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33472B - 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33472B
CN102033472B CN201010293990.4A CN201010293990A CN102033472B CN 102033472 B CN102033472 B CN 102033472B CN 201010293990 A CN201010293990 A CN 201010293990A CN 102033472 B CN102033472 B CN 1020334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transparent toner
sheet material
transparent
toner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9399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33472A (zh
Inventor
小俣晴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0334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34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334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347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25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original characteristics, e.g. contrast, dens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82Special processing for irreversibly adding or changing the sheet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r its appearance, e.g. stamping, annotation printing, punching
    • G03G15/6585Special processing for irreversibly adding or changing the sheet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r its appearance, e.g. stamping, annotation printing, punching by using non-standard toners, e.g. transparent toner, gloss add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789Adding properties or qualities to the copy medium
    • G03G2215/00805Gloss adding or lowering device
    • G03G2215/0081Gloss level being selectabl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含:透明图像形成装置,用于以每单位面积的量的透明调色剂在片材上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手动选择器,用于选择要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区域,并且,用于选择所述每单位面积的量;加热装置,用于加热在片材上形成的透明调色剂图像;光泽化装置,用于处理在片材上形成的透明调色剂图像,使得光泽度比通过所述加热装置获得的光泽度高;模式选择器,用于选择不使用所述光泽化装置的第一模式和使用所述光泽化装置的第二模式;和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图像区域中的透明调色剂的每单位面积的量,以使其在第二模式中不小于第一预定量。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通过使用调色剂在记录材料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提出了用于通过使用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等的彩色调色剂(有色调色剂)并且使用无色透明的透明调色剂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通过使用透明调色剂,与不使用透明调色剂的情况相比,要输出的印刷品的表现范围扩大。例如,通过在片材的整个表面上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可以均匀地增加片材的整个表面上的光泽度。此外,能够在片材上形成诸如水印(也被称为光泽标记或安全标记)之类的文字或(图形)图案。特别地,在片材的一部分上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使得片材的该一部分上的光泽度相对于片材的其余部分增加。结果,在形成有透明调色剂图像的区域(光泽标记部分)和除该区域(光泽标记部分)以外的区域之间提供意图的光泽度差异,从而可使得形成有透明调色剂图像的区域(光泽标记部分)引人注目。
此外,作为如卤化银摄影那样提高要输出的印刷品的光泽度的方法,使用透明调色剂和冷却分离型的带定影装置(光泽化装置或光泽处理装置)的方法是已知的。例如,日本公开专利申请(JP-A)平11-242398公开了一种光泽化装置,在该光泽化装置中,通过具有光泽度高的平滑表面的定影带加热上面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然后,该片材与定影带紧密接触并且被冷却,然后分离。以这种方式,经加热的调色剂在与带紧密接触的同时凝固之后分离,使得被光泽化装置处理过的调色剂图像表面具有与定影带的表面处的光泽度相当的高光泽度。
这里,通过指定在片材的什么位置处以怎样的量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能够形成具有希望的形状和希望的光泽度的光泽标记,并且使整个片材表面上的光泽度均匀化。出于这种原因,用户指定了要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的位置和透明调色剂的(每单位面积的)量作为用于透明调色剂的图像数据。特别地,通过使用用于透明调色剂的图像数据,用户以与用于彩色(有色)调色剂图像的灰度级和分辨率相当的灰度级和分辨率指定了透明调色剂图像形成位置和透明调色剂量。
因而,通过使用用于透明调色剂的图像数据,能够调整透明调色剂量(每单位面积的重量),以便以光泽度实现灰度级表现。即,图像形成设备根据由用户准备的用于透明调色剂的图像数据,以指定的量在片材上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
但是,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当通过光泽化装置处理以这种方式在片材上形成的透明调色剂图像时,在以比(每单位面积的)预定量少的每单位面积的量形成有透明调色剂图像的区域中出现图像缺陷。特别地,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在以比预定量少的每单位面积的量形成有透明调色剂图像的区域中出现诸如气泡或空穴之类的图像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提供能够防止出现上述图像缺陷的图像形成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透明图像形成装置,用于以每单位面积的量的透明调色剂在片材上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
手动选择器,用于选择要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区域并且用于选择所述每单位面积的量;
加热装置,用于加热在片材上形成的透明调色剂图像;
光泽化装置,用于处理在片材上形成的透明调色剂图像,使得光泽度比通过加热装置获得的光泽度高;
模式选择器,用于选择不使用光泽化装置的第一模式和使用光泽化装置的第二模式;和
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图像区域中的透明调色剂的每单位面积的量,以使其在第二模式中不小于第一预定量。
结合附图考虑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晰。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结构的示意性视图,图1B是图1A的部分放大视图。
图2A是操作显示部分的平面视图,图2B是控制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图3(a)是示出定影装置F1的结构的示意性视图,图3(b)是示出定影装置F2的结构的示意性视图。
图4(a)是示出指示用于透明模式中的中等光泽模式和高光泽模式的选择操作按钮的触摸面板的示意性视图,图4(b)是示出关于实施例1中的定影装置F1的调色剂量和光泽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5(a)是示出关于实施例1中的定影装置F2的调色剂量和光泽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5(b)是实施例1中的从多值图像数据转换成二值图像数据的流程图。
图6是实施例1中的控制流程图。
图7(a)是多值图像的例子,图7(b)是从多值图像转换得到的二值图像的例子,图7(c)是查找表的例子。
图8A是示出实施例2中的有色图像形成设备的结构的示意性视图,图8B是示出透明图像形成设备的结构的示意性视图。
图9是示出实施例3中的有色图像形成设备的结构的示意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像形成部分>
图1A是示出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的结构的示意性视图,图1B是图1A的部分放大视图。图2A是操作显示部分(操作面板部分或操作部分)的平面视图,图2B是控制系统的示意性框图。图3(a)是热辊定影装置部分的放大截面视图,图3(b)是带定影装置部分的放大截面视图。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是五鼓型(级联型)的电子照相全色数字图像形成设备,并且是用作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机的多功能机。
附图标记K代表实现图像形成设备的中央控制的控制器(控制电路部分或控制器基板部分)。附图标记1000代表诸如个人计算机或传真机之类的外部输入装置(外部主机装置),并且经由接口与控制器K电连接。
在设备主组件100的内部,在图1A中从左到右沿水平方向分别设置第一到第五(五个)电子照相图像形成部分Pa、Pb、Pc、Pd和Pe。在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图像形成部分Pa、Pb、Pc和Pd中的每一个是用于通过使用有色调色剂在记录材料上形成有色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此外,图像形成部分Pe是用于通过使用透明调色剂在记录材料上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附图标记A和B分别表示原稿读取部分(图像扫描仪)和操作显示部分。原稿读取部分A通过借助光学扫描对原稿图像进行颜色分离光电读取,读取放置在原稿支撑玻璃台板21上的原稿O。操作显示部分B执行来自操作员的命令输入和对于操作员的设备状态通知等。
附图标记C表示激光扫描机构(激光扫描仪),该激光扫描机构设置在图像形成部分Pa、Pb、Pc、Pd和Pe的上侧,并且具有多个光学扫描装置。附图标记D表示设置在图像形成部分Pa、Pb、Pc、Pd和Pe的下侧的转印带系统。附图标记E1和E2表示在转印带系统D下面的以(上下)两段垂直叠置的第一和第二片材馈送盒(盒片材馈送部分)。附图标记E3表示手动片材馈送托盘(手动片材馈送部分),所述手动片材馈送托盘可如实线所指示的那样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向上折叠。在使用中时,它如双点划线指示的那样被向下打开。附图标记F1表示作为第一定影装置的热辊定影装置,所述热辊定影装置被设置在相对于记录材料传输方向的转印带系统D的下游侧。附图标记200表示带定影单元,所述带定影单元被设置为在记录材料排出口侧与设备主组件100相邻,其中包含作为第二定影装置的带定影装置F2。第一定影装置F1和第二定影装置F2是输出产品(形成有定影图像的产品)的光泽度不同的定影装置,并且,第二定影装置F2是能够以比通过第一定影装置F1获得的光泽度高的光泽度定影图像的定影装置。
在原稿读取部分A处,附图标记21表示原稿支撑台板玻璃,附图标记22表示可相对于原稿支撑台板玻璃21打开或关闭的原稿压板。在复印模式(原稿复印模式)的情况下,彩色原稿O(或单色原稿)以其图像表面朝下的状态根据预定的原稿放置要求被放置在玻璃21上。然后,原稿O被板22覆盖,使得原稿O被设置。板22也可被自动原稿馈送装置(ADF、RDF)代替,以便被配置为将片材形式的原稿自动馈送到玻璃21上。然后,在操作员通过对操作显示部分B进行操作而设定希望的复印条件之后,按压复印开始键400(图2A)。结果,沿玻璃21的下表面移动和驱动可动光学系统23,使得玻璃21上的原稿O的向下的图像表面被光学扫描。原稿扫描的反射光聚焦于作为光电换能器固态图像拾取装置的CCD 24上,并且经受RGB(红色、绿色和蓝色)的三原色的颜色分离读取。由此读取的RGB的信号被输入到图像处理部分25。然后,由图像处理部分处理的电图像信息被输入到控制器K。控制器K控制激光扫描机构C,以便将与电图像信息对应地调制的激光输出到图像形成部分Pa、Pb、Pc、Pd和Pe中的每一个。
在打印机模式的情况下,电图像信息从作为主机装置1000的个人计算机被输入到设备主组件100的控制器K,使得图像形成设备用作打印机。
在传真接收模式的情况下,电图像信息从作为主机装置1000的远程侧传真机被输入到设备主组件100的控制器K,使得图像形成设备用作传真接收机。
图像形成部分Pa、Pb、Pc、Pd和Pe中的每一个是相同的电子照相处理机构。即,各图像形成部分包含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电子照相感光鼓1(以下,类似地称为鼓)。此外,各图像形成部分包含在其上起作用的处理装置,诸如全表面曝光灯2(电荷去除灯)、一次带电器3、显影装置4、转印带电器5和鼓清洁器6等。通过(调色剂)供给装置向第一图像形成部分Pa的显影装置4供给黄色(Y)调色剂。通过供给装置向第二图像形成部分Pb的显影装置4供给品红色(M)调色剂。通过供给装置向第三图像形成部分Pc的显影装置4供给青色(C)调色剂(显影剂)。通过供给装置向第四图像形成部分Pd的显影装置4供给黑色(Bk)调色剂。通过供给装置向第五图像形成部分Pe的显影装置4供给清澈(CL)或透明(T)的透明调色剂。
转印带系统D包含环形转印带7、驱动器辊7a、转向辊7b和转向辊7c。转印带7围绕辊7a、7b和7c伸展并被它们张紧。辊7a通过诸如正时带(timing belt)装置之类的动力(驱动力)传输设备由驱动电机M旋转驱动,使得带7以预定的速度沿由箭头指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移动。带7由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片(PET树脂片)、聚氟乙烯(polyfluorovinylidene)树脂片或聚氨酯树脂片等的电介质树脂片构成。作为所述带,使用通过以环形形状重合并且接合树脂片的端部而制备的带或没有缝的(无缝)带。附图标记11表示用于清洁带7的表面的清洁装置。
将描述用于通过使用Y、M、C和Bk的四种有色调色剂和透明调色剂输出形成有图像的产品的设备的操作。各图像形成部分Pa、Pb、Pc、Pd和Pe以预定的控制定时被依次驱动。通过该驱动,每一个图像形成部分处的鼓1沿由箭头指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此外,转印带机构D的转印带7也被旋转驱动。此外,激光扫描机构C也被驱动。与这些部件的驱动同步,每一个图像形成部分处的一次带电器3使鼓1均匀带电为预定的极性和预定的电势。激光扫描机构C用取决于图像信号的激光束L对每一个图像形成部分处的鼓1的表面进行扫描曝光。结果,在每一个图像形成部分处的鼓1的表面上形成取决于图像信号的静电图像。更特别地,激光扫描机构C通过使正在转动的多面镜8转动,用从其光源装置发射的激光扫描鼓1的表面。扫描光束被反射镜偏转,并且通过f-θ透镜聚焦于鼓1的母线上以执行曝光。结果,在鼓1上形成取决于图像信号的静电图像。形成的静电图像通过显影装置4显影成调色剂图像。通过如上所述的电子照相处理操作,在第一图像形成部分Pa处的鼓1的圆周面上形成与全色图像的黄色分量对应的黄色(Y)调色剂图像。在第二图像形成部分Pb处的鼓1的圆周面上形成与全色图像的品红色分量对应的品红色(M)调色剂图像。在第三图像形成部分Pc处的鼓1的圆周面处形成与全色图像的青色分量对应的青色(C)调色剂图像。在第四图像形成部分Pd处的鼓1的圆周面上形成与全色图像的黑色分量对应的黑色(Bk)调色剂图像。最后,在第五图像形成部分Pe处实现(清澈)透明调色剂图像的形成。
同时,驱动从第一片材馈送盒E1、第二片材馈送盒E2和手动片材馈送托盘E3选择和指定的片材馈送部分的片材馈送辊。结果,逐个分离和馈送在选择的片材馈送部分中堆叠和容纳的记录材料P的片材。然后,记录材料P通过多个传输辊和对齐辊9被供给到带机构D的转印带7上。被供给到带7上的记录材料P通过带7的传输被接连地传输到各图像形成部分的转印部分。各图像形成部分处的转印部分是鼓1和带7之间的接触部分。
当带7被旋转驱动并且确认带7位于预定位置时,记录材料P从对齐辊被送到带7。同时,图像写入开始信号被接通,并且,基于该图像写入开始信号,以预设的控制定时实现在第一图像形成部分Pa的鼓上的图像形成。然后,在鼓1的下表面侧的转印部分处,转印带电器5赋予电场或电荷,使得第一黄色(Y)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通过该转印,记录材料P通过静电吸引力被牢固地保持在带7上,然后被连续传输通过第二到第五图像形成部分Pb、Pc、Pd和Pe的转印部分。因此,记录材料P经受在图像形成部分Pb、Pc、Pd和Pe处的鼓上形成的品红色(M)、青色(C)、黑色(Bk)和透明(T)的各调色剂图像的接连的重叠转印。结果,在记录材料P上合成地形成由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Bk)的四种调色剂图像和透明(T)的透明调色剂图像构成的未定影全色图像。
记录材料P通过利用分离带电器10的电荷去除而与带7分离,然后通过传输带12被引入定影装置F1中。
在本实施例中,定影装置F1是如图3(a)所示的热辊定影装置。被引入定影装置F1中的记录材料P进入作为定影辊51和加压辊52之间的压力接触部分的定影夹持部N,由此通过定影夹持部N被夹持传输。结果,记录材料P经受热和压力,使得执行记录材料P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定影。穿过夹持部N之后的记录材料P通过定影片材排出辊56被传输,并且穿过已被切换到在图3(a)中由实线指示的第一姿态的选择器13的上侧,通过排出辊14被中转,然后从排出口15进入带定影单元200的记录材料入口61。在图像形成模式是其中使用有色调色剂和透明调色剂的透明模式的中等光泽模式(第一模式)的情况下,单元200侧的第二选择器62被切换到了在图3(a)中由实线指示的第一姿态。进入了单元200的记录材料P穿过第一姿态的第二选择器62的上侧,通过排出辊63被中转,然后从排出口64被排出到第一排出托盘65上。即,形成有中等光泽透明图像的产品被输出。此外,在图像形成模式是其中使用有色调色剂和透明调色剂的透明模式的高光泽模式的情况下,单元200侧的第二选择器62被切换到了在图3(a)中由虚线指示的第二姿态。此外,进入了单元200的记录材料P通过第二姿态的第二选择器62而转向下,并且通过导板66和传输辊67被引入定影装置F2中。穿过了定影装置F2的记录材料P通过排出辊68被中转,并且从排出口69被排出到排出托盘70上。即,形成有高光泽图像的产品被输出。作为第二定影装置的定影装置F2能够以比通过作为第一定影装置的定影装置F1获得的光泽度高的光泽度定影图像。高光泽模式(第二透明模式)是获得具有比中等光泽模式(第一透明模式)中的光泽度高的光泽度的像卤化银摄影那样的图像的图像形成模式。此外,在不使用透明调色剂的非透明模式的情况下,在用于形成透明图像的第五图像形成部分Pe处,执行鼓1的旋转驱动,但不执行图像形成操作。然后,已从定影装置F1出来同时在上面承载非透明图像的记录材料P被排出到第一排出托盘上,并且不被引入定影装置F2中。
还能够输出形成有单色(单一颜色)图像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第一到第五图像形成部分Pa、Pb、Pc、Pd和Pe中的与选择的图像形成模式对应的图像形成部分执行图像形成操作。在其它的图像形成部分处,虽然执行鼓1的旋转驱动,但是不执行图像形成操作。在选择双面图像形成模式的情况下,图像形成操作如下。在设备主组件100中,已从定影装置F1出来的记录材料P通过被切换到在图3(a)中由虚线指示的第二姿态的第一选择器而转向反转片材再馈送机构G侧。然后,记录材料P通过该机构G的反转部分20(折返(switchback)机构;图1A)经受折返传输,并且被发送到双面传输路径26,由此被一度容纳于中间托盘27中。通过以预定的控制定时驱动的片材馈送辊从托盘27向对齐辊9馈送容纳于托盘27中的记录材料P。记录材料P在其第二表面朝上的状态下从对齐辊9被再次馈送到机构D的带7上。然后,与第一表面上的图像形成的情况类似,在图像形成部分处实现第二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形成。经受了第二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形成的记录材料P与带7分离并且被传输到定影装置F1中,在该定影装置F1中,记录材料P经受第二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
<操作显示部分>
在图2A所示的操作显示部分B中,附图标记400是用于提供开始复印操作的指令的复印开始键。附图标记401是用于使图像形成设备的操作模式返回到正常模式的复位键。附图标记402是当使用引导(guidance)功能时要被按压的引导键。附图标记403是要用于输入诸如预设的片材数量之类的数字值的一组数字键。附图标记404是用于清除输入的数字值的清除键。附图标记405是用于在连续复印期间中断复印操作的停止键。附图标记406是显示各种操作模式的设置或打印机状态的液晶显示部分,并且也是触摸面板。附图标记407是用于中断连续的复印操作、传真操作或打印操作以执行紧急需要的复印的中断键。附图标记408是用于对于各用户或各部门等控制复印计数的密码键。附图标记409是用于接通或关断设备主组件100的电源的软开关。附图标记410是要用于改变图像形成设备的功能的功能键。附图标记411是用于进入用户模式的用户模式键,在所述的用户模式中,用户对于自动盒改变功能的开启/关闭、直到模式进入节能模式为止的设定时间的变更等进行预设置。附图标记450是透明模式选择键,附图标记451是双面模式选择键,附图标记452是全色模式选择键,附图标记453是单色(单一颜色)模式选择键。当透明模式选择键450不被按压时,图像形成设备处于在非透明模式中执行图像形成操作的模式中,在所述非透明模式中,不使用透明调色剂。当键450被按压时,图像形成设备被置于其中使用有色调色剂和透明调色剂的透明模式中,使得如图4(a)所示的那样在液晶显示部分406处显示用于光泽选择的触摸面板(设定按钮)。通过该触摸面板,用户可进一步选择透明模式中的中等光泽模式(第一透明模式)或高光泽模式(第二透明模式)。当选择中等光泽模式(第一透明模式)时,图像形成设备如上面描述的那样被置于其中仅通过定影装置F1定影使用透明调色剂的透明图像的模式中。此外,当选择高光泽模式(第二透明模式)时,图像形成设备如上面描述的那样被置于通过定影装置F1定影然后进一步通过定影装置F2定影透明图像的模式中。
<定影装置F1>
参照图3(a),将描述作为第一定影装置的热辊定影装置F1的构成。附图标记51和52分别是定影辊和加压辊,它们是被轴承可旋转支撑的可转动部件。各辊相互平行地被垂直布置并且被使得相互压力接触,使得形成定影夹持部N。辊51采用包含芯部51a、弹性层51b和离型层51c的同心三层结构。芯部51a由直径为44mm且厚度为5mm的中空铝管构成。弹性层51b由JIS-A硬度为50度且厚度为2.5mm的硅橡胶构成。离型层51c由50μm厚的PFA膜构成。作为热源(对辊进行加热的加热器)的卤素灯H1被设置在芯部51a的中空管内部。
与辊51的情况类似,加压辊52也具有包含芯部52a、弹性层52b和离型层52c的三层结构。但是,作为弹性层52b,使用3mm厚的硅橡胶层。这是由于可通过弹性层52b确保夹持部N具有更大的宽度。附图标记H2是作为热源(对辊进行加热的加热器)而被设置在辊52的芯部52a的中空管中的卤素灯。辊51和辊52以预定的压靠力相互加压,使得关于记录材料传输方向形成作为具有预定宽度的加热和加压部分的夹持部N。在本实施例中,辊52的压靠力为490N(50kgf)。此时,夹持部N的宽度为7mm。辊51和辊52在相互压力接触的同时沿由箭头指示的方向被驱动电机(未示出)旋转驱动。加热器H1和H2分别通过被供给来自电源电路Q1和Q2(图2B)的电力而产生热。辊51和辊52分别通过由加热器H1和H2产生的热从内部被加热。加热器H1和H2的额定功率分别为800W和500W。分别通过作为与加热器H1和H2的表面接触的热敏电阻器等的温度传感器TH1和TH2监视辊51和辊52的表面温度。关于检测的温度的电信息被输入到控制器K的定影控制部分K1中。基于输入的信息,控制部分K1控制从电源电路Q1和Q2向加热器H1和H2供给的电力,使得辊51和辊52的表面温度(定影温度)保持在预定的控制温度(目标温度)。即,辊51和辊52被温度控制在预定的控制温度,以控制夹持部N的温度。
附图标记54是用于清洁辊51的表面的织物(web)型清洁装置。附图标记55是用于清洁辊52的表面的织物型清洁装置。所述织物是耐热的清洁部件。辊51和辊52被旋转驱动并且被加热器H1和H2在内部加热,使得它们的表面温度升高到预定的控制温度并且保持在预定的控制温度。在该状态中,上面已形成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从机构D侧通过带12被引入定影装置F1中。在记录材料P进入夹持部N中并且通过该夹持部N被夹持传输的过程中,记录材料P被加热并且通过辊51和辊52的夹持压力被加压。结果,在透明模式中,在记录材料P的表面上定影Y、M、C和Bk以及透明(T)的多重调色剂图像作为全色图像。已从定影夹持部N出来的记录材料P通过未示出的分离爪与辊51或辊52分离,通过定影片材排出辊56被中转,然后从定影装置F1被发送。剥离剂施加装置53向辊51的表面施加硅酮油,以防止在记录材料P通过夹持部N的过程中调色剂沉积于辊51的表面上。清洁装置54和55分别去除沾染到辊51和辊52的表面上的调色剂。
<定影装置F2>
参照图3(b),将描述作为第二定影装置的带定影装置F2。如上所述,定影装置F2能够以比通过定影装置F1获得的光泽度高的光泽度定影图像。定影装置F2包含定影辊71、被设置为与定影辊71保持预定间隔的分离辊73和设置在辊73之上的张紧辊74。定影装置F2还包括围绕这三个辊71、73和74延伸并被它们张紧的环形定影带77。此外,定影装置F2包含与辊71相对并将带77压向辊71的加压辊72。此外,定影装置F2包含被设置为在辊71和辊73之间的带部分处的接近辊73的位置处与带77的外表面接触的辅助辊75。此外,定影装置F2包含冷却风扇76(冷却装置),该冷却风扇76(冷却装置)被设置在带77内部并被设置在辊71和辊73之间,用于空气冷却辊71和辊73之间的带部分。基本上相互平行地布置上述的辊71、72、73、74和75。
辊71采用包含芯部、弹性层和离型层的同心三层结构。芯部由直径为44mm且厚度为5mm的中空铝管构成。弹性层由JIS-A硬度为30度且厚度为300μm的硅橡胶构成。离型层由50μm厚的PFA膜构成。作为热源(对辊进行加热的加热器)的卤素灯78被设置在芯部的中空管内部。
加压辊72也具有相同的构成。但是,作为弹性层,使用3mm厚的硅橡胶层。这是由于可通过弹性层52b确保定影夹持部N具有更大的宽度。附图标记79是作为热源(对辊进行加热的加热器)设置在辊72的芯部的中空管中的卤素灯。辊71和辊72以预定的压靠力相互抵着对带77加压,使得关于记录材料传输方向形成作为具有预定宽度的加热和加压部分的夹持部N。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总压力,辊72的压靠力为980N(100kgf)。此时,夹持部N的宽度为10mm。这里,需要与带77对应地选择辊71的表面硬度。当辊71的表面硬度小时,带77弯曲,使得调色剂不能被推入记录材料P的(调色剂)接收层中,由此,台阶状态的调色剂部分被原样保留。在带77的硬度小的情况下,为了充分地使辊71硬化,也能够以小的厚度形成弹性层,或者,在不形成弹性层的情况下形成PFA的表面层,或者,仅使用铝芯作为辊71。辊71以预定的速度通过未示出的驱动机构沿由箭头指示的顺时针方向被旋转驱动。通过辊71的该旋转驱动,带77沿由箭头指示的顺时针方向被置于旋转移动状态中。通过带77的转动,辊73、74、72和75转动。辊74向带77施加预定的张力。向分别设置在辊71和72内部的灯78和79供给电力,使得辊71和72通过由灯78和79产生的热从内部被加热,并由此使辊71和72的表面温度上升。分别通过未示出的热敏电阻器检测辊71和72的表面温度。所检测的热敏电阻器的温度被反馈到控制器K的定影控制部分K2。控制部分K2控制向灯78和79供给的电力,使得从各热敏电阻器输入的所检测的温度分别维持在对于辊71和72设定的预定的控制温度。即,辊71和72被温度控制在预定的控制温度,以将夹持部N的温度控制在预定的定影温度。向定影装置F2侧发送的记录材料P被引入带77和辊72之间的夹持部N中,并且通过夹持部N被夹持传输。记录材料P的调色剂图像表面面向带77的表面。在通过夹持部N夹持传输记录材料P的过程中,记录材料P被加热和加压,使得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在记录材料P上。同时,记录材料P紧密地接触带77的表面。然后,在记录材料P紧密接触带77的状态下,通过带77的转动,记录材料P在夹持部N和辊73之间的冷却区域(冷却部分)R中被传输。在该冷却区域R中,通过冷却风扇76以及通过在冷却风扇76周围的空气导管76a的内部流动的空气的作用,有效地强制冷却记录材料P。通过冷却风扇76,在与图3(b)的图面垂直的方向上产生空气流动。以这种方式,记录材料P紧密接触带77的表面的状态中的记录材料P在冷却区域R中被充分冷却以到达辊73的位置,并且,在通过辊73改变带77的曲率的区域中通过其自身的刚性(挠性)与带77的表面(曲率)分离。此时,调色剂图像遵循如镜面那样的带表面形状而凝固,并由此使记录材料P的整个表面平滑,使得能够获得光泽度比通过定影装置F1获得的光泽度优越的图像。辊75防止记录材料P在传输中与带77的表面分离以导致图像缺陷和失败。冷却装置76不限于风扇,也可以是接触冷却类型。也能够使用Peltier元件、热管和水循环型冷却装置。如上所述,第二定影装置F2包含定影带和冷却装置,并且,希望记录材料P与定影带77分离的温度不大于比调色剂的玻璃转变点高20℃的温度。一般地,塑料和纤维具有结晶性。另一方面,橡胶(弹性体)没有结晶结构,并且只具有非结晶部分,使得橡胶表现出大的可延展性,并且通过防止分子通过的交联结构保持它们的结构。聚合材料的非结晶部分还在温度低时表现出低的分子运动性(玻璃状态)并且在温度升高时表现出高的分子运动性(橡胶状态)。玻璃状态和橡胶状态之间的边界的温度被称为玻璃转变点Tg,该玻璃转变点Tg根据JIS K7121(塑料的转变温度的测试方法)被测量。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有色调色剂,使用聚酯树脂调色剂。通过粉碎方法制造调色剂。作为调色剂制造方法,悬浮聚合法、界面聚合法或分散聚合法等,即,在介质中直接制造调色剂的调色剂制造方法,也是优选的。用于制造调色剂的成分和方法不限于上述的那些。在透明调色剂的制造方法中,使用与有色调色剂的情况中相同的聚酯树脂,但是,在不混合有色颜料的情况下制造透明调色剂。玻璃转变点(Tg)不被特别限定。当改变用于透明调色剂的树脂材料的类型或分子量时,熔融特性改变,使得即使在相同的定影条件下也获得不同的光泽度值。因此,可以使用与用作用于有色调色剂的材料的聚酯树脂相比玻璃转变点(Tg)较低并且较容易熔融的聚酯树脂用于制造透明调色剂,使得透明调色剂可被用作定影之后的光泽度比有色调色剂高的调色剂。相反,作为用于具有低光泽度的透明调色剂的材料,可以使用与用作用于有色调色剂的材料的聚酯树脂相比玻璃转变点(Tg)较高并且较难以熔融的聚酯树脂。顺便说一句,透明调色剂未必是透明的。透明调色剂也可以由发黄的透明的聚酯树脂形成。透明调色剂在未定影状态下是白色的。这是由于已被粉碎为具有约5~10μm的微粒尺寸的调色剂导致大多数的光在其表面处散射并且具有非常低的光透射量,由此表现为白色。因此,在向用于定影的调色剂施加的能量小的情况下,透明调色剂不充分地变透明,而会看起来发白。即使在这种状态下,当透明调色剂在不(从记录材料)分离的情况下具有目标光泽度时,也可以说质量是令人满意的。
<图像信息>
图像信息包含每个像素的颜色信息和亮度信息。二值(两值)图像和多值图像意味着由亮度信息的数据数表现的图像。二值图像意味着用两个值代替所有的亮度信息的图像。另一方面,多值图像意味着除二值图像以外的所有图像。一般地,由“8位格式”表现的图像作为多值图像被频繁使用。一般地,二值图像在数据方面由“1或0”表现,换句话说,二值图像由“1位格式”表现。8位格式包含8个位即八个连续的一位,并且可提供2的8次幂(=256)个水平的表现。在8位格式图像的情况下,当图像由256种颜色表现时,图像被称为“256色图像”。此外,当图像由白色和黑色并由灰度的256种颜色深浅(色调)表现时,图像被称为“灰度级图像”。此外,在计算机上,颜色由作为所谓的三原色的“R(红色)、G(绿色)和B(蓝色)”的组合表现。三原色中的每一个被分成256个色调等级(tone gradation level),从而提供256种颜色的3次幂(=16770000种颜色)的表现。这一般被称为“全色”。透明调色剂的图像信息被视为一种颜色的图像信息。即,灰度级图像或黑白二值图像通过被透明调色剂而不是黑色代替而被输出。还能够处理有色图像。在这种情况下,RGB或C(青色)M(品红色)Y(黄色)K(黑色)的有色图像通过被转换成仅包含亮度信息的灰度级而被输出。以下将更具体地描述这一点,但是,以透明调色剂进行二值图像形成意味着实现二色调等级表现。在使透明调色剂满足多值图像的输出的情况下,透明调色剂的量不需要满足最小调色剂量和最大调色剂量。通过由“零”的一部分和“60%”的一部分构成的两个色调等级提供二色调等级表现。在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中,透明调色剂图像形成部分能够输出具有400dpi和256色调等级的图像。
<光泽化装置F2和透明调色剂量>
将简要描述本发明的发明人假定的图像缺陷的情况。当在片材上形成了每单位面积的量小于预定的每单位面积的量的透明调色剂的图像的区域经受光泽化(处理)时,该区域中的图像缺陷看起来是气泡或空穴。本发明的发明人考虑该图像缺陷是由取决于(每单位面积的)透明调色剂量而改变的通过光泽化装置处理的片材上的图像缺陷区域和除了图像缺陷区域以外的区域之间的极端的光泽度差异而导致的。实际上,当根据由用户指定的用于透明的图像数据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时,包括局部产生的光泽度极高(光泽度为约100)的区域和光泽度低(光泽度为约30)的区域的区域看起来是气泡。
<定影装置F1和F2的适当使用>
在用户希望用提供约30~50%的光泽度的中等光泽透明调色剂做标记的情况下,使用定影装置F1。可以用透明调色剂部分地或在整个表面上做标记。在用户希望提供具有约90~100%的高光泽度的调色剂部分的情况下,在使用定影装置F1之后使用定影装置F2。在这种构成中,在图4(b)中示出在使片材穿过定影装置F1的过程中随着(每单位面积的)调色剂量的变化的光泽度的变化。根据JIS Z8741(镜面光泽度测量方法),通过使用便携式光泽计(“PG-1M”,由Nippon Denshoku Co.,Ltd.制造),以60度的角度测量光泽度。通过使用这种图像形成设备,实现图像形成。处理速度为200mm/秒,控制温度为155℃,并且使用的记录材料为“U-light”(由Nippon PaperIndustries Co.,Ltd.制造;基重=157g/m2)。透明调色剂的光泽度逐渐增大,直到调色剂量达到0.5g/cm2。然后,在相同的调色剂量条件下,在图5(a)中示出片材在穿过定影装置F1之后穿过定影装置F2的情况下的光泽度的变化。在定影装置F2中,处理速度为100mm/秒,控制温度为140℃。该结果表明,在0.3mg/cm2的(每单位面积的)调色剂量处,光泽度为最大。因此,作为提高光泽度所需要的透明调色剂量,0.3mg/cm2是足够的。此外,出现这样的问题,即:当调色剂量增大为超过0.3mg/cm2时易于出现调色剂层的裂纹。因此,在仅要穿过定影装置F1(中等光泽模式(第一透明模式))的多值透明(调色剂)图像的情况下,最大调色剂量被取为0.5mg/cm2,并且,调色剂量被视为具有256色调等级的多值数据,使得用户可取决于他(她)的喜好而改变光泽度。顺便说一句,在中等光泽模式中,最小调色剂量为0.002(=0.5/255)mg/cm2。此外,在高光泽模式(第二透明模式)的情况下,图像数据被视为二值数据,并且,实现图像形成的像素处的调色剂量为0.3mg/cm2。即,在其中通过使用透明调色剂形成图像的透明模式中不使用定影装置F2的情况下,可以改变光泽度,因此关于多值透明图像,将图像数据视为多值数据。在透明图像穿过定影装置F2的情况下,图像数据被视为二值数据。即,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转换装置,该转换装置用于将要使用透明调色剂进行图像形成的多值透明图像数据转换成二值图像数据。在中等光泽模式(第一透明模式)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多值透明图像数据实现使用透明调色剂的图像形成。在高光泽模式(第二透明模式)的情况下,通过使用二值透明图像数据实现使用透明调色剂的图像形成。
沿图5(b)的流程图,将更具体地描述用于将多值数据转换成二值数据的部分。控制器K与图像输入的地址信号同步地基于阈值对于从图像输入部分输入的多值图像进行二值化,由此将多值图像转换成二值图像。此外,控制器K将经二值化的图像作为输出图像数据输出到图像形成控制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如上面描述的那样构成用于将多值图像转换成二值图像的转换装置。通过这种转换装置,例如,如图7(a)所示的多值图像被转换成如图7(b)所示的二值图像。在图2B所示的控制器K中,附图标记K3表示作为用于将多值图像转换成二值图像的转换装置的功能部分。图6是本实施例中的透明模式(清澈模式)和非透明模式(非清澈模式)中的操作流程图。当透明模式选择键450(图2B)没有被按压时,图像形成设备在其中不使用透明调色剂的非透明模式中执行图像形成操作(步骤S1和S2)。在该模式中经受调色剂图像形成的记录材料仅通过定影装置F1经受图像定影(S3),然后被排出到第一排出托盘65上。通过按压键450,图像形成设备被置于其中使用有色调色剂和透明调色剂的透明模式中,使得显示如图4(a)所示的用于选择光泽模式的触摸面板(设定按钮)。用户可在该触摸面板上选择中等光泽模式(第一透明模式)或高光泽模式(第二透明模式)(S4)。当中等光泽模式(第一透明模式)被选择时,图像形成设备被置于其中仅通过定影装置F1定影图像的模式中。此外,在不使用定影装置F2的情况下,光泽度可以被改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多值透明图像,控制器K将图像数据视为多值图像数据。即,以不用于光泽化的调色剂量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S5)。以这种模式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仅通过定影装置F1经受图像定影(S6),然后被排出到第一排出托盘65上,使得记录材料不被引入到定影装置F2中。当高光泽模式(第二透明模式)被选择时,图像形成设备被置于其中通过定影装置F1然后通过定影装置F2定影图像的模式中。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K对于透明图像将多值图像二值化,由此将多值图像转换成二值图像。即,以用于光泽化的调色剂量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S7)。当多值图像被二值化时,将像素的亮度信息与预设的阈值相比较,然后取决于该亮度信息是大于阈值还是小于阈值而将图像数据写成0和1。例如,256色调等级数据经受其值大于50还是小于50的比较,由此被二值化。然后,由1表现的部分被设定为与256色调等级的60%对应的156,然后实现透明调色剂图像形成。即,在本实施例中用于输出透明调色剂图像的二值图像通过由0和154构成的256色调等级多值图像提供二值(两值)透明调色剂图像。以该模式形成有图像的记录材料通过定影装置F1经受图像定影(S8),然后通过定影装置F2经受图像定影(S9),然后被排出到第二排出托盘70上。在高光泽模式(第二透明模式)中,通过如上面描述的那样对于透明图像转换图像数据,能够提供不出现图像缺陷和调色剂层的裂纹的图像形成设备。
这里,多值图像被转换成二值图像,但是,也可以改变查找表(LUT),使得不能在半色调区域中输出其中通过定影装置F2导致图像缺陷的浓度范围。即,如图7(c)中的“LUT 1”所示,图像数据也可被转换,使得不能执行60%或更小的输出(即,在通过第二定影装置F2定影图像的情况下,图像数据也可被转换,使得不能用不大于某值的调色剂量实现图像形成)。
这里,在通过光泽化装置处理调色剂图像的情况下,透明调色剂的每单位面积的量(与图像数据对应)不限于与60%(第一阈值)对应的量。表现为气泡的图像缺陷的原因是,经光泽化装置处理的片材取决于(每单位面积的)透明调色剂量而导致极端的光泽度差异(图5(a))。出于这种原因,为了抑制使用光泽化装置的情况下的诸如气泡之类的图像缺陷的出现,可以以关于调色剂量的光泽度的变化饱和(即,基本上不变化)的范围内的量在片材上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在具体的例子中,在记录材料为由Nippon Paper Industries Co.,Ltd.制造的“U-light”(基重=157g/m2)的情况下,在约0.3mg/cm2~约0.5mg/cm2(256色调等级的60%~100%)的范围中,光泽度为约100±5,因而基本上不变(图5(a))。出于这种原因,为了抑制图像缺陷,可以在由用户指定的要形成透明调色剂的区域中以0.3mg/cm2(60%)或更多的调色剂量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顺便说一句,随调色剂量变化的光泽度变化取决于记录材料而改变。出于这种原因,在一些情况下取决于片材的类型,光泽度变化饱和的范围小于60%。
因此,提供用于检测要在上面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的片材的类型的检测部分,并且,阈值也可取决于检测出的片材的类型而改变。此外,在执行光泽化的情况下,当要在片材上形成的调色剂的量过大时,发现输出印刷品在折叠时脆弱。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用诸如图7(c)所示的“LUT 2”之类的转换表。特别地,在使用由Nippon PaperIndustries Co.,Ltd.制造的“U-light”(基重=100g/m2)作为记录材料的情况下,关于调色剂量的光泽度变化饱和范围在70%和100%之间。此外,在以与(256色调等级的)90%或更大对应的调色剂量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的情况下,印刷品在折叠时脆弱。出于这种原因,在“LUT2”中,对于调色剂量设置上限(80%)。
这里,控制器通过用于检测片材(纸)的类型的介质传感器获得片材的类型,或者获得由用户指定的片材的类型,并且取决于所获得的片材(纸)的类型切换用于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的LUT。
顺便说一句,将多值图像数据转换成二值图像数据时的LUT相当于图7(c)中的“LUT 3”。通过将多值数据转换成二值数据,数据的量变小,使得装置(设备)之间通信期间的负荷减小。
顺便说一句,以上描述了作为复印机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操作,但是,在将图像形成设备用作打印机的情况下,也获得类似的效果。
如上所述,能够提供能够关于输出产品的光泽度不同的多个定影装置F1和F2中的每一个形成良好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即,在使用透明调色剂和光泽化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中,透明调色剂量能够被优化。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系统中,对于用有色调色剂形成图像然后将其定影的第一图像形成和定影,使用如图8A所示的全色图像形成设备。此外,对于用透明调色剂形成图像然后将其定影的第二图像形成和定影,使用如图8B所示的(单一颜色)透明图像形成设备。图8A的全色图像形成设备具有如下构成:其中,从实施例1中的图像形成设备去除作为使用透明调色剂的图像形成部分的第五图像形成部分,并且与实施例1类似地在非透明模式中操作。作为图8A的全色图像形成设备中的定影装置,使用与实施例1中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热辊定影装置相同的热辊定影装置。图8B的透明图像形成设备是具有与实施例1中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作为用于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分的第五图像形成部分Pe相同的构成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部分。从供给装置将透明调色剂供给到显影装置4中。图8B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作为第一定影装置的热辊定影装置F1和作为第二定影装置的带定影装置F2。作为透明调色剂,使用通过悬浮聚合法制造的调色剂。调色剂包含作为离型剂的蜡,使得油不被施加到作为第一定影装置的热辊定影装置F1的定影辊51上。关于玻璃转变温度(点)(Tg),透明调色剂具有比有色调色剂高的玻璃转变温度(Tg)。结果,在实现使用透明调色剂的图像形成之后的图像上,透明调色剂的光泽度比有色调色剂的光泽度高。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图8A的全色图像形成设备,形成非透明全色图像或非透明单色图像。此外,在将得到的印刷品进一步输出为形成有透明图像的产品的情况下,已经受非透明图像形成然后被输出到排出托盘65(图8A)上的记录材料P1(即,已经受了第一图像形成和定影的记录材料)被容纳于图8B的透明图像形成设备的片材馈送盒E4中。然后,在操作显示部分B处,进行中等光泽模式(第一透明模式)或高光泽模式(第二透明模式)的选择和其它的希望的图像形成条件的设定,然后开始图像形成操作。片材馈送盒E4中的记录材料P1的片材之一被分离并被馈送,然后通过片材路径14被送到图像形成部分的转印部分。结果,在记录材料的形成有全色图像的表面或者记录材料的形成有单色图像的表面上实现使用透明调色剂的图像形成。在选择中等光泽模式(第一透明模式)的情况下,已从转印部分出来的记录材料与鼓1分离并且通过片材路径15,然后通过已切换到由实线指示的第一姿态的挡板13转向定影装置F1侧。结果,记录材料通过传输带12被引入定影装置F1中,由此经受定影。然后,记录材料穿过片材路径16并且从排出口17被排出到排出托盘18上。即,具有中等光泽度的形成有透明图像的产品被输出。此外,在选择高光泽模式(第二透明模式)的情况下,已从转印部分出来的记录材料与鼓1分离并且穿过片材路径15,然后通过已切换到由点划线指示的第二姿态的挡板13转向定影装置F2侧。结果,记录材料通过传输带12A被引入定影装置F2中,由此经受定影(第二图像形成和定影)。然后,记录材料穿过片材路径16并且从排出口17被排出到排出托盘18上。即,具有高的光泽度的形成有透明图像的产品被输出。同样,在这种构成中,在仅通过定影装置F1的透明图像的情况下,光泽度改变,直到调色剂量达到0.4mg/cm2。此外,在穿过定影装置F2的透明图像的情况下,光泽度在0.3mg/cm2的调色剂量处被稳定化。因此,在这种构成中,同样,在穿过定影装置F1的透明图像的情况下,最大调色剂量被取为0.4mg/cm2,并且,图像数据被视为256色调等级多值图像数据。在穿过定影装置F2的透明图像的情况下,图像数据被视为二值数据,并且,实现图像形成的像素处的调色剂量被设为0.3mg/cm2。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定影装置F1,使用通过用PFA管包敷橡胶而制备的辊对的定影装置被使用。但是,定影装置F1不限于此,也可通过利用使用定影带的定影装置或使用替代加压辊的加压带的带定影装置来实现效果。如上所述,在此构成中,也能够提供能够关于输出产品的光泽度不同的多个定影装置F1和F2中的每一个形成良好的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
<实施例3>
图9是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的示意性结构视图。与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和实施例1中的图像形成设备共同的构成部件或部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或符号表示,并且其冗余描述被省略。在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在关于记录材料传输方向的带的下游侧,垂直设置作为第二定影装置的带定影装置F2和作为第一定影装置的热辊定影装置F1。此外,在选择中等光泽模式(第一透明模式)或非光泽模式的情况下,已与带7分离的记录材料通过已切换到由实线指示的第一姿态的挡板13转向定影装置F1侧。结果,记录材料通过传输带12被引入定影装置F1中,由此经受定影,然后被排出到第一排出托盘65上。此外,在选择高光泽模式(第二透明模式)的情况下,已与带7分离的记录材料通过已切换到由点划线指示的第二姿态的挡板13转向定影装置F2侧。结果,记录材料通过传输带12A被引入定影装置F2中,由此经受定影。然后,记录材料被排出到第二排出托盘70上。通过采用这种构成,当选择其中使用定影装置F2的高光泽模式(第二透明模式)时,记录材料不穿过定影装置F1。在该构成中,同样,当设定中等光泽模式(第一透明模式)时,控制器K控制透明调色剂量,使得以作为用于使透明调色剂图像穿过定影装置F1的设定的0.5mg/cm2的量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此外,在设定高光泽模式(第二透明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器K控制透明调色剂量,使得透明调色剂图像以0.3mg/cm2的量形成,然后穿过定影装置F2。因此,在这种构成中,同样,在仅穿过定影装置F1的透明图像的情况下,最大透明调色剂量被取为0.5mg/cm2,并且,图像数据被视为256色调等级多值图像数据。此外,在还穿过定影装置F2的透明图像的情况下,图像数据被视为二值数据,并且,实现使用透明调色剂的图像形成的像素处的透明调色剂量被设为0.3mg/cm2。在该构成中,也能够提供能够关于输出产品的光泽度不同的多个定影装置F1和F2中的每一个形成良好的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它的实施例]
在实施例1~实施例3中,在记录材料P(或P1)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方法不限于转印型电子照相图像形成方法。该方法也可以是其它的图像形成方法,诸如直接型电子照相图像形成方法、转印型或直接型的静电记录方法,以及磁记录类型。
虽然已参照这里公开的结构描述了本发明,但它不限于阐述的细节,并且,本申请意图覆盖可能出于改进目的提出的或以下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变型或改变。

Claims (6)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含:
透明图像形成装置(Pe),用于以每单位面积的量的透明调色剂在片材上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
手动选择器(B),用于选择要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区域,并且,用于选择所述每单位面积的量;
加热装置(F1),用于加热在片材上形成的透明调色剂图像;
光泽化装置(F2),用于处理在片材上形成的透明调色剂图像,使得光泽度比通过所述加热装置获得的光泽度高;
模式选择器(450~453),用于选择其上形成有透明调色剂图像的片材没有由所述光泽化装置来处理而是由所述加热装置来处理的第一模式(55,56)和其上形成有透明调色剂图像的片材由所述光泽化装置来处理的第二模式;和
控制装置(K),用于控制透明调色剂的每单位面积的量,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实现控制,以使得透明调色剂图像在第一模式中以由所述手动选择器选择的每单位面积的量来被形成在片材上,并且透明调色剂图像在第二模式中以不小于每单位面积的预定量的每单位面积的量来被形成在片材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装置控制图像区域中的透明调色剂的每单位面积的量,以使其在第二模式中不大于另一预定量,所述另一预定量大于所述预定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光泽化装置包含带和用于张紧所述带的辊,以及
所述光泽化装置将片材从带分离的分离部分处的带的表面温度不大于比调色剂的玻璃转变点高20℃的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其上要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的片材的类型,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片材的类型来改变所述预定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能由所述手动选择器选择的透明调色剂的量处于256个等级,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在第二模式中将能由所述手动选择器在256个等级处选择的透明调色剂的量改变为由其中不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的等级和其中以每单位面积的所述预定量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的等级构成的两个等级。
6.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含:
透明图像形成装置(Pe),用于以每单位面积的量的透明调色剂在片材上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
手动选择器(B),用于选择要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区域,并且,用于选择所述每单位面积的量;
加热装置(F1),用于加热在片材上形成的透明调色剂图像;
光泽化装置(F2),用于处理在片材上形成的透明调色剂图像,使得光泽度比通过所述加热装置获得的光泽度高;
模式选择器(450~453),用于选择其上形成有透明调色剂图像的片材没有由所述光泽化装置来处理而是由所述加热装置来处理的第一模式(55,56)和其上形成有透明调色剂图像的片材由所述光泽化装置来处理的第二模式;和
控制装置(K),用于控制透明调色剂的每单位面积的量,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实现控制,以使得透明调色剂图像在第一模式中以由所述手动选择器选择的每单位面积的量来被形成在片材上,并且透明调色剂图像在第二模式中以每单位面积的预定量来被形成在片材上。
CN201010293990.4A 2009-09-28 2010-09-28 图像形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334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22318 2009-09-28
JP2009-222318 2009-09-28
JP2010-164687 2010-07-22
JP2010164687A JP5578977B2 (ja) 2009-09-28 2010-07-22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3472A CN102033472A (zh) 2011-04-27
CN102033472B true CN102033472B (zh) 2012-12-19

Family

ID=43500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9399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33472B (zh) 2009-09-28 2010-09-28 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634753B2 (zh)
EP (1) EP2306250A1 (zh)
JP (1) JP5578977B2 (zh)
KR (1) KR101300448B1 (zh)
CN (1) CN102033472B (zh)
RU (1) RU2450297C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19635B2 (ja) 2011-03-18 2016-11-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装置、プリンタドライバプログラム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2226126A (ja) * 2011-04-20 2012-11-1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表面処理装置、印刷物の製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906658B2 (ja) 2011-10-20 2016-04-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3235567A (ja) * 2012-04-11 2013-11-21 Ricoh Co Ltd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制御システム、印刷制御方法及び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5163945A (ja) * 2014-01-31 2015-09-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JP7205081B2 (ja) * 2018-06-06 2023-01-1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定着方法
JP2021060485A (ja) * 2019-10-04 2021-04-15 ヒューレット−パッカード デベロップメント カンパニー エル.ピー.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光沢処理装置を有する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KR20210041320A (ko) * 2019-10-07 2021-04-15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프린터 용지의 선택적 광택 처리
JP2022117735A (ja) * 2021-02-01 2022-08-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80615A2 (en) * 2004-03-26 2005-09-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optimizing glossiness of image formed on recording material with transparent or white toner
US7421231B2 (en) * 2005-03-02 2008-09-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86235B1 (en) * 1990-11-14 1996-05-15 Konica Corporation Color image forming method
US5234783A (en) 1991-12-16 1993-08-10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 of selectively glossing toner images
JPH1055085A (ja) * 1996-08-08 1998-02-24 Fuji Xerox Co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5895153A (en) 1997-12-17 1999-04-20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chanism for tracking the belt of a belt fuser
JP2004151269A (ja) * 2002-10-29 2004-05-27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EP1615080B1 (en) 2003-03-26 2016-05-11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106551B2 (ja) * 2003-05-15 2008-06-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構造及びこれを作製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US7016621B1 (en) 2004-09-03 2006-03-21 Eastman Kodak Company Back-transfer reduction in a tandem electrostatographic printer
US7502582B2 (en) 2004-12-22 2009-03-10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inting using a tandem electrostatographic printer
US7236734B2 (en) * 2005-02-22 2007-06-26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lectrostatographic printing with enhanced color gamut
JP2006251722A (ja) * 2005-03-14 2006-09-21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61820A (ja) 2005-03-15 2006-09-28 Fuji Xerox Co Ltd 撮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質感読取方法
JP4777118B2 (ja) 2005-06-01 2011-09-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11007A (ja) * 2005-06-30 2007-01-1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732031B2 (ja) * 2005-06-30 2011-07-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667180B2 (ja) 2005-09-09 2011-04-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464783B2 (ja) * 2005-09-13 2014-04-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質向上方法
JP4701988B2 (ja) * 2005-10-17 2011-06-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086124B2 (en) 2005-12-06 2011-12-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882390B2 (ja) * 2006-01-25 2012-02-2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JP4709121B2 (ja) * 2006-11-10 2011-06-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受像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906600B2 (ja) 2007-06-04 2012-03-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361263B2 (ja) 2007-08-03 2013-1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217548B2 (ja) * 2008-03-24 2013-06-1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268745B2 (ja) * 2008-05-01 2013-08-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制御装置、プログラム、プログラムが記録された記録媒体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80615A2 (en) * 2004-03-26 2005-09-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optimizing glossiness of image formed on recording material with transparent or white toner
US7421231B2 (en) * 2005-03-02 2008-09-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4-151269A 2004.05.2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3472A (zh) 2011-04-27
US20110076073A1 (en) 2011-03-31
KR20110034560A (ko) 2011-04-05
JP2011090285A (ja) 2011-05-06
US8634753B2 (en) 2014-01-21
EP2306250A1 (en) 2011-04-06
JP5578977B2 (ja) 2014-08-27
KR101300448B1 (ko) 2013-08-27
RU2450297C1 (ru) 2012-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3472B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545141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566812B (zh) 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1334603B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540918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850391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image clarity using clear toner
CN100515023C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338998A (zh) 图像形成设备
KR20080026662A (ko) 광택 향상을 위한 추가의 가열 수단을 구비한 화상 형성장치
US871852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ing glossiness treatment
CN102081334A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5464783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質向上方法
JP201108113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20269561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3003188A (ja) プリンタコントローラ、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9

Termination date: 201709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