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49973B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49973B
CN102049973B CN201010537262.3A CN201010537262A CN102049973B CN 102049973 B CN102049973 B CN 102049973B CN 201010537262 A CN201010537262 A CN 201010537262A CN 102049973 B CN102049973 B CN 1020499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pattern block
mentioned
rill
ty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3726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49973A (zh
Inventor
高桥伸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499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499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499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4997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能够均衡地提高冰上性能和车辙行驶性能。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在组装于正规轮辋且填充有正规内压的无载荷的正规状态下,胎面端(Te)之间的胎面宽度(TW)与轮胎最大宽度(SW)之比(TW/SW)为0.75~0.95。在胎壁面(14)上设有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细沟(15),而且该细沟(15)的中心线(15G)与胎体的法线(6n)所成的角度(α)在10度以内,其中胎体的法线(6n)经过中心线(15G)的延长线(15e)与胎体(6)交叉的交点(e1)。此外在胎面部(2)上设有在最外侧的胎面端(Te)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一对胎肩主沟(8c),而且细沟(15)的沟深度(D3)为胎肩主沟(8c)的沟深度(D2)的20~50%的范围。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均衡地提高冰上性能和车辙行驶性能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有通过增大胎面宽度和陆地比来确保较大的接地面积的充气轮胎。这种充气轮胎由于能够获得与路面的较大的摩擦力,因此能提高在冰路面上的行驶性能。 
然而,如图10(a)所示,由于上述的充气轮胎在施加有按照规格规定的正规载荷n1的情况下能够确保适当的接地宽度w1,因此能获得最佳且较大的接地面积,但是在施加小于正规载荷的较小的载荷n2的情况下,如图10(b)所示,由于成为小于上述接地宽度w1的接地宽度w2,因此无法获得所希望的接地面积。 
另外,增大了胎面宽度的充气轮胎,其胎面端和胎壁面的一部分容易与车辙的斜面等接触,进而轮胎受到来自路面的外力而摇晃从而易发生偏驶。因此增大接地面积虽然能提高冰上性能,但另一方面却存在使抗偏驶性能恶化的问题。相关技术如下。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221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如上所述的问题所做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以增大相对于轮胎最大宽度的胎面宽度并且在胎壁面上设置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特定形状的细沟为基本,由此能够不受载荷状态的影响而确保最佳的接地面积从而提高冰上性能,并且提高耐偏驶性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充气轮胎,包括:胎体,其从胎面部经由胎侧部而到达胎圈部的胎圈芯;带束层,其配置在所述胎体的轮胎径向外侧且在所述胎面部的内部,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在组装于 正规轮辋且填充有正规内压的无载荷的正规状态下,胎面端之间的胎面宽度TW与轮胎最大宽度SW之比TW/SW为0.75~0.95,在所述胎侧部的轮胎径向的外侧区域亦即胎壁面上,设有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细沟,并且在包含所述正规状态下的轮胎转动轴的轮胎子午线截面中,所述细沟的中心线与胎体的法线所成的角度为10度以内,其中胎体的法线经过所述中心线的延长线与所述胎体交叉的交点,而且,在所述胎面部在最靠胎面端侧设有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一对胎肩主沟,并且所述细沟的沟深度为所述胎肩主沟的沟深度的20~50%,所述胎面部设有将多个胎肩花纹块沿轮胎周向排列而成的胎肩花纹块列,其中多个胎肩花纹块通过将所述胎肩主沟和胎面端之间延伸的胎肩横沟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而形成,并且所述胎肩花纹块列是沿轮胎周向每隔一个花纹块设置一个切缺花纹块所形成的,其中切缺花纹块是以遍及其全长对所述胎肩花纹块的轮胎轴向外侧的外壁面与该胎肩花纹块的踏面相交叉的交叉部进行倒角所形成的。 
另外,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细沟设在距离胎圈基准线为轮胎截面高度的80%以上且在90%以下的区域内。 
另外,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细沟的沟底与所述交点的最短距离为3~8mm。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在正规状态下,胎面宽度形成为轮胎最大宽度的0.75~0.95倍的较宽的宽度。另外,在胎壁面上设有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细沟,并且将该细沟限定为特定的形状。具体而言,在包含正规状态的轮胎转动轴的轮胎子午线截面中,细沟的中心线与胎体的法线所成的角度为10度以内,其中胎体的法线经过该中心线的延长线与胎体交叉的交点。另外,细沟的深度设为胎肩主沟的沟深度的20~50%。 
各种试验的结果表明,如上所述规定的细沟能够实现使胎壁部的刚 性降低,从而即使在施加小于正规载荷的较小的载荷的情况下,也能使胎壁部柔软地变形,能够确保较大的接地面积。另外,即使是胎面端乃至胎壁面接触到车辙的斜面的情况下,也能够以上述细沟为起点通过使胎壁面的细沟变形来吸收来自路面的反力,因此能够防止发生偏驶。这样,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能够确保较大的接地面积,提高冰路性能并且提高抗偏驶性能。 
另外,在技术方案4或5所述的充气轮胎中,通过使胎肩花纹块的外侧面切缺,由此即使与车辙发生碰撞时也能够进一步减小来自路面的反力。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抗偏驶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右半部分剖视图(图2的X-X部)。 
图2是其局部展开图。 
图3是图1的胎壁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效果的剖视图。 
图5(a)、(b)是表示细沟的形状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胎肩花纹块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胎肩花纹块的立体图。 
图8(a)、(b)是表示实施例的胎面花纹的展开图。 
图9(a)、(b)是表示实施例的胎面花纹的展开图,(b)是表示比较例的胎面花纹的展开图。 
图10(a)、(b)是表示接地宽度的形态的轮胎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2...胎面部;3...胎侧部;4...胎圈部;5...胎圈芯;6...胎体;6n...胎体的法线;7...带束层;8c...胎肩主沟;14...胎壁面;15...细沟;15G...细沟的中心线;15e...细沟中心线的延长线;e1...交点;Te...胎面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的右半部分剖视图,图2是其展开图。其中,图1的剖视图表示安装于正规轮辋(未图示)且填充有正规内压的无载荷的正规状态下的包含轮胎转动轴的子午线剖面。在未特殊说明的情况下,轮胎各部分的尺寸等是在该正规状态下测量的值。 
上述“正规轮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各规格按每个轮胎规定的轮辋,如果是JATMA则为“标准轮辋”,如果是TRA则为“Design Rim”,如果是ETRTO则为“Measuring Rim”。并且,上述“正规内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各规格按每个轮胎规定的空气压,如果是JATMA则为“最高空气压”,如果若是TRA则为表“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如果是ETRTO则为“INFLATION PRESSURE”。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以下,简称地为“轮胎”)1具有:胎体6,其从胎面部2经由胎侧部3而到达胎圈部4的胎圈芯5;带束层7,其配设在上述胎体6的径向外侧且在胎面部2的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表示轿车用无防滑钉轮胎。 
上述胎体6由至少一枚胎体帘布6A构成,该胎体帘布6A具有:主体部6a,其以环状横跨在一对胎圈芯5、5之间;折返部6b,其与上述主体部6a的两侧连接,并且绕上述胎圈芯5从轮胎轴向内侧向外侧折返。上述胎体帘布6A例如是将由有机纤维构成的胎体帘线相对于轮胎赤道C方向例如以75~90°的角度排列而成。 
上述带束层7例如由轮胎径向内、外两枚带束层帘布7A、7B构成,内带束层帘布7A的宽度形成得比外带束层帘布7B宽。各带束层帘布7A、7B具有相对于轮胎赤道C以15~40°的角度倾斜的例如钢丝帘线等高弹性的带束层帘线。而且,各带束层帘布7A、7B是使带束层帘线以相互交叉的方式倾斜而形成。由此,带束层7遍布胎面部2的大致全宽来紧箍胎体6,因此能够提高胎面部2的刚性。 
在上述胎面部2上设有: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多条主沟8,和沿与该主沟8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多条横沟9。上述主沟8和横沟9能够发挥排水及剪断雪柱的功能。 
上述主沟8例如包括:一对中央主沟8a,它们配置在最接近轮胎赤道C的位置并且在轮胎赤道C的两侧沿轮胎周向延伸;一对中间主沟8b,它们配置在一对中央主沟8a外侧;一对胎肩主沟8c,它们配置在该轮胎轴向的更外侧并且在最靠胎面端Te侧延伸。本实施方式的主沟8均以直线状形成,因此能够发挥优越的排水性能并且抑制制动时车辆的摇晃、侧倾等不稳定的举动,因此从能够确保操纵稳定性方面考虑是优选的。其中,主沟8的形状不限制于图示的形态而是可以适当变更。 
另外,在上述胎面部2上分别形成有:在中央主沟8a、8a之间延伸的一条中央陆地部10、在上述中央主沟8a和中间主沟8b之间延伸的一对第一中间陆地部11、在上述中间主沟8b和上述胎肩主沟8c之间延伸的一对第二中间陆地部12、以及在上述胎肩主沟8c的轮胎轴向外侧延伸的一对胎肩陆地部13。 
另外,在上述中央陆地部10、上述一对第一中间陆地部11、上述一对第二中间陆地部12以及上述一对胎肩陆地部13上分别形成有:中央横沟9a、第一中间横沟9b、第二中间横沟9c以及胎肩横沟9d。由此,各陆地部10至13分别构成为将中央花纹块10b、第一中间花纹块11b、第二中间花纹块12b以及胎肩花纹块13b沿轮胎周向排列的中央花纹块列10R、第一中间花纹块列11R、第二中间花纹块列12R以及胎肩花纹块列13R。另外,在各花纹块10b至13b上,优选形成有例如沿轮胎轴向以锯齿状延伸的多条刀槽花纹s。 
如图1及图2所示,中央主沟8a及中间主沟8b的沟宽度(为与沟的长度方向呈直角的沟宽度,以下其他的沟也同样)W1以及沟深度D1(图1中以中央主沟8a为代表表示),虽未特殊限定然而为了均衡地确保排水性能和冰上性能,对于沟宽度W1优选为5~9mm,另外对于沟深度D1优选为8~10mm。 
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当胎肩主沟8c的沟宽度W2和沟深度D2过大时,则有可能减少接地面积或过度降低花纹块刚性,相反当过小时,则有可能使从轮胎赤道C附近到胎面端Te侧的排水等不能顺畅地进行。根据这样的观点,上述沟宽度W2优选为胎面端Te、Te间的轮胎轴向距离亦即胎面宽度TW的3~4%,并且沟深度D2优选为8~10mm。 
另外,如图2所示,胎肩主沟8c的配设位置也未特殊限定,然而优选为,例如其中心线8G与胎面端Te之间的轮胎轴向距离L1是胎面宽度TW的16~20%。由此,充分地确保胎肩花纹块13b的刚性,从而提高转弯性能。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各横沟9a至9c形成为包括沟宽度朝向胎面端Te侧扩大的扩大部。这在增加横沟9a至9c的沟边缘长度以及提高在冰路面上的抓地力方面是优选的。另外,上述胎肩横沟9d的沟宽度大于其他沟宽9a至9c且实质上沟宽度保持不变。由此,在能够确保胎肩花纹块13b的横向刚性方面是优选的。另外,上述横沟9的形状不限定于例示的形态而是可以适当变更。 
另外,虽未特殊限定,然而各花纹块10b至13b的轮胎轴向长度BW(图2中以胎肩花纹块13b的宽度为代表表示),当过小时,则有可能减少各花纹块10b至13b的接地面积,相反当过大时则有可能使主沟8的沟容积减少从而降低排水、排雪性能。根据这样的观点,各花纹块10b至13b的轮胎轴向长度BW优选为22mm~33mm。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1的胎面端Te、Te间的轮胎轴向距离亦即胎面宽度TW与轮胎最大宽度SW之比TW/SW以0.75~0.95形成。由此,与轮胎最大宽度SW相比增大了胎面宽度TW,能够确保较大的接地面积,从而获得对冰路面的较大的摩擦力。因此,本发明的充气轮胎1能 够提高冰上性能。 
另外,上述胎面端Te被确定为在正规状态的充气轮胎1上施加正规载荷并且以0度的外倾角接地为平面时的轮胎轴向最外侧的接地端。并且,上述“正规载荷”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各规格按每个轮胎规定的载荷,若是JATMA则为“最大负载能力”,若是TRA则为表“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INFLATION 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若是ETRTO则为“LOADCAPACITY”,但在轮胎为轿车用轮胎的情况下,则相当于上述各载荷的88%的载荷。 
此外,上述“轮胎最大宽度”是指,除了胎侧部中文字或轮辋保护部等突起物以外,突出于轮胎轴向最外侧的轮胎最大宽度位置M、M之间的轮胎轴向距离。 
另外,如图1所示,在用胎面宽度TW与胎体最大宽度CW之比TW/CW来定义本发明的充气轮胎1的情况下,该比值TW/CW优选为0.77~0.98。另外,上述“胎体最大宽度”是指,上述胎体帘布6A的主体部6a的厚度的中心线突出于轮胎轴向最外侧的胎体最大宽度点m、m之间的轮胎轴向距离。 
另外,上述轮胎1具有胎侧部3的轮胎径向的外侧区域亦即胎壁面14。该胎壁面14是包括从胎面端Te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并向轮胎轴向外侧延伸的胎肩花纹块13b的轮胎轴向外侧的外壁面的斜面14a。 
如图3所示,在上述胎壁面14上设有沿轮胎周向连续以直线状延伸的细沟15。这样的细沟15能够适度地降低包含胎壁面14的胎壁部的刚性。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如图4所示,即使在施加了比正规载荷小的载荷的情况下,也能确保与施加正规载荷时同等的接地面积。例如,在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中,在施加了正规载荷的90%以上的载荷的情况下,能够确保与施加正规载荷时的接地面积相等的接地面积。 
另外,设有上述细沟15的胎壁面14例如在从侧方受到外力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开闭细沟15而柔软地变形。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 即使在接触到车辙的斜面时,也能够通过使细沟15柔软地变形而与斜面卡挂、跨越到斜面上以及分散、吸收来自斜面的反力。由此,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能够发挥优越的抗偏驶性能。 
为了有效地发挥上述作用,需要将上述细沟15的沟深度D3限制在上述胎肩主沟的沟深度D2的20~50%。当上述细沟15的沟深度D3小于沟深度D2的20%时,则无法充分地降低胎壁部的刚性,最终无法确保较大的接地面积。相反,当上述沟深度D3超过50%时,则胎壁部的刚性过度降低,因此在胎面端Te附近易产生不均匀磨损,此外胎肩花纹块13b的刚性降低会导致操纵稳定性显著恶化。根据这样的观点,细沟15的沟深度D3优选为胎肩主沟的沟深度D2的25%以上,另外优选为45%以下。 
此外,如图3所示,上述细沟15的沟深度D3是在与连接细沟15的轮胎径向的外缘15x和轮胎径向的内缘15y的平面HP呈直角的方向上测量的最大长度。 
并且,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1中,在包括上述正规状态下的轮胎转动轴的轮胎子午线截面中,上述细沟15的中心线15G与胎体6的法线6n所成的角度α设定为10度以内,优选设定为8度以内,其中胎体6的法线6n经过上述中心线15G的延长线15e与上述胎体6交叉的交点e1。即,细沟15的中心线15G设置为接近胎体6的法线方向。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中,在与车辙的斜面碰撞等时,压缩细沟15的沟底的应力向与上述胎体帘布6A大致呈直角的方向传递,因此能够在胎壁部防止较大的剪断力作用于胎体帘线,从而防止在该部分的胎体帘线松散这样的损伤。另一方面,当上述角度α大于10度时,则无法充分地期待这种作用。 
另外,上述细沟15的中心线15G被设定为:在上述轮胎子午线截面中连接上述平面HP的中点P1与细沟15最接近胎体6的外表面的沟底15s的最深部15p的直线。 
另外,如图3所示,上述细沟15的最深部15p与上述交点e1的最短距离Ha可以进行各种设定,但当过小时,则会显著降低胎壁部的刚性,容易发生以沟底为起点的裂纹或缺损,因此有可能使操纵稳定性恶 化。相反,当上述最短距离Ha过大时,则无法适度地降低胎壁部的刚性,因此存在使确保低载荷时的接地面积和提高偏驶性能的作用降低的倾向。根据这样的观点,为了更有效地发挥上述作用效果,上述最短距离Ha优选为3mm以上,更优选为4mm以上,另外优选为8mm以下,更优选为6mm以下。 
并且,如图5(a)放大表示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细沟15的形状构成为:在上述轮胎子午线截面中包括由圆弧部16构成的上述沟底15s、和从该沟底15s以直线状延伸到上述胎壁面14的一对沟壁面15h,并且沟宽度朝向胎壁面14逐渐增大的形状,其中上述圆弧部16例如由曲率半径r1为2.0mm以上的圆弧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圆弧部16的中心角θ1形成为小于180度。具有这样的圆弧部16的细沟15通过柔软地变形能够分散作用于沟底15的来自车辙的外力,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在沟底15s产生的裂纹。然而,当上述圆弧部16的曲率半径r过大时,则应力会集中在上述细沟15的沟底15s与沟壁面15h的交点e2,因此存在易发生裂纹的倾向。根据这样的观点,上述曲率半径r1优选为3mm以下,更优选为2mm以下。 
另外,上述细沟15的形状不限定于上述那样的形状,例如如图5(b)所示,可以将由圆弧状构成的圆弧部16的中心角θ1设为180度以上,将沟截面设为烧瓶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更有效地分散施加于沟底15s的外力,因此能够更长期地抑制裂纹的产生等。 
另外,细沟15的沟宽度W3虽未特殊限定,但当过大时,则存在使胎壁部的刚性显著降低的倾向,相反当过小时,则存在难以使胎壁部充分地变形的倾向。根据这样的观点,上述沟宽度W3优选为上述胎肩主沟8c的沟宽度W2的60%以上,更优选为65%以上,另外优选为80%以下,更优选为75%以下。 
另外,上述细沟15的配设位置虽未特殊限定,然而当过于接近上述胎面端Te时,则该细沟15有可能因磨损而较早地消失,相反当过于远离胎面端Te时,则有可能无法充分地期待抗偏驶性能的提高。根据这样的观点,细沟15优选设置在轮胎截面高度H的80~90%的区域A1。在此,“设置在区域A1”是指,如图5(a)所示上述细沟15的上述外缘15x或上述内缘15y的至少一方的边缘设置在区域A1内。其中,轮胎截面高度H为,在上述无载荷的正规状态下,从胎圈基准线BL到胎面部2的轮胎径向最外侧的位置为止的轮胎径向距离。 
另外,如图6所示,作为参考例,上述胎肩花纹块13b包括:切缺花纹块13B1,该切缺花纹块13B1具有用三角形状的斜面17a对该胎肩花纹块13b的轮胎轴向外侧的外壁面13bs、和该胎肩花纹块13b的踏面13bn以及面对上述胎肩横沟9d的花纹块壁面13bh相交叉的顶部13c1进行倒角形成的倒角部17。由此,如图2所示,在胎肩横沟9d上形成使沟宽度W2向轮胎轴向外端侧扩大的扩大部16。而且,例如该切缺花纹块13B1优选为沿轮胎周向连续设置。具有这样的切缺花纹块13B1的充气轮胎1通过倒角去除容易与车辙接触的顶部13c1的边缘,由此能够更有效地分散与车辙接触时的应力,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抗偏驶性能。 
为了更有效地发挥上述的作用效果,上述倒角部17的轮胎周向宽度W5和轮胎轴向宽度W6,均优选为上述胎肩花纹块13b的轮胎轴向长度BW的15%以上,更优选为20%以上,另外优选为30%以下,更优选为25%以下。 
另外,如图6所示,在切缺花纹块13B1上同时设有上述细沟15和倒角部17,然而细沟15与倒角部17的沿着胎壁面14的外表面距离L2优选为5mm以上,更优选为6~7mm。由此,能够获得细沟15和倒角部17的协同效果,能够进一步提高抗偏驶性能。 
另外,图7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胎肩花纹块13b形成为具有倒角部17的切缺花纹块13B2,所述倒角部17由遍及胎肩花纹块13b全长对上述外壁面13bs和上述踏面13bn交叉的沿周向延伸的交叉部13c2(用双点划线图示)进行了倒角的矩形面17b构成。这样的切缺花纹块13B2由于减小上述踏面13bn的轮胎轴向长度BW,因此难以与车辙发生碰撞,从而有助于降低发生偏驶的机会。另一方面,这样的切缺花纹块13B2有可能导致接地宽度的减少,因此如图8(a)所示,优选为在胎肩花纹块列13R中沿轮胎周向每隔一个花纹块设置一个切缺花纹块13B2。由此, 能够抑制接地面积的过度减少。 
并且,为了有效地发挥上述的作用效果,上述交叉部13c2与上述踏面13bn的倒角宽度W7优选为上述胎肩花纹块13b的轮胎轴向长度BW的15%以上,更优选为20%以上,另外优选为30%以下,更优选为25%以下。 
另外,作为参考,如图8(b)所示,在胎肩花纹块列13R中使所有的胎肩花纹块13b均为上述切缺花纹块13B2。在该情况下,上述倒角宽度W7优选为上述胎肩花纹块13b的轮胎轴向长度BW的8%以上,更优选为12%以上,另外优选为20%以下,更优选为16%以下,并且优选将倒角宽度W7设为小于图8(a)所示方式的情况。由此,使各个胎肩花纹块13b(即,胎肩花纹块列13R)的花纹块刚性均匀化,能够抑制发生不均匀磨损。 
另外,为了进一步发挥抗偏驶性能,设置于上述切缺花纹块13B2的矩形状的斜面17b优选由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凸出且曲率半径r2为8mm以上的凹曲面构成。这样的凹曲面能使胎面端Te局部变得尖锐,易使其变形,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抗偏驶性能。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图示的实施方式,还能够变形为各种方式来实施。 
为了确认本发明的效果,试制了具有图1的内部构造及图2的花纹并且根据表1的规格的轮胎尺寸195/65R1591Q的轿车用无防滑钉轮胎。然后,对它们测试冰上制动性能、抗偏驶性能、抗裂纹性能以及抗不均匀磨损性能。另外除了表1所示的参数以外,其他均相同。并且在本测试中,将W5和W6为相同长度,作为代表在表1中记载了W5。主要的共通规格如下。 
胎面宽度TW:185mm 
胎肩主沟的沟宽度W2/TW:3.4% 
胎肩主沟的沟深度D2:8.9mm 
胎肩主沟的配设位置L1/TW:18% 
细沟的沟宽度W3/W2:65% 
细沟的沟深度D3/D2:45% 
细沟的区域H1:H×85% 
陆地比:67%(比较例1) 
测试方法如下。 
冰路制动性能: 
将测试轮胎以内压(200kPa)组装于轮辋(15×6.5J)上并安装于排气量1998cm3的日本产FF车的所有轮上,然后在搭乘一名驾驶员的情况下在冰路上行驶,测量了车辆从30km/h开始以全轮锁止的状态制动后,到完全停止为止所需的制动距离。其结果用以比较例1为100的指数来表示。数值越大越优越。并且对各测试轮胎在干燥路面上磨合行驶100km后进行了试验。 
抗偏驶性能: 
使在所有轮上安装了测试轮胎的上述车辆在设有车辙的冰雪路测试路线上行驶。然后,注意在车辙路面上方向盘操纵方法等,通过驾驶员的感官评价以比较例1为100的评分对抗偏驶性能进行了评价。数值越大越优越。 
抗裂纹性能: 
将上述测试轮胎组装于15×6.5J的轮辋,在内压200kPa、纵载荷4.62kN、速度100km/h的条件下在直径为3m的鼓上行驶了大约30000km。然后测量了在细沟的沟底上产生的裂纹个数。其结果以参考例1为100的指数。数值越小越优越。 
抗不均匀磨损性能: 
对将各测试轮胎安装于上述车辆的两个前轮并行驶时的转动极限距离。结果以比较例1为100的指数。数值越大越优越。将测试结果表示于表1。 
表1: 
Figure DEST_PATH_GSB00000832368700071
Figure DEST_PATH_GSB00000832368700081
根据测试结果可知,利用本发明,尤其是冰上制动性能和抗偏驶性能均得到提高,从而证明了本发明是有意义的发明。 

Claims (3)

1.一种充气轮胎,包括:胎体,其从胎面部经由胎侧部而到达胎圈部的胎圈芯;带束层,其配置在所述胎体的轮胎径向外侧且在所述胎面部的内部,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
在组装于正规轮辋且填充有正规内压的无载荷的正规状态下,胎面端之间的胎面宽度(TW)与轮胎最大宽度(SW)之比(TW/SW)为0.75~0.95,
在所述胎侧部的轮胎径向的外侧区域亦即胎壁面上,设有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细沟,并且
在包含所述正规状态下的轮胎转动轴的轮胎子午线截面中,所述细沟的中心线与胎体的法线所成的角度为10度以内,其中胎体的法线经过所述中心线的延长线与所述胎体交叉的交点,而且,
在所述胎面部在最靠胎面端侧设有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一对胎肩主沟,并且所述细沟的沟深度为所述胎肩主沟的沟深度的20~50%,
所述胎面部设有将多个胎肩花纹块沿轮胎周向排列而成的胎肩花纹块列,其中多个胎肩花纹块通过将所述胎肩主沟和胎面端之间延伸的胎肩横沟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而形成,并且
所述胎肩花纹块列是沿轮胎周向每隔一个花纹块设置一个切缺花纹块所形成的,其中切缺花纹块是以遍及其全长对所述胎肩花纹块的轮胎轴向外侧的外壁面与该胎肩花纹块的踏面相交叉的交叉部进行倒角所形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细沟设在距离胎圈基准线为轮胎截面高度的80%以上且在90%以下的区域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细沟的沟底与所述交点的最短距离为3~8mm。
CN201010537262.3A 2009-11-10 2010-11-08 充气轮胎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499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57353A JP4996670B2 (ja) 2009-11-10 2009-11-10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9-257353 2009-11-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49973A CN102049973A (zh) 2011-05-11
CN102049973B true CN102049973B (zh) 2014-02-19

Family

ID=43954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3726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49973B (zh) 2009-11-10 2010-11-08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996670B2 (zh)
KR (1) KR20110052466A (zh)
CN (1) CN1020499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64825B2 (ja) * 2012-06-27 2015-02-04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5061783A (ja) * 2014-11-26 2015-04-0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6451270B2 (ja) * 2014-12-09 2019-01-16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溝付きベルト
FR3045466B1 (fr) * 2015-12-16 2017-12-22 Michelin & Cie Pneumatique presentant des proprietes d'usure et de resistance au roulement ameliorees
US10348270B2 (en) 2016-12-09 2019-07-09 Micron Technology, Inc.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calibrating adjustable impedances of a semiconductor device
JP6838421B2 (ja) * 2017-02-16 2021-03-0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CN108501621B (zh) * 2018-06-04 2024-01-23 青岛富耐特矿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特种填充式实心轮胎
KR20210100158A (ko) * 2018-12-13 2021-08-13 가부시키가이샤 브리지스톤 공기 타이어
JP7181073B2 (ja) * 2018-12-14 2022-11-30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9532340B (zh) * 2018-12-25 2023-12-01 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耐沟裂低滚阻轮胎
JP7298335B2 (ja) * 2019-06-25 2023-06-2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11420482B2 (en) * 2019-09-30 2022-08-23 Toyo Tir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
DE102019218845A1 (de) * 2019-12-04 2021-06-10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JP7346277B2 (ja) * 2019-12-19 2023-09-1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7431573B2 (ja) * 2019-12-19 2024-02-1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06837B2 (ja) * 1992-09-09 2001-09-1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045428A (zh) * 2006-03-29 2007-10-03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29859B2 (ja) * 1988-08-10 1998-12-02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2643066B2 (ja) * 1991-11-21 1997-08-2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141551B2 (ja) * 1998-11-16 2008-08-2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バットレス部に浅い細溝を備えた空気入りタイヤ
JP3365744B2 (ja) * 1999-04-01 2003-01-1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1180227A (ja) * 1999-12-24 2001-07-03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重荷重用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06837B2 (ja) * 1992-09-09 2001-09-1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045428A (zh) * 2006-03-29 2007-10-03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0-142027A 2000.05.23
JP特开2000-280711A 2000.10.10
JP特开2001-180227A 2001.07.03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02073A (ja) 2011-05-26
JP4996670B2 (ja) 2012-08-08
CN102049973A (zh) 2011-05-11
KR20110052466A (ko) 2011-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49973B (zh) 充气轮胎
CN101758749B (zh) 充气轮胎以及带防滑钉轮胎
CN104057785B (zh) 充气轮胎
CN106183650B (zh) 冬季用轮胎
CN102145638B (zh) 载重轮胎
CN102310726B (zh) 充气轮胎
CN102416829B (zh) 充气轮胎
CN101992658B (zh) 充气轮胎
RU2599080C2 (ru)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ая шина
US9522574B2 (en) Pneumatic tire with tread having sipes
CN100471699C (zh) 充气轮胎
CN102837564B (zh) 充气轮胎
US8267133B2 (en) Pneumatic tire
CN102039787B (zh) 充气轮胎
CN103991336B (zh) 充气轮胎
CN103568735A (zh) 充气轮胎
CN102673318A (zh) 充气轮胎
CN104325844A (zh) 充气轮胎
CN102189900B (zh) 充气轮胎
CN102774242A (zh) 充气轮胎
CN104723800A (zh) 充气轮胎
CN104118277A (zh) 充气轮胎
CN104044407A (zh) 充气轮胎
JP2018095079A (ja) タイヤ
CN101177107B (zh) 充气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19

Termination date: 2015110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