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46470A - 传送数据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传送数据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46470A
CN101946470A CN2008801269018A CN200880126901A CN101946470A CN 101946470 A CN101946470 A CN 101946470A CN 2008801269018 A CN2008801269018 A CN 2008801269018A CN 200880126901 A CN200880126901 A CN 200880126901A CN 101946470 A CN101946470 A CN 1019464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ime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mode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690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46470B (zh
Inventor
M·汉斯
崔荧男
D·迪内斯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filed Critical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Publication of CN1019464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64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464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64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7Timing of allocation when data requirements cha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5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 H04W52/0258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controlling an operation mode according to history or models of usage information, e.g. activity schedule or time of d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传送数据的方法被描述,该方法包括从至少第一和第二传输模式中选择传输模式,其中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使用第一通信资源在至少两个第一时间周期中传送数据,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时间周期被第一时间间隔分开,其中根据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使用第二通信资源在至少两个第二时间周期中传送数据,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时间周期被第二时间间隔分开,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时间间隔比所述第二时间间隔长并且所述第一通信资源与所述第二通信资源相比允许更高量的数据的传输;以及根据所选择的传输模式传送数据。

Description

传送数据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实施例一般涉及传送数据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移动通信装置,所希望的是使对数据传输必要的功率消耗保持为低以使直到例如电池必须被重新充电或者必须被更换之前的时间尽可能长。因此,允许节省功率而不会使数据传输的质量降低至不可接受的水平的用于传送数据的方法是所希望的。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在全部的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一般表示相同的部分。附图不一定成比例,相反重点一般被放在阐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下面的说明中,参考下列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
图2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子帧图;
图3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示出通信装置;
图5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子帧图;
图6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子帧图;以及
图7示出根据一实施例从协议栈的角度来看的通信布置。
具体说明
图1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0。
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因特网101、第一IMS(因特网协议多媒体子系统)子网络102和第二IMS子网络103,举例来说第一IMS子网络102和第二IMS子网络103是IMS网络的部分并且在它们之间可以交换信令数据。
IP语音(VoIP)客户端104被耦合到因特网101。第一移动终端105经由第一基站106、第一服务网关107和第一PDN(分组数据网络)网关108被耦合到因特网101以及第一IMS子网络102。类似地,第二移动终端109经由第二基站110、第二服务网关111和第二PDN网关112被耦合到第二IMS子网络103以及因特网101。
第一服务网关107和第一PDN网关108举例来说是通信系统的核心网的部分。类似地,第二服务网关111和第二PDN网关112举例来说是同一移动通信系统或者另一个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网的部分。第一基站106和第二基站110是各自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接入网的部分。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移动通信系统举例来说根据UMTS(通用移动电信系统)、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CDMA2000(CDMA:码分多址)、根据LTE(长期演进)或者根据FOMA(自由移动访问)而被形成。在这个例子中,只有一个移动通信系统,即第一移动终端105和第二移动终端109是同一移动通信系统的用户终端,其中该移动通信系统在这个例子中是根据LTE(长期演进)的移动通信系统。因此,移动终端105、109也可以被称作用户设备(UE)并且基站106、110可以被称作eNodeB(演进的NodeB)。第一PDN网关108和第二PDN网关112可以交换媒体数据,例如语音数据或者视频数据。另外,PDN网关108、112可以与因特网101交换媒体数据。因特网101可以与IMS子网络102、103交换信令数据。使用这种架构,移动终端105、109和VoIP客户端104可以彼此通信,例如通过使用VoIP通信服务。当第一移动终端105和第二移动终端109通信时,媒体数据经由第一PDN网关108和第二PDN网关112被交换并且信令数据在第一IMS子网络112和第二IMS子网络103之间被交换。这意味着在一个实施例中IMS子网络102、103被用于信令数据的交换而没有被用于媒体数据的交换。
IP语音通信服务在下文中被用作实时通信服务的例子。在一例子中,IP语音是用于分组数据网络的实时音频通信服务,即假定使用基于分组数据传输的通信网络,诸如因特网。
IP语音可以包括:
-待传送的音频数据的模拟到数字的转换,如在语音数据的每次数字传输中所完成的那样,举例来说诸如ISDN(综合服务数字网络)。典型地,例如由麦克风所生成的模拟语音数据或者一般地为音频数据的数字样点周期性地被生成。
-将已在某些时间间隔中生成的数字样点集合成音频数据分组。
-使用例如为AMR(自适应多速率)的音频编解码器将音频数据分组压缩成一个或者多个编解码器分组。
-例如根据实时传输协议(RTP),向编解码器分组添加用于经由分组数据网络进行实时传输的数据以生成RTP分组。
-例如根据以下协议:UPD(用户数据报协议)以及IP(因特网协议),经由基于通信系统的分组传送RTP分组。
典型地,编解码器AMR以及协议栈RTP/UDP/IP被用于IP语音通信服务,其中根据ARM编解码器,20毫秒时间间隔的音频数据的数字样点被压缩成编解码器分组。20毫秒时间间隔也被用于根据其它编解码器的压缩。RTP协议是端对端协议,即两个通信终端,例如IP语音客户端104和移动终端105、109,使用RTP协议通信。由RTP协议所提供的用于音频数据(或者一般地为多媒体数据)的传输的功能是接收到的音频数据的定时的重新建立、媒体同步、误差检测及误差纠正、内容和源的标识以及接收质量反馈。
对于根据RTP的传输,音频数据被补充以RTP控制数据报头,包括时间戳、源标识、特征以及冗余信息(除其它以外)。
RTP协议伴随有控制协议RTCP(实时传输控制协议),该控制协议允许服务质量、参与者标识、源标识以及根据RTP通信的通信终端之间的同步信息的周期性报告。RTCP分组在通信终端之间周期性地被交换,其中在两个连续的RTCP分组的交换之间存在具有几秒长的时间间隔。典型地,对于每个RTP分组流有单个的RTCP分组流。RTP分组流与RTCP分组流的结合可以由接收通信终端根据UDP寻址来确定,因为RTCP分组流的端口号比RTP分组流的端口号大1。
根据RTCP协议,所谓的发送方报告(SR)或者接收方报告(RR)可以被交换。在接收方报告中,除其它以外,下面的数据可以被包括:
-接收到的最近的发送方报告(LSR)的时间戳
-自最近的发送方报告被接收起的延迟(DLSR)
通过使用LSR和DLSR并且使用时间测量,接收接收方报告的通信终端可以通过使用加法和减法来计算往返时间,即计算所述两个正在通信中的通信终端中的一个发送RTP分组与收到由另一个通信终端发送的对该RTP分组的响应之间的时间。RTT不包括由音频数据的解码以及数字到模拟的转换所引起的延迟。
在实时的音频通信中,例如在两个参与者之间的双向电话呼叫中,对往返时间有限制,所述往返时间不应当被超过以将延迟保持在不会被通信参与者看作是干扰的范围中。对包括音频数据的解码以及数字到模拟的转换的往返时间的典型限制举例来说是300毫秒。
基本上,各种方法被用在数据传输系统中以在传输系统的用户之间分配在所述系统中可获得的用于发送数据的通信资源以及用于接收数据的通信资源,并且用于把用户将传送的数据分到被分配给该用户的通信资源。典型地,在这样的通信系统(即数据传输系统)中所希望的是尽可能高效地经由可获得的通信资源传送待传送的数据,可能地以根据它们的优先级的次序。数据传输的效率举例来说由下列参数表征:
-传输时间、数据速率、传输延迟;
-数据传输的干扰,例如由数据传输所引起的在被用于数据传输的无线电小区中或者在其它小区中的干扰;
-被用于数据传输的通信资源的量;
-能量消耗,其举例来说是与移动通信终端有关的。
由于描述数据传输的效率的单个参数的优化典型地对描述数据传输的效率的其它参数有影响,有用于设定描述数据传输的效率的多个参数以使(在某种意义上)对于整体系统(举例来说对于整个通信系统,如整个移动通信系统)为最优设定的各种方法。
这样的方法是不连续的数据传输(DTx)。根据不连续的数据传输,可能有这种情况,即尽管有要被发送的数据,但通信终端不发送数据。这可能对上文所提到的描述数据传输的效率的所有参数有影响。
可以观察到通信终端的传输电路的能量消耗随传输电路发送数据的时间比随数据传输的数据率更强烈地增加。这意味着从通信终端的角度来看,就能量消耗而言所希望的是在短时间内(即在脉冲中)发送数据而不是在较长的时间周期上分配数据的传输。
在基于CDMA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举例来说诸如UMTS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的用户共享通信系统的功率,即被(无线地)传送的信号的总功率。为了通信系统的高效操作,每个发射机的传输功率的精确设定可能是所希望的。根据UMTS,基站106、110以及移动终端105、109为此在处于CELL_DCH状态时,连续地交换功率控制数据(功率控制命令、PC命令),根据该CELL_DCH状态它们使用被分配给它们的专用信道来传送数据。根据UMTS,在每个时隙中,为了对应的物理通信连接的功率高效维持,传送功率控制数据。由于时隙通常相对短,例如在UMTS中具有0.67毫秒的长度,通信终端在短距离中发送功率控制数据并且因此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不断开它的发射机(传送电路)以节省功率并且从而增加电池寿命。只要通信终端处于CELL_DCH状态,在没有有用的数据要发送时也是这种情况。
就CELL_DCH状态中的功率节省操作而言的改进可以使用UMTS中的CPC(连续分组连接性)特征来实现,根据该特征可能暂时没有有用的数据要发送,即不必须连续地(持久地)发送有用的数据的通信终端被切换为处于在其中该通信终端不连续地发送有用的数据以及功率控制数据的状态中,例如在每15个时隙的无线电帧中以包括三个时隙的传输周期进行发送。这可能导致通信终端中的能量节省以及导致由通信终端所引起的无线电小区干扰的减小。因此,无线电小区中的较高数量的通信终端可以处于CELL-DCH状态而不增加超出其最大界限的无线电小区干扰。
不连续的操作允许通信终端断开它的发射机,例如每10毫秒断开8毫秒。这种操作模式意图要在通信终端没有或者有很少的有用的数据要经由空中接口(即移动终端105、109与基站106、110之间的无线电通信接口)发送的时间周期期间被使用。根据UMTS中的CPC特征,所述操作模式不是意图要在有较高量的数据时被使用。
在基于FDMA(频分复用)或者OFDMA(正交FDMA)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通信系统的用户共享对于该移动通信系统可用的频率带宽。为了移动通信系统的高效操作,精确的频率同步从而比传输功率的控制更重要。因此,典型地,功率控制命令没有像在基于CDMA的移动通信系统中那么频繁地被发送,并且移动通信系统可以从允许传输周期的数量的减小的方法中得到更大的好处,因为发射机可以被断开更长的时间周期。
在根据基于OFDMA和SC-FDMA(单载波FDMA)的UMTS长期演进(LTE)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两个可替代的方法被提供用于把将在上行链路中(即从移动终端105、109到基站106、110)被传送的数据分给可获得的通信资源。这些方法被称为半持续(semi-persistent)调度以及动态调度。
根据动态调度,通信终端为其想要在下一个传输间隔(传输时间间隔TTI)内发送的每个数据块向无线接入网发送通信资源请求并且等待响应,通过该响应它被发信号通知可以被通信终端用于数据传输的通信资源是否被分配给该通信终端。
在半持续调度中,对于每个TTI通信资源被分配给通信终端而不用通信终端必须请求通信资源。通信资源被固定于传输间隔的某子帧。只有这些通信资源可以被用于数据传输,除非传输间隔中的其它通信资源已根据动态调度被分配给通信终端。半持续调度对于IP语音数据的传输具有优势,由于根据IP语音通信服务,少量的数据将被周期性地传送(例如以有规律的时间间隔)的事实。在图2中示出了给移动终端105、109分配通信资源用于在IP语音通信的使用的过程中的音频数据的传输。
图2示出了根据一实施例的子帧图200。
在子帧图200中,具有第一时间传输间隔202、第二时间传输间隔203以及第三时间传输间隔204的子帧201被示出。
在这个例子中,被分配的子帧205已根据半持续调度被分配给移动终端105、109用于数据传输。在这个例子中,在每个时间传输间隔202、203、204中在这个例子中有两个被分配的子帧205,其允许移动终端105、109传送语音数据分组。
被分配的子帧205被移动终端105、109用于传送在IP语音通信服务的使用的过程中待传送的语音数据分组。通信资源也可以被分配用于具有不同于20毫秒长度的传输时间间隔。根据半持续调度,没有提供两个连续的传输周期之间的时间间隔的长度的动态采用,即在第一时间传输间隔202中被分配的子帧205与在第二时间传输间隔203中被分配的子帧205之间或者在第二时间传输间隔203中被分配的子帧205与在第三时间传输间隔204中被分配的子帧之间的时间间隔。
独立于所使用的调度方法,由更高的层向例如RLC层供应的数据被存储在缓存存储器中,当它们被传送时从该缓冲存储器中被读取。只要没有足够的通信资源可用于传输或者可用的通信资源被用于具有比被缓存的数据更高的优先级的数据,则数据被保持在缓冲存储器中。MAC层根据被分配的通信资源和被存储在各个缓冲存储器(例如每个优先级一个缓冲存储器)的数据以及被缓存的数据的优先级决定从哪个缓冲器读取数据以及从缓冲器中读取多少数据并将其提供给物理层以便经由空中接口发送。所述缓冲存储器是例如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层的部分。
根据一个实施例用于传送数据的方法在下文中参考图3被描述。
图3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流程图300。
在301中,从至少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中选择传输模式,其中根据第一传输模式,使用第一通信资源在至少两个第一时间周期中传送数据,其中该至少两个第一时间周期被第一时间间隔分开,其中根据第二传输模式,使用第二通信资源在至少两个第二时间周期中传送数据,其中该至少两个第二时间周期被第二时间间隔分开,以及其中第一时间间隔比第二时间间隔长,并且第一通信资源允许在第一时间周期中的一个内的更高的数据量的传输而第二通信资源允许在第二时间周期中的一个内的更高的数据量的传输。
在302中,数据根据被选择的传输模式被传送。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信装置,例如移动终端105、109选择使用第一传输模式还是使用第二传输模式,根据第一传输模式较多的通信资源被分配(即允许较多数据的传输),但是两个连续的传输周期之间的时间距离较长,而根据第二传输模式较少的通信资源被分配(即允许较少数据的传输)但是两个连续的传输周期之间的时间距离较短。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通信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的总的传输延迟(例如以往返时间的形式)被测量并且基于该测量值被设定在其期间(例如在通信终端的RLC层的存储器中)缓存存储待发送的数据的时间间隔的长度。在将待发送的数据在其期间将被存储并且不被发送的时间间隔逝去之后,被缓冲存储的数据在一个传输脉冲中被发送。作为对总的传输延迟的测量,可以使用往返时间或者相似的参数,一般而言是表征将在待发送的媒体数据的生成(例如语音数据或者视频数据的记录)与对应于对所记录的媒体数据的响应的媒体数据的接收之间的时间的参数,即表征当两个用户使用经由其来传送媒体数据的通信连接进行通信时他们经历的时间延迟的参数。参数的测量在其中有两个通信终端的直接通信连接的任何层上是可能的。举例来说,可以从被包括在根据上文所述的RTP协议的接收方报告中的信息中计算出往返时间作为这样的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3所描述的方法被用于IP语音通信服务或者就数据根据其被传送的规律以及将被传送的数据的量而言具有相似的特性的另一种通信服务。当第一传输模式被选择时,例如因为传输延迟允许选择第一传输模式,与第二传输模式相比,发射机可以被断开更长的时间间隔并且能量可以被节省,其举例来说对于诸如移动终端105、109的移动通信装置是重要的。
示意性地,根据第一传输模式,就功率消耗而言数据传输的效率可以得以提高,通过收集并且缓冲存储数据以及较低频率的使用较多通信资源的数据发送,例如在传输时间周期期间较高的数据率或者较长的传输时间周期,即每传输时间周期较多的时隙。
第一通信资源、第一时间间隔、第二通信资源以及第二时间间隔可以使得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中的平均数据率相同以使当第一传输模式被选择时对数据率没有负面影响的方式来设定。这意味着与在第二传输模式中可能的情况相比第一传输模式允许通信终端断开其发送机更长的时间间隔。为了补偿根据第一传输模式的较低频率的数据传输,与在第二时间周期期间相比更多通信资源(例如更高的数据率)在第一时间周期期间被使用。使用第一通信资源在第一时间周期的一个中比使用第二通信资源在第二时间周期的一个中发送更多的数据的可能性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将第一时间周期选择为比第二时间周期更长或者将第一通信资源选择为与第二通信资源相比允许更高的数据率,例如通过将第一通信资源定义为包括比根据第二通信资源更大的频率范围的使用、比根据第二通信资源更多的CDMA扩频码序列的使用或者比根据第二通信资源更多的时间-频率-通信-资源块的使用。
由于发射机的能量消耗随数据率比随传输的持续时间更少地增加,当第一传输模式被使用并且第一通信资源与第二通信资源相比允许更高的数据率时能量可以被节省。
图3所示的方法的应用的例子将是通信终端不在每个传输时间间隔202、203、204中每20毫秒传输一个IP语音数据分组,正如图2所示(这将是第二传输模式),而是在每第四个传输时间间隔202、203、204中传送,即使用四倍的正常数据率在80毫秒的时间间隔中一次传送四个IP语音数据分组(这将是第一传输模式)。
由于第一时间间隔比第二时间间隔长,第一传输模式中的传输延迟比在第二传输模式中的传输延迟高。在上述例子中,第一IP语音分组,即将必须首先被传送的IP语音分组与第二传输模式相比(最多)具有60毫秒的额外延迟。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经由其在两个通信终端之间被传送的通信连接就其性能而言,即就其传输延迟而言必须被考虑在内以使例如在第一传输模式被选择时往返时间不高于用户可接收的界限。
在一个实施例中,只有在发生在第一传输模式中的时间延迟(或者被预期要发生的时间延迟)与用户可接受的界限之间有某个余量时,第一传输模式的选择被执行。这个余量被考虑在内,因为这样的事实:在通信终端之间的高数量的通信网络元件之间可能有高数量的链路并且因此在通信连接的特性方面可能有频繁的以及强烈的改变。这意味着在一个实施例中,传输模式的选择次优地被进行以使用户不经历质量损失。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资源与第二通信资源相比允许更高的数据率。可替代地或者另外地,第一时间周期比第二时间周期长。举例来说,第一时间周期中的每一个比第二时间周期中的每一个长,或者第一时间周期加在一起比第二时间周期加在一起长。
举例来说,从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传送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描述当根据第一传输模式或者第二传输模式传送数据时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传输延迟的参数值并且传输模式基于该参数值被选择。举例来说,参数值可以是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往返时间。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确定描述第一通信装置与在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中所涉及的通信网络部件之间的传输延迟的参数值。
举例来说,使用移动通信网络传送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是根据通信服务所生成的媒体数据。举例来说,所述通信服务是语音通信服务,例如基于分组的通信服务诸如因特网协议语音(VoIP)。
在一个实施例中,使用通信连接传送所述数据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对通信连接的质量要求并且其中所述传输模式基于所确定的质量要求而被选择。
质量要求可以是关于以下方面的要求:通信连接的最大端对端延迟(例如最大往返时间)的要求或者也是在通信连接中所涉及的两个网络部件之间、通信装置中的一个与在通信连接中所涉及的网络部件之间或者使用通信连接通信的两个通信装置之间的最大延迟。
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包括哪个传输模式将被用于传送数据的描述的消息并且根据该消息选择传输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生成并且发送包括哪个传输模式已被选择的描述的消息。
举例来说,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被选择的传输模式请求通信资源。
举例来说,使用传送电路传送所述数据并且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至少部分地在第一时间间隔期间断开该传送电路。
根据一个实施例,传送数据的方法被提供,其包括为在其中无线电资源被分配给通信装置的多个时间周期中的每一个决定时间周期是否应当被通信装置用于发送数据;以及在已为其决定时间周期应当被用于发送数据的时间周期中传送数据。
参考图3所描述的方法举例来说通过通信装置来执行,例如移动终端,如图4所示。
图4示出通信装置400。
通信装置400可以包括选择电路401,其被配置用于从至少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中选择传输模式,其中根据第一传输模式,使用第一通信资源在至少两个第一时间周期中传送数据,其中至少两个第一时间周期被第一时间间隔分开,其中根据第二传输模式,使用第二通信资源在至少两个第二时间周期中传送数据,其中至少两个第二时间周期被第二时间间隔分开,以及其中第一时间间隔比第二时间间隔长并且第一通信资源允许在第一时间周期中的一个内的更高的数据量的传输而第二通信资源允许在第二时间周期中的一个内的更高的数据量的传输。
通信装置400还可以包括被配置用于根据被选择的传输模式传送数据的传送电路402。
在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例如DRAM(动态随机访问存储器)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擦除PROM)、EEPROM(电可擦除PROM)或者闪存存储器,例如浮栅存储器、电荷俘获存储器、MRAM(磁阻随机访问存储器)或者PCRAM(相位变化随机访问存储器)。
在实施例中,“电路”可以被理解成任何类型的逻辑实现实体,其可以是硬件、软件、固件或者其任何组合。因此,在实施例中,“电路”可以是硬连线逻辑电路或者可编程逻辑电路诸如可编程处理器,例如微处理器(例如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ISC)处理器或者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处理器)。“电路”也可以是由处理器实现或者执行的软件,例如任何类型的计算机程序,例如使用诸如举例来说Java的虚拟机器代码的计算机程序。将在下文中更详细地描述的各个功能的任何其它类型的实现也可以被理解成根据可替代的实施例的“电路”。
在其中通信装置(在这个例子中为第一移动终端105)执行对往返时间的测量的实施例的例子被说明。假定根据语音数据编码,将被传送的语音数据分组以每个长度T的时间间隔被生成。这意味着将被传送的两个数据包的出现之间的时间间隔具有长度T。在开始时,假定语音数据分组的传输被执行以使在每个长度T的时间间隔中一个数据语音分组被传送。这种传输模式在下文中被表示为传输模式“T”。根据在图3的说明中所用的名称,这将是第二传输模式。
在一些时间之后,往返时间在RTCP协议层中被测量。测量到的往返时间值可以与往返时间的门限值(例如被称为RTT-Max)或者往返时间的理想值(例如RTT应当值(should-be value))相比较。基于这种比较的结果,可以被确定的是当数据分组不以每个长度T的时间间隔被传送而仅每隔一个长度T的时间间隔被传送,即在长度2T的时间间隔中仅传送一次时,服务质量是否还是足够的。假定是这种情况并且假定传输模式被设定为传输模式“2T”(这将是第一传输模式),即在长度2T的时间间隔中只有一个传输周期,在该传输周期中两个语音数据分组被传送。传输周期可以是根据传输模式“T”的传输周期的两倍长或者数据率可以是根据传输模式“T”所使用的数据率的两倍。
在传输模式“2T”期间,往返时间连续地被测量。当有根据其确定所希望的服务质量不再能够被保证的测量结果时,传输模式从传输模式“2T”被切换回到传输模式“T”。在一个实施例中,这种切换可以根据所使用的通信网络尽可能快地被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有另外的传输模式,根据该传输模式数据语音分组甚至被缓冲更长的时间,即数据语音分组在仅在长度3T、长度4T等等的时间间隔中出现一次的传输周期内被传送。一般而言,在传输模式“nT”中,传输周期仅在长度nT的时间间隔中出现一次。当传输模式“2T”被使用(一般地为传输模式“nT”)时,并且往返时间的测量显示具有不那么频繁的传输的传输模式,例如传输模式“3T”(一般地为传输模式“n+1T”)可以被使用。根据一个实施例,这可以仅在传输模式的最近一次改变之后的某个持续时间T_wait之后被进行。该持续时间T_wait举例来说被选择以使可能由传输模式的通信伙伴,即另一个通信终端实现的改变已被包含在最近一次的测量。举例来说,持续时间T_wait被选择为往返时间的两倍。
在一个实施例中,传输模式不一定要被切换到其相邻的传输模式,即传输模式“nT”不一定要被切换到传输模式“n-1T”或者传输模式“n+1T”中,而在逐步增加的情况下,传输模式“nT”可以被切换到传输模式“n+2T”或者“n+3T”并且在逐步减少的情况下传输模式切换到例如传输模式“n-3T”。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逐步减少的情况下,传输模式始终切换到传输模式“T”,即在确定所希望的服务质量不再能够被保证的情况下复位被执行。
各种门限值可以被定义用于与测量到的往返时间进行比较。举例来说,可以定义:最大往返时间值,当其被超过时引起传输模式的逐步减小,即更频繁的传输周期;往返时间SOS值,当其被超过时引起到传输模式“T”中的切换;以及最小往返时间值,当测量到的往返时间低于该值时,其引起传输模式的逐步增加,即更频繁的传输周期。
在n大于1的传输模式“nT”中,在一些时间传输间隔中无线电资源不被使用而在其它的时间传输间隔中比在传输模式“T”中的无线电资源多的无线电资源被使用。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信终端发信号通知通信网络当前传输要求是什么,例如哪个传输模式当前被使用,其中该通信网络提供数据语音分组经由其被传送的通信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信网络应当符合传输模式的改变并且它们可以拒绝对传输模式的改变的请求。
在下文中,描述了一例子,其中通信网络是如图1所示的根据UMTS LTE的移动通信网络并且通信终端是根据UMTS LTE的第一移动终端105,其具有到另一个通信终端的IP语音通信连接,所述另一个通信终端可以是VoIP客户端104或者第二移动终端109。为了语音数据的传输,LTE上的RTP/UDP/IP上的AMR被使用。传输时间间隔在这个例子中具有20毫秒的长度。然而,其它长度的传输时间间隔也是可能的。在下文中,用于上述参数的下列值被设定:
RTT-Min(最小RTT值):150毫秒
RTT-Max(最大RTT值):210毫秒
RTT-SOS:250毫秒
T_wait:400毫秒
这些参数例如在到其它通信终端的通信连接被建立之前被设定或者在通信连接建立之后马上被设定。还可能的是这些参数在通信终端中被预设定或者它们在两个通信终端或者在通信终端与通信网络之间的通信连接的建立期间被协商。这种协商是例如将在通信连接中所涉及的通信网络的元件考虑在内的端到端协商以及例如在RTP协议层、会话初始协议(SIP)(像RTP;可能地经由IMS子网络102、103的各种元件)层、会话管理协议层(在蜂窝核心网中)、无线资源协议层(在蜂窝无线接入网内)或者MAC(在无线接入网中)层上发生或者基于被用于在通信终端与通信连接中所涉及的网络元件或者另一个通信终端之间的通信的另一种协议发生。
假定通信连接已成功地被建立并且根据半静态调度,通信资源被分配给通信终端用于上行链路中的数据传输,其允许IP语音分组在每个传输时间间隔中的传输,即每20毫秒一次。
在RTCP层中,往返时间被测量。在这个例子中,假定往返时间的测量给出60毫秒的往返时间值。与上述参数的定义的比较显示传输模式可以被改变为40毫秒,即改变为其中每40毫秒的时间间隔只有一个传输周期的传输模式。这在图5中被示出。
图5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子帧图500。
对应于一个时间传输间隔的第一时间间隔502以及对应于两个时间传输间隔的第二时间间隔503的子帧501被示出。在第一时间间隔中,被分配的子帧504被分配给通信终端用于语音分组在第一时间周期505期间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并且在第二时间间隔503中,被分配的子帧504被分配用于在第二时间周期506期间通过通信终端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
被分配的子帧504在第一时间间隔502期间根据20毫秒传输模式被分配给通信终端,即每20毫秒的时间间隔一个传输周期以及被分配的子帧504在第二时间间隔期间根据40毫秒的传输模式被分配给通信终端,即每40毫秒的时间间隔一个传输时间周期。根据测量到的往返时间与所定义的参数值的比较结果,通信终端打算在第一时间间隔502的末端处,即在某个切换时间507处从20毫秒传输模式切换到40毫秒传输模式。
当通信终端已决定传输模式应当被切换时,MAC控制组分(element)被添加到要被发送的下一个MAC协议数据单元(MAC-PDU)(并且其也可以包括IP语音数据分组),其发信号通知基站106应当从现在起要使用的传输模式。
通信网络用下行链路MAC-PDU来确认这个上行链路MAC-PDU,该下行链路MAC-PDU可以包括对传输模式的改变的明确确认或者对传输模式的改变的隐含的确认并且其也可以包括对新的通信资源分配的描述,在这个例子中为被分配给通信终端用于语音数据在第二时间周期506期间的上行链路传输,其允许为通信终端在第一时间周期505期间所使用的通信资源的两倍的数据量的传输。
无线电资源的分配也可以在另一个时间被配置,例如以预定义的用于每个传输模式的配置的形式或者可以从用于先前的模式(在这个例子中为20毫秒的传输模式)的通信资源分配根据预定义的规则被确定。在这种情况下,被分配用于随后的传输模式(在这个例子中为40毫秒的传输模式)的通信资源的明确的信令将不是必要的。
通信终端缓存由音频编解码器以及各种协议层(RTP等)所生成的所有数据分组并且在每40毫秒长度的时间间隔503中在一个时间周期506中使用用于40毫秒传输模式的通信资源的分配传送它们。在MAC层中数据的传输和调度可以例如以常规的方式来执行。然而,根据每40毫秒的时间间隔503一次的新的通信资源分配,数据被缓冲存储并且不那么频繁地被传送。切换时间507举例来说以参数T_new的形式被存储供随后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信终端自主地决定其使用哪个传输模式并且不通知通信网络这个决定。这在图6中被示出。
图6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子帧图600。
子帧图600示出第一时间间隔602和第二时间间隔603的子帧601。在第一时间间隔602中的第一时间周期604期间,被分配的子帧605被分配给通信终端用于语音数据的上行链路传输,在第二时间间隔603期间被分配的子帧605在第二时间间隔603的第二时间周期606和第三时间周期607期间被分配给通信终端。被分配给通信终端用于在第一时间周期604、第二时间周期606、和第三时间周期607期间的语音数据的上行链路传输的已被分配的子帧605根据20毫秒传输模式的通信资源分配被分配给通信终端,即它们根据每长度20毫秒的时间间隔602一个时间周期604、606、607被分配。在切换时间608处,通信终端从20毫秒传输模式切换到40毫秒传输模式。由于在这个实施例中通信网络没有被通知传输模式的这个改变,在第二时间周期606和第三时间周期607期间被分配给通信终端的通信资源继续被分配给该通信终端。
然而,由于40毫秒传输模式将要被使用,通信终端的MAC层仅每长度40毫秒的时间间隔603传送语音数据分组一次。这意味着通信终端在第二时间周期606和第三时间周期607中不使用被分配给它的通信资源,而明确地请求用于长度40毫秒的时间间隔603中单个数据传输的通信资源,在这个例子中为在第二时间间隔603的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中。举例来说,这些通信资源根据动态调度被请求。在这个例子中,与在第一时间周期604、第二时间周期606和第三时间周期607中被分配给通信终端的通信资源相比,其仅在各自的时间周期604、606、607中允许一个IP语音数据分组的传输,假定被分配用于第四时间周期609的通信资源在第四时间周期608期间允许两个IP语音数据分组的传输。
在这个实施例中,功率可以被节省,因为数据传输不那么频繁地发生。然而,在第二时间周期606和第三时间周期607中被分配给通信终端的通信资源被浪费掉,因为所述通信不知道传输模式并且因此不能将通信资源重新分配给另一个通信终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信终端通知通信网络传输模式的改变并且在第二时间周期606和第三时间周期607中被分配给通信终端的通信资源被释放并且被重新分配给其它通信终端。这意味着当通信终端从20毫秒传输模式切换到40毫秒传输模式时其也切换到动态调度。
通信终端与通信网络之间的关于传输模式的信令可以在MAC层中通过使用MAC数据PDU中的控制数据组分或者使用特殊的MAC控制PDU来执行。同样地,另一个协议可以被用于关于传输模式的信令。举例来说,可以使用物理层中的或者RLC层中的或RRC层中的控制数据信令来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信终端发信号通知测量到的参数,例如测量到的往返时间,或者从测量的结果得到的值并且通信网络决定传输模式是否被改变。可以从通信网络向通信终端发信号通知这个决定的结果,与在通信终端选择传输模式并且发信号通知通信网络选择的结果的情况中相似。
在通信终端已切换到40毫秒传输模式之后,假定(作为例子)新的RTT测量具有80毫秒的往返时间结果。当测量的时间小于切换时间608之后的T_wait时,这个测量就所选择的传输模式而言没有影响。只有测量时间至少是切换时间608之后的T_wait时,可以有传输模式的另一次改变,例如改变为80毫秒传输模式,其中每长度80毫秒的时间间隔只有一个用于传输的时间周期。通过使用时间值T_wait并且因此仅允许传输模式在由T_wait给出的时间之后改变,保证了例如由其它通信终端例如基于其自己的RTT测量来执行的设定被包含在引起传输模式改变的测量结果中。换句话说,参数T_wait确保了包括往返时间的测量以及传输模式的选择的控制系统以某种拖延(tardiness)或者延迟来反应使得震荡,即两种模式之间的持久的切换被避免。当RTT基于RTCP时,测量时间将通常大于切换时间之后的T_wait,因为RTCP分组仅每一秒或者多秒被交换一次。
描述传输延迟的参数的测量、传输模式之后的选择以及数据分组的缓冲等等可以在各钟层中发生。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层在图7中被示出。
图7示出根据一实施例从协议栈的角度来看的通信布置700。
通信布置700包括对应于第一移动终端105的第一移动终端701,对应于图1中的第一基站106的基站702以及表示在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704之间的基于分组的通信中所使用的网络元件的多个IP中继段(IP-Hop)703,例如通信系统100的核心网的路由器或者交换机。
第一通信终端701包括第一物理层部件703、第一MAC层部件704、第一RLC(无线链路控制)层部件705、第一PDCP(分组数据会聚协议)层部件706、第一IP层部件707、第一UDP层部件708、第一RTP层部件709以及第一AMR层部件710。第一通信终端701还包括RRC(无线资源控制)层部件711、NAS(非访问层)部件712以及IMS/SIP部件713,其在这个例子中不被涉及媒体数据的实际传输而仅涉及信令。
基站702包括第二物理层部件714、第二MAC层部件715、第二RLC层部件716以及第二PDCP层部件717。多个IP中继段703包括第三IP层部件718。第二通信终端704,例如为第二移动终端109或者IP语音客户端104,包括第二IP层部件719、第二UDP层部件720、第二RTP层部件721以及第二AMR层部件722。
举例来说,如上所述,基于在第一通信终端701和第二通信终端704的RTP层部件709、721中的部件之间所交换的消息来确定往返时间。第一RTP层部件709或者第一通信终端701的应用层的部件(在这个例子中为AMR层部件710)可以确定额外的传输延迟是否是可接受的并且传输模式是否可以被改变以使数据分组不那么频繁地被传送。如果所确定的是传输模式可以被切换到数据分组根据其不那么频繁地被传送的传输模式,切换传输模式的命令例如被发送给是第一通信终端701的第一MAC层部件704的部分的调度电路。在这种情况下,用于传输模式改变的决定处于RTP层或者处于应用层。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允许传输延迟的确定的数据被供应给第一MAC层部件704的部件以使第一MAC层部件704确定传输延迟并且决定传输模式是否应当被改变。在这种情况下,该决定处于MAC层。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不同的电路或者部件被提供,其接收测量数据并且执行所述决定。
在包括传输延迟的测量、决定以及断开传输模式的进程期间执行的任务可以在任何层的部件之间进行分配。另外,对于对应的功能的实现有各种可能性。
通过对多个IP语音数据分组进行分组以使它们在相同的时间周期中一起被传送允许被用于传输的时间周期的数量的减小。然而,如在上文中所说明的那样,这引起额外的延迟。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所说明地那样,端到端的测量,例如往返时间,即两个参与的通信终端之间的端到端的传输延迟的测量被用作控制传输模式的选择的基础,即例如控制MAC调度。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端到端的传输延迟没有直接被测量而是参与的通信终端之一与网络部件之间的传输延迟被测量。尽管如此,参与的通信终端与网络部件之间的传输延迟给出对总的传输延迟的好的指示。在这点上,传输模式的选择所基于的将被测量的参数可以是与两个参与的通信终端之间的总的传输延迟相关的任一参数。
传输模式的改变可以通过改变处于传输周期之间的时间间隔的长度的可能性而被看作根据LTE的半持续调度的扩充。这可以用相对低的信令作用(signalling effort)来实现,例如仅发信号通知传输模式的改变。通信资源可以根据传输时间周期之间的时间间隔的长度被分配,例如根据预先确定的规则。
当通信终端切换到在其中传输时间周期更进一步地分开的(只要这是被可接受的延迟允许的)传输模式时,通信终端可以断开它的发射机较长的时间周期,例如断开基带控制电路、射频电路或者功率放大器,这导致减小的功率消耗并且因此在移动通信终端的情况下,增加直到电池必须被重新充电之前的时间。在其中传输时间周期更进一步地分开的传输模式中,更多数据必须在每个传输时间周期中被传送。举例来说,这通过将更大的带宽(一般地为更高的数据率)用于数据传输来进行。由于与用于传输的数据率相比,发射机部件的能量消耗更加多地依赖发射机的工作时间,在传输模式被改变为具有较少的传输时间周期的传输模式时功率可以被节省。在传输时间周期期间较高数据率的使用可能减小可以在传输时间周期期间进行通信的用户的数量。然而,这些传输时间周期不如在其中传输时间周期以较短的时间距离发生的传输模式中那么频率地发生。
举例来说,NB-AMR(窄带自适应多速率)编解码器以4.75kbps到12.2kbps的数据率生成编码的语音数据。如果往返时间增加多达20毫秒是可接受的,则三个音频样点在它们在一个数据脉冲中一起被发送之前可以被累积。在最坏的情况下,这将是732比特。
以384kbps的传输速度,这个量的数据可以在2毫秒内被发送。因此,发射机,例如射频模块和功率放大器(如果是仅有的话)每60毫秒将被激活2毫秒。
虽然已参考特定的实施例具体地示出并且描述了本发明,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形式以及细节上的各种改变可以在本文中进行而不背离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因此,本发明的范围由随附的权利要求表明并且在权利要求的等价的意义及范围内的所有改变从而旨在被包含。

Claims (25)

1.一种传送数据的方法,其包括:
从至少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中选择传输模式,其中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使用第一通信资源在至少两个第一时间周期中传送数据,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时间周期被第一时间间隔分开,其中根据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使用第二通信资源在至少两个第二时间周期中传送数据,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时间周期被第二时间间隔分开,以及其中所述第一时间间隔比所述第二时间间隔长并且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在所述第一时间周期的一个中比所述第二通信资源在所述第二时间周期的一个中允许更高量的数据的传输;以及
根据所选择的传输模式传送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数据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资源被配置为使它们与所述第二通信资源相比允许更高的数据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数据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时间周期比所述第二时间周期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数据的方法,其中将从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传送所述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输数据的方法,其还包括确定描述当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模式或者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传送数据时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传输延迟的参数值并且基于所述参数值选择所述传输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输数据的方法,其中所述参数值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往返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输数据的方法,其还包括确定描述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在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所涉及的通信网络部件之间的传输延迟的参数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数据的方法,其中使用移动通信网络传送所述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数据的方法,其中所述数据是根据通信服务所生成的媒体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传输数据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服务是语音通信服务。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输数据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服务是基于分组的通信服务。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传输数据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服务是因特网协议语音。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数据的方法,其中使用通信连接传送所述数据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对所述通信连接的质量要求以及其中基于所确定的质量要求来选择所述传输模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数据的方法,其还包括接收消息,所述消息包括哪个传输模式将被用于传送所述数据的描述;并且根据所述消息选择所述传输模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数据的方法,其还包括生成并且发送包括哪个传输模式已被选择的描述的消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数据的方法,其还包括根据所选择的传输模式请求通信资源。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数据的方法,其中使用传送电路传送所述数据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至少部分地在所述第一时间间隔期间断开所述传送电路。
18.一种通信装置,其包括:
选择电路,所述选择电路被配置用于从至少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中选择传输模式,其中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使用第一通信资源在至少两个第一时间周期中传送数据,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时间周期被第一时间间隔分开,其中根据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使用第二通信资源在至少两个第二时间周期中传送数据,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时间周期被第二时间间隔分开,以及其中所述第一时间间隔比第二时间间隔长并且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在所述第一时间周期的一个中比所述第二通信资源在所述第二时间周期的一个中允许更高量的数据的传输;以及
传送电路,所述传送电路被配置用于根据所选择的传输模式传送数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通信装置是移动通信终端。
20.一种通信装置,其包括:
选择装置,用于从至少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中选择传输模式,其中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使用第一通信资源在至少两个第一时间周期中传送数据,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时间周期被第一时间间隔分开,其中根据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使用第二通信资源在至少两个第二时间周期中传送数据,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时间周期被第二时间间隔分开,以及其中所述第一时间间隔比第二时间间隔长并且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在所述第一时间周期的一个中比所述第二通信资源在所述第二时间周期的一个中允许更高量的数据的传输;以及
传送装置,用于根据所选择的传输模式传送数据。
21.一种传送数据的方法,其包括:
在缓冲存储器中存储将经由通信信道发送的数据;
为在其中通信资源被分配给用于经由所述通信信道发送数据的通信装置的多个时间周期中的每一个决定所述时间周期是否应当被所述通信装置用于发送被存储在所述缓冲存储器中的数据或者所述通信资源是否不应当被用于在所述时间周期中发送任何数据;以及
在已被决定将被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时间周期中传送被存储在所述缓冲存储器中的数据。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传送数据的方法,其中使用通信连接传送所述数据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对所述通信连接的质量要求并且其中基于所述质量要求来确定所述时间周期是否应当被所述通信装置用于发送数据。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传送数据的方法,其中所述质量要求是所述通信连接的最大可允许的传输延迟。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传送数据的方法,其中所述质量要求是所述通信连接的最大可允许的往返时间。
25.一种通信装置,其包括:
缓冲存储器,所述缓冲存储器用于存储将经由通信信道发送的数据;
决定电路,所述决定电路被配置用于为在其中通信资源被分配给用于经由所述通信信道发送数据的通信装置的多个时间周期中的每一个决定所述通信资源是否应当被所述通信装置在所述时间周期期间用于发送被存储在所述缓冲存储器中的数据或者所述通信资源是否不应当被用于在所述时间周期中发送任何数据;
传送电路,所述传送电路被配置用于在已被决定将被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时间周期中传送被存储在所述缓冲存储器中的数据。
CN200880126901.8A 2008-02-14 2008-02-14 传送数据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Active CN1019464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08/051799 WO2009100764A1 (en) 2008-02-14 2008-02-14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46470A true CN101946470A (zh) 2011-01-12
CN101946470B CN101946470B (zh) 2014-07-23

Family

ID=39618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6901.8A Active CN101946470B (zh) 2008-02-14 2008-02-14 传送数据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8520525B2 (zh)
CN (1) CN101946470B (zh)
DE (1) DE112008003708B4 (zh)
WO (1) WO2009100764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13977A1 (zh) * 2013-08-02 2015-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无线通信系统信号传输方式的方法及设备
CN105554689A (zh) * 2015-12-14 2016-05-04 东莞酷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063344A (zh) * 2014-07-29 2016-10-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6576368A (zh) * 2014-08-06 2017-04-19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确定设备到设备传输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CN108702685A (zh) * 2016-03-31 2018-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模式的信息的传输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和系统
CN112135352A (zh) * 2016-01-25 2020-12-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终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65885B2 (en) * 2005-06-28 2014-03-04 Telecom Italia S.P.A. Indication of service availability for a user terminal
US9294219B2 (en) * 2008-09-30 2016-03-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supporting relay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203564B2 (en) * 2008-10-20 2015-12-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ata transmission via a relay st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218979B2 (ja) * 2008-12-15 2013-06-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データ転送装置
EP2395797B8 (en) * 2010-06-11 2014-04-02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peration activity modes of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terminal
US8654769B2 (en) * 2010-11-15 2014-02-1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nvergence of multicast traffic in response to a topology change
EP2493250A1 (en) * 2011-02-28 2012-08-29 Alcatel Lucent Selecting a transmission mode of a network entity in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3209487A (zh) * 2012-01-17 2013-07-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JP5945007B2 (ja) * 2012-01-29 2016-07-05 アルカテル−ルーセント 時分割複信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高干渉インジケータ(hii)
US9374826B2 (en) * 2012-05-03 2016-06-21 Wireie Holdings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wireless network access
GB2504702A (en) * 2012-08-06 2014-02-12 Broadcom Corp Apparatus responds to a communication mode preference indication to change the behaviour for transmitting the communication mode preference indication
GB2524594A (en) * 2014-03-25 2015-09-30 Conversant Ip Man Inc Schedul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networks
WO2016075046A1 (en) * 2014-11-10 2016-05-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educing interference caused by uplink carrier aggregation
BR112017009266A2 (pt) 2014-11-13 2017-12-19 Intel Corp terminal de comunicação e método para comunicar dados
US9749970B2 (en) * 2015-02-27 2017-08-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control and power headroom for component carrier
KR102375953B1 (ko) * 2016-03-04 2022-03-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액세스를 적응적으로 제어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9600852B (zh) * 2017-09-30 2021-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指示方法、通信装置及网络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918A (zh) * 1994-05-20 1997-04-30 摩托罗拉公司 在分组数据通信信道上动态分配时隙的方法
US6529520B1 (en) * 1999-09-01 2003-03-04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bandwidth allocation in multiple access protocols with contention-based reservation
CN1423492A (zh) * 2001-07-23 2003-06-1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在动态时分多路存取帧中调度信道分配的装置和方法
US20040190467A1 (en) * 2003-03-25 2004-09-30 Yonghe Liu Power saving mechanism for wireless LANs via schedule information vector
CN1694556A (zh) * 2004-04-30 2005-11-09 微软公司 在节省无线适配器功率的同时维持无线网络响应时间的方法
US20070111746A1 (en) * 2005-11-16 2007-05-17 Anderson Robert J Transmit-power control for wireless mobile servi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313950T3 (es) 2000-04-07 2009-03-16 Nokia Corporation Transmision de unidades de datos de protocolo de tamaño fijo a traves de un control de enlace radioelectrico transparente.
WO2005025088A1 (en) 2003-09-11 2005-03-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alignment in wcdma systems
KR100735346B1 (ko) 2004-05-04 2007-07-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향상된 상향 링크 전용 채널에서 harq 동작을 고려한tti 변경 방법 및 장치
KR100684318B1 (ko) 2004-11-30 2007-02-1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휴대단말의 슬립모드 구동방법 및 휴대단말의 슬립모드를위한 기지국의 통신방법
EP1936853B1 (en) * 2006-12-20 2018-11-2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Avoidance of feedback collis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US7804799B2 (en) * 2006-12-29 2010-09-28 Intel Corporation Uplink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with quick access channel
WO2008151407A1 (en) * 2007-06-15 2008-12-18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mi-persistent and dynamic scheduling and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control
US8351369B2 (en) * 2007-12-12 2013-01-08 Synapsense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data packet scheduling in mesh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918A (zh) * 1994-05-20 1997-04-30 摩托罗拉公司 在分组数据通信信道上动态分配时隙的方法
US6529520B1 (en) * 1999-09-01 2003-03-04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bandwidth allocation in multiple access protocols with contention-based reservation
CN1423492A (zh) * 2001-07-23 2003-06-1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在动态时分多路存取帧中调度信道分配的装置和方法
US20040190467A1 (en) * 2003-03-25 2004-09-30 Yonghe Liu Power saving mechanism for wireless LANs via schedule information vector
CN1694556A (zh) * 2004-04-30 2005-11-09 微软公司 在节省无线适配器功率的同时维持无线网络响应时间的方法
US20070111746A1 (en) * 2005-11-16 2007-05-17 Anderson Robert J Transmit-power control for wireless mobile services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13977A1 (zh) * 2013-08-02 2015-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无线通信系统信号传输方式的方法及设备
CN104521301A (zh) * 2013-08-02 2015-04-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无线通信系统信号传输方式的方法及设备
CN104521301B (zh) * 2013-08-02 2018-10-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无线通信系统信号传输方式的方法及设备
CN106063344A (zh) * 2014-07-29 2016-10-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6063344B (zh) * 2014-07-29 2019-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6576368A (zh) * 2014-08-06 2017-04-19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确定设备到设备传输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CN106576368B (zh) * 2014-08-06 2020-09-15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确定设备到设备传输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CN112135359A (zh) * 2014-08-06 2020-12-25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确定设备到设备传输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WO2017101209A1 (zh) * 2015-12-14 2017-06-2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5554689A (zh) * 2015-12-14 2016-05-04 东莞酷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5554689B (zh) * 2015-12-14 2019-10-11 东莞酷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2135352A (zh) * 2016-01-25 2020-12-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终端
CN108702685A (zh) * 2016-03-31 2018-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模式的信息的传输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和系统
CN108702685B (zh) * 2016-03-31 2020-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模式的信息的传输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184897B2 (en) 2015-11-10
US20110051643A1 (en) 2011-03-03
CN101946470B (zh) 2014-07-23
WO2009100764A1 (en) 2009-08-20
DE112008003708B4 (de) 2015-09-10
US20130346649A1 (en) 2013-12-26
US8520525B2 (en) 2013-08-27
DE112008003708T5 (de) 2010-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46470B (zh) 传送数据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N101836480B (zh) 将多个主动许可型服务(ugs)用户复用在相同无线资源上
CN101088305B (zh) 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的小区变更时的流量控制的方法及设备
US8325660B2 (en) Communic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device
KR101126802B1 (ko) 버퍼 상태 보고
CN1666446B (zh) 用于信道质量反馈的系统和方法
JP5312734B2 (ja) 移動通信端末
US20080259863A1 (en) Method for Configuring Channel and Carrier Resources for Multi-Carrier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CN1534899B (zh) 对hsdpa和hsupa进行流控制的方法
TWI462515B (zh) 以可變率聲碼器為使用者設備改善網際網路協定語音能力之方法
Polignano et al. Power savings and QoS impact for VoIP application with DRX/DTX feature in LTE
JP2006513589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逆リンク・トラフィック測定を実行するための装置及び関連する方法
WO2005122434A1 (ja) トランスポートフォーマットコンビネーション選択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移動局
JP5204870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基地局及びリソース割当方法
CN102076021B (zh) 一种传输资源分配方法及设备
Wu et al. A low latency scheduling approach for high definition video streaming over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
CN103857052A (zh) 一种保证时延服务质量的无线调度方法、装置和基站
CN101572905B (zh) 传输时间间隔的调整方法和装置
CN103546371A (zh) 通信设备和用于控制分组生成的方法
CN101437290B (zh) 一种码道资源使用方法及设备
WO2004098092A1 (ja) 無線資源制御方法、基地局および移動局
US11483682B2 (e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for multicasting and device with a storage capability
JP4731596B2 (ja) 通信資源管理装置、移動端末及び方法
Wanstedt et al. Realizatio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IMS multimedia telephony for HSPA
CN111328149A (zh) 调度方法、相应节点、ue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LTD.

Effective date: 20120523

Owner name: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Effective date: 2012052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523

Address after: Neubiberg, Germany

Applicant after: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Address before: German Berg, Laura Ibiza

Applicant before: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523

Address after: Neubiberg, Germany

Applicant after: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Address before: Neubiberg, Germany

Applicant before: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eubiberg, Germany

Patentee after: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Address before: Neubiberg,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28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INTEL Corp.

Address before: Neubiberg,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807

Address after: No. 18, Wu Sha seashore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before: INTEL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