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29816A - 回路式热管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回路式热管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29816A
CN101929816A CN2009101499815A CN200910149981A CN101929816A CN 101929816 A CN101929816 A CN 101929816A CN 2009101499815 A CN2009101499815 A CN 2009101499815A CN 200910149981 A CN200910149981 A CN 200910149981A CN 101929816 A CN101929816 A CN 1019298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it
capillary structure
pipe
working fluid
loop h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4998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29816B (zh
Inventor
王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ung Green Energy Co
Original Assignee
Young Green Energy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ung Green Energy Co filed Critical Young Green Energy Co
Priority to CN20091014998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298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298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98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298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981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回路式热管,其适于对热源进行散热。回路式热管包括导管、第一毛细结构、第二毛细结构和配置于导管中的工作流体。导管具有冷凝段、阻隔段和蒸发段,其中蒸发段适于导热地接触热源,并且阻隔段与蒸发段相邻。将第一毛细结构配置于导管的内表面上,并且位于冷凝段与阻隔段之间。第二毛细结构具有第一部分和与第一部分相连的第二部分。将第一部分配置于导管的内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一部分由蒸发段延伸至阻隔段。第二部分穿过阻隔段,并且其由阻隔段向冷凝段延伸。第一毛细结构与第二毛细结构的第二部分之间保持一间隙,此间隙限定了补偿室。

Description

回路式热管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管(Heat Pipe),具体而言,一种回路式热管(LoopHeat Pipe)。
背景技术
热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工作流体(Working Fluid)的蒸发与冷凝来传递热量。首先,液态工作流体通过吸收邻近热管的蒸发端(Evaporator)的发热组件所发出的热量而蒸发为气体。当气态工作流体受到微小的压力差时,其会流向热管的冷凝端(Condenser),并在冷凝端冷凝为液体并且放出热量。可通过熟管内壁上的毛细结构将在冷凝端冷凝的液态工作流体再次输送返回到蒸发端。因此,热管可应用于发热组件的散热。与热管有关的专利例如为美国专利编号20080078530、中华民国专利编号I248781及592033。
中华民国新型专利编号M256674公开了一种回路式散热装置,其在两个毛细结构之间的补偿室内的液态工作流体会吸收热量而蒸发,进而使补偿室两端的压力差消失,导致气态工作流体不会流动。
中华民国新型专利编号M246563公开一种回路式热管,其通过较密的毛细结构吸附液态工作流体,以避免液态工作流体流向冷凝端。然而,由于较密的毛细结构会牢固地吸附液态工作流体,因此无法将液态工作流体补充至蒸发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效率的回路式热管。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回路式热管的制作方法,其可制作出具有良好热传导效果的回路式热管。
本发明另提出了一种用于制作回路式热管的回路式热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中的一个、部分或全部,或是达到其它目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回路式热管,其适于对热源进行散热。回路式热管包括导管、第一毛细结构、第二毛细结构以及配置于导管中的工作流体。导管具有第一冷凝段、阻隔段和第一蒸发段,其中第一蒸发段适于导热地接触热源,并且阻隔段与第一蒸发段相邻。将第一毛细结构配置于导管的内表面上,并且位于第一冷凝段与阻隔段之间。第二毛细结构具有第一部分和与第一部分相连的第二部分。将第一部分配置于导管的内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一部分由第一蒸发段延伸至阻隔段。第二部分穿过阻隔段,并且其由阻隔段向第一冷凝段延伸。第一毛细结构与第二毛细结构的第二部分之间保持一间隙,此间隙限定了补偿室。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阻隔段与第一蒸发段之间保持一距离,此距离限定了次冷区。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毛细结构的第二部分为圆柱体,并且第二部分的直径与阻隔段的内径相同。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毛细结构的第二部分位于导管的中央部分。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液态的工作流体由第一冷凝段透过第一毛细结构而传递至补偿室,并在补偿室中透过第二毛细结构而传递至第一蒸发段。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回路式热管还包括第一鳍片组,其导热地与第一冷凝段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冷凝段呈连续弯折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回路式热管还包括第三毛细结构,导管还包括第二蒸发段和第二冷凝段,其中第二蒸发段适于导热地接触另一热源,将第三毛细结构配置于导管的内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三毛细结构由第二蒸发段延伸至第二冷凝段。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回路式热管的制作方法。首先,提供一导管,其具有第一端以及第二端。接着,对导管的局部加压,使其产生扁平变形,以形成位于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阻隔段。然后,在导管内形成第一毛细结构,其位于导管的内表面上,并且第一毛细结构位于第二端与阻隔段之间。之后,在导管内形成第二毛细结构,其具有第一部分和与第一部分相连的第二部分。将第一部分配置于导管的内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一部分由阻隔段向第一端延伸。第二部分穿过阻隔段,并且其由阻隔段向第二端延伸。第一毛细结构与第二毛细结构的第二部分之间保持一间隙,此间隙限定了补偿室。最后,在导管中填充工作流体,并且连接第一端与第二端,以密封导管。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回路式热管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在导管内填充工作流体之前,抽去导管内的空气。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回路式热管的制作方法中的在导管中填充工作流体的步骤包括将输送管连接至导管,并且经由输送管使工作流体填充至导管中。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回路式热管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在连接第一端与第二端之后,将输送管连接至导管,并且经由输送管抽去导管内的空气。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回路式热管的制作方法。首先,提供第一导管,其具有第一端以及第二端。在第一导管内形成位于第一导管的内表面上的第一毛细结构的第一局部,且第一毛细结构的第一局部位于第二端。接着,提供第二导管,其具有第三端以及第四端。然后,对第二导管的局部加压,使其产生扁平变形,形成位于第三端与第四端之间的阻隔段。之后,在第二导管内形成第一毛细结构的第二局部和第二毛细结构。将第一毛细结构的第二局部配置于第二导管的内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二局部由阻隔段向第四端延伸。第二毛细结构具有第一部分和与第一部分相连的第二部分,其中将第一部分配置于第二导管的内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一部分由阻隔段向第三端延伸。第二部分穿过阻隔段,并且其由阻隔段向第四端延伸。接着,在第一导管中填充工作流体。最后,连接第一端与第三端,并且连接第二端与第四端,以密封第一导管与第二导管。第一毛细结构的第一局部与第二局部连接,而第一毛细结构的第二局部与第二毛细结构的第二部分之间保持一间隙,此间隙限定了补偿室。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回路式热管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在第一导管中填充工作流体之前,抽去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内的空气。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回路式热管的制作方法中的在第一导管中填充工作流体的步骤包括将输送管连接至第一导管,并且经由输送管使工作流体填充至第一导管中。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回路式热管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在连接第一端与第三端,以及连接第二端与第四端之后,将输送管连接至第一导管,并且经由输送管抽去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内的空气。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回路式热管通过补偿室可将液态工作流体迅速且大量地由第一毛细结构补充至第二毛细结构,以避免液态工作流体的传输中断,进而可使回路式热管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效率。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多个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回路式热管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回路式热管沿线A-A的剖面图;
图3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回路式热管的示意图;
图4是依照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回路式热管的示意图;
图5A至图5D示出了图1的回路式热管的制作方法;
图6A至图6G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回路式热管的制作方法;
图7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回路式热管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回路式热管沿线B-B的剖面图;
图9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回路式热管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回路式热管的示意图,而图2是图1的回路式热管沿线A-A的剖面图。请参考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回路式热管100适于对热源H进行散热。回路式热管100包括导管110、第一毛细结构120、第二毛细结构130以及配置于导管110中的工作流体140,其中工作流体140可以是水、丙酮、氨水或其它流体。导管110具有第一冷凝段112、阻隔段114与第一蒸发段116,其中第一蒸发段116适于导热地接触热源H,并且阻隔段114与第一蒸发段116相邻。
另外,将第一毛细结构120配置于导管110的内表面110a上,并且所述第一毛细结构位于第一冷凝段112与阻隔段114之间。第二毛细结构130具有第一部分132和与第一部分132相连的第二部分134。详细而言,将第一部分132配置于导管110的内表面110a上,并且所述第一部分由第一蒸发段116延伸至阻隔段114。第二部分134则穿过阻隔段114,并且其由阻隔段114向第一冷凝段112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毛细结构的第二部分134位于导管110的中央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蒸发段116导热地接触热源H,因此热源H所产生的热量会传递至第一蒸发段116,以使位于第一蒸发段116的工作流体140由液态(以实心箭头示意)汽化为气态(以虚线箭头示意)。接着,气态工作流体140会由第一蒸发段116流向相对温度低于第一蒸发段116的第一冷凝段112,并且在第一冷凝段112凝结为液态工作流体140。因此,位于第一蒸发段116的气态工作流体140会逐渐增加,而位于第一冷凝段112的气态工作流体140则会逐渐减少。如此一来,气态工作流体140即可通过压力差而由第一蒸发段116持续地流向第一冷凝段112。
另外,位于第一蒸发段116的液态工作流体140会通过持续地汽化为气态工作流体140而逐渐减少,进而引发毛细作用,以使位于第一冷凝段112的液态工作流体140依序地经由第一毛细结构120与第二毛细结构130而传递至第一蒸发段116中。至此,工作流体140完成一循环。通过工作流体140不断地循环,热源H所产生的热量可持续地传递至第一冷凝段112,进而逸散至外界。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工作流体140主要是通过第一冷凝段112与第一蒸发段116之间的压力差以及第一毛细结构120与第二毛细结构130的毛细作用而产生流动。相对来说,重力作用对本实施例的回路式热管100的散热效率影响较小。因此,本实施例的回路式热管100可视实际需求而摆放为任意的方向,如水平摆放或垂直摆放。
此外,为了使工作流体140所携带的热量可以迅速地自第一冷凝段112逸散至外界,回路式热管100还可包括第一鳍片组150与第一风扇160。具体而言,第一鳍片组150可导热地连接至第一冷凝段112,并且将第一风扇160配置于第一鳍片组150上。因此,工作流体140所携带的热量可传递至第一鳍片组150,再通过第一风扇160所产生的气流而较快地逸散至空气中。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毛细结构120与第二毛细结构130的第二部分134之间保持一间隙,此间隙限定了补偿室136。因此,第一毛细结构120所吸附的液态工作流体140可先传递至补偿室136中,再传递至第二毛细结构130的第二部分134。如此一来,液态工作流体140可由第一冷凝段112透过第一毛细结构120而传递至补偿室136,并在补偿室136中透过第二毛细结构130而传递至第一蒸发段116。通过补偿室136,可迅速且大量地将液态工作流体140补充至第二毛细结构130,以避免液态工作流体140的传输中断。
再者,第二毛细结构130不但可迅速地将液态工作流体140补充至第一蒸发段116,更可避免位于第一蒸发段116的气态工作流体140朝向相反的方向流动。简单地说,位于第一蒸发段116的气态工作流体140流向第一冷凝段112的阻力将会小于其流向阻隔段114的阻力。因此,当位于第一蒸发段116的气态工作流体140逐渐增加时,气态工作流体140会朝向第一冷凝段112流动。如此一来,即可避免气态工作流体140和液态工作流体140在导管110中朝向相反的方向流动。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毛细结构130的第二部分134可以是圆柱体,并且其直径可与阻隔段114的内径相同。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阻隔段114可与第一蒸发段116(或热源H)之间保持一距离,此距离限定了次冷区117。将位于次冷区117的第一毛细结构130的第一部分132配置于导管110的内表面110a上,因而可使第一部分132所吸附的液态工作流体140沿着导管110的管壁流动,以保持次冷区117的冷却状态。
图3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回路式热管的示意图。请参考图3,在本实施例中,回路式热管100A的第一冷凝段112可呈连续弯折状,以提升散热效率。详细而言,连续弯折状的第一冷凝段112不仅可配置数量较多或面积较大的散热鳍片F以帮助散热,也可通过较小的组装空间而使回路式热管100A达成相同水平的散热效果。
以下将提出另一种可同时对多个热源进行散热的回路式热管,以符合不同的设计需求。
图4是依照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回路式热管的示意图。请参考图4,本实施例的回路式热管100’在另一热源H1之后增加了第三毛细结构170、第二鳍片组180以及第二风扇190,以对热源H1进行散热。
详细而言,导管110’还包括第二蒸发段118和第二冷凝段119,其中第二蒸发段118导热地接触热源H1。将第三毛细结构170配置于导管110’的内表面110a’上,并且所述第三毛细结构由第二蒸发段118延伸至第二冷凝段119。另外,第二鳍片组180导热地连接至第二冷凝段119,并且将第二风扇190配置于第二鳍片组180上。如此一来,流经热源H1的部分工作流体140即可通过第二鳍片组180和第二风扇190由气态冷凝为液态,并沿着第三毛细结构170流向热源H1,以冷却热源H1。
同样地,本实施例也可在另一热源H2之后配置第三毛细结构170’、第二鳍片组180’以及第二风扇190’,以对热源H2进行散热。回路式热管100’对热源H2散热的工作方式与对热源H1散热的工作方式相似,于此不再赘述。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回路式热管100’可不需增加导管110’的数量,即可同时对多个热源H、H1、H2进行散热。因此,回路式热管100’可达成产品薄型化的需求,并且可降低其制作成本。
图5A至图5D示出了图1的回路式热管的制作方法。请参考图5A与图5B。首先,提供导管110,其具有第一端110b以及第二端110c。接着,对导管110的第一端110b与第二端110c之间加压,使其产生扁平变形,以形成阻隔段114。此外,还可对第一端110b进行扩孔步骤,以便于最后将导管110的第二端110c与第一端110b对接。
然后,请参考图5C,在导管110的内表面110a上形成第一毛细结构120,并且第一毛细结构120位于第二端110c与阻隔段114之间。之后,在导管110内形成第二毛细结构130,其具有第一部分132和与第一部分132相连的第二部分134。上述用于形成第一毛细结构120和第二毛细结构130的方式包括填充毛细粉末,并烧结毛细粉末。具体而言,将第一部分132配置于内表面110a上,并且所述第一部分由阻隔段114向第一端110b延伸。第二部分134穿过阻隔段114,并其由阻隔段114向第二端110c延伸。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毛细结构120与第二毛细结构130的第二部分134之间保持一间隙,此间隙限定了补偿室136。通过补偿室136,工作流体140可迅速且大量地补充至第二毛细结构130,进而使回路式热管100具有良好的传热效率。接着,将导管110置放于真空箱中,并且在导管110中填充工作流体。请参考图5D,然后,弯折导管110,并且连接导管110的第一端110b与第二端110c。最后,密封导管110。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导管110的方式例如是焊接第一端110b与第二端110c重迭的部分。至此,回路式热管100即制作完成。
图6A至图6G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回路式热管的制作方法。请参考图6A、图6B与图6C。首先,提供第一导管210,其具有第一端210b以及第二端210c。接着,分别对第一端210b与第二端210c进行扩孔,以便于后续的组装步骤。然后,在第一导管210内的内表面210a上形成第一毛细结构220的第一局部222,且第一毛细结构220的第一局部222位于第二端210c。
请参考图6D、图6E与图6F,提供第二导管230,其具有第三端230a以及第四端230b。接着,对第二导管230的第三端230a与第四端230b之间加压,使其产生扁平变形,以形成阻隔段232。之后,在第二导管230内形成第一毛细结构220的第二局部224及第二毛细结构240。上述用于形成第一毛细结构220与第二毛细结构240的方式包括填充毛细粉末,并烧结毛细粉末。
具体而言,将第一毛细结构220的第二局部224配置于第二导管230的内表面230c上,并且所述第二局部由阻隔段232向第四端230b延伸。第二毛细结构240具有第一部分242和与第一部分242相连的第二部分244。更详细地说,将第一部分242配置于第二导管230的内表面230a上,并且所述第一部分由阻隔段232向第三端230a延伸。第二部分244穿过阻隔段232,并且其由阻隔段232向第四端230b延伸。
接着,请参考图6G,将第一导管210与第二导管230置放于真空箱中,并且在第一导管210中填充工作流体250。然后,连接第一导管210的第一端210b与第二导管230的第三端230a,并且连接第一导管210的第二端210c与第二导管230的第四端230b。最后,密封第一导管210与第二导管230。至此,回路式热管200即制作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毛细结构220的第一局部222及第二局部224是连接的,而第一毛细结构220的第二局部224与第二毛细结构240的第二部分244之间保持一间隙,此间隙限定了补偿室246。回路式热管200通过补偿室246可将液态工作流体250迅速且大量地由第一毛细结构220补充至第二毛细结构240,以避免液态工作流体250的传输中断。
图7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回路式热管的示意图,而图8是图7的回路式热管沿线B-B的剖面图。请参考图7与图8,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之前将输送管P连接至第一导管210的第二端210c,然后连接第一导管210的第一端210b与第二导管230的第三端230a,并且连接第一导管210的第二端210c与第二导管230的第四端230b,之后通过输送管P抽去第一导管210与第二导管230内的空气。接着,在第一导管210内填充工作流体250。如此一来,不必将回路式热管100B置放于真空箱中,即可通过输送管P在第一导管210内填充工作流体250。
另外,如图6A至图6G所示出的回路式热管的制作方法,也可之前将输送管连接至导管,然后连接导管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并且通过输送管抽去导管内的空气,以及在导管内填充工作流体。如此一来,不必将回路式热管置放于真空箱中,即可在导管内填充工作流体。
图9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回路式热管组件的示意图。请参考图6G与图9,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回路式热管组件可以不必通过上述实施例的第二导管230加工而成。举例而言,可将第一毛细结构配置在一基座230’的通孔Q内部,而可将第二毛细结构配置在通孔Q的周围。然后,再与上述实施例的第一导管210连接,以形成回路式热管。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回路式热管通过补偿室可将液态工作流体迅速且大量地由第一毛细结构补充至第二毛细结构,以避免液态工作流体的传输中断,进而可使回路式热管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效率。再者,回路式热管的散热效率可不受重力的影响,因此能够以任意方式摆放。此外,第一冷凝段可呈连续弯折状,以增加散热面积,进而提升散热效率。并且,连续弯折状的第一冷凝段不仅可配置数量较多或面积较大的散热鳍片以帮助散热,也可通过较小的组装空间而使回路式热管达成相同水平的散热效果。另外,回路式热管具有可同时对多个热源散热的能力,以达成产品薄型化的需求,并且可降低其制作成本。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所有根据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发明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另外本发明的任意一个实施例或申请专利范围不须达成本发明所公开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部分和标题仅是用于辅助专利文件搜寻,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范围。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100’、100A、100B、200:回路式热管
110、110’:导管
110a、110a’、210a、230c:内表面
110b、210b:第一端
110c、210c:第二端
112:第一冷凝段
114、232:阻隔段
116:第一蒸发段
117:次冷区
118:第二蒸发段
119:第二冷凝段
120、220:第一毛细结构
130、240:第二毛细结构
132、242:第一部分
134、244:第二部分
136、246:补偿室
140、250:工作流体
150:第一鳍片组
160:第一风扇
170、170’:第三毛细结构
180、180’:第二鳍片组
190、190’:第二风扇
210:第一导管
222:第一局部
224:第二局部
230:第二导管
230’:基座
230a:第三端
230b:第四端
F:散热鳍片
H、H1、H2:热源
P:输送管
Q:通孔

Claims (16)

1.一种回路式热管,其适于对热源进行散热,所述回路式热管包括:
导管,其具有第一冷凝段、阻隔段与第一蒸发段,其中,所述第一蒸发段适于导热地接触所述热源,所述阻隔段与所述第一蒸发段相邻;
第一毛细结构,将其配置在所述导管的内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一毛细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冷凝段与所述阻隔段之间;
第二毛细结构,其具有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的第二部分,将所述第一部分配置于所述导管的所述内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一部分由所述第一蒸发段延伸至所述阻隔段,所述第二部分穿过所述阻隔段,并且其由所述阻隔段向所述第一冷凝段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毛细结构与所述第二毛细结构的所述第二部分之间保持一间隙,所述间隙限定了补偿室;以及
工作流体,将其配置于所述导管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路式热管,其中,所述阻隔段与所述第一蒸发段之间保持一距离,所述距离限定了次冷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路式热管,其中,所述第二毛细结构的所述第二部分为圆柱体,并且所述第二部分的直径与所述阻隔段的内径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路式热管,其中,所述第二毛细结构的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导管的中央部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路式热管,其中,所述工作流体由所述第一冷凝段透过所述第一毛细结构而传递至所述补偿室,并且所述工作流体在所述补偿室中透过所述第二毛细结构而传递至所述第一蒸发段。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路式热管,其还包括第一鳍片组,所述第一鳍片组导热地连接至所述第一冷凝段。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路式热管,其中,所述第一冷凝段呈连续弯折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路式热管,其还包括第三毛细结构,所述导管还包括第二蒸发段和第二冷凝段,所述第二蒸发段适于导热地接触另一热源,将所述第三毛细结构配置于所述导管的所述内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三结构由所述第二蒸发段延伸至所述第二冷凝段。
9.一种回路式热管的制作方法,其包括:
提供导管,所述导管具有第一端以及第二端;
对所述导管的局部加压,使其产生扁平变形,形成位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阻隔段;
在所述导管内形成第一毛细结构,所述第一毛细结构位于所述导管的内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一毛细结构位于所述第二端与所述阻隔段之间;
在所述导管内形成第二毛细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毛细结构具有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的第二部分,将所述第一部分配置于所述导管的所述内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一部分由所述阻隔段向所述第一端延伸,所述第二部分穿过所述阻隔段,并且其由所述阻隔段向所述第二端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毛细结构与所述第二毛细结构的所述第二部分之间保持一间隙,所述间隙限定了补偿室;
在所述导管中填充工作流体;以及
连接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以密封所述导管。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回路式热管的制作方法,其还包括在所述导管内填充所述工作流体之前,抽去所述导管内的空气。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回路式热管的制作方法,其中,在所述导管中填充所述工作流体的步骤包括将输送管连接至所述导管,并且经由所述输送管将所述工作流体填充至所述导管中。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回路式热管的制作方法,其还包括在连接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后,将输送管连接至所述导管,并且经由所述输送管抽去所述导管内的空气。
13.一种回路式热管的制作方法,其包括:
提供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具有第一端以及第二端;
在所述第一导管内形成位于所述第一导管的内表面上的第一毛细结构的第一局部,并且所述第一毛细结构的所述第一局部位于所述第二端;
提供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具有第三端以及第四端;
对所述第二导管的局部加压,使其产生扁平变形,形成阻隔段,所述阻隔段位于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四端之间;
在所述第二导管内形成所述第一毛细结构的第二局部及第二毛细结构,其中,将所述第一毛细结构的所述第二局部配置于所述第二导管的所述内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二局部由所述阻隔段向所述第四端延伸,所述第二毛细结构具有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的第二部分,将所述第一部分配置于所述第二导管的所述内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一部分由所述阻隔段向所述第三端延伸,所述第二部分穿过所述阻隔段,并且其由所述阻隔段向所述第四端延伸;
在所述第一导管中填充工作流体;以及
连接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端,并且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端,以密封所述第一导管与所述第二导管,其中,所述第一毛细结构的所述第一局部及所述第二局部是连接的,而所述第一毛细结构的所述第二局部与所述第二毛细结构的所述第二部分之间保持一间隙,所述间隙限定了补偿室。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回路式热管的制作方法,其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导管中填充所述工作流体之前,抽去所述第一导管与所述第二导管内的空气。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回路式热管的制作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导管中填充所述工作流体的步骤包括将输送管连接至所述第一导管,并且经由所述输送管将所述工作流体填充至所述第一导管中。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回路式热管的制作方法,其还包括在连接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端,并且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端之后,将输送管连接至所述第一导管,并且经由所述输送管抽去所述第一导管与所述第二导管内的空气。
CN2009101499815A 2009-06-24 2009-06-24 回路式热管及其制作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298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499815A CN101929816B (zh) 2009-06-24 2009-06-24 回路式热管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499815A CN101929816B (zh) 2009-06-24 2009-06-24 回路式热管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9816A true CN101929816A (zh) 2010-12-29
CN101929816B CN101929816B (zh) 2012-06-27

Family

ID=43369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4998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29816B (zh) 2009-06-24 2009-06-24 回路式热管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29816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9150A (zh) * 2013-11-07 2014-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热管散热系统及电力设备
CN105814389A (zh) * 2013-12-13 2016-07-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环型热管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10375568A (zh) * 2018-04-13 2019-10-25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循环散热模块
US10996006B2 (en) 2018-03-07 2021-05-04 Acer Incorporated Cycling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50148B2 (ja) * 1997-03-07 2003-09-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ループ型ヒートパイプ
JP4288224B2 (ja) * 2004-10-29 2009-07-01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ループ型ヒートパイプおよび車両用冷却装置
CN100590377C (zh) * 2005-02-18 2010-02-17 阳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热管冷却系统及其热传递连接器
CN2788115Y (zh) * 2005-03-10 2006-06-14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用于低温集成系统中的深冷回路热管
CN100370890C (zh) * 2005-06-27 2008-02-20 中山大学 一种平板式回路热管装置
US8720530B2 (en) * 2006-05-17 2014-05-13 The Boeing Company Multi-layer wick in loop heat pipe
CN100552366C (zh) * 2006-09-15 2009-10-21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回路热管
CN100460798C (zh) * 2007-05-16 2009-02-11 中山大学 一种均温回路热管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9150A (zh) * 2013-11-07 2014-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热管散热系统及电力设备
CN103619150B (zh) * 2013-11-07 2016-08-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热管散热系统及电力设备
CN105814389A (zh) * 2013-12-13 2016-07-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环型热管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5814389B (zh) * 2013-12-13 2019-04-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环型热管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US10996006B2 (en) 2018-03-07 2021-05-04 Acer Incorporated Cycling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CN110375568A (zh) * 2018-04-13 2019-10-25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循环散热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9816B (zh) 2012-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65508B2 (en) Heat pipe
CN200941023Y (zh) 环路并行式热管及其换热器
CN102980427B (zh) 热交换器
CN100498184C (zh) 热管
CN100552365C (zh) 热管
US10612856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S20120227934A1 (en) Heat pipe having a composite wick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CN202455719U (zh) 一种具有热沉结构的散热器
CN102141351B (zh) 一种热管
CN101929816B (zh) 回路式热管及其制作方法
CN102034773A (zh) 构形树状式热管散热器
CN101907414A (zh) 带蒸发换热联接段的组合式振荡流热管
US10240873B2 (en) Joint assembly of vapor chambers
WO2009020721A3 (en) Radiant coolers and methods for assembling same
CN107654381B (zh) 自冷却真空泵系统
US20120227933A1 (en) Flat heat pipe with sectional difference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5927289A (zh) 一种自冷却燃气涡轮静叶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2636059A (zh) 具有复合毛细的热管及其制作方法
CN104676949A (zh) 烧结热管及具有其的半导体制冷冰箱
CN101118372A (zh) 具有均温模块的投影装置
CN204612225U (zh) 烧结热管及具有其的半导体制冷冰箱
CN104879315B (zh) 一种利用热管冷却的热水循环泵泵轴
CN201532140U (zh) 一种盘旋状热虹吸回路热管散热器
CN103542758A (zh) 一种铝合金星形管
CN106643241A (zh) 一种复合型高效热管及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27

Termination date: 2020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