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15146A - 支撑架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支撑架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15146A CN101315146A CNA2008101307257A CN200810130725A CN101315146A CN 101315146 A CN101315146 A CN 101315146A CN A2008101307257 A CNA2008101307257 A CN A2008101307257A CN 200810130725 A CN200810130725 A CN 200810130725A CN 101315146 A CN101315146 A CN 10131514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 cantilever
- outstanding
- projection
- guide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支撑架以及显示装置。该支撑架包含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包含一侧壁以及形成于该侧壁的一通孔。该第二支架包含一本体以及与该本体连接的悬臂构件,该悬臂构件包含一凸块以及一导引部,该凸块位于该本体与该导引部之间。当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衔接时,导引部滑于该侧壁上而使凸块相对于侧壁偏移一距离并卡入该通孔。藉此,在组装时,该凸块不会直接冲撞侧壁而损伤。另外,本发明的显示装置是利用该支撑架支撑一屏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显示装置的支撑机构,具体涉及一种支撑架及具有该支撑架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显示装置的支撑架为便于收纳,多采用组合式结构设计。如图1A及图1B所示,一般而言,传统组合支撑架主要由一底座12和一支架14组成,图1A为该组合支撑架分离时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箭头代表支架14与底12的衔接方向;图1B是该组合支撑架组合后的剖面示意图。底座12包含供支架14插入的衔接孔122以及形成于孔122的侧壁上的通孔124。当支架14完全插入衔接孔122后,支架14的凸块142(亦即卡勾)即卡入通孔124中,以完成支架14与底座12的衔接及固定。
然而,如图1B所示,在衔接的过程中,若仅直接将支架14垂直地往衔接孔122中插入,则支架14上的凸块142会撞击衔接孔122的侧壁,如图1B中细实线圈X所示。若此时仍强行将支架14插入衔接孔122,则将使凸块142受损而使其卡勾功能大幅减低,甚至导致凸块142完全毁坏,还可能并发其它结构的变形、损伤。在此结构下,若仍欲顺利插入、衔接,且保有预期的卡勾功能,则需使用者在图1B所示情形下,将突块142向后推一段距离(如图1B中虚线所示),以使凸块142避免前述的撞击而可滑入衔接孔122中。惟此种解决方式易因需另一辅助手段(即向后推凸块142)而不利于使用者组装;又易因无法确认使用者于组装时会确实执行上述辅助手段,而仍可能造成凸块142撞击、损坏的情形。
因此,传统组合支撑架有组装不易以及组装时易造成结构损坏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有效避免支架在衔接时对凸块的撞击和损坏,实现支架快捷顺利衔接的支撑架,该支撑架利用导引部将悬臂机构无障碍的导入衔接部位,实现了支撑架的良好配合组装。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具有上述支撑架结构,能够实现较佳的组装性能并保证组装后的稳定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支撑架,包含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含一侧壁以及形成于该侧壁的一通孔;所述第二支架包含一本体以及与该本体连接的悬臂构件,该悬臂构件包含一凸块以及一导引部,该凸块位于所述本体与导引部之间,其中当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衔接时,导引部滑于该侧壁上而使该凸块相对于该侧壁偏移一距离以卡入该通孔。
所述导引部包含一突出。该突出位于所述导引部的末端且包含一斜面或一曲面;所述第一支架包含一卡槽,当所述凸块卡入该通孔时,所述突出卡入该卡槽。
所述侧壁包含一肋板,所述导引部可滑于该肋板上。
所述悬臂构件包含第一悬臂以及第二悬臂,所述导引部包含第一突出以及第二突出,第一突出和第二突出分别位于第一悬臂以及第二悬臂上,所述凸块连接第一悬臂以及第二悬臂。
所述第一支架包含一承座,该第二支架的本体插入该承座。
一种显示装置,包含一底座和一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含一侧壁以及形成于该侧壁的一通孔;所述支架包含一本体以及与该本体连接的悬臂构件,该悬臂构件包含一凸块以及一导引部,该凸块位于该本体与该导引部之间,其中当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衔接时,导引部滑于侧壁上而使凸块相对于侧壁偏移一距离以卡入该通孔;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一屏幕,屏幕衔接于该支架上。
所述导引部包含一突出,所述突出位于导引部的末端,所述突出包含一斜面或一曲面,所述第一支架包含一卡槽,当该凸块卡入该通孔时,该突出卡入该卡槽。
所述侧壁包含一肋板,该导引部可滑于该肋板上。
所述悬臂构件包含第一悬臂以及第二悬臂,该导引部包含第一突出及第二突出,第一突出和第二突出分别位于第一悬臂以及第二悬臂上,该凸块连接第一悬臂以及第二悬臂。
所述第一支架包含一承座,第二支架的本体插入该承座。
该支撑架的悬臂构件均采用有机高分子材料制备,其本身具有一定的韧性,可以弯折一定限度,在进行支架组合时,悬臂构件上的导引部能够将悬臂构件的导向进行引导,使其可以自然弯曲至悬臂构件的外缘与第一支架的侧壁滑动接触,从而实现凸块的理想导入。导引部最好位于悬臂构件的卡入端,突出位于导引部的末端,该突出为可以实现无阻力或小阻力导入的各种斜面、曲面或弧面,悬臂构件可采用单悬臂或多悬臂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支撑架及显示装置的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有效的解决现有支撑架组装时经常出现的撞击和损坏情形,实现支撑架和显示装置的顺利衔接和组装,并有效保证组装后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A为传统组合支撑架分离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1B为图1A的组合支撑架组合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分解图;
图3是图二中显示装置的支架的局部放大图;
图4A至图4C是图2中显示装置的支架与底座衔接的连续作动剖面图;
图5A是图3中悬臂构件的另一结构配置示意图;
图5B是图3中悬臂构件的又一结构配置示意图;
图5C是图3中悬臂构件的再一结构配置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底座与支架的分解剖面图;
图6B为图6A中底座与支架衔接的连续作动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底座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例的底座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支撑架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图二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的分解图。显示装置2包含底座22、支架24以及屏幕26。底座22包含承座222、侧壁224、形成于侧壁224的通孔226以及卡槽228(参阅图4A)。支架24包含本体242、悬臂构件244以及铰链246。屏幕26经由铰链246与支架24衔接。请参阅图3,图三是显示装置2的支架24的局部放大图。经由图3清楚的显示了悬臂构件244的结构。悬臂构件244主要包含凸块2442以及导引部2444。凸块2442连接悬臂构件244的第一悬臂2446以及第二悬臂2448。导引部2444包含第一突出2444a以及第二突出2444b,第一突出2444a位于第一悬臂2446的末端,第二突出2444b位于第二悬臂2448的末端。
请参阅图4A至4C。图4A至图4C为支架24与底座22衔接的连续作动剖面图。剖面方向如图3的Y-Y向所示。如图4A所示,第一突出2444a于衔接过程中先接触底座22的侧壁224的前端。第一突出2444a包含斜面S1(第二突出2444b也相应地包含斜面S2),并于接触侧壁224的前端时,藉此斜面S1可使第一突出2444a产生偏移的效果而顺利地滑入承座222中。其中,斜面S1也可以采用曲面取代,或者第一突出2444a无需有斜面或曲面的设置,而在侧壁224上相对应之处形成有斜面或曲面,也具有同样的效果。
当第一突出2444a滑于侧壁224时,第一悬臂2446即产生变形;同理,第二悬臂2448也产生变形,因而使得凸块2442相对于侧壁224偏移一距离,以避免凸块2442的前端部2442a与侧壁224碰撞。为增加凸块2442偏移量,可在侧壁224上形成肋板230,使得第一突出2444a滑于肋板230上,如图4A及图4B所示。
补充说明的是,由于肋板230设置在相对于第一悬臂2446(及第二悬臂2448)的侧壁224上,因此在衔接过程中,凸块2442不致碰撞到肋板230。并且,肋板230的轮廓并不限于图4A及图4B所示的简单轮廓。由于肋板230的轮廓在衔接过程中,可控制凸块2442的偏移量,因此适当地设计肋板230的轮廓,即可随着支架24插入底座22的程度,控制所需的凸块2442的偏移量。此外,当凸块2442的前端部2442a避开侧壁224而顺利进入承座222后,凸块2442也可滑于侧壁224上。当然,若肋板230的轮廓经由适当的设计,亦可使凸块2442于衔接过程中不触碰侧壁224
当第一突出2444a持续滑动而终至卡入卡槽228中时,凸块2442也置于通孔226中,如图4C所示。该较佳具体实施例中,除第一突出2444a提供卡持功能,突块2442亦可共同提供卡持功能。而于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支架24与底座22的卡持功能亦可仅由突块2442单独提供,即此时卡槽228主要提供容置第一突出2444a的避让空间。
在拆卸时,使用者仅需按压凸块2442(即释放按钮),即可使第一突出2444a脱离卡槽228,进而分离支架24与底座22之间的衔接。此外,当凸块2442本身亦具有卡持功能时,使用者亦需按压凸块2442以使凸块2442脱离通孔226。
补充说明,该较佳具体实施例中,虽然悬臂构件244利用两个悬臂2446、2448设置于凸块2442两侧以使得悬臂2446、2448上的突出2444a、2444b于衔接过程中,不致落于通孔226中,但于实际设计中,也可使用其它悬臂配置来达成。如图5A所示,悬臂构件244先以一连接臂2445连接本体242以及凸块2442的上侧,再自凸块2442的下侧延伸出第一悬臂2446’以及第二悬臂2448’,其结构大致呈倒Y字形。当然,在结构稳定性容许之下,悬臂构件244亦得仅包含单一悬臂2446’,如图5B所示。
此外,该较佳具体实施例中,导引部2444的突出2444a、2444b的移动路径位于通孔226的两侧,可避免于衔接过程中,突出2444a、2444b滑落于通孔226中,而使得衔接不顺;并且于拆卸过程中,即悬臂构件244向上移动过程中,突出2444a、2444b亦不致落入通孔226中而卡住。然而,如图5C所示,若设置于悬臂2446″上的单一突出2444c够宽时,足以横跨通孔226时,突出2444c的移动路径虽通过通孔226,而仍不会卡勾住通孔226。或是虽少部分的突出2444a(或2444b)的移动路径通过通孔226,但突出移动过程中不致产生过大的扭转而仍可顺利通过通孔226,不致与通孔226卡勾住。
另外,该较佳具体实施例中,虽然悬臂构件244的导引部2444是利用突出结构(第一突出2444a、第二突出2444b)滑于侧壁224上以达到导引悬臂构件244的凸块2442偏移,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如图6A及图6B所示,图6A是根据另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底座22’与支架24’的分解剖面图,图6B绘示了底座22’与支架24’衔接的连续动作剖面图。其中剖面方向与参照图3中的Y-Y向一致,并且于图6B的支架24’以虚线表示其各个动作状态。与图3的显示装置2不同之处在于图6A的显示装置的底座22’包含导轨232,设置形成于侧壁224上,并且第一悬臂2446相应地包含导柱2444d。当支架24’与底座22’衔接时,导柱2444d则被导引、滑动于导轨232中,如图6B所示。藉由设计导轨232的轨迹,可稳定控制第一悬臂2446的变形,亦即间接地控制凸块2442的偏移,并且在拆卸时,因为导轨232具有双向限制的特性,因此使用者在按压突块2442时,不致因使用者用力过度而对悬臂构件244造成损伤。
图2的显示装置2的支架24插入底座22的承座222中,以达成衔接的目的。此承座222是由凹陷形成的,其侧壁224与悬臂构件244具有衔接关系(已如上述)。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7。图7绘示出根据一具体实施例的底座22″的示意图。底座22″的侧壁224并非是组成承座222’的一部分,而是负责提供与悬臂构件244衔接的功能。支架24则对应地具有与承座222’相配的结构。为了能与悬臂构件244衔接,底座22″则可能形成另一凹陷234以容置悬臂构件244。当然,凹陷234不以完全的盲孔为必要,亦可为一通孔,甚至仅由底座22’本体延伸出侧壁224,避开与支架24干涉的可能性,而可无前述凹陷234的存在。另外,支架24与底座22的衔接结构,也可以城垛结构实现,亦即承座222为形成于底座22上的城垛结构。请参阅图8。图8绘示出根据另一具体实施例的底座22’″之示意图。底座22’″包含城垛结构222″,支架24则对应地包含可与之结合的城垛结构。藉由支架24与城垛结构222″的结合,亦可达到前述承座222的功能。
虽然前述具体实施例主要在说明显示装置2的底座22与支架24衔接的情形,但本发明的支撑架亦可适用于两个支架衔接的情形。请参阅图9。图九绘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支撑架3的分解示意图。支撑架3包含第一支架32以及第二支架34。第一支架32包含承座322、侧壁324以及形成于侧壁324的通孔326。第二支架34包含本体342以及与本体342连接的悬臂构件344。有关第一支架32与第二支架34的衔接关系,可参阅前述实施例中,相同命名组件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其中第一支架32可模拟前述实施例中的底座22,第二支架34则可模拟前述实施例中的支架24。
补充说明的是,图9中的第一支架32并非等同于底座22,第二支架34亦非等同于支架24。换句话说,实际应用上,图9中第一支架32的结构也可应用于显示装置的底座上,对应地,第二支架34的结构则可应用于显示装置的支架上。此外,图9中支撑架3的结构亦可应用于显示装置的支架中,以增加支架的长度,并不限于支架与底座的衔接。另外,前述关于支架24与底座22的衔接实施形态,于图9中第一支架32与第二支架34的衔接,也有适用(可参阅图3至图8)。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支撑架及具有该支撑架的显示装置于衔接时,因支撑架具有利用悬臂结构的导引构件,可适当导引其凸块(释放按钮),于其上不致发生直接冲撞而有所损坏。此除可保护结构完整外,且于衔接后,释放按钮的功能也能得完全发挥。因此,本发明的支撑架易于组装和拆卸,解决了传统组合支撑架于组装中易损伤、变形,甚至失效的问题。
藉由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是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发明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范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发明所欲申请的专利范围的范畴内。因此,本发明所申请的专利范围的范畴应该根据上述的说明作最宽广的解释,以致使其涵盖所有可能的改变以及具相等性的安排。
Claims (10)
1.一种支撑架,包含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含一侧壁以及形成于该侧壁的一通孔;所述第二支架包含一本体以及与该本体连接的悬臂构件,该悬臂构件包含一凸块以及一导引部,该凸块位于所述本体与导引部之间,其中当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衔接时,导引部滑于该侧壁上而使该凸块相对于该侧壁偏移一距离以卡入该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包含一突出。该突出位于所述导引部的末端且包含一斜面或一曲面;所述第一支架包含一卡槽,当所述凸块卡入该通孔时,所述突出卡入该卡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含一肋板,所述导引部可滑于该肋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构件包含第一悬臂以及第二悬臂,所述导引部包含第一突出以及第二突出,第一突出和第二突出分别位于第一悬臂以及第二悬臂上,所述凸块连接第一悬臂以及第二悬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含一承座,该第二支架的本体插入该承座。
6.一种显示装置,包含一底座和一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含一侧壁以及形成于该侧壁的一通孔;所述支架包含一本体以及与该本体连接的悬臂构件,该悬臂构件包含一凸块以及一导引部,该凸块位于该本体与该导引部之间,其中当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衔接时,导引部滑于侧壁上而使凸块相对于侧壁偏移一距离以卡入该通孔;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一屏幕,屏幕衔接于该支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包含一突出,所述突出位于导引部的末端,所述突出包含一斜面或一曲面,所述第一支架包含一卡槽,当该凸块卡入该通孔时,该突出卡入该卡槽。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含一肋板,该导引部可滑于该肋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构件包含第一悬臂以及第二悬臂,该导引部包含第一突出及第二突出,第一突出和第二突出分别位于第一悬臂以及第二悬臂上,该凸块连接第一悬臂以及第二悬臂。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含一承座,第二支架的本体插入该承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8101307257A CN101315146A (zh) | 2008-06-26 | 2008-06-26 | 支撑架及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8101307257A CN101315146A (zh) | 2008-06-26 | 2008-06-26 | 支撑架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15146A true CN101315146A (zh) | 2008-12-03 |
Family
ID=40106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8101307257A Pending CN101315146A (zh) | 2008-06-26 | 2008-06-26 | 支撑架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315146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62592A (zh) * | 2013-01-29 | 2013-04-24 | 昆山乙盛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 大型平板电视的环形底座 |
CN103730065A (zh) * | 2013-12-16 | 2014-04-16 |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WO2017114039A1 (zh) * | 2015-12-31 | 2017-07-0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显示模组的电路容纳装置及显示装置 |
CN107061943A (zh) * | 2017-05-19 | 2017-08-18 |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 支撑架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 |
CN110260117A (zh) * | 2019-05-24 | 2019-09-20 | 明基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
2008
- 2008-06-26 CN CNA2008101307257A patent/CN101315146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62592A (zh) * | 2013-01-29 | 2013-04-24 | 昆山乙盛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 大型平板电视的环形底座 |
CN103730065A (zh) * | 2013-12-16 | 2014-04-16 |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WO2017114039A1 (zh) * | 2015-12-31 | 2017-07-0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显示模组的电路容纳装置及显示装置 |
US10694628B2 (en) | 2015-12-31 | 2020-06-23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Circuit holding device for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CN107061943A (zh) * | 2017-05-19 | 2017-08-18 |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 支撑架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 |
CN107061943B (zh) * | 2017-05-19 | 2019-10-25 |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 支撑架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 |
CN110260117A (zh) * | 2019-05-24 | 2019-09-20 | 明基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15146A (zh) | 支撑架及显示装置 | |
CN101330849B (zh) | 具有撞锁装置的抽屉滑道 | |
CN1816064B (zh) | 移动电话用的滑动型开闭装置 | |
CN103631335B (zh) | 便携式计算机 | |
JP4611265B2 (ja) | スライド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移動通信端末機 | |
CN102238841A (zh) | 滑轨机构 | |
CN103576769A (zh) | 可携式电脑 | |
JP3180815U (ja) | ケーブルマネージメントフレームとスライドレール用連結装置 | |
EP3387950B1 (en) | Slide rail assembly | |
CN103123523A (zh) | 便携式计算机 | |
CN110089866B (zh) | 保持装置 | |
CN102709793A (zh) | 一种pcb板的插拔机构、成品板及插框 | |
CN101716032B (zh) | 抽屉平衡机构 | |
CN101480300B (zh) | 运动装置及运动结构体 | |
JP3174031U (ja) | スライドレールアセンブリ及びその連接構造 | |
CN101102652A (zh) | 滑盖结构及应用该滑盖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 |
CN102232735B (zh) | 导轨同步装置 | |
KR200414034Y1 (ko) | 슬라이드폰 조립체 | |
JP2014092009A (ja) | 引き戸の取付構造、引き戸及び収納装置 | |
CN101106876A (zh) | 滑盖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1141496A (zh) | 滑盖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2370351B (zh) | 用于滑轨收合的防震构造 | |
CN103713698A (zh) | 接合机构 | |
JP2021053348A (ja) | スライドレールアセンブリ及びそのスライドレールキット | |
CN104516445A (zh) | 承载装置与承载装置的自锁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81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