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46710A - 液晶装置、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液晶装置、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46710A
CN101446710A CNA2008101819202A CN200810181920A CN101446710A CN 101446710 A CN101446710 A CN 101446710A CN A2008101819202 A CNA2008101819202 A CN A2008101819202A CN 200810181920 A CN200810181920 A CN 200810181920A CN 101446710 A CN101446710 A CN 1014467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liquid
layer
substrate
bed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8192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铃木克己
大竹俊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446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467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53Reflecting elements
    • G02F1/133555Trans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77Cells with plural compartments or having plurality of liquid crystal microcells partitioned by walls, e.g. one microcell per pixel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63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for applying an electric field parallel to the substrate, i.e. in-plane switching [IP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更简单构造的半透射反射型的液晶装置、该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该液晶装置的电子设备。本应用例的液晶装置(100)包括:作为一对基板的元件基板(10)和对置基板(20);在1个子像素内具有反射显示区域R和透射显示区域T的多个子像素SG;以及隔开被元件基板(10)和对置基板(20)夹持的反射显示区域R和透射显示区域T,并且分别划分多个子像素SG的间隔部(21);在一对基板之间,在由间隔部(21)划分出的反射显示区域R中封入由第一液晶构成的第一液晶层(50a),在由间隔部(21)划分出的透射显示区域T中封入由第二液晶构成的第二液晶层(50b),将第一液晶层(50a)中的反射光的相位差值和第二液晶层(50b)中透射光的相位差值设置为大致相等。

Description

液晶装置、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反射显示区域和透射显示区域的液晶装置、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液晶装置,已知有如下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多条扫描线和多条信号线交叉的阵列基板、以及夹持液晶层并与该阵列基板相对的对置基板,在扫描线和信号线交叉的交叉部,配置各自具有具备反射外来光的部件和相位差膜(phase difference film)的反射部的红、蓝、绿的像素,当设红的像素的相位差膜中的相位差值(phase difference value)为rR、绿的像素的相位差膜中的相位差值为rG、蓝的像素的相位差膜中的相位差值为rB的时候,rR>rG、rG>rB、rR>rB中至少一个成立,并且,120nm<rR<180nm,且110nm<rG<170nm,且80nm<rB<140nm(专利文献1)。
上述液晶显示装置,考虑红、蓝、绿的像素的光学特性来规定这些像素的相位差值,由此,实现防止反射显示时的对比度(contrast ratio)降低和着色的降低。
此外,作为另一液晶装置,已知有如下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由液晶层、以及夹有该液晶层的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构成,在1个像素内具有反射显示部和透射显示部,反射显示部中的液晶层的延迟(retardation)为四分之一波长,相位差板(phase difference plate)的延迟为二分之一波长(专利文献2)。
上述另一液晶显示装置采用所谓的半透射型IPS方式,通过采取上述光学设计,由此能够实现与透射型IPS方式同等的宽视角(wide viewingangle)。
在这些液晶显示装置中,在面向液晶层的一侧形成有相位差膜(相位差板)。作为这种内置型的相位差膜的形成方法,专利文献1中举出将高分子液晶聚合物和感光性树脂的混合物在基板上进行涂敷并由照相蚀刻法(photo-etching process)来构图的例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9284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338256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相位差膜的形成方法中,必须对应红、蓝、绿的像素来对相位差膜进行构图,存在制造工序复杂的问题。
此外,在由照相蚀刻法进行构图的情况下,存在相位差膜形成材料的大部分被白白浪费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课题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作为以下方式或应用例来实现。
(应用例1)
本应用例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基板、将上述一对基板所夹持的区域隔开为反射显示区域和透射显示区域的间隔部、以及在1个像素区域中具有上述反射显示区域和上述透射显示区域的多个像素,在上述一对基板之间,在由上述间隔部划分出的上述反射显示区域中封入有由第一液晶构成的第一液晶层,在由上述间隔部划分出的上述透射显示区域中封入有由第二液晶构成的第二液晶层,上述第一液晶层中的反射光的相位差值和上述第二液晶层中的透射光的相位差值大致相等。
根据该结构,第一液晶和第二液晶被分开封入由间隔部划分出的反射显示区域和透射显示区域中,反射显示区域中的反射光的相位差值和透射显示区域中的透射光的相位差值大致相等。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半透射反射型的液晶装置,其包括具有被进行了光学补偿的反射显示区域和透射显示区域的多个像素。此外,由于进行这样的光学补偿,故与至少在反射显示区域设置相位差膜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半透射反射型的液晶装置的构造。
(应用例2)
上述应用例的液晶装置中,优选为,上述第一液晶层的层厚和上述第二液晶层的层厚大致相等,上述第一液晶的双折射率(birefringence index)为上述第二液晶的双折射率的一半的值。
一般地,液晶层的相位差值,通过将构成液晶层的液晶的双折射率和液晶层的层厚相乘来给出。根据该结构,能够将一对基板之间的间隔部的高度设置为一定,将反射显示区域中的反射光的相位差值和透射显示区域中的透射光的相位差值设置为大致相等。即,能够采用构造简单的所谓单隙(single gap)构造。
(应用例3)
上述应用例的液晶装置中,上述一对基板中的一个基板,在上述反射显示区域中具有调整上述第一液晶层的厚度的液晶层厚调整层,上述第液晶层的层厚可以比上述第二液晶层的层厚小,上述第一液晶的双折射率可以比上述第二液晶的双折射率低。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反射显示区域具有液晶层厚调整层,因此形成所谓的多隙(multi gap)构造。如上所述,液晶层的相位差值,通过将构成液晶层的液晶的双折射率和液晶层的层厚相乘来给出。因此,如果调整反射显示区域中设置的液晶层厚调整层的厚度,则能够扩大双折射率不同的第一液晶和第二液晶的材料选择的自由度。
(应用例4)
上述应用例的液晶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基板中的一个基板,在由上述间隔部划分出的多个上述像素区域中,包括具有多种颜色的滤光元件(filter element)的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
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一种半透射反射型的液晶装置,其构造简单,且可以进行彩色显示。
(应用例5)
上述应用例的液晶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基板中的一个基板,在由上述间隔部划分出的多个上述像素区域中具有:具备多种颜色的滤光元件的彩色滤光片;和在上述反射显示区域中调整上述第一液晶层的厚度的液晶层厚调整层;至少一种颜色的滤光元件所对应的上述液晶层厚调整层的厚度与其他颜色的滤光元件所对应的上述液晶层厚调整层的厚度不同。
根据该结构,通过与滤光元件的颜色相对应来调整液晶层厚调整层的厚度,从而能够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施行了与滤光元件的吸收波长相对应的光学补偿。
(应用例6)
上述应用例的液晶装置中,上述间隔部优选由具有遮光性的材料构成。
根据该结构,由于反射显示区域和透射显示区域由具有遮光性的间隔部隔开并划分,因此即使在2个区域中分别产生漏光,也难以相互影响。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半透射反射型的液晶装置,其构造简单且可以显示更紧凑的图像。
(应用例7)
本应用例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为下述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液晶装置具有:一对基板、以及在1个像素区域中具有反射显示区域和透射显示区域的多个像素,该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间隔部形成工序,在上述一对基板中的一个基板上形成间隔部,以便划分上述多个像素、并隔开上述反射显示区域和上述透射显示区域;以及组装工序,在上述一个基板的由上述间隔部划分出的上述反射显示区域中填充第一液晶,在由上述间隔部划分出的上述透射显示区域中填充第二液晶,接合上述一对基板,由此,将由上述第一液晶构成的第一液晶层和由上述第二液晶构成的第二液晶层夹持;选定上述第一液晶和上述第二液晶,以便上述第一液晶层中的反射光的相位差值和上述第二液晶层中的透射光的相位差值大致相等。
根据该方法,组装工序中,第一液晶和第二液晶被分开填充入由间隔部划分出的反射显示区域和透射显示区域内,使得反射显示区域中的反射光的相位差值和透射显示区域中的透射光的相位差值大致相等。因此,能够制造半透射反射型的液晶装置,该液晶装置包括,具有进行过光学补偿的反射显示区域和透射显示区域的多个像素。此外,由于进行这样的光学补偿,与至少在反射显示区域设置相位差膜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半透射反射型的液晶装置的制造过程。
(应用例8)
上述应用例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上述间隔部形成工序,优选采用具有遮光性的材料来形成上述间隔部。
根据该方法,由于反射显示区域和透射显示区域由具有遮光性的间隔部隔开并划分,因此在反射显示区域和透射显示区域中,即使各自产生漏光,也难以相互影响。因此,能够制造半透射反射型的液晶装置,其构造简单且可以显示更紧凑的图像。
(应用例9)
上述应用例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上述组装工序优选,按照使得上述第一液晶层的层厚和上述第二液晶层的层厚大致相等的方式来接合上述一对基板,且上述第一液晶的双折射率为上述第二液晶的双折射率的一半的值。
根据该方法,能够将一对基板之间的间隔部的高度设置为一定,将反射显示区域中的反射光的相位差值和透射显示区域中的透射光的相位差值设置为大致相等。即,能够采用构造简单的所谓的单隙(single gap)构造来制造半透射反射型的液晶装置。
(应用例10)
上述应用例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中,还包括液晶层厚调整层形成工序,在上述一个基板的由上述间隔部划分出的上述反射显示区域中,形成调整上述第一液晶层的厚度的液晶层厚调整层;上述组装工序也可以在上述反射显示区域中填充双折射率低于上述第二液晶的双折射率的上述第一液晶。
根据该方法,通过在反射显示区域中形成液晶层厚调整层,成为所谓的多隙(multigap)构造。因此,如果调整设置在反射显示区域中的液晶层厚调整层的厚度,则能够扩大双折射率不同的第一液晶和第二液晶的材料选择中的自由度。所以,液晶材料的取得更加容易。
(应用例11)
上述应用例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包括彩色滤光片形成工序,在上述一个基板的由上述间隔部划分出的多个上述像素区域内形成具有多种颜色的滤光元件的彩色滤光片。
根据该方法,能够制造一种半透射反射型的液晶装置,其构造简单,且可以进行彩色显示。
(应用例12)
上述应用例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中,进一步包括:彩色滤光片形成工序,在上述一个基板的由上述间隔部划分出的多个上述像素区域中,形成具有多种颜色的滤光元件的彩色滤光片;以及液晶层厚调整层形成工序,在上述一个基板的由上述间隔部划分出的上述反射显示区域中,形成调整上述第一液晶层的厚度的液晶层厚调整层;上述液晶层厚调整层形成工序,优选形成为使得至少一种颜色的滤光元件所对应的上述液晶层厚调整层的厚度与其他颜色的滤光元件所对应的上述液晶层厚调整层的厚度不同。
根据该方法,通过与滤光元件的颜色相对应来调整液晶层厚调整层的厚度,从而能够实现与滤光元件的吸收波长相对应的光学补偿。
(应用例13)
上述应用例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上述液晶层厚调整层形成工序优选包含:涂敷工序,将含有液晶层厚调整层形成材料的液状体作为液滴涂敷在上述反射显示区域;以及成膜工序,通过对涂敷的上述液状体进行干燥,来形成上述液晶层厚调整层。
根据该方法,由于采用将液状体作为液滴来涂敷的液滴喷射法,因此通过调整液状体的涂敷量,从而能够容易地控制反射显示区域中的液晶层厚调整层的厚度。即,与在基板上对液状体进行整体涂敷来成膜的旋转涂敷(spin coating)等方法相比,能够节省使用材料的浪费,并能够高精度地形成液晶层厚调整层。
(应用例14)
上述应用例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上述彩色滤光片形成工序优选包含:涂敷工序,将包含滤光元件形成材料的至少三种颜色的液状体作为液滴涂敷在多个上述像素区域上;以及成膜工序,将涂敷的上述液状体进行固化,至少形成红、蓝、绿这三种颜色的上述滤光元件。
根据该方法,由于采用将液状体作为液滴来涂敷的液滴喷射法,因此通过调整液状体的涂敷量,能够容易地控制像素区域中的滤光元件的厚度。即,与由光刻蚀法(photolithography)来形成多种颜色的滤光元件的情况相比,能够节省使用材料的浪费,并能够高精度地形成滤光元件。
(应用例15)
上述应用例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上述组装工序优选包含:第一喷射工序,将上述第一液晶作为液滴向上述反射显示区域喷射;以及第二喷射工序,将上述第二液晶作为液滴向上述透射显示区域喷射。
根据该方法,第一液晶和第二液晶各自作为液滴分别喷射在反射显示区域和透射显示区域中。即,由于采用液滴喷射法,可以容易地分别喷射。此外,如果采用喷墨法作为液滴喷射法,则能够在所希望的区域中定量地以较高的精度进行涂敷。
(应用例16)
本应用例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装载有上述应用例的液晶装置、或采用上述应用例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制造出的液晶装置。
根据该构成,由于装载有构造简单的半透射反射型液晶装置,因此能够提供具有优异性能价格比的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液晶装置的电结构的等效电路图。
图2是表示像素的构造的概略平面图。
图3(a)是表示以图2的A—A’线截断的液晶装置的构造的剖面图,(b)是表示以图2的B—B’线截断的液晶装置的构造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液晶装置的光学设计条件的概略图。
图5是表示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6(a)~(e)是表示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概略剖面图。
图7(f)~(g)是表示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概略剖面图。
图8(a)和(b)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液晶装置的构造的概略剖面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10(a)~(d)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概略剖面图。
图11是表示作为电子设备的移动型电话机的概略立体图。
图12(a)和(b)是表示间隔部的配置的概略平面图。
图中:4R、4G、4B...含有滤光元件形成材料的液状体,7...含有液晶层厚调整层形成材料的液状体,10...元件基板,20...作为一对基板中的一个基板的对置基板,21...间隔部,21a...作为由间隔部划分出的像素区域的开口部,22...彩色滤光片,22R、22G、22B...滤光元件,23...取向膜,25、25R、25G、25B...液晶层厚调整层,50...液晶层,50a...第一液晶层,50b...第二液晶层,51...第一液晶,52...第二液晶,100...液晶装置,200...液晶装置,300...作为电子设备的移动型电话机,R...反射显示区域,SG...子像素,T...透射显示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按照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液晶装置>
首先,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图1是表示液晶装置的电结构的等效电路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100具有多个子像素SG。各子像素SG具有:像素电极9;共用电极19;以及用于开关控制像素电极9的TFT(Thin Film Transistor)30。液晶层50处于像素电极9和共用电极19之间。液晶层50的详细情况在后面介绍,液晶层50分成为第一液晶层50a和第二液晶层50b。共用电极19与从扫描线驱动电路90开始延长的共用线3b电连接,这样使得在各子像素SG中保持在共同的电位处。
从数据线驱动电路70开始延长的数据线6a与TFT30的源极电连接。数据线驱动电路70通过数据线6a向各子像素SG供给图像信号S1、S2、...、Sn。上述图像信号S1~Sn可以按该顺序线性顺序地供给,也可以按每组对各个相邻接的多个数据线6a供给。
此外,在TFT30的栅极上电连接有从扫描线驱动电路90开始延长的扫描线3a。将从扫描线驱动电路90按规定的计时以脉冲方式供给扫描线3a的扫描信号G1、G2、...、Gm,按该顺序以线性顺序施加在TFT30的栅极上。像素电极9与TFT30的漏极电连接。
通过将作为开关元件的TFT30按照扫描信号G1、G2、...、Gm的输入仅在一定期间设置为接通状态,以规定的计时将由数据线6a供给的图像信号S1、S2、...、Sn写入像素电极9。通过像素电极9写入液晶的、规定电平的图像信号S1、S2、...、Sn在像素电极9和隔着液晶对置的共用电极19之间保持一定期间。
图2为表示像素的构造的概略平面图。如图2所示,液晶装置100具有以3个子像素SG为单位来构成的多个像素,其中,上述3个像素对应于R(红)、G(绿)、B(蓝)3种颜色的滤光元件22R、22G、22B。以下,将形成1个子像素SG的区域称为子像素区域。在各子像素区域SG中,设置矩形的像素电极9,该像素电极9具有大致按梯子形状形成的多个裂缝(缝隙)29。按照包围像素电极9的外周的方式,配置有扫描线3a、共用线3b以及多根数据线6a。
在扫描线3a和数据线6a的交叉部附近形成TFT30,TFT30与数据线6a和像素电极9电连接。此外,在从平面看几乎与像素电极9重叠的位置上形成有矩形形状的共用电极19。
像素电极9为由ITO等透明导电材料构成的导电膜。在1个子像素SG的像素电极9上形成有17条裂缝29。各裂缝29按如下方式形成:向扫描线3a和数据线6a的两者交叉的方向(图中倾斜方向)延长,在Y轴方向等距离地排列。各裂缝29以大致相同的宽度形成,且相互平行。由此,像素电极9具有多条(图示为16条)带状电极部9c。由于裂缝29具有固定的宽度且等距离地排列着,因此带状电极部9c也具有固定的宽度且等距离地排列着。本实施方式中,裂缝29的宽度和带状电极部9c的宽度全都为4μm。
共用电极19由以下部分构成:由ITO等透明导电材料构成的平面看大致为矩形形状的透明共用电极19t、以及由铝或银等具有光反射性的金属材料构成的平面看大致为矩形形状的反射共用电极19r。透明共用电极19t和反射共用电极19r在双方的边末端处电连接。
反射共用电极19r和与扫描线3a平行延长的共用线3b整体地形成。因此,由透明共用电极19t和反射共用电极19r构成的共用电极19与共用线3b电连接。
反射共用电极19r的形成区域构成该子像素SG的反射显示区域R,透明共用电极19t的形成区域构成透明显示区域T。即,液晶装置100中,反射共用电极19r作为反射层来发挥作用,在各子像素SG内包括反射显示区域R和透射显示区域T。
另外,共用线3b和反射共用电极19r可以各自采用导电膜形成,然后将各部件电连接。作为这种方法,列举如下方法,隔着层间绝缘膜在不同的布线层上形成反射共用电极19r和共用线3b,通过在层间绝缘膜上开口的接触孔(contact hole)将两者连接起来。此外,透明共用电极19t也可以覆盖反射共用电极19r的方式来形成。
TFT30包括:部分形成在扫描线3a上的、由岛状的非晶硅膜形成的半导体层35;将数据线6a进行分支并在半导体层35上延伸的源电极(source electrode)31;以及从半导体层35上向像素电极9的形成区域延长的矩形形状的漏电极(drain electrode)32。
扫描线3a在与半导体层35相对的位置处作为TFT30的栅电极(gateelectrode)来发挥作用。漏电极32和像素电极9通过在两者平面重叠的位置处形成的像素接触孔47电连接。
另外,图示的子像素SG中,平面看像素电极9和共用电极19重叠的区域,由于作为该子像素SG的电容来发挥作用,因此不必为了保持像素信号而在子像素SG的形成区域内设置另外的保持电容,就能够得到较高的开口率(aperture ratio)。
参照图3,更详细地说明液晶装置100的构造。图3是表示液晶装置的构造的概略剖面图。详细地,图3(a)为以图2的A—A’线截断的剖面图,图3(b)为以图2的B—B’线截断的剖面图。
如图3(a)所示,液晶装置100通过一对基板中的作为一个基板的对置基板20和作为另一个基板的元件基板10来夹持液晶层50,其中,元件基板10具有像素电极9和共用电极19。在元件基板10和对置基板20相夹的区域(显示区域)中,包括彩色滤光片22和间隔部21,其中,间隔部21按每个子像素SG(每种颜色)划分彩色滤光片22(22G),并且隔开反射显示区域R和透射显示区域T。
在由间隔部21划分出的反射显示区域R中封入第一液晶层50a,在由间隔部21划分出的透射显示区域T中封入第二液晶层50b。第一液晶层50a和第二液晶层50b的层厚(单元厚)d大致相等。
在这样进行反射显示和透射显示的液晶装置100中,光学设计方面存在如下问题:由反射共用电极19r反射的外来光(反射光)和透过透射显示区域T的透射光中,如果产生相位的差,则在进行反射黑显示时产生着色,难以得到高对比度的反射显示。这是因为:反射光相对于透射光而言经过成倍以上的光程从对置基板20侧射出。
上述相位的差、所谓相位差值(延迟:retardation)通过将液晶的双折射率Δn和层厚d相乘来给出。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具有正的电介质各向异性(positivedielectric anisotropy)且双折射率Δn不同的第一液晶和第二液晶,在一对基板之间,在由间隔部21划分出的反射显示区域R夹持由第一液晶构成的第一液晶层50a,在由间隔部21划分出的透射显示区域T夹持由第二液晶构成的第二液晶层50b。通过将第一液晶的双折射率设置为第二液晶的双折射率的一半的值,由此即使为大致相等的层厚d,也可以设为:反射显示区域R中的第一液晶层50a的相位差值相对透射显示区域T中的第二液晶层50b的相位差值而言大致为二分之一。由此,就消除了透过透射显示区域T的光(透射光)、和入射到反射显示区域R并由反射共用电极19r反射,再入射到上偏振片(polarizing plate)24的光(反射光)之间的相位的差。
该情况下,将第一液晶的双折射率设为Δn1,将第二液晶的双折射率设为Δn2,则2Δn1=Δn2。此外,将λ设为光的波长,则选定第一液晶,以使得Δn1×d=λ/4。另一方面,选定第二液晶,以使得Δn2×d=λ/2。另外,层厚d不一定是恒定的,具有液晶装置100制造时的偏差。因此,为了不发生实际上的透射显示、反射显示中的不良,最好控制上述偏差。换句话说,如果承认制造时的上述偏差,则上述透射光和反射光中的相位也可以具有起因于上述偏差的差。
在由透明的玻璃等构成的元件基板10上,形成有扫描线3a、共用电极19和共用线3b。以覆盖这些扫描线3a、共用电极19和共用线3b的方式,形成有由氧化硅薄膜等构成的绝缘薄膜11。在绝缘薄膜11上,形成有:构成TFT30的岛状的半导体层35;和半导体层35一部分重叠的源电极31(数据线6a);以及漏电极32。覆盖这些半导体层35、源电极31和漏电极32,形成有由氧化硅薄膜或树脂膜构成的层间绝缘膜12。在层间绝缘膜12上,形成像素电极9,通过贯通层间绝缘膜12而到达漏电极32的像素接触孔47,电连接像素电极9和漏电极32。共用电极19中的透明共用电极19t和反射共用电极19r的边界,就位于隔开透射显示区域T和反射显示区域R的间隔部21的正下方。
覆盖像素电极9,形成有由聚酰亚胺(polyimide)等构成的取向膜(alignment film)18。取向膜18被实施摩擦取向(rubbing)等取向处理使液晶在规定方向上取向。本实施方式中,基于取向膜18的取向限制方向与数据线6a的延伸方向平行,为与像素电极9的裂缝29的延伸方向相交叉的方向。
与元件基板10相同,在由透明的玻璃等构成的对置基板20上,朝向液晶层50侧依次形成有:彩色滤光片22(22G)、第一液晶层50a、第二液晶层50b、实际划分这些构成要素的间隔部21以及取向膜23。此外,在对置基板20的表面(与液晶层50侧相反一侧的表面)上,粘贴有上偏振片24。上偏振片24和元件基板10侧的下偏振片14的光学配置为正交尼科耳透镜(cross Nicol)。对各取向膜18、23进行摩擦取向,使得构成第一液晶层50a和第二液晶层50b的液晶分子,在一对基板之间,按照具有规定的角度且与两基板面平行的方向取向。
间隔部21是被称为黑矩阵(BM:black matrix)的部件。其形成方法,举出例如,采用胶版印刷(offset printing)等印刷法在对置基板20的表面上作为遮光性材料对含有黑色颜料等的树脂材料进行构图。此外,如果选择具有感光性的材料作为上述树脂材料,则可以采用光刻蚀法对全面涂敷的上述树脂材料进行构图。本实施方式中,在划分彩色滤光片22(22G)的同时,设定间隔部21的高度,以便在接合一对基板时确保单元厚d。因此,为了形成厚膜,可以多次层叠来形成。在该情况下,间隔部21的高度大体为3.5~4μm,彩色滤光片22的膜厚大体为1.5~2μm,第一液晶层50a和第二液晶层50b的层厚大体为2μm。此外,优选考虑元件基板10和对置基板20的组装时的Y轴方向的位置精度来决定隔开透射显示区域T和反射显示区域R的间隔部21的Y轴方向的长度(换句话说就是宽度),以便将透明共用电极19t和反射共用电极19r的边界设置在该间隔部21的正下方。
彩色滤光片22按照将含有各色滤光元件形成材料(着色材料)的树脂材料填埋至上述间隔部21的开口部的方式来形成。作为形成方法,举出下述方法,采用液滴喷射法涂敷包含上述树脂材料的液状体,干燥涂敷的液状体并形成彩色滤光片22。如果采用这样的液滴喷射法,与采用光刻蚀法来形成的情况相比,可以在由间隔部21划分出的像素区域上不浪费地涂敷必要量的上述液状体。此外,不需要光掩模(photo-mask),能够省去曝光/显影等制造工序。
如图3(b)所示,由各子像素SG的间隔部21划分出的区域中,设置有彩色滤光片22中的各种颜色的滤光元件22R、22G、22B。
各种颜色的滤光元件22R、22G、22B的膜厚大致相同。由此,可以进行彩色显示。另外,不限定为将各滤光元件22R、22G、22B的膜厚设置为大致相同,即使在各个颜色中、或在同色的滤光元件中,也可以在反射显示区域R和透射显示区域T中改变膜厚。由此,能够按照反射显示区域R和透射显示区域T的光学特性来调整显示色的色调或彩度。即,可以进行更好视觉质量的彩色显示。
下面,总结光学设计的条件来说明上述液晶装置100。图4是表示液晶装置的光学设计条件的1例的概略图。如图4所示,液晶装置100的光学设计条件为,上偏振片24的偏振轴(polarization axis)和下偏振片14的偏振轴正交。在像素电极9和共用电极19之间未施加规定的驱动电压的OFF状态下,液晶层50(第一液晶层50a、第二液晶层50b)中的液晶分子的相迟滞轴(slow-axis)的取向方向相对上偏振片24的偏振轴成为平行状态。在像素电极9和共用电极19之间已施加规定的驱动电压的ON状态下,相对上偏振片24的偏振轴以45度的角度相交叉。由此,在OFF状态中,透过下偏振片14的发生偏振的透射光(直线偏振光),由第二液晶层50b给出λ/2的相位,由于透射光的振动方向变换为与上偏振片24的偏振轴正交的方向(与吸收轴平行),因此被遮光。另一方面,反射显示区域R中透过上偏振片24而发生偏振的入射光(直线偏振光),由第一液晶层50a给出λ/4的相位,在可见波长的大致全部范围中大体成为圆偏振光(circularly-polarized light)并入射到反射共用电极19r。由反射共用电极19r反射的反射光,由于在再次入射到上偏振片24时,被转换为与上偏振片24的偏振轴垂直的偏振光,因此未透过光。因此,成为所谓的黑显示状态(常态黑:normally black)。在ON状态中,由于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分别相对上偏振片24和下偏振片14成45度,因此透过彩色滤光片22的透射光及反射光的振动方向与上偏振片24的偏振轴平行并透过上偏振片24。因此,成为与滤光元件22R、22G、22B相对应的彩色显示状态。
以上,本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100是被称为所谓的FFS(Fringe FiledSwitching)方式的装置,即按每个子像素具有反射显示区域R和透射显示区域T,在设置在元件基板10侧的像素电极9和共用电极19之间施加驱动电压,驱动液晶层50(第一液晶层50a和第二液晶层50b)。抑制黑显示时的着色,实现对比度降低较少的反射显示和透射显示。
另外,这样的液晶装置100,在元件基板10的背面侧,配备使用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包括:将来自白色的LED或冷阴极管(cold-cathode tube)等光源的光导入液晶装置100的导光板或扩散板、反射板等。
<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100的制造方法。图5是表示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此外,图6(a)~(e)和图7(f)~(g)为表示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概略剖面图。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100的制造方法,包括:间隔部形成工序(步骤S1);彩色滤光片形成工序(步骤S2);以及取向膜形成工序(步骤S3)。此外,还包括:填充第一液晶的工序(步骤S4);填充第二液晶的工序(步骤S5);以及接合一对基板即元件基板10和对置基板20,以夹持液晶层50的方式进行组装的组装工序(步骤S6)。
图5的步骤S1为间隔部形成工序。步骤S1中,如图6所示,形成具有多个开口部21a的间隔部21。具体地,举出如下方法:在对置基板20的表面上,采用胶版印刷等印刷法涂敷具有遮光性的间隔部形成材料,并进行构图的方法;按照规定的膜厚涂敷具有感光性的间隔部形成材料,通过曝光/显影对间隔部21进行构图的方法。间隔部21以划分上述子像素区域并开口,并且隔开反射显示区域R和透射显示区域T(参照图3)的方式形成。调整间隔部21的膜厚即高度,以便划分之后形成的彩色滤光片22的各滤光元件22R、22G、22B,并且使第一液晶层50a、第二液晶层50b的层厚d(参照图3)成为可以确保的高度(该情况下,3.5~4μm)。然后,进入步骤S2。
图5的步骤S2为彩色滤光片形成工序。步骤S2中,首先,如图6(b)所示,将含有滤光元件形成材料的3色的液状体4R、4G、4B涂敷到各自所希望的开口部21a(由间隔部21划分出的子像素区域)。本实施方式中,将3色的液状体4R、4G、4B分别填充到不同的喷射头1R、1G、1B,相对地扫描各喷射头1R、1G、1B和对置基板20,由此,作为液滴从设置在各喷射头1R、1G、1B上的多个喷嘴2喷射。3色的液状体4R、4G、4B可以大致同时喷射,也可以单独喷射。如果采用例如喷墨头作为喷射头1R、1G、1B,则能够分别将必要量的液状体4R、4G、4B高精度地无浪费地涂敷到所希望的开口部21a上。
另外,在涂敷液状体4R、4G、4B之前,优选对形成间隔部21的对置基板20的涂敷面进行亲液处理,并对间隔部21进行疏液处理。作为亲液处理的方法,举出将氧气作为处理气体的等离子体处理。此外,作为疏液处理的方法,举出将CF4作为处理气体的等离子体处理。通过实施这样的表面处理,从而可以均匀地将液状体4R、4G、4B涂敷在开口部21a内。
下面,通过对涂敷的液状体4R、4G、4B进行干燥,并除去溶剂成分,如图6(c)所示,分别以规定的膜厚(大概1.5~2μm)形成:与红(R)对应的滤光元件22R、与绿(G)对应的滤光元件22G、以及与蓝(B)对应的滤光元件22B。然后,进入步骤S3。
图5的步骤S3为取向膜形成工序。步骤S3中,如图6(d)所示,按照覆盖间隔部21和滤光元件22R、22G、22B的表面的方式来形成取向膜23。作为取向膜23的形成方法,涂敷含有作为取向膜材料的聚酰亚胺或ポリァミック酸(polyamic oxide)的有机溶液,进行除去溶剂成分的干燥/烧成,由此来进行成膜化。作为涂敷方法,举出旋转涂布(spin coating)、细缝涂布(slit coating)等方法、或胶版印刷等印刷法、液滴喷射法。成膜后的取向膜23,对其表面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摩擦取向。另外,在涂敷上述有机溶液之前,也可以实施改善涂敷面的湿润性的表面处理。例如,举出紫外线照射或将氧作为处理气体的等离子处理等。然后,进入步骤S4。
图5的步骤S4为作为向反射显示区域R喷射第一液晶的第一喷射工序的第一液晶填充工序。步骤S4中,如图6(e)所示,将第一液晶51作为液滴喷射到由间隔部21划分出的反射显示区域R中。作为喷射方法,与步骤S2相同,向具有多个喷嘴2的喷射头1A填充第一液晶51,相对地扫描喷射头1A和对置基板20,由此,将第一液晶51作为液滴从喷嘴2喷射。能够将必要量的第一液晶51高精度地、没有浪费地涂敷到各反射显示区域R。然后,进入步骤S5。
图5的步骤S5为作为向透射显示区域T喷射第二液晶的第二喷射工序的第二液晶填充工序。步骤S5中,与步骤S4相同,如图6(e)所示,向喷射头1B填充第二液晶52,相对地扫描喷射头1B和对置基板20,由此,从喷嘴2作为液滴向由间隔部21划分出的透射显示区域T中喷射第二液晶52。能够将必要量的第二液晶52高精度地、没有浪费地涂敷到各透射显示区域T。然后,进入步骤S6。
另外,步骤S4和步骤S5中,根据选定什么样的液晶材料,也考虑到粘度不适于液滴喷射法(喷墨法)的情况。该情况下,优选将液晶材料本身、或喷射头1A、1B加温到室温以上,将粘度设置为大致30mPa·s以下。此外,为了不使2种液晶材料混合到一起,反射显示区域R和透射显示区域T中的涂敷量优选相对必要量减少一点。
此外,2种液晶材料的涂敷,也可以采用同一喷射工序。如果分别填充不同的种类的液晶材料的喷射头1A、1B,以及对置基板20被相对地扫描,则能够大致同时将2种液晶材料喷射到所希望的区域。
此外,上述第一液晶51的双折射率比第二液晶52的双折射率小,选定为一半的值。
图5的步骤S6为组装工序。步骤S6中,首先,如图7(f)所示,在腔室(省略图示)内在规定的位置相对配置已涂敷了第一液晶51和第二液晶52的对置基板20、以及具有像素电极9和共用电极19(反射共用电极19r和透明共用电极19t)的像素基板10。然后,将腔室内设置为减压状态,并脱去在已涂敷的第一液晶51和第二液晶52中溶解的氮、氧、碳酸气体、水蒸气等气体。接着,元件基板10或对置基板20中的任一个上,通过设置为包围具有多个像素的显示区域的密封材料(粘合剂),粘合元件基板10和对置基板20。作为密封材料,能够使用紫外光固化型或热固化型的环氧系粘合剂或丙烯酸系粘合剂。由此,如图7(g)所示,在元件基板10和对置基板20之间封入由第一液晶51构成的第一液晶层50a和由第二液晶52构成的第二液晶层50b。
在这样做成的液晶单元的表里面粘贴上偏振片24和下偏振片14。然后,通过与驱动电路连接,完成液晶装置100。
根据这样的液晶装置100的制造方法,不需要如下工序来进行反射显示区域R和透射显示区域T中的光学性补偿,即:将相位差膜粘贴在液晶单元外的工序、或在液晶单元内形成相位差膜的工序等,因此能够制造以更简单的构造来实现反射显示和透射显示的液晶装置100。
此外,同由同种的材料来构成液晶层50的情况相比,由于将第一液晶51和第一液晶52分开来构成第一液晶层50a和第二液晶层50b,因此能够选定适于反射显示、透射显示的液晶材料来使用。
更进一步地,彩色滤光片形成工序(步骤S2)或液晶填充工序(步骤S4、步骤S5)中,由于采用液滴喷射法(喷墨法),因此能够节省使用材料的浪费,并采用简化后的制造工序高效率地制造液晶装置100。
(实施方式2)
<其他液晶装置>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2的液晶装置和其制造方法。图8(a)和(b)为表示实施方式2的液晶装置的构造的概略剖面图。另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结构的部分采用相同符号进行说明。
如图8(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200,相对上述实施方式1,在反射显示区域R中,还包括调整第一液晶层50a的厚度的液晶层厚调整层25(25G)。基本的光学设计条件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液晶装置100相同,可以采用图4所示的条件。
液晶层厚调整层25(25G)具有透明性和光学的各向同性(opticallyisotropic),在由间隔部21划分出的反射显示区域R中,被层叠在滤光元件22G上。由此,使得反射显示区域R的第一液晶层50a的层厚和透射显示区域T的第二液晶层50b的层厚不同。该情况下,在透射显示区域T中,设第二液晶层50b的层厚为d,在反射显示区域R中,将第一液晶层50a的层厚设为比d更小(薄)的x。
上述液晶层中的相位差值通过将构成该液晶层的液晶的双折射率Δn和层厚相乘来给出。因此,第一液晶层50a的相位差值为Δn1×x。此外,第二液晶层50b的相位差值为Δn2×d。在将反射显示区域R中的反射光的相位差值和透射显示区域T中的透射光的相位差值设置为大致相等的情况下,即,使得2Δn1×x=Δn2×d的情况下,x=(Δn2/2Δn1)d。通过将第一液晶层50a的层厚x设置为小于第二液晶层50b的层厚d,可以使得构成第一液晶层50a的第一液晶51的双折射率Δn1和构成第二液晶层50b的第二液晶52的双折射率Δn2相接近。
因此,可以从光学特性中的温度依赖性(temperature dependence)等特性相类似的液晶材料的类中选定第一液晶51和第二液晶52。因此,液晶材料的选定中的自由度提高了,同时,易于统一反射显示区域R和透射显示区域T的光学特性。
此外,如图8(b)所示,也可以使得液晶层厚调整层25的厚度与各滤光元件22R、22G、22B的颜色相对应而不同。由此,按照各滤光元件22R、22G、22B的吸收波长,可以进行反射显示中的光学的颜色校正。该情况下,以绿色(G)的滤光元件22G所对应的液晶层厚调整层25G为基准,将红色(R)的滤光元件22R所对应的液晶层厚调整层25R设定为更薄,将蓝色(B)的滤光元件22B所对应的液晶层厚调整层25B设定为更厚。
此外,也可以使得各液晶层调整层25R、25G、25B的层厚互相不同。通过使得针对至少1种颜色的滤光元件的液晶层厚调整层25的层厚与针对其他的滤光元件的液晶层厚调整层25的层厚不同,能够取得相应的效果。
<其他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2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图9为表示实施方式2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200的制造方法包括:间隔部形成工序(步骤S11);彩色滤光片形成工序(步骤S12);液晶层厚调整层形成工序(步骤S13);以及取向膜形成工序(步骤S14)。此外,包括:填充第一液晶的工序(步骤S15);填充第二液晶的工序(步骤S16);以及接合一对基板即元件基板10和对置基板20,以夹持液晶层50的方式进行组装的组装工序(步骤S17)。对于与实施实施方式1的液晶装置100的制造方法相同内容的制造工序省略说明。
图10(a)~(d)为表示实施方式2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概略剖面图。
图9的步骤S11为间隔部形成工序。步骤S11中,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步骤S1相同,以划分子像素SG并开口、并且隔开反射显示区域R和透射显示区域T的方式形成间隔部21(参照图6(a))。然后进入步骤S12。
图9的步骤S12为彩色滤光片形成工序。步骤S12中,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步骤S2相同,将含有滤光元件形成材料的3色的液状体4R、4G、4B分别涂敷到所希望的开口部21a(子像素区域),通过对涂敷的液状体4R、4G、4B进行干燥,形成3色的滤光元件22R、22G、22B(参照图6(b)和(c))。然后,进入步骤S13。
图9的步骤S13为液晶层厚调整层形成工序。步骤S13中,如图10(a)所示,首先,将包含液晶层厚调整层形成材料的液状体7涂敷在由间隔部21划分出的反射显示区域R中。在该情况下也采用液滴喷射法(喷墨法),将上述液状体7填充到喷射头1,对喷射头1和对置基板20相对地扫描,由此,作为液滴从设置在喷射头1上的多个喷嘴2喷射。
作为液晶层厚调整层形成材料,例如,采用光固化型的丙烯酸系树脂材料。为了在3色的滤光元件22R、22G、22B上在成膜之后膜厚不同,液状体7在对应的开口部21a上涂敷的涂敷量被设置为不同。
下面,如图10(b)所示,照射紫外线使得液状体7固化,分别形成液晶层厚调整层25R、25G、25B。液晶层厚调整层25R、25G、25B的层厚以液晶层厚调整层25G为基准来设定。另外,液晶层厚调整层形成材料不限于光固化型的丙烯酸系树脂材料,如果能够确保透明性和各向同性,则也可以为热固化型的树脂材料。然后,进入步骤S14。
图9的步骤S14为取向膜形成工序。步骤S14中,如图10(c)所示,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步骤S3相同,按照覆盖间隔部21和液晶层厚调整层25R、25G、25B的方式来形成取向膜23。成膜后的取向膜23,对其表面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摩擦取向。然后,进入步骤S15。
图9的步骤S15为第一液晶填充工序。步骤S15中,如图10(d)所示,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步骤S4相同,将第一液晶51填充到喷射头1A,将第一液晶51作为液滴从多个喷嘴2喷射到由间隔部21划分出的反射显示区域R中。然后,进入步骤S16。
图9的步骤S16为第二液晶填充工序。步骤S16中,如图10(d)所示,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步骤S5相同,将第二液晶52填充到喷射头1B,将第二液晶52作为液滴从多个喷嘴2喷射到由间隔部21划分出的透射显示区域T中。
上述步骤S15和步骤S16中,按滤光元件22R、22G、22B的每种颜色,使得液晶材料的涂敷量不同。然后,进入步骤S17。
图9的步骤S17为组装工序。步骤S17中,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步骤S6相同,将已涂敷第一液晶51和第二液晶52的对置基板20和元件基板10接合并组装。然后,在作出的液晶单元的表面背面上粘贴上偏振片24和下偏振片14。由此,制成图8(a)和(b)所示的液晶装置200。
根据这样的液晶装置200的制造方法,除了上述实施方式1的效果以外,通过进一步地设置液晶层厚调整层25(25R、25G、25B),能够提高第一液晶51和第二液晶52的选择中的自由度。此外,通过使得每个液晶层厚调整层25R、25G、25B的膜厚不同,能够进行反射显示中的显示颜色的颜色校正。
(实施方式3)
<电子设备>
下面,说明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移动型电话机。图11为表示作为电子设备的移动型电话机的概略斜视图。
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型电话机300,具有包括操作用的输入部和显示部301的主体。显示部301中组装有上述液晶装置100或上述液晶装置200以及对该装置进行照明的照明装置。因此,通过利用来自照明装置的透射光的透射显示和利用外来光等入射光的反射显示,可以确认被显示的信息。即,在屋外等足够明亮的环境下,不驱动照明装置,能够利用反射显示来确认信息。即,实现了节省电力、并具有较长的电池寿命移动型电话机300。
移动型电话机300装载有上述实施方式1的液晶装置100或上述实施方式2的液晶装置200、或采用上述液晶装置100的制造方法制造出的液晶装置100或采用上述液晶装置200的制造方法制造出的液晶装置200。因此,能够提供具有可见质量好的显示质量、且性能价格比出色的移动型电话机300。
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外也考虑各种变形例。以下,举出变形例来说明。
(变形例1)
上述实施方式1的液晶装置100中,间隔部21的配置不限于此。图12(a)和(b)为表示间隔部的配置的概略平面图。上述实施方式1中,如图12(a)所示,将间隔部21设置为方格形状,划分各子像素SG(实际上为各滤光元件22R、22G、22B),并且在Y轴方向(同色的滤光元件按长条形状排列的方向)上隔开反射显示区域R和透射显示区域T。相对于此,如图12(b)所示,也可以构成为在与Y轴方向正交的X轴方向上隔开反射显示区域R和透射显示区域T。如此,间隔部21按照什么样的方式来隔开反射显示区域R和透射显示区域T,可以考虑子像素SG的形状或视角特性等而更有效地决定反射显示区域R和透射显示区域T的配置。除此以外,在子像素SG内,也可以按照岛状来隔离反射显示区域R。
(变形例2)
上述实施方式2的液晶制造200中,间隔部21、液晶层厚调整层25的配置并未限于此。例如,图8(a)和(b)中,也可以在对置基板20侧设置彩色滤光片22,在元件基板10侧配置间隔部21和由间隔部21划分出的液晶层厚调整层25。作为这样的结构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此外,由于对置基板20侧的结构简单,因此作为包括彩色滤光片22的原材料基板,可以从外部制造商获得。
(变形例3)
上述实施方式1的液晶装置100中,实现反射显示区域R的子像素SG的结构不限定为具有光反射性的反射共用电极19r。例如,也可以平面来看以与像素电极9同样大小的方式来设置透明共用电极19t,在透明共用电极19t的下层形成具有光反射性的反射层。反射层的形成方法,例如,举出在具有多个凹凸的树脂层上形成Al、Ag等金属薄膜的方法。这样的反射层对应反射显示区域R来形成。据此,能够降低由反射层反射的光的定向性(directivity),实现更明亮的反射显示。
(变形例4)
上述实施方式1的液晶装置100中,3色的滤光元件22R、22G、22B的配置不限定为长条方式。例如,即使镶嵌方式的配置、三角方式的配置,也能够应用上述实施方式1的液晶层50的结构。另外,彩色滤光片22不限定为3种颜色,添加R、G、B以外的颜色作为多色结构也可以。此外,即使不设置彩色滤光片22,只是所谓白黑显示的半透射反射型的液晶面板中也可以应用。
(变形例5)
上述实施方式1的液晶装置100和上述实施方式2的液晶装置200不限定为FFS方式的半透射反射型。例如,可以应用于IPS方式、VA(VerticalAlignment)方式的半透射反射型的液晶面板。此外,开关元件不限为TFT30,TFD(Thin Film Diode)元件也可以。更进一步地,不限定为具有开关元件的无源(active)方式,也可以应用于简单矩阵方式(simplematrix)的液晶装置。
(变形例6)
上述实施方式1的液晶装置100的制造方法中,彩色滤光片22的形成方法,不限定于采用液滴喷射法。也可以采用光刻蚀法形成彩色滤光片22之后,在彩色滤光片22上形成间隔部21。
(变形例7)
上述实施方式2的液晶装置200的制造方法中,使得液晶层厚调整层25按每种显示色而膜厚不同的结构,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不管显示色而将液晶层厚调整层25的膜厚设置为相同。据此,能够去掉制造工序中的膜厚的调整过程,更加简化。
(变形例8)
上述实施方式3中,包括液晶装置100或液晶装置200的电子设备不限定为移动型电话机300。例如,如果装载在笔记本型个人电脑、电子笔记本、显示视频信息的阅读器或DVD播放器、移动型信息终端等电子设备上,也是适合的。

Claims (16)

1.一种液晶装置,包括:
一对基板;
将所述一对基板所夹持的区域隔开为反射显示区域和透射显示区域的间隔部;以及
在1个像素区域内具有所述反射显示区域和所述透射显示区域的多个像素,
在所述一对基板之间,在由所述间隔部划分出的所述反射显示区域中封入有由第一液晶构成的第一液晶层,在由所述间隔部划分出的所述透射显示区域中封入有由第二液晶构成的第二液晶层,
所述第一液晶层中的反射光的相位差值和所述第二液晶层中的透射光的相位差值大致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液晶层的层厚和所述第二液晶层的层厚大致相等,
所述第一液晶的双折射率为所述第二液晶的双折射率的一半的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基板中的一个基板,在所述反射显示区域中具有调整所述第一液晶层的厚度的液晶层厚调整层,
所述第一液晶层的层厚比所述第二液晶层的层厚小,
所述第一液晶的双折射率比所述第二液晶的双折射率低。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基板中的一个基板,在由所述间隔部划分出的多个所述像素区域中包括具有多种颜色的滤光元件的彩色滤光片。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基板中的一个基板,在由所述间隔部划分出的多个所述像素区域中具有:具备多种颜色的滤光元件的彩色滤光片;和在所述反射显示区域中调整所述第一液晶层的厚度的液晶层厚调整层,
至少一种颜色的滤光元件所对应的所述液晶层厚调整层的厚度,与其他颜色的滤光元件所对应的所述液晶层厚调整层的厚度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隔部由具有遮光性的材料构成。
7.一种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液晶装置具有:一对基板;以及在1个像素区域内具有反射显示区域和透射显示区域的多个像素,
该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
间隔部形成工序,在所述一对基板中的一个基板上形成间隔部,以便划分所述多个像素并隔开所述反射显示区域和所述透射显示区域;以及
组装工序,在所述一个基板的由所述间隔部划分出的所述反射显示区域中填充第一液晶,在由所述间隔部划分出的所述透射显示区域中填充第二液晶,接合所述一对基板,由此将由所述第一液晶构成的第一液晶层和由所述第二液晶构成的第二液晶层夹持,
选定所述第一液晶和所述第二液晶,以便所述第一液晶层中的反射光的相位差值和所述第二液晶层中的透射光的相位差值大致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隔部形成工序采用具有遮光性的材料来形成所述间隔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装工序以所述第一液晶层的层厚和所述第二液晶层的层厚大致相等的方式接合所述一对基板,
所述第一液晶的双折射率为所述第二液晶的双折射率的一半的值。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还包括液晶层厚调整层形成工序,在所述一个基板的由所述间隔部划分出的所述反射显示区域中,形成调整所述第一液晶层的厚度的液晶层厚调整层,
所述组装工序在所述反射显示区域中填充所述第一液晶,其中所述第一液晶具有低于所述第二液晶的双折射率的双折射率。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还包括彩色滤光片形成工序,在所述一个基板的由所述间隔部划分出的多个所述像素区域中形成具有多种颜色的滤光元件的彩色滤光片。
12.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还包括:
彩色滤光片形成工序,在所述一个基板的由所述间隔部划分出的多个所述像素区域中形成具有多种颜色的滤光元件的彩色滤光片;以及
液晶层厚调整层形成工序,在所述一个基板的由所述间隔部划分出的所述反射显示区域中形成调整所述第一液晶层的厚度的液晶层厚调整层,
所述液晶层厚调整层形成工序形成为:使得至少一种颜色的滤光元件所对应的所述液晶层厚调整层的厚度与其他颜色的滤光元件所对应的所述液晶层厚调整层的厚度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层厚调整层形成工序包括:
涂敷工序,将含有液晶层厚调整层形成材料的液状体作为液滴涂敷在所述反射显示区域中;以及
成膜工序,通过对所涂敷的所述液状体进行干燥,从而形成所述液晶层厚调整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彩色滤光片形成工序包含:
涂敷工序,将包含滤光元件形成材料的至少三种颜色的液状体作为液滴涂敷在多个所述像素区域中;以及
成膜工序,将所涂敷的所述液状体进行固化,至少形成红色、蓝色、绿色这三种颜色的所述滤光元件。
15.根据权利要求7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装工序包含:
第一喷射工序,将所述第一液晶作为液滴向所述反射显示区域喷射;以及
第二喷射工序,将所述第二液晶作为液滴向所述透射显示区域喷射。
16.一种电子设备,其装载了权利要求1至6所述的液晶装置、或采用权利要求7至15所述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制造出的液晶装置。
CNA2008101819202A 2007-11-29 2008-11-28 液晶装置、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144671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08411A JP2009133948A (ja) 2007-11-29 2007-11-29 液晶装置、液晶装置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JP2007308411 2007-11-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46710A true CN101446710A (zh) 2009-06-03

Family

ID=40675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819202A Pending CN101446710A (zh) 2007-11-29 2008-11-28 液晶装置、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141214A1 (zh)
JP (1) JP2009133948A (zh)
KR (1) KR20090056856A (zh)
CN (1) CN101446710A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6916A (zh) * 2010-11-01 2012-05-23 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2692752A (zh) * 2012-06-07 2012-09-2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4835831A (zh) * 2011-11-15 2015-08-12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5807522A (zh) * 2016-05-25 2016-07-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
CN102466916B (zh) * 2010-11-01 2016-12-14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6873209A (zh) * 2015-09-30 2017-06-20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光控制装置、包括其的透明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4777645B (zh) * 2009-06-18 2018-03-27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9254443A (zh) * 2017-07-14 2019-01-22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11352282A (zh) * 2020-04-13 2020-06-30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3093428A (zh) * 2019-12-23 2021-07-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28860A (ja) * 2007-11-28 2009-06-11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装置および液晶装置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KR101406980B1 (ko) * 2007-12-10 2014-06-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10009582A (ko) * 2009-07-22 2011-01-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265314B1 (ko) * 2010-11-11 2013-05-1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입체영상표시장치용 광학필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입체영상표시장치
KR102106004B1 (ko) * 2013-10-22 2020-05-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50083684A (ko) * 2014-01-10 2015-07-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것의 제조 방법
KR20150108984A (ko) * 2014-03-18 2015-10-0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1642481B1 (ko) * 2014-10-30 2016-07-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91006A (ja) * 2001-09-19 2003-03-28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JP3675404B2 (ja) * 2001-09-25 2005-07-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半透過・反射型液晶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3973658B2 (ja) * 2002-04-30 2007-09-12 ユニバーシティ・オブ・セントラル・フロリダ 部分的なスイッチング機能を備えた半透過型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JP2004361806A (ja) * 2003-06-06 2004-12-24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装置、液晶装置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JP2005300748A (ja) * 2004-04-08 2005-10-27 Toppoly Optoelectronics Corp 半反射半透過型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JP4385908B2 (ja) * 2004-09-28 2009-12-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7645B (zh) * 2009-06-18 2018-03-27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2466916B (zh) * 2010-11-01 2016-12-14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2466916A (zh) * 2010-11-01 2012-05-23 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4835831A (zh) * 2011-11-15 2015-08-12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4835831B (zh) * 2011-11-15 2018-05-2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2692752A (zh) * 2012-06-07 2012-09-2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2692752B (zh) * 2012-06-07 2015-03-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6873209A (zh) * 2015-09-30 2017-06-20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光控制装置、包括其的透明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6873209B (zh) * 2015-09-30 2021-05-1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光控制装置、包括其的透明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5807522A (zh) * 2016-05-25 2016-07-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
CN109254443A (zh) * 2017-07-14 2019-01-22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13093428A (zh) * 2019-12-23 2021-07-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093428B (zh) * 2019-12-23 2022-04-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352282A (zh) * 2020-04-13 2020-06-30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133948A (ja) 2009-06-18
KR20090056856A (ko) 2009-06-03
US20090141214A1 (en) 2009-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46710A (zh) 液晶装置、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电子设备
JP4473238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US6798476B2 (en) Liquid crystal device,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1446708A (zh) 液晶装置及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JP3692445B2 (ja)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10670913B2 (en) Curved display device
JP2000267081A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20080082485A (ko) 편광 소자, 편광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액정 장치, 투사형표시 장치
US919511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3642304B2 (ja) 液晶パネル、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0984353B1 (ko) 색필터 표시판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 표시 장치
WO2021196282A1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JP2005301268A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基板、これを有する表示装置及びこれの製造方法。
KR100488840B1 (ko) 액정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JP4045878B2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WO2007077644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20150137278A (ko) 어레이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11338124A (zh) 一种量子点显示面板、量子点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JP2009168885A (ja) 液晶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液晶装置の製造方法
US6184962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visible peripheral non-display region having masking sub-electrodes
JP4617982B2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H06265877A (ja) 液晶表示素子
JP2006234999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4069827A (ja) 電気光学装置、そ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JP2002006328A (ja) 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