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02058A - 落地式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落地式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02058A
CN101002058A CNA2005800272397A CN200580027239A CN101002058A CN 101002058 A CN101002058 A CN 101002058A CN A2005800272397 A CNA2005800272397 A CN A2005800272397A CN 200580027239 A CN200580027239 A CN 200580027239A CN 101002058 A CN101002058 A CN 1010020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outlet
mentioned
air
baffle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2723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今中俊行
长谷川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020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020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5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with parallel simultaneously tiltable lamella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the floor; standing on the flo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落地式空调机,其能够实现与使用者的喜好对应的空气流。落地式空调机(1)包括:壳体(4)、第一垂直挡板(51)、第二垂直挡板(71)和控制部。在壳体(4)上设有在正面观察时在横向(D1)上并列配置的、吹出经调节后的空气的第一排气口(12)和第二排气口(13)。第一垂直挡板(51)调节从第一排气口(12)吹出的空气的风向。第二垂直挡板(71)调节从第二排气口(13)吹出的空气的风向。控制部能够分别单独地控制第一垂直挡板(51)和第二垂直挡板(71)。

Description

落地式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落地式空调机。
背景技术
在将调节后的空气向室内吹出从而进行室内空气调节的空调机中,有一种所谓的落地式空调机。该落地式空调机是设置在室内地面上的类型的空调机,具有在正面观察时在横向隔开距离地设有两个排气口的壳体的落地式空调机已经公知。在排气口分别设有调节从排气口吹出的空气的风向的风向调节部,在第一排气口设有第一风向调节部,在第二排气口设有第二风向调节部。
另外,在这样的现有的落地式空调机中,第一风向调节部和第二风向调节部彼此联动地动作,从而从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均等地吹出空气。例如,第一风向调节部的挡板和第二风向调节部的挡板在正面观察时左右对称地进行开闭动作,从而生成左右对称的空气流(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3-343871号(图3)
在如上所述的落地式空调机中,通过使空气均等地吹出来实现环绕室内的空气流,从而能够进行感觉舒适的空气调节。但是另一方面,也有时难以进行与使用者的喜好对应的空气调节。例如,在配置有落地式空调机的房间是细长形状的情况、或使用者偏位于室内的一部分等情况下,难以满足使用者的喜好。
另外,如上所述的均等吹出的问题不仅在于吹出的方向,而且包括吹出的空气量。即,在现有的落地式空调机中,由于从第一排气口吹出的空气量和从第二排气口吹出的空气量均等,所以难以实现与使用者的喜好对应的空气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与使用者的喜好对应的空气流的落地式空调机。
第一发明的落地式空调机包括:壳体、第一风向调节部、第二风向调节部和控制部。在壳体上设有在正面观察时在横向上并列配置的、吹出经调节后的空气的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第一风向调节部调节从第一排气口吹出的空气的风向。第二风向调节部调节从第二排气口吹出的空气的风向。控制部能够分别单独地控制第一风向调节部和第二风向调节部。
在该落地式空调机中,由于能够分别单独地控制第一风向调节部和第二风向调节部,所以能够使第一风向调节部和第二风向调节部非对称地动作。因此,与对称地控制第一风向调节部和第二风向调节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更加多样的空气流。由此,通过该落地式空调机,能够实现与使用者的喜好对应的空气流。
根据第一发明的落地式空调机,第二发明的落地式空调机还包括一台鼓风机。鼓风机生成从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吹出的空气流。
在该落地式空调机中,能够将通过一台鼓风机生成的空气流分配给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进行吹出。因此,与设有多台鼓风机的情况相比,简化了结构,并且即使仅有一台鼓风机也能够容易地实现与使用者的喜好对应的空气流。
根据第一发明或第二发明的落地式空调机,在第三发明的落地式空调机中,控制部通过控制第一风向调节部和第二风向调节部,能够分别单独地改变从第一排气口吹出的空气的风向和从第二排气口吹出的空气的风向。
在该落地式空调机中,由于能够分别单独地改变从第一排气口吹出的风向和从第二排气口吹出的风向,所以能够实现更加多样的空气流。例如通过使从第一排气口吹出的空气的风向和从第二排气口吹出的空气的风向为向左右方向扩张的方向,能够实现环绕室内的空气流,通过使从第一排气口吹出的空气的风向和从第二排气口吹出的空气的风向均为左右方向中的某一个方向,能够重点地对房间的位于该方向的一部分进行空气调节,或者相反地能够使房间的一部分不直接被风吹到。
根据第一发明至第三发明中的任一项的落地式空调机,在第四发明的落地式空调机中,第一风向调节部具有:第一挡板,其引导从第一排气口吹出的空气;和第一电动机,其改变第一挡板的方向。另外,第二风向调节部具有:第二挡板,其引导从第二排气口吹出的空气;和第二电动机,其改变第二挡板的方向。另外,控制部能够分别单独地控制第一电动机和第二电动机。
在该落地式空调机中,能够单独地控制分别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动作的第一电动机和第二电动机。因此容易单独地控制第一挡板的方向和第二挡板的方向。
根据第四发明的落地式空调机,在第五发明的落地式空调机中,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具有沿铅直方向延伸的旋转轴,并且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设置成能够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
在该落地式空调机中,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能够以沿铅直方向延伸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因此,通过单独地改变第一挡板的方向和第二挡板的方向,能够使空气向正面观察时的横向上的各个方向吹出。
根据第一发明至第五发明中的任一项的落地式空调机中,第六发明的落地式空调机还包括输入装置,该输入装置用于供使用者指示通过第一风向调节部和第二风向调节部对空气风向进行的调节。
在该落地式空调机中,使用者能够通过输入装置指示通过第一风向调节部和第二风向调节部对空气风向进行的调节。因此,能够进一步实现与使用者的喜好对应的空气流。
第七发明的落地式空调机包括:壳体、第一风量调节部、第二风量调节部和控制部。在壳体上设有在正面观察时在横向上并列配置的、吹出经调节后的空气的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第一风量调节部调节从第一排气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第二风量调节部调节从第二排气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控制部能够分别单独地控制第一风量调节部和第二风量调节部。
在该落地式空调机中,由于能够分别单独地控制第一风量调节部和第二风量调节部,所以与对第一风量调节部和第二风量调节部进行同样的控制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更加多样的空气流。因此,通过该落地式空调机能够实现与使用者的喜好对应的空气流。
根据第七发明的落地式空调机,第八发明的落地式空调机还包括一台鼓风机。鼓风机生成从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吹出的空气流。
在该落地式空调机中,能够将通过一台鼓风机生成的空气流分配给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进行吹出。因此,与设有多台鼓风机的情况相比,简化了结构,并且即使仅有一台鼓风机也能够容易地实现与使用者的喜好对应的空气流。
根据第七发明或第八发明的落地式空调机,在第九发明的落地式空调机中,控制部能够分别单独地改变从第一排气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和从第二排气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
在该落地式空调机中,由于能够分别单独地改变从第一排气口吹出的风量和从第二排气口吹出的风量,所以能够实现更加多样的空气流。例如通过使从第一排气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和从第二排气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相同,能够实现均匀地对房间进行空气调节的空气流,通过使从第一排气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和从第二排气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一方较多、使另一方较少,能够重点地对房间的一部分进行空气调节,或者相反地能够使房间的一部分不直接被风吹到。
根据第七发明至第九发明中的任一项的落地式空调机,在第十发明的落地式空调机中,第一风量调节部具有改变第一排气口的开口面积的第一闸门机构。另外,第二风量调节部具有改变第二排气口的开口面积的第二闸门机构。另外,控制部能够分别单独地控制第一闸门机构和第二闸门机构。
在该落地式空调机中,能够单独地控制第一闸门机构和第二闸门机构。因此容易单独地改变从第一排气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和从第二排气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
在第七发明至第十发明中的任一项的落地式空调机中,第十一发明的落地式空调机还包括输入装置,该输入装置用于供使用者指示通过第一风量调节部和第二风量调节部对空气风量进行的调节。
在该落地式空调机中,使用者能够通过输入装置指示通过第一风量调节部和第二风量调节部对空气风量进行的调节。因此,能够进一步实现与使用者的喜好对应的空气流。
在第一发明的落地式空调机中,与对称地控制第一风向调节部和第二风向调节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更加多样的空气流,从而能够实现与使用者的喜好对应的空气流。
在第二发明的落地式空调机中,与设有多台鼓风机的情况相比,简化了结构,并且即使仅有一台鼓风机也能够容易地实现与使用者的喜好对应的空气流。
在第三发明的落地式空调机中,由于能够分别单独地改变从第一排气口吹出的风向和从第二排气口吹出的风向,所以能够实现更加多样的空气流。
在第四发明的落地式空调机中,由于能够单独地控制分别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动作的第一电动机和第二电动机,所以容易单独地控制第一挡板的方向和第二挡板的方向。
在第五发明的落地式空调机中,由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能够以沿铅直方向延伸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所以通过单独地改变第一挡板的方向和第二挡板的方向,能够使空气向正面观察时的横向上的各个方向吹出。
在第六发明的落地式空调机中,由于使用者能够利用输入装置指示通过第一风向调节部和第二风向调节部对空气风向进行的调节,所以能够进一步实现与使用者的喜好对应的空气流。
在第七发明的落地式空调机中,与对第一风量调节部和第二风量调节部进行同样的控制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更加多样的空气流,因此能够实现与使用者的喜好对应的空气流。
在第八发明的落地式空调机中,与设有多台鼓风机的情况相比,简化了结构,并且即使只有一台鼓风机也能够容易地实现与使用者的喜好对应的空气流。
在第九发明的落地式空调机中,由于能够分别单独地改变从第一排气口吹出的风量和从第二排气口吹出的风量,所以能够实现更加多样的空气流。
在第十发明的落地式空调机中,由于能够单独地控制第一闸门机构和第二闸门机构,所以容易单独地改变从第一排气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和从第二排气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
在第十一发明的落地式空调机中,由于使用者能够通过输入装置指示通过第一风量调节部和第二风量调节部对空气风量进行的调节,所以能够进一步实现与使用者的喜好对应的空气流。
附图说明
图1是落地式空调机的外观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落地式空调机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落地式空调机的结构的俯视剖面图。
图4是表示落地式空调机的结构的侧视剖面图。
图5是表示第一水平挡板部和第二水平挡板部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6是详细表示第一水平挡板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详细表示第一水平挡板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落地式空调机的控制方框图。
图9是表示第一垂直挡板和第二垂直挡板的动作的图。
图10是表示第一垂直挡板和第二垂直挡板的动作的图。
图11是表示第一水平挡板和第二水平挡板的动作的图。
图12是表示第一水平挡板和第二水平挡板的动作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吹出的效果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吹出的效果的示意图。
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落地式空调机的控制方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吹出的效果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落地式空调机;3:风扇(鼓风机);4:壳体;5:第一垂直挡板部(第一风向调节部);7:第二垂直挡板部(第二风向调节部);10:控制部;11:遥控器(输入装置);12:第一排气口;13:第二排气口;50:第一挡板电动机(第一电动机);51:第一垂直挡板(第一挡板);58:第一风量调节部;70:第二挡板电动机(第二电动机);71:第二垂直挡板(第二挡板);78:第二风量调节部;AX1:第一旋转轴(旋转轴);AX2:第二旋转轴(旋转轴);D1:横向。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结构>
<整体结构>
图1表示采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落地式空调机1的外观的主视图。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横向”或“左右”时是指水平方向中的图1中的正面观察时的左右方向(参照实线箭头D1)。另外,在说“铅直方向”或“上下”的情况下,则是指图1所示的正面观察时的上下方向(参照实线箭头D2)。
该落地式空调机1是设置在家庭室内的地面F上的空调机,其用于进行室内的制冷和加热等空气调节。落地式空调机1与配置在室外的室外机(未图示)连接,并在容纳于室外机中的未图示的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之间构成制冷剂回路。该落地式空调机1主要包括:热交换器2、风扇3(鼓风机)、壳体4、控制部10和遥控器11(输入装置)。
<热交换器>
如图2和图3所示,热交换器2容纳在壳体4的内部,并在与吸入到壳体4内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如图2所示,热交换器2占据落地式空调机1的上半部分的位置,其与后述的第一排气口12和第二排气口13配置在相同的高度。另外,如图4所示,热交换器2设置成:上部向落地式空调机1的后侧倾斜。此外,图2是落地式空调机1的卸下前面板43后的主视图,图3是沿图1中的III-III线的剖面图,图4是沿图1中的IV-IV线的剖面图。
<风扇>
风扇3容纳在壳体4的内部。风扇3在把室内的空气从后述的吸入部6(参照图1)吸入壳体4内后,使空气通过热交换器2,然后将空气送向第一排气口12和第二排气口13。风扇3是一台西罗克风扇(SiroccoFan),其配置成在与落地式空调机1的正面平行的面内旋转,如图2所示,该风扇3设在热交换器2的下方。另外,如图4所示,风扇3配置在后述的吸入部6的附近。如图2所示,风扇3容纳在风扇壳体30中。风扇壳体30具有圆弧状的侧面32,该侧面32沿着风扇3的侧面包围风扇3的圆周的大约四分之三,该风扇壳体30配置成与风扇3的侧面对置。风扇壳体30包围风扇3的侧面的左半部分和右侧的下半部分。另外,在风扇壳体30上设有风扇壳体出口31。风扇壳体出口31是使空气从风扇3朝向上方的热交换器2吹出的部分,风扇壳体出口31配置在与风扇3的未被风扇壳体30包围的右侧上半部分向面对的位置。壳体出口31设置成从风扇3的旋转中心向右方偏心。此外,风扇3在图2中向左旋转从而将空气送向热交换器2(参照图2中的空心箭头A1和实线箭头A2)。
<壳体>
壳体4是容纳热交换器2和风扇3等的、在铅直方向D2上较长的箱状部件。如图3所示,壳体4的背面40的角42实施了倒角。如图1所示,壳体4的前表面41是具有前面板43、凹陷部44和斜面45的形状。另外,壳体4具有:第一排气口12、第二排气口13、吸入部6、第一垂直挡板部5(第一风向调节部)、第二垂直挡板部7(第二风向调节部)、第一水平挡板部8和第二水平挡板部9。
前面板43是在壳体4的正面设在壳体4的大致整个铅直方向D2上的平坦部分。另外,在前面板43的上部设有显示部46,显示部46显示室内温度、室外温度和运转的设定等信息。
凹陷部44是沿着前面板43的侧端设置的、在铅直方向D2上较长的凹陷,凹陷部44分别设在前面板43的两侧。如图3所示,凹陷部44由侧面440和曲面441构成。侧面440垂直设于前面板43且与前面板43连续。曲面441与侧面440连续并与斜面45连续。
斜面45是与凹陷部44的侧方相邻的斜面,其设在前表面41的整个铅直方向D2上。斜面45分别设在前表面41的两侧端。
<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
第一排气口12和第二排气口13设在壳体4的前表面41的上半部分,其吹出由热交换器2对温度进行了调节的空气。在送风运转等时,也可以从第一排气口12和第二排气口13吹出未经温度调节的空气。
第一排气口12和第二排气口13沿着前表面41的两侧端设置,是具有在铅直方向D2上较长的形状的长方形开口。第一排气口12和第二排气口13设在斜面45的上半部分,隔着前面板43和凹陷部44,在左侧设有第一排气口12,在右侧设有第二排气口13。因此,第一排气口12和第二排气口13在正面观察时在横向D1上隔开距离地并列配置。如图5所示,第一排气口12和第二排气口13分别被隔板49分为上部S1、中部S2和下部S3这三部分。另外,在第一排气口12和第二排气口13的上端部以及隔板49上分别设有沿铅直方向突出的凸起部14a-14c、15a-15c。在第一排气口12的上端部设有沿铅直方向向下突出的凸起部14a,在第一排气口12的隔板49上设有沿铅直方向向上突出的凸起部14b、14c。在第一排气口12的下端部附近固定有第一挡板电动机50,该第一挡板电动机50以其驱动轴的前端朝向上方的方式固定。另外,凸起部14a-14c和第一挡板电动机50的驱动轴在铅直方向上隔开距离地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并且与后述的第一垂直挡板51的第二旋转轴AX1对应。同样,在第二排气口13的上端部设有沿铅直方向向下突出的凸起部15a,在第二排气口13的隔板49上设有沿铅直方向向上突出的凸起部15b、15c。在第二排气口13的下端部附近固定有第二挡板电动机70,该第二挡板电动机70以其驱动轴的前端朝向上方的方式固定。凸起部15a-15c和第二挡板电动机70的驱动轴在铅直方向上隔开距离地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并且与后述的第二垂直挡板71的第二旋转轴AX2对应。另外,设于第一排气口12的凸起部14a-14c和第一挡板电动机50的驱动轴位于第一排气口12的中心的外侧即左侧,位于第一排气口12的中心和第一排气口12的外侧端部之间。此外,这里所说的“中心”是指在横向D1上的中心,以下同样。设于第二排气口13的凸起部15a-15c和第二挡板电动机70的驱动轴位于第二排气口13的中心的外侧即右侧,位于第二排气口13的中心和第二排气口13的外侧端部之间。此外,后述的第一垂直挡板51和第二垂直挡板71可自由旋转地与各凸起部14a-14c、15a-15c配合,第一垂直挡板51的下端和第二垂直挡板71的下端分别固定在各挡板电动机50、70的驱动轴上。
<吸入部>
吸入部6是将室内的空气吸入到壳体4内的部分,如图1所示,其设在壳体4的前表面41的下半部分。吸入部6由第一吸入口61、第二吸入口62和侧面吸入口66、67构成。
第一吸入口61和第二吸入口62是设在凹陷部44的侧面440上的开口,第一吸入口61设于左侧的凹陷部44,第二吸入口62设于右侧的凹陷部44。如图4所示,第一吸入口61由三个开口63、64、65构成,并沿铅直方向D2并列配置。配置在最上方的开口63配置在高于风扇3的位置,其它两个开口64和65配置在低于风扇3的位置。即,第一吸入口61配置在不与风扇3对置的位置。第二吸入口62也是一样的。此外,各吸入口61、62的配置位置不限于严格地不与风扇3对置的位置,也可以配置在使各吸入口61、62的一部分与风扇3对应的程度的位置。而且,各吸入口61、62并不限于在风扇3的上下分开配置的情况,也可以仅配置在上方或仅配置在下方。
侧面吸入口66、67是如图4所示的在铅直方向D2上较长的开口,它们分别设在落地式空调机1的侧面47的下方。侧面吸入口66、67在宽度方向D3上位于风扇3和前表面41之间。此外,在图4中表示了在正面观察时设于左侧的侧面47上的侧面吸入口66,但是设在右侧的侧面47上的侧面吸入口67也是一样的。
此外,设有覆盖壳体4的下方的过滤器(未图示),该过滤器与第一吸入口61、第二吸入口62和侧面吸入口66、67对置。
<第一水平挡板部和第二水平挡板部>
第一水平挡板部8是用于引导从第一排气口12吹出的空气向铅直方向D2分开吹出的部分。如图5所示,第一水平挡板部8具有:多个第一水平挡板80、第一挡板调节机构21、第二挡板调节机构22和第三挡板调节机构23。
多个第一水平挡板80在铅直方向D2上并列地配置于第一排气口12,并引导从第一排气口12吹出的空气向铅直方向D2分开吹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水平挡板80分为第一水平挡板组G1、第二水平挡板组G2和第三水平挡板组G3这三个组,一个组具有五张第一水平挡板80。第一水平挡板组G1、第二水平挡板组G2和第三水平挡板组G3分别配置在第一排气口12的上部S1、中部S2和下部S3,并且沿铅直方向D2并列。第一水平挡板80由弹性材料形成,并呈薄板状,其大致水平地配置。
此外,第一水平挡板80不限于整体由弹性材料形成的情况,也可以是第一水平挡板80的中央部分等一部分由弹性材料形成。另外,第一水平挡板80也可以不由弹性材料形成,而可以是通过使第一水平挡板80形成为薄片状等而具有弹性。
第一挡板调节机构21是能够调节属于第一水平挡板组G1的多个第一水平挡板80的方向的机构,其具有第一连杆部件81和第一固定部件84。如图6所示,第一连杆部件81是在铅直方向D2上较长的板状部件,其连接第一水平挡板组G1的外侧端部的前侧附近。第一连杆部件81通过沿铅直方向D2移动,来使第一水平挡板组G1的前端一体地沿铅直方向D2移动。另外,在第一连杆部件81上设有在横向D1上贯通的第一狭缝801和第二狭缝802。第一狭缝801设在第一连杆部件81的上部,形成为向后侧呈凸状弯曲的形状。第二狭缝802和第一狭缝801呈相同的形状,其设在第一连杆部件81的下部。设于第一排气口12的边缘部的两个卡定爪121、122分别插入在第一狭缝801和第二狭缝802中,卡定爪121、122分别可以滑动地卡定于第一狭缝801和第二狭缝802。另外,在第一连杆部件81的内侧表面的中央附近,在第一狭缝801和第二狭缝802之间设有朝向内侧突出的操作部803,使用者通过握住操作部803能够容易地使第一连杆部件81沿铅直方向D2动作。另外,如图7所示,在第一连杆部件81的外侧表面设有向内侧方向陷入的多个凹部804(此外,在图7中,只有一个凹部804带有标号其他省略)。多个凹部804在铅直方向D2上并列配置,并且其中插入有设于第一排气口12的边缘部的凸起123(参照图6)。当凸起123插入到凹部804中时,凸起123卡定于凹部804中,从而限制了第一连杆部件81沿铅直方向D2的动作。当使用者握住操作部803并对第一连杆部件81施力时,第一连杆部件81移动并使凸起123卡定在不同的凹部804中。由此第一连杆部件81被定位在所希望的位置上。此外,由于凹部804在铅直方向D2上并列有多个,所以第一连杆部件81可以在铅直方向D2上分多级进行定位。如图6所示,第一固定部件84固定在第一水平挡板组G1的外侧端部的后侧。另外,如图7所示,第一固定部件84具有:多个固定爪805,它们与第一水平挡板组G1的多个第一水平挡板80对应地设置;和壁部806,其相对于固定爪805隔开间隔地配置。在固定爪805上设有折返部,当第一排气口12的边缘部插入到固定爪805和壁部806之间的间隙中时,固定爪805的折返部卡定在设于边缘部的孔124中,从而将第一固定部件84固定在壳体4上。
第二挡板调节机构22是能够调节属于第二水平挡板组G2的多个第一水平挡板80的方向的机构,其具有第二连杆部件82和第二固定部件85。另外,第三挡板调节机构23是能够调节属于第三水平挡板组G3的多个第一水平挡板80的方向的机构,其具有第三连杆部件83和第三固定部件86。第二连杆部件82和第三连杆部件83与第一连杆部件81具有相同的结构,但是各连杆部件81-83是分开的个体,它们可以分别独立地移动。此外,第二连杆部件82连接第二水平挡板组G2,第三连杆部件83连接第三水平挡板组G3。第二固定部件85固定于第二水平挡板组G2,第三固定部件86固定于第三水平挡板组G3。
第二水平挡板部9是向铅直方向D2引导从第二排气口13吹出的空气的部分。第二水平挡板部9具有:多个第二水平挡板90、第四挡板调节机构24、第五挡板调节机构25和第六挡板调节机构26。
多个第二水平挡板90在铅直方向D2上并列配置于第二排气口13,其向铅直方向D2引导从第二排气口13吹出的空气。与第一水平挡板80相同,第二水平挡板90分为第四水平挡板组G4、第五水平挡板组G5和第六水平挡板组G6这三个组。第四挡板调节机构24是能够调节属于第四水平挡板组G4的多个第二水平挡板90的方向的机构,其具有第四连杆部件91和第四固定部件94。第五挡板调节机构25是能够调节属于第五水平挡板组G5的多个第二水平挡板90的方向的机构,其具有第五连杆部件92和第四固定部件95。第六挡板调节机构26是能够调节属于第六水平挡板组G6的多个第二水平挡板90的方向的机构,其具有第六连杆部件93和第六固定部件96。
第四连杆部件91连接第四水平挡板组G4,第五连杆部件92连接第五水平挡板组G5,第六连杆部件93连接第六水平挡板组G6。第二水平挡板90与第一水平挡板80左右对称地配置,第四水平挡板组G4与第一水平挡板组G1对应,第五水平挡板组G5与第二水平挡板组G2对应,第六水平挡板组G6与第三水平挡板组G3对应。另外,第二水平挡板部9的各连杆部件91-93也具有和第一水平挡板部8的各连杆部件81-83相同的结构,并且左右对称。固定部件94-96也是一样的。
如上所述,第一水平挡板80和第二水平挡板90的后侧通过固定部件84-86、94-96固定,其前侧通过连杆部件81-83、91-93可自由移动地连接。因此,通过连杆部件81-83、91-93的移动,具有柔韧性的第一水平挡板80和第二水平挡板90发生变形。例如,当连杆部件81-83、91-93向上方移动时,第一水平挡板80和第二水平挡板90以第一水平挡板80和第二水平挡板90的前端朝向上方的方式弯曲(参照图11(a))。另外,当连杆部件81-83、91-93向下方移动时,第一水平挡板80和第二水平挡板90以第一水平挡板80和第二水平挡板90的前端朝向下方的方式弯曲(参照图11(b))。这样,通过连杆部件81-83、91-93的移动能够改变第一水平挡板80和第二水平挡板90对空气的引导方向。
<第一垂直挡板部和第二垂直挡板部>
如图3所示,第一垂直挡板部5和第二垂直挡板部7是引导从第一排气口12和第二排气口13吹出的空气向横向D1分开吹出的部分,其分别设于第一排气口12和第二排气口13。
第一垂直挡板部5是调节从第一排气口12吹出的空气的风向的部分,其具有第一垂直挡板51(第一挡板)和第一挡板电动机50(第一电动机)。
第一垂直挡板51在正面观察时配置在左侧,其开闭第一排气口12。第一垂直挡板51具有:第一板部52,其与第一排气口12的外缘是大致相同的形状,呈在铅直方向D2上较长的板状;和多个第一肋53,它们在铅直方向D2上并列地设置于第一板部52的背侧表面。第一板部52是在打开状态下引导从第一排气口12吹出的空气的部件。第一肋53从第一板部52的背面大致垂直地突出,并设有在铅直方向D2上贯通的圆形孔。在位于第一板部52的下端附近的第一肋53的孔中插入并固定有设于壳体4的第一挡板电动机50的驱动轴(参照图5)。另外,设在第一排气口12内部的多个凸起部14a-14c分别与第一肋53的其他孔配合。第一旋转轴AX1(旋转轴)穿过设在第一肋53上的孔并沿铅直方向D2延伸,第一垂直挡板51设置成能够以第一旋转轴AX1为中心自由旋转。此外,设在第一肋53上的孔偏心设置在第一板部52的中心的外侧即左侧,并且也从第一排气口12的中心向外侧偏心。因此,第一旋转轴AX1也位于第一排气口12的中心的外侧,位于第一排气口12的中心和第一排气口12的外侧端部即左侧端部之间。
第一挡板电动机50使第一垂直挡板51以与铅直方向D2平行的第一旋转轴AX1为中心旋转。第一挡板电动机50通过改变第一垂直挡板51的配置角度来改变第一垂直挡板51的方向。由此改变了从第一排气口12吹出的空气的风向。将在后边详细说明这时的第一垂直挡板51的动作。
第二垂直挡板部7是调节从第二排气口13吹出的空气的风向的部分,其具有第二垂直挡板71(第二挡板)和第二挡板电动机70(第二电动机)。第二垂直挡板71在正面观察时配置于右侧,其开闭第二排气口13。
第二垂直挡板71具有:第二板部72,其与第二排气口13的外缘为大致相同的形状,呈在铅直方向D2上较长的板状;和多个第二肋73,它们在铅直方向D2上并列地设置于第二板部72的背侧表面。第二板部72是在打开状态下引导从第二排气口13吹出的空气的部件。第二肋73从第二板部72的背面大致垂直地突出,并设有在铅直方向D2上贯通的圆形孔。在位于第二板部72的下端部附近的第二肋73的孔中插入并固定有设于壳体4的第二挡板电动机70的驱动轴。另外,设在第二排气口13内部的多个凸起部15a-15c分别与第二肋73的其他孔配合。第二旋转轴AX2(旋转轴)穿过设在第二肋73上的孔并沿铅直方向D2延伸,第二垂直挡板71设置成能够以第二旋转轴AX2为中心自由旋转。此外,设在第二肋73上的孔偏心设置在第二板部72的中心的外侧即右侧,并且也从第二排气口13的中心向外侧偏心。因此,第二旋转轴AX2也位于第二排气口13的中心的外侧,位于第一排气口12的中心和第一排气口12的外侧端部即右侧端部之间。
第二挡板电动机70能够与第一挡板电动机50分别独立地进行驱动,该第二挡板电动机70使第二垂直挡板71以与铅直方向D2平行的第二旋转轴AX2为中心旋转。第二挡板电动机70通过改变第二垂直挡板71的配置角度来改变第二垂直挡板71的方向。由此改变了从第二排气口13吹出的空气的风向。
此外,图1和图3表示第一垂直挡板51和第二垂直挡板71关闭各排气口12、13的全闭状态。
<控制部和遥控器>
如图8所示,控制部10与风扇3、第一挡板电动机50和第二挡板电动机70等连接,并控制风扇3、第一挡板电动机50和第二挡板电动机70等。控制部10能够分别单独地控制第一挡板电动机50和第二挡板电动机70,从而能够将第一垂直挡板部5和第二垂直挡板部7控制成各自不同的状态。因此,控制部10不仅能够使第一垂直挡板51和第二垂直挡板71左右对称地移动,而且还能够使它们非对称地移动。由此能够分别单独地改变从第一排气口12吹出的空气的风向和从第二排气口13吹出的空气的风向。
遥控器11是用于供使用者指示落地式空调机1的运转内容的输入装置,其接收以下等控制内容的输入:电源的开、关;冷暖和加热的切换;温度设定;风量设定;和风向设定,并通过红外线等无线通信方法向控制部10发送与各输入对应的控制信号。例如遥控器11能够分别接受第一垂直挡板51的方向的指定和第二垂直挡板71的方向的指定。另外,在控制部10中预先设定有多个运转模式,在多个运转模式中也可以包括使第一垂直挡板51和第二垂直挡板71非对称地移动的运转模式,在该情况下,遥控器11只要接受某一运转模式的指定即可。
<动作>
详细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特征的第一垂直挡板51、第二垂直挡板71、第一水平挡板80和第二水平挡板90的动作以及空气流。
首先,当风扇3旋转时,室内的空气被从第一吸入口61、第二吸入口62和侧面吸入口66、67(参照图1)吸入到壳体4内。被吸入的空气借助于风扇3的旋转,从壳体出口31被送向风扇3的上方并通过热交换器2,然后从第一排气口12和第二排气口13向室内吹出。这时,能够通过第一垂直挡板部5和第二垂直挡板部7左右地改变空气的风向,能够通过第一水平挡板部8和第二水平挡板部9上下地改变空气的风向。
<第一垂直挡板和第二垂直挡板的动作>
在运转停止时,如图3所示,第一排气口12和第二排气口13被第一垂直挡板部5和第二垂直挡板部7关闭(以下将该状态称为“全闭状态”)。当落地式空调机1开始运转时,第一垂直挡板51和第二垂直挡板71移动,从而打开了第一排气口12和第二排气口13。这时,第一挡板电动机50和第二挡板电动机70被驱动,使得第一垂直挡板51以第一旋转轴AX1为中心旋转,第二垂直挡板71以第二旋转轴AX2为中心旋转。第一垂直挡板51在俯视观察时向右旋转,第一板部52的在全闭状态下位于内侧的右侧端部向前方移动。这样,第一垂直挡板51以全闭状态下的第一板部52的内侧端部向第一排气口12的外侧端部侧接近的方式旋转。另外,第二垂直挡板71在俯视观察时向左旋转,第二板部72的在全闭状态下位于内侧的左侧端部向前方移动。这样,第二垂直挡板71以全闭状态下的第二板部72的内侧端部向第二排气口13的外侧端部侧接近的方式移动。控制部10通过控制第一挡板电动机50和第二挡板电动机70,能够将第一垂直挡板51和第二垂直挡板71打开为所希望的开度。例如,第一垂直挡板51和第二垂直挡板71能够打开为如图9所示的第一打开状态、第二打开状态和第三打开状态。如图9(a)所示,第一打开状态是第一板部52的前侧端部和第二板部72的前侧端部朝向内侧的状态。这时,第一板部52的前侧端部位于第一排气口12的中心的内侧即右侧,而其后侧端部位于第一排气口12的中心的外侧即左侧。在该第一打开状态下,从第一排气口12和第二排气口13吹出的空气集中向落地式空调机1的中心方向吹出。如图9(b)所示,第二打开状态是第一板部52的前侧端部和第二板部72的前侧端部朝向正面的状态。这时,第一板部52和第二板部72成为与垂直于正面的方向大致平行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第一板部52位于第一旋转轴AX1的外侧,也位于第一排气口12的中心的外侧。另外,第二板部72位于第二旋转轴AX2的外侧,也位于第二排气口13的中心的外侧。在该第二打开状态下,从第一排气口12和第二排气口13吹出的空气向正面方向直吹。如图9(c)所示,第三打开状态是第一板部52和第二板部72全开的状态,第一板部52的前侧端部和第二板部72的前侧端部朝向外侧。这时,第一板部52的前侧端部位于第一排气口12的外侧端部的外侧,而其后侧端部位于第一排气口12的中心的内侧。第二板部72的前侧端部位于第二排气口13的外侧端部的外侧,而其后侧端部位于第二排气口13的中心的内侧。在该第三打开状态下,从第一排气口12和第二排气口13吹出的空气向外侧大范围地吹出。
此外,第一垂直挡板51和第二垂直挡板71的开度不仅限于上述的从第一打开状态至第三打开状态这三级,其也能够以它们中间的开度打开。另外,第一垂直挡板51和第二垂直挡板71不仅能够以有级的开度打开,而且能够打开为任意开度。
另外,在该落地式空调机1中,第一垂直挡板51和第二垂直挡板71不仅能够如图9所示地左右对称地移动,而且第一垂直挡板51和第二垂直挡板71还能够分别左右不对称地移动以打开第一排气口12和第二排气口13。例如图10(a)所示,能够使第一垂直挡板51是全闭状态,并且使第二垂直挡板71打开为第三打开状态。另外,如图10(b)所示,也能够使第一垂直挡板51打开为第一打开状态,并且使第二垂直挡板71打开为第三打开状态。
此外,第一垂直挡板51和第二垂直挡板71在关闭第一排气口12和第二排气口13的状态下,向与上述相反的方向移动。
<第一水平挡板和第二水平挡板的动作>
在该落地式空调机1中,从第一水平挡板组G1到第三水平挡板组G3、以及从第四水平挡板组G4到第六水平挡板组G6能够分别单独地改变水平挡板80、90的角度。因此,使用者能够将各挡板80、90的方向设定成所希望的角度。例如能够如图11(a)所示,将从第一水平挡板组G1到第三水平挡板组G3全部设定为朝上,或者如图11(b)所示,将从第一水平挡板组G1到第三水平挡板组G3全部设定为朝下。当从第一水平挡板组G1到第三水平挡板组G3全部设定为朝上时,从第一排气口12吹出的空气向上吹出。因此,在制冷时,在想使冷空气向上吹出时很有效果。另外,当从第一水平挡板组G1到第三水平挡板组G3全部设定为朝下时,从第一排气口12吹出的空气向下吹出。因此,在加热时,在想使暖空气向下吹出时很有效果。从第四水平挡板组G4到第六水平挡板组G6也是相同的。
另外,由于从第一水平挡板组G1到第六水平挡板组G6能够分别独立地改变水平挡板80、90的方向,所以可以如图12所示,设定成使各水平挡板80、90朝向不同的方向。例如在图12(a)中,第一水平挡板组G1设定为朝上,第二水平挡板组G2设定为朝向正面,第三水平挡板组G3设定为朝下。因此,从第一排气口12的上部S1空气向上吹出,从中部S2空气向正面直吹,从下部S3空气向下吹出。由此能够在铅直方向D2上向大范围内吹出空气,从而能够实现从上下环绕室内的空气流。另外,也可以如图12(b)所示,第一水平挡板组G1设定为朝下,第二水平挡板组G2设定为朝向正面,第三水平挡板组G3设定为朝上。在该情况下,从第一排气口12的上部S1空气向下吹出,从中部S2空气向正面直吹,从下部S3空气向上吹出。由此能够使空气以向正面方向集中的方式吹出,从而能够使空气流到达远处。第四水平挡板组G4、第五水平挡板组G5和第六水平挡板组G6也是相同的。
此外,关于第一水平挡板80,通过使第一连杆部件81、第二连杆部件82和第三连杆部件83分别沿铅直方向D2移动,与它们连接的第一水平挡板80发生弯曲从而改变了方向,但是第一连杆部件81、第二连杆部件82和第三连杆部件83不仅可以有级地改变位置,而且还可以连续地变为所希望的位置。另外,第一水平挡板80的方向不仅可以手动改变,而且也可以通过在第一水平挡板组G1、第二水平挡板组G2和第三水平挡板组G3上分别设置驱动电动机使其自动地改变。第二水平挡板90也是同样的。
<特征>
(1)
在该落地式空调机1中,第一垂直挡板51和第二垂直挡板71打开成分别位于第一排气口12和第二排气口13的中心的外侧。如现有的落地式空调机那样,在第一垂直挡板51和第二垂直挡板71配置在靠内侧的情况下,当第一垂直挡板51和第二垂直挡板71为朝向内侧的第一打开状态时,如图13(a)所示,空气流还向外侧分散,所以空气流难以向正面方向集中。相对地,当第一垂直挡板51和第二垂直挡板71打开成分别位于第一排气口12和第二排气口13的中心的外侧时,如图13(b)所示,空气流向外侧的分散得到抑制,所以提高了空气流向正面方向的集中性。由此,通过使空气流向中央方向集中,提高了直进性。因此,空气流能够到达远处。
另外,在该落地式空调机1中,由于第一排气口12和第二排气口13在横向上隔开距离地配置,所以如图9(c)所示的第三打开状态那样,第一垂直挡板51和第二垂直挡板71左右大幅度地打开,由此还能够使空气向左右的较大的范围吹出。因此,通过使空气向左右两个方向分开吹出,还能够实现从左右环绕的空气流。
如上所述,在该落地式空调机1中,扩大了风向的控制范围。由此,通过该落地式空调机1能够应对设置在多种场所的情况和多种使用方法。
(2)
在该落地式空调机1中,能够单独地控制来自第一排气口12的风向和来自第二排气口13的风向。因此,能够进行对应于房间的空气流的分配、或与使用者的喜好一致的空气流的分配等。另外,由于提高了空气流的分配的自由度,所以能够根据配置有落地式空调机1的房间的形状来改变空气流的分配,或者只将气流分配给特别需要制冷加热等空气调节的部分,从而能够提高空气调节效率。例如,在落地式空调机1配置于形状为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长形房间的角落部分的情况下,当向左右的均等的方向吹出空气时,难以使空气流到达位于落地式空调机1对角位置的角落部分。在该情况下,如图14所示,使来自第一排气口12的风向和来自第二排气口13的风向为偏向房间的长度方向的方向,由此能够使空气流到达曾经空气流难以到达的部分。
(3)
在该落地式空调机1中,水平挡板80、90分为多个组,并且能够对每个组自由地改变水平挡板80、90的方向。因此,能够根据房间的形状或使用者的喜好等,自由地选择向铅直方向D2吹出的方式。例如,能够实现从上下环绕室内的空气流,相反也能够通过使空气流集中来扩大空气流的到达区域。
另外,由于能够使各水平挡板组G1-G3、G4-G6分别单独地移动,而不是使所有水平挡板80、90同时移动,所以在使一个水平挡板组G1-G6动作的情况下,能够以较轻的力进行操作,从而提高了操作性。
(4)
在该落地式空调机1中,如上所述,通过第一垂直挡板51、第二垂直挡板71、第一水平挡板80和第二水平挡板90,能够使空气向各个方向吹出。因此,即使在风扇3没有设置多台而仅设置有一台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空气以多种形式吹出。
<第二实施方式>
<结构>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可以单独地控制左右的风向的调节,但是也可以单独地控制从左右排气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图15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落地式空调机1的控制方框图。
该落地式空调机1包括第一风量调节部58和第二风量调节部78。第一风量调节部58具有改变第一排气口12的开口面积的第一闸门机构,从而能够调节从第一排气口12吹出的空气的风量。第二风量调节部78具有改变第二排气口13的开口面积的第二闸门机构,从而能够调节从第二排气口13吹出的空气的风量。另外,控制部10能够分别单独地控制第一风量调节部58和第二风量调节部78,从而能够分别单独地改变从第一排气口12吹出的空气的风量和从第二排气口13吹出的空气的风量。另外,使用者通过把第一风量调节部58和第二风量调节部78对空气风量的调节输入到遥控器11中,能够将来自第一排气口12的风量和来自第二排气口13的风量分别调节为所希望的量。在该情况下,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不仅在能够分别针对第一风量调节部58和第二风量调节部78输入风量的变更的情况下,而且还能够通过指定运转模式来使第一风量调节部58和第二风量调节部78分别单独地动作。
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落地式空调机1相同。
<特征>
在该落地式空调机1中,由于能够单独地控制来自第一排气口12的风向和来自第二排气口13的风量,所以能够进行对应于房间的空气流的分配、或与使用者的喜好一致的空气流的分配。另外,由于提高了空气流的分配的自由度,所以能够根据配置有落地式空调机1的房间的形状来改变空气流的分配,或者只将气流分配给特别需要制冷加热等空气调节的部分,从而能够提高空气调节效率。例如,在落地式空调机1配置于形状为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长形房间的角落部分的情况下,可以如图16所示,增大来自面向室内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排气口的风量,并减小来自另一个排气口的风量。由此能够使空气流到达曾经空气流难以到达的部分。
<其他实施方式>
(1)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落地式空调机1中,通过使第一旋转轴AX1和第二旋转轴AX2分别偏心地配置在外侧,来使第一垂直挡板51和第二垂直挡板71偏向外侧地打开,但是也可以使第一旋转轴AX1和第二旋转轴AX2分别配置在第一排气口12的中心和第二排气口13的中心。在这样的情况下,例如通过使第一肋53的形状、或第一肋53的孔的位置位于远离第一板部52的位置,也能够以第一垂直挡板51向外侧偏心的方式打开第一排气口12。不过,如果考虑第一排气口12和第一垂直挡板51在尺寸上的限制,则更优选的是使第一旋转轴AX1向外侧偏心的配置。第二垂直挡板71也是一样的。
(2)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落地式空调机1中,第一垂直挡板51在俯视观察时向右旋转以打开第一排气口12,但是第一垂直挡板51也可以向左旋转以打开第一排气口12。第二垂直挡板71也是一样的。
(3)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落地式空调机1中,通过第一垂直挡板51和第二垂直挡板71的旋转来打开第一排气口12和第二排气口13,但是并不限于旋转移动,也可以通过使第一垂直挡板51和第二垂直挡板71以其他方式移动来打开第一排气口12和第二排气口13。
(4)
上述实施方式的落地式空调机1不限于只包括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示的第一垂直挡板部5和第二垂直挡板部7、以及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所示的第一风量调节部58和第二风量调节部78中的某一方的情况,其也可以同时包括双方。
(5)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落地式空调机1中,第一水平挡板80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三个组,但是只要分为两个以上的组即可,例如也可以分为两组或四组。第二水平挡板90也是一样的。
本发明能够实现与使用者的喜好对应的空气流,作为落地式空调机是非常有用的。

Claims (11)

1、一种落地式空调机(1),其包括:
壳体(4),其设有在正面观察时在横向(D1)上并列配置的、吹出经调节后的空气的第一排气口(12)和第二排气口(13);
第一风向调节部(5),其调节从上述第一排气口(12)吹出的空气的风向;
第二风向调节部(7),其调节从上述第二排气口(13)吹出的空气的风向;和
控制部(10),其能够分别单独地控制上述第一风向调节部(5)和上述第二风向调节部(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式空调机(1),其特征在于,
上述落地式空调机(1)还包括一台鼓风机(3),该鼓风机(3)生成从上述第一排气口(12)和上述第二排气口(13)吹出的空气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落地式空调机(1),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10)通过控制第一风向调节部(5)和第二风向调节部(7),能够分别单独地改变从上述第一排气口(12)吹出的空气的风向和从上述第二排气口(13)吹出的空气的风向。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落地式空调机(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风向调节部(5)具有:第一挡板(51),其引导从上述第一排气口(12)吹出的空气;和第一电动机(50),其改变第一挡板(51)的方向,
上述第二风向调节部(7)具有:第二挡板(71),其引导从上述第二排气口(13)吹出的空气;和第二电动机(70),其改变上述第二挡板(71)的方向,
上述控制部(10)能够分别单独地控制上述第一电动机(50)和上述第二电动机(7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落地式空调机(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挡板(51)和上述第二挡板(71)分别具有沿铅直方向延伸的旋转轴(AX1、AX2),并且上述第一挡板(51)和上述第二挡板(71)设置成能够以上述旋转轴(AX1、AX2)为中心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落地式空调机(1),其特征在于,
上述落地式空调机(1)还包括输入装置(11),该输入装置(11)用于供使用者指示通过上述第一风向调节部(5)和上述第二风向调节部(7)对空气风向进行的调节。
7、一种落地式空调机(1),其包括:
壳体(4),其设有在正面观察时在横向(D1)上并列配置的、吹出经调节后的空气的第一排气口(12)和第二排气口(13);
第一风量调节部(58),其调节从上述第一排气口(12)吹出的空气的风量;
第二风量调节部(78),其调节从上述第二排气口(13)吹出的空气的风量;和
控制部(10),其能够分别单独地控制上述第一风量调节部(58)和上述第二风量调节部(7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落地式空调机(1),其特征在于,
上述落地式空调机(1)还包括一台鼓风机(3),该鼓风机(3)生成从上述第一排气口(12)和上述第二排气口(13)吹出的空气流。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落地式空调机(1),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10)能够分别单独地改变从上述第一排气口(12)吹出的空气的风量和从上述第二排气口(13)吹出的空气的风量。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落地式空调机(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风量调节部(58)具有改变上述第一排气口(12)的开口面积的第一闸门机构,
上述第二风量调节部(78)具有改变上述第二排气口(13)的开口面积的第二闸门机构,
上述控制部(10)能够分别单独地控制上述第一闸门机构和上述第二闸门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落地式空调机(1),其特征在于,
上述落地式空调机(1)还包括输入装置(11),该输入装置(11)用于供使用者指示通过上述第一风量调节部(58)和上述第二风量调节部(78)对空气风量进行的调节。
CNA2005800272397A 2004-08-25 2005-08-15 落地式空调机 Pending CN10100205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45365A JP3840577B2 (ja) 2004-08-25 2004-08-25 床置き型空気調和機
JP245365/2004 2004-08-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02058A true CN101002058A (zh) 2007-07-18

Family

ID=35967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800272397A Pending CN101002058A (zh) 2004-08-25 2005-08-15 落地式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3840577B2 (zh)
CN (1) CN101002058A (zh)
WO (1) WO200602215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2837A (zh) * 2011-10-21 2013-04-24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
CN104613545A (zh) * 2015-02-02 2015-05-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出风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22042A (ja) * 2006-05-31 2007-12-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床置形空気調和機
JP2008175458A (ja) * 2007-01-18 2008-07-31 Sanyo Electric Co Ltd 床置き式空気調和機
CN104964391B (zh) * 2015-06-29 2017-12-0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摆叶控制方法和空调
CN105091100B (zh) * 2015-07-30 2018-06-2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具有摆叶的立式空调
JP6696619B2 (ja) * 2017-02-22 2020-05-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除湿機
CN110878967B (zh) * 2018-08-22 2023-12-2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具有异向导风结构的空调器及其出风控制方法
CN109458716B (zh) * 2018-11-01 2020-03-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的送风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20652U (zh) * 1989-03-09 1990-09-28
JP3680223B2 (ja) * 1995-05-09 2005-08-1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1空気調和機
JP4354673B2 (ja) * 2002-05-29 2009-10-2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床置き形空気調和機
JP3742927B2 (ja) * 2002-05-29 2006-02-0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床置き形空気調和機
JP2003343871A (ja) * 2002-05-29 2003-12-03 Daikin Ind Ltd 床置き形空気調和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2837A (zh) * 2011-10-21 2013-04-24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
CN103062837B (zh) * 2011-10-21 2015-09-02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
CN104613545A (zh) * 2015-02-02 2015-05-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出风控制方法
CN104613545B (zh) * 2015-02-02 2017-05-1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出风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6022158A1 (ja) 2006-03-02
JP3840577B2 (ja) 2006-11-01
JP2006064218A (ja) 2006-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02058A (zh) 落地式空调机
JP4945305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9084369A (zh) 空调器
KR100699398B1 (ko) 천장 현수형 공기 조화 장치
JP4017483B2 (ja) 空気調和機
KR20070060501A (ko) 공기조화기
CN108644896B (zh) 一种新风空调一体机
CN101298927B (zh) 空调
CN100425921C (zh) 落地式空调机
CN100455941C (zh) 落地式空调机
CN101294728B (zh) 空调
CN208398203U (zh) 一种新风空调一体机
CN211716692U (zh) 空调混风结构及具有该空调混风结构的空调
WO2006061974A1 (ja) 空気調和機
KR100517598B1 (ko) 액자형 공기조화기
KR100858162B1 (ko) 상치형 공기 조화기
CN109340917A (zh) 空调器
CN216790369U (zh) 一种分布式送风风管机和分布式送风装置
KR20110019218A (ko) 공기조화기
CN209706221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JP4498313B2 (ja) 空気調和機
JP3218458B2 (ja) 空気調和機
KR102362389B1 (ko) 공기조화기
JP2006162217A (ja) 空気調和機
CN114396650A (zh) 一种分布式送风风管机和分布式送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70718