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73662A - 多跳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跳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73662A
CN101873662A CN200910135720A CN200910135720A CN101873662A CN 101873662 A CN101873662 A CN 101873662A CN 200910135720 A CN200910135720 A CN 200910135720A CN 200910135720 A CN200910135720 A CN 200910135720A CN 101873662 A CN101873662 A CN 1018736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uting update
subscriber equipment
table items
route table
relay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357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73662B (zh
Inventor
王可
孙晓婷
彭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91013572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736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73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736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736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7366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跳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装置和系统,涉及无线通信领域,能够实现LTE网络在引入中继站情况下的多跳数据传输。多跳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包括:接收用户设备上报的信道信息或用户设备通过中继站发起的路由更新请求;根据所述接收的信道信息或路由更新请求更新所述用户设备的路由表项;向所述用户设备要接入的中继站、或所述发起路由更新请求的中继站发送路由更新消息。本发明的实施例适用于LTE网络在引入中继后的路由方案。

Description

多跳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跳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技术成为当前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
LTE技术是3G(3rd Generation,第三代数字通信)技术的演进,为3.9G的全球标准,它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采用OFDM(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和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多入多出)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标准。在20MHz频谱带宽下,LTE技术能够提供下行100Mbit/s与上行50Mbit/s的峰值速率。LTE技术改善了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提高小区容量和降低系统延迟。
为了提高LTE系统的性能,需要在LTE系统下引入多跳(大于等于两跳)中继站(Relay Node,中继站)。对于透明的RN,能够提高eNB(演进基站)覆盖范围内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对于非透明的RN,能够扩展小区的覆盖范围,并负责其覆盖范围内UE的资源调度。目前在802.16j中定义了中继路由方案,但该方案无法应用在LTE系统中。为了实现LTE系统下引入中继情况下的数据传输,需要定义LTE下的路由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跳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装置和系统,能够实现LTE网络在引入中继情况下的多跳数据传输。
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跳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包括:
接收UE上报的信道信息或用户设备通过RN发起的路由更新请求;
根据所述接收的信道信息或路由更新请求更新所述UE的路由表项;
向所述UE要接入的RN、或所述发起路由更新请求的RN发送路由更新消息。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多跳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包括:
RN接收上级站点在更新所述上级站点中UE的路由表项后发送的路由更新消息,所述路由更新消息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
根据所述路由更新消息完成所述UE的路由更新。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跳中继网络的路由装置,设置于eNB上,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UE上报的信道信息或UE通过RN发起的路由更新请求;
更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信道信息或路由更新请求更新所述UE的路由表项;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UE要接入的RN、或所述发起路由更新请求的RN发送路由更新消息。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多跳中继网络的路由装置,设置于RN上,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上级站点在更新所述上级站点中用户设备的路由表项后发送的路由更新消息,所述路由更新消息中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
更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路由更新消息完成所述UE的路由更新。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跳中继网络的路由系统,包括:第一路由装置和第二路由装置;
所述第一路由装置,设置于eNB上,用于接收UE上报的信道信息或UE通过RN发起的路由更新请求,根据所述接收的信道信息或路由更新请求更新所述UE的路由表项,向所述UE要接入的RN、或所述发起路由更新请求的RN发送路由更新消息,所述路由更新消息中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
所述第二路由装置,设置于所述UE要接入的RN、或所述发起路由更新请求的RN上,用于接收eNB发送的路由更新消息,根据所述路由更新消息完成所述UE的路由更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跳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装置和系统,eNB在接收到UE上报的信道信息或UE通过RN发起的路由更新请求后,通知RN进行完成路由更新,RN则根据eNB的通知消息完成路由更新,从而在LTE系统下可以通过RN进行数据传输,能够提高eNB覆盖范围内UE的数据传输速率,扩展小区的覆盖范围,并实现RN覆盖范围内UE的资源调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继网络下的路由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中继网络下的路由方法流程图;
图3为LTE网络中引入中继后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4为RN工作于透明模式时的UE两跳接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非透明RN下的两跳接入示意图;
图8为非透明RN下的三跳接入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八流程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隧道模式下的入网路由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隧道模式下的切换路由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继网络的路由装置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中继网络的路由装置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多跳中继网络的路由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多跳中继网络路由以及小区切换的方法、装置和系统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跳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能够实现LTE系统在引入中继情况下的多跳数据传输。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多跳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包括:
S101、接收UE上报的信道信息或用户设备通过RN发起的路由更新请求;
S102、根据所述接收的信道信息或路由更新请求更新所述UE的路由表项;
S103、向所述UE要接入的RN、或所述发起路由更新请求的RN发送路由更新消息。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多跳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包括:
S201、RN接收上级站点在更新所述上级站点中UE的路由表项后发送的路由更新消息,所述路由更新消息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
S202、根据所述路由更新消息完成所述UE的路由更新。
其中,上级站点可以是eNB,或者是上级RN。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跳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eNB在接收到UE上报的信道信息或UE通过RN发起的路由更新请求后,通知RN进行完成路由更新,RN则根据eNB的通知消息完成路由更新,从而在LTE系统下可以通过RN进行数据传输,能够提高eNB覆盖范围内UE的数据传输速率,扩展小区的覆盖范围,并实现RN覆盖范围内UE的资源调度。
引入中继后,LTE系统的网络架构如图3所示,包括:
E-UTRAN(Evolved-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全球陆上无线接入网)是由若干eNB和RN组成,eNB通过S1接口连接到EPC(EvolvedPacket Core,演进型分组核心);RN和eNB之间是树型的拓扑关系,UE可以通过RN,以多跳的方式接入eNB;eNB可以支持FDD(Frequency-Division Duplex,频分复用)/TDD(Time-Division Duplex,时分复用)/双模(dual mode)操作;eNB之间可以通过X2接口实现交互;S1和X2都是逻辑接口;对RN而言,中继链路(BS-RN)/(RN-RN)主要是基于Uu接口进行修改和优化;由于引入了多跳的概念,对路由而言,就可能需要引入新的路由标识,并对数据包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其中MME为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e Manager Entity),S-GW为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
透明RN的属性包括:透明RN部署在eNB覆盖范围,其目的是为了提升eNB覆盖内UE的数据传输速率;同一eNB覆盖范围内及不同eNB覆盖范围内的透明RN其下行覆盖范围均不重叠;透明RN覆盖范围内UE的资源调度功能由该RN的上级eNB来实现;透明RN对UE而言是不可见的;透明RN不转发广播信道和主同步信道,其它所有信道都转发;透明RN和它的依附eNB使用同一个导频图样,两者在不同的时隙发送导频,以便UE进行接入链路的信道估计。
如图4所示为RN工作于透明模式时的UE两跳接入示意图。如果RN是工作于透明模式,RN与eNB直接进行随机接入,因此不存在初始信令路由的问题。以下实施例一、实施二以RN工作于透明模式为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首先UE和eNB之间完成UE的入网流程,包括建立RRC(Radio Resource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连接,完成安全认证,建立承载配置(Radio Bearing)等,之后完成路由更新。如图5所示,路由更新具体按如下步骤进行。
S501、UE对来自RN和eNB的信道信息进行相应的测量。
S502、UE将测量结果进行上报。
S503、eNB做出切换判决,删除UE在eNB上的原路由表项,并生成UE的新路由表项。
eNB根据UE上报的测量结果进行判决,选择UE在小区内的附着站点,并删除UE在eNB上的路由表项,建立一个新路由表项,该新路由表项用于指示UE附着在RN上。eNB选择的附着站点为RN,因而还需要触发路由更新流程。在本实施例中eNB为UE选择的附着站点为工作于透明模式的RN。
S504、eNB向RN发送路由更新消息,将UE的标识告知RN。
UE的标识可以为C-RNTI(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 by ControlRadio Network Controller,控制无线网络控制器分配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由于RN会对来自UE的数据进行转发,所以必须为RN进行必要的路由配置,让RN能够正确的接收和转发来自UE的数据。其中,在RN上完成的路由更新包括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的配置更新。
S505、RN进行路由更新,建立UE的路由表项。
S506、RN向eNB反馈路由更新完成消息。
路由更新流程结束,来自UE的数据就能够通过RN来和eNB进行交互。
需要注意的是,小区内的附着站点选择和路由更新流程并不限于UE入网的场景。当UE处于激活(Active)状态时,只要满足条件都可以由eNB触发这些流程,譬如小区内切换。为了保证兼容性,小区内的附着站点选择和路由更新流程应该对UE透明,即UE不会感觉到附着站点发生了变化。
本实施例中,eNB在接收到UE上报的信道信息后,对UE的路由表项进行更新,并通过路由更新消息将UE的标识通知RN,从而RN能够进行路由更新,并实现正确的接收和转发UE的数据,因而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实现在透明RN下的路由更新,从而能够实现LTE网络在引入中继情况下的数据传输,提高了网络效率。
实施例二
小区内切换主要包括UE从eNB切换到RN,以及从RN切换到eNB。当UE从eNB切换到RN时,与实施例一的路由更新流程相同,所以不再赘述。本实施例讨论从RN切换到eNB的情况。如图6所示,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S601、UE对RN和eNB的信道信息进行测量。
当前UE附着在工作于透明模式的RN上,接收来自于RN和eNB的导频信令。
S602、UE将测量结果进行上报。
S603、eNB根据UE上报的测量结果进行切换判决,并对eNB上的UE的路由表项进行更新。更新eNB上的UE的路由表项包括删除UE的原路由表项和建立新的路由表项。
由于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的传输配置可能会不同,所以当UE从RN切换到eNB后,eNB自身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路由配置更新,以便接收来自UE的数据和信令。
本实施例中eNB为UE选择的新的附着站点为eNB,则需要触发路由更新流程。
S604、向RN发送路由更新消息。在该路由更新消息中,告知RN UE的标识,例如C-RNTI。
S605、RN进行路由更新。删除RN上的UE的路由表项,并且删除RN上为该UE建立的路由配置,包括接入链路和中继链路。
S606、RN向eNB发送路由更新完成消息。
当路由更新流程结束后,UE的数据和信令就能够直接和eNB进行交互。
本实施例实现了UE从RN切换到eNB的路由更新。以本实施例为基础还能够实现UE的跨小区切换的路由更新。UE在跨小区切换时的路由更新包括两个部分,即源小区的路由更新和目标小区的路由更新。目标小区的路由更新流程与UE入网时的路由更新流程类似,具体过程可参照实施例一。源小区的路由更新分为两种情况:一、UE原先是附着在源小区的eNB上,则UE发生切换后,源小区不需要触发路由更新流程;二、当UE是附着在透明RN上时,在发生切换后才会触发路由更新流程,具体更新流程与实施例二相同。
以下实施例三至实施例六将描述在RN工作于非透明模式时,UE入网以及切换时的路由更新流程。
工作于非透明模式的RN属性包括:非透明RN部署在eNB覆盖范围外或覆盖很弱的地区,其目的是为了扩展小区的覆盖范围;非透明RN负责其覆盖范围内UE的资源调度;非透明RN对UE而言是可见的;非透明RN覆盖范围内的UE,不直接接收来自依附eNB发送的信息;非透明RN发送自己的系统广播消息,有自己的随机接入PRACH信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非透明RN导频图样与其依附eNB不同。
在非透明RN的场景下,包括两跳或大于两跳接入的情况。如图7所示,其中两跳是指UE通过1个RN接入eNB;如图8所示为UE通过三跳接入的示意图,UE通过2个RN接入eNB。
由于非透明RN部署在其依附eNB覆盖范围外或覆盖很弱的地区,而LTE系统上行覆盖范围是由控制信令覆盖范围决定的,对于非透明RN覆盖范围内的UE的随机接入过程应该在UE和非透明RN间进行。
非透明RN覆盖范围内UE的随机接入过程采用逐跳方案,即RRC连接逐跳建立,安全也是逐跳建立。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为两跳非透明RN初始入网的路由更新方法。如图9所示,具体流程如下:
非透明RN具有资源调度的能力,因此UE会直接和非透明RN进行随机接入的前两条消息交互。这两条消息为:UE向RN发起的随机接入请求以及RN在接收到随机接入请求后的响应消息。同时RN会在中继链路上请求资源,以便进行RRC连接建立的消息交互,之后开始路由更新。
S901、UE向非透明RN发起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S902、收到UE发送的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后,非透明RN在接入链路上为UE建立专用的信令承载,同时RN还会为该UE建立路由表项。其中:如果RRC连接建立请求中包含了UE已有的标识C-RNTI,则该路由表项中的用户标识应为该C-RNTI;否则该路由表项中对应的用户标识应为上述前两条消息中由RN分配给UE的临时标识TC-RNTI(Temporary C-RNTI)。
此时RN建立的路由表项可以认为是一个临时路由表项,还无法指示将来数据传输。
S903、非透明RN给UE回复RRC连接建立消息。
S904、非透明RN向eNB发起一个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在该请求消息中包括路由更新请求。
该消息需要添加新的RRC建立原因(RRC establishment cause),例如指示是来自RN下的UE的RRC连接,而非RN自己的RRC连接,并且在该RRC连接建立请求携带着UE的标识,例如是TC-RNTI,或者是从UE发送的RRC连接建立请求中获得的C-RNTI。
S905、eNB收到来自RN的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后,为请求消息中通过用户标识指定的UE建立路由表项。
在该步骤中eNB为UE建立的路由表项也可以认为是一个临时的路由表项,还无法指示将来数据传输。
S906、eNB向RN发送RRC连接建立消息,该消息中包括了路由更新消息。
S907、UE完成接入链路的RRC连接建立后,向RN回复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
S908、RN收到UE发送的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和eNB的RRC连接建立消息后,则确认并启用S902中建立的路由表项,从而在步骤S902中建立的路由表项生效,能够指示将来用户数据的传输。
S909、RN完成中继链路的RRC连接建立后,向eNB回复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
S910、当eNB收到来自RN的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后,确认并启用S905z中建立的路由表项,则在S905中建立的路由表项生效,能够指示将来用户数据的传输。
完成UE到eNB的RRC连接后,UE、RN和eNB会在该信令连接上完成安全和承载配置建立等流程。本发明的实施例将路由更新的流程隐含在了RRC连接建立过程中,因此不需要单独再定义新的路由更新流程,优化了多跳网络的信令交互,从而能够实现LTE网络在引入中继情况下的数据传输。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描述UE进行小区间切换的路由更新。不同于透明RN的情况,对于UE,非透明RN可以看做是一个eNB。所以不管是同一eNB下的小区间切换,还是跨eNB的切换,对两跳的场景而言,路由更新的流程都没有本质区别。
小区间切换的路由更新包括两个部分,即源节点的路由更新和目标节点的路由更新。目标节点如果为非透明RN,则路由更新类似于UE初始入网过程中的路由更新流程,参照实施例三,这里不再赘述;若目标节点为eNB,则不存在目标节点路由更新的问题。
类似地,源节点若为eNB,则切换完成后不需要触发路由更新流程;如果源节点为非透明RN,则切换后需要触发路由更新流程。当UE由非透明RN成功切换到目标小区后,源eNB会触发路由更新流程,指示RN删除UE相关的路由表项。区别于透明RN的情况,在非透明RN场景中,由于UE到eNB的RRC连接是逐跳建立的,所以当UE完成切换流程后,RN也需要释放RRC连接和相应的承载配置资源。
如图10所示,源节点为非透明RN的UE在进行小区切换时触发的路由更新流程如下:
S1001、eNB首先进行路由更新,删除UE的路由表项。
S1002、eNB向RN发送RRC连接释放消息,在该消息中包括路由更新消息,要求删除UE的路由表项。在这条消息中,将UE的标识C-RNTI告知RN。
S1003、RN收到该RRC连接释放消息后,进行路由更新。其中包括:删除UE的路由表项,同时还释放中继链路上相关的所有路由配置资源。
为了优化流程,在本实施例中路由更新和RRC连接释放流程合并,从而简化了路由更新流程。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描述在大于两跳的多跳情况下UE入网的路由更新。
类似于两跳的情况,在多跳的场景中也是采用逐跳方案,即RRC连接逐跳建立,安全逐跳建立,信令逐跳进行交互。如图11所示,每一级RN都向上一级RN或eNB发起RRC连接请求,这些请求中包括了路由更新请求。而相应的上一级RN或eNB在前一级RN的请求下,进行路由更新,根据请求中携带的UE的标识,建立所述标识的路由表项,并逐级建立RRC连接。各级RN在与下一级RN或UE完成RRC连接建立、并接收到上一级RN返回RRC连接建立消息后,逐跳确认路由更新完成。其中,所述上一级RN返回RRC连接建立消息中包含了路由更新消息。
类似两跳的情况,本实施例中路由更新的流程也是隐含在了RRC连接建立过程中,因此不需要单独再定义新的路由更新流程,从而优化了多跳网络的信令交互,实现了LTE系统引入中继情况下的多跳数据传输。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描述在大于两跳的多跳情况下UE的小区间切换的路由更新。
类似两跳的情况,多跳切换中的路由更新包括两个部分,即源节点的路由更新和目标节点的路由更新。目标节点如果为非透明RN,则路由更新类似于UE初始入网过程中的路由更新流程,如实施例三、五所示,这里不再赘述;若目标节点为eNB,则不存在目标节点路由更新的问题。
在源节点路由更新中,若源节点为eNB,则切换完成后不需要触发路由更新流程;如果源节点为非透明RN,则切换后需要触发路由表更新流程。在UE的切换过程中,如果源节点为非透明RN,在多跳场景中,当UE成功切换到目标小区后,源eNB就会触发路由更新流程,指示RN删除UE相关的路由条目。在非透明RN场景中,由于UE到eNB的RRC连接是逐跳建立的,所以当UE完成切换流程后,中继RN也需要逐跳释放RRC连接和相应的承载配置资源。如图12所示,切换流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201、eNB首先进行路由更新,删除UE对应的路由表项。
S1202、eNB向RN发送RRC连接释放消息,在该消息中包括了路由更新消息,要求RN进行路由更新,即删除UE相应的路由表项。
S1203、RN收到该消息后则进行路由更新,包括会释放中继链路上相关的所有路由配置资源,并且删除路由更新消息中UE的标识所对应的路由表项。
S1204、该RN判断自己是否为接入RN,如果不是,则该RN继续向下一跳RN发送RRC连接释放消息,在消息中包括路由更新消息。
如果该RN是接入RN,即最后一跳RN,那么路由更新流程完成。
和两跳的情况一样,通过将路由更新和RRC连接释放流程合并,可以优化多跳中继网络的信令交互。
以下将考虑在隧道模式下多跳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其中,eNB与接入RN之间已经预先建立了承载数据的隧道。
在透明RN场景下,只考虑两跳的情况。不管中继链路采用什么传输方式,eNB都需要把UE的标识告诉RN。因为采用集中式调度,RN需要知道UE的标识,才能够相应地识别eNB的调度,从而能够在接入链路上进行转发。所以这种场景下,无论是UE的入网或切换的路由更新流程和采用UE专用的中继传输方式没有区别。
以下实施例七和实施例八为在非透明RN下,接入RN与eNB之间已经预先建立了控制面和用户面的传输隧道,中继链路上的信令和用户数据都可以通过这些预建立的隧道进行传输。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为在两跳情况下,UE的入网流程。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301a~S1301c、UE与RN之间完成RRC连接建立过程。在建立RRC连接的过程中,UE发送给RN的请求消息中包括了UE的标识。
S1302、RN根据UE发送的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为所述UE建立路由表项。
这个步骤中建立的路由表项可以认为是一个临时的路由表项,还无法指示将来数据传输。
S1303、RN向eNB发送路由更新请求。在该请求中包括了UE的标识信息。
S1304、eNB根据RN发送的路由更新请求,为所述UE建立了路由表项。
这个步骤中建立的路由表项也可以认为是一个临时的路由表项,还无法指示将来数据传输。
S1305、在完成路由建立后,eNB向RN发送路由更新消息。
S1306、RN在接收到路由更新消息后,确认并启用S1302中的路由表项,从而S1302中建立的路由表项生效,能够用于指示将来数据的传输。
在UE完成入网路由后,UE与eNB之间建立安全认证以及承载配置,之后UE与eNB之间便可以通过RN实现数据的传输。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为在两跳场景下UE在小区间切换时的路由方法。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401、当附着在RN上的UE切换到其它小区时,eNB删除所述UE的路由表项。
S1402、eNB向RN发送路由更新消息,在该消息中指示了要删除的UE的标识。
S1403、RN在接收到该路由更新消息后,删除所述UE的路由表项。
S1404、完成路由更新后,RN向eNB发送路由更新完成的消息。
如图15所示,为UE在隧道模式的大于两跳的多跳情况下入网的路由方法。该方法与实施例七方法相同,其中,接入RN1与eNB之间的路由建立请求和确认消息无需向它们之间的多个RN交互。由于引入了隧道传输的机制,即中继链路上已经存在了用于信令和数据传输的隧道,所以大于两跳的多跳入网的路由机制和两跳没有本质区别。特别地,如果中继链路采用了隧道传输机制,那么位于隧道中的RN不会参与路由的更新,而仅根据隧道标识进行转发。
如图16所示,为UE隧道模式的在大于两跳的多跳情况下切换的路由方法。该方法与实施例八方法相同,其中,接入RN1与eNB之间的路由更新请求和路由更新消息无需向它们之间的多个RN交互。
本发明的实施例七和实施例八实现了在隧道模式的大于两跳的多跳情况下,UE入网或切换的路由,从而能够实现LIE网络引入中继后多跳情况下的数据传输。
通过上述的各实施例,本发明实现了在UE的入网,以及UE在RN和eNB之间的切换,完成了各种情况下的路由更新,从而在LTE下可以通过RN进行数据传输,能够提高eNB覆盖范围内UE的数据传输速率,扩展小区的覆盖范围,并实现RN覆盖范围内UE的资源调度。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如图17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跳中继网络的路由装置,设置于eNB上,包括:
接收单元171,用于接收UE上报的信道信息或UE通过RN发起的路由更新请求;
更新单元172,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171接收的信道信息或路由更新请求更新所述UE的路由表项;
发送单元173,用于向所述UE要接入的RN、或所述发起路由更新请求的RN发送路由更新消息。
如图18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多跳中继网络的路由装置,设置于RN上,包括:
接收单元181,用于接收上级站点在更新所述上级站点中UE的路由表项后发送的路由更新消息,所述路由更新消息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
更新单元182,用于根据所述路由更新消息完成所述UE的路由更新。
其中,上级站点可以是eNB,或者是上级RN。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该设置于RN上的路由装置进一步包括:建立单元和请求单元。
所述建立单元,用于建立所述用户设备的路由表项;
所述请求单元,用于向所述演进基站发送路由更新请求,所述路由更新请求要求演进基站对所述用户设备的路由表项进行更新。
如图19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跳中继网络的路由系统,包括:第一路由装置1901和第二路由装置1902;
所述第一路由装置1901,设置于eNB上,用于接收UE上报的信道信息或UE通过RN发起的路由更新请求,根据所述接收的信道信息或路由更新请求更新所述UE的路由表项,向所述UE要接入的RN、或所述发起路由更新请求的RN发送路由更新消息,所述路由更新消息中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
所述第二路由装置1902,设置于所述UE要接入的RN、或所述发起路由更新请求的RN上,用于接收eNB发送的路由更新消息,根据所述路由更新消息完成所述UE的路由更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跳中继网络的路由装置和系统,可以参照上述多跳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的各实施例,完成在LTE下引入中继后的路由,实现数据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跳中继网络的路由装置和系统,eNB在接收到UE上报的信道信息或UE通过RN发起的路由更新请求后,通知RN进行完成路由更新,RN则根据eNB的通知消息完成路由更新,从而在LTE下可以通过RN进行数据传输,能够提高eNB覆盖范围内UE的数据传输速率,扩展小区的覆盖范围,并实现RN覆盖范围内UE的资源调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多跳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用户设备上报的信道信息或用户设备通过中继站发起的路由更新请求;
根据所述接收的信道信息或路由更新请求更新所述用户设备的路由表项;
向所述用户设备要接入的中继站、或所述发起路由更新请求的中继站发送路由更新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接收的是用户设备上报的信道信息,则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根据所述信道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选定中继站作为所述用户设备要接入的附着站点;
所述更新所述用户设备的路由表项,具体为:删除所述用户设备的原路由表项,建立所述用户设备的新路由表项,所述新路由表项指示用户附着在中继站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所述用户设备的路由表项,包括:删除所述用户设备的路由表项;或
删除所述用户设备的路由表项后建立所述用户设备的新路由表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接收的是用户设备通过中继站发起的路由更新请求,则所述更新所述用户设备的路由表项包括:
建立所述用户设备相应的路由表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路由更新请求携带在所述中继站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
所述路由更新消息携带在RRC连接建立消息中。
6.一种多跳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继站接收上级站点在更新所述上级站点中用户设备的路由表项后发送的路由更新消息,所述路由更新消息中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
根据所述路由更新消息完成所述用户设备的路由更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完成所述用户设备的路由更新,包括:
删除或建立所述用户设备的路由表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站接收所述上级站点发送的路由更新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中继站建立所述用户设备的路由表项;向所述上级站点发送路由更新请求,所述路由更新请求要求所述上级站点对所述用户设备的路由表项进行更新;
所述完成所述用户设备的路由更新,包括:确认并启用所述中继站建立的所述用户设备的路由表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站建立所述用户设备的路由表项之前,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中继站与用户设备之间完成RRC连接的建立。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所述用户设备的路由表项之前,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RRC连接建立请求;
所述向所述上级站点发送路由更新请求,具体为:向所述上级站点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所述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路由更新请求。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完成所述用户设备的路由更新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向下一级中继站发送路由更新消息,以指示所述下一级中继站完成路由更新消息。
12.根据权利要求6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级站点为演进基站或上级中继站。
13.一种多跳中继网络的路由装置,设置于演进基站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设备上报的信道信息或用户设备通过中继站发起的路由更新请求;
更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信道信息或路由更新请求更新所述用户设备的路由表项;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要接入的中继站、或所述发起路由更新请求的中继站发送路由更新消息。
14.一种多跳中继网络的路由装置,设置于中继站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上级站点在更新所述上级站点中用户设备的路由表项后发送的路由更新消息,所述路由更新消息中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
更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路由更新消息完成所述用户设备的路由更新。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建立单元,用于建立所述用户设备的路由表项;
所述请求单元,用于向所述演进基站发送路由更新请求,所述路由更新请求要求所述演进基站对所述用户设备的路由表项进行更新。
16.一种多跳中继网络的路由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路由装置和第二路由装置;
所述第一路由装置,设置于演进基站上,用于接收用户设备上报的信道信息或用户设备通过中继站发起的路由更新请求,根据所述接收的信道信息或路由更新请求更新所述用户设备的路由表项,向所述用户设备要接入的中继站、或所述发起路由更新请求的中继站发送路由更新消息,所述路由更新消息中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
所述第二路由装置,设置于所述用户设备要接入的中继站、或所述发起路由更新请求的中继站上,用于接收演进基站发送的路由更新消息,根据所述路由更新消息完成所述用户设备的路由更新。
CN 200910135720 2009-04-27 2009-04-27 多跳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装置和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736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135720 CN101873662B (zh) 2009-04-27 2009-04-27 多跳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装置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135720 CN101873662B (zh) 2009-04-27 2009-04-27 多跳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73662A true CN101873662A (zh) 2010-10-27
CN101873662B CN101873662B (zh) 2013-01-02

Family

ID=42998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13572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73662B (zh) 2009-04-27 2009-04-27 多跳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73662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20636A (zh) * 2012-09-10 2015-05-1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多跳无线网状网络中的桥接学习
WO2017162191A1 (zh) * 2016-03-23 2017-09-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7231306A (zh) * 2016-03-23 2017-10-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表建立方法和装置
CN107231669A (zh) * 2016-03-23 2017-10-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方法和装置
CN107484187A (zh) * 2016-06-08 2017-12-1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和基站
CN107920380A (zh) * 2017-11-24 2018-04-17 乐鑫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mesh网络的组网方法及系统
CN108737183A (zh) * 2018-05-22 2018-1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发表项的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10381608A (zh) * 2018-04-13 2019-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0281C (zh) * 2005-03-31 2009-01-07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多跳无线网络的接入方法
KR100810201B1 (ko) * 2005-06-18 2008-03-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홉 릴레이 셀룰라 네트워크에서 라우팅 장치 및 방법
CN101150498B (zh) * 2006-09-18 2012-06-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跳无线中继通信系统及其下行数据传输方法
US7889690B2 (en) * 2007-03-06 2011-02-15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Metho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tangible machine-readable medium for establishing a routing path during a network entry process of a subscriber station based on a multi-hop relay standard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20636A (zh) * 2012-09-10 2015-05-1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多跳无线网状网络中的桥接学习
WO2017162191A1 (zh) * 2016-03-23 2017-09-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7231306A (zh) * 2016-03-23 2017-10-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表建立方法和装置
CN107231669A (zh) * 2016-03-23 2017-10-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方法和装置
CN107231306B (zh) * 2016-03-23 2021-01-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表建立方法和装置
CN107484187A (zh) * 2016-06-08 2017-12-1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和基站
CN107920380A (zh) * 2017-11-24 2018-04-17 乐鑫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mesh网络的组网方法及系统
CN110381608A (zh) * 2018-04-13 2019-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737183A (zh) * 2018-05-22 2018-1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发表项的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08737183B (zh) * 2018-05-22 2021-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发表项的监测方法及装置
EP3817285A4 (en) * 2018-05-22 2021-06-3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MONITORING A FORWARDING TABLE ENTRY
US11489752B2 (en) 2018-05-22 2022-11-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orwarding entry monito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73662B (zh) 2013-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76383B (zh) 用于由终端配置双连接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1873662B (zh) 多跳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装置和系统
JP7207475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局、無線端末、及びこれらの通信制御方法
JP6844649B2 (ja) 第1の無線局、制御プレーン機能ノード、及びこれらの方法
CN102076041B (zh)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和设备
CN111757557B (zh) 支持接入封闭网络的方法、ue、基站及可读存储介质
KR101449818B1 (ko) 통신 시스템
CN102835135B (zh) 配置蜂窝网络中的中继小区标识
CN104620661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指示的方法和装置
CN105228263B (zh) Drb转换方法及装置
CN102984759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1827451B (zh) 中继节点的入网方法及装置
EP294542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bility management
CN105075314A (zh) 激活或去激活小小区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1841824A (zh) 一种实现小区切换的方法、系统和中继设备
CN104969489A (zh) 在小小区环境中的用户平面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2238666A (zh) 多载波切换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2088740B (zh) 一种基于中继设备切换的资源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03517357A (zh) 一种进行切换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KR20160043048A (ko) 연결 관리 방법 및 접속 네트워크 요소
CN102378313A (zh) 移动性管理实体的选择方法及中继节点
KR102039331B1 (ko) 모바일 엑스홀 네트워크의 운용 방법
CN102291707A (zh) 一种确定设备类型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