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97363A - 一种热管式风力发电机组冷却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管式风力发电机组冷却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997363A CN101997363A CN2009101016449A CN200910101644A CN101997363A CN 101997363 A CN101997363 A CN 101997363A CN 2009101016449 A CN2009101016449 A CN 2009101016449A CN 200910101644 A CN200910101644 A CN 200910101644A CN 101997363 A CN101997363 A CN 10199736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pipe
- wind generating
- generating unit
- tube bank
- co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管式风力发电机组冷却器,包括热管管束、冷侧风机、热侧循环风机和冷侧导风罩,所述的热管管束设置在发电机舱上的顶板上,并被分隔为两部分;所述的循环风机设置在发电机舱内。本发明的优点是:1)发电机箱体舱内的冷却风机可以使舱内空气有效形成两个循环气路,有助于发电机组产生的热量即时传递给热管管束。2)整体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3)热管为内铜外铝复合管,外层铝管经冷轧工艺形成翅片,有效增大了热管的传热面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管式风力发电机组冷却器,具体地说是一种热管式冷却器。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机组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必须尽快散失掉,以保障发电机组不过热、并正常运转。
现在常用的风力发电机组冷却器有光管管束结构,发电机组产生的热量传递给管束,再通过外部的冷却空气进行冷却。这种换热器结构相对简单,虽可靠性很好,但换热效果不理想,体积大而且重量沉,给安装和拆卸带来很大不便。
还有些风力发电机组冷却器,先将发电机组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布置在发电机箱体内的水散热器或油散热器,然后再通过发电机箱外部的换热器进行散热。这种结构相对较复杂,换热效率经过几个传递会有较大的下降,体积大、重量沉,还存在漏水或漏油带来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旨在提供一种热管式散热器。
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管式风力发电机组冷却器,包括热管管束、冷侧风机、热侧循环风机和冷侧导风罩,所述的热管管束设置在发电机舱上的顶板上,并被分隔为两部分;所述的循环风机设置在发电机舱内。
本发明的热管式风力发电机组冷却器,以发电机舱上顶板为隔板将热管管束分为两部分,下半部分安装在发电机箱体内,由热侧循环风机将发电机组发出的热量传递给热管管束的蒸发段。热量再由热管的蒸发段向上传递到冷凝段,经发电机舱外的冷却风机进行冷却,将热量带走。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1)发电机箱体舱内的冷却风机可以使舱内空气有效形成两个循环气路,有助于发电机组产生的热量即时传递给热管管束。
2)整体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
3)热管为内铜外铝复合管,外层铝管经冷轧工艺形成翅片,有效增大了热管的传热面积。
4)铜水结构的热管成本低、很稳定,无腐蚀作用,加入适量60~80目水雾铜粉后,还能耐-40度的环境低温。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冷侧风机位于热管管束中间,可以有效节省外部空间。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的改进,发电机舱内的循环风机位于发电机上方,推动热空气向上循环,与热量向上的方向一致,有利于循环的进行。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的改进,发电机舱热侧循环风机的上方设有导风板,便于热空气形成两个循环,减少风阻。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的改进,热管管束的热管为内铜外铝的复合管结构,外部的铝管经冷轧工艺形成连续的螺旋翅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热管式风力发电机组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热冷却器部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发明的热管式风力发电机组冷却器,包括热管管束1、冷侧风机2、热侧循环风机5和冷侧导风罩3,所述的热管管束1设置在发电机舱7上的顶板6上,并被分隔为两部分,顶板6上方为冷侧,下方为热侧。由于热管管束1的下半部分在发电机舱7内,发电机舱7密封良好。
根据发电机舱7内两路空气循环的特点,将热管管束1分为两部分,外部的冷却风机2位于热管管束1中间。发电机舱7内的热侧循环风机5位于发电机上方,热侧循环风机5的上方设有导风板4,利用导风板4将气路分成两个循环。
热管管束1的热管为内铜外铝的复合管结构,外部的铝管经冷轧工艺形成连续的螺旋翅片。
应该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对本发明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发明实质精神范围内的发明创造,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热管式风力发电机组冷却器,包括热管管束(1)、冷侧风机(2)、热侧循环风机(5)和冷侧导风罩(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管管束(1)设置在发电机舱(7)上的顶板(6)上,并被分隔为两部分;所述的热侧循环风机(5)设置在发电机舱(7)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式风力发电机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冷侧风机(2)位于热管管束(1)中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式风力发电机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发电机舱(7)内的热侧循环风机(5)位于发电机上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式风力发电机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在发电机舱(7)内热侧循环风机(5)的上方设有导风板(4)。
5.如权利要求1-4任何一项所述的热管式风力发电机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热管管束(1)的热管为内铜外铝的复合管结构,外部的铝管经冷轧工艺形成连续的螺旋翅片。
6.如权利要求1-4任何一项所述的热管式风力发电机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热管管束(1)的热管内均加有60~80目水雾铜粉,能抵御-40度的环境低温。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016449A CN101997363A (zh) | 2009-08-20 | 2009-08-20 | 一种热管式风力发电机组冷却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016449A CN101997363A (zh) | 2009-08-20 | 2009-08-20 | 一种热管式风力发电机组冷却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97363A true CN101997363A (zh) | 2011-03-30 |
Family
ID=43787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016449A Pending CN101997363A (zh) | 2009-08-20 | 2009-08-20 | 一种热管式风力发电机组冷却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997363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24138A (zh) * | 2012-04-01 | 2012-08-01 | 天津大学 | 一种新型箱式电机冷却方法 |
CN103076359A (zh) * | 2013-01-08 | 2013-05-01 | 重庆大学 | 一种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装置 |
CN108471195A (zh) * | 2018-04-09 | 2018-08-31 | 西安盾安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内循环散热发电机 |
CN108539896A (zh) * | 2018-04-09 | 2018-09-14 | 西安盾安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热管冷却式发电机 |
CN108539929A (zh) * | 2018-04-09 | 2018-09-14 | 西安盾安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热管冷却装置的发电机 |
-
2009
- 2009-08-20 CN CN2009101016449A patent/CN101997363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24138A (zh) * | 2012-04-01 | 2012-08-01 | 天津大学 | 一种新型箱式电机冷却方法 |
CN103076359A (zh) * | 2013-01-08 | 2013-05-01 | 重庆大学 | 一种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装置 |
CN103076359B (zh) * | 2013-01-08 | 2014-12-03 | 重庆大学 | 一种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装置 |
CN108471195A (zh) * | 2018-04-09 | 2018-08-31 | 西安盾安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内循环散热发电机 |
CN108539896A (zh) * | 2018-04-09 | 2018-09-14 | 西安盾安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热管冷却式发电机 |
CN108539929A (zh) * | 2018-04-09 | 2018-09-14 | 西安盾安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热管冷却装置的发电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995309B2 (ja) | トンネル工程に用いる通風システム | |
CN106765760A (zh) | 一种回收机房液冷散热量的供暖系统 | |
CN102098902A (zh) | 散热设备、通信设备的散热方法及通信设备 | |
CN101705921B (zh) | 大功率风力发电机机舱热量节能调节系统 | |
CN102222993B (zh) | 一种自然冷却用的液泵驱动热管冷却装置 | |
CN106507647A (zh) | 一种太阳能吸收式制冷与液冷结合的散热系统 | |
CN101997363A (zh) | 一种热管式风力发电机组冷却器 | |
CN103344031A (zh) | 一种废热回收的冷暖空调系统 | |
CN203219665U (zh) | 一种服务器机柜冷却系统 | |
CN206073777U (zh) | 一种重力热管散热器 | |
CN206352878U (zh) | 一种回收机房液冷散热量的供暖系统 | |
CN1302544C (zh) | 用于计算机芯片散热的微型制冷系统 | |
CN203518319U (zh) | 一种废热回收的制冷空调系统 | |
CN102128517A (zh) | 冷热交换装置 | |
CN210015419U (zh) | 半导体器件散热装置及数据中心机房 | |
CN101997365B (zh) | 一种热管式风力发电机组冷却器 | |
CN201576992U (zh) | 一种热板式风力发电机组冷却器 | |
CN101997364A (zh) | 一种热板式风力发电机组冷却器 | |
CN201499053U (zh) | 一种热管式风力发电机组冷却器 | |
CN202216595U (zh) | 一种自然冷却用的液泵驱动热管冷却装置 | |
CN101949567A (zh) | 分离式微通道热管空调系统 | |
CN203518140U (zh) | 一种废热回收的冷暖空调系统 | |
CN106642835A (zh) | 压缩机空调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 | |
CN201499054U (zh) | 一种热管式风力发电机组冷却器 | |
CN210772878U (zh) | 空气源热泵能源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