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解决现有技术的木材胶粘剂的不足,提供一种耐水性更好,尤其是耐热水性更好的新型木材胶粘剂。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木材胶粘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
水: 100重量份;
含蛋白质的原料: 3~45重量份;
酸度调节剂: 0.01~15重量份;
芳香族化合物: 0.01~15重量份;
固化剂: 0.01~15重量份;
防腐剂: 0.01~15重量份;
粘度调节剂: 0~15重量份;
填料: 0~10重量份;
催干剂: 0~15重量份。
其中,所述的含蛋白质的原料为含蛋白质重量含量5%以上的原料,包括但不限于所有豆类的脱脂豆粉或脱脂豆粕、大豆分离蛋白、脱脂棉籽粕、玉米蛋白粉、玉米醇溶蛋白、小麦蛋白、木薯粗蛋白、花生蛋白、米蛋白、豌豆蛋白、乳清蛋白、单细胞蛋白、脱脂菜粕、鱼粉、明胶、动物骨胶、动物肉骨粉、脱脂蓖麻籽粕、脱脂奶粉、脱脂乳清粉、脱脂蛋粉、脱脂花生粕、所有其它脱脂杂粕、酵母蛋白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的混合物,或上述各含蛋白质原料的蛋白质抽提物,或上述含蛋白质原料与蛋白质抽提物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的酸度调节剂选自有机酸、有机酸盐或有机酸与有机酸盐混合物。
其中,所述的酸度调节剂选自丁烷四羧酸、月桂酸、柠檬酸、柠檬酸钠、苹果酸、酒石酸、富马酸、水杨酸、脂肪酸、奎宁酸、琥珀酸、衣康酸、马来酸、反丁烯二酸、氯乙酸、巯基乙酸、胡罗卜酸、戊二酸、2-氧代-1,5戊二酸、乙二胺四乙酸、己二酸、杜鹃花酸、丙酮酸、丙二酸、壬二酸、癸二酸、乳酸或草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或者是这些酸的各种盐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的芳香族化合物选自单宁类物质或含有三个以下苯环的芳香族化合物。
其中,所述的单宁类物质选自单宁或栲胶;所述的含有三个以下苯环的芳香族化合物选自芳香烃、茶多酚、工业酚、2,3,5-三甲基苯酚、2,3,6-三甲基苯酚、2-氨基二苯砜、三甲基氢醌、2-氯对苯二酚、对叔丁基邻氨基苯酚、3-氯苯酚、对特辛基苯酚、2,4-二氨基苯酚、4-硝基-2-氨基苯酚、麦芽酚、乙基麦芽酚、2,4-二甲基-6-叔丁基苯酚、百里酚、苯硫酚、邻溴苯硫酚、邻羧基苯硫酚、烷基酚、2-叔丁基-4-甲基苯酚、5-硝基邻甲氧基苯酚、二羟基甲苯、2,5-二叔丁基对苯二酚、对异丙基苯硫酚、3-氟-4-氰基苯酚、2-氟苯酚、4-氟苯酚、2,6-二甲基苯酚、3,5-二甲基苯酚、2,3-二氯苯酚、5-硝基愈创木酚钠、3,5-二甲基苯甲酸、苯酚、苯胺、苯酐、苯磺酸、苯磺酸钠、苯亚磺酸、苯亚磺酸钠、苯乙烯、二甲苯、二甲苯磺酸、二甲苯磺酸铵、二甲苯磺酸钠、苯甲酸、苯甲酸钠、甲苯、甲苯胺红、甲苯胺紫红、联苯胺黄、联苯胺、硝基苯、十二烷基苯磺酸、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硝基邻二甲苯、烷基苯磺酸、烷基苯磺酸钠、间苯二酚、间苯二胺、间氨基苯磺酸、间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间苯二甲酸二甲酯五磺酸钠、邻苯二酚、邻苯二甲酸、邻二氯苯、邻氯苯甲醛、邻氯苯甲酸、邻氯苯甲酸钠、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苯二酚、对二甲苯、对苯二甲醛、对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钠、对苯二甲酸二辛酯、对氯苯酚、对甲苯磺酰氯、对甲苯磺酸、对甲苯磺酸钠、对甲苯胺、对苯醌、对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钠、2-氨基-4,6-二甲氧苯嘧啶、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苯甲酰、甲酚磺酸、双酚、邻甲酚、3,4-二甲酚、3,5-二甲酚、三混甲酚、碳硝酚、1-萘酚、2-萘酚、二萘酚、纯间甲酚、2,4-二氯苯酚、2,6-二氯苯酚、2,4,6-三氯苯酚、4-氯-3-甲基苯酚、2,4-二叔丁基苯酚、2,6-二叔丁基苯酚、2,4-二硝基苯酚、2,4,6三溴苯酚、2,6-二氯-4-硝基苯酚、2-甲酚、3-甲酚、4-甲酚、5-硝基邻甲酚、邻仲丁基酚、对叔丁基邻苯二酚、叔丁酚、辛基酚、壬基酚、联苯二酚、对硝基苯酚、间硝基苯酚、邻硝基苯酚、对溴苯酚、邻溴苯酚、酚醚羧酸盐、间对甲酚、间苯三酚、间氨基苯酚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的固化剂选自明矾、乙二胺、三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多乙烯多胺、3-二甲氨基丙胺、3-二乙氨基丙胺、三乙胺、1,6-己二胺、三乙醇胺、N-(2-羟乙基)乙二胺、间苯二甲胺、癸二酸二酰肼、三甲基己二胺、咪唑、2-甲基咪唑、2-乙基咪唑、2-乙基-4-乙基咪唑、二环脒、六亚甲基四胺、均苯四甲酸二酐、苯酮四羧酸二酐、环戊四酸二酐、偏苯三酸酐、十二烯基丁二酸酐、聚壬二酸酐、聚癸二酸酐、纳迪克酸酐、苯酐、2-苯基咪唑、邻苯二甲酸酐、四氢邻苯二甲酸酐、六氢邻苯二甲酸酐、氨基磺酸、马来酸酐、聚马来酸、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甲基六氢邻苯二甲酸酐、甲基纳迪克酸酐、十二烯基琥珀酸酐、氯菌酸酐、均苯四甲酸酐、苯酮甲酸二酐、乙二醇双偏苯三酸酐、甲基环己烯基四酸二酐、偏苯三甲酸酐、聚壬二酸酐、硫酸、盐酸、氯化铵、氯化钴、氯化锰、硫酸铵、氯化亚铜、氯化锶、三氯化铝、氯化铜、氧氯化锆、氯化亚铁、三氯化铁、高氯酸铵、三氯化锑、四氯三氧化二磷、磷钼酸、硅钨酸、杂多酸、硅钨酸铵、硅钨酸钠、氧化锆、硫酸钛、氯化镁、分子筛、硫酸高铈、硫酸铝、硫代硫酸铵、硫酸铝、硫酸铝钾、硫酸铝铵、硫酸铜、硫酸铁铵、硫酸镍、硫酸钾、硫酸钠、过二硫酸钠、硫酸氢钠、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硫酸铁、硫酸亚铁、连二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硝酸铝、硝酸铁、硝酸铜、磷酸二氢铝、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磷酸氢二铵、磷酸铝、三聚磷酸钠、三偏磷酸钠、六偏磷酸钠、次亚磷酸钠、次磷酸铵、焦磷酸钠、焦磷酸铜、硼酸、四硼酸钠、硫氰化钠、溴化铵、溴化铜、溴化亚铜、六亚甲基四胺、固体超强酸、氟钛酸钠、氟硅酸钠、硅酸钠、四氧化三铁、氢氧化铝、钨酸钠、钨酸、钨酸钙、钨酸钾、磷钨酸、磷钨酸钠、仲钨酸铵、偏钨酸铵、三氧化钨、钼酸钠、钼酸铵、二钼酸铵、四钼酸铵、七钼酸铵、八钼酸铵、钼酸钡、三氧化钼、钼酸、草酰氯、盐酸苯肼、苯肼、二氧化硫脲、十溴联苯醚、四氯化锡、氯化亚锡、三[(三甲基硅基)亚甲基]氯化锡、三氯化铈、溴化铝、甲基磺酸锌、阴离子交换树脂、阳离子交换树脂、氯化N-丁基吡啶、N-甲基咪唑、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吡咯烷酮、硫酸氢铵、硫酸高铁铵、硫酸亚铁铵、过硫酸铵、硫酸铁、过硫酸钾、焦硫酸钠、焦硫酸钾、偏重亚硫酸钾、硝酸镁、磷酸二氢铵、磷酸铵、碳酸铵、碳酸氢铵、硅酸钠、重铬酸钠、重铬酸钾、重铬酸铵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的防腐剂选自山梨酸、山梨酸钾、植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乙氧基喹、脱氢乙酸、苯甲酸、苯甲酸钠、丙酸、丙酸钠、丙酸钙、卡松CG、富马酸、富马酸二甲酯、三氯异氰尿酸、双乙酸钠、十二烯基二环己胺、苯并三氮唑、8-羟基喹啉铜、羟基乙酸、五氯酚钠、亚硝酸钠、亚硫酸氢钠、亚硫酸钠、混合甲酚、聚己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对-枯基酚、苯甲酸钾、2,2-二溴-2-氰基乙酰胺、高锰酸钾、脱氢松香胺五氯酚盐、丙酸钾、克菌定、1,2-丙二醇、对二氯苯、β-丙酰内酯、5,6-二氯苯并恶唑酮、2,5-二氯-4-溴苯酚、苯氟磺胺、防霉酚、除粘酮、N-(β,β-二氯乙烯基)水杨酰胺、(2-吡啶硫醇-1-氧化物)钠、1-[(二碘甲基)磺酰]-4-甲苯、五氯硝基苯富马酸二甲酯、4,4-二甲基1,3-恶唑烷、醋酸间苯二酚酯、2-(3,5-二甲基吡唑基)-4-羟基-6-苯基嘧啶、水杨酰苯胺、6-乙酸基-2,4-二甲基-1,3-二恶烷、水杨酸、二硫代2,2’-双(苯甲酰胺)、乙酸钠剂型、乙氧喹、乙二醇苯醚、环氧乙烷、硼砂、亚氯酸钠、氟灭菌丹、甲醋吡喃酮钠、次氯酸钠、甲酸、N-月桂酰肌氨酸钠、四氯苯酞、N-月桂酰-N-甲基-β-丙氨酸钠、麦穗宁、2-巯基苯并噻唑钠、2-巯基苯并噻唑、富马酸、过硼酸钠、呋喃唑酮、过碳酸钠、防腐呋胺、戊二醛、水杨酸钠、脂肪酸甘油酯、缩水甘油、磺胺二甲氧嘧啶(钠)、甘氨酸、磺胺二甲嘧啶、乙二醛、磺胺甲基嘧啶(钠)、三丹油、磺胺甲恶唑、愈创木酚、磺胺甲氧嘧啶、净水龙、磺胺间甲氧嘧啶、氯氟苯脲、菌得清、碘氯苯炔醚、3-磺胺异恶唑、庚酸、2,4,6-三溴酚、六氯酚、丁蜗锡、水杨酸苯脂、苯噻菌清、日柏醇、2,4,6-三氯酚、尿囊素、过氧化氢、休菌清、烷基二(氨基乙基)甘氨酸、间羟基苯甲酸、四氯甲磺酰基吡啶、溴化烷基异喹啉翁、2-羟基联苯、2,3,4,6-四氯酚、异硫氰酸烯丙酯、N-(2-羟基丙基)氨基甲醇、噻菌灵、代森铵、3-羟基异噻唑、四氯甘脲、敌菌灵、对氯苯氧基-3-碘代炔丙基甲醚、2,2’硫代双乙醇、灭菌酮、碘仿、甲基硫菌灵、苯菌灵、3-碘-2’-炔丙基丁基氨基甲酸酯、福美双、洁尔灭、安百亩、百里酚、氯苄乙铵、乳酸、2,3,3-三碘烯丙醇、1,2-苯并异噻唑酮、匀染剂1227、三溴沙仑、匀染剂DC、三-(正丁基)邻苯二甲酸锡、水杨酸苄酯、DL-苹果酸、3,4,4’-三氯对称二苯脲、2,2’-双-(苯甲酰胺)二硫化物、代森锰锌、二氯苯氧氯酚、漂白粉、代森锰、磷酸邻三甲酚酯、杰马II防腐剂、二硫氰酸甲撑酯、1,1,2-三碘-3-乙酸基-1-丙烯、杰马I(Germall I)、邻酰胺、甲氧苄啶、a-溴代苯丙烯醛、灭锈胺、氯硅烷、1-溴-3-乙氧羰氧基-1,2-二碘-1-丙烯、威百亩、三苯基氯化锡、溴硝醇、N,N’-亚甲基-双-(5-甲基恶唑烷)、二氯异氰脲酸(钠)、尼泊金丁酯、甲酸甲酯、10-十一烯酸、尼泊金异丁酯、尼泊金甲酯、霉克净、丁酸、3-甲基-4-异丙基酚、维生素K4、椰氨酸、2-甲基-4-异噻唑酮-3、环烷酸锌、乙酸钙、N-(2-甲基-1-萘基)马来酰肼、十一烯酸锌、丙酸钙、2-甲基喹啉、代森锌、敌菌丹、甲磺酰基四氯吡啶、福美锌、克菌丹、代森环、生物源防霉剂、多菌灵、一氯代-2-苯基酚、杆菌肽A、萎锈灵、代森钠、氯霉素、邻苯二酚、萘淀酮酸、金霉素、烷铵五氯酚、2,4,6-三氯酚(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呋喃那斯、双氢链霉素、氯胺B、对硝基苯甲醛、鱼石脂、氯胺T、呋喃西林、盐酸溶菌酶、洗必泰醋酸盐、感光素101号(NK-19)、乳酸链肽、洗必泰葡糖酸盐、感光素201号(NK-201)、土霉素、洗必泰盐酸盐、感光素301号(NK-343)、青霉素G(钾)、二氧化氯、感光素401号(NK-355)、多粘霉素、三氯异氰脲酸、2-正辛基-异噻唑啉-3-酮、脂肪酸蔗糖酯、1-(3-氯丙烯基)-3,5,7-三氮杂-1-氮翁金刚烷、喹乙醇、四环素、氯丁醇、8-羟基喹啉、甲砜霉素、对氯间甲酚、8-羟基喹啉铜、5-氯-2-(2,4-二氯苯氧基)苯酚、奥基索林酸、2-氯-N-(羟甲基)乙酰胺、九帕拿腙、5-氯-2-甲基-4-异噻唑啉-3-酮、双羟甲基呋喃三嗪、1-氯萘、五氯酚、百菌清、五氯酚铜、对-氯-间二甲酚、五氯酚钠、氯酚醚、月桂酸五氯苯酯、肉桂酸、克霉唑、菲醌、环烷酸铜、聚苯乙烯磺酸铜、苯乙酸、对苯二酸铜、α-溴乙酸苯酯、杂酚油、α-苯乙醇、异噻唑啉酮(CIT/MIT-凯松-卡松)、1,3-二羟甲基-5,5-二甲基海因(乙内酰脲)、5-氯-2-甲基-4-异噻唑啉-3-酮(CIT)、2-甲基-4-异噻唑啉-3-酮(MIT)、乳酸链球菌素、过氧化氢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的粘度调节剂选自魔芋多糖、黄原胶、海藻酸钠、羟丙基淀粉醚、藻酸丙二醇酯、明胶、环状糊精、果胶、卡拉胶、琼脂、阿拉伯树胶、田菁胶、硼酸、卡波树脂、聚乙烯吡咯烷酮、糊精、壳聚糖、水解聚马来酸酐、二甲基亚砜、松香甘油酯、氢化松香甘油酯、松香改性马来酸甘油酯、氢化松香、聚合松香、歧化松香、马来松香、松香乳液、石油树脂乳液、聚乙烯腊、聚乙二醇、聚丁二烯、异氰酸酯、水性异氰酸酯、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聚丁烯、聚异丁烯、醋酸丁酸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或瓜儿豆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的填料选自硅藻土、高岭土、膨润土、滑石粉、玻璃丝棉、岩棉、玻璃粉、细沙、锯末、微硅粉、硅微粉、轻质碳酸钙、活性白土、纤维素、钛白粉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的催干剂选自二甘醇、甘油、丙酮、甲醇、乙醇、工业酒精、乙酸甲酯、乙酸乙酯、正丁醇、异丁醇、邻磺酰苯(甲)酰亚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一种制备新型木材胶粘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室温下,边搅拌边将3~45重量份的含蛋白质的原料、0.01~15重量份的酸度调节剂、0.01~15重量份的芳香族化合物、0.01~15重量份的固化剂、0.01~15重量份的防腐剂、0~15重量份的粘度调节剂、0~10重量份的填料、0~15重量份的催干剂加入到水中,制成新型木材胶粘剂。
优选地是,包括以下步骤:
先将0~15重量份的粘度调节剂加入到水中,加热至50℃~100℃,在搅拌的条件下,使粘度调节剂充分溶解、溶胀或分散;再冷却至70℃以下;再边搅拌边将3~45重量份的含蛋白质的原料、0.01~15重量份的酸度调节剂、0.01~15重量份的芳香族化合物、0.01~15重量份的固化剂、0.01~15重量份的防腐剂、0~10重量份的填料和0~15重量份的催干剂加入,搅拌均匀,充分溶解或分散,制成木材胶粘剂。
更优选地是,还包括以下步骤:将制成的木材胶粘剂用胶体磨和/或均质机进行均质处理制成水剂,然后再经喷雾干燥制成粉剂。
其中,所述的含蛋白质的原料为含蛋白质重量含量5%以上原料,包括但不限于所有豆类的脱脂豆粉或脱脂豆粕、大豆分离蛋白、脱脂棉籽粕、玉米蛋白粉、玉米醇溶蛋白、小麦蛋白、木薯粗蛋白、花生蛋白、米蛋白、 豌豆蛋白、乳清蛋白、单细胞蛋白、脱脂菜粕、鱼粉、明胶、动物骨胶、动物肉骨粉、脱脂蓖麻籽粕、脱脂奶粉、脱脂乳清粉、脱脂蛋粉、脱脂花生粕、所有其它脱脂杂粕、酵母蛋白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的混合物,或上述各含蛋白质原料的蛋白质抽提物,或上述含蛋白质原料与蛋白质抽提物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的酸度调节剂选自有机酸、有机酸盐或有机酸与有机酸盐混合物。
其中,所述的酸度调节剂选自丁烷四羧酸、月桂酸、柠檬酸、柠檬酸钠、苹果酸、酒石酸、脂肪酸、奎宁酸、琥珀酸、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水杨酸、丙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反丁烯二酸、氯乙酸、巯基乙酸、胡罗卜酸、戊二酸、2-氧代-1,5戊二酸、乙二胺四乙酸、己二酸、杜鹃花酸、丙酮酸、乳酸或草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或者是这些酸的各种盐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的芳香族化合物选自单宁类物质或含有三个以下苯环的芳香族化合物。
其中,所述的单宁物质选自单宁或栲胶,所述的含有三个以下苯环芳香族化合物为单宁类物质、芳香烃、茶多酚、工业酚、2,3,5-三甲基苯酚、2,3,6-三甲基苯酚、2-氨基二苯砜、三甲基氢醌、2-氯对苯二酚、对叔丁基邻氨基苯酚、3-氯苯酚、对特辛基苯酚、2,4-二氨基苯酚、4-硝基-2-氨基苯酚、麦芽酚、乙基麦芽酚、2,4-二甲基-6-叔丁基苯酚、百里酚、苯硫酚、邻溴苯硫酚、邻羧基苯硫酚、烷基酚、2-叔丁基-4-甲基苯酚、5-硝基邻甲氧基苯酚、二羟基甲苯、2,5-二叔丁基对苯二酚、对异丙基苯硫酚、3-氟-4-氰基苯酚、2-氟苯酚、4-氟苯酚、2,6-二甲基苯酚、3,5-二甲基苯酚、2,3-二氯苯酚、5-硝基愈创木酚钠、3,5-二甲基苯甲酸、苯酚、苯胺、苯酐、苯磺酸、苯磺酸钠、苯亚磺酸、苯亚磺酸钠、苯乙烯、二甲苯、二甲苯磺酸、二甲苯磺酸铵、二甲苯磺酸钠、甲苯、甲苯胺红、甲苯胺紫红、联苯胺黄、联苯胺、硝基苯、十二烷基苯磺酸、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硝基邻二甲苯、烷基苯磺酸、烷基苯磺酸钠、间苯二酚、邻苯二甲酸、间苯二胺、间氨基苯磺酸、间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间苯二甲酸二甲酯五磺酸钠、邻苯二酚、邻二氯苯、邻氯苯甲醛、邻氯苯甲酸、邻氯苯甲酸钠、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苯二酚、对二甲苯、对苯二甲醛、对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钠、对苯二甲酸二辛酯、对氯苯酚、对甲苯磺酰氯、对甲苯磺酸、对甲苯磺酸钠、对甲苯胺、对苯醌、对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钠、2-氨基-4,6-二甲氧苯嘧啶、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苯甲酰、甲酚磺酸、双酚、邻甲酚、3,4-二甲酚、3,5-二甲酚、三混甲酚、碳硝酚、1-萘酚、2-萘酚、二萘酚、纯间甲酚、2,4-二氯苯酚、2,6-二氯苯酚、2,4,6-三氯苯酚、4-氯-3-甲基苯酚、2,4-二叔丁基苯酚、2,6-二叔丁基苯酚、2,4-二硝基苯酚、2,4,6三溴苯酚、2,6-二氯-4-硝基苯酚、2-甲酚、3-甲酚、4-甲酚、5-硝基邻甲酚、邻仲丁基酚、对叔丁基邻苯二酚、叔丁酚、辛基酚、壬基酚、联苯二酚、对硝基苯酚、间硝基苯酚、邻硝基苯酚、对溴苯酚、邻溴苯酚、酚醚羧酸盐、间对甲酚、间苯三酚、间氨基苯酚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的固化剂选自明矾、乙二胺、三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多乙烯多胺、3-二甲氨基丙胺、3-二乙氨基丙胺、三乙胺、1,6-己二胺、三乙醇胺、N-(2-羟乙基)乙二胺、间苯二甲胺、癸二酸二酰肼、三甲基己二胺、咪唑、2-甲基咪唑、2-乙基咪唑、2-乙基-4-乙基咪唑、二环脒、六亚甲基四胺、均苯四甲酸二酐、苯酮四羧酸二酐、环戊四酸二酐、偏苯三酸酐、十二烯基丁二酸酐、聚壬二酸酐、聚癸二酸酐、纳迪克酸酐、苯酐、2-苯基咪唑、邻苯二甲酸酐、四氢邻苯二甲酸酐、六氢邻苯二甲酸酐、氨基磺酸、马来酸酐、聚马来酸、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甲基六氢邻苯二甲酸酐、甲基纳迪克酸酐、十二烯基琥珀酸酐、氯菌酸酐、均苯四甲酸酐、苯酮甲酸二酐、乙二醇双偏苯三酸酐、甲基环己烯基四酸二酐、偏苯三甲酸酐、聚壬二酸酐、硫酸、盐酸、氯化铵、氯化钴、氯化锰、硫酸铵、氯化亚铜、氯化锶、三氯化铝、氯化铜、氧氯化锆、氯化亚铁、三氯化铁、高氯酸铵、三氯化锑、四氯三氧化二磷、磷钼酸、硅钨酸、杂多酸、硅钨酸铵、硅钨酸钠、氧化锆、硫酸钛、氯化镁、分子筛、硫酸高铈、硫酸铝、硫代硫酸铵、硫酸铝、硫酸铝钾、硫酸铝铵、硫酸铜、硫酸铁铵、硫酸镍、硫酸钾、硫酸钠、过二硫酸钠、硫酸氢钠、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硫酸铁、硫酸亚铁、连二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硝酸铝、硝酸铁、硝酸铜、磷酸二氢铝、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磷酸氢二铵、磷酸铝、三聚磷酸钠、三偏磷酸钠、六偏磷酸钠、次亚磷酸钠、次磷酸铵、焦磷酸钠、焦磷酸铜、硼酸、四硼酸钠、硫氰化钠、溴化铵、溴化铜、溴化亚铜、六亚甲基四胺、固体超强酸、氟钛酸钠、氟硅酸钠、硅酸钠、四氧化三铁、氢氧化铝、钨酸钠、钨酸、钨酸钙、钨酸钾、磷钨酸、磷钨酸钠、仲钨酸铵、偏钨酸铵、三氧化钨、钼酸钠、钼酸铵、二钼酸铵、四钼酸铵、七钼酸铵、八钼酸铵、钼酸钡、三氧化钼、钼酸、草酰氯、盐酸苯肼、苯肼、二氧化硫脲、十溴联苯醚、四氯化锡、氯化亚锡、三[(三甲基硅基)亚甲基]氯化锡、三氯化铈、溴化铝、甲基磺酸锌、阴离子交换树脂、阳离子交换树脂、氯化N-丁基吡啶、N-甲基咪唑、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吡咯烷酮、硫酸氢铵、硫酸高铁铵、硫酸亚铁铵、过硫酸铵、硫酸铁、过硫酸钾、焦硫酸钠、焦硫酸钾、偏重亚硫酸钾、硝酸镁、磷酸二氢铵、磷酸铵、碳酸铵、碳酸氢铵、硅酸钠、重铬酸钠、重铬酸钾、重铬酸铵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的防腐剂选自山梨酸、山梨酸钾、植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乙氧基喹、脱氢乙酸、苯甲酸、苯甲酸钠、丙酸、丙酸钠、丙酸钙、卡松CG、富马酸、富马酸二甲酯、三氯异氰尿酸、双乙酸钠、十二烯基二环己胺、苯并三氮唑、8-羟基喹啉铜、羟基乙酸、五氯酚钠、亚硝酸钠、亚硫酸氢钠、亚硫酸钠、混合甲酚、聚己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对-枯基酚、苯甲酸钾、2,2-二溴-2-氰基乙酰胺、高锰酸钾、脱氢松香胺五氯酚盐、丙酸钾、克菌定、1,2-丙二醇、对二氯苯、β-丙酰内酯、5,6-二氯苯并恶唑酮、2,5-二氯-4-溴苯酚、苯氟磺胺、防霉酚、除粘酮、N-(β,β-二氯乙烯基)水杨酰胺、(2-吡啶硫醇-1-氧化物)钠、1-[(二碘甲基)磺酰]-4-甲苯、五氯硝基苯富马酸二甲酯、4,4-二甲基1,3-恶唑烷、醋酸间苯二酚酯、2-(3,5-二甲基吡唑基)-4--羟基-6-苯基嘧啶、水杨酰苯胺、6-乙酸基-2,4-二甲基-1,3-二恶烷、水杨酸、二硫代2,2’-双(苯甲酰胺)、乙酸钠剂型、乙氧喹、乙二醇苯醚、环氧乙烷、硼砂、亚氯酸钠、氟灭菌丹、甲醋吡喃酮钠、次氯酸钠、甲酸、N--月桂酰肌氨酸钠、四氯苯酞、N-月桂酰-N-甲基-β-丙氨酸钠、麦穗宁、2-巯基苯并噻唑钠、2-巯基苯并噻唑、富马酸、过硼酸钠、呋喃唑酮、过碳酸钠、防腐呋胺、戊二醛、水杨酸钠、脂肪酸甘油酯、缩水甘油、磺胺二甲氧嘧啶(钠)、甘氨酸、磺胺二甲嘧啶、乙二醛、磺胺甲基嘧啶(钠)、三丹油、磺胺甲恶唑、愈创木酚、磺胺甲氧嘧啶、净水龙、磺胺间甲氧嘧啶、氯氟苯脲、菌得清、碘氯苯炔醚、3-磺胺异恶唑、庚酸、2,4,6-三溴酚、六氯酚、丁蜗锡、水杨酸苯脂、苯噻菌清、日柏醇、2,4,6-三氯酚、尿囊素、过氧化氢、休菌清、烷基二(氨基乙基)甘氨酸、间羟基苯甲酸、四氯甲磺酰基吡啶、溴化烷基异喹啉翁、2-羟基联苯、2,3,4,6-四氯酚、异硫氰酸烯丙酯、N-(2-羟基丙基)氨基甲醇、噻菌灵、代森铵、3-羟基异噻唑、四氯甘脲、敌菌灵、对氯苯氧基-3-碘代炔丙基甲醚、2,2’硫代双乙醇、灭菌酮、碘仿、甲基硫菌灵、苯菌灵、3-碘-2’-炔丙基丁基氨基甲酸酯、福美双、洁尔灭、安百亩、百里酚、氯苄乙铵、乳酸、2,3,3-三碘烯丙醇、1,2-苯并异噻唑酮、匀染剂1227、三溴沙仑、匀染剂DC、三-(正丁基)邻苯二甲酸锡、水杨酸苄酯、DL-苹果酸、3,4,4’-三氯对称二苯脲、2,2’-双-(苯甲酰胺)二硫化物、代森锰锌、二氯苯氧氯酚、漂白粉、代森锰、磷酸邻三甲酚酯、杰马II防腐剂、二硫氰酸甲撑酯、1,1,2-三碘-3-乙酸基-1-丙烯、杰马I、邻酰胺、甲氧苄啶、a-溴代苯丙烯醛、灭锈胺、氯硅烷、1-溴-3-乙氧羰氧基-1,2-二碘-1-丙烯、威百亩、三苯基氯化锡、溴硝醇、N,N’-亚甲基-双-(5-甲基恶唑烷)、二氯异氰脲酸(钠)、尼泊金丁酯、甲酸甲酯、10-十一烯酸、尼泊金异丁酯、尼泊金甲酯、霉克净、丁酸、3-甲基-4-异丙基酚、维生素K4、椰氨酸、2-甲基-4-异噻唑酮-3、环烷酸锌、乙酸钙、N-(2-甲基-1-萘基)马来酰肼、十一烯酸锌、丙酸钙、2-甲基喹啉、代森锌、敌菌丹、甲磺酰基四氯吡啶、福美锌、克菌丹、代森环、生物源防霉剂、多菌灵、一氯代-2-苯基酚、杆菌肽A、萎锈灵、代森钠、氯霉素、邻苯二酚、萘淀酮酸、金霉素、烷铵五氯酚、2,4,6-三氯酚(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呋喃那斯、双氢链霉素、氯胺B、对硝基苯甲醛、鱼石脂、氯胺T、呋喃西林、盐酸溶菌酶、洗必泰醋酸盐、感光素101号(NK-19)、乳酸链肽、洗必泰葡糖酸盐、感光素201号(NK-201)、土霉素、洗必泰盐酸盐、感光素301号(NK-343)、青霉素G(钾)、二氧化氯、感光素401号(NK-355)、多粘霉素、三氯异氰脲酸、2-正辛基-异噻唑啉-3-酮、脂肪酸蔗糖酯、1-(3-氯丙烯基)-3,5,7-三氮杂-1-氮翁金刚烷、喹乙醇、四环素、氯丁醇、8-羟基喹啉、甲砜霉素、对氯间甲酚、8-羟基喹啉铜、5-氯-2-(2,4-二氯苯氧基)苯酚、奥基索林酸、2-氯-N-(羟甲基)乙酰胺、九帕拿腙、5-氯-2-甲基-4-异噻唑啉-3-酮、双羟甲基呋喃三嗪、1-氯萘、五氯酚、百菌清、五氯酚铜、对-氯-间二甲酚、五氯酚钠、氯酚醚、月桂酸五氯苯酯、肉桂酸、克霉唑、菲醌、环烷酸铜、聚苯乙烯磺酸铜、苯乙酸、对苯二酸铜、α-溴乙酸苯酯、杂酚油、α-苯乙醇、异噻唑啉酮(CIT/MIT-凯松-卡松)、1,3-二羟甲基-5,5-二甲基海因(乙内酰脲)、5-氯-2-甲基-4-异噻唑啉-3-酮(CIT)、2-甲基-4-异噻唑啉-3-酮(MIT)、乳酸链球菌素、过氧化氢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的粘度调节剂选自魔芋多糖、黄原胶、海藻酸钠、羟丙基淀粉醚、藻酸丙二醇酯、明胶、环状糊精、果胶、卡拉胶、琼脂、阿拉伯树胶、田菁胶、硼酸、卡波树脂、聚乙烯吡咯烷酮、糊精、壳聚糖、水解聚马来酸酐、二甲基亚砜、松香甘油酯、氢化松香甘油酯、松香改性马来酸甘油酯、氢化松香、聚合松香、歧化松香、马来松香、松香乳液、石油树脂乳液、聚乙烯腊、聚乙二醇、聚丁二烯、异氰酸酯、水性异氰酸酯、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聚丁烯、聚异丁烯、醋酸丁酸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或瓜儿豆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的填料选自硅藻土、高岭土、膨润土、滑石粉、玻璃丝棉、岩棉、玻璃粉、细沙、锯末、微硅粉、硅微粉、轻质碳酸钙、活性白土、纤维素、钛白粉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的催干剂选自二甘醇、甘油、丙酮、甲醇、乙醇、工业酒精、乙酸甲酯、乙酸乙酯、正丁醇、异丁醇、邻磺酰苯(甲)酰亚胺种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的含蛋白质的原料的粒度为30~200目。
其中,搅拌速度为10~200转/分。
其中,所述的催干剂的作用是涂胶后加快胶水的干燥速度、其作用机理为利用催干剂沸点低的特性,与水混合后,有较低的共沸点,可以在较低温度下挥发或蒸发,带走胶水中的部分水分,达到加速干燥的目的。
固化剂的作用是促进胶水的固化,降低固化温度,提高耐热水性能。
本发明木材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发明在生产和使用过程(生产人造板的过程)中几乎无甲醛释放,对工人和消费者不会造成由甲醛导致的健康损害。
(2)用本发明的木材胶粘剂胶合而成的胶合板具有较高的耐水性。可用于生产II类胶合板和III类胶合板。
(3)本发明的产品可在室温下储存,无需冷藏,保质期长达1年。而脲醛树脂胶在冷藏条件下的有效期仅为6个月左右。
(4)本发明的胶粘剂可用于制造几乎所有种类的人造板,例如:胶合板、细木工板、定向刨花板(OSB)、刨花板、纤维板、饰面人造板、中密度板、高密度板、硬质纤维板、地板基材、LVL等等。
(5)本发明的木材胶粘剂的固化温度在110℃或110℃以上。使用更加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将100克水放入带搅拌器的容器中,控制搅拌速率为50~200转/分,边搅拌边加入粉碎至80目以上的脱脂棉籽粕粉24克,保持搅拌约20~60分钟,调制成充分均匀的浆液,然后边搅拌边加入8克丁烷四羧酸,保持搅拌约5~20分钟,使其充分溶解,然后边搅拌边加入2克间苯二酚,搅拌约10~30分钟,使其充分溶解,然后边搅拌边加入5克氯化铵,搅拌约10~30分钟,使其充分溶解,然后边搅拌边加入山梨酸钾0.13克,保持搅拌约10~20分钟,使其充分溶解,然后加入硅藻土5克,搅拌均匀。然后边搅拌边加入丙酮5克,搅拌10-20分钟,使其充分溶解,即得本发明的木材胶粘剂。
实施例2
主要步骤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加入100克水后,再边搅拌边加入黄原胶0.3克,加热至100℃,保持搅拌约20~120分钟,使其充分溶解。冷却至70℃以下后,再分别加入其它原辅料。最后用胶体磨和均质机进行均质处理,即得本发明的木材胶粘剂。加入黄原胶可增加胶液的粘度。
实施例3
将100克水放入带搅拌器的容器中,控制搅拌速率为50~200转/分,边搅拌边加入粉碎至80目以上的大豆分离蛋白14克,保持搅拌约20~60分钟,调制成充分均匀的浆液,然后边搅拌边加入8克柠檬酸,保持搅拌约5~20分钟,使其充分溶解,然后边搅拌边加入12克苯甲酸,保持搅拌约10~30分钟,使其充分溶解,再边搅拌边加入8克焦硫酸钾,充分溶解后,再加入8克麦芽酚,搅拌使其充分溶解最后用胶体磨和均质机进行均质处理和喷雾干燥,即得本发明的木材胶粘剂粉剂。
实施例4
将100克水放入带搅拌器的容器中,控制搅拌速率为50~200转/分,再边搅拌边加入瓜尔豆胶4克,加热并保持搅拌,使其充分溶解,边搅拌边加入粉碎至60目以上的明胶15克,在加热的条件下,保持搅拌,使明胶充分溶解,调制成充分均匀的浆液,冷却到70℃以下,然后边搅拌边加入3克酒石酸,保持搅拌约5~20分钟,使其充分溶解,然后边搅拌边加入15克栲胶,保持搅拌约10~30分钟,使其充分溶解,然后边搅拌边加入亚硫酸钠0.05克,保持搅拌约10~20分钟,使其充分溶解;然后边搅拌边加入丙酸2克,保持搅拌约10~20分钟,使其充分溶解,然后加入高岭土10克,搅拌均匀;然后边搅拌边加入甘油3克,搅拌10-20分钟,使其充分溶解,即得本发明的木材胶粘剂。
实施例5
将100克水放入带搅拌器的容器中,控制搅拌速率为50~200转/分,边搅拌边加入粉碎至40目以上的脱脂花生粕粉30克,保持搅拌约20~60分钟,调制成充分均匀的浆液,然后边搅拌边加入15克戊二酸,保持搅拌约5~20分钟,使其充分溶解,然后边搅拌边加入10克磷酸二氢纳,保持搅拌约5~20分钟,使其充分溶解,然后边搅拌边加入10克苯酚,保持搅拌约10~30分钟,使其充分溶解,然后边搅拌边加入苯甲酸0.5克,保持搅拌约10~20分钟,使其充分溶解。然后边搅拌边加入乙酸乙酯0.1克,保持搅拌约10~20分钟,最后用胶体磨和均质机进行均质处理,即得本发明的木材胶粘剂。
实施例6
将100克水放入带搅拌器的容器中,控制搅拌速率为50~200转/分,加热至50℃以上,边搅拌边加入卡波树脂7克与田菁胶8克,保持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冷却至室温,边搅拌边加入粉碎至40目以上的脱脂豆粕和动物骨胶的混合物24克,保持搅拌约20~60分钟,调制成充分均匀的浆液,然后边搅拌边加入10克乳酸,保持搅拌约5~20分钟,使其充分溶解,然后边搅拌边加入10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保持搅拌约10~30分钟,使其充分溶解,然后边搅拌边加入苯甲酸钠3克,保持搅拌约10~20分钟,使其充分溶解。然后加入滑石粉2克与岩棉粉4克,搅拌均匀;最后用胶体磨和均质机进行均质处理和喷雾干燥,即得本发明的木材胶粘剂粉剂。
实施例7
将100克水放入带搅拌器的容器中,加入8克聚乙烯醇,加热并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冷却后,边搅拌边加入粉碎至80目以上的5克脱脂大豆豆粕粉,保持搅拌约20~60分钟,调制成充分均匀的浆液,然后边搅拌边加入14克大豆分离蛋白,保持搅拌约10~40分钟,使其充分溶解或分散,然后边搅拌边加入4克单宁,保持搅拌约10~30分钟,使其充分溶解或分散,然后边搅拌边加入5克柠檬酸,保持搅拌约5~20分钟,使其充分溶解,然后边搅拌边加入5克次亚磷酸钠,搅拌约10~60分钟,使其充分溶解或分散,然后边搅拌边加入5克草酸,保持搅拌约10~30分钟,使其充分溶解或分散,然后边搅拌边加入0.3克苯甲酸钠,搅拌10-60分钟,使其充分溶解,即得本发明的木材胶粘剂。
实施例8
将100克水放入带搅拌器的容器中,控制搅拌速率为50~200转/分,边搅拌边加入粉碎至150目以上的脱脂蓖麻籽粕粉和脱脂奶粉的混合物34克,保持搅拌约20~60分钟,调制成充分均匀的浆液,然后边搅拌边加入3克奎宁酸和5克胡萝卜酸,保持搅拌约5~20分钟,使其充分溶解,然后边搅拌边加入4克单宁和5克麦芽酚,保持搅拌约10~30分钟,使其充分溶解,然后边搅拌边加入亚硫酸氢钠0.3克和硫酸铁0.5克,保持搅拌约10~20分钟,使其充分溶解。再边搅拌边加入黄原胶和果胶的混合物5克,保持搅拌约10~60分钟,使其充分溶解。然后加入玻璃粉1克,搅拌均匀;然后边搅拌边加入二甘醇11克,保持搅拌约10~20分钟,最后用胶体磨进行均质处理,即得本发明的木材胶粘剂。
实施例9
将100克水放入带搅拌器的容器中,控制搅拌速率为50~200转/分,边搅拌边加入粉碎至40目以上的脱脂蓖麻籽粕粉和脱脂奶粉的混合物15克,保持搅拌约20~60分钟,调制成充分均匀的浆液,然后边搅拌边加入衣康酸4克、奎宁酸4克,保持搅拌约5~20分钟,使其充分溶解,然后边搅拌边加入间苯二酚5克、邻苯二甲酸二甲酯3克,保持搅拌约10~30分钟,使其充分溶解,然后边搅拌边加入硅酸钠4克、亚硫酸氢钠0.3克,保持搅拌约10~20分钟,使其充分溶解。再边搅拌边加入二甲基亚砜3克、聚乙烯吡咯烷酮5克,保持搅拌约10~60分钟,使其充分溶解。然后加入玻璃粉1克,搅拌均匀。冷却至室温后,加入乙酸乙酯10克。最后用胶体磨进行均质处理,即得本发明的木材胶粘剂。与实施例8相比较,具有可调节的粘度(粘度在0.001~1.600Pa·s之间),能够满足胶合板对预压强度的要求。同时,固化温度范围扩大为110-220℃,更加方便生产上的应用。
实施例10-14中,各原料的用量如下,制备方法与前述实施例相同
实施例 |
水(克) |
含蛋白质的原料(克) |
酸度调节剂(克) |
芳香族化合物(克) |
固化剂(克) |
防腐剂(克) |
粘度调节剂(克) |
填料(克) |
催干剂(克) |
10 |
100 |
8 |
0.01 |
15 |
10 |
7 |
0.1 |
9 |
0.1 |
11 |
100 |
12 |
1 |
0.1 |
1.5 |
15 |
0 |
0.8 |
3 |
12 |
100 |
25 |
12 |
6 |
5 |
11 |
1 |
7 |
0 |
13 |
100 |
33 |
5 |
2.5 |
2 |
2 |
14 |
8 |
14 |
14 |
100 |
45 |
3 |
10 |
0.1 |
0.5 |
8 |
0 |
9 |
实施例10-14中,各原料具体物质名称如下表:
|
实施例10 |
实施例11 |
实施例12 |
实施例13 |
实施例14 |
水 |
水 |
水 |
水 |
水 |
水 |
含蛋白质的原料 |
米蛋白 |
25%重量的单细胞蛋白和75%重量的脱脂蛋粉 |
动物肉骨粉 |
同等重量的脱脂乳清粉与玉米蛋白粉 |
30%重量的动物骨胶和70%重量的脱脂奶粉 |
酸度调节剂 |
月桂酸 |
40%重量的酒石酸和60%重量的胡萝卜酸 |
50%重量的戊二酸和50%重量的柠檬酸钠 |
丙酮酸 |
同等重量的苹果酸与杜鹃花酸 |
芳香族化合物 |
35%重量的百里酚和65%重量的二萘酚 |
辛基酚 |
间硝苯酚 |
相同重量的对氯苯酚和邻苯二酚 |
20%重量的二羟基甲苯与80%重量二甲苯 |
固化剂 |
三乙胺 |
相同重量的三乙烯四胺和苯酮四羧酸二酐 |
30%重量的十二烯基丁二酸酐与70%重量的癸二酸二酰肼 |
氯菌酸酐 |
高氯酸铵 |
防腐剂 |
苯氟磺胺 |
30%重量的水杨酰苯胺与70%重量的氟灭菌丹 |
乙氧喹 |
相同重量的富马酸与防腐呋胺 |
缩水甘油 |
粘度调节剂 |
二甲基亚砜 |
石油树脂乳液 |
相同重量的聚乙烯腊和壳聚糖 |
30%重量的氢化松香和松香甘油酯 |
糊精 |
填料 |
活性白土 |
相同重量的纤维素与高岭土 |
钛白粉 |
滑石粉 |
硅微粉 |
催干剂 |
甘油 |
乙酸甲酯 |
甲醇 |
10%重量的二甘醇和90%重量的乙醇 |
丙酮 |
本发明的木材胶粘剂在使用时,首先将木材胶粘剂用毛刷均匀地涂刷或喷于干净的杨木单板(厚度3毫米)上,然后组坯,预压,陈化,用热压机进行热压。热压参数为:热压温度110~230℃,压强11~20公斤/平方厘米。所得产品70%的试件70℃水浸泡3小时胶层开裂长度不超过试件边长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