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08746B - 一种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的综合治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的综合治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08746B
CN101108746B CN2006100292128A CN200610029212A CN101108746B CN 101108746 B CN101108746 B CN 101108746B CN 2006100292128 A CN2006100292128 A CN 2006100292128A CN 200610029212 A CN200610029212 A CN 200610029212A CN 101108746 B CN101108746 B CN 1011087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floating bed
algae
plant
wat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2921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08746A (zh
Inventor
翁杰
吴国华
王昊
沈桑杰
邵波然
陈光宇
王欣怡
周骏
萧易
王圣胤
冀云骅
汪腾霞
余亦捷
谈妍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Nanyang Model High School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Nanyang Model High Schoo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Nanyang Model High School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Nanyang Model High School
Priority to CN20061002921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087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1087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87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087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874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Hydropon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的综合治理方法,是用于基本消除黑丑等植物可以生长的水体中。包括以下步骤:1、清理水体中藻类;2、在水体中投放生物促生剂和生物解毒剂的一种或多种;3、搭建用来固定和栽培陆生植物的浮床框架;4、在浮床框架间间隔栽种陆生植物;或利用浮床创造本地浮萍生长的条件;5、在浮床框架单元架格内种植浮叶植物;6、查看水下底泥中藻类的受到抑制、死亡情况,并决定是否清理水面浮叶植物。该方法通过控制较易控制的水面浮叶植物来实现对水下藻类的间接控制,是一种改变藻类水体为草类水体的有效方法。本方法是城市安置库工程的第三种综合法,经试验与其它河道治理综合法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良好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的综合治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的综合治理方法,尤其适用于富营养化水体中由于藻类的过度繁殖所带来的污染的清理和水体修复,属环境保护和治理领域。
背景技术
在河道和湖泊等由于富营养化而导致的水域污染的整治中,目前主要采用生物、物理、化学等方法,而现有的这些方法的主要缺点是成本高或者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对于污染的主源藻类,所采用多次打捞的物理方法,藻类总是卷土重来并且会向底泥附着,捞走水面的小部分,对它并无大碍。而化学方法中采用除藻剂时,短期几天虽然明显减少,但两三个星期后还是它的天下,而且容易使藻类产生耐药性;使用化学药剂成本高,且不能维持长效。
还有一种方法是浮床法,即在搭建的浮床上种植植物,通过植物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吸收和吸附来转换污染物质,进而实现治理的目的,目前传统的浮床法采用泡沫板作为植物生长的载体,通过在浮床上种植所需物种来实现控制,虽然个别类型的浮床采用其它的植物载体来种植,但是由于植株间距不合理,所以都会出现一个共同的缺陷:光照有盲点,阳光有照不到的地方,不利于水中的微生物发挥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作用。因为根据目前业内普遍认可的金相灿教授提出的一种观点:当水面遮光面积超过30%时,对生态修复有害。而现实情况是,当浮床种植的植物太少时,一方面不利于植物发挥控污作用,另一方面水中的藻类容易接受大量的阳光而疯长,从而失去了对藻类的控制;当浮床种植的植物量足以阻断藻类需要的阳光时,透光性变差,由于其对阳光的阻隔,从而抑制好氧微生物的生长、抑制水体生态修复,不利于多物种生态环境的生成,而且泡沫塑料浮床底板会吸附有机污染物,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新的二次污染,不利于环保,现有传统浮床既有排除污染又有产生污染的自相矛盾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在处理富营养化水体污染时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光照量可控制的环保型水体综合治理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的综合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清理水体中藻类;
(2)、在水体中投放生物促生剂和生物解毒剂的一种或多种;
(3)、搭建用来固定和栽培陆生植物的浮床框架;
(4)、在浮床框架间间隔栽种陆生植物;
或利用浮床创造促进浮叶植物生长的条件;
(5)、在浮床框架单元架格内种植浮叶植物;
(6)、查看水下底泥中藻类的受到抑制、死亡情况,根据藻类受到抑制、死亡情况决定是否清理水面浮叶植物。
所栽种陆生植物的间距为70~80cm左右,以减少光照盲点为原则;该陆生植物可以为美人蕉等植物量大的植物;所述陆生植物采用周长可调节的环套固定于浮床框架之上。
所述浮床框架采用竹质、木质或塑料等有浮力的材料搭建。浮床框架间距可调节,在不产生光照盲点情况下不一定对框架作调整。
所述浮叶植物为浮萍等易于在本地天然长出的植物。
本发明为城市前置库工程系统工艺流程的另一种综合治理方法,采用该技术方案的水体的综合治理方法,通过控制较易控制的水面浮叶植物来实现对水下藻类的间接控制,同时发挥陆生植物良好的吸收污染物的作用,并且结合水中的微生物来实现水体的生态修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选定需要治理的水域,然后将水中的水藻尽量打捞清理干净,然后开始搭建水面浮床:选取直径为80——120mm左右的竹杆若干,纵横交错固定成70~80mm间距的架格。在每个架格相交点栽种美人蕉,美人蕉通过周长可调节的环套固定于浮床框架之上,该环套设置成更容易固定和稳定植株的双层套环结构。
在水体中投放生物促生剂BE和生物解毒剂MT,来促进水中好氧细菌和兼氧菌的生长,利用本地好氧菌和兼氧菌菌种来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
然后在浮床框架单元架格内引种浮萍,浮萍的大量生长覆盖了水面,使得水中经打捞清理所剩余的藻类由于缺少光照而死亡,同时浮萍也能够发挥一定的吸附和转化污物的作用。
拨开浮萍,查看水下底泥中藻类的受到抑制及死亡情况,在藻类生长的受到抑制不会危及其他物种繁衍时,开始清理水面的浮萍;水中以美人蕉、浮叶植物和水中微生物为主实现控污排污的作用,由于美人蕉植株间距为70mm~80mm,根据美人蕉的生长特点和光覆面积,结合太阳光照射方位的不断转换,水体中基本不会有光照盲点存在,也不会有绝对的阴暗面,有利于好氧菌生长和水体修复。
该浮床框架架格间距可调节,可以根据所种的植物特点做相应调整,以不产生光照盲点为原则。并且浮床框架可以发挥止波的作用,有利于架格间浮叶植物的生长,同时也可以在浮床上挂接能够产生浮力而不影响透光的透明浮瓶来调节浮床需要的浮力,还可以设置一些能够为多样化水生生物营造一个栖息环境的蜂窝砖、竹框、木板等物。
该方法基于太阳能及其紫外线可以促进某些微生物降解水中有机物的原理,同时解决了传统浮床存在的光照盲点,属于一种透光浮床,其陆生植物枝距、行距较大,适于天然引种浮萍等本地植物。具有护岸、止波、助草抑藻等作用。通过使用该方法中的透光浮床,发现大量的浮萍开始在浮床内生长,然后迅速向周边扩展,覆盖在藻类的上方,经一、二个月的较量,藻类得到有效控制,结束了独霸一方的藻类单物种生态状况,使草类水体逐步取代了藻类水体。污染水域可以迅速在人工帮助下建立本地的多样性建群物种。解决了采用多次打捞无效而藻类卷土重来的情况。本方法可用于基本消除黑丑等植物可以生长的水体中。
由于该方法可采用不同的植物套种的特点,从而会充分利用各自植物的特性,通过控制较易控制的浮叶植物来实现对较难清理的藻类的间接控制,同时可以根据水下藻类的生长反复情况调节水面浮叶植物的生长态势。  该水体的综合治理方法非常适合于富营养化水体、尤其是含有大量藻类的水体的治理,并且方法简单易行。本方法使用在城市安置库工程中,经试验与其它河道治理综合法结合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良好效果。

Claims (6)

1.一种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的综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清理水体中藻类;
(2)、在水体中投放生物促生剂和生物解毒剂的一种或多种;
(3)、搭建用来固定和栽培陆生植物的浮床框架;
(4)、在浮床框架间间隔栽种间距为70~80cm的陆生植物;
或利用浮床创造有利于浮叶植物生长的条件;
(5)、在浮床框架单元架格内种植浮叶植物;
(6)、查看水下底泥中藻类的受到抑制、死亡情况,根据藻类受到抑制、死亡情况决定是否清理水面浮叶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的综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框架采用有浮力的竹质、木质或塑料材料搭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的综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框架为间距可调式框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的综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陆生植物为美人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的综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陆生植物采用周长可调节的环套固定于浮床框架之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的综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叶植物为易于在本地天然长出的浮萍。
CN2006100292128A 2006-07-21 2006-07-21 一种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的综合治理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087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292128A CN101108746B (zh) 2006-07-21 2006-07-21 一种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的综合治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292128A CN101108746B (zh) 2006-07-21 2006-07-21 一种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的综合治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08746A CN101108746A (zh) 2008-01-23
CN101108746B true CN101108746B (zh) 2011-01-26

Family

ID=39041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2921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08746B (zh) 2006-07-21 2006-07-21 一种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的综合治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087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1172A (zh) * 2010-07-05 2012-01-11 胡孟春 太阳能生态浮床
CN102432107A (zh) * 2011-08-19 2012-05-02 上海水平衡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治理黑臭河道的生物综合净化工艺
CN102432108B (zh) * 2011-10-27 2012-11-28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一种超富营养化湖泊水体的立体生态修复方法
CN105692909A (zh) * 2016-03-28 2016-06-22 刘青玉 黑臭河水净化剂使用方法
CN106006977B (zh) * 2016-05-27 2019-01-01 惠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水体修复方法
CN107827239A (zh) * 2017-04-21 2018-03-23 湖南大学 一种利用稀脉浮萍与椭圆小球藻联合处理黑臭水体的原位修复方法
CN119143280A (zh) * 2024-11-19 2024-12-17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城市水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08746A (zh) 2008-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akade et al. World eutrophic pollution of lake and river: Biotreatment potential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CN101108746B (zh) 一种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的综合治理方法
CN106186343A (zh) 一种对城镇河道的综合治理方法
CN106430526A (zh) 河道污水处理工艺
CN102249400B (zh) 一种自然水体原位生态修复装置
Sunday et al. Phycoremediation: an eco-solution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remediation
CN103214143A (zh) 一种城市污染河道水体高效组合式修复技术
CN103466810B (zh) 一种污染河道综合治理的方法
CN104355413B (zh) 一种生态浮床及净化水体的方法
CN106007191A (zh) 黑臭河道生态治理系统及其治理方法
CN106045213A (zh) 一种湖泊景观水体的水质保持与生态修复方法
Ntagia et al. Pilot and full scale applications of floating treatment wetlands for treating diffuse pollution
CN108996703B (zh) 一种黑臭水水土水循环生态修复系统
CN113371833A (zh) 一种浅水湖泊湖滨带复合生态修复的方法
CN104787898A (zh) 一种近自然型河流生态修复方法
CN103130377A (zh) 水域污染源生态控制-生物修复耦合技术
CN109399798A (zh) 一种沉淀藻池-藻菌共生生态板槽-微生物滤池的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4591512A (zh) 一种酶、菌制剂原位修复底泥污染工艺
CN104585140A (zh) 一种水溞驯化方法及利用水溞对含污水处理厂的出厂污泥的水体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
CN104150599A (zh) 一种陆生植物和微生物结合的生物浮岛
CN203144243U (zh) 将生物载体与生态修复技术结合治理养殖污水的系统
SAXENA et al. BIOREMEDIATION: A GREEN APPROACH TOWARDS THE TREATMENT OF SEWAGE WASTE.
Chauhan et al. Algae coupled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CN100506707C (zh) 可控生物膜景观湿地污水净化系统及技术
CN213012206U (zh) 利用底栖动物和周丛藻类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的浮岛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26

Termination date: 2013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