrichtung zur variablen Einstellung der Steuerzeiten von Gaswechselventilen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DE102008032948.7 2008-07-12
PCT/EP2009/057165 WO2010006856A1 (de) 2008-07-12 2009-06-10 Vorrichtung zur variablen einstellung der steuerzeiten von gaswechselventilen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9503A true CN102089503A (zh) 2011-06-08

Family

ID=41036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7280XA Pending CN102089503A (zh) 2008-07-12 2009-06-10 用于对内燃机的换气阀配气相位进行可变调整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120400A1 (zh)
EP (1) EP2313619A1 (zh)
CN (1) CN102089503A (zh)
DE (1) DE102008032948A1 (zh)
WO (1) WO20100068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73109A1 (ja) * 2012-11-12 2014-05-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及びその組立て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66914A (en) * 1994-05-13 1997-09-16 Nippondenso Co., Ltd. Vane type angular phase adjusting device
US20020031961A1 (en) * 2000-05-31 2002-03-14 Goichi Katayama Cowling arrangement for outboard motor
EP1471215A2 (de) * 2003-04-22 2004-10-27 Hydraulik-Ring Gmbh Nockenwellenversteller für Fahrzeuge
JP2005188410A (ja) * 2003-12-26 2005-07-14 Hosei Brake Ind Ltd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可変装置
EP1849967A2 (en) * 2006-04-28 2007-10-31 Hitachi, Ltd. Valve timing control apparatu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DE102006036034A1 (de) * 2006-08-02 2008-02-21 Schaeffler Kg Antriebseinrichtung zwischen einem Nockenwellenversteller und einer Nockenwelle
CN101137820A (zh) * 2005-03-09 2008-03-05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阀开闭时机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48141B1 (en) * 1996-12-12 2002-07-17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Valve timing control device
JP4202440B2 (ja) 1997-02-06 2008-12-2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JP3760568B2 (ja) * 1997-06-05 2006-03-2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WO1999049187A1 (fr) * 1998-03-25 1999-09-30 Unisia Jecs Corporation Dispositif de commande de distribution des soupapes d'un moteur a combustion interne
JP3918971B2 (ja) * 1998-04-27 2007-05-23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JP3536692B2 (ja) * 1998-12-07 2004-06-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
DE19983890T1 (de) * 1999-11-10 2002-03-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Ventiltaktgebungsjustiereinrichtung
JP4802394B2 (ja) * 2000-08-03 2011-10-2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JP2002161719A (ja) * 2000-11-30 2002-06-07 Denso Corp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JP4465899B2 (ja) * 2001-02-22 2010-05-2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JP4503195B2 (ja) * 2001-03-05 2010-07-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DE10143862A1 (de) * 2001-09-07 2003-03-27 Ina Schaeffler Kg Vorrichtung zum Verändern der Steuerzeiten von Gaswechselventilen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insbesondere Rotationskolben-Verstelleinrichtung zur Drehwinkelverstellung einer Nockenwelle gegenüber einer Kurbelwelle
JP3867897B2 (ja) * 2001-12-05 2007-01-1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DE10205415A1 (de) * 2002-02-09 2003-08-28 Porsche Ag Vorrichtung zur relativen Drehwinkelverstellung einer Nockenwelle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zu einem Antriebsrad
JP4122797B2 (ja) * 2002-02-27 2008-07-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バルブ制御装置
JP4126600B2 (ja) * 2002-09-26 2008-07-3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の制御機構
US7311069B2 (en) * 2003-06-25 2007-12-25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Variable valve timing control device
JP4177297B2 (ja) * 2004-06-25 2008-11-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内燃機関の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
JP4498976B2 (ja) * 2005-05-17 2010-07-07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
JP4553795B2 (ja) * 2005-05-24 2010-09-29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
JP4877523B2 (ja) * 2007-09-19 2012-02-15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JP5046015B2 (ja) * 2007-09-19 2012-10-1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JP4930791B2 (ja) * 2007-12-20 2012-05-1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JP4661902B2 (ja) * 2008-04-18 2011-03-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DE102008032949B4 (de) * 2008-07-12 2021-06-1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Vorrichtung zur variablen Einstellung der Steuerzeiten von Gaswechselventilen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66914A (en) * 1994-05-13 1997-09-16 Nippondenso Co., Ltd. Vane type angular phase adjusting device
US20020031961A1 (en) * 2000-05-31 2002-03-14 Goichi Katayama Cowling arrangement for outboard motor
EP1471215A2 (de) * 2003-04-22 2004-10-27 Hydraulik-Ring Gmbh Nockenwellenversteller für Fahrzeuge
JP2005188410A (ja) * 2003-12-26 2005-07-14 Hosei Brake Ind Ltd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可変装置
CN101137820A (zh) * 2005-03-09 2008-03-05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阀开闭时机控制装置
EP1849967A2 (en) * 2006-04-28 2007-10-31 Hitachi, Ltd. Valve timing control apparatu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DE102006036034A1 (de) * 2006-08-02 2008-02-21 Schaeffler Kg Antriebseinrichtung zwischen einem Nockenwellenversteller und einer Nockenwel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006856A1 (de) 2010-01-21
US20110120400A1 (en) 2011-05-26
DE102008032948A1 (de) 2010-01-14
EP2313619A1 (de) 2011-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96475B (zh) 凸轮轴调整器
CN102549241B (zh) 用于可变地调整内燃机换气阀的配气正时的设备
CN101889129B (zh) 用于可变地调整内燃机换气阀的配气正时的装置
CN102482958B (zh) 控制阀
US9284861B2 (en) Oil passage design for a phaser or dual phaser
US8573167B2 (en) Control valve for a device for variably adjusting the control times of gas-exchange valves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2089502A (zh) 用于对内燃机的换气阀配气相位进行可变调整的装置
US8276558B2 (en) Device for variably adjusting the control times of gas-exchange valves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1675215B (zh) 具有压力腔的改善的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用的凸轮轴调节器
US8677956B2 (en) Control valve for a device for variably adjusting the control times of gas-exchange valves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2112707A (zh) 用于可变地调整内燃机换气阀的配气正时的装置
CN102498268B (zh) 用于可变地调整内燃机换气阀配气正时的装置
JP2014505207A (ja) 同心カムシャフトシステムに同心に組み立てられた二重位相器
US8100102B2 (en) Cylinder head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1883915B (zh) 用于对内燃机的换气阀的配气相位进行可变地调整的装置
US7926461B2 (en) System for controlling fluid flow
CN103477038B (zh) 凸轮轴调节器
WO2008080929A1 (en) Rotary valve for use in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7591240B2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a mixture of air and exhaust
CN103573320A (zh) 液压凸轮轴调节器
CN102762820A (zh) 用于可变调整内燃机换气气门的控制时间的设备的叶轮
US7802551B2 (en) Cylinder head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3301667B (zh) 用于凸轮轴调节器的控制阀的过滤设施
WO2008080928A1 (en)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fluid flow to or from a cylinder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0504040C (zh) 用于改变内燃机控制时间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German Herzogenaurach

Applicant after: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ddress before: German Herzogenaurach

Applicant before: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