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30842A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逆系统控制器的实现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逆系统控制器的实现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30842A CN101630842A CN200910184310A CN200910184310A CN101630842A CN 101630842 A CN101630842 A CN 101630842A CN 200910184310 A CN200910184310 A CN 200910184310A CN 200910184310 A CN200910184310 A CN 200910184310A CN 101630842 A CN101630842 A CN 10163084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urrent
- active power
- power filter
- apf
- inver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31 transform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29920002574 CR-39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750 condition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795 der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051 modify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200 poly(ethylene-vinyl acet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800 disodium phosph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74 generation of a signal involved in cell-cell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01 inhibi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12 nonlinear dynamic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40—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源电力滤波器的逆系统控制器的实现方法,先建立在d-q坐标系下并联的有源电力滤波器主电路的数学模型,再对补偿电流在d-q坐标系下的电流分量这两变量进行解耦,构建解耦后的伪线性系统,使伪线性系统加入最佳控制信号,得到最优逆系统控制矩阵,最后将检测到的谐波电流经过坐标变换得到补偿电流的参考值。本发明改变了传统的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控制策略,将非线性、耦合系统进行伪线性化处理;直接计算出主电路工作时的开关系数,直接推算出主电路器件工作模式,物理概念直观、数学推导简单、运算量小且控制精度较高,当负载突变时可保证直流侧和交流侧的能量交换。
Description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逆系统控制器的实现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源滤波器反馈线性化控制,具体是一种有源电力滤波器的逆系统控 制器的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中的非线性负载越来越多,由非线性负载所产生的电压和电流谐波严重影响了电力传输系统中的电能质量。有源电力滤波器(APF,下同) 作为治理电网谐波的新型电力电子装置,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基本原理就是根据所检测 到的负荷谐波电流分量来控制APF,使其发出一个相反的谐波电流进行抵消,从而起到实 时补偿谐波的目的。有源电力滤波器的输出电流包含高次谐波和暂态电流,要求其实际输出电流对指令电 流有很高的跟踪能力,当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主回路和控制对象都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其输 出电流的控制方法对有源电力滤波器性能和效率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APF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逆变器的脉冲宽度调制(PWM)技术,目前常用于APF 的PWM技术主要有两类,即滞环跟踪控制和三角波比较控制的PWM的技术。滞环跟踪 控制精度较高且响应快,但开关频率不稳定,容易引起脉冲电流和开关噪声;三角波比较 控制开关频率恒定,装置安全性高,但响应较慢,精度较低。此外,无差拍控制策略具有 数学推导严密、跟踪无过冲、动态性能好等优点,但是在负荷扰动和非线性负荷下控制效 果不好。单周控制作为一种非线性控制方法,它同时具有调制和控制的双重性,通过复位 开关、积分器、触发电路、比较器达到跟踪指令信号的目的,但需要快速复位的积分电路, 且对负载扰动的抑制能力差。逆系统方法作为非线性系统控制的新理论,近来得到了显著 的发展,该方法具有物理概念清晰、适用面广、应用简便等特点,并已成功应用于一些系 统的控制。葛友等人在《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1巻4号,2001年发表的"逆系统方法在电力系 统综合控制中的应用",该文将多变量的逆系统方法用于大型汽轮发电机组的综合控制,综 合考虑了励磁控制和汽门开度控制。基于逆系统思想选取功角S和发电机输出电压vj乍为 电力系统的输出,获得了电力系统的a阶积分逆系统,由此设计了非线性解耦最优控制律, 以同时提高系统的综合性能。魏文辉等人在《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5巻3号,2005年发 表的"基于逆系统方法有功-无功解耦PWM控制的链式STATCOM动态控制策略研究",建立了链式STATCOM的有功-无功暂态模型,通过引入多变量非线性控制逆系统方法,设 计了基于逆系统方法和有功-无功解耦的非线性动态无功控制策略。这些实例证明逆系统方 法运用到控制策略中的可行性。基于此,考虑将逆系统方法运用到并联电力有源滤波器的控制策略中,采用线性二次 型最优调节器(LQR)设计满足指标的控制器,从而弥补多种控制策略的不足。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有源电力滤波器的逆系统控制器的 实现方法,对传统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主电路的数学模型信号,采用逆系统方法解耦为伪 线性系统后,利用线性二次型最优调节器(LQR)设计了满足一定性能指标的控制器,通过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9检测方法检测出负载电流中的谐波分量作为补偿电流的参考值,使补偿电流快速精确地跟踪指令电流,使电网电流被补偿为稳定平衡的三相正弦电 流,且直流侧电压也能够很快的达到稳定值。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歩骤实现的:1)建立在d-《坐标系下并联的有源电力滤波器主电路的数学模型为:=肌& w ea 丄 a 丄气 . D . "rfc * 丄〜I 7、+ 72)对补偿电流在d-g坐标系下的电流分量这两变量进行解耦,利用逆系统的理论构Y1 o建解耦后的伪线性系统为:7 =o r13)使伪线性系统加入最佳控制信号"'« =-她(0,其中M-;r力rp,使二次型性能 指标选取最小值,p为下式所示解黎卡提方程的非负定解:尸j+y尸-尸朋D+CrQC = 0其中:加权阵Q = diag(6,6) , R = diag(O.l,O.l),采用Matlab中的lqry函数实现求解,其调用格式为:4[K,S,E] = lqry(sys,Q,R,N)得到最优逆系统控制矩阵M为:〖.7460 0 0 7.74604)将检测到的谐波电流经过坐标变换得到在所述d-g坐标系下的补偿电流的参考值 和,吣"和"二分别为""的反馈值和给定值,两者之差经PI调节器后得到调 节信号A/p,叠加到瞬时有功电流的直流分量5上,使有源电力滤波器的补偿量中包含基波有功电流分量,使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直流侧与交流侧交换能量,将"&调节至给定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 改变了传统的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控制策略,将非线性、耦合系统进行伪线性化处理; 直接计算出主电路工作时的开关系数,从而可直接推算出主电路器件工作模式。2) 以逆系统方法为理论基础,与其他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方法(如微分几何法)相比, 逆系统方法具有物理概念直观、数学推导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3) 采用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方法设计了满足一定性能指标的控制器,方法简单,运算 量小,易于实现且控制精度较高。4) 采用三相电路瞬时无功功率理论进行补偿电流参考值检测,当负载突变时,保证直 流侧和交流侧的能量交换。附图说明图1本发明逆系统控制APF的等效框图。 图2本发明的APF闭环最优控制系统框图。 图3本发明的APF控制系统总体框图。 图4本发明的软件主程序流程图。 图5本发明的ADC中断子程序流程图。 图6本发明的fp-^法检测原理图。图7本发明的谐波电流计算子程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以逆系统方法为理论基础,与其他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方法(如微分几何法) 相比,逆系统方法具有物理概念直观、数学推导简单、使用方便等一系列特点,软件环节 由TMS320F2812芯片实现,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立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主电路模型^是直流侧电压,C为直流测电容,Z为交流侧输入电感,i?为其等效电阻,"。、Ma、"c为三相电网电压,4。、 ^、 ^为电网电流,L、 L、 ^为补偿电流,^、 fiA、 ^为负载 电流。假设三相电源电压之和",。+&+^=0,并根据该电路有L+^+L二0,主电路开 关元件为理想元件,其通断可用开关系数描述:£_^ =""一附4"^一"及 ^"^ = MK—^及 j"血 • • •式中,m。,/^,^是开关系数。表1给出主电路各工作模式对应开关系数的值。其中对 于每一相,上管开通对应状态"l",下管开通对应状态"O"。表l主电路工作模式与开关系数关系表<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column></row>
<table>根据坐标变换理论可得到在d _g坐标系下的并联APF主电路的数学模型为:
f炎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formula>
(2)采用逆系统方法将其解耦为伪线性系统 选取系统的状态量为A-^, jc2=", x3="&,系统输入为1/1=/^, M2=w9,则系统
的输出为M-A, 这样数学模型改写为: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formula>
根据求逆算法,可以得出上式的逆系统: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formula>
因此通过逆系统方法获得的伪线性系统为:^=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formula>(3)采用线性二次型最优调节器(LQR)设计满足一定指标的控制器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器由于其不仅能够克服测量噪声,并且能处理非线性干扰,己成 为反馈系统设计的一种重要工具。容易验证式伪线性系统的能控性,并定义如下的目标函 数:«/ = "(/2^ + //??^,其中2,及分别是输出变量和输入变量的加权矩阵:《=2^0,
f-及.由最优控制理论可知,最优控制规律为:y 她,其中M为最优反馈矩阵。 选取加权阵Q-diag(6,6), R = diag(0.1,0.1),使系统具有期望的动态响应和鲁棒特性。
(4)补偿电流参考值的检测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p、检测法原理是,三相负载电流减去三相基波电流即可得
到谐波电流。若需要检测谐波和无功电流之和时,只需要断开计算^的通道即可。将检测 到的谐波电流经过坐标变换可得到在c/i坐标系下的补偿电流的参考值/;和4 。 "^和"1 分别为"&的反馈值和给定值,两者之差经PI调节器后得到调节信号AZp,它叠加到瞬时有 功电流的直流分量5上,这样使得APF的补偿量中包含一定的基波有功电流分量,从而使
APF的直流侧与交流侧交换能量,将"&调节至给定值。
如图1所示,由传统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主电路模型可以看出,并联APF是一个多输 入、多输出的非线性系统,补偿电流在d-《坐标系下的电流分量间存在着耦合关系,为了 得到良好的控制效果需要对这两变量进行解耦,利用逆系统的理论构建出解耦后的伪线性
系统,得出伪线性系统为:y =
f1 0 0 s一1
如图2所示,对所得到的伪线性系统,采用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理论设计控制器,通 过适当选择性能指标中的各权矩阵,可以兼顾系统的各种控制性能要求(如快速性、准确 性、稳定性和灵敏性)等。将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系统串联逆系统后组成的伪线性系统的
微分方程转化为状态空间表达式如下:
0 0 1 0
X +
0 0 0 1
1 0—
少= 0 1
其中^ =[芹凡]7为状态变量,"[^y/为输出变量,^D^2f为输入变量。 用二次型理论进行系统的优化设计,就是使系统加入最佳控制信号"'(,)=-Mc(O,其中M-及—》7,使得二次型性能指标选取最小值。其中P为下式所示解黎卡提方程的非负 定解。
iM + f尸-尸5i?"^尸+ CrgC = 0
为了使系统具有期望的动态响应,必须选择合适的加权矩阵g(O、及(O。加权阵g(O、
及(O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经验和试探。在反复试验后,选取加权阵为C^diag(6,6), R = diag(O.l,O.l),并采用Matlab中的lqry函数来实现上述控制器的求解,其调用格式为:
[K,S,E]-lqiy(sys,Q,R,N),
从而可得到最优控制矩阵M为:
「7.7460 0 _
M =
L 0 7.7460_
如图3所示,负载采用三相全控整流桥,整流器的直流侧为阻感负载,T为整流变压 器,谐波电流检测电路即指令电流运算电路,作用是根据补偿目的得出补偿电流的指令信 号,电流跟踪控制电路采用逆系统控制方法,保证补偿电流跟踪其指令信号的变化,有源 电力滤波器控制系统采用全数字化控制方案设计,以TI公司TM320LF2812 DSP芯片为核 心,辅以相应的外部采样调理电路、逆系统方法跟踪控制电路及驱动电路等,实现了电压 电流信号的采集、调理,谐波和无功电流计算,电流跟踪控制等功能。APF对互感器的要 求比较高,本发明中采用LEM公司的LAP-58P电流互感器和LV100电压互感器,对电流 和电压进行实时测量。互感器将主电路中的电流信号变换成小电流信号送入A/D采样调理 板,信号进入调理板后先经过电阻将电流信号转变为电压信号,再经过低通滤波器。驱动 芯片选择三菱公司的专用厚膜芯片M57926L。该芯片是N沟道大功率IGBT模块的驱动芯 片,能驱动600V/400A和1400V/200A的IGBT。
控制系统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1) 检测三相负载电流^、 ^>、 ^,并通过信号调理电路送至TMS320F2812的AD 采样口;
2) 通过a相过零同步信号检测电路定位电源电压a相过零点,以便于正弦表和余弦表 的复位;将过零点检测信号送入倍频器,产生256倍频,启动ADC采样。
93) 由三相负载电流、主电路直流侧电容电压的反馈值以及经过a相过零同步信号复位 的正余弦表,采用基于三相电路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谐波电流检测方法,利用 TMS320F2812软件编程计算出谐波和无功电流的指令值,通过数据总线将计算结果送出, 并利用DA转换芯片将基准电流数字信号转变为模拟信号;
4) 根据指令电流与有源电力滤波器输出的实际补偿电流进行比较产生基本的PWM信 号,并将该PWM信号经过驱动电路产生控制开关通断的驱动信号,从而使得有源滤波器 输出电流跟踪指令电流变化并使直流侧电压达到稳定值。
由于本系统采用全数字化控制方案,软件设计比较复杂,其中负载电流和直流侧电压 采样、谐波和无功电流计算、直流电压控制都要利用软件来实现。而硬件系统中的控制板 采用合众达的SEED—DEC2812系统,它集成了 DSP、 SRAM、 A/D、 PWM、 UART、 CAN、 USB、 D/A和串行EEPROM+RTC实时时钟等外设,大大方便了硬件系统的设计。
如图4所示,首先主程序开始,关闭所有外部中断,对系统外设及变量进行初始化, 并使能外部中断EXINT1,开放全局中断,等待中断,本发明中控制系统软件主程序完成 系统控制模块、外设模块初始化以及一些全局变量定义。系统模块初始化主要包括:
1) 通过对PLL时钟预定标位的设置,决定PLL的倍频系数,本文设计DSP系统频率 为150MHz;
2) 对控制系统需要用到的各个外设时钟进行设置,包括ADC模块、EVA模块等;
3) 看门狗控制器的设置,当系统发生混乱时,产生看门狗复位;
4) 设置I/0口复用控制寄存器;
5) 设置中断屏蔽寄存器,使能将要用到的中断级别。
外设模块初始化设置主要包括:外部中断EXINT1、 ADC模数转化模块以及EVA模块 的初始化。全局变量主要包含一些标志位设置,如控制电源启动信号标志位15V—SW—Flag; 启动DAC转换标志位DAC—EN—Flag。
如图5所示,首先进入ADC一ISR入口,读取ADCRESULT值并转化为实际电流值, TMS320F2812的模数转换模块带有一个内置采样和保持的12位的转换器,并具有16个模 拟输入通道(ADCIN0〜ADCIN15)。只要让系统信号经过信号预处理装置后接入ADC的 模拟量输入通道,A/D转换启动后该模块即可自动完成模拟量到数字量的转换,程序剩下要做的工作只是访问ADC用来存储转换结果的结果寄存器(ADCRESULT0〜 ADCRESULT15)即可,然后依次调用计算谐波指令电流子程序和逆系统控制子程序等,
在逆系统控制子程序中,首先计算出开关系数附。、附6、 we,在定时器中断时,根据m。、
m6、附e的值调用表l,推断出开关器件的导通状态,如果其值大于O,说明上管导通,如 果其值小于O,说明下管导通,以此作为驱动信号。
如图6和图7所示,利用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检测法,由一个锁相环(PLL)和 一个正、余弦信号发生电路等到与a相电网电压同相位的正弦信号和对应的余弦信号,根
据定义计算出/p和/g,经低通滤波器(LPF)滤波得到其直流分量];和5,再通过坐标变换
可得出/y、 /6/、 ^,三相负载电流减去三相基波电流即可得到谐波电流。将检测到的谐波 电流经过坐标变换可得到在d-《坐标系下的补偿电流的参考值/;和C 。 和"二分别为 的反馈值和给定值,两者之差经PI调节器后得到调节信号A/p,它叠加到瞬时有功电流的 直流分量5上,这样使得APF的补偿量中包含一定的基波有功电流分量,从而使APF的直
流侧与交流侧交换能量,将"^调节至给定值。谐波电流指令值计算出以后,经过逆系统方
法实现的跟踪控制电路产生PWM信号,具体实现谐波电流的补偿功能。程序实现时,读 取ADC转换结果,通过坐标变换得到fp和々,并经低通滤波器得到其直流分量,将通过PI
调节器取值的A/。叠加到r。上,然后通过坐标变换,其值与待检测电流值相减,得到结果。
11
Claims (1)
1、一种有源电力滤波器的逆系统控制器的实现方法,其特征是按如下步骤: 1)建立在d-q坐标系下并联的有源电力滤波器主电路的数学模型为: <maths id="math0001" num="0001" ><math><![CDATA[ <mfenced open='{' close=''> <mtable> <mtr> <mtd> <mfrac> <msub> <mi>di</mi> <mi>cd</mi> </msub> <mi>dt</mi> </mfrac> <mo>=</mo> <msub> <mi>ωi</mi> <mi>cq</mi> </msub> <mo>-</mo> <msub> <mi>Ri</mi> <mi>cd</mi> </msub> <mo>-</mo> <mfrac> <msub> <mi>u</mi> <mi>dc</mi> </msub> <mi>L</mi> </mfrac> <mo>*</mo> <msub> <mi>m</mi> <mi>d</mi> </msub> <mo>+</mo> <mfrac> <msub> <mi>u</mi> <mi>sd</mi> </msub> <mi>L</mi> </mfrac> </mtd> </mtr> <mtr> <mtd> <mfrac> <msub> <mi>di</mi> <mi>cq</mi> </msub> <mi>dt</mi> </mfrac> <mo>=</mo> <mo>-</mo> <msub> <mi>ωi</mi> <mi>cd</mi> </msub> <mo>-</mo> <msub> <mi>Ri</mi> <mi>cq</mi> </msub> <mo>-</mo> <mfrac> <msub> <mi>u</mi> <mi>dc</mi> </msub> <mi>L</mi> </mfrac> <mo>*</mo> <msub> <mi>m</mi> <mi>q</mi> </msub> <mo>+</mo> <mfrac> <msub> <mi>u</mi> <mi>sq</mi> </msub> <mi>L</mi> </mfrac> </mtd> </mtr> <mtr> <mtd> <mfrac> <msub> <mi>du</mi> <mi>dc</mi> </msub> <mi>dt</mi> </mfrac> <mo>=</mo> <mfrac> <mn>1</mn> <mi>C</mi> </mfrac> <mrow> <mo>(</mo> <msub> <mi>m</mi> <mi>d</mi> </msub> <mo>*</mo> <msub> <mi>i</mi> <mi>cd</mi> </msub> <mo>+</mo> <msub> <mi>m</mi> <mi>q</mi> </msub> <mo>*</mo> <msub> <mi>i</mi> <mi>cq</mi> </msub> <mo>)</mo> </mrow> </mtd> </mtr> </mtable> </mfenced>]]></math></maths> 2)对补偿电流在d-q坐标系下的电流分量这两变量进行解耦,利用逆系统的理论构建解耦后的伪线性系统为:<maths id="math0002" num="0002" ><math><![CDATA[ <mrow> <mi>y</mi> <mo>=</mo> <mfenced open='[' close=']'> <mtable> <mtr> <mtd> <msup> <mi>s</mi> <mrow> <mo>-</mo> <mn>1</mn> </mrow> </msup> </mtd> <mtd> <mn>0</mn> </mtd> </mtr> <mtr> <mtd> <mn>0</mn> </mtd> <mtd> <msup> <mi>s</mi> <mrow> <mo>-</mo> <mn>1</mn> </mrow> </msup> </mtd> </mtr> </mtable> </mfenced> <mi>γ</mi> <mo>;</mo> </mrow>]]></math> id="icf0002" file="A2009101843100002C2.tif" wi="29" he="12" top= "96" left = "71" img-content="drawing" img-format="tif" orientation="portrait" inline="yes"/></maths> 3)使伪线性系统加入最佳控制信号u*(t)=-Mx(t),其中M=R-1BTP,使二次型性能指标选取最小值,P为下式所示解黎卡提方程的非负定解: PA+ATP-PBR-1BTP+CTQC=0 其中:加权阵Q=diag(6,6),R=diag(0.1,0.1),采用Matlab中的lqry函数实现求解,其调用格式为: [K,S,E]=lqry(sys,Q,R,N), 得到最优逆系统控制矩阵M为: <maths id="math0003" num="0003" ><math><![CDATA[ <mrow> <mi>M</mi> <mo>=</mo> <mfenced open='[' close=']'> <mtable> <mtr> <mtd> <mn>7.7460</mn> </mtd> <mtd> <mn>0</mn> </mtd> </mtr> <mtr> <mtd> <mn>0</mn> </mtd> <mtd> <mn>7.7460</mn> </mtd> </mtr> </mtable> </mfenced> </mrow>]]></math></maths> 4)将检测到的谐波电流经过坐标变换得到在所述d-q坐标系下的补偿电流的参考值icp*和icq*,udcf和udc*分别为udc的反馈值和给定值,两者之差经PI调节器后得到调节信号Δip,叠加到瞬时有功电流的直流分量<overscore>ip</overscore>上,使有源电力滤波器的补偿量中包含基波有功电流分量,使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直流侧与交流侧交换能量,将udc调节至给定值。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84310A CN101630842A (zh) | 2009-08-12 | 2009-08-12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逆系统控制器的实现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84310A CN101630842A (zh) | 2009-08-12 | 2009-08-12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逆系统控制器的实现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30842A true CN101630842A (zh) | 2010-01-20 |
Family
ID=41575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84310A Pending CN101630842A (zh) | 2009-08-12 | 2009-08-12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逆系统控制器的实现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630842A (zh) |
Cited B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30457A (zh) * | 2011-01-18 | 2011-07-20 | 江苏斯菲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谐波电流抵消模块 |
CN102623997A (zh) * | 2012-03-28 | 2012-08-01 | 江苏大学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反馈线性化双滞环复合控制器实现方法 |
CN102655326A (zh) * | 2012-05-10 | 2012-09-05 | 江苏大学 | 一种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神经网络逆控制器构造方法 |
CN102969716A (zh) * | 2012-10-26 | 2013-03-13 | 集美大学 | 船舶电网有源滤波控制方法 |
CN103199547A (zh) * | 2013-03-29 | 2013-07-10 | 湖南大学 | Pwm整流器与静止无功补偿器联合运行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3199546A (zh) * | 2013-03-29 | 2013-07-10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最优二次调节器及其设计方法 |
CN103457290A (zh) * | 2013-08-30 | 2013-12-18 | 山西合创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igbt开关微电网与大电网智能传输功角补偿装置 |
CN103501011A (zh) * | 2013-09-27 | 2014-01-08 | 西安理工大学 | Statcom的矩阵形式间接电流控制方法 |
CN104317195A (zh) * | 2014-09-28 | 2015-01-28 | 重庆邮电大学 | 一种基于改进极限学习机的非线性逆模型控制方法 |
CN106849710A (zh) * | 2017-03-23 | 2017-06-13 | 燕山大学 | 一种电压型四桥臂高频链矩阵式整流器及补偿方法 |
CN106849086A (zh) * | 2017-04-01 | 2017-06-13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厂发电系统中电力滤波设备和方法 |
CN108718092A (zh) * | 2011-11-25 | 2018-10-30 | 科姆赛斯公司 | 用于减少谐振的有源滤波器 |
CN110323748A (zh) * | 2019-05-28 | 2019-10-11 |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电流控制器优化控制方法 |
CN112152250A (zh) * | 2020-09-21 | 2020-12-29 | 四川大学 | 考虑桥臂电流抑制的柔性直流故障电流联合限制方法 |
CN113326469A (zh) * | 2021-08-02 | 2021-08-31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一种基于分级状态机的信号解耦方法 |
-
2009
- 2009-08-12 CN CN200910184310A patent/CN101630842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30457A (zh) * | 2011-01-18 | 2011-07-20 | 江苏斯菲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谐波电流抵消模块 |
CN108718092B (zh) * | 2011-11-25 | 2022-08-19 | 科姆赛斯公司 | 用于减少谐振的有源滤波器 |
CN108718092A (zh) * | 2011-11-25 | 2018-10-30 | 科姆赛斯公司 | 用于减少谐振的有源滤波器 |
CN102623997A (zh) * | 2012-03-28 | 2012-08-01 | 江苏大学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反馈线性化双滞环复合控制器实现方法 |
CN102655326A (zh) * | 2012-05-10 | 2012-09-05 | 江苏大学 | 一种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神经网络逆控制器构造方法 |
CN102969716A (zh) * | 2012-10-26 | 2013-03-13 | 集美大学 | 船舶电网有源滤波控制方法 |
CN103199546B (zh) * | 2013-03-29 | 2015-01-28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最优二次调节器及其设计方法 |
CN103199546A (zh) * | 2013-03-29 | 2013-07-10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最优二次调节器及其设计方法 |
CN103199547B (zh) * | 2013-03-29 | 2014-03-05 | 湖南大学 | Pwm整流器与静止同步补偿器联合运行系统的控制方法 |
CN103199547A (zh) * | 2013-03-29 | 2013-07-10 | 湖南大学 | Pwm整流器与静止无功补偿器联合运行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3457290A (zh) * | 2013-08-30 | 2013-12-18 | 山西合创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igbt开关微电网与大电网智能传输功角补偿装置 |
CN103457290B (zh) * | 2013-08-30 | 2015-09-16 | 山西合创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igbt开关微电网与大电网智能传输功角补偿装置 |
CN103501011B (zh) * | 2013-09-27 | 2015-12-09 | 西安理工大学 | Statcom的矩阵形式间接电流控制方法 |
CN103501011A (zh) * | 2013-09-27 | 2014-01-08 | 西安理工大学 | Statcom的矩阵形式间接电流控制方法 |
CN104317195B (zh) * | 2014-09-28 | 2017-02-08 | 重庆邮电大学 | 一种基于改进极限学习机的非线性逆模型控制方法 |
CN104317195A (zh) * | 2014-09-28 | 2015-01-28 | 重庆邮电大学 | 一种基于改进极限学习机的非线性逆模型控制方法 |
CN106849710A (zh) * | 2017-03-23 | 2017-06-13 | 燕山大学 | 一种电压型四桥臂高频链矩阵式整流器及补偿方法 |
CN106849086A (zh) * | 2017-04-01 | 2017-06-13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厂发电系统中电力滤波设备和方法 |
CN110323748A (zh) * | 2019-05-28 | 2019-10-11 |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电流控制器优化控制方法 |
CN112152250A (zh) * | 2020-09-21 | 2020-12-29 | 四川大学 | 考虑桥臂电流抑制的柔性直流故障电流联合限制方法 |
CN113326469A (zh) * | 2021-08-02 | 2021-08-31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一种基于分级状态机的信号解耦方法 |
CN113326469B (zh) * | 2021-08-02 | 2021-11-02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一种基于分级状态机的信号解耦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30842A (zh)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逆系统控制器的实现方法 | |
CN102623997B (zh)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反馈线性化双滞环复合控制器实现方法 | |
CN104578884B (zh) | 一种低电压微电网多逆变器并联电压不平衡控制方法 | |
CN102868183B (zh) | 单相并网逆变器的基于多谐振滑模面的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 | |
CN102655327B (zh) | 一种含参数摄动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 | |
CN101615854B (zh) | 电网电压不平衡下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控制方法 | |
CN102142694B (zh) | 基于旋转坐标变换的三相并网逆变器电流解耦控制方法 | |
CN103401243B (zh) | 一种指定次谐波补偿apf的谐波检测和控制方法 | |
CN101202446A (zh)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延时处理方法及系统 | |
CN104659813B (zh) | 一种快速谐波环流抑制的多逆变器并联控制方法 | |
CN103267897B (zh) | 一种基于反Park变换的三相锁相环 | |
CN104377725B (zh) | 一种无锁相环三相变流器直接功率预测控制方法 | |
CN103904922A (zh) | 一种基于虚拟磁链定向用于电压型整流器的控制方法 | |
CN104135003B (zh) | 一种基于自抗扰和重复控制的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方法 | |
CN104283219B (zh) | 高频零序电压注入链式statcom电压波动抑制方法 | |
CN102055205A (zh) | 一种基于电压不平衡数学模型的无刷双馈电机网侧变换器控制策略 | |
CN108306295A (zh) | 自适应比例谐振控制有源电力滤波器 | |
CN107579526A (zh) | 一种基于反步滑模的电力弹簧电压控制方法 | |
CN108512250A (zh) | 一种三相大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及降低其输出电流thd的重复控制方法 | |
CN103904693A (zh) | 基于频率自适应虚拟磁链估测的电网同步方法 | |
CN106208138A (zh) | 一种基于虚拟阻抗的分布式电源无交流传感器控制方法 | |
CN104143837A (zh) | 具有参数自适应特性的逆变器无交流电压传感器控制方法 | |
CN105871242A (zh) | 单相双向变流器控制系统 | |
CN104022509A (zh) | 快速准确检测指令信号的多功能电能质量调节器 | |
CN103259290B (zh) | 一种无锁相环的双馈发电机网侧变流器直接电压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10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