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88980A - 光纤及带状光纤以及使用这些光纤的光学模块 - Google Patents

光纤及带状光纤以及使用这些光纤的光学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88980A
CN101988980A CN2010102423661A CN201010242366A CN101988980A CN 101988980 A CN101988980 A CN 101988980A CN 2010102423661 A CN2010102423661 A CN 2010102423661A CN 201010242366 A CN201010242366 A CN 201010242366A CN 101988980 A CN101988980 A CN 1019889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d
mentioned
optical fiber
aglet
young modul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4236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88980B (zh
Inventor
小岛正嗣
铃木香菜子
大越干夫
滑川嘉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oteri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Cabl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Cable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Cable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889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89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889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898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73Connectors using guide surfaces for aligning ferrule ends, e.g. tubes, sleeves, V-grooves, rods, pins, balls
    • G02B6/3885Multicore or multichannel optical connectors, i.e. one single ferrule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fibre, e.g. ribbon ty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01Optical cables
    • G02B6/4403Optical cables with ribbon struct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 Optical Fibers, Optical Fiber Cores, And Optical Fiber Bundle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即使施加局部的弯曲也难以断裂的光纤及带状光纤、以及使用这些光纤的光学模块。本发明的光纤具备:在芯线(2)的周围具有包层(3)的光纤裸线(4)的外周,设有由单层构成的包覆层(5)的单层包覆光纤(6);以及设在单层包覆光纤(6)的外周,并由与包覆层(5)接触而形成的内侧包覆层(7)及形成于该内侧包覆层(7)的外侧的外侧包覆层(8)构成的集中包覆层,内侧包覆层(7)具有低于包覆层(5)的杨氏模量(E1)及外侧包覆层(8)的杨氏模量(E3)的杨氏模量(E2)。

Description

光纤及带状光纤以及使用这些光纤的光学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机器内或机器之间的光传输线路等的光纤及带状光纤以及使用这些光纤的光学模块。
背景技术
作为机器内或机器之间的光传输技术,光互连方式的光传输受到了关注。在这种光互连方式中,作为光元件一般使用容易进行多通道阵列化的VCSEL(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等的阵列状光元件。
作为用于该VCSEL等的阵列状光元件之间的光传输的以往的光纤,例如,如图9所示,有:在芯线90、包层91的周围包覆杨氏模量为10MPa以下的低杨氏模量层(内侧包覆层)92和100MPa以上的高杨氏模量层(外侧包覆层)93的单芯光纤94;以及将该单芯光纤94一列地(并列地)排列多条后,用50MPa以上的高杨氏模量层(包覆层)95包覆的带状光纤96。
一般而言,单芯光纤94或带状光纤96为了与发光元件、受光元件、透镜、光纤等元件进行光连接,将末端部与连接器粘接,并在研磨了连接器端面的状态下进行使用。
例如,在将上述单芯光纤94进行连接器化时,将单芯光纤94插入光纤连接部件的金属箍内。如图10所示,通常的金属箍100连通地设有:设在该金属箍100的一端侧,并具有比单芯光纤94的包含包覆层的外径大的内径的光纤插入孔101;以及设在金属箍100的另一端侧,并具有单芯光纤94的包层91的外径程度(比包层91的外径略大的程度)的内径,而且在金属箍100的另一端部102的端面使光射入射出的光射入射出孔103。该光纤插入孔101与光射入射出孔103同心。如图11所示,在金属箍100的内部,单芯光纤94将去除包覆层(低杨氏模量层92和高杨氏模量层93)的由芯线90和包层91构成的光纤插入设在金属箍100的另一端部102的光射入射出孔103后,利用粘接材料110进行固定。之后,研磨作为金属箍100的光射入射出端面的底面111。
带状光纤96的情况也相同,去除一并包覆带状光纤96的包覆层(高杨氏模量层95),进行单芯分离后,插入到穿孔加工有相当于单芯光纤94的条数的孔的金属箍的内部,并且与图11同样地进行末端处理。
但是,当从光纤插入孔101向设在插入单芯光纤94的金属箍100上的光射入射出孔103插入单芯光纤94时,如图12所示,由于形成于金属箍100的另一端部102的光射入射出孔103具有大于光纤的外径(包层91的外径)的内径,因此对于面向金属箍100的底面111的光射入射出孔103的开口,单芯光纤94的端面的位置在每次插入时都不固定,担心发生不均。即,存在产品的再现性差的问题。
为解决该课题,本发明人作为对形成于金属箍100的另一端部102侧的光射入射出孔103的端面,能够将单芯光纤94的端面的位置总是配置在固定位置的光纤连接部件,提出了一种光纤连接部件135,如图13所示,该光纤连接部件135错开了光纤插入孔103的中心位置131和光射入射出孔132的中心位置133,即,光射入射出孔132的中心轴相对于光纤插入孔130的中心轴向限制光纤的方向错位。
在这种光纤连接部件135插入单芯光纤94的情况下,在金属箍134的内部,如图14所示,单芯光纤94从光纤插入孔130的中心轴侧向光射入射出孔132的中心轴侧局部地弯曲而配置。由此,可以在光射入射出孔132的固定位置限制单芯光纤94,因此可以相对于光射入射出孔132的端面在固定位置设置(固定)单芯光纤94的端面。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1019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56372号公报
使用这种光纤连接部件135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在金属箍134的内部,单芯光纤94从光纤插入孔130的中心轴侧向光射入射出孔132的中心轴侧局部地弯曲。因此,在去除包覆层(低杨氏模量层92和高杨氏模量层93)的单芯光纤94中,存在由于如上所述的局部弯曲而发生断裂的可能性。
而且,在去除包覆层的单芯光纤94中,由于包层91的表面与如图15(c)所示的金属箍134的内部的接触点150、151接触,在包层91的表面发生损伤,该表面的损伤有可能由于金属箍134内的弯曲应力而牵涉到断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施加局部的弯曲也难以断裂的光纤及带状光纤以及使用这些光纤的光学模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纤,其特征在于,具备:在芯线的周围具有包层的光纤裸线的外周,设有由单层构成的包覆层的单层包覆光纤;以及设在上述单层包覆光纤的外周,并由与上述包覆层接触而形成的内侧包覆层及形成于该内侧包覆层的外侧的外侧包覆层构成的集中包覆层,上述内侧包覆层具有低于上述包覆层的杨氏模量及上述外侧包覆层的杨氏模量的杨氏模量。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带状光纤,其特征在于,具备:在芯线的周围具有包层的光纤裸线的外周,设有由单层构成的包覆层的多条单层包覆光纤;以及设在并列配置上述多条单层包覆光纤的外周,并由与上述包覆层接触而形成的内侧包覆层及形成于该内侧包覆层的外侧的外侧包覆层构成的集中包覆层,上述内侧包覆层具有低于上述包覆层的杨氏模量及上述外侧包覆层的杨氏模量的杨氏模量。
上述内侧包覆层也可以具有10MPa以下的杨氏模量。
上述包覆层具有100MPa以上的杨氏模量,上述外侧包覆层具有50MPa以上的杨氏模量也可以。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模块,其特征在于,在光纤连接部件中插入上述光纤或上述带状光纤而成,该光纤连接部件具备:金属箍;以及形成为从上述金属箍的一端侧贯通至另一端侧的端面,并将从上述金属箍的一端侧插入的光纤引导至上述金属箍的另一端侧的端面的引导孔,上述引导孔包括:形成于上述金属箍的一端侧,并将上述光纤向上述金属箍的内部插入的光纤插入孔;形成于上述金属箍的另一端侧,并具有比上述光纤插入孔小的内径,并且用于在上述金属箍的另一端侧的端面使光射入射出的光射入射出孔;以及配置在上述光纤插入孔和上述光射入射出孔之间,形状变化成随着朝向上述光射入射出孔而其内径逐渐变小,并且使上述光纤插入孔与上述光射入射出孔连通的形状变化孔,上述形状变化孔将形状变化成上述光射入射出孔的中心轴相对于上述光纤插入孔的中心轴向限制上述光纤的方向错位。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即使施加局部的弯曲也难以断裂的光纤及带状光纤以及使用这些光纤的光学模块。
附图说明
图1(a)是涉及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单芯光纤的横截面图,图1(b)是涉及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状光纤的横截面图。
图2是表示使用图1(a)的单芯光纤的光学模块的图,图2(a)是俯视图,图2(b)是主视图,图2(c)是侧视图,图2(d)是立体图,图2(e)是仰视图,图2(f)是主要部分扩大图。
图3是表示使用图1(a)的单芯光纤的光学模块的图,图3(a)是仰视图,图3(b)是A-A线剖视图,图3(c)是B部放大图。
图4是说明图1(a)的单芯光纤被金属箍限制的条件的图。
图5是表示接合图1(b)的带状光纤的光纤连接部件的图,图5(a)是俯视图,图5(b)是立体图,图5(c)是主视图,图5(d)是侧视图,图5(e)是仰视图。
图6是表示将图1(b)的带状光纤接合于图5的光纤连接部件的光学模块的图,图6(a)是俯视图,图6(b)是立体图,图6(c)是主视图,图6(d)是侧视图,图6(e)是仰视图。
图7是说明图1(b)的带状光纤被金属箍限制的条件的图。
图8是说明涉及本实施方式的带状光纤的相对于光纤排列方向的弯曲性的图。
图9(a)是表示以往的单芯光纤的横截面图,图9(b)是表示以往的带状光纤的横截面图。
图10是表示以往的光纤连接部件的图,图10(a)是俯视图,图10(b)是侧视图,图10(c)是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在图10的光纤连接部件上接合图9(a)的单芯光纤的光学模块的图。
图12是说明图10的光纤连接部件的问题的图,图12(a)是主视图,图12(b)是立体图,图12(c)是仰视图,图12(d)是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3是表示解决了图10的光纤连接部件的问题的光纤连接部件的图,图13(a)是俯视图,图13(b)是主视图,图13(c)是侧视图,图13(d)是立体图,图13(e)是仰视图。
图14是表示在图13的光纤连接部件上接合图9(a)的光纤的光学模块的图,图14(a)是俯视图,图14(b)是主视图,图14(c)是侧视图,图14(d)是立体图,图14(e)是仰视图,图14(f)是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5是表示在图13的光纤连接部件上接合图9(a)的光纤的光学模块的图,图15(a)是俯视图,图15(b)是A-A线剖视图,图15(c)是B部放大图。
图中:
1-光纤,2-芯线,3-包层,4-光纤裸线,5-第一包覆层,6-单层光纤,7-第二包覆层,8-第三包覆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
图1(a)是涉及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单芯光纤的横截面图,图1(b)是涉及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状光纤的横截面图。
首先,对本发明的单芯光纤进行说明。
涉及本实施方式的单芯光纤适合接合于例如图13所示的具备将光纤插入孔130的中心位置131和光射入射出孔132的中心位置133错开的金属箍134的光纤连接部件135。
如图1(a)所示,涉及本实施方式的光纤(单芯光纤)1具备:在芯线2的周围具有包层3的光纤裸线4的外周,设有由单层构成的包覆层(第一包覆层)5的单层包覆光纤6;以及设在单层包覆光纤6的外周,并由与包覆层5接触而形成的内侧包覆层(第二包覆层)7及形成于该内侧包覆层7的外侧的外侧包覆层(第三包覆层)8构成的集中包覆层,另外,内侧包覆层7具有低于包覆层5的杨氏模量E1及外侧包覆层8的杨氏模量E3的杨氏模量E2。即,内侧包覆层7的杨氏模量E2与包覆层5、外侧包覆层8的各层的杨氏模量E1、E3的关系分别表示为“E2<E1”、“E2<E3”。
就包覆层(第一包覆层)5而言,考虑到金属箍134的底面(形成于另一端侧的光射入射出孔132的端面)的研磨性和在金属箍134的内部的由于弯曲应力引起的包覆形状的变形的防止,最好具有100MPa以上的杨氏模量。
而且,内侧包覆层(第二包覆层)7以第二包覆层7的包覆去除性、缓和在金属箍134内部在单芯光纤1发生弯曲时应力向包覆去除部的集中、降低在金属箍134的外部由于侧压而引起的微小的弯曲损失为目的,最好具有10MPa以下的杨氏模量。
另外,外侧包覆层(第三包覆层)8由于具有保持光纤结构的形状的目的,因此最好具有50MPa以上的杨氏模量。并且,外侧包覆层(第三包覆层)8的杨氏模量E3和包覆层(第一包覆层)5的杨氏模量E1的关系可以选择“E3<E1”或“E1<E3”的任何一种。即,包覆层5、内侧包覆层7、外侧包覆层8的各层的杨氏模量的关系可以用“E2<E3<E1”或“E2<E1<E3”的任何一种所表示。
而且,构成单芯光纤1的最外层的第三包覆层8最好是由至少具有难燃性的材料构成,并且,更优选的是第一包覆层5、第二包覆层7、第三包覆层8全部由具有难燃性的材料构成。
在这里,详细说明光纤连接部件135的结构。
如图2所示,光纤连接部件135例如具备:金属箍134;以及形成为从金属箍134的一端侧贯通至另一端侧的端面(底面)20,并将从金属箍134的一端侧插入的光纤(单芯光纤1)引导至金属箍134的另一端侧的端面20的引导孔21。该光纤连接部件135用于将金属箍134的另一端侧的端面20连接到例如其他金属箍的端面或未图示的基板上的光元件。而且,与基板连接时,例如,通过透镜基座等部件进行连接也可以。
引导孔21连通地形成有:设在金属箍134的一端侧,并将单芯光纤1插入金属箍134的内部的光纤插入孔130;在金属箍134的另一端侧设置成具有比光纤插入孔130小的内径,并在金属箍134的另一端侧的端面20使光射入射出的光射入射出孔132;以及设在光纤插入孔130和光射入射出孔132之间,并且其内径从光纤插入孔130直到光射入射出孔132逐渐变小的形状变化的形状变化孔22。
而且,形状变化孔22如图2(a)所示,形状变化如下,即,使光射入射出孔132的中心轴相对于光纤插入孔130的中心轴向限制单芯光纤1的方向(限制方向)错位。换言之,在光纤连接部件135中,使插入单芯光纤1的光纤插入孔130的中心位置和将光纤的光向金属箍134的外部射入射出的光射入射出孔5的中心位置错开。而且,形状变化孔22也可以将形状变化成使光射入射出孔132的中心轴相对于光纤插入孔130的中心轴向垂直方向错位。另外,形状变化孔22如图2(b)~(d)所示,最好形成为其内表面相对于光纤的插入方向的倾斜角在圆周方向上不同。
形状变化孔22是为了使光射入射出孔132和光纤插入孔130平缓地连接的结构。当未设置该形状变化孔22的情况下,由于光射入射出孔132和光纤插入孔130的大小不同,因此在引导孔21内产生阶梯差。如果在引导孔21产生阶梯差,则在将单芯光纤1插入到引导孔21时,单芯光纤1的前端被阶梯差卡住,难以将单芯光纤1插入至光射入射出孔132。即,形状变化孔22用于使单芯光纤1容易地插入引导孔21。
光纤插入孔130向插入单芯光纤1的一侧(图示的上侧)逐渐扩径,使单芯光纤1容易地插入光纤插入孔130。
当在该光纤连接部件135上接合单芯光纤1时,首先去除单芯光纤1的包覆层(第二包覆层7和第三包覆层8)而露出第一包覆层5。接下来,向引导孔21填充粘接材料24,之后,向填充有粘接材料24的引导孔21中插入单芯光纤1。在插入单芯光纤后,使填充在引导孔21中的粘接材料24硬化。之后,研磨金属箍134的底面20,使单芯光纤1的芯线2和包层3的端面在与底面20相同的面上露出。通过以上工序,单芯光纤1接合于光纤连接部件135,得到光学模块23。
在光纤连接器135中,由于光射入射出孔132和光纤插入孔130的中心位置131、133被错开,因此单芯光纤1在金属箍134的内部以弯曲的状态被固定。即,在光射入射出孔132和光纤插入孔130的连接部(即,形状变化孔22)单芯光纤1被弯曲,利用其弯曲应力可以将单芯光纤1的位置限制在光射入射出孔132所在的方向上。
这时,如图3所示,由于第一包覆层5而单芯光纤1的光纤裸线(芯线2和包层3)4不被露出,可以防止光纤裸线4直接与金属箍134接触,可以大幅度降低单芯光纤1断裂的几率。
而且,在去除第二包覆层7、第三包覆层8的局部弯曲部30,虽然向包括由芯线2、包层3构成的光纤裸线4及第一包覆层5的单层包覆光纤6的弯曲所引起的应力会集中,但由于第二包覆层7具有低于第一包覆层5的杨氏模量E1及第三包覆层8的杨氏模量E3的杨氏模量E2,因此可以缓和应力集中,在局部弯曲部30,即使向单芯光纤1施加局部的弯曲也可以防止断线。
在涉及本实施方式的单芯光纤1的结构中,单芯光纤1在金属箍134的内部被限制的条件如图4所示,是L1>L4,且L2>L3。在这里,L1、L2、L3、L4在图4的结构的情况下如下。
L1:最外包覆面(第三包覆层8)和第一层的包覆面(第一包覆层5)的最大距离;
L2:最外包覆面(第三包覆层8)和第一层的包覆面(第一包覆层5)的最小距离;
L3:图中X轴方向上的光纤插入孔130面和光射入射出孔132面的最短距离;
L4:L3+光射入射出孔132的尺寸。
通过满足该条件,单芯光纤1在光纤连接部件135的内部被限制。
在这里,在图中Y轴方向上的光纤插入孔130和光射入射出孔132之间,如上所述,最好形状平缓地变化,以便从光纤插入孔130插入单芯光纤1时,容易将去除第二包覆层7和第三包覆层8的单芯光纤1插入光纤插入孔130。以上综述,根据涉及本实施方式的单芯光纤1,由于具备:在芯线2的周围具有包层3的光纤裸线4的外周,设有由单层构成的包覆层(第一包覆层)5的单层包覆光纤6;以及设在单层包覆光纤6的外周,并由与包覆层5接触而形成的内侧包覆层(第二包覆层)7及形成于该内侧包覆层7的外侧的外侧包覆层(第三包覆层)8构成的集中包覆层,另外内侧包覆层7是具有低于包覆层5的杨氏模量E1及外侧包覆层8的杨氏模量E3的杨氏模量E2的结构,因此,即使向单芯光纤1施加局部的弯曲也可以防止断线。而且,当单芯光纤1在金属箍134的内部被限制时,由第一包覆层5吸收向光纤裸线(芯线2、包层3)4施加的弯曲应力,从而光纤裸线4得到保护。因此,可以防止单芯光纤1断线。
而且,由于第一包覆层5是高杨氏模量,第二包覆层7是低杨氏模量,因此,当去除第二包覆层7、第三包覆层8时,不会损伤包层3,而可以容易进行第二包覆层7及第三包覆层8的去除作业。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带状光纤进行说明。
如图1(b)所示,涉及本实施方式的带状光纤10的结构如下,并列排列多条上述的单层包覆光纤(单层光纤)6,在多条并列排列的单层光纤6的外周,作为集中包覆层依次设有内侧包覆层(第二包覆层)11和外侧包覆层(第三包覆层)12。该内侧包覆层11优选具有低于包覆层(第一包覆层)5的杨氏模量E1及外侧包覆层12的杨氏模量E3的杨氏模量E3。即,内侧包覆层11的杨氏模量E2与包覆层5、外侧包覆层12的各层的杨氏模量E1、E3的关系分别表示为“E2<E1”、“E2<E3”。
就第一包覆层5而言,考虑到插入的金属箍的底面(形成于金属箍的另一端侧的光射入射出孔的端面)的研磨性和在金属箍的内部由于弯曲应力引起的包覆形状的变形的防止,最好具有100MPa以上的杨氏模量。
第二包覆层11以第二包覆层11的包覆去除性、缓和在金属箍134内部在单芯光纤1发生弯曲时应力向包覆去除部的集中、降低在金属箍134的外部由于侧压发生微小的弯曲的损失的目的,最好具有10MPa以下的杨氏模量。
第三包覆层12由于具有保持光纤结构的形状的目的,因此最好具有50MPa以上的杨氏模量。并且,第三包覆层12的杨氏模量E3和第一包覆层5的杨氏模量E1的关系可以选择“E3<E1”或“E1<E3”的任何一种。即,第一包覆层5、第二包覆层11、第三包覆层12的各层的杨氏模量的关系可以用“E2<E3<E1”或“E2<E1<E3”的任何一种所表示。
而且,构成带状光纤10的最外层的第三包覆层12最好是由至少具有难燃性的材料构成,并且,更优选的是第一包覆层5、第二包覆层11、第三包覆层12全部由具有难燃性的材料构成。
另外,单层光纤6的外径最好是与作为光结合对象的发光元件、受光元件或设在透镜基座上的透镜等的排列间隔相同的长度。
如图5所示,接合该带状光纤10的光纤连接部件50具备:具有与基板水平的底面51的金属箍52;以及形成于金属箍52并配置带状光纤10的引导孔51。
引导孔53具备:为了将来自带状光纤10的射入射出光向阵列状光元件射入射出,在与基板相对的金属箍52的底面51,使带状光纤10的端面与阵列状光元件相对而保持的截面为四边形的光射入射出孔54;形成为比光射入射出孔54大,并与光射入射出孔54的中心位置错开而形成,并且引导带状光纤10的插入的下端的开口部55形成为截面四边形的光纤插入孔56;以及将从光纤插入孔56插入的带状光纤10平缓地向光射入射出孔54引导的形状变化孔57。
即,光纤连接部件50与图2的光纤连接部件135同样,将插入带状光纤10的光纤插入孔56的中心位置58,从向金属箍52的外部射入射出带状光纤10的光的光射入射出孔54的中心位置59,向带状光纤10的厚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错开。
图6表示将涉及本实施方式的带状光纤10接合于光纤连接部件50的光学模块60,图7表示其截面结构。
如此,利用平行错开光纤插入孔56和光射入射出孔54的中心轴,当去除带状光纤10的前端的第二包覆层11、第三包覆层12,并将此插入光纤连接部件50的引导孔53中时,在金属箍52的内部带状光纤10发生弯曲,在金属箍52的底面51将带状光纤10的各芯线2的位置限制在光射入射出孔54的角落,可以高精度地排列带状光纤10的各芯线2。
在这里,带状光纤10在金属箍52内部同时限定于X轴方向、Y轴方向的条件如图7所示,是L1X>L4X,且L2X>L3X,且L1Y>L4Y,且L2Y>L3Y。
在这里,L1X、L2X、L3X、L4X及L1Y、L2Y、L3Y、L4Y在图7的结构的情况下如下。
L1X:在图7的X轴方向上,最外包覆面(第三包覆层12)和第一层的包覆面(第一包覆层5)的最大距离;
L2X:在图7的X轴方向上,最外包覆面(第三包覆层12)和第一层的包覆面(第一包覆层5)的最小距离;
L3X:在图7的X轴方向上,光纤插入孔56面和光射入射出孔54面的最短距离;
L4X:在图7的X轴方向上,L3X+光射入射出孔54的尺寸;
L1Y:在图7的Y轴方向上,最外包覆面(第三包覆层12)和第一层的包覆面(第一包覆层5)的最大距离;
L2Y:在图7的Y轴方向上,最外包覆面(第三包覆层12)和第一层的包覆面(第一包覆层5)的最小距离;
L3Y:在图7的Y轴方向上,光纤插入孔56面和光射入射出孔54面的最短距离;
L4Y:在图7的Y轴方向上,L3X+光射入射出孔54的尺寸。
通过满足该条件,带状光纤10在金属箍52的内部被限制。
以上综述,根据涉及本实施方式的带状光纤10,由于具备:在芯线2的周围具有包层3的光纤裸线4的外周,设有由单层构成的包覆层(第一包覆层)5的多条单层包覆光纤6;以及设在该多条单层包覆光纤6的外周,并由与包覆层5接触而形成的内侧包覆层(第二包覆层)11及形成于该内侧包覆层11的外侧的外侧包覆层(第三包覆层)12构成的集中包覆层,另外内侧包覆层11是具有低于包覆层5的杨氏模量E1及外侧包覆层12的杨氏模量E3的杨氏模量E2的结构,因此,即使向带状光纤10施加局部的弯曲也可以防止断线。而且,带状光纤10在金属箍52的内部被限制时,由第一包覆层5吸收向光纤裸线(芯线2、包层3)4施加的弯曲应力,从而光纤裸线4得到保护。因此,可以防止带状光纤10断线。
而且,由于第一包覆层5是高杨氏模量,第二包覆层11是低杨氏模量,因此,当去除第二包覆层11、第三包覆层12时,不会损伤包层3,并且在残留第一包覆层5的状态下,可以容易地进行第二包覆层11及第三包覆层12的去除作业。另外,由于在金属箍52的内部限制了在光纤裸线4的外周设置杨氏模量为100MPa以上的第一包覆层5的单层光纤6,因此可以防止在限制后的金属箍的端面(底面)51的研磨处理时,在芯线2和包层3发生损伤等和芯线2的轴(光轴)偏移。
由于单层光纤6的外径为与作为光结合对象的发光元件、受光元件或设在透镜基座上的透镜等的排列间隔相同的长度,只在金属箍52限制带状光纤10,就可以使带状光纤10的各芯线2以与作为光结合对象的发光元件、受光元件或透镜等相同的排列间隔被排列。因此,可以使各芯线2高精度地连接于光元件等。
而且,如图8所示,通过在需要弯曲的部位去除第二包覆层11和第三包覆层12,在涉及本实施方式的带状光纤10的情况下,可以向光纤排列方向(排列单层光纤6的方向)弯曲带状光纤10。作为向光纤排列方向的弯曲施加部的去除第二包覆层11和第三包覆层12的部位80,由于由芯线2和包层3构成的光纤裸线4被高杨氏模量的第二包覆层11保护,因此即使施加局部的弯曲引起的弯曲应力,带状光纤10也不会断线。而且,在图8所示的向光纤排列方向的弯曲施加部(去除第二包覆层11和第三包覆层12的部位80),在施加弯曲后,固定成需要弯曲的形状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设定为希望的弯曲形状后,再涂由第二包覆层11和第三包覆层12等构成的包覆层。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做各种变形。

Claims (7)

1.一种光纤,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芯线的周围具有包层的光纤裸线的外周,设有由单层构成的包覆层的单层包覆光纤;以及
设在上述单层包覆光纤的外周,并由与上述包覆层接触而形成的内侧包覆层及形成于该内侧包覆层的外侧的外侧包覆层构成的集中包覆层,
上述内侧包覆层具有低于上述包覆层的杨氏模量及上述外侧包覆层的杨氏模量的杨氏模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侧包覆层具有10MPa以下的杨氏模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纤,其特征在于,
上述包覆层具有100MPa以上的杨氏模量,上述外侧包覆层具有50MPa以上的杨氏模量。
4.一种带状光纤,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芯线的周围具有包层的光纤裸线的外周,设有由单层构成的包覆层的多条单层包覆光纤;以及
设在并列配置上述多条单层包覆光纤的外周,并由与上述包覆层接触而形成的内侧包覆层及形成于该内侧包覆层的外侧的外侧包覆层构成的集中包覆层,
上述内侧包覆层具有低于上述包覆层的杨氏模量及上述外侧包覆层的杨氏模量的杨氏模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状光纤,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侧包覆层具有10MPa以下的杨氏模量。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带状光纤,其特征在于,
上述包覆层具有100MPa以上的杨氏模量,上述外侧包覆层具有50MPa以上的杨氏模量。
7.一种光学模块,其特征在于,
具备:光纤连接部件;以及插入到形成于上述光纤连接部件的引导孔中的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或带状光纤,
上述光纤连接部件具备:金属箍;以及形成为从上述金属箍的一端侧贯通至另一端侧的端面,并将从上述金属箍的一端侧插入的光纤引导至上述金属箍的另一端侧的端面的引导孔,
上述引导孔包括:形成于上述金属箍的一端侧,并将上述光纤向上述金属箍的内部插入的光纤插入孔;形成于上述金属箍的另一端侧,并具有比上述光纤插入孔小的内径,并且用于在上述金属箍的另一端侧的端面使光射入射出的光射入射出孔;以及配置在上述光纤插入孔和上述光射入射出孔之间,形状变化成随着朝向上述光射入射出孔而其内径逐渐变小,并且使上述光纤插入孔与上述光射入射出孔连通的形状变化孔,
上述形状变化孔将形状变化成上述光射入射出孔的中心轴相对于上述光纤插入孔的中心轴向限制上述光纤的方向错位。
CN201010242366.1A 2009-07-30 2010-07-29 一种光学模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889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78144A JP5477691B2 (ja) 2009-07-30 2009-07-30 光モジュール
JP2009-178144 2009-07-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88980A true CN101988980A (zh) 2011-03-23
CN101988980B CN101988980B (zh) 2014-05-21

Family

ID=43588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4236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88980B (zh) 2009-07-30 2010-07-29 一种光学模块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469604B2 (zh)
JP (1) JP5477691B2 (zh)
CN (1) CN1019889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34342A (ja) * 2011-12-26 2013-07-08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コネクタ付き多芯光ファイバ
JP6157457B2 (ja) * 2012-05-14 2017-07-05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多心光コネクタ
US8840318B2 (en) * 2012-10-15 2014-09-23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Ferrule with stress-isolation feature
CN104111498B (zh) * 2013-04-17 2016-03-09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适配器、扩张装置、更换工具、更换组件、和更换准直套管的方法
JP2023084740A (ja) * 2021-12-08 2023-06-20 株式会社白山 多心光フェルールおよび光コネク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86079A (ja) * 1995-04-11 1996-11-01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光ファイバコネクタ
JP2005008448A (ja) * 2003-06-17 2005-01-13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難燃性光ファイバ心線及び難燃性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
JP2005221839A (ja) * 2004-02-06 2005-08-18 Hitachi Cable Ltd 光ファイバ素線及び光ファイバテープ
CN1697990A (zh) * 2003-02-20 2005-11-16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包覆光纤,和装有连接器的包覆光纤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97250A (ja) * 1996-05-01 1997-11-18 Hitachi Cable Ltd テープ光ファイ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ファイバアレイ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JPH11311726A (ja) * 1998-04-30 1999-11-09 Showa Electric Wire & Cable Co Ltd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
US7121733B2 (en) * 2000-05-16 2006-10-17 Arie Hengelmolen Ferrule
US6584263B2 (en) * 2000-07-26 2003-06-24 Corning Incorporated Optical fiber coating compositions and coated optical fibers
JP3814220B2 (ja) * 2002-04-17 2006-08-23 正隆 中沢 フォトニッククリスタル光ファイバ
JP4193067B2 (ja) 2005-04-28 2008-12-10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dviケーブル及び光信号伝送装置
JP2007256372A (ja) 2006-03-20 2007-10-04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ファイバ接続部品
US7539381B2 (en) * 2007-05-11 2009-05-26 Corning Incorporated Low bend loss coated optical fib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86079A (ja) * 1995-04-11 1996-11-01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光ファイバコネクタ
CN1697990A (zh) * 2003-02-20 2005-11-16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包覆光纤,和装有连接器的包覆光纤
JP2005008448A (ja) * 2003-06-17 2005-01-13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難燃性光ファイバ心線及び難燃性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
JP2005221839A (ja) * 2004-02-06 2005-08-18 Hitachi Cable Ltd 光ファイバ素線及び光ファイバテー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88980B (zh) 2014-05-21
US8469604B2 (en) 2013-06-25
JP2011033718A (ja) 2011-02-17
JP5477691B2 (ja) 2014-04-23
US20110038583A1 (en) 2011-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98177B2 (ja) マルチコア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のための単心コネクタ
CN101988978B (zh) 光纤连接元件及应用该元件的光模块
US9366829B2 (en) Multi-ferrule connector for multicore fiber terminations
US8727634B2 (en) Optical connector, optical connect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ptical connector
EP2340452B1 (en) Retention bodies for fiber optic cable assemblies
WO2018135368A1 (ja) 光ファイバ保持部品、光コネクタ、及び光結合構造
US20060245695A1 (en) Multifiber optical connector
CN101988980B (zh) 一种光学模块
JP2015225295A (ja) コネクタ付き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光コネクタ用ブーツ
JP2010286661A (ja) ファイバアレイ及びそれを含む光コネクタ
JP2007256372A (ja) 光ファイバ接続部品
US6931195B2 (en) Parallel fiber-fan-out optical interconnect for fiber optic system
JP2013068891A (ja) マルチコアインターフェイスの製造方法及びマルチコアインターフェイス
JP5560567B2 (ja) 光ファイバ接続部品
US10663665B2 (en) Ribbon handling device for fusion splicer and methods of fusion splicing
JP2010078695A (ja) 光ファイバ付きフェルール、光ファイバ付きフェルールの製造方法
JP5075562B2 (ja) 多心光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組み立て方法
JPH11248970A (ja) 光コネクタ用超多芯フェル―ル及びそのフェル―ルに光繊維を挿入する方法
JP5291062B2 (ja) 光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US20070003185A1 (en) Optical fiber sheet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US20120328249A1 (en) Fiber optic cable assemblies having a crimp band disposed about a cushioning member along with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TW202119075A (zh) 光學連接器及修飾光學連接器之方法
JP2024106759A (ja) 光ファイババンドル、光接続構造、及び光ファイババンドルの製造方法
KR100421429B1 (ko) 다심광섬유 분기형 광코드
JP2006011254A (ja) 光コネクタ部品及び該光コネクタ部品付きボード及び該ボードを有した光伝送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ITACHI METALS,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 CABLE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307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307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Hitachi Metals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Cable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1

Termination date: 2016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