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46141B - 一种短信息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短信息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46141B
CN101646141B CN2008101458100A CN200810145810A CN101646141B CN 101646141 B CN101646141 B CN 101646141B CN 2008101458100 A CN2008101458100 A CN 2008101458100A CN 200810145810 A CN200810145810 A CN 200810145810A CN 101646141 B CN101646141 B CN 1016461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te
link
reception
link attribute
short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4581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46141A (zh
Inventor
周戴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14581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461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461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61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461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614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短信息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预先设置的用于与表示与指定短信建立链接关系的短信链接属性的取值,为短信息建立链接。通过本发明方法,在用户要查看一条短信的其他相关短信时,不需要经过比较多的操作步骤,也不会涉及各信箱之间的切换问题,而是通过短信息建立的链接直接获得相关短信,节约了手机系统资源;同时,提高了用户阅读短信的速度,给用户阅读信息时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短信息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数据业务处理技术,尤指一种短信息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短信息(下文简称为短信)是伴随数字移动通信技术而产生的一种电信业务,通过移动通信系统的信令信道和信令网,传送文字短信或数字短信,属于一种非实时的、非语音的数据通信业务。 
目前,手机对短信采取分类标记的处理方式,即采用属性值标记某条短信息的具体类型,比如是已发短信、收到短信或者草稿,不同类型的短信分别存放在不同的信箱中,各信箱之间没有建立任何联系,各信箱内存放的短信相互独立。但是,我们知道,在短信交互过程中,很多短信的内容会是相互关联的,比如接收的来自同一手机的短信,发送给同一手机的短信、或者关于某个话题在某个时间的讨论等等。 
图1是现有接收/发送短信的时序示意图,以mReceive表示用户收到的短信,用mSend表示向其他用户发送的短信,如图1所示,假设用户A和联系人B使用短信进行交流,联系人B先给用户A发送两条短信:mReceive3和Receive2;用户A针对收到的mReceive2向联系人A回复一条信息mSend1;接着,联系人B针对mSend1向用户A回复一条信息mReceive1。 
目前,基于现有对短信的处理方法,如果用户要查看一条短信的其他相关短信时,只能通过自己手动在信箱中查找。结合图1所示的短信,举例说明如下: 
当用户A查阅mReceive1时,如果想继续查看与mReceive1相关的信息mReceive2和mReceive3,只能退出mReceive1的阅读窗体,回到收件箱的短信息列表内逐条手动查找;要是用户A想查看针对mReceive1回复的已发送短信mSend1,只能先退出收件箱,再进入发件箱列表逐条手动查找;在用户A查阅完相关的短信后,如果又想回到收到的短信mReceive1中,只能再重新进入收件箱逐条查找mReceive1。
很明显,基于现有对短信的处理方法,如果用户要查看一条短信的其他相关短信时,需要经过比较多的操作步骤,涉及各信箱之间的切换问题,而当用户退出一个信箱转入另一个信箱进行查阅时,系统会重新将所有该信箱的信息组织成列表提供给用户查阅,这样的组织方法会造成手机系统资源的浪费; 
而且,需要用户手动查找相关短信,速度比较慢,给用户阅读信息时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这种不便尤其体现在对短信使用量需求大,同时和几个联系人使用短信交流的用户身上。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短信息处理方法,能够节约手机系统资源,方便用户查阅短信以提高用户使用感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短信息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预先设置用于表示与指定短信建立链接关系的短信信链接属性,根据短信息链接属性的取值为所述指定短信与所述短信息链接属性的取值对应的短信息建立链接。 
所述短信息链接属性包括接收链接属性和/或发送链接属性; 
其中,接收链接属性包括前接收链接属性和后接收链接属性;发送链接属性包括前发送链接属性和后发送链接属性; 
前接收链接属性,当取值为某身份ID标识时,用于表示与该ID标识对应的短信建立链接,而且,该ID标识对应的短信为时间在需要建立链接的短信之前接收的第一条短信; 
后接收链接属性,当取值为某ID标识时,用于表示与该ID标识对应的短信建立链接,而且,该ID标识对应的短信为时间在需要建立链接的短信之后接收的第一条短信; 
前发送链接属性,当取值为某ID标识时,用于表示与该ID标识对应的短信建立链接,而且,该ID标识对应的短信为时间在需要建立链接的短信之前发送的第一条短信; 
后发送链接属性,当取值为某ID标识时,用于表示与该ID标识对应的短信建立链接,而且,该ID标识对应的短信为时间在需要建立链接的短信之后发送的第一条短信。 
所述根据短信息链接属性的取值为短信息建立链接的方法为: 
在用户回复一条短信时,回复的短信的前接收链接属性的取值为针对回复的短信的ID标识; 
针对回复的短信的后发送链接属性的取值为回复的短信的ID标识。 
所述根据短信息链接属性的取值为短信息建立链接的方法为: 
a.查看一条短信时,判断查看的短信是否已建立前接收/前发送链接,若已建立,则进入步骤c;否则,进入步骤b; 
b.查找时间点在当前查看的短信之前,且距离查看的短信最近的同一联系人的一条短信,并建立前接收/前发送链接; 
c.判断查看的短信是否已建立后接收/后发送链接,若已建立,则结束本流程;否则,进入步骤d; 
d.查找时间点在当前查看的短信之后,且距离查看的短信最近的同一联系人的一条短信,并建立后接收/后发送链接。 
所述判断查看的短信是否已建立前接收/前发送链接,或者后接收/后发送链接的方法为: 
判断所述查看的短信的前接收链接属性/前发送链接属性的值是否为某ID,如果是,则判定已建立前接收/前发送链接;如果所述查看的短信的前接收链接属性/前发送链接属性的值不是ID,则判定未建立前接收/前发送链接; 
或者,判断所述查看的短信的后接收链接属性/后发送链接属性的值是否为某ID,如果是,则判定已建立后接收/后发送链接;如果所述查看的短信的后接收链接属性/后发送链接属性的值不是ID,则判定未建立后接收/后发送链接。 
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当前查看的短信的联系人信息,首先找出联系人信息相同的短信,然后根据其创建时间查找当前查看的短信的前一条接收/发送短信,若找到,则以找到的短信的ID标识作为当前查看的短信的前接收链接属性/前发送链接属性的值。 
步骤b之后,步骤c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如果所述当前查看的短信之前没有接收/发送短信,则继续执行步骤c。 
所述步骤d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当前查看的短信的联系人信息,首先找出联系人信息相同的短信,然后根据其创建时间查找当前查看的短信的后一条接收/发送短信,若找到,则以找到的短信的ID标识作为当前查看的短信的后接收链接属性/后发送链接属性的值。 
该方法还包括:如果所述当前查看的短信之后没有接收/发送短信,则结束本流程。 
该方法还包括:根据用户指令建立短信息链接。 
所述根据用户指令建立短信息链接具体包括: 
当接收到来自用户的、携带有指定短信的ID标识的要求建立接收/发送链接指令时,将接收到的ID标识作为当前已打开短信的前接收/前发送链接属性的值,或者后接收/后发送链接属性的值,建立当前已打开短信的接收或者发送链接。 
该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来自用户的、携带有指定短信的ID标识的要求删除接收/发送链接指令时,将当前已打开短信的前接收/前发送链接属性的值,或者后接收/后发送链接属性的值中为指定ID的取值删除。 
该方法还包括:当用户需要查看的链接对应的短信已经不存在时,删除该链接属性值。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根据预先设置的用于与表示与指定短信建立链接关系的短信链接属性的取值,为短信息建立链接。通过本发明方法,在用户要查看一条短信的其他相关短信时,不需要经过比较多的操作步骤,也不会涉及各信箱之间的切换问题,而是通过短信息建立的链接直接获得相关短信,节约了手机系统资源;同时,提高了用户阅读短信的速度,给用户阅读信息时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接收/发送短信的时序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短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查看短信时建立短信息链接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a是本发明打开一条收件箱中的短信的界面实施例示意图; 
图4b是本发明选择查看短信的链接界面实施例示意图; 
图4c是本发明打开短信的链接界面实施例示意图; 
图4d是本发明打开短信的链接短信的界面实施例示意图; 
图5a是本发明重新链接短信的选择选项的界面实施例示意图; 
图5b是本发明重新链接短信的选择链接的短信的界面实施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删除链接的短信的界面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2是本发明短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0:预先设置短信息链接属性。 
无论是收到短信,发送短信,还是建立短信草稿,每一条短信都会包含 该条短信的身份(ID)标识、所属联系人及其创建的时间等基本属性。 
之外,短信的基本属性中还包含短信息链接属性,短信息链接属性用于表示与指定短信建立链接关系。短信息链接属性可以包括接收链接属性和/或发送链接属性。其中,接收链接属性包括前接收链接属性和后接收链接属性;发送链接属性包括前发送链接属性和后发送链接属性。对上述四个属性的取值说明如下: 
前接收链接属性,当取值为某ID标识时,表示与该ID标识对应的短信建立链接,而且,该ID标识对应的短信为时间在需要建立链接的短信之前接收的第一条短信; 
后接收链接属性,当取值为某ID标识时,表示与该ID标识对应的短信建立链接,而且,该ID标识对应的短信为时间在需要建立链接的短信之后接收的第一条短信; 
前发送链接属性,当取值为某ID标识时,表示与该ID标识对应的短信建立链接,而且,该ID标识对应的短信为时间在需要建立链接的短信之前发送的第一条短信; 
后发送链接属性,当取值为某ID标识时,表示与该ID标识对应的短信建立链接,而且,该ID标识对应的短信为时间在需要建立链接的短信之后发送的第一条短信。 
步骤201:根据短信息链接属性的取值为短信息建立链接。 
将短信息链接属性的取值对应的短信与当前短信建立链接,比如在同一阅读界面显示出相关的短信,或者预先设置一个链接键,在用户点击链接键时,直接跳转到短信息链接属性对应的短信等,具体实现链接的方式很多,这里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方法的实现。 
本发明方法强调的是,为短信建立短信息链接属性,在用户要查看一条短信的其他相关短信时,不需要经过比较多的操作步骤,也不会涉及各信箱之间的切换问题,而是通过短信息建立的链接直接获得相关短信,节约了手机系统资源;同时,提高了用户阅读短信的速度,给用户阅读信息时带来了 极大的方便。 
可以通过以下时机对短信息建立链接: 
第一,回复短信时建立短信息链接。 
在用户回复一条短信时,为回复的短信建立前接收链接,即回复的短信的前接收链接属性的取值为针对回复的短信的ID标识;为针对回复的短信建立后发送链接,即针对回复的短信的后发送链接属性的取值为回复的短信的ID标识。 
举例来讲,假设用户A针对接收到短信mReceive1,回复短信mSend1。在mSend1建立成功后,将mSend1的前接收链接属性值置为mReceive1的ID标识,与mReceive1建立链接;同时,将mReceive1的后发送链接属性值置为mSend1的ID标识,与mSend1建立链接。 
第二,查看短信时建立短信息链接。 
图3是本发明查看短信时建立短信息链接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0~步骤301:查看一条短信时,判断查看的短信是否已建立前接收/前发送链接,若已建立,则进入步骤303;否则,进入步骤302。 
如果查看的短信是接收到的短信,那么判断其是否建立有前接收链接;如果查看的短信是已发送短信,那么判断其是否建立有前发送链接。 
判断的方法是:判断查看的短信的前接收链接属性/前发送链接属性的值是否为某ID,如果是,则判定已建立前接收/前发送链接;如果查看的短信的前接收链接属性/前发送链接属性的值为空或者其它即不是ID,则判定未建立前接收/前发送链接。 
步骤302:查找时间点在当前查看的短信之前,且距离查看的短信最近的同一联系人的一条短信,并建立前接收/前发送链接。 
通常情况下,用户和联系人之间都是通过回复对方短信来进行交流的,根据当前查看的短信的联系人,首先找出联系人相同的短信,然后根据其创 建时间查找当前查看的短信的前一条接收/发送短信,若找到,则以找到的短信的ID标识作为当前查看的短信的前接收链接属性/前发送链接属性的值,从而建立了当前查看的短信的前接收/前发送链接。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未找到,也就是说,当前查看的短信之前没有接收/发送短信,则继续执行下一步骤。 
步骤303:判断查看的短信是否已建立后接收/后发送链接,若已建立,则结束本流程;否则,进入步骤304。 
如果查看的短信是接收到的短信,那么判断其是否建立有后接收链接;如果查看的短信是已发送短信,那么判断其是否建立有后发送链接。 
判断的方法是:判断查看的短信的后接收链接属性/后发送链接属性的值是否为某ID标识,如果是,则判定已建立后接收/后发送链接;如果查看的短信的后接收链接属性/后发送链接属性的值为空或者其它即不是ID标识,则判定未建立后接收/后发送链接。 
步骤304:查找时间点在当前查看的短信之后,且距离查看的短信最近的同一联系人的一条短信,并建立后接收/后发送链接。 
根据当前查看的短信的联系人,首先找出联系人相同的短信,然后根据其创建时间查找当前查看的短信的后一条接收/发送短信,若找到,则以找到的短信的ID标识作为当前查看的短信的后接收链接属性/后发送链接属性的值,从而建立了当前查看的短信的后接收/后发送链接。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未找到,也就是说,当前查看的短信之后没有接收/发送短信,则结束本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前接收/前发送链接,与后接收/后发送链接的建立顺序不限于图3所示,也可以是先处理后接收/后发送链接的建立,再处理前接收/前发送链接的建立。 
对于用户来讲,可以通过设置好的界面进行交互以获得链接短信的信息。下面参见图4a~图4d举一实施例进行描述。图4a是本发明打开一条收件箱中的短信的界面实施例示意图,如图4a所示,假设打开的短信是收件 箱(Indox)中的发送给联系人“123456”的短信,短信信息为“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在图4a所示界面的正下方,设置有选项(Options),回复(Reply)和返回上一级(Back)三个选择项。当用户点击Options选择项时,进入图4b本发明选择查看短信的链接界面实施例示意图,当用户选择其中的链接(Link)选择项时,表明用户希望建立图4a中打开的短信与其相关短信的链接,此时,手机按照图3所示流程建立短信链接即包括前接收链接、前发送链接、后接收链接和后发送链接,并在建立完成后,进入图4c,图4c是本发明打开短信的链接界面实施例示意图,从图4c中,可以清楚地查看到与发送给联系人“123456”的短信“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相关的接收/发送短信,包括两个接收链接和两个发送链接。图4d是本发明打开短信的链接短信的界面实施例示意图,如图4d所示,为与发送给联系人“123456”的当前打开的短信已建立后接收链接的短信,即来自联系人“123456”的短信,短信信息为“I’ll go to picnic with Cathy.”。 
从图4a~图4d所示实施例来看,通过本发明处理短信息的方法,在用户需要查看相关短信时,不需要经过如现有中的繁琐操作步骤,也不会涉及各信箱之间的切换问题,而是通过短信息建立的链接直接获得相关短信,节约了手机系统资源;同时,提高了用户阅读短信的速度,给用户阅读信息时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第三,根据用户指令建立短信息链接。 
当接收到来自用户的、携带有指定短信的ID标识的要求建立接收/发送链接指令时,根据接收到的ID标识,建立当前已打开的短信的接收/发送链接,建立的方法如图3所示,简单来讲,就是将接收到的ID标识作为当前已打开短信的前接收/前发送链接属性的值,或者后接收/后发送链接属性的值,建立当前已打开短信的接收或者发送链接。需要说明的是,建立可以是为打开的短信新建立接收/发送链接,也可以是为打开的短信重新建立接收/发送 链接即修改已建立的接收/发送链接。 
另外,当接收到来自用户的、携带有指定短信的ID标识的要求删除接收/发送链接指令时,删除当前已打开的短信的与ID标识对应的接收/发送链接,比如将接收/发送链接中对应的属性值ID删除。 
对于用户来讲,可以通过设置好的界面进行交互以修改/删除链接短信。下面参见图5a、图5b举一实施例进行描述。本实施例中,用户通过设置好的界面手动为短信修改或删除相关短信链接属性,以满足用户实现与认为合理的短信链接或删除用户认为不合理的短信链接。 
其中,修改的实现是: 
假设当前阅读的短信是接收到的来自联系人“123456”的短信“I’ll go to picnic with Cathy.”,在阅读短信的界面,选择Options中的Link(如图4b),进入Options界面(如图5a)并选择修改链接(Change Link)项,进入图5b所示的重新链接短信的选择链接的短信的界面,在该界面中,选中要修改为的链接,如发送给联系人“123456”的短信“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当点击选择(Select)项时,将当前阅读的短信的链接修改为与送给联系人“123456”的短信“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链接。 
当用户进入Options界面(如图5a),并选择增加链接(Add Link)项时,如果当前打开的短信的链接有空余即对应的链接属性值不为ID标识,则进入图5b所示的选择链接的短信的界面,在该界面中,选中要增加的链接,将选中的短信与当前打开的短信建立链接,建立的方法如图3所示,这里不再赘述。 
删除的实现是: 
如果进入Options界面(如图5a),选中要删除的链接,并选择删除链接(Delete Link)项时,进入图6所示的本发明删除链接的界面实施例示意图,如图6所示,当用户选择确认(Yes)项后,确认删除与选中的短信的链接。 
另外,对于链接对应的短信不存在的情况,只有在下一次用户重新查看当前打开的短信的链接时,手机系统才会发现对应该链接找不到相应的短信,手机系统进一步会通过对话框的方式提示用户,如“对应短信已不存在”,当用户确认后,手机系统将对应已删除短信的链接删除,即将相应的链接属性值中的ID标识删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以及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短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预先设置用于表示与指定短信建立链接关系的短信息链接属性,根据短信息链接属性的取值为所述指定短信与所述短信息链接属性的取值对应的短信建立链接;
所述短信息链接属性包括接收链接属性和/或发送链接属性;
其中,接收链接属性包括前接收链接属性和后接收链接属性;发送链接属性包括前发送链接属性和后发送链接属性;
前接收链接属性,当取值为某身份ID标识时,用于表示与该ID标识对应的短信建立链接,而且,该ID标识对应的短信为时间在需要建立链接的短信之前接收的第一条短信;
后接收链接属性,当取值为某ID标识时,用于表示与该ID标识对应的短信建立链接,而且,该ID标识对应的短信为时间在需要建立链接的短信之后接收的第一条短信;
前发送链接属性,当取值为某ID标识时,用于表示与该ID标识对应的短信建立链接,而且,该ID标识对应的短信为时间在需要建立链接的短信之前发送的第一条短信;
后发送链接属性,当取值为某ID标识时,用于表示与该ID标识对应的短信建立链接,而且,该ID标识对应的短信为时间在需要建立链接的短信之后发送的第一条短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短信息链接属性的取值为短信息建立链接的方法为:
在用户回复一条短信时,回复的短信的前接收链接属性的取值为针对回复的短信的ID标识;
针对回复的短信的后发送链接属性的取值为回复的短信的ID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短信息链接属性的取值为短信息建立链接的方法为:
a.查看一条短信时,判断查看的短信是否已建立前接收/前发送链接,若已建立,则进入步骤c;否则,进入步骤b;
b.查找时间点在当前查看的短信之前,且距离查看的短信最近的同一联系人的一条短信,并建立前接收/前发送链接;
c.判断查看的短信是否已建立后接收/后发送链接,若已建立,则结束本流程;否则,进入步骤d;
d.查找时间点在当前查看的短信之后,且距离查看的短信最近的同一联系人的一条短信,并建立后接收/后发送链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短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查看的短信是否已建立前接收/前发送链接,或者后接收/后发送链接的方法为:
判断所述查看的短信的前接收链接属性/前发送链接属性的值是否为某ID,如果是,则判定已建立前接收/前发送链接;如果所述查看的短信的前接收链接属性/前发送链接属性的值不是ID,则判定未建立前接收/前发送链接;
或者,判断所述查看的短信的后接收链接属性/后发送链接属性的值是否为某ID,如果是,则判定已建立后接收/后发送链接;如果所述查看的短信的后接收链接属性/后发送链接属性的值不是ID,则判定未建立后接收/后发送链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短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当前查看的短信的联系人信息,首先找出联系人信息相同的短信,然后根据其创建时间查找当前查看的短信的前一条接收/发送短信,若找到,则以找到的短信的ID标识作为当前查看的短信的前接收链接属性/前发送链接属性的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短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之后,步骤c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如果所述当前查看的短信之前没有接收/发送短信,则继续执行步骤c。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短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当前查看的短信的联系人信息,首先找出联系人信息相同的短信,然后根据其创建时间查找当前查看的短信的后一条接收/发送短信,若找到,则以找到的短信的ID标识作为当前查看的短信的后接收链接属性/后发送链接属性的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短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如果所述当前查看的短信之后没有接收/发送短信,则结束本流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根据用户指令建立短信息链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短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用户指令建立短信息链接具体包括:
当接收到来自用户的、携带有指定短信的ID标识的要求建立接收/发送链接指令时,将接收到的ID标识作为当前已打开短信的前接收/前发送链接属性的值,或者后接收/后发送链接属性的值,建立当前已打开短信的接收或者发送链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9的短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来自用户的、携带有指定短信的ID标识的要求删除接收/发送链接指令时,将当前已打开短信的前接收/前发送链接属性的值,或者后接收/后发送链接属性的值中为指定ID的取值删除。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当用户需要查看的链接对应的短信已经不存在时,删除该链接属性值。
CN2008101458100A 2008-08-06 2008-08-06 一种短信息处理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461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458100A CN101646141B (zh) 2008-08-06 2008-08-06 一种短信息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458100A CN101646141B (zh) 2008-08-06 2008-08-06 一种短信息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46141A CN101646141A (zh) 2010-02-10
CN101646141B true CN101646141B (zh) 2012-11-21

Family

ID=41657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4581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46141B (zh) 2008-08-06 2008-08-06 一种短信息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46141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5323A (zh) * 2004-06-01 2005-12-07 上海迪比特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删除短信息的方法
CN101212739A (zh) * 2006-12-28 2008-07-02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讯终端的信息处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5323A (zh) * 2004-06-01 2005-12-07 上海迪比特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删除短信息的方法
CN101212739A (zh) * 2006-12-28 2008-07-02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讯终端的信息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46141A (zh) 2010-0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51577B (zh) 一种短消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988696B (zh) 用移动通信终端传送和接收消息的方法
CN101098503B (zh) 一种消息昵称个性化显示的方法和装置
Trosby SMS, the strange duckling of GSM
CN103259820B (zh) 选择通信方式的方法及其通信终端
CN102487363B (zh) 一种匿名通信系统及其中信息传播单元的传播方法
CN101917676B (zh) 手机短信向即时通信业务平滑过渡的双模式客户端及方法
CN1980407A (zh) 一种在手机上接受和发送电子邮件信息的方法
CN101568083A (zh) 短消息自动回复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CN102938805A (zh) 一种以联系人为核心的通信记录处理方法
CN103037338B (zh) 一种联系信息的签名插入方法及通讯终端
CN101557442B (zh) 一种融合呼叫中心和第三方行业应用服务器的方法和系统
CN101500207A (zh) 移动通信网络中短消息自动回复方法
KR101650759B1 (ko) 메시지 서비스를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터미널
KR100813398B1 (ko) 휴대용 정보통신 단말기 및 통합 메시징 시스템을 이용한모바일 오피스 시스템 및 그 구현 방법
CN102111737B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短消息发送方法及系统
CN101790254B (zh) 支持集团通信的移动电话终端和系统以及方法
CN101646141B (zh) 一种短信息处理方法
CN101834808A (zh) 基于即时通信寻呼im企业端以实现信息交互的方法及系统
KR100386410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메시지 수신 인터페이스
CN100369445C (zh) 基于移动电话号码提供虚拟电子邮箱服务的装置和方法
KR100863017B1 (ko) 수신메일도착안내서비스 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CN101841782A (zh) 对已发送信息的状态进行标记的方法及装置
CN1838695B (zh) 一种扩展移动通信终端短信息发送功能的方法及其装置
JP3742015B2 (ja) 携帯電話機および携帯電話機における情報管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