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57532A - 喷墨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喷墨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57532A
CN101357532A CNA2008101312344A CN200810131234A CN101357532A CN 101357532 A CN101357532 A CN 101357532A CN A2008101312344 A CNA2008101312344 A CN A2008101312344A CN 200810131234 A CN200810131234 A CN 200810131234A CN 101357532 A CN101357532 A CN 1013575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downstream
upstream side
cylinder
pr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3123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57532B (zh
Inventor
山本章仁
东本佳久
仲冈伸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itsu Kok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ritsu Ko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itsu Ko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ritsu Ko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575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75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575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753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6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rinting on both faces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convection means, e.g. by using a fan for blowing or sucking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2Rollers
    • B41J13/025Special roller holding or lifting means, e.g. for temporarily raising one roller of a pair of nipping rollers for inserting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85Using suction for maintaining printing material flat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Handling Of Cut Paper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喷墨打印机。在该喷墨打印机(A)中包括设在干燥组件(U6)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压紧型上游侧排纸滚筒(45)和下游侧排纸滚筒(46),该干燥组件(U6)将图像印刷已完毕的打印纸张(P1,P2)干燥,通过让凸轮(86,87)转动,做到:在将下游侧排纸滚筒(46)的压紧状态解除之后,再解除上游侧排纸滚筒(45)的压紧状态。因此,能够一边抑制热能传递给将纸张干燥的干燥机构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一边使在打印头正处于图像印刷中的纸张的下游侧端部不接触到打印头而振动。

Description

喷墨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墨打印机。
背景技术
到目前为止,已知:让喷出墨的打印头在纸张的宽度方向上做往返移动来进行印刷的喷墨打印机,是印刷文字、图像(下文中将文字、图像简单地统称“图像”)的手段。
若在墨尚未干燥的状态下就将已完成图像印刷的纸张摞在出纸接收盘中,就会出现以下不良现象,因为纸张上的墨干燥得不均匀,所以在打印图像上会出现颜色坏点,或是墨附着在摞起来的纸张背面上。因此,就需要让纸张充分地干燥后,再堆积在出纸接收盘里。
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1-270089号公报中公开了以下喷墨打印机的技术,在该喷墨打印机中包括:利用热能将落在已打印出图像的纸张上的墨干燥的红外加热器、和将空气吹到由于红外加热器的加热而升温的纸张的表面使温度下降的空气喷嘴。而且,为了该红外加热器中所产生的热能不直接传递给纸张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的打印头,在该红外加热器的纸张传送方向的上游侧设置有阻止传热的滚筒。
但是,若在阻止传热的滚筒处于压紧状态的时候,在打印头正在印刷图像的纸张的下游侧端部接触了打印头,则会发生以下问题,即由于接触时的撞击而产生的振动传递给纸张,最后传递给了打印头侧,正在印刷的打印图像里就出现了带状物。
为了防止这样的纸张的振动,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1-83609号公报中公开了以下技术,即当纸张的下游侧端部已传送到了下游侧的滚筒的时候,解除该滚筒的压紧状态,而顺利地传送下游侧端部。
发明内容
然而,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1-83609号公报中所公开的技术,因为有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而不够理想。在该技术下,解除了位于打印头的下游侧的所有传送滚筒的压紧状态,所以,若将该技术原样不动地应用到具有使纸张干燥的干燥机构的喷墨打印机中,则在干燥机构中所产生的热能便会从传送滚筒间的间隙传递给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对不抗热的组件就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本发明正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研究开发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一方面,抑制热能传递给传送方向上使纸张干燥的干燥机构的上游侧,另一方面,在打印头正在印刷图像的纸张的下游侧端部不会接触打印头而发生振动。
为达成所述目的,在该发明中采取了以下做法,即解除了布置在干燥机构的下游侧的下游侧滚筒的压紧状态以后,再解除布置在干燥机构的上游侧的上游侧滚筒的压紧状态。
具体而言,本发明以将墨从打印头喷到纸张上,在该纸张上印刷图像的喷墨打印机为对象,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也就是说,第一方面的发明包括:干燥机构,对印刷出图像后的所述纸张进行干燥,压紧型的上游侧滚筒和下游侧滚筒,分别布置在所述干燥机构的纸张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以及压紧切换机构,使上述上游侧滚筒和下游侧滚筒分别处于压紧状态或者解除上述上游侧滚筒和下游侧滚筒的压紧状态;所构成的所述压紧切换机构,在解除所述下游侧滚筒的压紧状态以后,再解除所述上游侧滚筒的压紧状态。
这样一来,因为是在将下游侧滚筒的压紧状态解除后,再将上游侧滚筒的压紧状态解除的,所以通过解除下游侧滚筒的压紧状态,在干燥机构中产生的、滞留在由上游侧滚筒和下游侧滚筒分隔出的干燥室内的热能就会从该间隙释放到外部。之后,即使解除上游侧滚筒的压紧状态,也会因为滞留在干燥室内的热能减少,这对抑制热能从上游侧滚筒之间的间隙传递给上游侧是很有利的。于是,能够一边抑制在打印头正在印刷图像的纸张的下游侧端部接触该上游侧滚筒而产生振动,一边抑制热能传递到干燥机构的上游侧。
第二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所构成的所述干燥机构,对印刷出图像后的所述纸张朝着纸张传送方向的下游侧吹干燥风来使该纸张干燥。
这样利用干燥机构对已完成图像印刷的纸张朝着纸张传送方向的下游侧吹干燥风以后,则在解除下游侧滚筒的压紧状态的时候,会进一步促进干燥风从下游侧滚筒之间的间隙吹到外部。于是,因为滞留在由上游侧滚筒和下游侧滚筒分隔出的干燥室内的干燥风的风量减少,所以能够抑制解除上游侧滚筒压紧状态时从该间隙朝着上游侧吹去的干燥风的风量。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因为是在将下游侧滚筒的压紧状态解除后,才再将上游侧滚筒的压紧状态解除的,所以能够一边抑制在打印头正在印刷图像的纸张的下游侧端部接触该上游侧滚筒而产生振动,一边抑制热能传递到干燥机构的上游侧。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一立体图,示出了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喷墨打印机的外观。
图2是一立体图,示出了喷墨打印机的机体内部的结构。
图3是一俯视图,示出了喷墨打印机的机体内部的结构。
图4是一主视图,示出了喷墨打印机的机体内部的结构。
图5是一左侧视图,示出了喷墨打印机的机体内部的结构。
图6是一背面视图,示出了喷墨打印机的机体内部的结构。
图7是一从机体左侧看到的概略图,示出了打印纸张的传送路径。
图8是一从机体左侧看去的剖视图,示出了干燥组件的结构。
图9是一俯视图,示出了排纸滚筒的结构。
图10是一从机体右侧看去的侧视图,示出了使所有滚筒处于压紧状态的情形。
图11是一从机体右侧看去的侧视图,示出了已解除传送滚筒、下游侧排纸滚筒的压紧状态的情形。
图12是一从机体右侧看去的侧视图,示出了所有滚筒的压紧状态被解除以后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提一下,以下各优选实施方式,仅仅是从本质上加以描述的示例,并不意味着要限制本发明的适用、适用范围以及用途等。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A的外观,图2到图7示出了喷墨打印机A的内部结构。该喷墨打印机A用在照片打印系统中。例如,在该喷墨打印机A中,自取得图像数据并进行了必要的修正处理等的受理模块经由通信电缆传送来图像数据,根据该传送来的图像数据在打印纸张P1、P2上进行印刷。该喷墨打印机A能够执行自动印刷和手放纸张印刷。进行自动印刷时,抽出已被卷成圆筒状的、很长的打印纸张P2的一端,在该打印纸张P2(以下称其为卷纸P2)的打印面上进行印刷;进行手放纸张印刷时,在事先已切割为规定尺寸的片状打印纸张P1(以下称其为单张纸P1)的打印面(相当于印刷面)上进行印刷。
需提一下,在下述说明中,当无需区别卷纸P2和单张纸P1的时候,将该卷纸P2和单张纸P1说成是打印纸张P1,P2。打印面意味着要被印刷的面,单张纸P1的打印面是将单张纸P1放入手放纸张盘81(参考图7)里时决定的。具体而言,当将单张纸P1放入手放纸张盘81时,朝上的那一个面就被定为打印面。卷纸P2的打印面,是当该卷纸P2处于已被卷成圆筒状的状态时朝着径向外侧的面。
—整体结构—
如图7所示,所述喷墨打印机A包括:打印机主体部90和用手将所述单张纸P1放好后,再将单张纸P1供到打印机主体部90内的手放纸张盘81。所述打印机主体部90包括:机体6、卷纸收纳部1(收纳室)、打印部2(参考图2和图7)、墨贮存部3以及滚筒组件200。该卷纸收纳部1设在该机体6的下部,收纳有使打印面朝向外侧且已卷成圆筒状的卷纸P2;打印部2设在机体6的上部(卷纸收纳部1的上侧),根据图像数据在从所述手放纸张盘81供来的单张纸P1的打印面或者从该卷纸收纳部1抽出的卷纸P2的打印面上进行印刷;墨贮存部3在机体6的下部位于卷纸收纳部1的两侧,将供给所述打印部2的墨贮存好;滚筒组件200,设在能够自由打开、合上地安装在机体6上的门部件95的上部,当该门部件95处于合上状态的时候,将放在所述手放纸张盘81中的单张纸P1传送给打印部2。
在所述机体6的上部且所述打印部2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设置有转刀41、背面打印组件4、干燥组件U6以及上游侧和下游侧排纸滚筒45,46。转刀41用以将打印后的打印纸张P1,P2的无用部分切掉。背面打印组件4用以将编号打印在该打印纸张P1,P2的背面。干燥组件U6使在打印部2已完成印刷的打印纸张P1,P2干燥。上游侧和下游侧排纸滚筒45,46将在打印部2已完成印刷的打印纸张P1,P2进一步往下游侧传送来将它排出。在该下游侧排纸滚筒46的纸张传送方向的下游侧设有出纸接收盘5,该出纸接收盘5从机体6的排纸口47朝着外侧突出,接收由下游侧排纸滚筒46排出的打印纸张P1,P2。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机体6中,出纸接收盘5一侧(图3中所记载的排纸侧)称为机体前侧,出纸接收盘5的相反一侧(图3中所记载的供纸侧)称为机体后侧,从机体前侧看去的左侧称为机体左侧,右侧称为机体右侧。因此,图7的左右方向成为机体的前后方向,图7的与纸面垂直的方向成为机体左右方向。该机体左右方向,与已被放入所述手放纸张盘81中且被传送的单张纸P1的宽度方向、收纳在卷纸收纳部1内且被传送的卷纸P2的宽度方向一致。
所述打印部2包括:将墨喷到打印纸张P1,P2上来形成图像的打印头H(参考图2-图4、图7)。所构成的该打印头H,能够沿着轨道30移动,该轨道30在与打印纸张P1,P2的宽度方向(机体左右方向)一致的主扫描方向X(参考图3)延伸。具体而言,驱动马达32的旋转力经由滑轮传递给驱动带31,打印头H根据驱动带31的旋转量在主扫描方向X上移动。
打印头H具有两个头组件38(参考图7),排列在与主扫描方向X垂直的方向,亦即与打印纸张P1,P2的移动方向(机体前后方向)一致的副操作方向Y(参考图3)上,从设在这两个头组件38上的喷墨的喷嘴(未示)中将墨喷出后,便能够将规定的图像、文字等印刷在打印纸张P1,P2上。
所述墨贮存部3包括分别布置在喷墨打印机A的左侧与右侧的箱体61(参考图4),箱体61中共收纳有7个(在图4中,左侧放了3个、右侧放了4个墨盒)封入了不同色相的墨的墨盒62,墨盒62能够自由装到箱体61中,也能够从箱体61上卸下来。因此,从箱体61上将这些墨盒62拿下来,就能够用新墨盒来替换正在使用或者墨已经用完的墨盒。需提一下,这些墨盒62中分别封入了黄色(Y)、洋红(M)、蓝绿色(C)、黑色(K)、红色(R)、紫色(V)以及明亮色(CL:透明)这几种墨。
在从所述喷墨打印机A的排纸侧看去的左侧,在所述墨贮存部3和打印部2之间的高度位置上设有副箱52(参考图4与图5),用以将从墨盒62供来的墨暂时地贮存一下。这些副箱52与所述打印部2的打印头H相连,副箱52内的墨,在从该打印头H的喷嘴中喷出墨之际所产生负压的作用下供给了打印头H。
—纸张传送机构—
如图7所示,在喷墨打印机A中设有纸张传送机构,该纸张传送机构,从所述手放纸张盘81将单张纸P1引入后,再沿着规定的传送路径传送该单张纸P1。该纸张传送机构,从手放纸张盘81开始依序包括:收纳纸张供给组件U5、打印组件U2、切刀组件U3、干燥组件U6以及排纸组件U4,来构成所述传送路径。图像数据会印刷在位于设在打印部2的打印组件U2的传送路径上的打印纸张P1,P2的打印面上。需提一下,在该实施方式中,除了从所述手放纸张盘81将单张纸P1供到打印组件U2以外,还包括供纸组件U1,有了该供纸组件U1以后,就能够从所述卷纸收纳部1抽出卷纸P2并将它向打印部2传送,而把它供给打印部2。
所述纸张传送机构,在对单张纸P1进行印刷的时候,利用手放纸张供给组件U5将收纳在手放纸张盘81中的单张纸P1传送给打印组件U2,之后,再一边由打印组件U2传送供来的单张纸P1,一边由打印头H进行图像数据的印刷,这之后,再将已印刷完毕的单张纸P1传送到切刀组件U3,由该切刀组件U3将单张纸P1切割为规定的打印尺寸,之后,由干燥组件U6将单张纸P1干燥后,再利用排纸组件U4将单张纸P1送到出纸接收盘5中。需提一下,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在进行所述印刷时,传送单张纸P1时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与下游侧分别简单地称为上游侧与下游侧。
所述手放纸张供给组件U5包括用以使单张纸P1进入打印部2的滚筒组件200。该滚筒组件200包括主动滚筒202和从动滚筒201。手放纸张供给组件5,借助让所述主动滚筒201旋转进行驱动,来让单张纸P1从手放纸张盘81进入打印机主体部90内。
所述供纸组件U1包括:卷芯滚筒21、宽度限制滚筒22、后述的堵塞滚筒23、传送驱动滚筒24以及2个压紧滚筒25。卷芯滚筒21在卷纸收纳部1内将卷纸P2卷成圆筒状并加以收纳;宽度限制滚筒22用来决定从该卷芯滚筒21抽出的卷纸P2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该2个压紧滚筒25与该传送驱动滚筒24对置且压紧在传送驱动滚筒24上,以便在它们和传送驱动滚筒24间将卷纸P2夹住。
所构成的所述供纸组件U1,在传送驱动滚筒24的旋转驱动下,将卷纸P2从卷纸收纳部1抽出并向打印部2一侧传送。需提一下,在该实施方式中,设置了宽度限制滚筒22,但还可以设置用以限制宽度的导板来代替该宽度限制滚筒22。
所述堵塞滚筒23是为确保卷纸收纳部1的气密性,使卷纸收纳部1内不会陷入低湿度状态而设的。也就是说,需要在构成卷纸收纳部1的壁的一部分上形成纸张引出开口部9,来将卷纸P2引导到机体6内部的卷纸收纳部1的外侧(也就是说,打印部2一侧)。在该纸张引出开口部9开着的状态下,无法确保卷纸收纳部1的气密性。于是,在该纸张引出开口部9设置了堵塞滚筒23,将纸张引出开口部9堵起来,且保证卷纸P2能够通过。
至少所述堵塞滚筒23的外周部由海绵材料等泡沫材料、橡胶材料那样的能够进行弹性变形的材料制成,所述堵塞滚筒23,在已朝着径向内侧弹性变形的状态下,与通过纸张引出开口部9的卷纸P2接触而从动旋转。此时,卷纸P2被推压到设在堵塞滚筒23的相反一侧的导向部件10上(该推压力相当小)。这样一来,便能够确保卷纸收纳部1的气密性,与此同时,卷纸P2在几乎不受堵塞滚筒23的阻力的影响的情况下,就能够通过纸张引出开口部9。
需提一下,所构成的所述堵塞滚筒23,还可以作为在传送方向上将卷纸P2积极地送出或者将卷纸P2积极地从传送方向上返回来的驱动滚轮进行工作。只要能够利用未示的电磁离合器等将传送主动滚筒24的旋转驱动力传递给堵塞滚筒23,就不需要另外设置电动马达,这对装置的省空间化、低成本化很有利。
另一方面,当在纸张引出开口部9不存在卷纸P2的状态下,堵塞滚筒23与所述导向部件10接触,此时,也确保了卷纸收纳部1的气密性。内部装有水且上部开口的的容器13设置在这样确保了气密性的卷纸收纳部1中,该容器13内的水汽化为水蒸气后,卷纸收纳部1内部就被有效地加湿了。
这样一来,即使是喷墨打印机A本身长时间地置于低湿度下的状态,卷纸收纳部1内也被维持在适当的湿度(相对湿度维持在30-75%这一范围内即可使用,优先相对湿度是40-60%)下,因此能够防止卷纸P2卷曲,即卷纸P2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比宽度方向两端部朝着打印面一侧突出。
在未示的电动马达的作用下,所构成的所述传送驱动滚筒24能够进行正向旋转和逆向旋转。在正向旋转下,从卷纸收纳部1将卷纸P2抽出,并朝着打印部2一侧传送;在反向旋转下,让该卷纸P2朝着卷纸收纳部1内返回。
这样一来,喷墨打印机A,能够在由打印部2的下游侧的切刀组件U3将卷纸P2的已印刷完毕的部分切断,切成规定的尺寸以后,让该切断后的卷纸P2返回到上游侧,从该卷纸P2的一开始的部分进行印刷;或能够让切断后的卷纸P2返回到卷纸收纳部1内放好,从手放纸张供给组件U5将单张纸P1供向打印部2并进行印刷。在将卷纸P2换成新卷纸之际,也能够让已被抽出到卷纸收纳部1外侧的卷纸P2回到卷纸收纳部1内。
所述打印组件U2包括纸张保持部D(参考图3、图7)和压紧型打印传送滚筒33。该纸张保持部D将打印纸张P1,P2吸引到能够由所述打印头H进行印刷的位置并将它保持在这个位置上,该打印传送滚筒33设置在该纸张保持部D的下游侧。需提一下,供纸组件U1的传送驱动滚筒24和压紧滚筒25也兼用在打印组件U2上,所起的作用是,在打印组件U2传送打印纸张P1,P2。
所述纸张保持部D包括印字压板34、作为吸引机构的风扇35(参考图7)。印字压板34具有开在表面(上面)上的吸引用孔34a(参考图3);风扇35经由吸引用孔34a吸引由所述供纸组件U1供到该印字压板34上的打印纸张P1,P2,来将打印纸张P1,P2吸引到印字压板34的表面并加以保持。所述印字压板34由板状的部件构成,在该印字压板34的背面(下面)一侧设置有与该印字压板34一起形成空间的箱体36,在该箱体36的下侧设置有所述风扇35。吸引用孔34a在印字压板34的厚度方向上贯通,与箱体36内的空间相连通,该空间经由设在箱体36下部的开口与风扇35的吸气口相连通,借助风扇35的工作经由吸引用孔34a在印字压板34的表面一侧产生负压,打印纸张P1,P2因此而被吸引并保持在印字压板34的表面上。
在印字压板34上设有冲洗部37(参考图3)和盖部(未示)。冲洗部37,为防止印刷时墨的粘度增大,而接收在打印头H从头组件38的喷墨的喷嘴中喷出的少量的墨;盖部,设在非印刷时打印头H的等待印刷的位置上,为防止墨的粘度增大,将该打印头H中从头组件38的喷墨的喷嘴盖住。
所述冲洗部37包括:形成在印字压板34上的开口部37a(参考图3)和设在该印字压板34中冲洗部37的下侧且形成与该开口部37a连通的空间的箱体(未示)。该箱体与设在喷墨打印机A的机体前侧下部的废液箱7(参考图2和图7)相连通。能够吸收墨的海绵状的墨吸收部件37b设在所述开口部37a,浸染在该墨吸收部件37b中的墨也能够储存在位于冲洗部37下侧的所述箱体内部的空间内。这样一来,便是朝着冲洗部37的开口部37a喷出的墨,储存在所述箱体内部的空间内以后,再被引导到废液箱7内。
需提一下,对所述盖部没有图示,但是,在该盖部的结构下,当盖部将打印头H的下面覆盖起来时,便会形成内部变成了负压的空间,微量的墨就被从所述喷墨的喷嘴中吸出到该空间内。这样一来,就能够防止发生墨的粘度在该喷墨的喷嘴中增大而难以喷出墨这一不良现象。
如上所述,所述打印头H中,在底面(与印字压板34相向的面)的副扫描方向Y上,设有多个喷墨的喷嘴的头组件38排成两排,但是头组件38并不非一定要排成两排,排成一排、三排以上都可以。
所述两个头组件38结构相同,每个头组件38都是由用以将设在主扫描方向X上的所述各种颜色的墨喷出的七个喷嘴阵列构成的。在各个喷嘴阵列中,所述喷墨的喷嘴在副扫描方向Y上排成列。这样一来,单纯的一个头组件38就能够形成彩色图像。打印纸张P1,P2,是利用所述传送驱动滚筒24以一定的单位传送量间断地(脉冲状地)沿着副扫描方向Y传送,在进行该间断传送,打印纸张P1,P2停止的时候,打印头H便在主扫描方向X进行一次扫描(一个去的动作或者是一个回的动作),在进行该扫描时,在主扫描方向X的各个位置上,墨从各个头组件38的各种颜色的喷嘴中同时喷到打印纸张P1,P2的打印面。也就是说,打印头H完成了一次扫描后,打印纸张P1,P2就被传送一个单位传送量那么大,之后,打印头H再完成一次扫描,再重复地进行该动作,就印刷出所希望的图像了。这里,该实施方式中的将墨喷向打印头H的结构采用的是一般的压电式结构,即充填有墨的压力室内的容积在压电元件的作用下发生变化,墨因此而被便从与压力室连通的喷墨的喷嘴中喷出。
所述切刀组件U3包括转刀41。在该结构下,一边让该转刀41旋转,一边让该转刀41在打印纸张P1,P2的长度方向的规定位置在宽度方向上移动,来将该打印纸张P1,P2切断,切成规定的尺寸(长度)。在所述转刀41的下方,设有将切断打印纸张P1,P2时而形成的切屑回收起来的切屑回收箱65。工作人员握住把手,将该切屑回收箱65朝着机体前侧一移,就能够把该切屑回收箱65取到机体6的外部,也就能够将切屑回收箱65内所收纳的切屑倒掉。需提一下,切屑回收箱65的机体前侧面由透明的塑料材料形成,能够用肉眼来确认所收纳的切屑的多少。
切刀组件U3,利用压紧型传送滚筒43将打印纸张P1,P2传送给排纸组件U4。需提一下,在切刀组件U3和排纸组件U4之间设置有背面打印组件4,在该背面打印组件4中,通过该部分的打印纸张P1,P2的背面(下面)被印刷上编号等。
下面,参考图8到图12,对本发明的特征部分即上游侧和下游侧排纸滚筒45,46的动作以及干燥组件U6的结构进行说明。该排纸组件U4包括压紧型上游侧排纸滚筒45和下游侧排纸滚筒46,传送打印纸张P1,P2,并将打印纸张P1,P2排出到出纸接收盘5里。
所述上游侧排纸滚筒45由滚筒轴45a和滚筒部45b构成,滚筒轴45a在打印纸张P1,P2的宽度方向上延伸,滚筒部45b与滚筒轴45a同心且对应于打印纸张P1,P2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而设。所述下游侧排纸滚筒46也一样,由滚筒轴46a和滚筒部46b构成,滚筒轴46a在打印纸张P1,P2的宽度方向上延伸,滚筒部46b与滚筒轴46a同心且对应于打印纸张P1,P2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而设。
需提一下,由后述的作为压紧切换机构的凸轮85、86以及凸轮从动件56a、56b进行在使所述上游侧和下游侧排纸滚筒45、46处于压紧状态和解除所述上游侧和下游侧排纸滚筒45、46的压紧状态之间的切换。
在所述排纸组件U4的两组压紧型上游侧和下游侧排纸滚筒45、46之间设有干燥组件U6,将干燥风吹到打印纸张P1,P2上而将打印纸张P1,P2干燥。该干燥组件U6从形成在机体6的排纸口47的上方附近的吸气口48将空气吸入机体6内,将该已吸入的空气加热并作为干燥风送出。该吸气口48上安装有集尘过滤器49,阻止空气中的尘埃被吸入干燥组件U6内。
如图8所示,所述干燥组件U6包括:设在打印纸张P1,P2的传送路径上的干燥室71、和将干燥风送给干燥室71的干燥装置72(干燥机构)。该干燥室71被划分为夹着打印纸张P1,P2相向的上侧隔壁71a和下侧隔壁71b,构成使从干燥装置72吹向打印纸张P1,P2的干燥风滞留的滞留空间。
所述干燥装置72包括:吸气风扇73、加热器74、排气喷嘴部75以及安全热敏器76。为了将空气从外部经由机体6的吸气口48吸入干燥装置72内,在机体6的左右方向上留有间隔地设置了多台吸气风扇73。加热器74对由吸气风扇73吸入的空气进行加热。排气喷嘴部75设在干燥装置72的下端部,口朝向纸张传送方向的下游侧,将在加热器74加热了的干燥风吹到传送方向的下游侧。安全热敏器76检测干燥装置72内的温度使加热器74紧急停止。在含有排气喷嘴部75的干燥装置72的主体外壁的纸张传送方向的上游侧设有隔热材料77。设置了这样的隔热材料77以后,便能够抑制从干燥装置72放射出的热传递给布置在纸张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不抗热的组件,例如使用了纸带(ink ribbon)的背面打印组件4等。
所构成的该干燥组件U6,对着图像已印刷完毕打印纸张P1,P2朝着纸张传送方向的下游侧吹干燥风。在该结构下,能够使干燥风吹在打印纸张P1,P2上的时间加长。也就是说,在垂直于打印纸张P1,P2吹干燥风的情况下,干燥风只能直接吹到与干燥装置72的排气嘴部75的吹出口相向的面,但是,若使干燥风朝着纸张传送方向的下游侧吹,便能够将干燥风直接吹到在传送方向的下游侧正处于移动中的打印纸张P1,P2上,能够确保对打印纸张P1,P2的干燥时间较长,而有效地进行干燥。这对防止以下不良现象的发生是很有利的,即当让打印纸张P1,P2摞在出纸接收盘5里的时候,墨的干燥不均匀,而在打印的图像上出现颜色坏点等。
另一方面,在已将下游侧排纸滚筒46的压紧状态解除的情况下,干燥风被更多、更快地从下游侧排纸滚筒46的间隙吹向外部。这样一来,因为滞留在干燥室71内的干燥风的风量减少,所以能够抑制解除上游侧排纸滚筒45的压紧状态时从该间隙朝向上游侧的干燥风的风量。
接下来,对传送滚筒43、上游侧排纸滚筒45及下游侧排纸滚筒46的工作情况进行说明。图10示出了传送滚筒43、上游侧排纸滚筒45及下游侧排纸滚筒46全部压紧而处于关闭的状态。传送滚筒43安装在在上游侧的下端部设有凸轮从动件55a的滚筒托架55的传送方向的近似中央位置,该传送滚筒43以位于下游侧的心轴55b为中心转动。在凸轮从动件55a的下方设有凸轮85,凸轮从动件55a的外周面和凸轮85的凸轮面接触,借助该凸轮85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就能够在让传送滚筒43处于压紧状态或者解除该压紧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滚筒托架55被推到了让传送滚筒43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方向上。
所述上游侧排纸滚筒45,安装在在下游侧的下端部设有凸轮从动件56a的滚筒托架56的传送方向的近似中央位置,以位于上游侧的心轴56b为中心转动。在凸轮从动件56a的下方设有凸轮86,凸轮86的凸轮面与凸轮从动件56a的外周面接触,该凸轮86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就能够在使上游侧排纸滚筒45处于压紧的状态和解除该压紧状态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了。滚筒托架56被推到了让上游侧排纸滚筒45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方向上。
所述下游侧排纸滚筒46,安装在在上游侧的下端部设有凸轮从动件57a的滚筒托架57的下游侧的上端部,以位于上游侧的上端部的心轴57b为中心转动。在滚筒托架57a的上游侧设有凸轮87,凸轮87的凸轮面与滚筒托架57a的外周面接触,该凸轮87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就能够在使下游侧排纸滚筒46处于压紧状态与将该压紧状态解除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滚筒托架57在让下游侧排纸滚筒46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方向上施力。需提一下,假定凸轮85、86、87同步转动。
接下来,如图11所示,对在打印头H正在印刷图像的打印纸张P1,P2的下游侧端部通过传送滚筒43的情况进行说明。若让凸轮85、86、87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凸轮从动件55a便借助凸轮85的转动而升高,滚筒托架55心轴55b为中心按逆时针方向转动,而将传送滚筒43的压紧状态解除。凸轮从动件57a借助凸轮87的转动移动到下游侧,滚筒托架57以心轴57b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下游侧排纸滚筒46的压紧状态即被解除。需提一下,借助此时的凸轮86的旋转,上游侧排纸滚筒45的压紧状态不会被解除。
这样一来,便能够使打印纸张P1,P2的下游侧端部从传送滚筒43的间隙顺利地通过,打印纸张P1,P2也不会与传送滚筒43接触而产生振动。还有,因为下游侧排纸滚筒46的压紧状态被解除,所以干燥室71内的干燥风从下游侧排纸滚筒46的间隙经由机体6的排纸口47吹到机体6外。
如图12所示,对印刷在一张打印纸张P1,P2上的图像尺寸在传送方向上长,在打印头H正在印刷图像的打印纸张P1,P2的下游侧端部到达上游侧排纸滚筒45这一情况进行说明。从图11所示的状态,再让凸轮85、86、87顺时针旋转90度,则凸轮从动件56a由于凸轮86的旋转而抬起,滚筒托架56以心轴56b为中心顺时针转动,上游侧排纸滚筒45的压紧状态便被解除。需提一下,在此时的凸轮85、87的旋转过程中,传送滚筒43和下游侧排纸滚筒46的压紧状态一直被解除不变。
这样一来,便能够让打印纸张P1,P2的下游侧端部从上游侧排纸滚筒45的间隙顺利地通过,打印纸张P1,P2也不会与上游侧排纸滚筒45接触而产生振动。还有,因为在解除上游侧排纸滚筒45的压紧状态之前,下游侧排纸滚筒46的压紧已经解除了,所以干燥室71内的干燥风从下游侧排纸滚筒46的间隙经由机体6的排纸口47吹到机体6外。因此,滞留在干燥室71内的干燥风的风量减少,而能够抑制当上游侧排纸滚筒45的压紧状态已解除时,从该间隙朝向上游侧的干燥风的风量。这样,若在解除下游侧排纸滚筒46的压紧之后,再解除上游侧排纸滚筒45的压紧状态,则能够一边抑制在打印头H正处于图像印刷中的打印纸张P1,P2的下游侧端部接触到该上游侧排纸滚筒45,一边抑制热能传递给干燥组件U6的上游侧的背面打印组件4等。
需提一下,在该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是使对传送滚筒43和下游侧排纸滚筒46的压紧状态的解除同步进行的凸轮85、87的布置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该方式,通过改变下游侧排纸滚筒46的凸轮87的初始角度、形状等,在任意的时刻解除压紧都无妨。
在该实施方式中,是由滚筒轴46a和滚筒部46b构成下游侧排纸滚筒46的,滚筒部46b与该滚筒轴46a同心且对应于打印纸张P1,P2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而设。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该方式,还可以是在滚筒轴46a的轴向上相互留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滚筒部46b、46b、…这样的结构。
—供墨系统—
如图5所示,所构成的所述喷墨打印机A的供墨系统,将位于喷墨打印机A的左右方向两侧的墨贮存部3的墨盒62内的墨经由电磁阀50和供给管路51供向副墨箱52,再将该副箱52的墨经由软管53送出给打印头H。
墨在利用加压泵(未示)供到墨盒62内的加压空气的作用下从所述墨盒62送出到副箱52中,另一方面,墨在从打印头H的喷嘴中喷出墨之际在压力室内所产生的负压的作用下从该副箱52流到打印头H。
所述副箱52由树脂板等柔软的素材制成,形状为口袋状,对应于色相不同的7种墨有7个所述副箱52。该7个副箱52安装在该打印头H的规定高度位置上,以便在适当的压力下将墨供给所述打印头H。
如上所述,墨盒62的墨先在副箱52内贮存一下后,再从副箱52供向打印头H。因此,不中断印刷就能够更换墨盒62。而且,因为所述副箱52还起压力缓冲器的作用,所以能够防止在所述墨盒62中产生的压力变化直接传递给所述打印头H,从而能够防止过大的压力作用在打印头H上,而发生漏墨等现象。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A,因为在解除下游侧排纸滚筒46的压紧状态之后,才解除上游侧排纸滚筒45的压紧状态的,所以从干燥装置72朝着纸张传送方向的下游侧吹到已完成印刷的打印纸张P1,P2的干燥风,通过压紧状态已被解除的下游侧排纸滚筒46的间隙,经由机体6的排纸口47吹到机体6外以后,下游侧排纸滚筒46的压紧状态才被解除。也就是说,因为滞留在干燥室71内的干燥风的风量减少,所以能够抑制解除上游侧排纸滚筒45的压紧状态时从该间隙朝向上游侧的干燥风的风量。这样就能够一边抑制在打印头H正处于图像印刷中的打印纸张P1,P2的下游侧端部接触到该上游侧排纸滚筒45而产生振动,一边抑制热能传递给干燥组件U6的上游侧。
综上所述,本发明,因为能够收到下述实用性很高的效果,所以在工业上利用的可能性就非常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喷墨打印机,能够一边抑制热能传递给将纸张干燥的干燥机构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一边使在打印头正处于图像印刷中的纸张的下游侧端部不接触到打印头而振动。

Claims (2)

1.一种喷墨打印机,将墨从打印头喷出到纸张上,而在该纸张上印刷出图像,其特征在于:
包括:
干燥机构,对图像已印刷完毕的所述纸张进行干燥,
压紧型的上游侧滚筒和下游侧滚筒,分别布置在纸张传送方向所述干燥机构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以及
压紧切换机构,使上述上游侧滚筒和下游侧滚筒分别处于压紧状态或者解除上述上游侧滚筒和下游侧滚筒的压紧状态;
所构成的所述压紧切换机构,在解除所述下游侧滚筒的压紧状态以后,再解除所述上游侧滚筒的压紧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构成的所述干燥机构,对图像已印刷完毕的所述纸张朝着纸张传送方向的下游侧吹干燥风来使该纸张干燥。
CN2008101312344A 2007-08-02 2008-08-01 喷墨打印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575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02172A JP2009034928A (ja) 2007-08-02 2007-08-02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7202172 2007-08-02
JP2007-202172 2007-08-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57532A true CN101357532A (zh) 2009-02-04
CN101357532B CN101357532B (zh) 2010-06-02

Family

ID=40330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3123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57532B (zh) 2007-08-02 2008-08-01 喷墨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033731A1 (zh)
JP (1) JP2009034928A (zh)
CN (1) CN10135753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7757A (zh) * 2017-05-19 2019-08-23 株式会社新克 喷墨打印机及使用其的喷墨印刷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83103A (ja) * 2007-09-27 2009-04-23 Noritsu Koki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11194570A (ja) * 2010-03-17 2011-10-06 Seiko Epson Corp 乾燥装置及び該乾燥装置を備える記録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20949A (ja) * 1992-02-13 1993-08-31 Brother Ind Ltd 加熱処理装置
JPH07323533A (ja) * 1994-05-31 1995-12-12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70089A (ja) * 2000-03-27 2001-10-02 Konica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6088622A (ja) * 2004-09-27 2006-04-06 Alps Electric Co Ltd プリンタ
JP2006341399A (ja) * 2005-06-07 2006-12-21 Canon Inc 記録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7757A (zh) * 2017-05-19 2019-08-23 株式会社新克 喷墨打印机及使用其的喷墨印刷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034928A (ja) 2009-02-19
CN101357532B (zh) 2010-06-02
US20090033731A1 (en) 2009-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57544B (zh) 喷墨打印机
CN101765501A (zh) 喷墨打印机
CN101544106A (zh) 喷墨打印机
EP2168776B1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1497410A (zh) 卷曲消除机构
CN101396913B (zh) 喷墨打印机
CN102729658A (zh) 干燥装置以及安装有该干燥装置的喷墨记录装置
US6048060A (en) Printing medium discharge apparatus used in an ink jet printer
CN101357532B (zh) 喷墨打印机
CN101497407A (zh) 纸张排出机构
CN102152659A (zh) 喷墨图像形成装置及喷墨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方法
US20100220163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CN101544135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0408343C (zh) 介质传送装置和记录设备
JP5147798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方法
KR100765755B1 (ko) 건조장치 및 이를 적용한 잉크젯 화상형성장치
US8262194B2 (en) Inkjet printer with cleaning device
JP200923386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903492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6801221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200903493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5743926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211390573U (zh) 一种低噪音棉纸印刷机
JP367607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430627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2

Termination date: 2011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