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18528A - 一种头颅冠状位ct扫描固定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头颅冠状位ct扫描固定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018528A CN102018528A CN2011100021911A CN201110002191A CN102018528A CN 102018528 A CN102018528 A CN 102018528A CN 2011100021911 A CN2011100021911 A CN 2011100021911A CN 201110002191 A CN201110002191 A CN 201110002191A CN 102018528 A CN102018528 A CN 10201852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head
- skull
- patient
- lower ja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一种头颅冠状位CT扫描固定器,包括:一可方便固定于CT作业台的底板,底板上垂直设有两块可作用于头颅双侧颊面的左侧板和右侧板,其特征在于:左侧板与右侧板间之底板上设有一下颌定位凹槽;左侧板和右侧板前部设有一用于患者头颅前额限位的前额限位弹性束带;左侧板和右侧板后部设有一用于患者头颅后枕限位的后枕限位弹性束带。本发明可有效舒适地辅助患者将头颅向上抬至下颌近乎垂直于扫描床并固定,不仅减轻了患者长时间无依靠状态下保持头颅向上抬起之劳累,且可有效解决因患者头颅不自主运动所造成CT图像伪影的问题。这种CT扫描固定器的使用有利于CT扫描顺利完成,并可获得清晰、准确的CT扫描图像,具有良好的应用及推广前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适用于CT扫描作业的头颅冠状位CT扫描固定器。
背景技术
随着影像医学的迅速发展,CT扫描已成为一种主要的医学检查手段,冠状位头颅CT扫描可以观察冠状位方向的眼球、鼻窦、顶骨、鞍区等结构,并结合横断位图像对疾病做出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以此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扫描也逐渐在影像诊断中显示了其重要的地位。
然而在冠状位头颅CT扫描时,通常要求患者俯卧位在CT扫描床上,并要求患者保持头部向上抬至下颌近乎垂直于扫描床,直至扫描结束。患者在周围无固定物依托状态下,长时间保持头部向上抬姿式较为困难,很多患者会在扫描过程中不自主的小幅度移动,从而造成扫描图像移动性伪影,这种移动性伪影会影响放射科医师的正确诊断,造成漏诊、误诊,甚至无法诊断,从而直接影响患者的下一步诊疗工作正确开展。而重新摆位重新扫描,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劳累,且会增加扫描费用。
本申请人在先专利号ZL200920131508.X,公开的《头颅CT扫描外固定器》,满足了头颅仰卧位CT扫描时的固定。而不能满足患者俯卧位时头部向上抬至下颌近乎垂直于扫描床状态下的固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迫使患者保持头部向上抬至下颌近乎垂直于扫描床姿式,有效防止患者头部不自主移动,且便于操作的头颅冠状位CT扫描固定器。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
这种头颅冠状位CT扫描固定器,包括:一可方便固定于CT作业台的底板,底板上垂直设有两块可作用于头颅双侧颊面的左侧板和右侧板。
这种头颅冠状位CT扫描固定器的特点是:
所述左侧板与右侧板间之底板上设有一下颌定位凹槽;
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前部设有一用于患者头颅前额限位的前额限位弹性束带;
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后部设有一用于患者头颅后枕限位的后枕限位弹性束带。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予以解决。
所述下颌定位凹槽由凹槽体和可将凹槽体前后两端槽口封闭的前壁和后壁构成。
所述下颌定位凹槽以前后可移位之活动方式安装在左侧板与右侧板间之底板上。
所述左侧板与右侧板间之底板上设有供下颌定位凹槽插入后前后移动的竖向槽轨,竖向槽轨内间隔设有档位卡,下颌定位凹槽底端设有可与底板上竖向槽轨内档位卡配合的插脚。设置在底板上的下颌定位凹槽可沿竖向槽轨前后移动,并可利用竖向槽轨上的档位调节固定下颌定位凹槽的前后距,以满足不同大小下颌部的陷入定位。
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以左右可移动方式垂直间隔设置在底板上。
所述底板上设有供侧板插入后左右移动的横向槽轨,横向槽轨内间隔设有档位卡,左侧板和右侧板底端均设有可与底板上横向槽轨内档位卡配合的板脚。垂直间隔设置在底板上的左侧板和右侧板可沿横向槽轨左右移动,并利用横向槽轨上的档位调节固定左侧板与右侧板的间隔距,以满足不同大小头颅双侧颊面的贴切依靠。
所述前额限位弹性束带的一端为固定端,其通过铆钉固定在左侧板上,另一端为游离端,前额限位弹性束带的游离端通过连接件与右侧板连接。
所述后枕限位弹性束带的一端为固定端,其通过铆钉固定在左侧板上,另一端为游离端,后枕限位弹性束带的游离端通过连接件与右侧板连接。
所述前额限位弹性束带和后枕限位弹性束带的游离端与右侧板的连接件是可相互配合粘接的魔术贴(粘扣带)。
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内侧板面均贴有柔性垫(图中未示)。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这种头颅冠状位CT扫描固定器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它可有效舒适地辅助患者将头颅向上抬至下颌近乎垂直于扫描床并固定,使患者在完全依靠状态下保持头颅向上抬至下颌近乎垂直姿式,不仅减轻了患者长时间无依靠状态下保持头颅向上抬起之劳累,且可有效解决因患者头颅不自主运动所造成CT图像伪影的问题。这种CT扫描固定器的使用有利于CT扫描顺利完成,并可获得清晰、准确的CT扫描图像,具有良好的应用及推广前景。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附图和实施例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附图是头颅冠状位CT扫描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从附图可以清楚地看到头颅冠状位CT扫描固定器,包括:一可方便固定于CT作业台的底板1,底板1上垂直设有两块可作用于头颅双侧颊面的左侧板3和右侧板4,左侧板3与右侧板4间之底板1上设有一由凹槽体21和可将凹槽体21前后两端槽口封闭的前壁22和后壁23构成下颌定位凹槽2,左侧板3和右侧板4前部设有一用于患者头颅前额限位的前额限位弹性束带5,左侧板3和右侧板4后部设有一用于患者头颅后枕限位的后枕限位弹性束带6。
所述左侧板3与右侧板4间之底板1上设有供下颌定位凹槽2插入后前后移动的竖向槽轨11,竖向槽轨11内间隔设有档位卡(图中未示)。下颌定位凹槽2底端设有可与底板1上竖向槽轨11内档位卡嵌入活动配合的插脚(图中未示)。凭借上述结构上的配合,设置在底板1上的下颌定位凹槽2可沿竖向槽轨11前后移动并固定。
所述底板1上设有供左侧板3和右侧板4插入后左右移动的横向槽轨12,横向槽轨12内间隔设有档位卡(图中未示)。左侧板3和右侧板4底端均设有可与底板1上横向槽轨12内档位卡嵌入活动配合的板脚(图中未示)。凭借上述结构上的配合,垂直间隔设置在底板1上的左侧板3和右侧板4可沿横向槽轨12左右移动并固定。
所述前额限位弹性束带5的固定端通过铆钉51固定在左侧板3前部,前额限位弹性束带5的游离端通过A魔术贴52与右侧板4前部设置的B魔术贴53连接。
所述后枕限位弹性束带6的固定端通过铆钉61固定在左侧板3后部,后枕限位弹性束带6的游离端通过A魔术贴62与右侧板4后部设置的B魔术贴63连接。
所述左侧板3和右侧板4内侧板面均贴有柔性垫(图中未示)。
这种头颅冠状位CT扫描固定器的使用方法是,将头颅冠状位CT扫描固定器的底座1固定于CT作业台上,让患者俯卧位在CT扫描床上,患者头颅置于底座1的左、右侧板3、4间,并要求患者头颅抬起后将下颌置于下颌定位凹槽2内,利用竖向槽轨11上的档位调节固定下颌定位凹槽2的前后距,以满足不同大小下颌部的陷入定位。然后利用横向槽轨12上的档位调节固定左侧板3与右侧板4的间隔距,以满足不同大小头颅双侧颊面的贴切依靠。最后利用前额限位弹性束带5和后枕限位弹性束带6将患者头颅前额和后枕的适度抵压绑定,辅助实现患者头颅向上抬至下颌近乎垂直于扫描床之状态的固定。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而且性能或用途相同,则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头颅冠状位CT扫描固定器,包括:一可方便固定于CT作业台的底板,底板上垂直设有两块可作用于头颅双侧颊面的左侧板和右侧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侧板与右侧板间之底板上设有一下颌定位凹槽;
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前部设有一用于患者头颅前额限位的前额限位弹性束带;
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后部设有一用于患者头颅后枕限位的后枕限位弹性束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颅冠状位CT扫描固定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颌定位凹槽由凹槽体和可将凹槽体前后两端槽口封闭的前壁和后壁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颅冠状位CT扫描固定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颌定位凹槽以前后可移位之活动方式安装在左侧板与右侧板间之底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颅冠状位CT扫描固定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侧板与右侧板间之底板上设有供下颌定位凹槽插入后前后移动的竖向槽轨,竖向槽轨内间隔设有档位卡,下颌定位凹槽底端设有可与底板上竖向槽轨内档位卡配合的插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颅冠状位CT扫描固定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以左右可移动方式垂直间隔设置在底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颅冠状位CT扫描固定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上设有供侧板插入后左右移动的横向槽轨,横向槽轨内间隔设有档位卡,左侧板和右侧板底端均设有可与底板上横向槽轨内档位卡配合的板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颅冠状位CT扫描固定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额限位弹性束带的一端为固定端,其通过铆钉固定在左侧板上,另一端为游离端,前额限位弹性束带的游离端通过连接件与右侧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头颅冠状位CT扫描固定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枕限位弹性束带的一端为固定端,其通过铆钉固定在左侧板上,另一端为游离端,后枕限位弹性束带的游离端通过连接件与右侧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头颅冠状位CT扫描固定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额限位弹性束带和后枕限位弹性束带的游离端与右侧板的连接件是可相互配合粘接的魔术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头颅冠状位CT扫描固定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内侧板面均贴有柔性垫。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021911A CN102018528A (zh) | 2011-01-05 | 2011-01-05 | 一种头颅冠状位ct扫描固定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021911A CN102018528A (zh) | 2011-01-05 | 2011-01-05 | 一种头颅冠状位ct扫描固定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18528A true CN102018528A (zh) | 2011-04-20 |
Family
ID=43860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021911A Pending CN102018528A (zh) | 2011-01-05 | 2011-01-05 | 一种头颅冠状位ct扫描固定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018528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73767A (zh) * | 2016-12-09 | 2017-03-08 |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 | 一种x线检查专用颈胸椎游泳位固定卧床 |
CN109259975A (zh) * | 2018-10-26 | 2019-01-25 | 冷晓冬 | 下颌固定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0991240Y (zh) * | 2006-12-19 | 2007-12-19 | 梁显文 | Ct冠状扫描架 |
CN201164476Y (zh) * | 2008-01-18 | 2008-12-17 | 王之民 | 头部ct冠状扫描固定器 |
CN201398973Y (zh) * | 2009-05-04 | 2010-02-10 |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 | 头颅ct扫描外固定器 |
CN201609427U (zh) * | 2010-01-19 | 2010-10-20 | 王雪梅 | 实验大动物固定器 |
CN201977816U (zh) * | 2011-01-05 | 2011-09-21 |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 | 一种头颅冠状位ct扫描固定器 |
-
2011
- 2011-01-05 CN CN2011100021911A patent/CN10201852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0991240Y (zh) * | 2006-12-19 | 2007-12-19 | 梁显文 | Ct冠状扫描架 |
CN201164476Y (zh) * | 2008-01-18 | 2008-12-17 | 王之民 | 头部ct冠状扫描固定器 |
CN201398973Y (zh) * | 2009-05-04 | 2010-02-10 |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 | 头颅ct扫描外固定器 |
CN201609427U (zh) * | 2010-01-19 | 2010-10-20 | 王雪梅 | 实验大动物固定器 |
CN201977816U (zh) * | 2011-01-05 | 2011-09-21 |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 | 一种头颅冠状位ct扫描固定器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73767A (zh) * | 2016-12-09 | 2017-03-08 |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 | 一种x线检查专用颈胸椎游泳位固定卧床 |
CN109259975A (zh) * | 2018-10-26 | 2019-01-25 | 冷晓冬 | 下颌固定器 |
CN109259975B (zh) * | 2018-10-26 | 2024-03-26 | 冷晓冬 | 下颌固定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642060U (zh) | 一种膝关节ct扫描外固定器 | |
CN106725584A (zh) | 一种放射科用头部ct固定支撑装置 | |
CN201977816U (zh) | 一种头颅冠状位ct扫描固定器 | |
CN102018528A (zh) | 一种头颅冠状位ct扫描固定器 | |
CN201398973Y (zh) | 头颅ct扫描外固定器 | |
CN104434107A (zh) | 磁共振仰卧位头部垫枕固定器 | |
CN201304183Y (zh) | 一种乳腺定位装置 | |
CN203953661U (zh) | 一种磁共振检查床 | |
CN201959149U (zh) | 医用可调式体位枕 | |
WO2012112069A1 (ru) | Способ нахождения оси головки нижней челюсти пациента | |
CN206675535U (zh) | 一种x线检查专用颈胸椎游泳位固定卧床 | |
CN213189718U (zh) | 一种彩超临床用辅助器械架 | |
CN210991507U (zh) | 一种用于胃镜检查的体位保持装置 | |
CN202408930U (zh) | 一种带有头颅固定架的ct检查床 | |
CN218685574U (zh) | 一种翼腭管阻滞麻醉注射导向结构 | |
CN218607256U (zh) | 一种适用于甲状腺疾病患者的改良手术枕 | |
CN217645241U (zh) | 一种牙科评估与诊断用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 | |
CN220025278U (zh) | 一种新型面弓 | |
CN214435229U (zh) | 用于女性附卧位手术胸部减压的凝胶支撑垫 | |
CN221450635U (zh) | X线颈椎张口位辅助定位器 | |
CN221691387U (zh) | 一种下颌骨再定位试验的治疗装置 | |
CN211383516U (zh) | 一种便于定位的放射治疗用定位床 | |
CN221489963U (zh) | 一种磁共振头颈肩固定装置 | |
CN218129607U (zh) | 一种适用于佩戴伽玛刀头架患者的护理枕 | |
CN222585382U (zh) | 一种头部定位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