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38976B - 便携式心电仪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心电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38976B
CN101238976B CN2008100821120A CN200810082112A CN101238976B CN 101238976 B CN101238976 B CN 101238976B CN 2008100821120 A CN2008100821120 A CN 2008100821120A CN 200810082112 A CN200810082112 A CN 200810082112A CN 101238976 B CN101238976 B CN 1012389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zone
portable electrocardiograph
housing
instrumen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8211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38976A (zh
Inventor
梅田昌弘
山本则仁
田部一久
石田纯一
诸木阳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Healthc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Healthc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Omron Healthcar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389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89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389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89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316Modalities, i.e. specific diagnostic methods
    • A61B5/318Heart-related electrical modalities, e.g. electrocardiography [ECG]
    • A61B5/332Portable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6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opera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Accessories for medical measuring apparatus
    • A61B2560/0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apparatus
    • A61B2560/0462Apparatus with built-in sensors
    • A61B2560/0468Built-in electrodes

Abstract

一种便携式心电仪(100A),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壳体(101)、负电极(110)和正电极(120),该负电极设置在握抓部(160)上,该握抓部位于偏向该壳体长度方向的一端的位置上,该正电极设置在位于该壳体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的左侧面(107)上,在用右手把持着握抓部的同时,向着把持的手以外的肢体或躯干按压左侧面来计测心电波形。正电极的作为电极形成面的左侧面,由正电极所处的电极区域(与身体的接触面(121))和平坦地形成的非电极区域(平坦面(107a))构成,该非电极区域包围着该电极区域。根据本结构,不将把持着心电仪主体的手抵押在身体的其他部位上进行固定,就实现了电极与身体的稳定接触。

Description

便携式心电仪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4年7月29日、申请号为200410059061.1、发明名称为“便携式心电仪”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携带的能容易地计测和存储心电波形的便携式心电仪。
背景技术
一般在心绞痛或心肌梗塞等心肌病的诊断中,利用患者的心电图。作为计测心电波形的心电仪,已知有安置式的心电仪和便携式的心电仪。
安置式的心电仪是设置在医院等医疗机关中的心电仪,在让患者躺在床等上面的状态下,将电极装在身体上来计测心电波形。在使用该安置式心电仪计测了心电波形的情况下,其优点在于能够精密地计测各种心电波形(例如P波和QRS波等),但计测时未必再现异常波形,有很难进行适当的诊断的情况。
相对于此,便携式的心电仪大致分为霍尔特(ホルタ一)式心电仪和事件式心电仪,所述霍尔特式心电仪在将电极装在患者的身体上的状态下,在1天~数天中在进行日常生活的同时,连续计测和存储心电波形,所述事件式心电仪是在发生了心脏悸动、气喘等应测定的的自感症状时,计测和存储心电波形。
在霍尔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中,可以准确地计测异常波形,但另一面,由于需要在装上电极的状态下维持1天~数天,因此,有使患者不舒服或痛苦的问题。
在事件式的便携式心电仪中,进一步有平时将用于计测心电波形的电极与身体的规定部位接触的方式、和在发生了应测定的自感症状的情况下被测者自己将电极与身体接触的方式。
在前者的事件式的便携式心电仪中,与霍尔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同样,由于需要时常维持将电极装在身体上的状态,因此,对被测者来说增强了不舒服或痛苦的感觉。相对于此,在后者的事件式的便携式心电仪中,只要在需要时将电极与身体接触即可,对被测者来说是非常方便使用的便携式心电仪。
作为后者的事件式的便携式心电仪,已提出了在主体的外表面设置电极的结构等各种各样的方案。
例如,在特开昭61-41438号公报中,如图20所示,公开了这样的结构的便携式心电仪100D:在心电图监视器的机壳101的正面102侧具有显示部150,在背面103侧具有与身体接触的3个电极110、120、130。而描述有这样的内容:在计测时,使这3个电极110、120、130与被测者的胸部接触而进行计测。
此外,在实开平3-91304号公报中,如图21A和图21B所示,公开了这样的结构的便携式心电仪100E:在壳体的正面102设置电极110,使用铰链192,将从壳体101的上部向着壳体101的背面103侧延伸的支撑部件191安装在壳体101的上面104上,在支撑部件191的表面设置电极120。而描述有这样的内容:在计测时,使支撑部件191转动成为开状态(参照图21C),使支撑部件191的电极形成面与壳体101的正面102位于大致同一平面上,使2个电极110、120与被测者的胸部接触来计测心电波形。
此外,在实开平3-91305号公报中,如图22A和图22B所示,公开了这样的结构的便携式心电仪100F:在壳体101的正面102上设置由导电性橡胶构成的电极110,在壳体101的右侧面106和左侧面107上分别设置电极120和130。而描述有这样的内容:在计测时,从壳体的背面103侧握住壳体101,从而与设置在两侧面106、107上的电极120、130接触,使设置在正面102上的电极110与被测者的胸部接触来计测心电波形。
另外,在特开2003-144403号公报中,如图23所示,公开了这样的结构的便携式心电仪100G:在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壳体101的作为相对面的上面104和下面105上设置负电极110和中性电极130,在与设置了这些负电极110和中性电极130的面相邻接的作为弯曲面的左侧面107上设置正电极120的。再有,在壳体101的正面102上,设置着显示计测结果的显示部150和配置了用于接通电源的电源按钮141所代表的各种操作按钮的操作按钮部140。
而描述有这样的内容:在计测时,被测者自己用右手从壳体101的背面侧握住设置在上面104和下面105上的负电极110和中性电极130,使设置在壳体101的左侧面107上的电极与胸部接触而计测心电波形。
这样的在壳体的外表面具有电极的便携式心电仪中,在经过数十秒的计测时间中,需要将电极与身体的接触部位稳定地保持。在不能维持该稳定接触的情况下,由于电极与身体的接触面积的变化等而在计测波形中产生紊乱,不能高精度且稳定地计测心电波形。
在上述的现有的便携式心电仪中,通过在计测时将握住心电仪主体的手抵押于身体的腹部等而固定握住了心电仪主体的手,来实现维持电极与身体的接触。即,将把持的手的手腕或前臂或者肘等抵押在身体上,防止把持的手在计测中移动,稳定地保持电极与身体的接触。关于这一点,以上述特开2003-144403号公报中公开的便携式心电仪100G为例,进一步详细地进行了说明。
图24是示出使用上述特开2003-144403号公报中公开的便携式心电仪100G计测心电波形时被测者应取的计测姿势的视图。如图24所示,计测时被测者200用右手210把持着便携式心电仪100G,同时将前臂220的手腕附近抵押在右侧腹部分上,同时,使设置在便携式心电仪100G的壳体101的左侧面107上的正电极120直接与胸部250的左侧下部的皮肤接触。然后,在维持该状态数十秒左右的同时,计测心电波形。
图25示出此时的便携式心电仪100G的由右手210把持的状态。如图25所示,在计测姿势中,被测者200用手掌覆盖壳体101的背面侧而把持着壳体101,使得便携式心电仪100G的正面102向着上方。此时,轻弯手指把持壳体101,使得右手210的食指212、中指213、无名指214和小拇指215中的任意一个或全部与设置在壳体101的上面104上的负电极110接触。此外,大拇指211沿着壳体101的下面105延伸,使其与设置在下面105上的中性电极130接触,而把持住壳体101。然后,将右手210的手腕附近抵押在右侧腹上固定右手210,使得形成在壳体101的左侧面107上的正电极120不从身体离开。
在取如上所述的计测姿势计测心电波形的情况中,在被衣服盖着右手的手腕的情况下,右手与右侧腹就不直接接触。因此,防止该部分的测定电路(从正电极至负电极的、形成在身体中的电气回路)的短路,就能高精度地计测心电波形。但是,在被测者没穿衣服的情况和穿着半袖衣服等不覆盖手腕的衣服的情况下,右手与右侧腹直接接触,从而在该部分测定电路短路。因此,测定电路不横穿心脏,而不能高精度地计测心电波形。在这样的状态下,心肌病的早期发现就很困难,可能失去了计测心电波形的本身的目的。
但是,在不这样的将右手抵在右侧腹上来进行手腕的固定的情况下,电极与身体的接触就不稳定,计测到的心电波形中就产生大的紊乱。特别是在使用便携式心电仪的情况下,被测者发生悸动和气喘、头晕等情况很多,在这样的状况下,稳定地维持电极与身体的接触就非常困难,在计测时身体动了的情况不可避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心电仪,不将把持了心电仪主体的手抵在身体的其他部位上来进行固定,而实现电极与身体的稳定接触。
基于本发明第一形式的便携式心电仪,在把持着设置在壳体外表面上的第一电极的同时,向着把持的手以外的肢体或躯干按压设置在壳体外表面上的第二电极而计测心电波形。壳体外表面中的作为设置了第二电极的面的电极形成面,从平面看,包括第二电极所处的电极区域和包围着该电极区域的非电极区域。而该非电极区域平坦地形成。
在基于上述本发明第一形式的便携式心电仪中,最好上述电极区域位于电极形成面的中央部。
在基于上述本发明第一形式的便携式心电仪中,最好上述电极区域的主面平坦地形成。
在基于上述本发明第一形式的便携式心电仪中,最好上述电极区域的主面与上述非电极区域的主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在基于上述本发明第一形式的便携式心电仪中,最好上述电极区域的主面设置在突出于上述非电极区域的主面的位置上。
在基于上述本发明第一形式的便携式心电仪中,最好在上述非电极区域中设置有多个突起部。
在基于上述本发明第一形式的便携式心电仪中,在上述电极区域的主面突出于上述非电极区域的主面,并且在上述非电极区域中设置有多个突起部的情况下,最好这样构成电极形成面,即上述多个突起部的顶点与上述非电极区域的主面的距离,等于或者小于突出设置的上述电极区域的主面与上述非电极区域的主面的距离。
在基于上述本发明第一形式的便携式心电仪中,最好在上述非电极区域中设置有多个凹部。
在基于上述本发明第一形式的便携式心电仪中,最好是壳体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上述第一电极设置在包括位于壳体长度方向的一端的第一端面的把持区域中,上述第二电极设置在位于壳体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的第二端面中。
在基于上述本发明第一形式的便携式心电仪中,最好是壳体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上述第一电极设置在把持区域中,该把持区域配设在偏向位于壳体长度方向的一端的第一端面的位置上,上述第二电极设置在位于壳体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的第二端面中。
基于本发明第二形式的便携式心电仪,具有:壳体,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第一电极,设置在把持区域中,该把持区域位于偏向该壳体长度方向的一端的位置上;第二电极,设置在位于该壳体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的第二端面中,在用右手把持上述把持区域的同时,向着把持的手以外的肢体或躯干按压第二端面而计测心电波形。上述第二端面包括第二电极所处的电极区域和包围着该电极区域的非电极区域。而该非电极区域平坦地形成。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便携式心电仪,不将把持着心电仪主体的手抵押在身体的其他部位上来进行固定,而实现电极与身体的稳定接触。
另外,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心电仪,用于计测心电波形,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其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包含把持区域和第二端面,其中,所述把持区域位于该壳体的长度方向的偏向一端的位置处,在进行测定时由被测者把持,且所述把持区域包括:位于所述长度方向的一端的第一端面;该壳体的正面、背面、上面和下面的分别偏向所述长度方向的一端的部分;且该第二端面位于所述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在进行测定时被按压在对所述把持区域进行把持的手以外的肢体或者躯干的表面上;第一电极,其设置在所述把持区域中;以及第二电极,其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面中,所述把持区域具有凹部,该凹部能够容纳把持着所述把持区域的手的食指,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凹部内。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形式和优点,可以从参照附图理解的与本发明有关的下面的详细说明来明确。
图1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形式的便携式心电仪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形式的便携式心电仪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形式的便携式心电仪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形式的便携式心电仪的右视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形式的便携式心电仪的左视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形式的便携式心电仪的后视图;
图7是示出使用本发明第一实施形式的便携式心电仪计测心电波形时被测者应采取的计测姿势的视图;
图8A是示出使用本发明第一实施形式的便携式心电仪计测心电波形时的右手的把持状态的图,是从正面侧看便携式心电仪时的视图;
图8B是示出使用本发明第一实施形式的便携式心电仪计测心电波形时的右手的把持状态的图,是从背面侧看便携式心电仪时的视图;
图9是示出使用本发明第一实施形式的便携式心电仪计测心电波形时、从上方看被测者没穿衣服时应采取的计测姿势的视图;
图10是示出使用本发明第一实施形式的便携式心电仪计测心电波形时、从上方看被测者穿着衣服时应采取的计测姿势的视图;
图11是在接触稳定性的验证试验中、作为比较例使用的便携式心电仪的正视图;
图12是在接触稳定性的验证试验中、作为比较例使用的便携式心电仪的左视图;
图13是示出在接触稳定性的验证试验中、由比较例的便携式心电仪计测的心电波形的视图;
图14是示出在接触稳定性的验证试验中、由实施例的便携式心电仪计测的心电波形的视图;
图15是在接触稳定性的验证试验中、比较了比较例的心电波形与实施例的心电波形的接触稳定性的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形式的便携式心电仪的主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形式的便携式心电仪的左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第三实施形式的便携式心电仪的主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第三实施形式的便携式心电仪的左视图;
图20是示出现有的便携式心电仪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1A是示出现有的便携式心电仪的其他例的主视图;
图21B是图21A中示出的现有的便携式心电仪的左视图;
图21C是图21A中示出的现有的便携式心电仪的开状态下的左视图;
图22A是示出现有的便携式心电仪的另外的例子的主视图;
图22B是图22A中示出的现有的便携式心电仪的右视图;
图23是示出现有的便携式心电仪的另外的例子的主视图;
图24是示出使用图23所示的现有的便携式心电仪计测心电波形时被测者应采取的计测姿势的视图;
图25是示出使用图23所示的现有的便携式心电仪计测心电波形时的右手的把持状态的视图。
具体实施形式
以下,参照附图,针对本发明的实施形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形式)
首先,关于本实施形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A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形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A轻量小型化,操作性能优良,可用单手拿着。便携式心电仪100A具有扁平且细长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壳体101,在其外表面(正面102、背面103、上面104、下面105、右侧面106、左侧面107和弯曲面108)上配置着显示部和操作部、电极等。
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101的长度方向(图中箭头A的方向)的偏向一端的位置设置着作为把持区域的握抓部160。该握抓部160是为了被测者在计测时能够稳定地把持便携式心电仪100A的主体而设置的部位。是计测时由被测者的右手覆盖的部位。在此,握抓部160包括:位于壳体101的长度方向一端的作为第一端面的右侧面106;正面102、背面103、上面104和下面105的分别偏向一端的部分;将右侧面106与上面连接的弯曲面108。
在壳体101的正面102侧的握抓部106上,设置着作为使测定开始用的操作按钮的测定按钮142。在与测定按钮142邻接的壳体101的正面102上,设置着计测时放置右手大拇指的座148。
显示部150位于壳体101的长度方向的偏向另一端的正面102上。显示部150例如由液晶显示器等构成,是显示测定结果的部位。例如如图1所示,将测定结果作为心电波形或数值数据进行显示。
在正面102的显示部150的下方配置着各种操作按钮。在图示的便携式心电仪100A中,在壳体101的正面102上,配置着设定按钮143、显示按钮144、左滚动按钮145和右滚动按钮146。
在此,设定按钮143是用于进行便携式心电仪100A的各种设定的操作按钮,显示按钮144是使用于将测定结果显示在显示部150上的操作按钮。而左滚动按钮145和右滚动按钮146是用于使显示部150上显示的测定结果的图表和引导信息等滚动而显示的操作按钮。
如图1和图3所示,在壳体101的上面104的规定位置上配置着电源按钮141。电源按钮141是操作便携式心电仪100A的接通/关断的操作按钮。
此外,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壳体101的弯曲面108上设置着凹部108a。该凹部108a沿着弯曲面108的延伸方向延伸。凹部108a内的规定位置上设置着作为第一电极的负电极110。负电极110由导电性部件形成,具有比凹部108a的弯曲面稍稍向外侧突出的形状,成为从凹部108a露出的状态。该凹部108a形成为容纳右手食指的形状。
如图1和图5所示,在位于壳体10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的作为第二端面的左侧面107上,设置着作为第二电极的正电极120。该正电极120由导电性部件形成,位于壳体101的左侧面107的中央部。此外,作为正电极120的主面的与身体的接触面121平坦地形成。在正电极120的周围形成着由绝缘性部件构成的平坦面107a。该平坦面107a与正电极120的接触面121形成为同一平面。
即,作为电极形成面的壳体101的左侧面107由正电极120所处的电极区域(正电极120的接触面121)和平坦地形成的非电极区域(平坦面107a)构成,所述非电极区域包围着该电极区域,电极区域的主面和非电极区域的主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在此,正电极120的接触面121具有大致矩形形状,其大小最好形成为一个边的长度在20mm以上30mm以下。此外,从与电极区域的边界到电极形成面端部的非电极区域的宽度最好至少在2mm以上。本实施形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A中,电极区域的大小(图5中的L11×L12)是30mm×20mm,电极形成面的大小(图5中的L13×L14)是62mm×27mm。此外,从与电极区域的边界到电极形成面端部的非电极区域的宽度(图5中的D11和D12)在电极形成面的长度方向上是16mm,在宽度方向上是3.5mm。
如图6所示,作为惰性电极的中性电极130位于壳体101的背面103侧的握抓部160上。该中性电极130由导电性部件形成,在壳体101的背面向着上下方向延伸。中性电极130在壳体101的背面中,在与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其上端部分(上面104侧端部)与下端部分(下面105侧端部)相比位于右侧面106侧而倾斜着。中性电极130是在计测时检测身体上产生的电位变动的电极,是用于得到消除测定结果中所包含的误差成分用的修正值的电极。
下面,关于在使用了上述结构的便携式心电仪100A的情况下、被测者应采取的计测姿势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计测时,被测者200用右手210把持便携式心电仪100A的握抓部160,同时使设置在壳体101的左侧面107上的正电极120与位于胸部250的左侧下部的第五肋间前腋下腺上的皮肤直接接触。然后,由右手210的大拇指211按下设置在壳体101的正面102上的测定按钮142,将右手210的大拇指211放在座148上。然后,持续该状态数十秒计测心电波形。
关于此时的便携式心电仪100A的由右手210把持的状态进行说明。
如图8A所示,在计测姿势中,被测者200用手掌覆盖壳体101的右侧面106,同时用右手210把持壳体101的握抓部160,使得便携式心电仪100A的正面102向着上方。此时,轻弯大拇指211附在壳体101上,使得右手210的大拇指211与在壳体101的正面102的偏向一端的位置设置的座148接触。此外,食指212沿着壳体101的弯曲面108轻弯,插入到设置在弯曲面108上的凹部108a内,成为与负电极110接触的状态。另外,如图8B所示,用右手210的中指213、无名指214和小拇指215握住壳体101的背面103的握抓部160。此时,绕到壳体101的背面103侧的中指213、无名指214和小拇指215中的至少一根手指,与设置在壳体101背面103上的中性电极130接触。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形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A中,在计测时,用右手210的手掌覆盖壳体101的右侧面106来把持壳体101。因此,右手210的手腕就必定从胸部250离开规定的距离,随之右臂(前臂220和上臂230)就不与胸部250接触。其结果,按照从把持了负电极110和中性电极130的右手210,经由与胸部250非接触的前臂220、同样与胸部250非接触的上臂230和右肩240,而到按压了正电极的胸部250的顺序,构成测定电路。因此,就准确地实现了测定电路横穿心脏的计测姿势,防止了由于右手210、前臂220和上臂230与胸部250的接触而造成的测定电路的短路。
如图10所示,在被测者200穿着覆盖右肘的衣服300的情况下,可以使右肘与右侧腹接触来固定右手210。这样地,通过采取将右肘抵押在右侧腹上的计测姿势,就能够使右手210不动作地维持图10所示的计测姿势数十秒时间。其结果,能够稳定且高精度地计测心电波形。
如上所述,本实施形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A中,在作为电极形成面的左侧面107上,包含有正电极120所处的电极区域、和包围该电极区域而平坦地形成的非电极区域。通过这样地构成,能够提高正电极120的接触面121与胸部250的接触稳定性,测定电压值不产生偏差,能高精度且稳定地计测心电波形。这是通过在电极形成面上设置了非电极区域而得到的效果。以下关于这点详细地进行说明。
作为在计测时累加在所计测的电压值上的噪声成分,考虑有各种各样的成分,但作为其中对得到的电压值最有影响的成分,是由于被测者活动而产生的正电极与胸部的接触面积的变化。当正电极与胸部的接触面积变化时,该部位的接触电阻就很大地变化,在得到的电压值中产生大的偏差。为了抑制该测定电压值的偏差,就需要被测者在计测时右手和胸部不活动而维持图7所示的计测姿势。但是,通常在计测时,心脏悸动、气喘和头晕等的情况较多,被测者维持这样的计测姿势就非常困难。因此,在计测时,不能避免被测者的身体活动。
但是,在本实施形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A中,由于包围该接触面121而形成的非电极区域位于作为电极区域的正电极120的接触面121的周围,因此,由于右手210和胸部250的活动而产生的接触部位的变动就只在该非电极区域产生,在电极区域几乎不发生。因此,就进一步稳定地维持位于电极形成面的中央部的正电极120的与胸部250的接触,例如即使被测者活动了,正电极120与胸部250的接触面积也不产生变化,其结果是能正确地得到测定电压值。其结果,能够高精度且稳定地计测心电波形。
如以上说明,通过成为如本实施形式那样的便携式心电仪100A,在采取如图9示出的计测姿势的情况下,也不将把持了心电仪主体的手抵押在身体的其他部位上固定,实现了电极与身体的稳定的接触,能够高精度且稳定地计测心电波形。此外,在采取如图10示出的计测姿势的情况下,由于通过将右肘抵押在胸部上而稳定右手,因此,能够进一步高精度且稳定地计测心电波形。
再有,在成为了如本实施形式那样的便携式心电仪100A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作为第二电极的正电极抵押在左手的手掌和左腿的大腿内侧来计测心电波形。
以下,关于通过采用如上所述的便携式心电仪100A的结构而使心电波形有多稳定的验证试验进行说明。
在本试验中,使用上述的便携式心电仪100A作为实施例,使用图11和图12中示出的便携式心电仪100H作为比较例。然后,在同一条件下使用这些便携式心电仪,通过比较计测后的心电波形的稳定性,评价电极与身体的接触稳定性。
首先,关于作为比较例而使用的便携式心电仪100H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1和图12所示,便携式心电仪100H除了作为电极形成面的壳体101的左侧面107的形状,其结构与上述便携式心电仪100A相同。
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位于便携式心电仪100H的壳体101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的作为第二端面的左侧面107上,设置着作为第二电极的正电极120。该正电极120由导电性部件形成,从壳体101的背面103经由左侧面107到达正面102。即,以壳体101的左侧面107的整个面成为与身体的接触面121的形式形成正电极120。因此,本便携式心电仪100H不存在设置于上述便携式心电仪100A的左侧面107上的非电极区域。
便携式心电仪100H的电极120的作为主面的接触面121具有矩形形状,并平坦地形成。而其大小是62mm×27mm。
若总结以上说明的作为比较例的便携式心电仪100H的结构和上述的作为实施例的便携式心电仪100A的结构上的差别,则成为以下的表1。
表1
  电极区域的大小   有无非电   极区域   电极形成面的大小   接触面   的形状
  比较例   62mm×27mm   无   62mm×27mm   平面状
  实施例   30mm×20mm   有   62mm×27mm   平面状
图13是示出在用便携式心电仪100H、利用如图7中示出的计测姿势、被测者自己计测心电波形的情况下得到的心电波形的视图。相对于此,图14是在用便携式心电仪100A、利用如图7中示出的计测姿势、被测者自己计测心电波形的情况下得到的心电波形的视图。再有,这些图中,横轴示出了时间,纵轴示出了测定电压值。
在使用了图11和图12中示出的那样的、左侧面107整个面是正电极120的接触面121的便携式心电仪100H的情况下,如图13所示可知,所计测的测定电压值产生了大的偏差。可知,测定电压值的偏差的大小最大是1.5V左右,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地产生了测定电压值的变动。这是因为被测者的手腕或胸部等活动造成正电极120与胸部的接触面积变化了而产生的,该部分的接触电阻产生了大的变动。
相对于此,在使用了如图1至图6所示那样的、正电极120的接触面121位于左侧面107的中央部、在其周围形成了非电极区域的便携式心电仪100A的情况下,如图14所示可知,所计测的测定电压值非常稳定。测定电压值的偏差的大小约为0.3V左右,被抑制为便携式心电仪100H的偏差的约五分之一左右。这是因为,即使在被测者的手腕或胸部活动了的情况下,作为电极形成面的左侧面107与被测者的胸部之间的接触状态的变动,也只发生在非电极区域中,在电极区域中几乎不发生,确保了正电极120与胸部的稳定接触。
图15是在时间轴方向上放大了图13和图14中示出的心电波形、为了比较而重合在一起的视图。如图15所示可知,在实施例的测定波形中,按与其他心电波形大致相同的形状,得到由一次脉动而得到的各个心电波形,高精度且稳定地计测了心电波形。相对于此可知,在比较例的测定波形中,在由一次脉动得到的各个心电波形中也产生了紊乱,不能高精度且稳定地计测心电波形。因此,在比较例的测定波形中,难以判别心电波形中是异常还是测定误差,就失去了计测异常波形本身的意义。相对于此,在实施例的测定波形中,可以准确地判别异常的心电波形和正常的心电波形,对心肌病的早期发现有很大帮助。
(第二实施形式)
首先,关于本实施形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B的结构进行说明。再有,关于与上述第一实施形式同样的部分图中标记同一符号,在此不重复其说明。
如图16和图17所示,本实施形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B与上述的第一实施形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A的不同点仅是壳体101的作为电极形成面的左侧面107的形状。
本实施形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B在壳体101的左侧面107上具有作为第二电极的正电极120。该正电极120由导电性部件形成,位于壳体101的左侧面107的中央部。在正电极120的周围形成着由绝缘性部件构成的平坦面107a。正电极120的作为主面的与身体的接触面121设置在从平坦面107a的主面突出的位置上。再有,平坦地形成正电极120的接触面121。
即,作为电极形成面的壳体101的左侧面107由正电极120所处的电极区域(正电极120的接触面121)和平坦地形成的非电极区域(平坦面107a)构成,所述非电极区域包围着该电极区域,电极区域的主面设置在比非电极区域的主面突出的位置上。
在此,正电极120的接触面121具有大致矩形形状,其大小最好形成为一个边的长度在20mm以上30mm以下。此外,位于比非电极区域的主面突出的位置上的电极区域的主面与非电极区域的主面的距离最好在1mm以下。此外,从与电极区域的边界到电极形成面端部的非电极区域的宽度最好至少在2mm以上。本实施形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B中,电极区域的大小(图17中的L21×L22)是30mm×20mm,电极区域的主面与非电极区域的主面的距离(图16中的H21)是0.5mm,电极形成面的大小(图17中的L23×L24)是62mm×27mm。此外,从与电极区域的边界到电极形成面端部的非电极区域的宽度(图17中的D21和D22)在电极形成面的长度方向上是16mm,在宽度方向上是3.5mm。
再有,在壳体101的左侧面107的正电极120的周围设置了多个突起部107b。该突起部107b是具有防滑功能的部位,使得计测时正电极120在身体表面不引起位置偏移。
该突起部107b最好形成为与突出的电极区域的主面相同的高度或比其小的高度。在本实施形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B中,突起部的高度(图16中的H22)是0.5mm。
这样,通过从壳体101的左侧面107突出设置正电极120的与身体的接触面121,被测者能够容易地确认正电极120的位置,因此,容易特定测定位置。该情况下,通过在非电极区域设置多个突起部,防止计测时正电极与身体的位置偏移,因此,稳定地维持电极的接触面与身体的接触。
(第三实施形式)
首先,关于本实施形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C的结构进行说明。再有,关于与上述第一实施形式同样的部分图中标记同一符号,在此不重复其说明。
如图18和图19所示,本实施形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C与上述的第一实施形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A的不同点仅是壳体101的作为电极形成面的左侧面107的形状。
本实施形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C在壳体101的左侧面107上具有作为第二电极的正电极120。该正电极120由导电性部件形成,位于壳体101的左侧面107的中央部。在正电极120的周围形成着由绝缘性部件构成的平坦面107a。正电极120的作为主面的与身体的接触面121设置在从平坦面107a的主面突出的位置上。再有,平坦地形成正电极120的接触面121。
即,作为电极形成面的壳体101的左侧面107由正电极120所处的电极区域(正电极120的接触面121)和平坦地形成的非电极区域(平坦面107a)构成,所述非电极区域包围着该电极区域,电极区域的主面设置在比非电极区域的主面突出的位置上。
在此,正电极120的接触面121具有大致矩形形状,其大小最好形成为一个边的长度在20mm以上30mm以下。此外,比非电极区域的主面突出的电极区域的主面与非电极区域的主面的距离最好在1mm以下。此外,从与电极区域的边界到电极形成面端部的非电极区域的宽度最好至少在2mm以上。本实施形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C中,电极区域的大小(图19中的L31×L32)是30mm×20mm,电极区域的主面与非电极区域的主面的距离(图18中的H31)是0.5mm,电极形成面的大小(图19中的L33×L34)是62mm×27mm。此外,从与电极区域的边界到电极形成面端部的非电极区域的宽度(图19中的D31和D32)在电极形成面的长度方向上是16mm,在宽度方向上是3.5mm。
再有,在壳体101的左侧面107的正电极120的周围设置了多个凹部107c。该凹部107c是具有防滑功能的部位,使得计测时正电极120在身体表面不引起位置偏移。
该凹部107c的深度最好是0.3cm至1mm。在本实施形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C中,凹部的深度是0.5mm。
这样,通过从壳体101的左侧面107突出设置正电极120的与身体的接触面121,被测者能够容易地确认正电极120的位置,因此,容易特定测定位置。该情况下,通过在非电极区域中设置多个凹部,就防止计测时正电极与身体的位置偏移,因此,就稳定地维持电极的接触面与身体的接触。
在上述的第一至第三实施形式中,是以这样的结构的便携式心电仪为例示进行了说明,即把持区域包含位于壳体长度方向的偏向一端的位置的第一端面,但并不特别限定于这样形状的便携式心电仪。本发明当然也可以适用在把持区域不包括第一端面的形状的便携式心电仪、即实现用右手不覆盖第一端面的把持状态的便携式心电仪中。
此外,在上述的第一至第三实施形式中,以都具有正电极、负电极和中性电极3个电极的便携式心电仪为例示进行了说明,但中性电极不是必须的电极。因此,只要是在壳体的外表面具有至少由正电极和负电极构成的一对的测定电极的便携式心电仪,无论是何种便携式心电仪都可以适用本发明。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至第三实施形式中,以壳体的外表面上都具有显示部的便携式心电仪为例示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当然也可以适用在显示部设置在另外部分上的便携式心电仪中。作为显示部设置在另外部分上的便携式心电仪,可以考虑通过无线或有线将计测到的心电波形输出到外部显示装置中等。
以上详细地说明并示出了本发明,但这仅是例示而已,并不限定于此,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仅通过权利要求进行限定。

Claims (12)

1.一种便携式心电仪,用于计测心电波形,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101),其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包含把持区域(160)和第二端面(107),
其中,所述把持区域(160)位于该壳体(101)的长度方向的偏向一端的位置处,在进行测定时由被测者把持,且所述把持区域(160)包括:位于所述长度方向的一端的第一端面(106);该壳体(101)的正面(102)、背面(103)、上面(104)和下面(105)的分别偏向所述长度方向的一端的部分;且
该第二端面(107)位于所述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在进行测定时被按压在对所述把持区域(160)进行把持的手以外的肢体或者躯干的表面上;
第一电极(110),其设置在所述把持区域(160)中;以及
第二电极(120),其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面(107)中,
所述把持区域(160)具有凹部(108a),该凹部(108a)能够容纳把持着所述把持区域(160)的手的食指,
所述第一电极(110)设置在所述凹部(108a)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心电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108a)设置于在所述第一端面(106)设置的弯曲面(108)上,
所述第一端面(106)通过所述弯曲面(108)与所述上面(104)连接,
所述凹部(108a)沿着该弯曲面(108)的延伸方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心电仪,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110)具有比该凹部(108a)的弯曲面稍稍向外侧突出的形状,成为从该凹部(108a)露出的状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心电仪,其特征在于,该凹部(108a)形成为容纳手食指的形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心电仪,其特征在于,在该壳体(101)的正面(102)侧的所述把持区域(160)上设置有作为使测定开始用的操作按钮的测定按钮(142),在与该测定按钮(142)邻接的该壳体(101)的正面(102)上,设置有计测时放置手大拇指的座(148)。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心电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面(107)包括所述第二电极(120)所处的电极区域(121)、和平坦地形成的非电极区域(107a),该非电极区域(107a)包围着所述电极区域(121),在所述非电极区域(107a)中设置有多个突起部(107b)。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心电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区域(121)位于所述第二端面(107)的中央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心电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区域(121)的主面平坦地形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心电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区域(121)的主面与所述非电极区域(107a)的主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心电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区域(121)的主面突出于所述非电极区域(107a)的主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心电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突起部(107b)的顶点与所述非电极区域(107a)的主面的距离(H21),等于或者小于所述突出设置的电极区域(121)的主面与所述非电极区域(107a)的主面的距离(H22)。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心电仪,其特征在于,在该壳体(101)的背面(103)侧的所述把持区域(160)上设置有作为惰性电极的中性电极(130)。
CN2008100821120A 2003-07-30 2004-07-29 便携式心电仪 Active CN1012389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203690 2003-07-30
JP2003203690 2003-07-30
JP2003203690A JP2005046215A (ja) 2003-07-30 2003-07-30 携帯型心電計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590611A Division CN100382749C (zh) 2003-07-30 2004-07-29 便携式心电仪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8976A CN101238976A (zh) 2008-08-13
CN101238976B true CN101238976B (zh) 2010-10-27

Family

ID=3353560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590611A Active CN100382749C (zh) 2003-07-30 2004-07-29 便携式心电仪
CN2008100821120A Active CN101238976B (zh) 2003-07-30 2004-07-29 便携式心电仪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590611A Active CN100382749C (zh) 2003-07-30 2004-07-29 便携式心电仪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197351B2 (zh)
EP (1) EP1502541B1 (zh)
JP (1) JP2005046215A (zh)
CN (2) CN100382749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31997A (en) * 2005-11-01 2007-05-09 Lindsay Molyneux Hand held wireless ECG monitor
JP2007209610A (ja) * 2006-02-10 2007-08-23 Omron Healthcare Co Ltd 携帯型心電計
JP2007209608A (ja) 2006-02-10 2007-08-23 Omron Healthcare Co Ltd 携帯型心電計
CN100376204C (zh) * 2006-04-25 2008-03-26 北京超思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手持式心电仪
US8095199B2 (en) * 2006-04-25 2012-01-10 Beijing Choic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ortable electrocardiograph with a neutral electrode
CN100423689C (zh) * 2006-11-24 2008-10-08 北京超思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便携式心电测量仪
KR101432813B1 (ko) * 2007-10-24 2014-08-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폴더 방식의 휴대용 심전도 측정 장치
CN101842047A (zh) * 2007-11-14 2010-09-22 北京超思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可活动电极的心电测量仪
WO2009075066A1 (ja) * 2007-12-10 2009-06-18 Arkray, Inc. 医療機器
JP2009136607A (ja) * 2007-12-10 2009-06-25 Arkray Inc 医療機器
KR101460119B1 (ko) 2008-01-10 2014-11-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생체 신호 측정을 위한 카드형 휴대 단말기
US11375938B2 (en) 2008-08-14 2022-07-05 Ticker Medical Ltd Miniature ECG data acquisition device
US8082025B2 (en) * 2008-08-14 2011-12-20 David Amitai ECG data acquisition device
TW201036590A (en) * 2009-04-02 2010-10-16 Univ Nat Yang Ming A stick shaped analytical apparatus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JP5223967B2 (ja) 2009-04-02 2013-06-2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心電信号検出装置
JP5146596B2 (ja) 2009-04-30 2013-02-2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生体センサ装置
WO2011156815A1 (en) * 2010-06-11 2011-12-15 The Methodist Hospital Research Institute Integrated, hand-held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acquiring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information from a patient at the bedside or at some other patient location
US20120108993A1 (en) * 2010-10-27 2012-05-03 Medtronic, Inc. Electrode shapes and positions for reducing loss of contact in an implantable ecg recorder
JP5664775B2 (ja) 2011-05-31 2015-02-0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脈波センサ装置
US8774897B2 (en) * 2011-10-18 2014-07-08 Vernon N. Reaser, JR. Patient-readable portable cardiac monitor
US8942792B2 (en) * 2013-03-14 2015-01-27 Assaf Amitai ECG calculation method for use in generating 12 lead ECG measurements from devices that have less than 10 electrodes
US11090003B2 (en) * 2013-09-09 2021-08-17 Healthy.Io Ltd. Systems for personal portable wireless vital signs scanner
US11229370B2 (en) * 2014-05-05 2022-01-25 Healthy.Io Ltd. Portable device with multiple integrated sensors for vital signs scanning
KR102516797B1 (ko) * 2015-02-05 2023-04-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극 배치 방법과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EP3280326B1 (en) 2015-04-09 2022-06-22 Heartbeam, Inc. Mobile three-lead cardiac monitoring device
US11071490B1 (en) 2015-04-09 2021-07-27 Heartbeam, Inc. Electrocardiogram patch devices and methods
JP6380668B2 (ja) * 2015-05-09 2018-08-2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把持型心電測定装置
CN104840189B (zh) * 2015-05-26 2018-05-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血压计
US11026628B1 (en) 2015-09-30 2021-06-08 Appl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spatial filtering for measuring electrical signals
JP6317721B2 (ja) * 2015-11-24 2018-04-25 ユニオンツール株式会社 携帯型心電計装置
KR101726613B1 (ko) * 2016-04-28 2017-04-13 조한희 생체 신호를 측정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JP6675760B2 (ja) * 2018-04-10 2020-04-01 Simplex Quantum株式会社 心電測定方法及び心電測定器具
WO2020123102A1 (en) 2018-12-14 2020-06-18 Heartbeam, Inc. Hand held device for automatic cardiac risk and diagnostic assessment
EP3977925A4 (en) * 2019-05-31 2023-10-25 Seiren Co., Ltd. BIOELECTRODE AND DEVICE EQUIPPED WITH BIOELECTRODE
CN112450891B (zh) * 2019-08-19 2022-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生理参数的采集方法和装置与生理参数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US11213239B2 (en) * 2019-09-26 2022-01-04 Vie Longue Biotech Inc. Portable multi-lead electrocardiogram device with inclined left and right hand contacts
US11445963B1 (en) 2021-10-05 2022-09-20 Heartbea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nstructing electrocardiogram (ECG) data
US11529085B1 (en) 2022-04-21 2022-12-20 Heartbeam, Inc.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n electrocardiogram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25874A (en) * 1986-10-17 1989-05-02 Uhlemann Hans J Cardiac diagnosis instrument
CN1368039A (zh) * 2001-02-09 2002-09-1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按摩机
CN1419888A (zh) * 2001-11-16 2003-05-28 株式会社帕拉马技术 便携式生物数据测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603628A1 (de) * 1976-01-30 1977-08-04 Lre Relais & Elektronik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kontrollieren von steuerimpulsen
US4444200A (en) * 1981-09-04 1984-04-24 Senoh Kabushiki Kaisha Heart pulse rate measuring system
EP0101870A3 (de) * 1982-08-05 1986-09-17 Kontron-Holding Ag Tragbares Elektrokardiologiegerät
FR2540376B3 (fr) * 1983-02-04 1987-01-09 Coustenoble Jean P Appareil portatif destine a l'enregistrement d'electrocardiogrammes
US4606352A (en) 1984-07-13 1986-08-19 Purdue Research Foundation Personal electrocardiogram monitor
JPH0228887Y2 (zh) * 1986-07-28 1990-08-02
US4926132A (en) 1989-08-28 1990-05-15 Motorola Inc. FM detector with reduced distortion
JPH0391305A (ja) 1989-09-04 1991-04-16 Hitachi Ltd 周波数変換器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チューナ回路
US5172698A (en) * 1990-05-24 1992-12-22 Stanko Bruce E Telephonic pacemaker and single channel EKG monitoring device
JPH0779805B2 (ja) * 1990-07-31 1995-08-30 日本光電工業株式会社 個別呼出機能付き携帯型心電計
US5172988A (en) * 1991-03-06 1992-12-22 Ledley Robert S Form printer with interactive camera and computer control
US5191891A (en) * 1991-09-10 1993-03-09 Ralin, Inc. Portable ECG monitor/recorder
US5339823A (en) * 1992-08-07 1994-08-23 Survival Technology, Inc. Twelve-lead portable heart monitor and method
US5505202A (en) * 1993-12-08 1996-04-09 Casio Computer Co., Ltd. Portable and collapsable electrocardiograph
IL135240A0 (en) * 2000-03-23 2001-05-20 Shl Telemedicine Internat Ltd Portable ecg signaling device
JP2002125948A (ja) * 2000-10-27 2002-05-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携帯型生体測定装置
USD475462S1 (en) * 2001-10-10 2003-06-03 Parama Tech Co., Ltd. Electrode arrangement for a portable cardiogram recorder
JP2005000420A (ja) * 2003-06-12 2005-01-06 Omron Healthcare Co Ltd 心電計、および心電計の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25874A (en) * 1986-10-17 1989-05-02 Uhlemann Hans J Cardiac diagnosis instrument
CN1368039A (zh) * 2001-02-09 2002-09-1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按摩机
CN1419888A (zh) * 2001-11-16 2003-05-28 株式会社帕拉马技术 便携式生物数据测量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2-125948A 2002.05.0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82849A (zh) 2005-02-23
CN100382749C (zh) 2008-04-23
US20050027203A1 (en) 2005-02-03
JP2005046215A (ja) 2005-02-24
CN101238976A (zh) 2008-08-13
EP1502541A3 (en) 2006-03-15
US7197351B2 (en) 2007-03-27
EP1502541A2 (en) 2005-02-02
EP1502541B1 (en) 2013-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38976B (zh) 便携式心电仪
CN111417341B (zh) 心电图测量设备
CN106667481B (zh) 穿戴式或手持式设备用之生理电极装置
EP2101408B1 (en) Floating front-end amplifier and one-wire measuring devices
EP1547517A1 (en) Portable electrocardiograph
CN101336091B (zh) 便携式心电仪
US20140073979A1 (en) eCard ECG Monitor
JP3231429U (ja) ルームウェア型ウェアラブル装置
US20060058695A1 (en) Apparatus of an improvement on the structure of chest cardiogram sensor
KR101432813B1 (ko) 폴더 방식의 휴대용 심전도 측정 장치
US6509748B1 (en) Body fat measuring device
KR20200056744A (ko) 생체 신호 측정 방법, 장치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JP2003275186A (ja) 心電図モニター装置
JP2004275563A (ja) 心弾図モニター装置
JP2012029845A (ja) コントローラと、これを用いた生体情報システム
JP2005040187A (ja) 携帯型心電計
KR20200000406A (ko) 심전도 측정 장치
CN1868400A (zh) 一种手握式心电图机
US20210368619A1 (en) Conductive bump electrode structure
CN215272812U (zh) 便携式心电监护遥测盒
CN207855687U (zh) 穿戴式心电检测装置
Wang et al. Highly Linear Amperometric Glucose Detection System Realized in Deep Submicron CMOS Technology
Mirkov et al. Advancing cardiometabolic monitoring: A hybrid study on smart garments and wearables
CN206995248U (zh) 一种双向套环的移动心电图仪
US20070055133A1 (en) Input device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ing biomagnetism measur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