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89806B - 一种协同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协同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89806B
CN101789806B CN200910076883.3A CN200910076883A CN101789806B CN 101789806 B CN101789806 B CN 101789806B CN 200910076883 A CN200910076883 A CN 200910076883A CN 101789806 B CN101789806 B CN 1017898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mmunity
measurement result
cell
signal measur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7688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89806A (zh
Inventor
秦飞
赵瑾波
孙韶辉
刘莉
骆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091007688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89806B/zh
Priority to PCT/CN2010/000062 priority patent/WO2010081388A1/zh
Priority to US13/144,633 priority patent/US8855068B2/en
Priority to EP10731022.9A priority patent/EP2389026B1/en
Publication of CN1017898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898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898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898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协同传输的方法及设备,包括:终端上报信号测量结果;根据所述信号测量结果确定终端的协同传输状态;按所述确定的状态向终端提供传输服务。相对于现有技术,使用本发明可以有效完成多小区的协同传输,改善边缘用户吞吐量。

Description

一种协同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协同传输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网络侧设备。
背景技术
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中采用了OFDM(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正交频分复用)技术,通过正交的子载波区分用户,服务小区根据使用的物理层关键技术不同和系统负荷等情况,通过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为终端设置多种传输模式,比如是否采用波束赋形、是否采用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入多出)、采用单用户MIMO还是多用户的MIMO等。
LTE系统中服务小区独立对终端进行调度,常见过程如下:
终端通过对信号的测量上报将其所处位置、干扰环境等信息反馈给网络端,包括本区和邻区导频信号强度、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即测量得到的本小区参考信号信噪比所对应的传输块大小参数,以索引形式出现)、PMI(Precoding Matrix Index,信道状态信息)等;网络侧结合测量信息并考虑用户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和小区吞吐量最大化等准则做出调度决策,最终通过调度信令指示用户采用哪些时频资源传输数据。
与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系统不同,LTE系统基本上不存在小区内用户间干扰,小区间干扰成为了影响系统容量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小区边缘用户,受到邻区强干扰,频谱效率较低,性能较差。为了提高边缘用户的性能,在LTE系统中,采用了ICIC(Inter-Cell InterferenceCoordinate,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通过静态的部分频率复用,或者半静态的干扰协调来降低小区间的干扰。但是,这种静态和半静态的ICIC技术,干扰协调的能力有限,而且还影响系统的调度增益,不能很好的解决边缘用户的频谱效率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和边缘用户速率,在LTE-Advanced系统中,提出了CoMP(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reception,协作多点传输和接收)技术,图1为CoMP技术下的多小区协同传输方案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多小区协同传输中,系统中多个协作的小区可以同时为一个用户传输数据(如CELL1、CELL2、CELL3同时为UE1传输,CELL2、CELL3同时为UE2传输),也可以各自独立为用户传输(如CELL3独立为UE3传输),用户可以联合处理多个小区的数据,或者独立处理各个小区的数据,从而有效提高接收信号质量或者消除干扰。
多个小区为同一用户在同一时频资源上同时传输信号,用户同时接收多个小区的信号,用户可以通过联合的信号处理技术,有效提升有用信号质量,并消除小区间的干扰。
终端通过对信号的测量上报将其所处位置、干扰环境等信息反馈给网络、侧,网络侧据此做出调度决策,并需要将调度信息(比如为用户分配的时频资源等)及时传递给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
CoMP技术需要多小区协同对某些终端进行调度,而且终端能够联合检测来自多小区的信号,因此需要让相应的网络实体(包括终端、服务小区和参与协同传输的邻小区等)了解协同调度的相关信息,包括是协同传输模式还是独立传输模式,本小区和哪些小区协同传输,协同传输的小区的端口信息和调度的时频资源信息等,而现有技术的不足就在于:LTE网络和终端之间的传输模式都是独立的,只能将本小区的调度信息通过控制信道或RRC信令传递给终端,而小区之间不需要及时交互调度信息,因此不能满足CoMP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协同传输的方法及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LTE网络和终端之间的传输模式独立而导致不能满足CoMP需求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协同传输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终端上报信号测量结果;
根据所述信号测量结果确定终端的协同传输状态;
按所述确定的状态向终端提供传输服务;
其中,所述信号测量结果包括终端所属小区及同频邻小区的导频强度和/或导频信噪比;
所述信号测量结果包括终端所属小区及同频邻小区的导频强度时,如同频邻区的导频强度大于本小区导频强度,终端上报包括本小区的导频强度、以及大于本小区导频强度的所有小区信息的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小区信息包括小区标志和该小区对应的导频强度;如所有同频邻区的导频强度都小于本区导频强度,终端上报包括本小区的导频强度、以及小于本小区导频强度的所有小区信息的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小区信息包括小区标志和该小区对应的导频强度;
所述信号测量结果包括终端所属小区及同频邻小区的导频信噪比时,如同频邻区的导频信噪比大于本小区导频信噪比,终端上报包括本小区的信道质量指示CQI、以及大于本小区导频信噪比的所有小区信息的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小区信息包括小区标志和该小区对应的CQI;如所有同频邻区的导频信噪比都小于本区导频信噪比,终端上报包括本小区的CQI、以及小于本小区导频信噪比的所有小区信息的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小区信息包括小区标志和该小区对应的CQI。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测量模块,用于对小区及同频邻小区信号进行测量;
上报模块,用于上报所述信号测量结果,所述信号测量结果用于协同传输服务;
其中,所述上报模块进一步用于上报包括终端所属小区及同频邻小区的导频强度和/或导频信噪比;
所述上报模块包括: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上报单元,用于在同频邻区的导频强度大于本小区导频强度时,上报包括本小区的导频强度、以及大于本小区导频强度的所有小区信息的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小区信息包括小区标志和该小区对应的导频强度;或者,用于在同频邻区的导频信噪比大于本小区导频信噪比时,上报包括本小区的CQI、以及大于本小区导频信噪比的所有小区信息的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小区信息包括小区标志和该小区对应的CQI;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上报单元,用于在所有同频邻区的导频强度都小于本区导频强度时,上报包括本小区的导频强度、以及小于本小区导频强度的所有小区信息的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小区信息包括小区标志和该小区对应的导频强度;或者,用于在所有同频邻区的导频信噪比都小于本区导频信噪比时,上报包括本小区的CQI、以及小于本小区导频信噪比的所有小区信息的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小区信息包括小区标志和该小区对应的CQI。
本发明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上报的信号测量结果;
状态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号测量结果确定终端的协同传输状态;
业务服务模块,用于按所述确定的状态向终端提供传输服务;
其中,所述接收模块进一步用于接收包括终端所属小区及同频邻小区的导频强度和/或导频信噪比;
所述接收模块进一步用于接收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和/或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其中,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是终端在同频邻区的导频强度大于归属小区导频强度时上报包括归属小区的导频强度、以及大于归属小区导频强度的所有小区信息的信号测量结果;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是终端在所有同频邻区的导频强度都小于归属小区导频强度时上报包括归属小区的导频强度、以及小于归属小区导频强度的所有小区信息的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小区信息包括小区标志和该小区对应的导频强度;
或,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是终端在同频邻区的导频信噪比大于归属小区导频信噪比时上报包括归属小区的CQI、以及大于归属小区导频信噪比的所有小区信息的信号测量结果;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是终端在所有同频邻区的导频信噪比都小于归属小区导频信噪比时上报包括归属小区的CQI、以及小于归属小区导频信噪比的所有小区信息的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小区信息包括小区标志和该小区对应的CQI;
所述状态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根据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确定终端需在协同传输状态,根据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确定终端需在非协同传输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协同传输系统,包括:
终端,用于上报信号测量结果;
网络侧设备,用于根据所述信号测量结果确定终端的协同传输状态,并按所述确定的状态向终端提供传输服务;
其中,所述终端进一步用于在同频邻区的导频强度大于本小区导频强度时,上报包括本小区的导频强度、以及大于本小区导频强度的所有小区信息的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小区信息包括小区标志和该小区对应的导频强度;在所有同频邻区的导频强度都小于本区导频强度时,上报包括本小区的导频强度、以及小于本小区导频强度的所有小区信息的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小区信息包括小区标志和该小区对应的导频强度;
所述终端进一步用于在同频邻区的导频信噪比大于本小区导频信噪比时,上报包括本小区的CQI、以及大于本小区导频信噪比的所有小区信息的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小区信息包括小区标志和该小区对应的CQI;在所有同频邻区的导频信噪比都小于本区导频信噪比时,上报包括本小区的CQI、以及小于本小区导频信噪比的所有小区信息的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小区信息包括小区标志和该小区对应的CQI。
本发明实施例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终端对信号的测量和上报,网络侧根据该上报的结果判断终端是否需要协同传输,并通过高层信令指示终端进行必要的传输模式切换,同时告知终端可能的协同传输小区集合;并根据最终调度的结果为用户发送数据。从而使得在利用CoMP技术进行多小区协同对某些终端进行调度时,能够联合检测来自多小区的信号,并让相应的网络实体了解协同调度的相关信息,克服了现有LTE网络和终端之间因传输模式独立导致不能满足CoMP的需求的不足。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可以有效完成多小区的协同传输,改善边缘用户吞吐量。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CoMP技术下的多小区协同传输方案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协同传输的方法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协同传输状态判断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协同传输服务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协同传输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2为协同传输的方法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终端上报信号测量结果;
步骤202、根据所述信号测量结果确定终端的协同传输状态;
步骤203、按确定的状态向终端提供传输服务。
实施中,在步骤201中,上报的信号测量结果可以包括终端所属小区及同频邻小区的导频强度和/或导频信噪比。
具体实施中,可以在用户建立连接后,网络侧通过测量配置信令通知具备协同传输接收能力的终端进行协同传输导频测量。终端在收到测量信令配置后,进行导频强度的测量并按照测量事件要求进行上报。
下面分别对信号测量结果为终端所属小区及同频邻小区的导频强度以及导频信噪比时的上报进行说明,实施中将对上报的信号测量结果类型进行区分,从而使得其能够作为步骤202中确定终端协同传输状态的依据。
1、当信号测量结果包括终端所属小区及同频邻小区的导频强度时,终端上报的信号测量结果,可以按以下方式进行:
如同频邻区的导频强度大于本小区导频强度,终端上报包括本小区的导频强度、以及大于本小区导频强度的所有小区信息的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小区信息包括小区标志和该小区对应的导频强度;
如所有同频邻区的导频强度都小于本区导频强度,终端上报包括本小区的导频强度、以及小于本小区导频强度的所有小区信息的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小区信息包括小区标志和该小区对应的导频强度。
为了避免重复上报,实施中,可以在同频邻区的导频强度与本区导频强度相比大于第一阈值ThD1时,终端上报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
为了避免重复切换,实施中,终端上报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时,还可以延迟T1时间后上报;和/或,终端上报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时,延迟T2时间后再上报。
具体实施中,可以将上报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配置为测量事件1(例如,LTE中现有的A3事件类型),如果同频邻区的导频强度不低于本区导频强度一定的阈值ThD1,则触发事件上报,上报的内容为:本小区导频强度、以及满足条件的所有小区集合的信息,这些信息中主要包括小区标志和对应的导频强度。上报的方式可以为事件触发上报,也可以事件触发周期上报。该方式使得终端在从中心移动到边缘时,能够触发测量报告的上报。
可以将上报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配置为测量事件2,如果所有同频邻区的导频强度都低于本区导频强度一定的阈值ThD2,则触发事件上报。上报内容可以和事件1相同,为了节约信令开销,也可以不包含全部相关信息。这样,当终端从边缘移动到中心时,可以通过触发该事件上报结束协同传输。
测量事件1和测量事件2的触发可以包含一定的触发迟滞时间T1和T2,其目的在于避免重复切换。其原因在于,迟滞时间T的设立可以过滤掉信号的阴影衰落和快衰落带来的测量值快速变化,因此可以避免重复的、无谓的切换。
2、当信号测量结果包括终端所属小区及同频邻小区的导频信噪比时,终端上报的信号测量结果,可以按以下方式进行:
如同频邻区的导频信噪比大于本小区导频信噪比,终端上报包括本小区的CQI、以及大于本小区导频信噪比的所有小区信息的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小区信息包括小区标志和该小区对应的CQI;
如所有同频邻区的导频信噪比都小于本区导频信噪比,终端上报包括本小区的CQI、以及小于本小区导频信噪比的所有小区信息的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小区信息包括小区标志和该小区对应的CQI。
实施中,终端上报本小区及同频邻区的CQI时,可以按以下方式实施:
联合处理,上报合并的CQI;终端基于本区参考信号和协作邻区集合中各个参考信号做联合信道估计,反馈合并的后信道质量CQI,即:终端基于本小区参考信号和所有同频邻区中的各个参考信号做联合信道估计,反馈合并后的信道质量CQI;
或,上报独立的CQI;终端基于本区参考信号和协作邻区集合中各个参考信号分别做信道估计,反馈各自的CQI,即:终端基于本小区参考信号和所有同频邻区中的各个参考信号分别对各小区做信道估计,反馈各小区的CQI。
为了避免重复切换,终端上报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时,可以延迟T3时间后上报;和/或,终端上报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时,延迟T4时间上报。
具体实施中,可以将上报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配置为测量事件1,如果测得同频邻区的导频信噪比测量值不低于本区的导频信噪比测量值一定的阈值ThD3,则触发事件上报,上报的内容为:本小区CQI、以及满足条件的所有小区集合的信息,该信息中主要包括小区标志和对应的CQI。上报的方式可以为事件触发上报,也可以事件触发周期上报。该方式使得终端在从中心移动到边缘时,能够触发测量报告的上报。
可以将上报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配置为测量事件2,如果所有同频邻区的导频信噪比测量值都低于本区导频信噪比测量值一定的阈值ThD4,则触发事件上报。上报内容可以和事件1相同,为了节约信令开销,可以不包含全部或部分相关信息。这样,当终端从边缘移动到中心时,可以通过触发该事件上报结束协同传输。
测量事件1和测量事件2的触发可以包含一定的触发迟滞时间T3和T4,其目的在于避免重复切换。
由上述实施可见,通过设定测量上报事件使得终端能够主动上报第一类及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下面对步骤202中如何根据这些信号测量结果确定终端的协同传输状态实施进行说明。
图3为协同传输状态判断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判断时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网络侧为终端配置测量上报事件;
本步骤中配置的测量上报事件实施方式可以如前述的配置测量事件1或2,实践中,并不止这两种事件,但实施例中以这两种为例进行说明,如果判断测量上报类型不是测量事件1、2,则可能进入其他预定处理过程,由于不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范围,故不再赘述。
步骤302、网络侧接收信号测量结果;
步骤303、判断信号测量结果类型,如果是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则转入步骤304,如果是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则转入步骤305,如果是其他类型信号测量结果则转入步骤306;
步骤304、进入协同传输判断和执行过程;
本步骤,当接收的是由测量事件1所触发上报的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时,标志该终端可以进入协同传输状态,能够向终端提供协同传输服务,因此可以进行后续的协同传输所需的判断和执行过程。
步骤305、进入独立传输判断和执行过程;
本步骤,当接收的是由测量事件2所触发上报的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时,标志该终端进入的是独立传输状态,应向终端提供独立传输服务,因此进行后续的独立传输所需的判断和执行过程。即,当终端上报的信号测量结果是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时,根据第二类测量结果可以确定终端协同传输状态为不需进行协同传输;因而向终端提供独立传输服务。
步骤306、进入由其他事件触发的预定处理过程。
下面对步骤304进入协同传输判断和执行过程进行说明。步骤304实际上是当终端上报的信号测量结果是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时,可以根据第一类测量结果确定终端协同传输状态为需进行协同传输;因此网络侧向终端提供协同传输服务。
图4为协同传输服务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准备提供协同传输服务的实施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网络侧收到终端上报的测量事件1;
步骤402、判断上报小区是否可以进行协同传输,是则转入步骤404,否则转入步骤403;
步骤403、进入非协同传输模式;
即进入独立传输模式。
步骤404、输出备选的协同传输小区集合;
步骤405、判断集合内小区个数是否大于1,是则转入步骤406,否则转入步骤403;
步骤406、切换到协同传输模式,通过信令指定终端反馈CQI;
步骤407、收到CQI后,结合预定准则进行协同传输判断和协同调度;
步骤408、将调度结果通知相应的网络实体。
实施中,网络侧对于触发事件1的终端,根据其上报的小区ID,判断是否可以进行协同传输,如果存在满足条件的小区,则将其加入到协同传输集合中,转入步骤404;否则转入步骤403的非协同传输模式。即在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上报的所有小区中确定能向终端提供协同传输服务的小区;并由能向终端提供协同传输服务的小区向终端提供协同传输服务。
在步骤402中判断上报小区是否可以进行协同传输的条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点:
如果对应的协同传输小区能够和本小区具备满足协同传输数据交换能力,而且对应小区本身支持协同传输,则可以认为该小区可以加入到步骤404的协同传输集合中,例如,如果上报的邻小区和服务小区属于同一Node B实体,则该小区属于可以协同传输的小区,可以将其加入协同传输集合。
在协同传输集合的判断时,还可以进一步考虑邻区的负载状况、资源状况等,例如:如果邻区负载不重、有一定空余资源,则可以参与协同传输。
还可以进一步考虑邻区的导频强度和本区导频强度的关系,例如:如果终端测得的邻区导频强度不低于预设门限,则可以参与协同传输。
当网络侧完成协同传输集合判断后,如果对某个终端而言,存在不只一个小区(包括本小区)进入协同备选集合,则发送传输模式切换信令,通知终端进入协同传输模式,转入步骤406;否则转入步骤403的非协同传输模式。
步骤406中,在向终端指定传输模式的信令中可以同时指定用户CQI反馈的模式,以及是否需要反馈其他的信道状态参数,例如PMI。通过指示终端测量并反馈能向终端提供协同传输服务的小区中的各小区的信道信息,网络侧扁可以根据终端反馈的信道信息在能向终端提供协同传输服务的小区中确定参与提供协同传输的小区;并最终由参与协同传输的小区向终端提供协同传输服务。
具体实施中,协同传输模式下向终端通知传输模式的信令内容可能包含备选协作小区集合等信息。CQI反馈的模式也可以为以下几种或其组合形式:
多小区联合处理时,上报合并的CQI;即终端基于本区参考信号和协作邻区集合中各个参考信号做联合信道估计,反馈合并的后信道CQI,即,终端基于本小区参考信号和所有同频邻区中的各个参考信号做联合信道估计,反馈合并后的信道质量CQI。
或者,上报多小区各自独立的CQI;终端基于本区参考信号和协作邻区集合中各个参考信号分别做信道估计,反馈各自的CQI,即终端基于本小区参考信号和所有同频邻区中的各个参考信号分别对各小区做信道估计,反馈各小区的CQI。
同时,为了减少信息量,可以规定终端只上报告满足一定条件的小区的CQI,例如:只上报测量信噪比不低于本区测量信噪比3dB的邻小区对应的CQI。
获取到上述信息后,网络侧便可以在步骤407中根据终端反馈的CQI和其它信道状态信息(如PMI等),结合预定准则(比如吞吐量最大化)进行协同传输判断和协同传输调度。
网络端根据最终调度的结果,为用户发送数据。实施中,根据实际调度的情况,在步骤408中可以通过调度信令和/或接口消息向相关的网络实体指示相关内容,例如:此次调度用户可使用的时频资源、和哪些小区协同传输,协同传输的小区的端口信息等。
如果协同小区位于同一个基站,可以通过内部消息通知邻小区本次调度信息。
如果协同小区位于不同的基站,则可以通过接口消息通知邻小区本次调度信息,比如通过LTE系统中的X2接口。
容易理解,相应的,在协同传输的过程中,如果当测量事件2发生时,终端可以通过信令通知网络侧。如果服务小区收到上报的测量事件2后,可以通过信令过程通知包括终端在内的相应网络实体,结束协同传输模式,切换为独立传输模式。考虑到实现中可能采用多种技术,因此非协同传输模式包括但不限于独立传输模式。
如果在协同传输过程中发生了切换,则按照切换的流程更新服务小区,协同传输模式可以继续保持,也可以转为默认传输模式,重新回到步骤401发送信令,重新开始以上过程。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协同传输系统、网络侧设备、移动终端,由于这些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协同传输的方法相似,因此这些设备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在赘述。
下面先对系统传输系统进行说明,然后分别对构成系统的移动终端及网络侧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5为协同传输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系统中可以包括:
终端501,用于上报信号测量结果;
网络侧设备502,用于根据所述信号测量结果确定终端的协同传输状态,并按所述确定的状态向终端提供传输服务。
实施中,信号测量结果可以包括终端所属小区及同频邻小区的导频强度和/或导频信噪比,针对信号测量结果分别为终端所属小区及同频邻小区的导频强度以及导频信噪比的情况,终端可以按如下方式实施:
1、终端可以进一步用于在同频邻区的导频强度大于本小区导频强度时,上报包括本小区的导频强度、以及大于本小区导频强度的所有小区信息的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小区信息包括小区标志和该小区对应的导频强度;在所有同频邻区的导频强度都小于本区导频强度时,上报包括本小区的导频强度、以及小于本小区导频强度的所有小区信息的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小区信息包括小区标志和该小区对应的导频强度。
2、终端可以进一步用于在同频邻区的导频信噪比大于本小区导频信噪比时,上报包括本小区的CQI、以及大于本小区导频信噪比的所有小区信息的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小区信息包括小区标志和该小区对应的CQI;在所有同频邻区的导频信噪比都小于本区导频信噪比时,上报包括本小区的CQI、以及小于本小区导频信噪比的所有小区信息的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小区信息包括小区标志和该小区对应的CQI。
在上述两种情况下,为了避免重复切换,终端还可以进一步用于在上报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时,延迟上报;和/或,在上报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时,延迟上报。
按终端上报的信号测量结果进行协同传输状态确定时,网络侧设备可以进一步用于在上报的信号测量结果是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时,根据所述第二类测量结果确定终端协同传输状态为不需进行协同传输,并向终端提供独立传输服务;在上报的信号测量结果是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时,根据所述第一类测量结果确定终端协同传输状态为需进行协同传输,并向终端提供协同传输服务。
当确定终端需进行协同状态传输时,网络侧设备还可以进一步用于在指示终端测量并反馈能向终端提供协同传输服务的小区中的各小区的信道信息后,根据终端反馈的信道信息在所述能向终端提供协同传输服务的小区中确定参与提供协同传输的小区;并由所述参与协同传输的小区向终端提供协同传输服务。
在得到网络侧设备的指示后,终端在根据指示进行反馈时,终端可以进一步用于基于所属小区参考信号和所有同频邻区中的各个参考信号做联合信道估计,反馈合并后的信道质量CQI;或,基于所属小区参考信号和所有同频邻区中的各个参考信号分别对各小区做信道估计,反馈各小区的CQI。
终端还可以进一步用于反馈导频信噪比大于所属小区导频信噪比的邻小区的CQI。
图6为移动终端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终端中可以包括:
测量模块601,用于对小区及同频邻小区信号进行测量;
上报模块602,用于上报所述信号测量结果,所述信号测量结果用于协同传输服务。
实施中,移动终端的上报模块可以进一步用于上报包括终端所属小区及同频邻小区的导频强度和/或导频信噪比的信号测量结果。
上报模块可以包括:
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上报单元6021,用于在同频邻区的导频强度大于本小区导频强度时,上报包括本小区的导频强度、以及大于本小区导频强度的所有小区信息的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小区信息包括小区标志和该小区对应的导频强度;
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上报单元6022,用于在所有同频邻区的导频强度都小于本区导频强度时,上报包括本小区的导频强度、以及小于本小区导频强度的所有小区信息的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小区信息包括小区标志和该小区对应的导频强度。
另一种实施方式下,所述上报模块包括:
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上报单元6021,用于在同频邻区的导频信噪比大于本小区导频信噪比时,上报包括本小区的CQI、以及大于本小区导频信噪比的所有小区信息的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小区信息包括小区标志和该小区对应的CQI;
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上报单元6022,用于在所有同频邻区的导频信噪比都小于本区导频信噪比时,上报包括本小区的CQI、以及小于本小区导频信噪比的所有小区信息的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小区信息包括小区标志和该小区对应的CQI。
在反馈CQI时,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上报单元和/或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上报单元还可以进一步用于在上报本小区及同频邻区的CQI时,基于本小区参考信号和所有同频邻区中的各个参考信号做联合信道估计,反馈合并后的信道质量CQI;或,基于本小区参考信号和所有同频邻区中的各个参考信号分别对各小区做信道估计,反馈各小区的CQI。
为了避免重复切换,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上报单元可以进一步用于在上报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时,延迟上报;和/或,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上报单元可以进一步用于在上报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时,延迟上报。
当网络侧设备确定终端需进行协同传输时,根据网络侧的信道信息反馈指示,移动终端中可以进一步包括:
反馈模块603,用于根据指示反馈能向终端提供协同传输服务的小区中各小区的信道信息。
实施中,反馈模块可以进一步用于基于本小区参考信号和所有同频邻区中的各个参考信号做联合信道估计,反馈合并后的信道质量CQI;或,基于本小区参考信号和所有同频邻区中的各个参考信号分别对各小区做信道估计,反馈各小区的CQI。
反馈模块还可以进一步用于反馈导频信噪比大于本小区导频信噪比的邻小区的CQI。
由于终端既存在协同传输的情况,也存在独立传输的情况,因此移动终端中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切换模块604,用于根据指示在协同传输状态与非协同传输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业务模块605,用于按切换后的状态进行数据传输业务。
图7为网络侧设备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网络侧设备中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701,用于接收上报的信号测量结果;
状态确定模块702,用于根据所述信号测量结果确定终端的协同传输状态;
业务服务模块703,用于按所述确定的状态向终端提供传输服务。
实施中,上报的信号测量结果可以包括终端所属小区及同频邻小区的导频强度和/或导频信噪比,因此,接收模块可以进一步用于接收包括终端所属小区及同频邻小区的导频强度和/或导频信噪比的信号测量结果。
具体的,接收模块可以进一步用于接收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和/或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其中:
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是终端在同频邻区的导频强度大于归属小区导频强度时上报包括归属小区的导频强度、以及大于归属小区导频强度的所有小区信息的信号测量结果;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是终端在所有同频邻区的导频强度都小于归属小区导频强度时上报包括归属小区的导频强度、以及小于归属小区导频强度的所有小区信息的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小区信息包括小区标志和该小区对应的导频强度;
或,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是终端在同频邻区的导频信噪比大于归属小区导频信噪比时上报包括归属小区的CQI、以及大于归属小区导频信噪比的所有小区信息的信号测量结果;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是终端在所有同频邻区的导频信噪比都小于归属小区导频信噪比时上报包括归属小区的CQI、以及小于归属小区导频信噪比的所有小区信息的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小区信息包括小区标志和该小区对应的CQI;
则,状态确定模块可以进一步用于根据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确定终端需在协同传输状态,根据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确定终端需在非协同传输状态。
在网络侧设备确定终端需进行协同传输时,网络侧中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指示模块704,用于指示终端测量并反馈能向终端提供协同传输服务的小区中各小区的信道信息;
在终端反馈后,业务服务模块可以进一步用于根据终端反馈的信道信息在所述能向终端提供协同传输服务的小区中确定参与提供协同传输的小区,并由所述参与协同传输的小区向终端提供协同传输服务。
指示模块可以进一步用于指示终端测量并反馈包括:终端所属小区及同频邻区的CQI的信道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上述实施例中提到的服务小区、邻小区等概念都是虚拟小区概念,它由一个或多个射频收发单元以及一个计算和控制单元组成,射频收发单元负责对终端传输数据,而计算和控制单元负责信令配置和调度判决等,在多个射频收发单元和/或多个计算和控制单元之间同样可以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案进行协作调度和协同传输,也同样能解决实施例中所解决的技术问题。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在蜂窝小区中,小区边缘用户由于接收到的有用信号较弱而邻区干扰较强导致信道质量很差,频谱效率很低,用户服务质量得不到保证;为此引入了CoMP技术,通过多个小区的联合调度或者协同传输提高用户接收信号质量,有效控制小区间干扰,从而有效边缘用户频谱效率。
但是,如何选择适合协同传输的用户集合和终端集合,是CoMP技术实现的关键环节。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给出了一种协同传输的解决方案,通过终端对信号(比如导频信号强度、导频信号信噪比等)的测量和上报,网络侧根据该上报的结果判断终端是否需要协同传输,并通过高层信令指示终端进行必要的传输模式切换,同时告知终端可能的协同传输小区集合。进一步的,终端还继续测量协同传输集合中各小区的信道信息(比如CQI和PMI等)进行协同传输判断和协同传输调度;并根据最终调度的结果为用户发送数据。从而使得在利用CoMP技术进行多小区协同对某些终端进行调度时,能够联合检测来自多小区的信号,并让相应的网络实体(包括终端、服务小区和参与协同传输的邻小区等)了解协同调度的相关信息,克服了现有LTE网络和终端之间因传输模式独立导致不能满足CoMP的需求的不足。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可以有效完成多小区的协同传输,改善边缘用户吞吐量。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5)

1.一种协同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终端上报信号测量结果;
根据所述信号测量结果确定终端的协同传输状态;
按所述确定的状态向终端提供传输服务;
其中,所述信号测量结果包括终端所属小区及同频邻小区的导频强度和/或导频信噪比;
所述信号测量结果包括终端所属小区及同频邻小区的导频强度时,如同频邻区的导频强度大于本小区导频强度,终端上报包括本小区的导频强度、以及大于本小区导频强度的所有小区信息的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小区信息包括小区标志和该小区对应的导频强度;如所有同频邻区的导频强度都小于本区导频强度,终端上报包括本小区的导频强度、以及小于本小区导频强度的所有小区信息的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小区信息包括小区标志和该小区对应的导频强度;
所述信号测量结果包括终端所属小区及同频邻小区的导频信噪比时,如同频邻区的导频信噪比大于本小区导频信噪比,终端上报包括本小区的信道质量指示CQI、以及大于本小区导频信噪比的所有小区信息的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小区信息包括小区标志和该小区对应的CQI;如所有同频邻区的导频信噪比都小于本区导频信噪比,终端上报包括本小区的CQI、以及小于本小区导频信噪比的所有小区信息的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小区信息包括小区标志和该小区对应的CQI。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终端上报本小区及同频邻区的CQI,具体为:
终端基于本小区参考信号和所有同频邻区中的各个参考信号做联合信道估计,反馈合并后的信道质量CQI;
或,终端基于本小区参考信号和所有同频邻区中的各个参考信号分别对各 小区做信道估计,反馈各小区的CQI。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终端上报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时,延迟上报;
和/或,终端上报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时,延迟上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终端上报的信号测量结果是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
根据所述第二类测量结果确定终端协同传输状态为不需进行协同传输;
向终端提供独立传输服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终端上报的信号测量结果是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类测量结果确定终端协同传输状态为需进行协同传输;
向终端提供协同传输服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终端提供协同传输服务,具体为:
在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上报的所有小区中确定能向终端提供协同传输服务的小区;
由能向终端提供协同传输服务的小区向终端提供协同传输服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能向终端提供协同传输服务的小区向终端提供协同传输服务,具体为:
指示终端测量并反馈所述能向终端提供协同传输服务的小区中的各小区的信道信息;
网络侧根据终端反馈的信道信息在所述能向终端提供协同传输服务的小区中确定参与提供协同传输的小区;
由所述参与协同传输的小区向终端提供协同传输服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信息包括:本小区及同频邻区的CQI,终端测量并反馈信道信息具体为: 
终端基于本小区参考信号和所有同频邻区中的各个参考信号做联合信道估计,反馈合并后的信道质量CQI;
或,终端基于本小区参考信号和所有同频邻区中的各个参考信号分别对各小区做信道估计,反馈各小区的CQI。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终端反馈的CQI是导频信噪比大于本小区导频信噪比的邻小区的CQI。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量模块,用于对小区及同频邻小区信号进行测量;
上报模块,用于上报所述信号测量结果,所述信号测量结果用于协同传输服务;
其中,所述上报模块进一步用于上报包括终端所属小区及同频邻小区的导频强度和/或导频信噪比;
所述上报模块包括: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上报单元,用于在同频邻区的导频强度大于本小区导频强度时,上报包括本小区的导频强度、以及大于本小区导频强度的所有小区信息的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小区信息包括小区标志和该小区对应的导频强度;或者,用于在同频邻区的导频信噪比大于本小区导频信噪比时,上报包括本小区的CQI、以及大于本小区导频信噪比的所有小区信息的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小区信息包括小区标志和该小区对应的CQI;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上报单元,用于在所有同频邻区的导频强度都小于本区导频强度时,上报包括本小区的导频强度、以及小于本小区导频强度的所有小区信息的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小区信息包括小区标志和该小区对应的导频强度;或者,用于在所有同频邻区的导频信噪比都小于本区导频信噪比时,上报包括本小区的CQI、以及小于本小区导频信噪比的所有小区信息的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小区信息包括小区标志和该小区对应的CQI。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上报单元和/或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上报单元进一步用于在上报本小区及同频 邻区的CQI时,基于本小区参考信号和所有同频邻区中的各个参考信号做联合信道估计,反馈合并后的信道质量CQI;或,基于本小区参考信号和所有同频邻区中的各个参考信号分别对各小区做信道估计,反馈各小区的CQI。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上报单元进一步用于在上报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时,延迟上报; 
和/或,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上报单元进一步用于在上报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时,延迟上报。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反馈模块,用于根据指示反馈能向终端提供协同传输服务的小区中各小区的信道信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模块进一步用于基于本小区参考信号和所有同频邻区中的各个参考信号做联合信道估计,反馈合并后的信道质量CQI;或,基于本小区参考信号和所有同频邻区中的各个参考信号分别对各小区做信道估计,反馈各小区的CQI。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模块进一步用于反馈导频信噪比大于本小区导频信噪比的邻小区的CQI。 
16.如权利要求10至15任一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切换模块,用于根据指示在协同传输状态与非协同传输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业务模块,用于按切换后的状态进行数据传输业务。 
17.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上报的信号测量结果; 
状态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号测量结果确定终端的协同传输状态; 
业务服务模块,用于按所述确定的状态向终端提供传输服务; 
其中,所述接收模块进一步用于接收包括终端所属小区及同频邻小区的导频强度和/或导频信噪比; 
所述接收模块进一步用于接收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和/或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其中,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是终端在同频邻区的导频强度大于归属小区导频强度时上报包括归属小区的导频强度、以及大于归属小区导频强度的所有小区信息的信号测量结果;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是终端在所有同频邻区的导频强度都小于归属小区导频强度时上报包括归属小区的导频强度、以及小于归属小区导频强度的所有小区信息的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小区信息包括小区标志和该小区对应的导频强度; 
或,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是终端在同频邻区的导频信噪比大于归属小区导频信噪比时上报包括归属小区的CQI、以及大于归属小区导频信噪比的所有小区信息的信号测量结果;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是终端在所有同频邻区的导频信噪比都小于归属小区导频信噪比时上报包括归属小区的CQI、以及小于归属小区导频信噪比的所有小区信息的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小区信息包括小区标志和该小区对应的CQI; 
所述状态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根据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确定终端需在协同传输状态,根据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确定终端需在非协同传输状态。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指示模块,用于指示终端测量并反馈能向终端提供协同传输服务的小区中各小区的信道信息; 
所述业务服务模块进一步用于根据终端反馈的信道信息在所述能向终端提供协同传输服务的小区中确定参与提供协同传输的小区,并由所述参与协同传输的小区向终端提供协同传输服务。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模块进一步用于指示终端测量并反馈包括:终端所属小区及同频邻区的CQI的信道信息。 
20.一种协同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用于上报信号测量结果; 
网络侧设备,用于根据所述信号测量结果确定终端的协同传输状态,并按所述确定的状态向终端提供传输服务; 
其中,所述终端进一步用于在同频邻区的导频强度大于本小区导频强度时,上报包括本小区的导频强度、以及大于本小区导频强度的所有小区信息的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小区信息包括小区标志和该小区对应的导频强度;在所有同频邻区的导频强度都小于本区导频强度时,上报包括本小区的导频强度、以及小于本小区导频强度的所有小区信息的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小区信息包括小区标志和该小区对应的导频强度; 
所述终端进一步用于在同频邻区的导频信噪比大于本小区导频信噪比时,上报包括本小区的CQI、以及大于本小区导频信噪比的所有小区信息的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小区信息包括小区标志和该小区对应的CQI;在所有同频邻区的导频信噪比都小于本区导频信噪比时,上报包括本小区的CQI、以及小于本小区导频信噪比的所有小区信息的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所述小区信息包括小区标志和该小区对应的CQI。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终端进一步用于在上报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时,延迟上报;和/或,在上报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时,延迟上报。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进一步用于在上报的信号测量结果是第二类信号测量结果时,根据所述第二类测量结果确定终端协同传输状态为不需进行协同传输,并向终端提供独立传输服务;在上报的信号测量结果是第一类信号测量结果时,根据所述第一类测量结果确定终端协同传输状态为需进行协同传输,并向终端提供协同传输服务。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进一步用于在指示终端测量并反馈能向终端提供协同传输服务的小区中的各小区的信道信息后,根据终端反馈的信道信息在所述能向终端提供协同传输服务的小区中确定参与提供协同传输的小区;并由所述参与协同传输的小区向终端提供协 同传输服务。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进一步用于基于所属小区参考信号和所有同频邻区中的各个参考信号做联合信道估计,反馈合并后的信道质量CQI;或,基于所属小区参考信号和所有同频邻区中的各个参考信号分别对各小区做信道估计,反馈各小区的CQI。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进一步用于反馈导频信噪比大于所属小区导频信噪比的邻小区的CQI。 
CN200910076883.3A 2009-01-14 2009-01-23 一种协同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017898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76883.3A CN101789806B (zh) 2009-01-23 2009-01-23 一种协同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PCT/CN2010/000062 WO2010081388A1 (zh) 2009-01-14 2010-01-13 一种协同传输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网络侧设备
US13/144,633 US8855068B2 (en) 2009-01-14 2010-01-13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ordinated transmission and a mobile terminal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EP10731022.9A EP2389026B1 (en) 2009-01-14 2010-01-13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ordinated transmission and a mobile terminal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76883.3A CN101789806B (zh) 2009-01-23 2009-01-23 一种协同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89806A CN101789806A (zh) 2010-07-28
CN101789806B true CN101789806B (zh) 2014-03-12

Family

ID=42532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76883.3A Active CN101789806B (zh) 2009-01-14 2009-01-23 一种协同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898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5437B (zh) * 2011-01-07 2016-06-29 索尼公司 无线网络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02625357A (zh) * 2011-02-01 2012-08-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CoMP的接纳控制方法和基站
CN102651879B (zh) * 2011-02-28 2017-0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ue智能关联选取协作小区方法及协作用户设备
EP2689540B1 (en) * 2011-03-25 2017-12-06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for coordinated transmissions from multiple cells
CN102647765B (zh) * 2011-04-21 2014-07-09 北京邮电大学 协作多点传输系统传输模式的切换方法
US9887826B2 (en) * 2011-04-28 2018-02-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843715B (zh) * 2011-06-20 2017-05-24 南京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多点协作传输方法、系统、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
CN102932929B (zh) * 2011-08-08 2017-09-19 南京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监测参考信号配置方法及装置
KR101592129B1 (ko) * 2011-09-28 2016-02-05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측정하기 위한 방법, 사용자 장비 및 기지국
US9204317B2 (en) * 2012-05-11 2015-12-0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CSI reporting
CN104348586A (zh) * 2013-08-09 2015-0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选择方法、网络设备、终端及系统
CN105407474B (zh) * 2014-09-04 2021-01-1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管理方法及基站
CN106489274B (zh) * 2015-06-23 2020-03-31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于rrc空闲态终端移动控制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5163357A (zh) * 2015-09-30 2015-12-16 余凤莲 一种基于调度方式切换的lte分布式传输方法
CN108370560B (zh) * 2015-12-17 2020-03-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基站
US11902873B2 (en) 2019-10-25 2024-02-1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network resources
WO2023155206A1 (zh) * 2022-02-21 2023-08-2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联合信道估计的最大持续时间的上报方法及其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2123A (zh) * 2001-08-20 2005-01-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广播通信系统中越区切换的方法和系统
EP1740008A1 (en) * 2005-06-27 2007-01-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ownlink soft handover in an OFDM system
CN101272592A (zh) * 2007-03-21 2008-09-24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调度装置、业务调度方法和多小区/多媒体协调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2123A (zh) * 2001-08-20 2005-01-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广播通信系统中越区切换的方法和系统
EP1740008A1 (en) * 2005-06-27 2007-01-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ownlink soft handover in an OFDM system
CN101272592A (zh) * 2007-03-21 2008-09-24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调度装置、业务调度方法和多小区/多媒体协调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TRI.Coordinated multi-cell transmission for LTE-Advanced downlink.《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4 R1-082896》.2008,1-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89806A (zh) 2010-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89806B (zh) 一种协同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EP2389026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ordinated transmission and a mobile terminal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CN101989868B (zh) 多小区协同传输方法、中央控制器以及用户设备
CN102893661B (zh) 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CN102316510B (zh) 一种协作发送点的选择方法及选择装置
CN102065465B (zh) 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2227943B (zh) 为协同mimo的多个基站分配相同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CN103491523B (zh) 提供csi-rs信息的方法及通信终端
CN102484573B (zh) 用于mimo传输的小区选择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3733675A (zh) 在异构网络中改善无线设备性能
CN103369539A (zh) 干扰协调的方法和装置
CN102882612A (zh) 一种小区测量方法、小区资源共享方法和相关设备
US2012019035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hannel Measurement for Cell
CN104221421A (zh) 用于多点通信测量集管理的测量报告触发配置的系统和方法
CN103945556A (zh) 一种资源调度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1815331A (zh) 参与协同传输的协同小区选择方法、服务基站及通信系统
CN102916732A (zh) 一种实现超级小区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及控制站
CN102932044A (zh) 多用户协作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EP2712228B1 (en) Method, equipment and system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reception
JP2013534763A (ja) 多地点協調送受信システムの測定報告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02457358B (zh) 一种协同传输的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02014393A (zh) 蜂窝通信系统中多点协同传输的频率分配方法
CN104602347A (zh) 在多个资源块上对小区进行协调的方法和设备
CN103391575A (zh) 传输节点信息的配置及上报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设备
CN102160421A (zh) 移动台、无线基站以及移动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42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3 NO. 29,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O: 100191 NO. 40,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425

Address after: 100191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40,

Applicant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29,

Applicant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23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