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35982B - 一种移动用户设备控制切换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用户设备控制切换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35982B
CN101335982B CN2007101180887A CN200710118088A CN101335982B CN 101335982 B CN101335982 B CN 101335982B CN 2007101180887 A CN2007101180887 A CN 2007101180887A CN 200710118088 A CN200710118088 A CN 200710118088A CN 101335982 B CN101335982 B CN 1013359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m
switching
sig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1808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35982A (zh
Inventor
宛斌
周阳霖
苗忠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11808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35982B/zh
Priority to US12/146,074 priority patent/US8565163B2/en
Publication of CN101335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59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359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59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04W36/14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over a different radio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due to measured or perceived resources with higher communication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34Reselection control
    • H04W36/36Reselection control by user or terminal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4Network layer protocols, e.g. mobile IP [Internet Protoc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6Transport layer protocols, e.g. TCP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 over wirel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模移动用户设备(UE)控制切换的方法,通过在可支持IMS业务的多模UE中设计一个专用控制模块(SCM),利用终端侧接入网控制部分中的自动检测功能,并修改终端侧的部分控制信令,让移动终端主动参与切换控制的过程,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无缝切换,以增强网络切换时的实时性,从而使移动多媒体业务在使用中对其进行切换时仍能继续满足其对实时性较高的要求,使UE用户获得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佳的服务质量和价格更便宜的服务。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用户设备控制切换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的切换技术,尤其涉及多模移动用户设备(UE)和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终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3G)系统与微波存取全球互通(WiMAX)系统之间的切换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移动通信一直是通信技术研究的热点,随着3G系统逐渐进入商业运营阶段,人们对UE在能提供传统移动话音、短信业务以及窄带数据业务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内容更丰富、服务质量更高的业务需求,为此,要求UE能在多种不同制式的网络之间互通,同时还要求UE能够支持移动多媒体业务。
目前,3G系统中UE与现有多数2G系统下的UE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传输语音和数据时在速度上的提升,3G系统中UE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但是,为了提供这种多媒体服务,移动通信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通常,要求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网络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字节/每秒)、384kbps(千字节/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然而,通过UE接入移动通信网使用该网络提供的宽带多媒体服务,与UE通过固网接入使用宽带多媒体业务的代价相比,后者无疑在带宽、稳定性以及价格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UE业务中,高实时性要求的移动多媒体业务是目前行业内公认的所谓下一个杀手锏级应用(Killer Application),为此,3GPP在2002年6月的R5(Release5)版本中首次提出IP多媒体子系统(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移动终端技术,并在之后的R6和R7等版本中不断完善其应用标准。最初3GPP组织制定IMS是作为3G系统核心技术标准的,目前IMS已被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组(ITU-T)和欧洲电信标准化委员会(ETSI)认可,纳入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标准框架,并被认为是实现未来固定/移动网络融合(FMC)的重要技术基础,FMC是通过固定和无线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来提供通信业务的技术。
由于3G系统中的多模UE能在不同应用环境下通过不同无线接入网络系统实现移动业务,所以终端提供商和网络设备制造商需要支持能实现IMS业务的UE在不同无线网络系统间的切换,以获得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佳的服务质量(QoS)和价格更便宜的服务,并且,使用户不会感到多媒体通信业务的中断和停顿,即实现无缝切换。常见的无线接入网络包括:采用IEEE802.11系列协议的无线保真(Wi-Fi,也称为WLAN)网络、采用IEEE802.16系列协议的WiMAX系统、超宽带无线技术(UWB)、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宽带码分多址(WCDMA)系统、码分多址2000(CDMA2000)系统等。
目前,FMC技术备受关注,具有无线城域网性质的WiMAX技术,被认为是固定网络通过提供和扩展无线宽带接入服务与3G技术进行竞争的有力武器。WiMAX又称宽带无线接入(BWA),是由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制定的IEEE802.16标准,属于无线城域网(WMAN)技术,该技术是针对微波和毫米波频段提出的一种新的空中接口标准,用于将WLAN无线接入点连接到互联网,也可连接公司与家庭等局域网至有线骨干线路,也可作为线缆和数字用户线路(xDSL)的无线扩展技术,从而实现无线宽带接入。
因为具有无线城域网性质的WiMAX系统的天线能覆盖半径达30英里,而且其数据速率高达每秒70M比特,比3G系统有着明显的网络覆盖成本及带宽优势,并且WiMAX系统可与现有的3G系统在未来的第四代移动通信(4G)技术阶段实现融合,因此目前支持IMS业务的UE如何在3G系统与WiMAX系统间进行无缝切换的技术方案逐渐受到业界关注。
现有技术中,不同网络间的切换技术主要是从核心网(CN)着手,流程较为复杂,沟通时间长且难以保证切换质量,从而造成切换时间长、占有资源多等问题。对于实时性和对资源占用十分敏感的IMS业务,简便实用的切换方案更是非常必要的。
图1为现有技术WiMAX系统与3GPP核心网的松耦合交互方式示意图,是WiMAX的提案《WiMAX端到端的网络体系架构(WiMAX End-to-EndNetwork Systems Architecture)》中对应的松耦合交互方式。如图1所示,该提案的思想是:依据IMS业务是基于全IP的技术,在WiMAX系统服务提供设备与3GPP核心网间设计一个控制协议,以此来协商调用Internet中相关服务器中的IMS数据,通过相关控制信令改变IMS数据的传输路径,以实现在3G系统与WiMAX系统之间的切换。因为该提案是在IMS数据源的控制环节采取协商,而接入层甚至移动终端只是被动地参与数据传输,故而被称为松耦合方式。该耦合方式下,为了实现3G系统与WiMAX系统间的IMS数据控制的协商,需要对WiMAX系统服务提供设备与3GPP核心网间的控制协议(图1中用虚线表示)进行较为繁琐的设计,且它的接入层和移动终端部分不参与切换控制,只是被动地按控制信令进行双链路切换,因此,在运行时,系统网元间控制信号的交互较为复杂、切换时间长、实时性较差。
有关3G系统与WLAN系统间的切换技术以及WiMAX系统内部用户终端的切换技术,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03156356.2、CN200610125952.1、CN200610076401.0、CN200510115922.8以及CN200610076723.5的申请文件中已有披露,但是,上述专利申请文件均未涉及UE参与切换控制的技术,其技术方案均以网络侧为主导控制切换,UE只是被动地接收网络侧的控制信令进行双链路切换,因此,如何实现多模UE参与不同网络间的主动切换控制流程,甚至主导在不同网络间的切换控制以实现切换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是当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UE参与控制切换过程的方法,能实现多模UE在3G系统与WiMAX系统间的无缝切换,并提高网络间的切换效率和系统服务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移动用户设备控制切换的方法,该方法为:在UE中设置专用切换控制模块SCM,并且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a、UE将当前检测到的信号质量达到第一通信系统信号质量的第二通信系统的基站标识列入激活集;判断激活集中是否存在至少一个信号质量高于第一通信系统信号质量的第二通信系统的基站标识,且该信号质量所持续的时长达到预定触发时长的一半,如果是,则执行步骤b,即SCM被触发进入SCM预设流程;否则,继续对信号进行周期性检测,返回步骤a;
b、判断SCM检测到的第二通信系统基站的信号质量是否优于第一通信系统基站的信号且该信号质量所持续的时长达到规定的触发时长,如果是,则终端管理模块向SCM移交所有切换控制权,SCM准备缓冲区资源,执行步骤c;否则,继续对信号进行周期性检测,返回步骤b;
c、SCM触发完成切换,在切换结束后,SCM及时释放所占用的公共资源,并解除对所有与切换相关的模块的控制。
其中,所述SCM设置于IMS移动终端协议的TCP层;SCM通过与IMS移动终端协议IP层的终端IP资源管理模块的控制作用、以及接入层堆栈的信号强度自动检测模块的检测作用协助完成切换。
其中,所述步骤b中,判断SCM检测到的第二通信系统基站的信号质量是否优于第一通信系统基站的信号且该信号质量所持续的时长达到规定的触发时长的步骤具体包括:
b1、将获得的信号最优的第二通信系统基站的地址通知SCM,SCM选择接收信号最优的第二通信系统的基站地址;
b2、SCM接收步骤b1中所述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并进行记录比较,判断信号是否保持良好或持续增强,若是,则执行步骤b3;否则返回步骤b1;
b3、SCM通知所述信号最优的第二通信系统基站预留切换缓冲区,且SCM开始监控UE的切换缓冲区以及UE中用于切换控制的CPU的运行,记录缓冲区的空间大小以及用于切换控制的CPU运行的忙闲程度。
其中,所述步骤b中,所述终端管理模块向SCM移交控制权具体包括:
b4、SCM向UE的切换缓冲区发出控制信令,要求预留切换所需空间;
b5、SCM判断UE的切换缓冲区空间是否足够,若UE缓冲区空间不足,则执行步骤b6;若空间足够,则执行步骤b7;
b6、SCM立即通知用于负责切换控制的CPU增加设在内存中的缓冲区空间,并返回步骤b4;
b7、SCM通知用于切换控制的CPU做好UE执行切换的准备工作;
b8、SCM接收到被切换基站的就绪信号和用于切换控制的CPU的反馈信号后,执行步骤b9;
b9、UE侧和网络侧的基站均已做好切换准备,则进入切换阶段。
其中,所述步骤c中,SCM触发完成切换具体包括:
c1、SCM激活用于切换控制的CPU的切换功能,将切换中产生的相关信息存入缓冲区;
c2、SCM向当前等待注册进入的基站的新外部代理FA发出切换请求,新FA向SCM返回切换应答消息,应答消息中包含新的转交地址CoA;
c3、SCM向新FA发出注册请求消息,注册新的CoA,收到请求的新FA向SCM返回注册应答消息,并建立新的链路,开始利用新链路传递数据包,并继续利用旧链路传输数据包;
c4、SCM收到新FA返回注册应答消息后,获知新链路已经成功建立,向原FA发送注册确认消息,请求取消与原CoA的绑定,原FA收到注册确认消息后取消与旧CoA的绑定,并向SCM发送取消应答消息;
c5、SCM收到原FA发来的取消应答消息后,断开旧链路,仅在新链路上接收数据包,并向原FA发送删除请求,原FA删除与该UE相关的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为3G系统,所述第二通信系统为WiMAX系统;或者,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为WiMAX系统,所述第二通信系统为3G系统。
本发明所提供的由多模移动终端控制切换的方法,通过在可支持IMS业务的多模UE内现有终端管理模块中设计一个专用的切换控制模块(SCM,SwitchControl Module),并由SCM模块控制UE参与主动切换控制的流程,使3G核心网与WiMAX系统的耦合方式由松耦合变为可变耦合。本发明方法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特点:
1)在SCM预设流程中设置UE参与切换控制的操作,可根据IMS业务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特点,由SCM对UE中参与切换的系统资源进行就近控制,从而提高切换系统中的耦合度,而对于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应用,不必触发SCM模块,保持其松耦合性质。
2)本发明在切换前的自动检测阶段,将UE的切换准备状态划分为三级,根据所检测到的参数逐级使用切换流程中将要使用到的资源,便于对UE的切换资源进行就近管理,提高了SCM的切换效率和切换成功率。
3)本发明在切换准备状态的第三级中,由SCM直接发出控制信令进行系统资源的切换,减少了切换所需的时间。
4)本发明在完成切换之后,由SCM快速释放切换时占用的公共资源,使UE迅速进入切换前的状态,便于UE开始下一次切换,进而缩短了切换时间。
5)本发明中的SCM可以通过进一步添加其它与切换相关的功能,如:3G/WiFi系统间切换,使SCM具有可扩展性;同时,本发明在使用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应用中,通过设计控制信令来进行协调,仍然保持了对WiMAX论坛所提方案的兼容。
6)本发明从移动终端参与切换的角度展开思路,实现了3G/WiMAX系统这两种技术在4G阶段的融合,即4G层次的宽带无线接入。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WiMAX系统与3GPP核心网的松耦合交互方式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SCM在IMS移动终端协议框架中的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在切换过程中的UE主要资源占用情况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SCM预设流程的实现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在正式切换阶段所传输信号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在可支持IMS业务的多模UE中增加设置一个专用的切换控制模块-SCM,利用终端侧接入网控制部分(ASN)的自动检测功能,并修改终端侧控制部分(CSN)与ASN之间的部分控制信令,让UE主动参与切换控制过程,从而实现UE在不同系统之间的无缝切换,并减小切换延时、增强网络切换的实时性。
本发明的方法可用于任意两个通信系统之间,下面仅以3G系统与WiMAX系统之间的切换为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法作进一步描述。
图2为本发明SCM在IMS移动终端协议框架中的位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SCM位于传输控制协议(TCP)层、终端互联网协议资源管理模块位于互联网协议(IP)层、信号强度自动检测模块位于接入层堆栈(Access Layer Stack)层。其中,SCM是专用切换控制模块,用来控制UE完成与不同系统间的切换控制。通过SCM与终端互联网协议资源管理模块以及用于检测信号强度的自动检测模块之间的交互,配合UE参与主动切换的控制过程,使得WiMAX系统与3G核心网的松耦合方式改进为可变耦合方式,即改进为可由UE参与切换控制的耦合方式,以此来实现3G系统和WiMAX系统间的高效切换。
图3为本发明在切换过程中UE主要资源占用情况示意图,UE的主要资源是指UE内存中的缓冲区、用于切换控制的中央处理器(CPU)以及通信控制所涉及到的物理信道等,这些资源统一在终端管理模块的监控下协调工作。如图3所示,整个切换过程,以X轴表示切换时间,为便于描述,用时间标注点1~5将时间轴划分为4个阶段,其中,时间标注点1~4之间属于切换前检测阶段,时间标注点4至切换结束的时间标注点5和后续的一段时间属于切换阶段;以Y轴表示UE的资源占用量,其中,用点划线表示终端管理模块的占用情况,用加黑的粗线即时间点2~5的区间段表示SCM的占用情况,用细黑线即时间点3~5的区间段表示终端缓冲区的占用情况。本发明以SCM替代终端管理模块中一些负责切换的工作,在UE中SCM主动参与切换控制的作用下,加快对UE缓冲区的预留、增加和取消,同时也使UE与接入网关于控制信息的交互也大为减少。
下面按照图3中标注的时间点顺序,进一步描述SCM主动参与切换控制的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当接收3G系统信号的UE在向WiMAX系统移动时,UE检测到一个或多个WiMAX系统基站的信号质量达到3G系统的信号质量,即进入标注时间点1,此时切换控制流程进入第一级状态,当前检测到的WiMAX系统基站都被UE列入激活集,并继续对下行链路上的信号进行测量。
这里,所述激活集是指能从3G系统切换到WiMAX系统的基站的集合。
由于此时两类信号强度相差还很大,所以自动检测将对接收到的多个信号进行周期性地比较。
步骤2、当检测过程持续一段时间,可假设该段时间时长为10秒,UE将得到更确定的信号质量检测参数,此时进入标注时间点2,即进入切换控制的第二级状态。此时,激活集中已存在至少一个WiMAX系统基站的信号,且其信号质量高于3G系统的信号并达到触发时长的50%时,SCM被触发进入切换流程,即进入SCM预设流程。
这里,所述SCM预设流程是指,SCM在一个完整的切换流程中从SCM开始发生作用到切换动作完成的全部过程。
步骤3、当SCM检测到WiMAX系统基站的信号质量优于3G系统的基站的信号,并达到规定的触发时长时,此时进入标注时间点3,即进入切换控制的第三级状态。此时,终端管理模块向SCM移交所有的切换控制权,SCM激活网络侧和UE侧原有的缓冲区预留程序,缓冲区资源准备完毕后,即可准备执行切换动作。
上述终端管理模块向SCM移交控制权的方法是通过软件设置提高对切换控制的管理进程的优先级来实现的。
步骤4、当UE正式开始切换时,即进入标注时间点4,此时在SCM预设流程的软件控制作用下,UE中的各个相关模块开始工作,通过与网络侧的交互,迅速完成切换。在切换结束后即进入标注时间点5,SCM将释放缓冲区等所有公共资源,并解除对相关模块的控制,结束自身的任务。
上述各个相关模块,是指终端管理模块中的具体负责无线资源管理的功能实体(包含模块间的控制进程和相应信令的内容),该功能实体为专用控制功能实体(DCFE)和路由功能实体(RFE)等。
以上所述为本发明一个完整切换周期所涉及的切换流程的四个阶段,下面结合附图对切换过程的后三个阶段即SCM预设流程的实现过程分别进行详细描述。
图4为本发明SCM预设流程实现过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SCM预设流程包括切换控制的第二、第三级状态两个阶段和正式切换阶段,其中,第二级状态对应图3中标注时间点2~3之间的时间段,第三级状态对应图3中标注时间点3~4之间的时间段,正式切换阶段对应图3中标注时间点4~5之间的时间段。本发明方法的具体实现包括图4和图5所示两大部分,其中,步骤401~步骤406属于切换控制的第二级状态阶段;步骤407~步骤412属于切换控制的第三级状态阶段;步骤501~步骤509属于正式切换阶段。
在切换控制的第二级状态阶段,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UE检测到的WiMAX系统基站的信号质量高于3G系统的信号时,激活集中已存在至少一个WiMAX系统基站的信号,当该WiMAX系统基站信号质量高于3G系统的信号并达到规定的触发时间的50%时,SCM被触发进入切换流程,即进入SCM预设流程。其中,触发时间可规定为20秒钟。
步骤402:SCM利用UE的路径检测功能,获得UE利用路径预测技术预测到的可能的切换路径后,将信号最优的WiMAX系统的基站的地址通知SCM。
步骤403:SCM接收信号最优的WiMAX系统的基站地址。
步骤404:SCM接收步骤403中所述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并进行记录比较,判断信号是否保持良好或持续增强,如果信号一直良好或持续增强,则执行步骤405和步骤406;如果信号减弱,低于3G系统信号质量,则返回步骤402,进行重新比较并重新选择出信号最优的WiMAX系统的基站。
步骤405:SCM通知所述信号最优的WiMAX系统的基站预留切换缓冲区。
步骤406:SCM开始监控UE的切换缓冲区以及UE中用于切换控制的CPU的运行,记录缓冲区的空间大小以及用于切换控制的CPU运行的忙闲程度。
上述步骤406与步骤405同时执行,不同之处在于:步骤405中SCM向WiMAX系统侧的基站发送指令,而步骤406中则是靠SCM自身来执行监控UE的切换缓冲区以及UE中用于切换控制的CPU运行状态的动作,所述用于切换控制的CPU是该UE中原有的用于切换控制的CPU。
在切换控制的第三级状态阶段,当SCM检测到WiMAX系统基站的信号质量高于3G系统的基站的信号,并保持了规定的触发时间如20秒时,UE的终端管理模块停止对将要准备切换的基站信号的检测,改由SCM执行信号监测和比较。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7:SCM向UE的切换缓冲区发出控制信令,要求预留切换所需空间。
步骤408:SCM判断UE的切换缓冲区空间是否足够,如果UE缓冲区空间不足,则执行步骤409;如果有足够的空间,则执行步骤410。
步骤409:SCM立即通知负责切换控制的CPU增加设在内存中的缓冲区空间,并返回步骤407。
上述对于切换缓冲区的控制已经由SCM负责,因此SCM享有优先级,便于对缓冲区进行相应的操作。
步骤410:SCM通知用于切换控制的CPU做好UE执行切换的准备工作。
步骤411:SCM接收到被切换基站的就绪信号和用于切换控制的CPU的反馈信号后,执行步骤412。
步骤412:UE侧和网络侧的基站均已做好切换准备,则进入切换阶段。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正式切换阶段所传输信号的流程示意图,其中,涉及到的实体包括:切换前的原外部代理(FA,Foreign Agent)、SCM及切换后的新FA。如图5所示,正式切换阶段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SCM激活用于切换控制的CPU的切换功能,将切换中产生的相关信息存入缓冲区,此时,保持SCM与原FA的链路连接。
上述相关信息是指:切换对象的标志信息以及UE为完成切换所产生的调度信息包,此处的切换对象可以是UE在切换前正在使用的业务的数据包等相关信息,如:视频业务中的多媒体数据包等。
步骤502:SCM向当前等待注册进入基站的新FA发出切换请求。
这里,所述FA位于当前所要注册进入的网络侧的基站中,相应地,UE当前所在的基站中的FA可以称之为原FA,需要进入的网络侧基站内的FA就称之为新FA。
步骤503:新FA向SCM返回切换应答消息,应答消息中包含新的转交地址(CoA,Care-of Address)。
上述CoA的命名与FA的命名类似,新CoA和旧CoA是相对而言的,如果UE从3G系统切换到WiMAX系统,则新CoA为WiMAX系统侧,旧CoA为3G系统侧;如果UE从WiMAX系统切换到3G系统,则新CoA为3G系统侧,旧CoA为WiMAX系统侧。
步骤504:SCM向新FA发出注册请求消息,注册新的CoA。
所述新FA位于WiMAX系统侧多模UE当前准备进入的基站中。
步骤505:在收到注册请求后,收到请求的新FA向SCM返回注册应答消息,并建立新的链路,开始利用新链路传递数据包;同时,继续利用旧链路传输数据包。
步骤506:SCM收到注册应答消息后,获知新链路已经成功建立,向原FA发送注册确认消息,请求取消与旧CoA的绑定。
步骤507:原FA收到注册确认消息后取消与旧CoA的绑定,并向SCM发送取消应答消息。
步骤508:SCM收到FA发来的取消应答消息后,断开旧链路,只在新链路上接收数据包。
步骤509:SCM向原FA发送删除请求,原FA删除与该UE相关的信息,至此完成切换全过程。
本发明SCM预设流程中的切换过程与WiMAX的提案(即名称为《WiMAX端到端的网络体系架构》)可实现兼容。具体做法是:当SCM的切换控制模式工作在松耦合方式下,为保持与现有3G/WLAN切换技术的兼容性,接入层和移动终端部分仍然采取现有的双链路切换技术不变,以保证切换时数据不丢失,对接入层和移动终端部分则分别设置相应的缓冲区,并对设计控制信令进行协调。由于该方式下接入层和UE部分不参与切换控制,只是被动地按控制信令进行双链路切换。因此,在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应用中SCM还可以通过进一步添加其他的与切换相关的功能来实现SCM功能的可扩展性。
以上所述为3G系统的多模UE进入WiMAX系统的切换方法,其中,可将3G系统称为第一通信系统,将WiMAX系统称为第二通信系统。与之相对应的切换为:多模UE从WiMAX系统向3G系统的切换,此过程与3G系统向WiMAX系统切换的实现原理及实现流程基本相同。这种情况下,将WiMAX系统称为第一通信系统,将3G系统称为第二通信系统。
多模UE从WiMAX系统切换到3G系统的具体情况是:当WiMAX系统基站的信号强度减弱或根本无信号时,UE会自动检测到3G系统信号的强度变化,达到切换条件时激活SCM预设流程进行自动切换,具体过程基本与多模UE从3G系统切换到WiMAX系统一致,不同之处仅在于:切换流程中所传输的信号参数有所不同。由于此切换过程属于本发明中同一种实施方式的逆向过程,此过程与多模UE从3G系统切换到WiMAX系统相比并无太大差别,故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移动用户设备控制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专用切换控制模块SCM,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UE将当前检测到的信号质量达到第一通信系统信号质量的第二通信系统的基站标识列入激活集;判断激活集中是否存在至少一个信号质量高于第一通信系统信号质量的第二通信系统的基站标识,且该信号质量所持续的时长达到预定触发时长的一半,如果是,则执行步骤b,即SCM被触发进入SCM预设流程;否则,继续对信号进行周期性检测,返回步骤a;
b、判断SCM检测到的第二通信系统基站的信号质量是否优于第一通信系统基站的信号且该信号质量所持续的时长达到规定的触发时长,如果是,则终端管理模块向SCM移交所有切换控制权,SCM准备缓冲区资源,执行步骤c;否则,继续对信号进行周期性检测,返回步骤b;
c、SCM触发完成切换,在切换结束后,SCM及时释放所占用的公共资源,并解除对所有与切换相关的模块的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用户设备控制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CM设置于IMS移动终端协议的TCP层;
SCM通过与IMS移动终端协议IP层的终端IP资源管理模块的控制作用、以及接入层堆栈的信号强度自动检测模块的检测作用协助完成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用户设备控制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判断SCM检测到的第二通信系统基站的信号质量是否优于第一通信系统基站的信号且该信号质量所持续的时长达到规定的触发时长的步骤具体包括:
b1、将获得的信号最优的第二通信系统基站的地址通知SCM,SCM选择接收信号最优的第二通信系统的基站地址;
b2、SCM接收步骤b1中所述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并进行记录比较,判断信号是否保持良好或持续增强,若是,则执行步骤b3;否则返回步骤b1;
b3、SCM通知所述信号最优的第二通信系统基站预留切换缓冲区,且SCM开始监控UE的切换缓冲区以及UE中用于切换控制的CPU的运行,记录缓冲区的空间大小以及用于切换控制的CPU运行的忙闲程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用户设备控制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所述的终端管理模块向SCM移交控制权具体包括:
b4、SCM向UE的切换缓冲区发出控制信令,要求预留切换所需空间;
b5、SCM判断UE的切换缓冲区空间是否足够,若UE缓冲区空间不足,则执行步骤b6;若空间足够,则执行步骤b7;
b6、SCM立即通知用于切换控制的CPU增加设在内存中的缓冲区空间,并返回步骤b4;
b7、SCM通知用于切换控制的CPU做好UE执行切换的准备工作;
b8、SCM接收到被切换基站的就绪信号和用于切换控制的CPU的反馈信号后,执行步骤b9;
b9、UE侧和网络侧的基站均已做好切换准备,则进入切换阶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用户设备控制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所述SCM触发完成切换具体包括:
c1、SCM激活用于切换控制的CPU的切换功能,将切换中产生的相关信息存入缓冲区;
c2、SCM向当前等待注册进入的基站的新外部代理FA发出切换请求,新FA向SCM返回切换应答消息,应答消息中包含新的转交地址CoA;
c3、SCM向新FA发出注册请求消息,注册新的CoA,收到请求的新FA向SCM返回注册应答消息,并建立新的链路,开始利用新链路传递数据包,并继续利用旧链路传输数据包;
c4、SCM收到新FA返回注册应答消息后,获知新链路已经成功建立,向原FA发送注册确认消息,请求取消与原CoA的绑定,原FA收到注册确认消息后取消与旧CoA的绑定,并向SCM发送取消应答消息;
c5、SCM收到原FA发来的取消应答消息后,断开旧链路,仅在新链路上接收数据包,并向原FA发送删除请求,原FA删除与该UE相关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用户设备控制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为3G系统,所述第二通信系统为WiMAX系统;或者,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为WiMAX系统,所述第二通信系统为3G系统。
CN2007101180887A 2007-06-28 2007-06-28 一种移动用户设备控制切换的方法 Active CN1013359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180887A CN101335982B (zh) 2007-06-28 2007-06-28 一种移动用户设备控制切换的方法
US12/146,074 US8565163B2 (en) 2007-06-28 2008-06-25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witch of mobile user equipment (U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180887A CN101335982B (zh) 2007-06-28 2007-06-28 一种移动用户设备控制切换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35982A CN101335982A (zh) 2008-12-31
CN101335982B true CN101335982B (zh) 2012-02-29

Family

ID=40161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180887A Active CN101335982B (zh) 2007-06-28 2007-06-28 一种移动用户设备控制切换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565163B2 (zh)
CN (1) CN1013359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27477B2 (ja) 2009-07-31 2015-06-03 アルカテル−ルーセント 非定常VoIP通話の間で端末をハンドオーバさせるための方法、ネットワーク要素、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01646216A (zh) * 2009-08-28 2010-0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不同的接入网间保持业务连续性的系统及方法
CN102215459B (zh) * 2010-04-01 2015-06-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维持多媒体消息服务连续性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2264063A (zh) * 2011-07-29 2011-1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自适应提升下载速率的方法
CN102958102B (zh) * 2011-08-22 2017-09-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rlc分流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3945431B (zh) * 2013-01-17 2018-04-1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进行网络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5101316B (zh) * 2015-07-10 2020-02-11 山东聚盛联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多数据通道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JP6593019B2 (ja) * 2015-08-06 2019-10-23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コンテンツ受信装置
CN108738165B (zh) * 2017-04-24 2022-01-11 沈阳无距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装置
CN108307432B (zh) * 2017-09-29 2020-08-25 济南龙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WiFi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495342A (zh) * 2018-01-29 2018-09-0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方法、终端、基站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69893B (zh) * 2020-06-23 2022-03-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689725B (zh) * 2021-08-31 2023-01-13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动态微协同的交通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7241328B (zh) * 2023-11-15 2024-01-23 四川长虹新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EasyMesh切换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37617A2 (en) * 1996-10-18 1998-04-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obile station
CN1429033A (zh) * 2001-12-24 2003-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系统间切换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43568B1 (en) * 1997-03-22 2001-06-05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uitively indicating signal quality in a wireless digital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7333451B1 (en) * 1999-10-18 2008-02-19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Buffer management for mobile internet protocol
KR101100157B1 (ko) * 2004-06-08 2011-12-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 적용되는 주파수간 핸드오버방법
KR100630107B1 (ko) * 2004-11-04 2006-09-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인접 기지국 정보의길이 가변적 구성 방법 및 시스템
US7738871B2 (en) * 2004-11-05 2010-06-15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media independent handover between technologically diversified access networks
US7606200B2 (en) * 2005-02-18 2009-10-20 Lg Electronics, Inc. Supporting handover of multi-mode mobile terminal betwee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WO2006118410A2 (en) * 2005-05-02 2006-11-09 Lg Electronics Inc. A method of supporting handover in a multi-mode mobile station
TW200719654A (en) * 2005-11-04 2007-05-16 Interdigital Tech Corp Media independent handover application server for facilitating seamless integration of multi-technology networks
US7424566B2 (en) * 2005-11-16 2008-09-09 Sun Microsystems, Inc.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buffer space allocation
US20070224988A1 (en) * 2006-03-24 2007-09-27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 handover procedure between a 3gpp lte network and an alternative wireless network
US20080069065A1 (en) * 2006-09-20 2008-03-20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mpany Limited Method of seamlessly roaming between multiple wireless networks using a single wireless network adapto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37617A2 (en) * 1996-10-18 1998-04-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obile station
CN1429033A (zh) * 2001-12-24 2003-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系统间切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35982A (zh) 2008-12-31
US8565163B2 (en) 2013-10-22
US20090005055A1 (en) 2009-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35982B (zh) 一种移动用户设备控制切换的方法
KR100703264B1 (ko) 다양한 억세스망들이 중첩된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음성 및데이터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US7613171B2 (en) Cellular network service over WLAN
CN103391633B (zh) 网络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1040463B (zh) 用于连接移动通信网络和无线网络的双模式移动终端的切换系统和方法
EP2433399B1 (en) Method for conserving resources during wireless handover of a multi-mode mobile device
US2006020982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network interface in mobile terminal supporting multiple wireless access scheme
CN102457915A (zh) 管理x2接口的方法、切换方法、干扰抑制方法及装置
EP3032853A1 (en)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and shunting, base station, rnc and terminal
WO2013113202A1 (zh) 用于ue网络切换的信息处理方法和基站
CN102131265A (zh) 减少在无线通信网络之间的技术间切换的资源分配
CN103491600A (zh) 用户设备功能模块的状态控制、状态配置方法及装置
WO2012130045A1 (zh) 多网接入系统和多模无线终端
CN101193448B (zh) 无线通信网络中移动站发起的负载平衡
KR20060063618A (ko) 인터워킹 서버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동 통신 방법
CN107251611A (zh)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CN100433717C (zh) 一种切换过程中数据传输的方法
CN101321375B (zh) 控制会话切换的方法和服务器
KR100887794B1 (ko) 미디어 독립 핸드오버 기반의 네트워크 시스템 및 이를이용한 핸드오버 방법
CN1921701B (zh)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
CN103828442A (zh) 一种wlan接入方法和装置
KR101554551B1 (ko) 혼합네트워크에서의 네트워크 선택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Yuan et al. Optimized handover scheme using IEEE 802.21 MIH service in multi-service environment
WO2007066399A1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無線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Andi et al. Environment-aware QoS framework for multi-interface termin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