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70757B - 一种用于双体车的前悬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双体车的前悬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70757B
CN101670757B CN2009103086323A CN200910308632A CN101670757B CN 101670757 B CN101670757 B CN 101670757B CN 2009103086323 A CN2009103086323 A CN 2009103086323A CN 200910308632 A CN200910308632 A CN 200910308632A CN 101670757 B CN101670757 B CN 1016707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swing arm
hinged
steering swivel
vehic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30863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70757A (zh
Inventor
李书福
杨健
赵福全
罗棕贵
丁勇
马芳武
邹凌华
赵壁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30863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707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707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07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707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07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双体车的前悬架,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悬架不能满足双体车行驶稳定性要求的问题。本用于双体车的前悬架,双体车由两个能够分别独立运行且具有一个前轮和一个后轮的单体车左右合并而成,本前悬架设置在单体车的车身和前轮之间,本前悬架包括设置在前轮一侧的转向节、摆臂和缓冲机构,转向节的下端与前轮的轮毂相联且当转向节转向时能带动前轮转向,转向节的上端与车身相铰接,摆臂的一端与转向节的下端相铰接,摆臂的另一端与车身相铰接,缓冲机构联接在车身与摆臂之间。本双体车的前悬架结构紧凑、简单,外形也显得比较新颖,具有比较高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双体车的前悬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悬架,特别是一种用于双体车的前悬架。
背景技术
悬架是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与车桥(或车轮)之间全部传力联接装置的总称。悬架的作用是把路面作用于车轮上的各种力及其产生的力矩传递到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上,吸收和缓和行驶中因路面不平引起的车轮跳动而传给车架的冲击和振动。
悬架由弹性元件、减振装置和导向机构等三部分组成。
弹性元件有钢板弹簧、螺旋弹簧、扭杆弹簧、橡胶弹簧和油气弹簧等几种型式。其作用承受和传递垂直载荷,缓和及抑制不平路面所造成的冲击,使车架与车桥弹性地连接起来。
减振装置是用来加速振动的衰减。
导向机构是用来传递除垂直力以外的各种力及其所形成的力矩,并保证车轮相对于车架(或车身)有一定的运动规律。此外,在车上,为防止车身在转向情况下发生过大的横向倾斜,在悬架中还装设了辅助弹性元件即横向稳定器。作用分别是缓冲、减振和导向等,然而共同的任务是传递车轮与车架之间各种力和力矩。
目前,对可拆分汽车的悬架尚无具体的技术研究。现有普通的摩托车悬架通常是前叉式,它虽然结构简单,但会导致车轮两边都存有悬架结构,车轮的装卸不方便,而且也不美观。而普通的汽车悬架难以满足方便拆卸的目的,同时在不同载荷工况下,车轮的外倾角及前束会产生一定的变化,主销不在车轮纵向中心平面内,因此它也不能满足单体摩托车行驶稳定性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拆卸方便、结构简单的单体车的单边式前悬架。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双体车的前悬架,双体车由两个能够分别独立运行且具有一个前轮和一个后轮的单体车左右合并而成,本前悬架设置在单体车的车身和前轮之间,其特征在于,本前悬架包括设置在前轮一侧的转向节、摆臂和缓冲机构,所述的转向节的下端与前轮的轮毂相联且当转向节转向时能带动前轮转向,转向节的上端与车身相铰接,所述的摆臂的一端与转向节的下端相铰接,摆臂的另一端与车身相铰接,所述的缓冲机构联接在车身与摆臂之间。
双体车由两个能够分别独立运行且具有一个前轮和一个后轮的单体车左右合并而成。本前悬架系统两个结构相互对称的前悬架,即左前悬架和右前悬架。所述的左前悬架设置在左侧单体车的车身和前轮之间且位于该前轮右侧,所述的右前悬架设置在右侧单体车的车身和前轮之间且位于该前轮左侧。
双体车在行使过程中车轮的跳动给车身造成的冲击和振动通过缓冲机构来吸收,使得双体车在行使过程中平稳。
当然,设置在前轮同一侧的转向节、摆臂和缓冲机构,使得悬架结构紧凑。
在上述的用于双体车的前悬架中,所述的摆臂有两根即上摆臂和下摆臂,所述的上摆臂的一端与转向节上端相铰接,另一端与车身相铰接,所述的下摆臂的一端转向节下端相铰接,另一端与车身相铰接。
这样的结构使得前束角为0度,满足了单体车的使用要求,确保车辆不会跑偏。
在上述的用于双体车的前悬架中,所述的转向节下端与下摆臂相铰接的铰接点位于前轮纵向中心平面与前轮轮轴的相交处,所述的转向节上端与上摆臂相铰接的铰接点位于前轮上方且位于前轮纵向中心平面。
通过上摆臂和下摆臂对车轮起导向作用。
在上述的用于双体车的前悬架中,所述的缓冲机构联接在车身和下摆臂之间,缓冲机构的上端与车身相铰接,下端与下摆臂中部相铰接。
车轮的跳动给车身造成的冲击和振动通过缓冲机构吸收,使单体车平稳行驶。通过位于下摆臂中部处的缓冲机构能够有效的吸收冲击和振动。
在上述的用于双体车的前悬架中,所述的缓冲机构包括减振器和螺旋弹簧,减振器的上端与车身相铰接,下端与下摆臂的中部相铰接,上述的螺旋弹簧套在减振器上且两端分别作用在减振器的两端。
在上述的用于双体车的前悬架中,所述的下摆臂包括主臂和支臂,所述的支臂的一端与主臂中部固连,另一端倾斜延伸至前轮的纵向中心平面且位于前轮后方,所述的主臂和支臂均与车身相铰接。
可以看出,下摆臂与车身具有两个连接处,使得下摆臂受力稳定。
在上述的用于双体车的前悬架中,所述的主臂和支臂与车身的铰接点位于同一横向转动轴线上。
这样的结构加强了下摆臂侧向刚度。
在上述的用于双体车的前悬架中,所述的上摆臂与下摆臂平行设置,所述的减振器与转向节平行设置,且上摆臂、下摆臂、减振器和转向节呈平行四边形布置。
上摆臂位于前轮的纵向中心平面内,使得上摆臂受力均衡。
上摆臂与转向节的连接点和转向节与车轮的连接点的连线为主销,这样的结构使得主销角度不变。
在上述的用于双体车的前悬架中,所述的转向节上端与上摆臂的铰接部位于转向节下端与前轮转轴铰接部的后方。
这样的结构保证有一定的主销后倾角,增加车辆的直线行驶能力及转向回正能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双体车的单边式前悬架中的只是在双体车前轮的一侧设置摆臂、转向节和缓冲机构,因此,在维修或装卸过程中前轮能直接从悬架侧部拆卸或安装,它维修方便。
同时,本双体车的单边式前悬架只由转向节、摆臂和缓冲机构组成,因此,它的结构紧凑、简单。另外,外形也显得比较新颖,具有比较高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用于双体车的前悬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用于双体车的前悬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转向节;2、上摆臂;3、下摆臂;3a、主臂;3b、支臂;4、减振器;5、螺旋弹簧;6、转络节。
具体实施方式
双体车由两个能够分别独立运行且具有一个前轮和一个后轮的单体车左右合并而成。本前悬架系统两个结构相互对称的前悬架,即左前悬架和右前悬架。所述的左前悬架设置在左侧单体车的车身和前轮之间且位于该前轮右侧,所述的右前悬架设置在右侧单体车的车身和前轮之间且位于该前轮左侧。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用于双体车的前悬架设置在双体车的车身和前轮之间。它包括转向节1、摆臂和缓冲机构,转向节1、摆臂和缓冲机构都设置在前轮的一侧。
转向节1与车轮轮毂刚性连接。摆臂的一端与转向节1相铰接,摆臂的另一端与车身转轴连接。
缓冲机构联接在车身与摆臂之间。摆臂有两根:上摆臂2和下摆臂3。上摆臂2的一端与转向节1上端相铰接,上摆臂2的另一端与车身转轴连接,下摆臂3的一端与转向节相铰接,下摆臂3的另一端与车身相转轴连接。实施例中,缓冲机构联接在车身和下摆臂3之间,缓冲机构的上端与车身相铰接,下端与下摆臂3中部相铰接。
缓冲机构包括减振器4和螺旋弹簧5,减振器4的上端与车身相铰接,减振器4下端与下摆臂3的中部相铰接,上述的螺旋弹簧5套在减振器4上且两端分别作用在减振器4的两端。
转向节1的下端弯曲延伸至前轮的纵向中心平面,转向节1的上端弯曲延伸至前轮上方且位于前轮的纵向中心平面。
下摆臂3包括主臂3a和支臂3b,支臂3b的一端与主臂3a中部固连,支臂3b的另一端倾斜延伸至前轮的纵向中心平面且位于前轮后方。主臂3a和支臂3b均与车身相铰接,且主臂3a和支臂3b与车身的连接端位于同一转动轴线上。本实施例中,上摆臂2位于前轮的纵向中心平面,而且上摆臂2与下摆臂3平行设置,减振器4与转向节6平行设置。
另外,转向节6上端与上摆臂2的铰接点位于转向节6下端与前轮转轴铰接点的后方。
在具有本前悬架的双体车中,摆臂2和下摆臂3对车轮起导向作用,螺旋弹簧5起支撑车体及缓解冲击的作用,减振器4起吸收振动的作用。当然,下摆臂3的主臂3a和支臂3b有效的增加了悬架的侧向刚度。

Claims (7)

1.一种用于双体车的前悬架,双体车由两个能够分别独立运行且具有一个前轮和一个后轮的单体车左右合并而成,本前悬架设置在单体车的车身和前轮之间,本前悬架包括设置在前轮一侧的转向节(1)、摆臂和缓冲机构,所述的转向节(1)的下端与前轮的轮毂相联且当转向节(1)转向时能带动前轮转向,转向节(1)的上端与车身相铰接,所述的摆臂的一端与转向节(1)的下端相铰接,摆臂的另一端与车身相铰接,所述的缓冲机构联接在车身与摆臂之间,所述的摆臂有两根即上摆臂(2)和下摆臂(3),所述的上摆臂(2)的一端与转向节(1)上端相铰接,另一端与车身相铰接,所述的下摆臂(3)的一端与转向节(1)下端相铰接,另一端与车身相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节(1)下端与下摆臂(3)相铰接的铰接点位于前轮纵向中心平面与前轮轮轴的相交处,所述的转向节(1)上端与上摆臂(2)相铰接的铰接点位于前轮上方且位于前轮纵向中心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体车前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机构联接在车身和下摆臂(3)之间,缓冲机构的上端与车身相铰接,下端与下摆臂(3)中部相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体车前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机构包括减振器(4)和螺旋弹簧(5),减振器(4)的上端与车身相铰接,下端与下摆臂(3)的中部相铰接,上述的螺旋弹簧(5)套在减振器(4)上且两端分别作用在减振器(4)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体车前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摆臂(3)包括主臂(3a)和支臂(3b),所述的支臂(3b)的一端与主臂(3a)中部固连,另一端倾斜延伸至前轮的纵向中心平面且位于前轮后方,所述的主臂(3a)和支臂(3b)均与车身相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体车前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主臂(3a)和支臂(3b)与车身的铰接点位于同一横向转动轴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体车前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摆臂(2)与下摆臂(3)平行设置,所述的减振器(4)与转向节(1)平行设置,且上摆臂(2)、下摆臂(3)、减振器(4)和转向节(1)呈平行四边形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双体车前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节(1)上端与上摆臂(2)的铰接点位于转向节(1)下端与下摆臂(3)的铰接点的后方。 
CN2009103086323A 2009-10-22 2009-10-22 一种用于双体车的前悬架 Active CN1016707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3086323A CN101670757B (zh) 2009-10-22 2009-10-22 一种用于双体车的前悬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3086323A CN101670757B (zh) 2009-10-22 2009-10-22 一种用于双体车的前悬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0757A CN101670757A (zh) 2010-03-17
CN101670757B true CN101670757B (zh) 2011-09-28

Family

ID=42018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3086323A Active CN101670757B (zh) 2009-10-22 2009-10-22 一种用于双体车的前悬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707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41092B (zh) * 2013-05-16 2015-07-01 青岛智通车辆研发有限公司 双体车的悬挂系统
IT201600124367A1 (it) * 2016-12-07 2018-06-07 Piaggio & C Spa Gruppo sospensione per motoveicolo, gruppo ruota per motoveicolo, avantreno di motoveicolo e relativo motoveicolo
CN107499439A (zh) * 2017-08-21 2017-12-22 张华� 电动自行车的车轮稳定转向结构
CN109896010A (zh) * 2019-02-22 2019-06-18 广西南宁一键智农科技有限公司 单旋翼无人机伺服控制系统的缓冲保护可调摆臂位置装置
CN109733151B (zh) * 2019-03-12 2023-11-03 浙江盘毂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及其悬架总成
CN111776069B (zh) * 2019-04-03 2022-05-03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可应对冲击荷载的汽车转向节
CN113183706B (zh) * 2021-04-28 2022-09-09 清华大学 面向全矢量线控汽车的双纵臂式主动悬架系统
CN114161892B (zh) * 2021-11-02 2023-11-28 周旭亮 一种悬浮式悬挂装置及车辆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37058Y (zh) * 1998-06-28 1999-09-08 刘北撤 双引擎四轮变幅防护型摩托车
CN2385956Y (zh) * 1997-04-09 2000-07-05 胡静宇 可拆仰坐式双体车
CN2815752Y (zh) * 2005-07-27 2006-09-13 南京长安汽车有限公司 独立式前悬挂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85956Y (zh) * 1997-04-09 2000-07-05 胡静宇 可拆仰坐式双体车
CN2337058Y (zh) * 1998-06-28 1999-09-08 刘北撤 双引擎四轮变幅防护型摩托车
CN2815752Y (zh) * 2005-07-27 2006-09-13 南京长安汽车有限公司 独立式前悬挂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0757A (zh) 2010-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70757B (zh) 一种用于双体车的前悬架
CN100480125C (zh) 四轮车
CN100572176C (zh) 一种铰接式自卸汽车底盘
US10836226B2 (en) Semi-trailing arm suspension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2245408B (zh) 用于车辆的单斜臂式车桥
KR101461915B1 (ko) 커플드 토션 빔 액슬 타입 현가장치
EP1667859B1 (en) Steer axle suspension
CN102431405B (zh) 车辆双横臂式独立悬挂系统
CN102416834A (zh) 无人车悬挂系统
KR101500398B1 (ko) 커플드 토션 빔 액슬 타입 현가장치
US2689015A (en) Axle suspension for motor vehicles
CN102501897B (zh) 随动转向机构及使用该转向机构的独立悬架支撑桥
CN101670758B (zh) 一种单边式悬架系统
CN202345322U (zh) 车辆悬挂系统
US20100044988A1 (en) Integrated Swaybar and Torque Rod Suspension Link
CN202175096U (zh) 大型矿用自卸车前桥对称四连杆转向总成
CN203142314U (zh) 双横臂扭杆弹簧独立悬架前轴及转向总成
CN203142772U (zh) 双横臂空气弹簧独立悬架前轴及转向总成
CN104890463A (zh) 一种采用半独立斜置板簧的汽车双前桥结构
CN102700650B (zh) 一种双轮转向架的类菱形车底盘
CN204278983U (zh) 一种轻量化汽车独立悬架结构
CN109747363B (zh) 一种全地形车的独立悬架机构
CN220662755U (zh) 一种倒三轮摩托车前悬机构
CN201124743Y (zh) 双桥驱动汽车平衡悬架装置
CN207328021U (zh) 一种机动车的车轮独立悬挂减震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