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13179B - 空调机的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的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13179B
CN101313179B CN2006800432456A CN200680043245A CN101313179B CN 101313179 B CN101313179 B CN 101313179B CN 2006800432456 A CN2006800432456 A CN 2006800432456A CN 200680043245 A CN200680043245 A CN 200680043245A CN 101313179 B CN101313179 B CN 1013131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strainer
dust
anterior
screen pack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4324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13179A (zh
Inventor
小泽哲朗
铃木秀人
佐野充邦
三岛毅睦
冈田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arri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arri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arrier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arri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131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31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131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317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or on a wal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66Regeneration of the filtering material or filter elements inside the filter
    • B01D46/68Regeneration of the filtering material or filter elements inside the filter by means acting on the cake side involving movement with regard to the filter elements
    • B01D46/681Regeneration of the filtering material or filter elements inside the filter by means acting on the cake side involving movement with regard to the filter elements by scrapers, brushes or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shape of the heat exchangers or of parts thereof, e.g. of their fi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90Cleaning of purification apparatus

Abstract

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在室内机本体(1)内收容有热交换器(8)和风机(10),设有前面吸入口(4)和上面吸入口(5),在前面吸入口与热交换器(8)之间具有分割的前部空气过滤网(17),在上面吸入口与热交换器之间具有分割的上部空气过滤网(20),在与前面吸入口和上面吸入口之间的部位相对的死区内配置有包括除去粘附在各空气过滤网上的尘埃的旋转刷(30)和回收尘埃的尘埃承接通路(31)的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S),还具有空气过滤网移动机构(55),其经由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S)使前部空气过滤网在与上部空气过滤网的相对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并使上部空气过滤网在与前部空气过滤网的相对位置之间往复移动,进行空气过滤网的清扫。

Description

空调机的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能自动地从空气过滤网上除去该空气过滤网从室内空气中捕捉到的尘埃的结构的空调机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在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室内空气从吸入口吸入到本体内,而室内空气中含有的尘埃被与吸入口相对设置的空气过滤网捕捉,仅室内空气被导入热交换器内进行热交换。被空气过滤网捕捉的尘埃随空调的持续运行而堆积,若就这样放置的话,室内空气相对于热交换器的流通会受到阻碍,导致热交换效率下降。
为了提高热交换效率,最好定期除去粘附在空气过滤网上的尘埃。构成本体前表面的前面板设置成可自由转动,将其打开就可使空气过滤网露出。若抓住空气过滤网下端部往下拉,则可容易地将空气过滤网从本体拆下。在除去了粘附在空气过滤网上的尘埃后再将空气过滤网向本体内上推,就可返回到原来的位置。
然而,一般常用的空调机的室内机是所谓称为挂壁式的室内机,安装在房间墙面的高处。因此,对于诸如年迈用户和女性用户而言进行开闭前面板和拆装过滤网的操作是困难的,容易造成尘埃就这样持续粘附在空气过滤网上的状态。
因此,如日本专利特开2004-044933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提供了一种具有自动除去粘附在空气过滤网上的垃圾的结构的空调机。具体而言,相对于收容在框体内的倒V字形热交换器,将空气过滤网从框体前表面配置到上表面。在热交换器的顶部附近设有使空气过滤网向框体前表面和背面移动的移动装置以及随着空气过滤网的移动来刮去垃圾的垃圾除去部。
采用上述日本专利特开2004-044933号公报的技术,不必将长形的空气过滤网向框体外部拉出,可通过在框体内往复移动进行清扫,不会损害美观,但在框体的前表面侧和背面侧必须确保空气过滤网的移动空间。具体而言,在除去尘埃时,使空气过滤网前进,使其前表面下端移动到与出风口相对的部位。然后,使空气过滤网后退,使其背面侧下端移动到框体背面下端。
各个部位都需要确保空气过滤网移动用的空间,因而无法避免框体的大型化。而且,对于空气过滤网本身而言,其背面的一部分不具有尘埃收集作用。即,仅保持在使空气过滤网前进时与垃圾除去部相对部位上的部分具有尘埃收集作用,因而空气过滤网也大型化。
由于使这种大型空气过滤网往复移动来除去垃圾,因此过滤网移动装置必然需要大的驱动力而使机构大型化,运行成本上升。而且由于使长形的空气过滤网往复移动,因此垃圾除去时间长。
其结果,为了取出保存在框体内的垃圾收纳部内的垃圾,需要将手伸向高处,很麻烦。此时不能保证垃圾已经固结,从框体取出垃圾收纳部时有可能使垃圾飞散或落下。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在不使室内机本体大型化的情况下具有从空气过滤网自动除去尘埃的结构,可减少麻烦并缩短除尘时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具有空气过滤网,在内部收容热交换器和风机的室内机本体的、与所述热交换器相对的前表面和上表面上设有吸入口,所述空气过滤网从被吸入到这些吸入口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的室内空气中捕捉尘埃,所述空调机的室内机包括空气过滤网和空气过滤网移动装置,所述空气过滤网夹设在前面和上面的吸入口与热交换器之间并被支撑成可朝上方和前方自由移动,在与室内机本体的前面吸入口和上面吸入口之间的部位相对的空间内配置有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所述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具有从移动的空气过滤网除去所粘附的尘埃的除尘机构和对除去的尘埃予以回收的尘埃承接部,空气过滤网移动装置使空气过滤网经由该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移动,利用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对空气过滤网进行清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概略纵向剖视图。
图2是上述实施形态的拆卸了前面板后的室内机的主视图。
图3是上述实施形态的框体组件的立体图。
图4是上述实施形态的框体组件的剖视图。
图5是对上述实施形态的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及其附近的部位进行了剖切的立体图。
图6是上述实施形态的与图5相同部位的纵向剖视图。
图7是上述实施形态的箱壳内部的立体图。
图8是上述实施形态的尘土箱的内部立体图。
图9A是表示上述实施形态的旋转刷的连接构造的立体图。
图9B是上述实施形态的尘土箱侧部的立体图。
图10A是上述实施形态的装入室内机本体内的尘土箱的一侧部的立体图。
图10B是上述实施形态的安装在框体组件上的尘土箱的另一侧部的立体图。
图11是上述实施形态的省略了驱动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12是上述实施形态的构成齿轮组件的齿轮组的立体图。
图13是上述实施形态的齿轮组的一部分和提升机构的局部立体图。
图14是上述实施形态的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的一部分和换气单元的立体图。
图15是上述实施形态的换气单元内部的局部立体图。
图16是上述实施形态的拆卸了换气单元的盖板后的立体图。
图17A是表示上述实施形态的齿轮组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7B是表示上述实施形态的齿轮组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7C是表示上述实施形态的齿轮组的动作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空调机的室内机的概略侧剖视图,图2是拆卸了前面板2的状态下的室内机本体1的主视图。说明中后面没有带元件符号的部件未作图示,以下相同。
室内机本体1包括构成该室内机本体1的前侧框体的前面板2和后板框体3,相对于上下方向在宽度方向呈横长状。在室内机本体1的前表面侧局部开设有前面吸入口4,在与前面吸入口4相对的前面板2上嵌入有被开闭驱动机构支撑的可动板2A。
在运行停止的状态下,上述可动板2A被控制成与前面板2的表面接合而成为同一平面,将前面吸入口4封闭,但在运行时,上述可动板2A被控制成朝跟前侧突出位移而在周围产生与室内连通的间隙,使前面吸入口4对室内开放。在室内机本体1的上部设有上面吸入口5。在该上面吸入口5内嵌入有框状的格条,被上述格条分隔成多个空间部。
在上述室内机本体1的前表面下部开设有出风口6,在该出风口6内并行设置有两个导风板7a、7b。各导风板7a、7b基于各自的转动姿势来开闭上述出风口6,并可根据运行条件来设定热交换空气的吹出方向。
在室内机本体1内配置有由前侧热交换器部8A和后侧热交换器部8B形成为大致倒V字形的热交换器8,且在该热交换器8的一侧部并列设置有电气元件箱9。上述前侧热交换器部8A与前面板2之间留有间隙地形成为大致平行的弯曲状,并与前面吸入口4和上面吸入口5相对,后侧热交换器部8B形成为直线状,与上面吸入口5斜向倾斜相对。
在上述热交换器8的前后侧热交换器部8A、8B之间配置室内风机10。上述室内风机10包括:配置在室内机本体1一侧端的空间内的风扇电动机、以及一侧的支轴以机械方式与该风扇电动机的转轴连接的横流风扇。在与支撑上述横流风扇前端部的轴承部相邻的位置、即室内机本体1的另一侧端的空间内设置有仅在图2中有表示的后述的吸排气装置(下面称为“换气单元”)11。
上述前侧热交换器部8A的下端部载放在前接水盘12a上,上述后侧热交换器部8B的下端部载放在后接水盘12b上。前、后接水盘12a、12b承接从各个热交换器部8A、8B滴下的冷凝水,可通过未图示的排水软管向外部排水。
前后接水盘12a、12b的一部分侧壁外表面与室内风机10接近设置,由它们构成相对于室内风机10的横流风扇的鼻部。成为鼻部的前后接水盘12a、12b的侧壁部分与出风口6的各边部之间由隔壁部件14连接。由隔壁部件14围起的空间成为连通鼻部和出风口6的出风通路15。
另一方面,在上述前面板2与热交换器8的从前面侧到上面侧之间夹有框体组件16,该框体组件通过安装件安装在前面板2上。在框体组件16的前面部前后安装有:配置在框体前表面上的左右一分为二的前部空气过滤网17、17;以及配置在框体内侧的作为二次空气过滤网的空气清洁单元18。
在上述框体组件16的上表面上安装有左右一分为二的上部空气过滤网20、20。而且,在各前部空气过滤网17的上端与各上部空气过滤网20的前端之间安装有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S。
进一步说明的话,前部空气过滤网17和空气清洁单元18夹设在前面吸入口4与构成热交换器8的前侧热交换器部8A之间。上部空气过滤网20夹设在上面吸入口5与前侧热交换器部8A的一部分和后侧热交换器部8B之间。因此,上述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S与前面吸入口4和上面吸入口5之间的部位相对配置。
上述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S形成为与前部空气过滤网17和上部空气过滤网20的宽度方向长度相同的宽度方向长度,且在前后方向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厚度尺寸。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S的配置位置是在前面板2的前面部与上面部交叉的所谓角落部内,是前面板2与热交换器8之间必然形成的死区。
因此,能将安装有前部空气过滤网17、空气清洁单元18、上部空气过滤网20和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S的框体组件16直接安装在以往结构的室内机本体的前面板上。换言之,通过将框体组件16安装在现有的室内机本体上就可构成后述的具有空气过滤网自动清扫功能的空调机,可实现室内机本体1的通用化。
现有的室内机本体1所具有的空气过滤网由与前面吸入口4和上面吸入口5相对的一片过滤网构成,而在本发明中则一分为二成前部空气过滤网17和上部空气过滤网20。
此外,各个前部空气过滤网17和上部空气过滤网20都以上述热交换器8的宽度方向中间部为界分割成左右两个,从而合计由四片空气过滤网构成。对于前部空气过滤网17和上部空气过滤网20的纵向尺寸来说,一般前部过滤网的尺寸稍大。
各分割空气过滤网17、20中,周围框的沿本体宽度方向的上下边部以及在宽度方向中央沿与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设置的中央加强条Xa的宽度尺寸较大,其他周围框和加强条的宽度尺寸较小。在这些框体相互之间形成的开口部上设有规定网孔的网格部Xb。
上述空气清洁单元18包括:并列设置的左右一对电气集尘器22、22;以及配置在一方(图2的右侧)的电气集尘器22侧部的集尘器电源部23。各电气集尘器22设计成完全相同的尺寸形状,具有对流通空气中的尘埃赋予电荷的荷电侧电极和对获得电荷后的尘埃进行收集的集尘侧电极。在各电极表面涂布有吸附空气中含有的臭的成分的脱臭剂,作为电气集尘器同时具有集尘功能和脱臭功能。
各电气集尘器22可自由拆装地安装在框体组件16的空气清洁单元收纳部16a上,集尘器电源部23固定在框体组件16的空气清洁单元收纳部16a上,与上述电气元件箱9内的电气元件电气连接。从各电气集尘器22的左右侧部突出设置有端子部Xc,彼此的端子部Xc在安装在框体组件16的空气清洁单元收纳部16a上的状态下卡合而电气连接,作为一个电气集尘器发挥作用。
在上述集尘器电源部23的侧部具有与电气集尘器22的端子部Xc电气连接的连接部Xd。各电气集尘器22可安装在左右任一位置上,且在安装在框体组件16上的状态下电气集尘器22彼此与集尘器电源部23相互电气连接。
图3是框体组件16的立体图,图4是框体组件16的剖视图。
图3中表示了前部空气过滤网17、上部空气过滤网20、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S,但省略了空气清洁单元18。图4中表示了前部空气过滤网17、上部空气过滤网20、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S和空气清洁单元收纳部16a的概略截面。
上述框体组件16与前面板2的外框体形状对应成形,由具有左右两侧部的纵框以及架设在该两侧部之间的中央部、前面下部、背面部的横框的框体构成。其中,前面下部、背面部的横框也可局部或全部省略而仅保留中央部的横框,并将两侧部的前面下部侧和背面侧固定在室内机本体1的后板框体3上,总之,只要是具有左右两侧部的纵框、架设在该两侧部之间的中央部的横框的框体即可。
在此,仅框体的背面部具有在室内机本体1的宽度方向的整个长度上相对的全长,除了该背面部以外,中央部和前面下部的框体与上述热交换器8的宽度方向尺寸对应地形成并与热交换器8相对。框体的侧视形状与前面板2的截面形状对应成形。这些框体相互之间成为与上述前面吸入口4和上面吸入口5相对的开口部。
框体组件16前面侧的开口部构成供上述空气清洁单元18安装在框体内侧的空气清洁单元收纳部16a,在其前面侧设有前面侧空气过滤网收纳部16b,该前面侧空气过滤网收纳部16b供分割形成的前部空气过滤网17进行安装,并具有可供上部空气过滤网20向框体前表面的前部空气过滤网17的前面部延伸的空间。
在框体组件16的上面侧开口部的框体内侧安装有分割形成的上部空气过滤网20,在上部空气过滤网20的上面侧具有可供前部空气过滤网17延伸的上面侧的空气过滤网收纳部16c。上面侧的空气过滤网收纳部16c的左右两侧部和中央分割部的框体成为将各空气过滤网17、20可自由移动地支撑的导向部。
如后所述,在不对前部空气过滤网17进行除尘运行的通常状态下,各前部空气过滤网17的上端插入并支撑在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S内。同样,在不对各上部空气过滤网20进行除尘运行的通常状态(非除尘运行状态)下,各上部空气过滤网20的前端插入并支撑在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S内。
若打开上述室内机本体1的前面板2,则各前部空气过滤网17、上部空气过滤网20可容易地相对于前面和上面的各空气过滤网收纳部自由拆装。另外,构成空气清洁单元18的一对电气集尘器22也可容易地相对于空气清洁单元收纳部16a自由拆装。
上述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S除了一部分(后述的密封部件34)以外,可相对于设置在框体组件16的前面侧空气过滤网收纳部与上面侧空气过滤网收纳部之间的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安装部16d自由拆装。
由于这样构成供空气清洁单元18配置在框体组件16的前面侧的空气清洁单元收纳部16a并构成供前部空气过滤网17配置在空气清洁单元18前面的前面侧空气过滤网收纳部16b,因此不需要像以往那样将独立的安装框设置在热交换器前面来安装空气清洁单元,可提高空调机的制造效率。
特别是如图3所示,在框体组件16的一侧部,在与上述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S相对的部位上安装有驱动部25,该驱动部25具有驱动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S和后述的空气过滤网移动机构(空气过滤网移动装置)55的驱动源和驱动机构。在上述驱动部25的侧方配置上述电气元件箱9。
图5是对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S及其附近的部位进行了剖切的立体图,图6是与图5相同部位的纵向剖视图。
上述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S包括:旋转刷(除尘机构)30,其如后所述地除去粘附在前部空气过滤网17和上部空气过滤网20上的尘埃;尘土箱32,其将上述旋转刷30收容在内部,并具有对被旋转刷30除去的尘埃予以收集的尘埃承接通路(尘埃承接部)31;以及可自由地对设在上述尘土箱32上的开口部33进行开闭的密封部件34。
上述尘土箱32由彼此相对的面开口的箱壳32a和箱盖32b组合而成,将旋转刷30以沿轴向围住的状态收容。在箱壳32a的下表面上设有上述开口部33,旋转刷30的一部分从此处露出。
上述密封部件34在开口部33的下方部位配置成与开口部33相对。密封部件34例如由合成橡胶等柔软的弹性材料形成,由后述的提升机构45支撑。密封部件34通常位于与从开口部33露出的旋转刷30部分不接触的位置,可通过提升机构45的动作来封闭开口部33。
上述尘埃承接通路31是在旋转刷30的侧部沿旋转刷30的轴向形成的尘土箱32内的空间部,除了旋转刷30的周面局部露出的开口部33以外全部封闭。尘埃承接通路31在旋转刷30的轴心下侧构成通路面,能可靠地承接尘埃。
此外,利用构成尘土箱32的箱盖32b在上述尘埃承接通路31与旋转刷30的收容部位之间突出设置有刮落用突部35。该刮落用突部35始终位于下述位置:在旋转刷30的整个轴向上插入旋转刷30的毛尖内,且随着旋转刷30的旋转而与毛尖滑动接触。
图7是用于说明上述刮落用突部35的箱盖32b内的局部立体图。
上述刮落用突部35在箱盖32b的整个宽度方向上与箱盖32b设置成一体,彼此留有规定间隔地突出。因此,刮落用突部35呈梳子状,随着旋转刷30的旋转将粘附在旋转刷30的毛尖上的尘埃刮落。在尘土箱32的构造中,刮落的尘埃会掉落到尘埃承接通路31上。
图8是拆卸了箱盖32b后的尘土箱32的立体图,图9A是表示旋转刷30的连接构造的立体图,图9B是尘土箱32侧部的立体图。
上述旋转刷30与在左右方向上分割形成的上述前部空气过滤网17和上部空气过滤网20相对,构成左右分割的单元构造。即,各个分割旋转刷30、30的轴长与分割形成的各前部空气过滤网17、上部空气过滤网20的宽度方向长度相同并配置在相同位置上。
各个分割旋转刷30包括:轴部30a、以及设置成与该轴部30a的周面留有规定间隔并沿轴向螺旋状地植设的多条刷部30b。各分割旋转刷30的轴部30a两侧端成为双叉状的连接部Xf,特别是如图9A所示,各分割旋转刷30只要将彼此的连接部Xf卡合就可一下子连接。
在此状态下将旋转刷30插入箱壳32a内,分割旋转刷30的连接部Xf就能被设置在箱壳32a上的轴承部Xh支撑。而且,通过将压盖36嵌入轴承部Xh,分割旋转刷30的连接部Xf彼此就能被箱壳32a可自由旋转地支撑。
特别地,图9B放大表示了尘土箱32的一侧部(图8的右侧部)。刷连接齿轮37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在该尘土箱32的侧面上并从侧面向外侧露出,该刷连接齿轮37的周围除了缺口开口部Xi以外被盖板覆盖。若将分割旋转刷30彼此连接后插入尘土箱32内,则一方的分割旋转刷30通过连接部Xf与上述刷连接齿轮37连接。
这样,利用旋转刷30和尘土箱32的结构,旋转刷30相对于尘土箱32可自由拆装,旋转刷30在安装好的状态下被尘土箱32可自由旋转地支撑。旋转刷30可分离成两个分割旋转刷,且可自由地彼此连接。
另一方面,设置在上述尘土箱32上以使旋转刷30露出的开口部33与设在分割形成的前部空气过滤网17、上部空气过滤网20的周围框或中间框之间的网格部Xb相对。因此,旋转刷30能可靠地与前部空气过滤网17和上部空气过滤网20的网格部Xb的表面接触。
图10A是装入室内机本体1内的尘土箱32的一侧部的立体图,图10B是安装在框体组件16上的尘土箱32的另一侧部的立体图。
在上述尘土箱32的左右两侧部一体设置有把手部38。在将内部收容旋转刷的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S安装在框体组件16的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安装部16d上或从此处拆卸时,通过把持上述把手部38,可容易地进行作业。
如图10A所示,在上述尘土箱32的一侧部(右侧部),在构成其上表面的箱盖32b上设有矩形的空气导入孔39。该空气导入孔39设置成与上述尘埃承接通路31相对,位于彼此连通的位置。
如图10B所示,在尘土箱32的另一侧部一体地安装有尘埃排出盖40。该尘埃排出盖40设置于上述尘埃承接通路31的末端部,通过尘埃承接通路31与上述空气导入孔39连通。在将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S安装在框体组件16的规定部位上的状态下,上述尘埃排出盖40收容在设置于框体组件16上的排出箱41中。
在上述排出箱41上一体设置有连接口41a,如后所述,在该连接口41a处连接有连接软管42,与上述换气单元11连通。因此,在尘土箱32内形成的尘埃承接通路31的一端部通过空气导入孔39与尘土箱32外部即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S外部连通,尘埃承接通路31的另一端部通过上述尘埃排出盖40、排出箱41和连接软管42与换气单元11连通。
这样构成的尘土箱32由防止带电的树脂材料成形而成并实施了抗菌处理。因此,能防止粘附尘埃和发霉,能长期维持清洁状态。同样,对旋转刷30也实施了抗菌处理,能防止粘附尘埃和发霉,能长期维持清洁状态。
此外,在尘土箱32的内部,为了使尘埃的移动变得顺利,对尘埃接触部分实施了光滑的表面处理。特别是在尘埃承接通路31中,将截面积在大致整个区域内设计成推力直径在12mm以上,在实际的除尘运行中将压力损失抑制成较小,使风的流动变得顺畅。另外,尘埃承接通路31内的脊线在上游侧形成为半径为2mm以上的曲面,从而能可靠地防止尘埃卡住而无法移动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如后所述,在利用上述密封部件34封闭了尘土箱开口部33的状态下,将尘埃承接通路31内的尘埃向上述换气单元11排出。通过各种实验发现,只要此时尘埃承接通路31末端的风速设定在2m/s以上,就能使尘埃承接通路内的尘埃可靠地移动。
如图10A所示(也如图3所示),上述驱动部25包括:四个作为驱动源的第一~第四驱动电动机46~49;以及具有外壳51的齿轮组件G,这些驱动电动机46~49安装在外壳51的侧面部上,在外壳51的内部收容后述的齿轮组。
如图5和图6所示,上述第一驱动电动机46和第二驱动电动机47分别是如后所述地移动前部空气过滤网17的前部移动机构52和移动上部空气过滤网20的上部移动机构53的驱动源,由这些前部移动机构52和上部移动机构53构成空气过滤网移动机构55。
在上述空气过滤网移动机构55中,为了确保驱动前部移动机构52、上部移动机构53所需的扭矩,本来准备一个大型驱动电动机即可,但若将大型电动机安装在框体组件上的话,由于直径尺寸大,会与电气元件箱9和前面板2干涉。因此,准备两个具有所需扭矩的一半扭矩的小型驱动电动机46、47,可解决安装空间上的问题。
再回到图10A,上述第三驱动电动机48构成驱动上述旋转刷30的刷驱动机构。第四驱动电动机49用于驱动切换机构61,该切换机构61进行选择、切换以将第一、第二驱动电动机46、47的驱动力传递给前部移动机构52或上部移动机构53。
图11是省略了驱动部25的一部分的立体图,仅表示了上述第三驱动电动机48而省略了其他驱动电动机,而且拆卸了构成齿轮组件G的齿轮壳体51的侧面部而示出了齿轮组的一部分。不过,表示了:上述第一驱动电动机46的支撑座Xk和上述第二驱动电动机47的支撑座Xm设置在接近的位置;上述第四驱动电动机49的支撑座Xn设置在外壳51的下端部。
在上述第三驱动电动机48的转轴上嵌接有驱动齿轮,与该驱动齿轮啮合的刷驱动齿轮62从第三驱动电动机48的端面突出而得到支撑。该刷驱动齿轮62的一部分从前面用图9B说明过的尘土箱32侧面设有的盖板的缺口开口部Xi露出,与连接在旋转刷30上的刷连接齿轮37啮合。由这些第三驱动电动机48和刷驱动齿轮62构成上述刷驱动机构。下面用图12和图13对在此表示的其他齿轮进行说明。
图12是构成上述齿轮组件G的齿轮组的立体图,图13省略了图12的外壳51的侧面部而示出了齿轮组的一部分,且是支撑上述密封部件34的提升机构45的局部立体图。
在图12所示的外壳51的右侧角落部隔开规定间隔地支撑着一对具有相同齿轮直径的齿轮E。在这些齿轮E的轴部,前面说明过的第一驱动电动机46和第二驱动电动机47的转轴从外壳51的侧面插入上述支撑座Xk、Xm内,各电动机46、47安装在外壳51的侧面上。第一、第二驱动电动机46、47的转轴从支撑座Xk、Xm突出,上述齿轮E嵌接固定在各个转轴上。
各齿轮E彼此与被外壳51支撑的仅表示了一部分的齿轮啮合,在该齿轮的背面上一体地设置有齿轮B。上述齿轮B与相邻的大直径的齿轮A啮合,小直径的上部用齿轮Fu与该齿轮A同轴地设置。
进一步说明的话,尽管齿轮A与上部用齿轮Fu同轴设置,但齿轮A支撑在从外壳51的侧面突出设置的支轴上,而上部用齿轮Fu嵌接在构成上部移动机构53的支轴的端部上。因此,齿轮A和上部用齿轮Fu彼此可自由旋转。
在上述外壳51上支撑有与上述齿轮A啮合的齿轮C。在该齿轮C上如后所述啮合着齿轮D,齿轮D支撑在构成切换机构61的驱动臂64的前端上。此外,在以上述齿轮C为中心与上部用齿轮Fu对称的位置上支撑着前部用齿轮Ff。该前部用齿轮Ff嵌接在构成前部移动机构52的支轴的端部上。
这样,通过第一、第二驱动电动机46、47和齿轮组G的组合构成由前部移动机构52和上部移动机构53构成的上述空气过滤网移动机构55。
另一方面,在此未图示的上述第四驱动电动机49的转轴通过外壳51向内部突出,在该转轴上嵌接固定驱动杆65的基端部。上述驱动杆65具有从基端部朝与轴向正交的方向一体延伸设置的舌片部65a,上述驱动臂64的基端部可自由转动地与该舌片部65a的前端连接。
由这些第四驱动电动机49、驱动杆65、驱动臂64、齿轮D构成上述切换机构61。即,驱动杆65和驱动臂64与上述第四驱动电动机49的旋转方向对应地一体转动,以使驱动臂64前端的齿轮D的位置发生变动。
此外,构成上述切换机构61的驱动臂64的前端部和齿轮D通过销可自由转动地支撑在齿轮臂66的下端部。上述齿轮臂66的上端部通过支轴部p支撑在外壳51上,上述齿轮C也支撑在该支轴部p上。
即,上述齿轮臂66可与齿轮C一起绕上述支轴部p自由转动,在该齿轮臂66的下端部上可自由转动地连接着上述齿轮D和驱动臂64的前端部。因此,与齿轮臂66的转动姿势无关,上述齿轮D始终与齿轮C啮合。
当驱动臂64在第四驱动电动机49的驱动下通过驱动杆65而转动了时,与驱动臂64连接的齿轮D维持与齿轮C啮合的状态,同时,齿轮D可与上部用齿轮Fu或前部用齿轮Ff中的任一个啮合,或选择与齿轮Fu、Ff都不啮合的位置。
仅如图12所示,在上述外壳51的角落部安装有微动开关67。上述驱动臂64根据转动位移后的位置的不同而与上述微动开关67的驱动件接触而成为接通状态,将检测信号送往控制部。
即,驱动臂64使微动开关67成为接通状态是在被驱动臂64支撑的齿轮D位于与上部用齿轮Fu或前部用齿轮Ff中的任一个都不啮合的位置时。换言之,若微动开关67处于断开状态,则齿轮D位于与上部用齿轮Fu或前部用齿轮Ff中的某一个啮合的位置。
构成上述切换机构61的齿轮臂66也兼用于支撑上述密封部件34的提升机构45。仅如图13所示,齿轮臂66的下端部以支轴部p为中心形成规定曲率半径,在其内面侧设有内齿部68。切换用齿轮69与上述内齿部68啮合,该切换用齿轮69嵌接固定在以贯通外壳51侧面的形态设置的密封用支轴70的端部上。
上述密封用支轴70被安装在上述框体组件16上的轴承件支撑,沿上述密封部件34的长度方向相对地设置在密封部件34的下面侧。因此,若构成上述切换机构61的第四驱动电动机49进行驱动,齿轮臂66通过驱动杆65和驱动臂64转动,则上述切换用齿轮69也进行旋转。
在上述密封用支轴70的规定部位设有密封驱动用凸轮71。该密封驱动用凸轮71整体呈圆筒状,在周面的一部分上具有朝径向突出的半圆板状的凸轮部Xq。
另一方面,上述密封部件34安装在密封底座73上,上述密封底座73被构成所谓缩放构造的密封导向机构74支撑。上述密封导向机构74设置在框体组件16上,在没有提升力作用的通常姿势下折叠成平坦状,在有朝上方的提升力作用的状态下则竖起变形,起到与密封底座73一起将密封部件34朝上方推压的作用。
上述密封驱动用凸轮71可与这样的密封导向机构74的一部分自由地接触、分离。在密封驱动用凸轮71与密封导向机构74的一部分接触的状态下,密封导向机构74进行竖起动作而将密封部件34上推,当密封驱动用凸轮71从密封导向机构74离开时,密封导向机构74自然地折叠为平坦状,密封部件34下降。
由这些齿轮臂66、密封驱动用凸轮71、密封导向机构74构成针对密封部件34的上述提升机构45。
下面对上述前部移动机构52和上部移动机构53进行说明。如图5和图6所示,沿对上述尘土箱32的开口部33进行开闭的密封部件34的两侧部设有一对支轴75a、75b。如前面用图12说明过的那样,在各个支轴75a、75b的一端部(右侧端部)嵌接固定有构成上述齿轮组的前部用齿轮Ff或上部用齿轮Fu。实际上,在图5、图6的左侧的支轴75a上安装有前部用齿轮Ff,在右侧的支轴75b上安装有上部用齿轮Ff。
上述各支轴75a、75b的另一端部(左侧端部)通过轴承件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在框体组件16上。在支轴75a、75b的中间部,在与分割形成的前部空气过滤网17、上部空气过滤网20的中央加强条Xa相对的部位上嵌接固定有前部空气过滤网驱动齿轮76或上部空气过滤网驱动齿轮77。这些前部空气过滤网驱动齿轮76、上部空气过滤网驱动齿轮77的一部分从设置在上述框体组件16上的开口部向前面侧或上面侧突出。
另一方面,在上述中央加强条Xa的背面侧沿长度方向设有所谓的齿条(直齿轮)78。从框体组件16的上述开口部突出的前部空气过滤网驱动齿轮76、上部空气过滤网驱动齿轮77作为所谓的小齿轮与各个齿条78啮合。并不一定要在中央加强条Xa上设置齿条78,也可设置连续的凹凸槽或留有规定间隔的孔部,并在上述支轴75a、75b上设置与其卡合的部件。
特别是如图6所示,前部空气过滤网驱动齿轮76和上部空气过滤网驱动齿轮77的轴心位置被设定在以上述旋转刷30的轴心位置为顶点构成等腰三角形的位置上。
总之,若构成齿轮组的前部用齿轮Ff旋转,则设置在其支轴75a上的前部空气过滤网驱动齿轮76旋转,前部空气过滤网17因小齿轮与齿条的关系被施力而朝前部空气过滤网驱动齿轮76的旋转方向移动。另外,若构成齿轮组的上部用齿轮Fu旋转,则设置在其支轴75b上的上部空气过滤网驱动齿轮77旋转,上部空气过滤网20因小齿轮与齿条的关系被施力而朝上部空气过滤网驱动齿轮77的旋转方向移动。
这样,由前部空气过滤网驱动齿轮76和设置在前部空气过滤网17上的齿条78构成使前部空气过滤网17移动的前部移动机构52。由上部空气过滤网驱动齿轮77和设置在上部空气过滤网20上的齿条78构成使上部空气过滤网20移动的上部移动机构53。
另外,在构成上述尘土箱32的箱壳32a上设有前部导向件80和上部导向件85。即,前部导向件80和上部导向件85与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S安装成一体。
进一步说明的话,前部导向件80设置在箱壳32a的整个宽度方向上,在此具有由不锈钢棒构成的前部导向轴81。该前部导向轴81位于框体组件16的上面侧,并通过框体组件16与嵌接有前部空气过滤网驱动齿轮76的上述支轴75a并行设置。
在前部导向轴81的左右两侧部和中央部设有间隔保持件82,该间隔保持件82将尘土箱32与前部导向轴81之间的间隔保持均匀。上述间隔保持件82具有可与上述箱壳32a的角部自由接触、分离的突部82a,通过该突部82a与箱壳32a抵接而使前部导向轴81的位置固定,并将前部导向轴81与尘土箱32之间的间隔在彼此的整个长度上设定成均匀。
此外,在前部导向轴81上,在与分割形成的各前部空气过滤网17的中央加强条Xa相对的部位上安装有过滤网导向件83。该过滤网导向件83的截面呈变形的椭圆状,表面由平滑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具有比上述中央加强条Xa的宽度尺寸稍大的宽度尺寸。
在各过滤网导向件83的上面侧,在宽度方向两侧部设有导向凸缘部Xt,上述中央加强条Xa的宽度方向可嵌入到这些导向凸缘部Xt相互之间。在通常的状态下,过滤网导向件83的周面下端侧的一部分组装成与前部空气过滤网17的中央加强条Xa的上表面接触。
同样,上述上部导向件85设置在箱壳32的整个宽度方向上,具有由不锈钢棒构成的上部导向轴86。上部导向轴86位于框体组件16的上面侧,并通过框体组件16与嵌接有上部空气过滤网驱动齿轮77的支轴75b并行设置。
在此虽未图示,但在上部导向轴86的左右两侧部和中央部也设有间隔保持件,该间隔保持件将尘土箱32与上部导向轴86的间隔保持均匀。该间隔保持件同样具有可与箱壳32a的角部自由接触、分离的突部,通过该突部与箱壳32a抵接而使上部导向轴86的位置固定,并将上部导向轴86与尘土箱32之间的间隔在彼此的整个长度上设定成均匀。
此外,在上部导向轴85上,在与分割形成的各上部空气过滤网20的中央加强条Xa相对的部位上安装有过滤网导向件88。该过滤网导向件88的截面呈变形的椭圆状,表面由平滑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具有比上述中央加强条Xa的宽度尺寸稍大的宽度尺寸。
在各过滤网导向件88的上面侧,在宽度方向两侧部设有导向凸缘部Xt,上述中央加强条Xa的宽度方向可嵌入到这些导向凸缘部Xt相互之间。在通常的状态下,过滤网导向件88的周面下端侧的一部分组装成与上部空气过滤网20的中央加强条Xa的上表面接触。
图14是说明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S与换气单元11的连接构造的立体图,图15是换气单元11内部的局部立体图,图16是拆卸了构成换气单元11的风扇外壳90的侧面盖板后的立体图。
上述换气单元11本来具有将室内空气吸入室内机本体1内后将热交换器8的一次侧或二次侧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功能,但在这里如后所述还兼作对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S从前部空气过滤网17和上部空气过滤网20收集到的尘埃进行吸气并向屋外排出的吸排气装置。因此,下面将吸排气装置作为换气单元11进行说明。
如前面用图10B说明过的那样,在构成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S的尘土箱32的侧端部上安装有尘埃排出盖40,在将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S安装在框体组件16上的状态下收容在框体组件16上设有的排出箱41内。
如图14所示,在上述排出箱41上一体设置有软管连接口41a,并连接有连接软管42的一端部。连接软管42弯曲成平缓的曲线,与设在上述换气单元11上的连接口91连接。即,如后所述,从前部空气过滤网17、上部空气过滤网20除去的尘埃在连接软管42内流通,因此配置成使其不会在中途堵塞。
如图15所示,在构成换气单元11的风扇外壳90上设有安装用孔93,为了与该安装用孔93连通,在风扇外壳90的外周面上安装有具有上述连接口91和尘埃排出路94的尘埃导向用壳体95。在上述连接口91上连接从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S延伸出来的上述连接软管42,通过尘埃排出路94与换气单元11的风扇外壳90内部连通。
在上述尘埃导向用壳体95的尘埃排出路94的中途部设有风力风门96,且该风力风门96被风门罩97覆盖。被从连接软管42向尘埃排出路94引导的尘埃通过风力风门96导入换气单元11的风扇外壳90内。
上述风力风门96由侧视折弯成大致へ字形的板片构成,上述风门罩97形成为与风力风门96的形状一致,并从尘埃导向用壳体95突出。风力风门96的一端通过支轴Xu可自由转动地支撑在尘埃导向用壳体95上,风力风门96的另一端因重力而下垂在尘埃排出路94上,从而封闭尘埃排出路94。
当对连接软管42作用规定压力以上的风压时,风力风门96的另一端被风压上推,从而使尘埃排出路94开放。在该状态下若规定压力以上的风压消失,则风力风门96重新关闭尘埃排出路94。
如图16所示,上述换气单元11由换气通路用开闭风门98、驱动该风门98的机构和配置在风扇外壳90内的换气风扇99等送风机构构成,上述换气通路用开闭风门98设置在风扇外壳90的侧面中心部开设的换气吸入口上。
上述换气通路用开闭风门98包括覆盖换气吸入口的圆板状的隔板、以及可转动地配置在表面上的圆板状的风门,在隔板和风门的规定部位上分别具有开口。即,若风门转动而使双方的开口位置重合,就可使彼此的开口连通。
上述开口的一方与上述热交换器8的二次侧空间连通,另一方与经过前部空气过滤网17、上部空气过滤网20导入热交换器8之前的热交换器8的一次侧空间连通。上述开闭风门98的驱动机构根据控制信号来驱动换气通路用开闭风门98转动。
其结果是,若选择二次侧换气模式,则起到将经过热交换器8后的热交换器二次侧空气向换气风扇99引导的作用。若选择一次侧换气模式,则起到将经过前部空气过滤网17、上部空气过滤网20引向热交换器8之前的热交换器一次侧空气向换气风扇99引导的作用。若选择全关模式,则起到封闭上述换气吸入口的作用。
上述风扇外壳90具有排气口90a,在该排气口90a上连接着排气管道。从安装上述尘埃导向用壳体95的安装用孔93到设有排气口90a的风扇外壳90的部位被设定成距离换气风扇99的前端最远。上述排气管道贯通室内机本体1的安装壁面而向屋外突出,构成换气单元11的送风机构100通过排气管道与屋外连通。
选择二次侧换气模式或一次侧空气换气模式,通过换气通路用开闭风门98的切换使风扇外壳90的换气吸入口开口,驱动风扇外壳90内的换气风扇99旋转,从而起到将热交换器二次侧空气或热交换器一次侧空气朝屋外排出的所谓换气作用。而这些一次侧和二次侧的选择不仅要根据被空气调节的室内的状态还要根据室内机本体内的状态来选择。此外,若选择全关模式,则开闭风门98封闭换气吸入口。
由于将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S与换气单元11连通的连接软管42与设置在风扇外壳90的换气吸入口与排气口90a之间的尘埃导向用壳体95连接,因此,若封闭换气吸入口,驱动换气风扇99旋转,则会在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S侧通过连接软管42而作用有负压。
下面对这样构成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作用进行说明。当用户按压操作遥控器(远程操作盘)的运行按钮后,室内风机10驱动,且空气清洁单元18起作用。而且,在通过制冷剂管与室内机连通的室外机中,压缩机驱动,开始制冷循环运行。
室内空气从前面吸入口4和上面吸入口5导入室内机本体1内,并经过一分为二的前部空气过滤网17和上部空气过滤网20。此时,室内空气中含有的尘埃被前部空气过滤网17和上部空气过滤网20收集。被前部空气过滤网17除去了尘埃的室内空气经过构成空气清洁单元18的一对电气集尘器22,更细微的尘埃被电气集尘,并被脱臭。
清洁后的室内空气流过热交换器8,与导入此处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作用。此后,热交换后的空气被沿出风路15引导,从出风口6引导到导风板7a、7b后向室内吹出,持续进行高效的空调运行。
当用户操作遥控器(远程操作盘)来选择“空气过滤网清扫模式”、或在每隔规定期间的空调运行结束后、或在预先设定的时间、或在预先设定的时间带等,自动地进行“空气过滤网清扫模式”。
通过选择空气过滤网清扫模式,控制部向驱动部的第一驱动电动机46、第二驱动电动机47和第三驱动电动机48发出驱动信号。首先,对构成空气过滤网移动机构55的前部移动机构52进行驱动,同时使刷驱动机构动作。对于第四驱动电动机49,在空气过滤网清扫模式选择结束时先发出了驱动信号,与第四驱动电动机49连接的切换机构61将齿轮D切换到与前部用齿轮Ff啮合的位置上。
具体而言,如图17A所示,切换机构61的驱动臂64整体受到朝图中箭头方向(左侧)移动的施力,齿轮D在维持与齿轮C的啮合关系的同时与前部用齿轮Ff啮合。
在此状态下,通过第一、第二驱动电动机46、47的驱动,一对齿轮E被驱动成彼此朝相同方向旋转。通过这些齿轮E使齿轮B旋转,旋转力从与该齿轮B啮合的齿轮A传递给齿轮C。
旋转力从齿轮C通过齿轮D传递给前部用齿轮Ff,使支撑该前部用齿轮Ff的支轴75a旋转。在该支轴75a上设有前部空气过滤网驱动齿轮76,而且前部空气过滤网17被前部导向件80从上面侧推压而与中央加强条Xa的齿条78啮合。
若各前部空气过滤网驱动齿轮76旋转,则分割形成的前部空气过滤网17彼此同时开始反复以同等的量可靠地移动。各分割前部空气过滤网17逐渐从前面侧的空气过滤网收纳部16b伸出,两侧部被框体组件16的导向部引导而上升移动。
此时,构成提升机构45的密封驱动用凸轮71从密封导向机构74离开,密封导向机构74折叠成平坦状,密封部件34位于下降位置,尘土箱32的开口部33打开。
因此,前部空气过滤网17穿过尘土箱32下端与密封部件34之间形成的间隙。同时,刷驱动机构动作,如图5和图6所示,旋转刷30被驱动成朝顺时针方向旋转。前部空气过滤网17一边从上端至下端侧依次与旋转刷30相对地滑动接触一边上升移动。
粘附在前部空气过滤网17上的尘埃被旋转刷30顺利、可靠地刮落除去。即,与左右分割形成的前部空气过滤网17对应,旋转刷30也左右分割形成,因此能减少与各分割前部空气过滤网17接触的偏差,提高尘埃的刮取效果。
左右分割形成的旋转刷30构成为一体而被一体地驱动旋转。相对于分割形成的前部空气过滤网17,构成前部移动机构52的两个前部空气过滤网驱动齿轮76设置在一根支轴75a上而同时旋转,因此能使左右分割的前部空气过滤网17同时以同等的量反复一起移动。
尘埃从前部空气过滤网17转移到旋转刷30上。稍后旋转刷30以与刮落用突部35接触的状态经过。由于刮落用突部35形成为梳齿状,因此转移到旋转刷上的尘埃会被刮落而掉落在尘埃承接通路31上。上述尘埃承接通路31除了与旋转刷30相对的部位开口以外为密闭构造,因此刮落的尘埃不会从尘埃承接通路31向周边飞散。
这样,粘附的尘埃被除去后的前部空气过滤网17从尘土箱32的与旋转刷30接触的部位出来后,前部空气过滤网17的上端缘立即被导入上部导向件85与尘土箱32角部之间的间隙内。由于上述间隙由间隔保持件82准确、均匀地设定、保持,因此前部空气过滤网17能顺畅地经过上述间隙。
在前部空气过滤网17经过上述间隙时,中央加强条Xa与构成上部导向件85的过滤网导向件88滑动接触。具体而言,中央加强条Xa一边嵌入过滤网导向件88上设有的导向凸缘部Xt内一边滑动。而且,前部空气过滤网18的两侧部沿着设在框体组件16上的导向部被引导,因此可在宽度方向上没有倾斜的情况下保持正确的姿势上升移动。
其结果是,各前部空气过滤网17一边被旋转刷30除去尘埃一边插入上面侧的空气过滤网收纳部16c内,该空气过滤网收纳部16c设置在框体组件16上并用于收纳上部空气过滤网20。即,前部空气过滤网17以与上部空气过滤网20的上部侧彼此留有狭小间隙地相对的形态被引导。在前部空气过滤网17的上端插入到上面侧的空气过滤网收纳部16c后端时,控制部将第一、第二驱动电动机46、47控制成暂时停止。
因此,各前部空气过滤网17进行往复移动,在此期间由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S全面地除去尘埃。各前部空气过滤网17与上部空气过滤网20相对地收纳在上面侧的空气过滤网收纳部16c内。在此状态下,前部空气过滤网17的下端周围框位于尘土箱32内,中央加强条Xa被过滤网导向件88按压而维持齿条78与前部空气过滤网驱动齿轮76的啮合状态。
接着,控制部向第一、第二驱动电动机46、47发出反向旋转的驱动信号。第三驱动电动机48的旋转方向没有变化,但对其进行加快转速的控制。构成齿轮组的各齿轮朝与前面说明过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前部移动机构52使分割形成的前部空气过滤网17同时反复地以同等的量下降移动。第四驱动电动机保持停止状态。
利用刚才的除尘作用将所有的尘埃从前部空气过滤网17除去,但在有些条件下尘埃有时会残留在前部空气过滤网17上。因此,在使前部空气过滤网17下降移动时也使其与旋转刷30滑动接触,从而能将残留的尘埃全部可靠地除去。
由于上述旋转刷30的旋转方向并不变化,因此转移到旋转刷30上的尘埃因刮落用突部35而从旋转刷30脱离,掉落在尘埃承接通路31上。此时也一样,所有的尘埃都会收集在尘埃承接通路31上,不会向周围飞散。
前部空气过滤网17往复移动,从上面侧的空气过滤网收纳部16c朝前面侧的空气过滤网收纳部16b返回。前部空气过滤网17的两侧部被框体组件16的导向部引导,以姿势不倾斜的状态平滑移动。
最终,前部空气过滤网17完全返回到原来的前面侧的空气过滤网收纳部16b内。检测到此状态的控制部向第一、第二驱动电动机46、47发出停止信号。这样,结束对前部空气过滤网17的除尘作用。
接着,控制部向第四驱动电动机49发出驱动信号,使切换机构61动作。即,如图17B所示,从图17A的状态驱动第四驱动电动机49,使驱动杆65朝逆时针方向转动位移。与该驱动杆65连接的驱动臂64朝图中右侧移动,被驱动臂64支撑的齿轮D在维持与齿轮C的啮合关系的同时与上部用齿轮Fu啮合。因此,从第一、第二驱动电动机46、47传递至齿轮D的旋转驱动力这次变更为传递给上部用齿轮Fu。
另一方面,随着驱动臂64的移动,与该驱动臂64连接的齿轮臂66以支轴部p为支点转动规定角度。与该齿轮臂66的内齿部68啮合的切换用齿轮69旋转,使密封用支轴70和密封驱动用凸轮71旋转。设在密封驱动用凸轮71上的凸轮部Xq在此之前一直离开密封导向机构74,密封导向机构74折叠成平坦状。
在密封驱动用凸轮71的旋转途中,凸轮部Xq与密封导向机构74接触,将密封部件34上推,但密封驱动用凸轮71继续旋转,凸轮部Xq再次从密封导向机构74离开。因此,密封导向机构74再次折叠成平坦状,密封部件34再次从尘土箱32的开口部33离开,彼此之间形成间隙。
控制部向第一、第二驱动电动机46、47发出驱动信号,并向第三驱动电动机48发出将其控制成与上部空气过滤网20后退移动时相同的转速的驱动信号。上部移动机构53动作,分割形成的上部空气过滤网20从上面侧的空气过滤网收纳部16c伸出,且同时反复以同等的量送出,以与收纳在前面侧的空气过滤网收纳部16b内的前部空气过滤网17的前侧相对。在此途中,上部空气过滤网20经过尘土箱32,被旋转刷30除去尘埃。
同样,利用旋转刷30从上部空气过滤网20除去的尘埃被可靠地收集在尘埃承接通路31上,不会向周围飞散。上部导向件85将上部空气过滤网20按压在上部空气过滤网驱动齿轮77上,使中央加强条Xa与齿条78可靠地啮合。前部导向件17和导向部将上部空气过滤网20没有倾斜地平滑地移动引导。
上部空气过滤网20向收纳前部空气过滤网17的前面侧的空气过滤网收纳部16b前进移动并与前部空气过滤网17的前部侧以彼此留有狭小间隙的形态相对,在结束了该前进移动的状态下,控制部将第一、第二驱动电动机46、47控制成暂时停止。接着,控制部向第一、第二驱动电动机46、47发出反向旋转的驱动信号,驱动构成齿轮组的各齿轮和上部空气过滤网驱动齿轮77全部反向旋转,进行使上部空气过滤网20上升的后退移动。
向第三驱动电动机48发出驱动信号,使第四驱动电动机49保持停止状态。此次旋转刷30相对于上升移动的上部空气过滤网20朝相反方向即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即使在上部空气过滤网20上残留有尘埃也能可靠地将它们除去。
此时也一样,上部空气过滤网20被前部导向件80和框体组件16的导向部引导,以姿势不倾斜的形态平滑移动。在上部空气过滤网20再次返回到上面侧的空气过滤网收纳部16c内时,控制部向第一、第二驱动电动机46、47和第三驱动电动机48发出停止信号。至此,结束对整个上部空气过滤网20的除尘作用。
如上所述,先使前部空气过滤网17往复移动而将尘埃完全除去,然后使上部空气过滤网20往复移动而将尘埃完全除去,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先对上部空气过滤网20进行除尘,然后对前部空气过滤网17进行除尘。
即,使某一方的空气过滤网相对于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S往复移动,将粘附的尘埃除去,然后使另一方的空气过滤网相对于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S往复移动,将粘附的尘埃除去。或者,也可设置对前部空气过滤网17和上部空气过滤网20上的尘埃粘附量进行检测的传感器,仅对尘埃粘附量多的空气过滤网进行除尘作用。
在对分割形成的前部空气过滤网17和上部空气过滤网20进行的清扫运行结束了时,控制部向第四驱动电动机49发出驱动信号,使提升机构45动作。即,从前面图17B所示的状态起,使第四驱动电动机49朝相反方向转动,如图17C所示,驱动臂64的一部分使微动开关67成为接通状态,此时,控制部收到上述信号而使第四驱动电动机49停止。
被上述驱动臂64支撑的齿轮D离开上部用齿轮Ff,解除啮合关系,并且也离开下部用齿轮Fu,不构成啮合关系。齿轮D位于上部用齿轮Fu与前部用齿轮Ff的正中间部,仅与齿轮C处于啮合关系。与驱动臂64连接的齿轮臂66位于大致垂直的位置,设在密封用支轴70上的密封驱动用凸轮71的凸轮部Xq也位于大致垂直的位置。
再如图13所示,密封导向机构74在上述凸轮部Xq的作用下进行立起动作,安装在密封底座73上的密封部件34被施力而上升,与上述尘土箱32的下表面紧贴。因此,设在尘土箱32下表面上的开口部33被密封部件34完全封闭。
接着,控制部在针对换气单元11选择了换气风门全关模式的基础上向换气风扇99发出驱动信号。随着换气风扇99的旋转,对尘埃导向用壳体95的尘埃排出路94作用负压,使设置在此处的风力风门96打开。因此,负压从尘埃导向用壳体95通过连接软管42和排出箱41作用于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S。
具体而言,换气风扇99的旋转驱动产生的负压通过被排出箱41覆盖的尘埃排出盖40作用于尘埃承接通路31,从而对收集在该尘埃承接通路31内的尘埃进行吸引。由于尘埃承接通路31的一端部与设置在箱壳体32a端部的空气导入孔39连通,因此尘土箱32周围的空气从空气导入孔39被强制性地向尘埃承接通路31吸引。因此,收集到尘埃承接通路31内的尘埃也被吸引来的空气刮出,在从尘土箱32出来后导向连接软管42。
而且,对尘土箱32本身进行材料选择和表面处理,尘埃承接通路31的所有结构都满足容易使尘埃通过的条件,因此尘埃不会滞留在尘埃承接通路31内,能快速可靠地排出,从连接软管42吸引到换气单元11内。
从上述连接软管42通过尘埃导向用壳体95的连接口91、风力风门96所打开的尘埃排出路94和风扇外壳90的安装用孔93导出的尘埃沿风扇外壳90的内周面移动,从排气口90a向屋外排出。
风扇外壳90周壁与上述换气风扇99前端缘之间的距离中,安装用孔93与排气口90a之间的距离比其他部位大,收集在尘埃承接通路31内的尘埃被导向此处。因此,可抑制粘附在换气风扇99前端缘的尘埃量,长期保持换气风扇99的清洁度。
如上所述,在此可对现有的室内机本体1安装具有前部空气过滤网17、上部空气过滤网20和空气清洁单元18的框体组件16,但现有的室内机中也有不具有换气单元11的类型。此时,安装下述部件:在构成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S的尘土箱32的一侧部没有空气导入孔、且在另一侧部未设有尘埃排出盖。
即使是这样的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也能可靠地除去粘附在前部空气过滤网17和上部空气过滤网20上的尘埃并将其收集到尘埃承接通路31内。每到规定期间,用户打开前面板2而使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S露出并拆下。由于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S可自由装拆地安装在框体组件16的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安装部16d上,因此容易进行拆卸作业。
在此状态下,由于尘埃仍然被收集在尘埃承接通路31内,且构成尘土箱32的箱壳32a和箱盖32b组合构成大致密闭的构造,因此在拆卸途中尘土箱32以内的尘埃不会向周围飞散或落下。若将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S放置在低处,将箱盖32b从箱壳32a打开,则可确认尘埃收集在箱壳32a内的尘埃承接通路31内,利用吸尘器等将其吸引除去即可。
即,通过将上述框体组件16安装在以往使用的室内机内,可构成具有空气过滤网自动清扫功能的空调机,并可实现空调机的通用化。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与室内机本体1的前面吸入口4和上面吸入口5相对的前部空气过滤网17和上部空气过滤网20彼此分体构成。使一方的空气过滤网例如前部空气过滤网17相对于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S进行往复移动来除去粘附的尘埃,此后使另一方的空气过滤网例如上部空气过滤网20进行往复移动来除去尘埃。
因此,与现有技术的相对于前面吸入口和上面吸入口双方使用一片空气过滤网的结构相比,在除尘过程中,前、上部空气过滤网17、20的移动量只需一半即可,除尘时间缩短至一半,可提高作业性。而且,还可根据尘埃粘附的程度仅对一方进行清扫运行。由于各个空气过滤网的移动位置与另一方的空气过滤网的配置位置相同,因此不必特意在移动目标位置确保空间。
各个空气过滤网在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S处以交叉的状态移动,不从室内机本体1向外部突出,因此可变得更为美观。与现有技术中将空气过滤网卷绕在轴上的方式相比,可简化空气过滤网和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构造。可实现小型化和简单化,提高耐久性和可靠性。
由于利用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S所具有的构成除尘装置的一个旋转刷30来除去粘附在双方空气过滤网17、20上的尘埃,因此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S紧凑,不占用配置空间。
由于利用作为吸排气装置的换气单元11将收集在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S内的尘埃向屋外排出,因此可减少麻烦。此时,由于利用密封部件34来封闭尘土箱32上形成的开口部33,因此在尘埃承接通路31内没有空气泄漏,对尘埃的吸引作用极为有效。
采用本发明,与从前面至上面构成的一片空气过滤网相比,移动量减半,除尘时间也减半。由于空气过滤网的移动量小,在利用旋转刷30除去尘埃时,前部空气过滤网17只要朝收纳有上部空气过滤网20的上面侧的空气过滤网收纳部16c移动即可。相反,上部空气过滤网20只要朝收纳有前部空气过滤网17的前面侧的空气过滤网收纳部16b移动即可。由于彼此的移动范围小,因此可缩短除尘所需的时间,移动距离短,因而移动平滑。
通过使前、上部空气过滤网17、20移动并经过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S就可除去粘附在各空气过滤网17、20上的尘埃。由于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S配置在室内机本体1前表面上部的死区内,因此不必增大室内机本体1的进深和高度尺寸就可收纳,还可容易地安装到现有的空调机上。
由于将空气过滤网移动机构55与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S接近配置,因此能稳定地与过滤网清扫单元S的除尘装置即旋转刷30接触。对于前部移动机构52和上部移动机构53使前部空气过滤网17和上部空气过滤网20移动时出现的上浮用前部导向件80和上部导向件85进行按压,而且这些导向件80、85还兼有引导作用,因此能可靠地引导各空气过滤网17、20。
由于前部导向件80和上部导向件85安装在前部空气过滤网17侧和上部空气过滤网20侧,因此能将与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S之间的间隔始终保持一定。能抑制各空气过滤网17、20移动时各空气过滤网17、20与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S之间的动作的偏差。各前、上部导向件80、85具有间隔保持件82,使相对于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S的位置固定,使空气过滤网准确地移动。
采用本发明,将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配置在室内机本体的死区内,即使对于现有的室内机本体也可安装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此外,将空气过滤网移动机构与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接近配置,能将空气过滤网相对于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以稳定的状态可靠地引导。通过空气过滤网导向件相对于空气过滤网移动机构的位置设定,能将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与空气过滤网导向件的位置关系保持在正常状态,稳定地保持空气过滤网的移动。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在实施阶段,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可将构成部件变形、具体化。通过将上述实施形态中公开的多个构成部件适当组合,可形成各种发明。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不用使室内机本体大型化就可具有从空气过滤网自动除去尘埃的装置,可减少麻烦,缩短除尘时间。

Claims (4)

1.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具有空气过滤网,在内部收容热交换器和风机的室内机本体的、与所述热交换器相对的前表面和上表面上设有吸入口,所述空气过滤网从被吸入到所述吸入口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的室内空气中捕捉尘埃,其特征在于,
包括框体组件,该框体组件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吸入侧相对地设置有由左右两侧部的纵框以及架设在该两侧部之间的中央部的横框形成的框体,在其间形成有开口部,
所述空气过滤网包括空气过滤网和空气过滤网移动装置,
所述空气过滤网夹设在所述前表面和上表面的吸入口与热交换器之间并被以可朝上方和前方自由移动的形态支撑在所述框体组件上,
在与所述室内机本体的前表面吸入口和上表面吸入口之间的部位相对的空间内配置有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该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被支撑在所述框体组件上,且具有从移动的所述空气过滤网除去所粘附的尘埃的除尘机构、以及对除去的尘埃予以回收的尘埃承接部,
所述空气过滤网移动装置使所述空气过滤网经由所述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往复移动,利用所述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对空气过滤网进行清扫。
2.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具有空气过滤网,在内部收容热交换器和风机的室内机本体的、与所述热交换器相对的前表面和上表面上设有吸入口,所述空气过滤网从被吸入到所述吸入口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的室内空气中捕捉尘埃,其特征在于,
包括框体组件,该框体组件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吸入侧相对地设置有由左右两侧部的纵框以及架设在该两侧部之间的中央部的横框形成的框体,在其间形成有开口部,
所述空气过滤网分割成前部空气过滤网和上部空气过滤网,所述前部空气过滤网夹设在所述前表面的吸入口与热交换器之间并被以可朝上方自由移动的形态支撑在所述框体组件的前表面上,所述上部空气过滤网夹设在所述上表面的吸入口与热交换器之间并被以可朝前方自由移动的形态支撑在所述框体组件的上表面上,
在与所述室内机本体的前表面吸入口和上表面吸入口之间的部位相对的中央部的空间内配置有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该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被在宽度方向的整个长度上支撑在所述框体组件上,且具有从移动的所述前部空气过滤网和所述上部空气过滤网除去所粘附的尘埃的除尘机构、以及对除去的尘埃予以回收的尘埃承接部,
还具有空气过滤网移动装置,该空气过滤网移动装置经由所述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使所述前部空气过滤网在与所述上部空气过滤网的相对位置之间往复移动,使所述上部空气过滤网在与所述前部空气过滤网的相对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利用所述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对前部空气过滤网和上部空气过滤网进行清扫。
3.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具有空气过滤网,在内部收容热交换器和风机的室内机本体的、与所述热交换器相对的前表面和上表面上设有吸入口,所述空气过滤网从被吸入到所述吸入口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的室内空气中捕捉尘埃,其特征在于,
包括框体组件,该框体组件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吸入侧相对地设置有由左右两侧部的纵框以及架设在该两侧部之间的中央部的横框形成的框体,在其间形成有开口部,
所述空气过滤网分割成前部空气过滤网和上部空气过滤网,所述前部空气过滤网夹设在所述前表面的吸入口与热交换器之间并被以可朝上方自由移动的形态支撑在所述框体组件的前表面上,所述上部空气过滤网夹设在所述上表面的吸入口与热交换器之间并被以可朝前方自由移动的形态支撑在所述框体组件的上表面上,
在与所述室内机本体的前表面吸入口和上表面吸入口之间的部位相对的中央部的空间内配置有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该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被在宽度方向的整个长度上支撑在所述框体组件上,且具有从移动的所述前部空气过滤网和所述上部空气过滤网除去所粘附的尘埃的除尘机构、以及对除去的尘埃予以回收的尘埃承接部,
与所述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接近地在所述框体组件上配置空气过滤网移动装置,
所述空气过滤网移动装置包括:
前部移动机构,该前部移动机构使所述前部空气过滤网从所述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到与所述上部空气过滤网相对的位置之间往复移动;
前部导向件,该前部导向件在所述前部移动机构使前部空气过滤网移动时起到按压和朝移动方向引导的作用;
上部移动机构,该上部移动机构使所述上部空气过滤网从所述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到所述前部空气过滤网的设置位置之间往复移动;以及
上部导向件,该上部导向件在所述上部移动机构使上部空气过滤网移动时起到按压和朝移动方向引导的作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空气过滤网移动装置的前部移动机构和上部移动机构配置在相对于构成所述空气过滤网清扫单元的除尘机构对称的所述前部空气过滤网和所述上部空气过滤网各自的下面侧位置上,
所述前部导向件和所述上部导向件配置在接近前部移动机构和上部移动机构的前部空气过滤网和上部空气过滤网各自的上面侧位置上。
CN2006800432456A 2005-12-06 2006-12-06 空调机的室内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31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52292 2005-12-06
JP352292/2005 2005-12-06
PCT/JP2006/324370 WO2007066693A1 (ja) 2005-12-06 2006-12-06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3179A CN101313179A (zh) 2008-11-26
CN101313179B true CN101313179B (zh) 2010-12-29

Family

ID=38122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4324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3179B (zh) 2005-12-06 2006-12-06 空调机的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1980801A4 (zh)
JP (1) JP5019124B2 (zh)
CN (1) CN101313179B (zh)
WO (1) WO20070666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09450B2 (ja) * 2007-12-13 2009-08-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4433079B2 (ja) * 2008-02-28 2010-03-1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KR102085825B1 (ko) * 2013-05-14 2020-03-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운전 방법
US10408474B2 (en) 2015-03-27 2019-09-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Indoor unit air filter cleaning apparatus
CN107036202A (zh) * 2017-05-27 2017-08-11 陈永胜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装置
CN107715602A (zh) * 2017-10-25 2018-02-23 四川特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滤网表面清洗功能的空气过滤装置
CN117053286A (zh) * 2019-01-31 2023-11-14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11578385B (zh) * 2020-05-09 2021-11-2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空调器过滤网自清洁的结构及空调器
CN113413700B (zh) * 2021-05-31 2022-10-21 山东英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组件在线清灰集尘治具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6449A (zh) * 2004-10-27 2007-01-3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室内机组具有自动清扫空气滤清器功能的空调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75626A (ja) * 1994-04-13 1995-10-24 Yoshibumi Ishii 空調機用フィルタ自動清掃装置
JP2003042471A (ja) * 2001-07-27 2003-02-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の空気清浄装置
JP4110375B2 (ja) * 2002-06-27 2008-07-02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JP4182328B2 (ja) * 2002-07-12 2008-11-19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JP4154574B2 (ja) * 2002-09-25 2008-09-24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JP4206797B2 (ja) * 2003-03-28 2009-01-14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JP4449450B2 (ja) * 2003-12-25 2010-04-14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6449A (zh) * 2004-10-27 2007-01-3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室内机组具有自动清扫空气滤清器功能的空调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3-42471A 2003.02.13
JP特开2004-301363A 2004.10.28
JP特开2005-188808A 2005.07.1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80801A4 (en) 2013-03-27
JPWO2007066693A1 (ja) 2009-05-21
WO2007066693A1 (ja) 2007-06-14
EP1980801A1 (en) 2008-10-15
CN101313179A (zh) 2008-11-26
JP5019124B2 (ja) 2012-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10150B (zh) 空调机
CN101313179B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00363687C (zh) 空气调节机
CN101317044B (zh) 空调装置
CN107504604A (zh) 空气处理装置和具有其的立式空调器
CN105498395B (zh) 过滤网自动清洁装置及空调
CN108253525A (zh) 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5333511B (zh) 净化装置及挂壁式空调器
CN107435997A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5832056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109737583B (zh) 一种空调新风系统
KR101362785B1 (ko) 공기조화기
CN102483248A (zh) 空气调节机
EP2426429B1 (en)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JP4866225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107894088A (zh) 集尘盒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1206053B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KR100865090B1 (ko) 공기조화기
CN208154614U (zh) 空气处理模块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5352041B (zh) 控制装置及挂壁式空调器
JPWO2008062876A1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201173546Y (zh) 一种转盘式加湿器
CN105333510B (zh) 挂壁式空调器
CN101581476B (zh) 壁挂式空调器
CN207299246U (zh) 空气处理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9

Termination date: 2018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