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07486A - 冷冻装置的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冷冻装置的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07486A
CN101107486A CNA2006800027135A CN200680002713A CN101107486A CN 101107486 A CN101107486 A CN 101107486A CN A2006800027135 A CNA2006800027135 A CN A2006800027135A CN 200680002713 A CN200680002713 A CN 200680002713A CN 101107486 A CN101107486 A CN 1011074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nnecting pipe
loop
cold
producing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0271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07486B (zh
Inventor
吉见敦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074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74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074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748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26Refrigerant piping
    • F24F1/32Refrigerant piping for connecting the separate outdoor units to in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26Refrigerant pip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5/00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refrigera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53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 Y10T29/53113Heat exchang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在利用连接管道(45)将利用侧回路(12)和热源侧回路(11)连接起来构成了制冷剂回路(10)以后,在连接管道清洗工序中使压缩机(21)运转让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0)中循环。一旦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0)中进行循环,则在连接管道构成工序中进行硬焊接时形成于连接管道(45)的内面的氧化物被剥离下来。并且,利用制冷剂将已被剥离下来的氧化物冲走,并在热源侧回路(11)中的压缩机(21)的上流进行捕集。

Description

冷冻装置的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冻装置的组装方法,且该冷冻装置使用了通过硬焊接(brazing)将多个管子连接起来而构成的连接管道。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包括通过制冷剂循环来进行蒸气压缩式冷冻循环的制冷剂回路的冷冻装置已为众所周知。这种冷冻装置是通过连接管道将包括利用侧回路的室内机组、和包括热源侧回路的室外机组连接起来构成了制冷剂回路(例如、专利文献1)。
[0003]这种冷冻装置是将已在工厂制作好的室内机组及室外机组搬入设置现场后被组装起来的。冷冻装置的组装是将室内机组及室外机组安置在各自的配置位置上。并且,利用连接管道连接这两个机组从而构成了制冷剂回路。
[0004]还有,在这种冷冻装置中,当连接管道增长时等的情况下,则在设置现场进行将多个管子连接起来构成连接管道的这一工序。作为在设置现场将管子连接起来的方法,经常使用的是将硬焊料(hardsolder)熔化在管子接合部的缝隙处来对管子之间进行接合的硬焊接方法。硬焊接特别是在连接管道中使用铜管时被经常加以应用。
专利文献1:专利公开2003-314909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5]在此,当进行硬焊接时,为了熔化硬焊料而利用燃气燃烧器(gasburner)等对管子的接合部进行加热。一旦对管子的接合部进行加热,则被加热了的部分和其周围将形成高温,如果在其周围存在氧气的话则形成了高温的部分的表面氧化,从而在此处形成了氧化物。并且,在所组装的冷冻装置中一旦氧化物附着在连接管道的内面时,由于制冷剂的流动氧化物被剥离下来将成为压缩机发生故障和膨胀阀出现制冷剂泄漏等问题的原因。
[0006]因此,以往在硬焊接时进行了向管子中送入氮气的所谓氮气置换作业,使得管子的内面没有发生氧化。然而,当每次在各接合部进行硬焊接时都有必要进行该氮气置换,而且还伴随有氮气罐等器材的搬运工作,所以是非常繁琐的作业。由此,在使用了将多个管子连接起来而构成的连接管道的冷冻装置的组装中,构成连接管道的工序变得非常费事。特别是当冷冻装置包括多个室内机组时以及连接管道很长时,则必须反复多次地进行硬焊接和氮气置换,因此需要耗费很多劳力。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研制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了通过硬焊接将多个管子连接起来而构成的连接管道的冷冻装置的简单的组装方法。
(解决课题的方法)
[0008]第一发明是以包括具有压缩机(21)及热源侧热交换器(24)的热源侧回路(11)、和具有利用侧热交换器(33)的利用侧回路(12)的冷冻装置的组装方法来作为发明的对象。并且,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管道构成工序、制冷剂回路构成工序、连接管道清洗工序;该连接管道构成工序是通过硬焊接将多个管子(46、46、......)连接起来构成连接管道(45);该制冷剂回路构成工序是利用上述连接管道(45)将上述热源侧回路(11)和上述利用侧回路(12)连接起来构成制冷剂回路(10);该连接管道清洗工序是在上述制冷剂回路构成工序结束后启动上述压缩机(21)使制冷剂在上述制冷剂回路(10)中循环,从而将在上述连接管道构成工序中产生且附着在上述连接管道(45)内的氧化物剥离下来,并在上述热源侧回路(11)中的压缩机(21)的上游捕集已脱落的氧化物。
[0009]第二发明是在上述第一发明的基础上发明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连接管道清洗工序中,使用仅在该连接管道清洗工序中有制冷剂通过的捕集用部件(40)对氧化物进行捕集。
[0010]第三发明是在上述第一或第二发明的基础上发明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连接管道清洗工序中,使制冷剂在上述制冷剂回路(10)中以紊流状态进行循环。
[0011]第四发明是在上述第一至第三发明中的任意一个发明的基础上发明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连接管道清洗工序中,使制冷剂按照下记方式进行循环,即从上述压缩机(21)中喷出的制冷剂按照上述热源侧热交换器(24)、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33)的顺序流过上述制冷剂回路(10)后返回到该压缩机(21)中。
[0012]-作用-
第一发明中,在上述连接管道构成工序里通过硬焊接将多个管子(46、46、......)连接起来,构成了连接管道(45)。在该发明中,当通过硬焊接使管子(46、46)之间连接在一起时,与以往不同没有进行向管子(46、46)中送入氮气的氮气置换。由此,在硬焊接时一旦管子(46)被加热则该管子(46)的内面氧化,因而所构成的连接管道(45)的内面成为附着有氧化物的状态。并且,在此发明中当上述制冷剂回路构成工序结束后将进行上述连接管道清洗工序。在该连接管道清洗工序中,压缩机(21)进行运转,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0)中循环。一旦制冷剂流经连接管道(45)则切力(shearing force)作用于附着在该连接管道(45)的内面的氧化物上,所以氧化物被剥离下来。已脱落的氧化物被制冷剂冲走后在上述热源侧回路(11)中的压缩机(21)的上游被捕集。
[0013]在第二发明中,为捕集氧化物使用了上述捕集用部件(40)。该捕集用部件(40)仅在上述连接管道清洗工序中有制冷剂通过。因此,一旦冷冻装置(5)的组装结束,则制冷剂不流经捕集用部件(40)。
[0014]第三发明中,在上述连接管道清洗工序里,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0)中以紊流状态进行循环。为了使制冷剂的流动成为紊流状态,制冷剂的速度必须适当提高。也就是,本发明中在上述连接管道清洗工序里,以可让制冷剂成为紊流状态的较大流速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0)中进行循环。
[0015]在第四发明中,从压缩机(21)中喷出的气体制冷剂在上述热源侧热交换器(24)中凝结以后成为液体制冷剂流入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33),在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33)中蒸发以后成为气体制冷剂并返回到上述热源侧回路(11)中。也就是,当制冷剂从热源侧回路(11)向利用侧回路(12)流动时流经液体侧的连接管道(45a),当制冷剂从利用侧回路(12)向热源侧回路(11)流动时流经气体侧的连接管道(45b)。一般来说,因为气体侧的连接管道(45b)比液体侧的连接管道(45a)粗,所以与液体侧的连接管道(45a)相比在硬焊接时形成了更多的氧化物。在此发明中,硬焊接时形成了更多氧化物的气体侧的连接管道(45b)成为制冷剂从利用侧回路(12)向热源侧回路(11)流动的返回侧的连接管道(45)。
(发明的效果)
[0016]在本发明中,虽然上述连接管道构成工序中在连接管道(45)的内面附着有氧化物,不过该氧化物在上述连接管道清洗工序中被从连接管道(45)剥离下来后被进行了捕集。因此,组装后即使启动冷冻装置(5),在连接管道(45)内也基本上没有附着氧化物,因而没有出现由于组装时所产生的氧化物而导致的压缩机(21)和膨胀阀(32)等的故障问题。还有,即使硬焊接部位的数量增加,也只要进行一次上述连接管道清洗工序就可使连接管道(45)内成为基本上没有附着氧化物的状态,所以并没有出现下记问题,即像进行氮气置换的这一以往方法那样为了防止由于氧化物所引起的故障而进行的作业的次数与硬焊接部位成比例地增加。因此,在防止由于组装时形成的氧化物所导致的冷冻装置(5)的故障于未然的基础上,能够省去硬焊接时向管子(46、46)中送入氮气的氮气置换作业,从而能够削减组装冷冻装置(5)所需要的工时。
[0017]还有,根据上述第二发明,一旦冷冻装置(5)的组装结束,就不让制冷剂流经上述捕集用部件(40)。在上述连接管道清洗工序中利用捕集用部件(40)捕集到的氧化物,在冷冻装置(5)的组装结束后仍被确实地保持在该捕集用部件(40)中。因此,在冷冻装置(5)的组装结束后,能够确实地防止由于该组装时形成的氧化物而导致的压缩机(21)和膨胀阀(32)等的故障。
[0018]还有,在上述第三发明中,以制冷剂成为紊流状态的这一较大流速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0)中循环。一旦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0)中以紊流状态进行循环,则制冷剂的流动成为伴随有不规则变动的流动,制冷剂的流速提高同时作用于附着在连接管道(45)上的氧化物的切力增大。因而,能够剥离更多的氧化物。还有,因为对已脱落的氧化物进行冲刷的力也增大,所以能够尽可能地减少残留在制冷剂回路(10)中的氧化物的量。因此,能够更加确实地对连接管道(45)进行清洗。
[0019]还有,根据上述第四发明,在上述连接管道清洗工序中,当制冷剂流向捕集氧化物的热源侧回路(11)时,制冷剂流经形成有很多氧化物的气体侧的连接管道(45b)。也就是,在连接管道(45)中被剥离下来的氧化物的大部分是通过利用侧回路(12)后在气体侧的连接管道(45b)中被剥离下来、直接流入热源侧回路(11)后在压缩机(21)的上游侧被捕集到的。因此,由于被剥离下来的氧化物的大部分是在被剥离的位置的附近被捕集到的,所以能够尽可能地减少残留在制冷剂回路(10)中的氧化物的量。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利用实施例所涉及的冷冻装置的组装方法所组装的冷冻装置的构成略图。
图2是连接管道的接合部的剖面图。
图3是实施例所涉及的回收容器的剖面图。
图4是实施例的变形例三所涉及的回收容器的剖面图。
图5是实施例的变形例四所涉及的回收容器的剖面图。
图6是实施例的变形例五所涉及的回收容器的剖面图。
图7是实施例的变形例六所涉及的回收容器的剖面图。
图8是实施例的变形例七所涉及的回收容器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0021]    10    制冷剂回路
11    室外回路(热源侧回路)
12    室内回路(利用侧回路)
21    压缩机
24    室外热交换器(热源侧热交换器)
33    室内热交换器(利用侧热交换器)
40    回收容器(捕集用部件)
45    连接管道
46    管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3]《发明的实施例》
关于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还有,在下文中首先对利用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冷冻装置的组装方法所组装的冷冻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然后再关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冷冻装置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0024] -冷冻装置的构成-
图1所表示的是利用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冷冻装置的组装方法所组装的冷冻装置(5)的构成略图。该冷冻装置(5)被构成为进行室内空间温度调节的空调机。
[0025]上述冷冻装置(5)包括一台室外机组(20)和三台室内机组(30、30、30)。还有,室内机组(30)的台数仅为单纯的示例,也可以是一台、两台或者四台以上。在室外机组(20)中设置有室外回路(11),在各室内机组(30)中分别设置有室内回路(12)。在该冷冻装置(5)中,利用连接管道(45)将室外回路(11)和三个室内回路(12、12、12)连接起来构成制冷剂回路(10)。
[0026]上述连接管道(45)是由液体侧连接管道(45a)和气体侧连接管道(45b)构成的。气体侧连接管道(45b)的直径较液体侧连接管道(45a)的直径大。这两个连接管道(45a、45b)是多个管子(46、46、......)连接起来构成的。管子(46、46)之间如图2所示的那样是通过硬焊接连接在一起的。硬焊接是在管子(46、46)的接合部的缝隙处熔化硬焊料来对管子(46、46)之间进行接合的方法。
[0027]三个室内回路(12、12、12)相对于室外回路(11)相互并联连接。具体来说,连接在室外回路(11)上的连接管道(45)分支为三个后连接在各室内回路(12)上。在室外回路(11)的两端设置了液体侧隔离阀(closing valve)(26)和气体侧隔离阀(27)。液体侧连接管道(45a)连接在液体侧隔离阀(26)上,气体侧连接管道(45b)连接在气体侧隔离阀(27)上。在各室内回路(12)的两端分别设置了液体侧连接器(31)和气体侧连接器(34)。液体侧连接管道(45a)连接在各液体侧连接器(31)上,气体侧连接管道(45b)连接在各气体侧连接器(34)上。
[0028]上述室外机组(20)的室外回路(11)构成热源侧回路。在该室外回路(11)中,压缩机(21)、油分离器(22)、四通换向阀(23)和室外热交换器(24)是通过制冷剂管道连接起来的。压缩机(21)是全密封型的涡旋式压缩机,构成为所谓的高压圆顶型。通过反相器(inverter)向该压缩机(21)供电。通过使反相器的输出频率产生变化来改变压缩机马达的转数,从而使得压缩机(21)的容量能够变化。室外热交换器(24)是横向翼片式的翼片管型(fin and tube)热交换器,构成热源侧热交换器。还有在室外机组(20)上设置有室外风扇(24a)。
[0029]在上述室外回路(11)中,压缩机(21)的喷出侧通过油分离器(22)连接在四通换向阀(23)的第一端口(port)上。四通换向阀(23)的第二端口连接在室外热交换器(24)的一端上。四通换向阀(23)的第三端口通过下文所述的回收容器(40)连接在压缩机(21)的吸入侧。四通换向阀(23)的第四端口连接在气体侧隔离阀(27)上。上述室外热交换器(24)的另一端通过室外膨胀阀(25)连接在液体侧隔离阀(26)上。
[0030]在上述室外回路(11)中,设置有为了在下文所述的连接管道清洗工序中捕集氧化物所使用的回收容器(40)。该回收容器(40)形成为密封状,构成了本发明所涉及的捕集用部件。流入管(42)和流出管(43)连接在该回收容器(40)上。流入管(42)连接在四通换向阀(23)的第三端口上。在流入管(42)上设置有流入阀(51)。另一方面,流出管(43)连接在压缩机(21)的吸入侧。在流出管(43)上设置有流出阀(52)。还有,上述流入阀(51)及流出阀(52)构成开关阀。
[0031]上述流入管(42)及上述流出管(43)如图3所示连接在机壳(41)的上部,并穿透机壳(41)的上壁。流入管(42)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直管部(42a)。并且,该直管部(42a)的下端成为出口端,该出口端位于机壳(41)内的中央附近。流出管(43)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直管部(43a)。并且,该直管部(43a)的下端成为入口端,该入口端位于机壳(41)内的上部。也就是,上述流入管(42)的出口端和上述流出管(43)的入口端形成为面向回收容器(40)内的底部开口、且彼此不相对而是面向相同的方向。还有,上述流入管(42)的出口端位于比流出管(43)的入口端更为靠下的位置处。因此,能够确实地防止通过上述流入管(42)流入到回收容器(40)中的制冷剂直接流入流出管(43)。
[0032]再者,在上述室外回路(11)中设置有绕过回收容器(40)的旁通管(54)。旁通管(54)的一端连接在流入阀(51)和四通换向阀(23)的第三端口之间,旁通管(54)的另一端连接在流出阀(52)和压缩机(21)的吸入侧之间。在旁通管(54)上设置有构成开关阀的旁通阀(53)。
[0033]回油管(22a)的一端连接在上述油分离器(22)上。回油管(22a)的另一端连接在流出阀(52)和压缩机(21)的吸入侧之间的较旁通管(54)的连接部分更靠下的下游侧。混在气体制冷剂中的从压缩机(21)喷出的合成油在油分离器(22)被从气体制冷剂中分离出来以后,通过该回油管(22a)返回到压缩机(21)的吸入侧。
[0034]上述各室内机组(30)的室内回路(12)构成利用侧回路。在各室内回路(12)中,室内膨胀阀(32)和室内热交换器(33)通过制冷剂管道串联连接起来。室内热交换器(33)是横向翼片式的翼片管型热交换器,构成利用侧热交换器。室内膨胀阀(32)是由电子膨胀阀构成的。还有,在各室内机组(30)中设置有室内风扇(33a)。
[0035]上述制冷剂回路(10)构成为通过四通换向阀(23)的切换来转换为制冷模式的动作和供暖模式的动作。具体来说,一旦切换成上述四通换向阀(23)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相连通且其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相连通的状态(图1的实线所表示的状态),在制冷剂回路(10)中,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24)成为冷凝器、室内热交换器(33)成为蒸发器的制冷模式的动作状态下进行循环。还有,一旦切换成上述四通换向阀(23)的第一端口和第四端口相连通且其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相连通的状态(图1的虚线所表示的状态),在制冷剂回路(10)中,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24)成为蒸发器、室内热交换器(33)成为冷凝器的供暧模式的动作状态下进行循环。
[0036]-冷冻装置的组装方法-
关于上面所述的冷冻装置(5)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还有,下文所述的冷冻装置(5)的组装方法是在冷冻装置(5)的设置现场进行组装的方法。一台室外机组(20)和三台室内机组(30、30、30)是在工厂制成后被搬入设置现场的。
[0037]首先,进行上述两机组(20、30)的设置工序。在该设置工序中,将搬入的一台室外机组(20)和三台室内机组(30、30、30)分别放置在规定的配置位置处。
[0038]上述两机组(20、30)的设置工序结束后,进行连接管道构成工序。
当连接管道(45)的直径比较大时,例如搬入4m左右的管子(46)后在设置现场对管子(46、46)之间进行连接。对于该冷冻装置(5)也是如此,在连接管道构成工序中,一边在设置现场将相邻的管子(46、46)之间进行连接一边由多个管子(46、46、......)来构成连接管道(45)。管子(46、46)之间的连接是通过硬焊接来进行的。并且,一旦将所有的管子(46、46、......)连接起来的话则连接管道构成工序结束。硬焊接是在空气中进行的,所以当连接管道构成工序结束后连接管道(45)的内面成为附着有氧化物的状态。再者,因为气体侧连接管道(45b)的直径比液体侧连接管道(45a)的直径大,所以相较该液体侧连接管道(45a)而言形成有更多的氧化物。
[0039]一旦上述连接管道构成工序结束,将进行在各室内机组(30)中安装排水管道的工序、用绝热材料覆盖连接管道(45)的工序、相对于上述两机组(20、30)进行电力布线的工序等。并且,当这些工序结束后,将进行制冷剂回路构成工序。在制冷剂回路构成工序中,将液体侧连接管道(45a)的一端连接在室外机组(20)的液体侧隔离阀(26)上,将分支为三个的液体侧连接管道(45a)的另一端连接在各室内机组(30)的液体侧连接器(31)上。还有,将气体侧连接管道(45b)的一端连接在室外机组(20)的气体侧隔离阀(27)上,将分支为三个的气体侧连接管道(45b)的另一端连接在各室内机组(30)的气体侧连接器(34)上。由此,室外回路(11)和三个室内回路(12)被连接管道(45)连接起来成为闭合回路,构成了制冷剂回路(10)。
[0040]一旦制冷剂回路构成工序结束的话,将向制冷剂回路(10)中填充制冷剂。当向制冷剂回路(10)中填充了制冷剂后,进行气密试验和抽真空。气密试验是为了检查有无制冷剂泄漏而进行的。抽真空是为了除去制冷剂回路(10)内的水分和空气而进行的,是在关闭了液体侧隔离阀(26)和气体侧隔离阀(27)的状态下进行的。一旦抽真空结束,将打开液体侧隔离阀(26)和气体侧隔离阀(27)进行制冷剂的追加填充。
[0041]一旦制冷剂的追加填充结束,将进行连接管道清洗工序。在连接管道清洗工序中,首先打开流入阀(51)及流出阀(52)、并关闭旁通阀(53)。并且,将四通换向阀(23)切换为图1的实线所表示的状态。在连接管道清洗工序中,在这一状态下启动压缩机(21)。再者,压缩机(21)的容量被设定为可使制冷剂以紊流状态在制冷剂回路(10)中进行流动。还有,在连接管道清洗工序中,室外膨胀阀(25)及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可适当调节。因为四通换向阀(23)成为图1的实线所示的状态,所以从压缩机(21)喷出的制冷剂按照室外热交换器(24)、室内热交换器(33)的顺序流过制冷剂回路(10)后返回到该压缩机(21)中。
[0042]一旦驱动压缩机(21)的话,则被压缩了的气体制冷剂从压缩机(21)中喷出。所喷出的气体制冷剂通过油分离器(22)流向四通换向阀(23)。通过了四通换向阀(23)的气体制冷剂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4)、并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后凝结。其后,液体制冷剂通过室外膨胀阀(25)、并经过液体侧隔离阀(26)后流入液体侧连接管道(45a)中。
[0043]在液体侧连接管道(45a)的内面,附着有在连接管道构成工序中形成的氧化物。该氧化物被流入到液体侧连接管道(45a)中的液体制冷剂剥离后被该液体制冷剂冲走。并且,含有氧化物的液体制冷剂流入各室内机组(30)。在各室内机组(30)中,液体制冷剂通过室内膨胀阀(32)流入室内热交换器(33)。在室内热交换器(33)中,液体制冷剂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后蒸发。已蒸发了的制冷剂与氧化物一起流入气体侧连接管道(45b)。
[0044]在气体侧连接管道(45b)中附着有在连接管道构成工序中形成的氧化物。该氧化物被流入到气体侧连接管道(45b)中的气体制冷剂剥离并被该气体制冷剂冲走。并且,含有氧化物的气体制冷剂,通过气体侧隔离阀(27)及四通换向阀(23)后,从流入管(42)流入回收容器(40)。
[0045]流入回收容器(40)中的包含氧化物的气体制冷剂被喷向该回收容器(40)的底部。其中的氧化物被存积于回收容器(40)的底部。气体制冷剂通过流出管(43)从回收容器(40)向制冷剂回路(10)流出后,被吸入压缩机(21)。
[0046]上述连接管道清洗工序进行了所规定的时间。由此,附着在液体侧连接管道(45a)及气体侧连接管道(45b)的内面的氧化物被不断剥离下来后回收到回收容器(40)中,从液体侧连接管道(45a)及气体侧连接管道(45b)中去除了氧化物。
[0047]在连接管道清洗工序结束后,关闭流入阀(51)及流出阀(52),并打开旁通阀(53)。其后,流入阀(51)及流出阀(52)被常关闭,旁通阀(53)被常打开。在该状态下,进行作为通常动作的制冷模式的动作和供暖模式的动作之间的切换。
[0048]-制冷模式、供暖模式-
在制冷模式的动作中,四通换向阀(23)成为图1的实线所示的状态。从压缩机(21)中喷出的制冷剂,流入油分离器(22),在通过四通换向阀(23)后在室外热交换器(24)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凝结。已凝结的制冷剂,通过室外膨胀阀(25)、在流过液体侧连接管道(45a)以后在室内热交换器(33)中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此时,与室内热交换器(33)进行热交换后冷却了的空气被供给到室内。蒸发了的制冷剂,流过气体侧连接管道(45b),并通过四通换向阀(23)及旁通管(54)后返回到压缩机(21)的吸入侧。
[0049]另一方面,在供暖模式的动作中,四通换向阀(23)成为图1的虚线所示的状态。从压缩机(21)中喷出的制冷剂,流入油分离器(22),在通过四通换向阀(23)及气体侧连接管道(45b)以后在室内热交换器(33)中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凝结。此时,与室内热交换器(33)进行热交换后变热的空气被供给到室内。已凝结了的制冷剂,流过液体侧连接管道(45a),在通过室外膨胀阀(25)以后在室外热交换器(24)中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已蒸发了的制冷剂通过四通换向阀(23)及旁通管(54)后返回到压缩机(21)的吸入侧。
[0050]-实施例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上述连接管道构成工序中在连接管道(45)的内面附着有氧化物,不过该氧化物在上述连接管道清洗工序中被从连接管道(45)上剥离下来后被进行了捕集。因此,组装后即使启动冷冻装置(5),在连接管道(45)内也基本上没有附着氧化物,因而没有出现由于组装时所产生的氧化物而导致的压缩机(21)和膨胀阀(32)等的故障问题。还有,即使硬焊接部位的数量增加,也只要进行一次上述连接管道清洗工序就可使连接管道(45)内成为没有附着氧化物的状态,所以并没有出现下记问题,即像进行氮气置换的这一以往方法那样为了防止由于氧化物所引起的故障而进行作业的次数与硬焊接部位成比例地增加。因此,在防止由于组装时形成的氧化物所导致的冷冻装置(5)的故障于未然的基础上,能够省去硬焊接时向管子(46、46)中送入氮气的氮气置换作业,从而能够削减组装冷冻装置(5)所需要的工时。
[0051]还有,根据本实施例,一旦冷冻装置(5)的组装结束,就不让制冷剂流经上述回收容器(40)。在上述连接管道清洗工序中利用回收容器(40)捕集到的氧化物,即使冷冻装置(5)的组装结束后在制冷模式或供暖模式下使该冷冻装置(5)进行运转时,也被确实地保持在该回收容器(40)中。因此,在冷冻装置(5)的组装结束后,能够确实地防止由于该组装时形成的氧化物而导致的压缩机(21)和膨胀阀(32)等的故障。
[0052]还有,在本实施例中,以制冷剂成为紊流状态的这一较大流速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0)中循环。一旦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0)中以紊流状态进行循环,则制冷剂的流动成为伴随有不规则变动的流动,制冷剂的流速提高同时作用于附着在连接管道(45)上的氧化物的切力增大。由此,能够剥离更多的氧化物。还有,因为对已脱落的氧化物进行冲刷的力也增大,所以能够尽可能地减少残留在制冷剂回路(10)中的氧化物的量。因此,能够更加确实地对连接管道(45)进行清洗。
[0053]还有,根据本实施例,在上述连接管道清洗工序中,当制冷剂流向捕集氧化物的室外回路(11)时,制冷剂流经形成有很多氧化物的气体侧连接管道(45b)。也就是,在连接管道(45)中被剥离下来的氧化物的大部分是通过各室内回路(12)后在气体侧连接管道(45b)中被剥离下来、直接流入室外回路(11)后在压缩机(21)的上游侧被捕集到的。因此,由于被剥离下来的氧化物的大部分是在被剥离的位置的附近被捕集到的,所以能够尽可能地减少残留在制冷剂回路(10)中的氧化物的量。
[0054]-实施例的变形例一-
在上述实施例中,设置有一台压缩机(21),通过调节反相器的输出频率来设定压缩机(21)的容量。而并不仅局限于此,也可以设置多台压缩机(21),通过改变所运转的压缩机(21)的台数来设定压缩机(21)的容量。
[0055]-实施例的变形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捕集用部件使用了回收容器(40),而也可以使用过滤器(40)。过滤器(40)设置在流入阀(51)和流出阀(52)之间的制冷剂管道上。在过滤器(40)中,仅在冷冻装置(5)组装过程中的上述连接管道清洗工序时有制冷剂流过。过滤器最好是能够捕捉100μm以下的粒子。
[0056]-实施例的变形例三-
下面,关于实施例的变形例三进行说明。该变形例三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回收容器(40)的流入管(42)的配置及形状进行了改变。在图4中所表示的是该变形例三的回收容器(40)的剖面图。
[0057]具体来说,上述流入管(42)连接在机壳(41)的底部侧面上。上述流入管(42)具有穿透机壳(41)的侧壁并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直管部(42a)。在该直管部(42a)上相连接地形成有在机壳(41)内向上方弯曲的弯曲部(42b),在该弯曲部(42b)的上端相连接地形成有向上方延伸的直管部(42c)。还有,在上述直管部(42c)的上端,相连接地形成有向下方弯曲的弯曲部(42d)。并且,上述弯曲部(42d)的下端成为出口端,该出口端位于机壳(41)内的中央部。也就是,上述流入管(42)的出口端形成为面向回收容器(40)内的底部开口、且该流入管(42)的出口端的开口不与流出管(43)的入口端的开口相对而是面向相同的方向。还有,上述流入管(42)的出口端位于比流出管(43)的入口端更为靠下的下方。因此,能够确实地防止通过上述流入管(42)后流入回收容器(40)中的制冷剂直接流入流出管(43)。
[0058]-实施例的变形例四-
下面,关于实施例的变形例四进行说明。该变形例四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回收容器(40)的流出管(43)的配置及形状进行了改变。在图5中所表示的是该变形例四的回收容器(40)的剖面图。
[0059]具体来说,上述流出管(43)连接在机壳(41)的上部侧面上。上述流出管(43)具有穿透机壳(41)的侧壁并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直管部(43a)。再有,在上述直管部(43a)上相连接地形成有在机壳(41)内向上方弯曲的弯曲部(43b)。并且,上述弯曲部(43b)的上端成为入口端,该入口端位于机壳(41)内的上部。也就是,上述流出管(43)的入口端位于比流入管(42)的出口端更为靠上的上方,上述入口端及出口端的开口形成为不是相对的而是朝向相反的方向。因此,能够确实地防止通过上述流入管(42)后流入到回收容器(40)中的制冷剂直接流入流出管(43)。
[0060]-实施例的变形例五-
下面,关于实施例的变形例五进行说明。该变形例五对上述变形例四中的回收容器(40)的流入管(42)的配置及形状进行了改变。在图6中所表示的是该变形例五的回收容器(40)的剖面图。
[0061]具体来说,上述流入管(42)连接在机壳(41)的上部侧面上。上述流入管(42)具有穿透机壳(41)的侧壁并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直管部(42a)。再有,在上述直管部(42a)上相连接地形成有在机壳(41)内向下方弯曲的弯曲部(42b)。并且,上述弯曲部(42b)的下端成为出口端,该出口端位于机壳(41)内的中央部。也就是,上述流入管(42)的出口端位于比流出管(43)的入口端更为靠下的下方,上述出口端及入口端的开口形成为不是相对的而是朝向相反的方向。因此,能够确实地防止通过上述流入管(42)后流入到回收容器(40)中的制冷剂直接流入流出管(43)。
[0062]-实施例的变形例六-
下面,关于实施例的变形例六进行说明。该变形例六是将上述变形例三中的回收容器(40)的流出管(43)的配置及形状变更为上述变形例四中的回收容器(40)的流出管(43)的配置及形状。在图7中所表示的是该变形例六的回收容器(40)的剖面图。
[0063]也就是,上述流出管(43)的入口端位于比流入管(42)的出口端更为靠上的上方,上述入口端及出口端的开口形成为不是相对的而是朝向相反的方向。因此,能够确实地防止通过上述流入管(42)后流入到回收容器(40)中的制冷剂直接流入流出管(43)。
[0064]-实施例的变形例七-
下面,关于实施例的变形例七进行说明。该变形例七是将上述变形例三中的回收容器(40)的流入管(42)的配置及形状变更为上述变形例五中的回收容器(40)的流入管(42)的配置及形状。在图8中所表示的是该变形例七的回收容器(40)的剖面图。
[0065]也就是,上述流出管(43)的入口端位于比流入管(42)的出口端更为靠上的上方,上述入口端及出口端的开口形成为不是相对的而是朝向相同的方向。因此,能够确实地防止通过上述流入管(42)后流入到回收容器(40)中的制冷剂直接流入流出管(43)。
[0066]再者,上述实施例是实质上理想的示例,但并没有意图对本发明、本发明的适用物或者其用途的范围加以限制。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0067]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本发明对于使用了通过硬焊接将多个管子连接起来而构成的连接管道的冷冻装置的组装方法是有用的。

Claims (4)

1.一种冷冻装置的组装方法,该冷冻装置包括具有压缩机(21)及热源侧热交换器(24)的热源侧回路(11)、和具有利用侧热交换器(33)的利用侧回路(12),其特征在于:
包括:
连接管道构成工序,通过硬焊接将多个管子(46、46、......)连接起来构成连接管道(45),
制冷剂回路构成工序,利用上述连接管道(45)连接上述热源侧回路(11)和上述利用侧回路(12)来构成制冷剂回路(10),
连接管道清洗工序,在上述制冷剂回路构成工序结束后启动上述压缩机(21)使制冷剂在上述制冷剂回路(10)中循环,从而将在上述连接管道构成工序中产生且附着在上述连接管道(45)内的氧化物剥离下来,并在上述热源侧回路(11)中的压缩机(21)的上游捕集已脱落的氧化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连接管道清洗工序中,使用仅在该连接管道清洗工序中有制冷剂通过的捕集用部件(40)对氧化物进行捕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冻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连接管道清洗工序中,使制冷剂在上述制冷剂回路(10)中以紊流状态进行循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冻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连接管道清洗工序中,使制冷剂按照下记方式进行循环,即从上述压缩机(21)中喷出的制冷剂按照上述热源侧热交换器(24)、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33)的顺序流过上述制冷剂回路(10)后返回到该压缩机(21)中。
CN2006800027135A 2005-02-16 2006-01-31 冷冻装置的组装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074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39390/2005 2005-02-16
JP2005039390A JP4016990B2 (ja) 2005-02-16 2005-02-16 冷凍装置の組み立て方法
PCT/JP2006/301531 WO2006087902A1 (ja) 2005-02-16 2006-01-31 冷凍装置の組み立て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07486A true CN101107486A (zh) 2008-01-16
CN101107486B CN101107486B (zh) 2010-06-09

Family

ID=36916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0271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07486B (zh) 2005-02-16 2006-01-31 冷冻装置的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141524A1 (zh)
EP (1) EP1850077A4 (zh)
JP (1) JP4016990B2 (zh)
KR (1) KR100905614B1 (zh)
CN (1) CN101107486B (zh)
AU (1) AU2006215196B2 (zh)
WO (1) WO2006087902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4086A (zh) * 2014-05-22 2014-07-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灌注制冷剂的方法
US11131471B1 (en) * 2020-06-08 2021-09-28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Refrigeration leak detection
US11359846B2 (en) 2020-07-06 2022-06-14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Refrigeration system leak detection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64412B2 (ja) * 2012-07-30 2017-01-25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装置
JP5697710B2 (ja) * 2013-04-08 2015-04-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11885516B2 (en) 2020-08-07 2024-01-30 Copeland Lp Refrigeration leak detec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84720B2 (ja) * 1993-12-28 2002-05-2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の施工方法及び冷凍装置
US6510698B2 (en) * 1999-05-20 2003-01-28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updating and operating the same
JP2001255045A (ja) * 2000-03-13 2001-09-21 Yamaha Motor Co Ltd 冷媒循環式熱移動装置
JP2003314909A (ja) 2002-04-22 2003-11-06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
WO2004090442A1 (ja) * 2003-04-02 2004-10-21 Daikin Industries Ltd. 冷凍装置
JP3700723B2 (ja) * 2003-04-02 2005-09-2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FR2855673A1 (fr) * 2003-05-26 2004-12-03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telle qu'un alternateur ou demarreur, notamment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4086A (zh) * 2014-05-22 2014-07-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灌注制冷剂的方法
US11131471B1 (en) * 2020-06-08 2021-09-28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Refrigeration leak detection
US11713893B2 (en) 2020-06-08 2023-08-01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Refrigeration leak detection
US11359846B2 (en) 2020-07-06 2022-06-14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Refrigeration system leak detec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905614B1 (ko) 2009-07-02
KR20070106768A (ko) 2007-11-05
CN101107486B (zh) 2010-06-09
AU2006215196B2 (en) 2009-04-23
EP1850077A1 (en) 2007-10-31
EP1850077A4 (en) 2013-03-13
AU2006215196A1 (en) 2006-08-24
WO2006087902A1 (ja) 2006-08-24
JP4016990B2 (ja) 2007-12-05
US20080141524A1 (en) 2008-06-19
JP2006226579A (ja) 2006-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07486B (zh) 冷冻装置的组装方法
CN207299635U (zh) 用于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系统
CN101878406B (zh) 冷冻装置
CN101932891B (zh) 制冷装置
CN102016456B (zh) 冷冻装置
CN101878402A (zh) 冷冻装置
CN101960235A (zh) 制冷装置
CN207214503U (zh) 空调器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7655233A (zh) 空调器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1965488B (zh) 制冷装置
CN100443833C (zh) 冷冻装置
CN217715508U (zh) 热泵系统
CN103836837B (zh) 一种双模式复合的热泵机组以及控制方法
KR20070009081A (ko) 멀티형 공기조화기의 과냉각장치
JP2004324947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3021436A (ja) 配管洗浄方法、空気調和機の更新方法及び空気調和機
JP2005049057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08190790A (ja) 冷凍装置
CN106288532A (zh) 换热器组件、冷风机、制冷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209165862U (zh) 空调用循环系统及空调
CN108007010B (zh) 一种热泵系统
CN206094660U (zh) 换热器组件、冷风机及制冷机组
KR100757941B1 (ko) 공기조화기
CN104976809A (zh) 制冷装置
CN109341160A (zh) 空调用循环系统及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9

Termination date: 2015013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